登陆注册
19403900000025

第25章 囊括古今的巨书——《永乐大典》

一部总计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保存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各种典籍资料八千余种,亘古未有的巨书,它开修的原因众说纷纭,它的经历可谓历尽劫难,近年来它的正本下落又现疑团……

皇皇巨典

《永乐大典》是我国古代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全书22877卷,目录60卷,共11095册,全书约3.7亿字,是18世纪法国的狄德罗所编著名百科全书的12倍。它保存了我国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各种典籍资料达8000余种,堪称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永乐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明成祖朱棣的年号。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朱棣假借“靖难”之名,赶下了朱元璋长孙——建文帝,夺取政权,自立为帝,年号“永乐”,后将首都从南京迁移到北京,历史上称为“明成祖”或“永乐帝”。因为从自己的侄子那里抢夺政权,所以,明成祖一直担心天下人对自己有看法。为了获得百姓与知识分子的认可,为了巩固政权,炫耀所谓的文冶,朱棣命翰林院学士解缙、太子少保姚广孝为监修,编纂一部大型类书,用来系统地收集天下古今书籍,以便于查考。该书编纂之前,明成祖亲自定下纂修原则:“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纂修时又制定了剀切详明而便于操作的凡例。解缙等奉谕组织147人,按照《洪武正韵》的韵目,“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纲举目张,将自古以来至明初的各种典籍,一字不易,完全按原书整段、整篇乃至整部书编入相关事目之下。此书所依据的书籍多为宋元时期的珍本秘籍,而且多据宫廷内府的藏本,所以,即使是从文献学和版本学的角度衡量,《永乐大典》的精致与优:秀也是不言而喻的。

第二年十一月,全书编纂完成,被赐名为《文献大成》。当时,朱棣粗略地审看了一下所编新书,觉得还存在着不太完备的地方。于是,他下令再次重修。解缙只好领命,重组编撰力量,在文渊阁开馆重修。这次参加的人有正总裁3人,副总裁25人,纂修347人,催纂5人,编写332人,看样57人,誊写1381人,续送教授10人,办事官吏20人,总共2180人。这还不包括先后从事编辑的3000余人。规模之大,令人惊叹。

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这部大书才算编纂完成,姚广孝撰表上进,永乐皇帝朱棣审阅后十分满意,正式定名为《永乐大典》,并亲自撰写序言,称之为“旁搜博采,汇聚群书,著为奥典”。当时,永乐皇帝本有刊印《永乐大典》的想法,只是因为所需费用太大,朝廷无力支持,只得作罢。不过,他下令从全国各地征调一大批各色善于抄书的人,开始清抄,定下严格均质量检验规定并计日程功。按规定,所有《永乐大典》的内容全部用毛笔工楷书写而成,至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冬,《永乐大典》全书才抄写完毕。

《永乐大典》的装帧及用纸都极为讲究。因为是抄本,用纸不同于印刷,纸薄了就会洇墨。所以,《永乐大典》选用上等白宣纸,纸张较厚,其厚度近100微米,全书一万余册用纸整齐划一,这在中国汉文书籍史中是空前绝后的。此外,《永乐大典》的装帧格式也非常统一,每册书长50.3厘米,宽30厘米,厚2厘米左右,万余册书总体积约合40立方米左右。每册书约30~50页不等,大致每两卷一册,也有一卷或三卷为一册的,板框为手工描制,红色,高35.7厘米,宽23.4厘米。《大典》书品宽大,板框距书脊6.5厘米。中间距书脊3厘米左右钉纸捻4个,距天地5~5.5厘米,各纸捻之间相距19~2l厘米。每页叉印有朱丝栏,每半页8行,大字占一行,注文等小字双行,每行28字。全书都用正楷抄写,纸墨微发古香。其书中,凡器物、山川、城池等绘有图形,全用白描手法,极为精致。征引书目、圈点及版心均为朱色,非常醒目。全书为包背装,书面硬裱。

永乐十九年(公元1427年),北京紫禁城建成,朱棣迂都北京,大概就在这个时期,《永乐大典》随之运到了北京,以后长期贮藏在宫城内的文楼。而《永乐大典》原稿则存放在南京文渊阁,明代中期毁于火灾。一百多年过去了,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某日宫中失火,紫禁城三大殿都被大火烧毁,火势危及贮藏《永乐大典》的文楼。嘉靖皇帝对Ⅸ永乐大典》殊爱,时不时还放一二卷在自己的书几、案头以供翻阅。闻听宫中起火,将及文楼,嘉靖皇帝连颁三道御旨抢救《永乐大典》。火灾过去了,文楼未毁,《永乐大典》完好无损。但是,提心吊胆的嘉靖皇帝却从此萌生了一个新的念头。他想将《永乐大典》再抄一部副本另外保存,以防不测之虞。

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秋天,嘉靖皇帝任命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校理缮写《永乐大典》副本。其中,高拱、瞿景淳为总校官,张居正等10人为分校官,礼、吏二部特地主持“糊名考试”。整个《大典》的抄录工作组织严密,井然有序。先由校官物色善书儒生凡109人,分为10馆,严格按照永乐正本的册式行款摹写,每人每天按规定誊抄三页。每馆专设催纂收掌各2员。规章制度十分严密,誊写人员早入晚出,不得将《大典》私自携出,更不能雇人代写。每日必须查验,如果发现差错,立即发还重写,并不拘泥重写的次数,直到完全正确为止。每册后须注明总校、分校、抄写、圈点人员姓名,以分清责任。《大典》抄录副本还必须无任何挖补、涂改痕迹。全部重录工作花了整整六年时间,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四月才彻底完成。这创造了我国书籍编纂史上的一大奇迹。新抄副本也是“永乐大典》唯一的副本。副本抄录完毕之后,先是存放在新落成的皇史赢,到清朝雍正年间,又移贮到天安门以南的翰林院。

嘉靖副本与永乐正本格式、装帧完全一致,质量也丝毫不亚予正本,堪称尽善尽美。

厄运连连

无论《永乐大典》稿本、正本,还是副本,与历朝内府藏本一样,一直藏在皇宫内院,一般人根本无缘得见。《大典》正本修成后,只有嗜书的明孝宗曾检阅过《大典》,并曾命从《大典》中抄药方赐存太医院。此外,未见关于阅读刊用《大典》的记载。《大典》正本及其清抄前稿本的下落一直以来就是一个难解之谜。一般的观点认为,正本和稿本可能毁于明清之际的战火,原藏南京文渊阁的稿本极有可能毁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的宫中火灾,而移藏北京的正本则毁于明末李白成撤出北京前的纵火焚烧之中;也有人提出正本殉葬在永陵之中。

《永乐大典》原稿、正本都已亡佚,这确是我国文化史上的巨大损失。其实,《大典》纂修清抄完成后不久,就有臣僚建议刊刻,可惜建议没有被采纳。明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更有南京国子祭酒陆可教上疏建议,分别颁给巡方御史各一种,让他们就出巡的时机带到各地分批fU印,这样,就可以利用地方财力,化整为零地刊行《大典》了。这个方案切实可行,但是,这一颇具远见卓识的提议被当权者以“工费浩繁”而否决。

然而,正本、稿本的散失并不意味着《永乐大典》的厄运就已经结束。这部大典从出生开始,一直就与厄运相伴。《大典》的副本后来也逐渐地散失了。

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间,徐乾学等人已发现皇史皮里的《永乐大典》嘉靖副本并非完整的一套。到了雍正时期,《大典》被转移到翰林院敬一事。当时,著名学者李绂、全祖望等曾查阅、利用过《大典》,也发现存在残缺。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诏修四库全书,准备从《大典》中搜集佚书,就对《大典》进行全面清点,不料,发现《大典》已佚失1100余册,共2422卷。当时,人们就已怀疑康熙年间开局修书时,徐乾学、王鸿绪、高士奇等总裁官可能私自挟带有《大典》出去,乾隆还曾下令两江总督高晋、浙江巡抚三宝派人到徐,王、高几家查问,并特别指出如果将《大典》完璧归赵,就不会追究私藏官物罪责。此外,官府还曾在书店、商场明查暗访,但都没有发现任何的蛛丝马迹。此事也只好不了了之。可以说,在明清易代之际,《大典》副本已经残缺了l/10。

乾隆开《四库全书》馆时,对《大典》的保管、提调比较重视。乾隆曾严令禁止馆臣携书外出,说起来,这项规定还得感谢盗书贼。那是乾隆三十九年,当时,馆臣黄寿龄私携6册《大典》回家阅读,不慎被窃。乾隆闻讯,大为震怒,下令步军统领等严缉盗贼,限期破案。这样一来,书铺和废纸收购处顾及到追查,也不敢收购,窃书贼根本无法将书脱手,只好在夜间将书放回御河桥畔。这几卷书这才失而复得。最后,乾隆罚黄寿龄三年俸禄,以表示对这“人间绝无仅有之书”——《大典》的爱惜与重视。但是《四库》开馆使《大典》的珍贵价值广为人知,也使觊觎它的人越来越多。

嘉庆年间对《大典》的保存似乎还不错。道光以后,由于翰苑词臣及负责保管官吏的监守自盗等原因,《大典》以惊人的速度亡佚。到了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重修翰林院时,《大典》仅存不足5000册。朝廷即使严刑逼问馆人,甚至致人毙命也无法查明失书的原因。官员们偷盗的手段非常机巧。他们早晨人院时,随身携带包一件绵马褂的包袱,大小约与两本《大典》相似,晚上出院,再将绵马褂穿上,用包袱包上两本《大典》盗出,看守自然毫不起疑。了解书价值的人,也多是读书人,甚至是学问极高的人才真正知道什么书最有价值。偷盗《大典》的正是这些修《四库全书》的大学者。这是多大的一个讽刺啊!据说,清代大臣文廷式一人就盗走入声韵《大典》100余本,他死后,他的家人竟然将书出售换钱!当时西方使馆人员更是火上加油,以第册银10两求购《大典》,这就使得这种盗窃丑剧愈演愈烈。

即使只剩下这么不足半数的残本,《永乐大典》仍然没有逃离厄运一次又一次的打击。成丰十年(公元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皇家园林的杰作圆明园被付之一炬。同时,《四库全书》文渊阁本和《永乐大典》副本也惨遭劫掠和焚毁。英军劫走的《大典》非常之多,以致黄公度出使欧洲,国内文人相送之时,特意让他留意寻访,亟盼《大典》散本能够重返故国。这次兵燹应是《大典》一个世纪以来,从近万册锐减至半数的主要原因。至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翁同龢入院点检时,它已只剩800余册,不足原数的1/10。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的入侵,导致了《大典》的另一场浩劫。当时翰林院在东交民巷,与使馆区毗邻,是主战场之一。贮藏《大典》的敬一事被毁,国宝《大典》甚至被愚昧的侵略军兵士当作砖块替代物,用来构筑工事和铺路,惨遭肆意践踏、毁弃和劫掠。八国联军走后,清译学馆官员刘可毅就曾在入侵联军的马槽下拾到《大典》数十册。当然,也有一些贪婪的外国人深知《大典》的价值。他们乘火打劫,恣意拣选,抱之而奔。国家不幸,国宝不幸,国宝与国家的命运总是如此的紧密相关。当时,有一个英人莫里逊,就劫得《大典》6册,独立创办莫里逊文库,他死后,日本东洋文库从他妻子手中接收了这6册《大典》,作为镇库之宝。后叉千方百计从中国人手中收购到《大典》数十册,成为海外收藏《大典》册数最多的单位。

经此一乱后,《大典》副本在清末时仅存60册,已名存实亡。目前,海内外公私所藏《大典》约有800余卷,400册左右,存世者不足嘉靖副本的4%,国宝流失与沦丧,这是中国知识分子心中永远无法泯灭的痛。自清末开始,我国就一直在探寻这部伟大著作散失的踪迹。国家图书馆从1912年第一批《永乐大典》入藏到现在,已拥有221册,超过全球藏量的半数,居各处收藏的首位,这221册也是国家图书馆的四大珍藏之一。

据统计,近年来世界各地连续发现有《永乐大典》残本,目前,大约200册《永乐大典》残本散落在8个国家的30多个单位。其中美国、日本和英国是收藏大户。美国包括国会图书馆、哈佛大学图书馆、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和波士顿图书馆均有收藏,日本则有国会图书馆等8个单位和3位个人收藏。英国则有英国博物馆、牛津大学图书馆等进行收藏。而我国内地除国家匡书馆外,目前只发现上海图书馆、四川大学博物馆有残本收藏。

今天,这些劫后余下的宝物都留有明显的历史伤疤。存世的《永乐大典》书页上多有焚余的痕迹,有的《永乐大典》书页上多有水渍,估计是当年灭火时所致。还有的是人为的撕裂,更有甚者,竟然把书页中心部分剪作了鞋样。看到这些伤疤,想到那些明火执仗抢劫、毁坏的侵略者,想到那些明知《大典》价值,仍苦心偷盗的四库馆臣,想到那些为了些许钱财,而将国宝卖出国外的文物贩子,真不知道是历史有意的捉弄,还是上天在惩罚人类在知识和道德上的欠缺。

往者不可追,专家和学者们非常重视现有《大典》残卷的开发与利用。国家图书馆从2001年12月开始,已用特制宣纸套色印刷,原大仿真分批出版现存于世的《永乐大典》。同时,他们也呼吁世界各地藏书机构、收藏家群策群力,共襄盛举,拿出《永乐大典》原书,提供拍照、再版之用,使这一文化遗产重现于世,垂之永久。

同类推荐
  • 三国之白马公孙续

    三国之白马公孙续

    现代人穿越回汉朝,成为白马将军公孙瓒的儿子公孙续,苏醒后被于吉老道抓住填坑,传授六卷《太平要术》,并让其以天下苍生为己任。老爹要救,天下要争,背负着神医的名号,公孙续骑着白马四处招摇撞骗,此书有毒,甚入!
  • 贞观闲王

    贞观闲王

    坐一次飞机,竟然会遇到超级气流,意外穿越到大唐,见到了唐太宗李世民,长孙皇后,长孙无忌,程咬金,李靖……王平安的悠闲大唐生活开始了!
  • 狭窄的天空

    狭窄的天空

    人类历史上曾有这么几场战争:最漫长的英法百年战争,最血腥残暴的一战,最具毁灭性的二战。幸运的是,这些都已成为历史。但是……一场比百年战争更漫长、比一战更血腥残暴、比二战更具毁灭性的,能彻底摧毁包括人性的一切的战争,是否有可能在人类的世界中,爆发呢?而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人,会变成什么样子?他们会经历什么?他们会想什么?他们的个性如何?他们有什么梦想?这样的一个世界……是地狱吧。哦,天哪……地狱里真是可怕。在地狱里,从天堂里来的人,也会一瞬间变成恶魔。就连广阔无垠的天空,都会变得如此狭窄。但是啊,不见识地狱的恐怖,怎么知晓天堂的美好?天堂里,需要有人去叙述地狱里会是什么样子。
  • 大宋之铁骨风流

    大宋之铁骨风流

    千年前的大宋,这个让人又爱又恨,爱之深、恨之切的大宋呵!这个对外敌屡战屡败,畏战怯战,大汉民族尚武精神彻底被阉割了的大宋呵!且看我们的主角,如何去打造一个铁骨铮铮的大宋,更是如何在这富贵温柔乡、花柳繁华地的东京汴梁,开始一段梦幻般的风流生活……
  • 魂穿三国之诸侯大乱斗

    魂穿三国之诸侯大乱斗

    当魂穿到东汉末年刘辩,刘辩是有些懵逼的,这是直接就当了皇帝?幸好自己有足够的历史知识。于是为了在这个乱世,诸侯各有野心的情况下,刘辩只能走马上任,拉拢治世能臣曹操、忠肝义胆关羽、忠贞之志荀彧、陷阵之志高顺对抗董卓袁绍刘备孙坚。且看如何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救黎民于水火。ps:无金手指+昏君
热门推荐
  • 枫静缘

    枫静缘

    本是一对青梅竹马,但命运注定他们的分离,经历重重磨难,他们能否寻找到彼此,重续情缘?
  • 荒野暴君

    荒野暴君

    一无是处的少年被要挟进入异世界送还宝物,他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始了逆袭之路,从此走向人生巅峰。一个传奇少年异世界的新奇冒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别挡我下凡

    别挡我下凡

    我洛小河此行仙界,不求长生,不畏艰难,只为再下凡间!
  • 天山神道

    天山神道

    《帝戒》曰:炎黄之后,天下扰攘。揭竿聚义,四海浮荡。上古大陆,奸臣篡祚;妖匪横行,绿林八方。虞河内外,廿国分庭,天山南北,百族高张。群豪并起,众杰称王。甲兵既殁,五帝三皇。千秋基业,尘土之茫;万载鸿图,浩浩汤汤。正所谓:天无恒道,道亦非常。有道则主,无道则亡。上古大陆的传奇之旅,尽在《天山神道》!
  • 傲娇怪与冷淡怪

    傲娇怪与冷淡怪

    这是一篇校园恋爱甜文淡定腹黑斯文大总裁X暴躁傲娇作死小娇娘主cp:景慕秋X苏瑾瑜副cp:白贻楚X林思景慕秋是个远近闻名的洁癖患者,苏瑾瑜是个人人皆知的大路痴。某天,与人打完架(准确来说是被人揍)的苏瑾瑜恰好就碰见了被人套麻袋的景慕秋。在两人对视的一瞬间,苏瑾瑜心想:哟,小伙子,还挺帅。景慕球心想:这是哪来的疯子?“你绑架我有什么目的?”景慕秋开口问道。于是景慕秋的第一句话成功气晕了苏瑾瑜。两人的孽缘(雾)缘分就这么展开。至于副cp其实是病娇爱而不得,而妻子误会老公的故事。本文又名《与校草斗智斗勇的日子》《我遇上老公就怂》《男人,你惹到我了》
  • 校草有点萌

    校草有点萌

    父母无能欠下了一笔巨额,在逃亡的时候被梅奶奶的仆人打晕带回了宅子里,没想到梅奶奶说想收她们做孙女,两个人同意了,长大以后妹妹开了一家Family的儿童福利院,姐姐则是著名的服装设计者Cinderella,灰姑娘,并开了一家aStory的店,同时还是银氏集团的董事长而银氏集团也是支持Family的支柱,男主浩是影氏集团的董事长,轩是副董事长,两人的父母是银氏的股东,这四个人的相遇有这很多曲折,接下来就让我来向大家讲述一个故事。
  • 男神不要太难缠

    男神不要太难缠

    肩负着家族的使命的校花柳荇,毅然决然的奔向美国完成监视仇家之子的任务,但是...这个像流氓一样,天天为了她耍心机的帅小伙是传说中不近人情的陆敬之?她第一个不想承认,为了家族荣誉,她一定要好好监视陆敬之,他...脱衣服干什么。不是要脱光监视啊变态!!!
  • 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基辛格

    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基辛格

    “我会回来的。”一位鼻子上架着眼镜的15岁的男孩说。检查他们行李的海关人员嫌恶地瞧着他,一言不发。这就是1938年的基辛格。他跟随父母被迫带着少数几样私人物品迁移到美国,因为当时的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已达到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6年后,他果真回来了——以占领者的身份。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他不是普通的美国大兵,而是黑森州贝格斯特拉斯区的行政长官,掌握着这些迫害过犹太人的德国人的生杀大权。实际上,他在政治生涯中屡次表现出来的缺乏安全感、对人极端不信任、死撑硬汉子形象,如飞蛾扑火似的急于求得批评者的认同等等都是源于他童年、少年的痛苦经历。“基辛格是个强者,但纳粹能够侵害他的灵魂。”
  • 鸿蒙修仙传

    鸿蒙修仙传

    “吾深知危险与机遇并存,坚守唯一道心,一往无前。”“吾入世愿为蝼蚁,现世可主沉浮。”“吾承鸿蒙无上道统,誓止轮回盘,夺造化,得永生!”一个少年,带着二十三世纪的科技芯片来到修仙异界,开始了一部新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