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403900000028

第28章 精摹精刻存墨宝——《三希堂法帖》

中国古代规模最大,集历代书法成就之大成的大型书法丛帖《三希堂法帖》,收集自魏晋至明末一百三十五位著名书法家作品,以历史顺序编纂,几乎囊括了当时清廷所能收集到的所有名名家名作、墨迹珍品,摹刻既工,选帖更精,成为海内外书法爱好者向往和争购的至尊藏品……

满清政权虽然通过八旗军功征服了整个华夏大地,但在文化上,他们仍然比较落后,入关之始,他们并未立即接受内地久已存在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直到康熙时期,满清政权才比较全面地融入内地的儒家文化社会。康熙、乾隆都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好尚者。尤其是乾隆,传统的诗词书画,他似乎都很有兴趣。他是一个具有较深汉儒文化修养的人。说来非常有意思,中国古代尽管出现了大量的诗人词手,但是,如果按传流下来的诗歌数量计算,做诗最多的诗人竟然是乾隆这个满人。

乾隆不仅能诗,而且也能书,今天,全国各地仍然留存许多他的墨宝。他是一位顶级的书法爱好者,日理万机之余,不忘潜心临池,遍习诸家。他的书法温润妍媚,闲雅有致。乾隆又好搜集前代著名书法家的墨迹、书帖。明朝灭亡之后,许多原藏明代王宫皇馆的名帖散流于民间,至清代康熙年间,朝廷便已多次下诏搜寻讨取,乾隆在位时,更加着意这件事情。在他刻意的收罗下,不少历代名家墨宝、珍品被呈送给清廷宫廷,成为皇家御品。其中最为珍贵者,属晋代至清中叶流传近1500年的书圣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及王献之《中秋帖》、王殉《伯远帖》。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以及晋人的书法是乾隆皇帝的最爱。对他们的作品,他心追手摹,用力最多。得到这几件书帖让他兴奋不已,他对它们也极为宝爱。为了这几件稀世珍宝,他专门在故宫养心殿内设立了一个小型私人书法收藏厅,名之日“三希堂”。

除了刻意搜求历代书法名品,乾隆还非常重视刻印书帖,将各种书帖翻刻印刷,遍赐群臣。得到了上述三件稀世书帖后,他更是希望能够让天下书法爱好者都能有所睹览。于是,在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他又救命吏部尚书梁诗正、户部尚书蒋溥等人,将内府所藏历代书法作品,选择精要之作,镌刻上石,再翻印成法帖。法帖共分32册,刻石500余块,收集自魏晋至明代末年共135位书法家的540余件书法作品,因帖中收有被当时乾隆视:勾3件稀世墨宝的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殉的《伯远帖》,珍藏这3件稀世珍宝的地方又被称为三希堂,所以,法帖被乾隆亲自命名为《三希堂法帖》。乾隆的特谕,也刻于Ⅸ三希堂法帖》卷首。

由于《三希堂法帖》全部系墨迹上石,刻工精细,所以深为后人所推重。法帖原刻石存于今北京北海公园阅古楼。阅古楼位于公园白塔西北侧,是两层楼宇建筑,上下各25间,左右环抱成半月形。《三希堂法帖》的石刻板就嵌在阅古楼墙壁之间,“三希”原帖仍藏当时故宫养心殿三希堂内。道光时曾对石刻板进行了一次修剔,井增刻了花边。

《三希堂法帖》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一部丛帖。在古代,由于印刷技术的落后,加上书写在纸上的法书极不容易保存,所以,优秀的书法作品往往很难广泛流传。北宋初年,宋太宗赵光义曾命大臣将宫内所藏历代法书汇刻为《淳化阁帖》,这是大规模刻帖的开始。以后皇家和私人也有不少丛帖问世,这些丛帖极大地促进了书法的普及与发展。如果仅以规模而论,《三希堂法帖》无疑是各种丛帖中规模最大的,可以说它汇集历代丛帖之大成。此帖所收作品最多,并分楷、行、草三种书体收录。还收有历代名家、收藏家的题跋200多件,收藏印章1600多方。法帖所收的作品完全按照历史顺序编排,几乎囊括了当时清廷所能收集到的所有历代名家的法书墨迹精品。它所收入的书法家,历来都是书法爱好者临摹、学习的榜样,如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孙过庭、怀素、柳公权、杨凝式、李建中.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宋徽宗、宋高宗、吴琚、赵孟颊、鲜于枢等等。由于是皇家刻石,皇帝特谕刻制,主持刻制工作的梁诗正等又是当时的书法名家,所以,《三希堂法帖》的挑选非常精审。《三希堂法帖》刻印上石之后,广泛流传,成为海内书法爱好者向往和抢购的对象。

因为有乾隆的提倡,《三希堂法帖》这部清代的宫廷刻帖,传拓较多,影响的广泛可以称得上是所有集帖中最大的。法帖中最有名气的仍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及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

《快雪时晴帖》是传世的王羲之古摹法书中最负盛名者之一。不少人认为它是仅次于“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又一件王羲之行书代表作。它纵高23厘米,横长14.8厘米,共4行,28字。《快雪时晴帖》是一封书札,其内容是作者写他在大雪初晴时的愉快心情及对亲人的问候。此帖释文为: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王羲之等晋人日常通信时的语言跟今天的汉语本有较大的差距,况且又是书信,有很多不为外人所知的隐语、缩略语等,所以,不易解释,时代既久,标点、理解更难。

此帖有赵孟頫等人题跋,他们都以之为真迹。进入清宫内府后,更为乾隆帝所赞赏,乾隆对它的真实性深信不疑。但实际上,它只是古代的一个摹本。根据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的记录,原本《快雪时晴帖》帖尾有古跋“君倩”字样及“褚氏”字印。今传《快雪时晴帖》,有题名而无“褚氏”印记。勇外,宋代时,就有人认为原本《快雪时晴帖》用的是竹质纸,而竹纸出现得很晚。因此,专家们认为现在这本《快雪时晴帖》是一个古代摹本,不是王羲之真迹。

尽管不是真迹,但是,这幅行书作品,书势端庄,字体流利秀美,俊秀挺拔。赵孟頫曾称它为“天下第一法书”。在“三希”中,此帖也被列于首位。

根据此帖附页的诸多题跋款识、收藏印章以及有关书籍录载.《快雪时晴帖》曾经被收入宋宣和内府,还曾进入米芾的“宝晋斋”。元代时.再入御府。明朝时归朱成国、王稚登,清代归冯铨所有。清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时,又一次进入内府。1949年,国民党军队在内战中败北,退踞台湾,当时,他们除带走了大量黄金以外,还携走2972箱南迁文物中的部分文物,其中就有这本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

《中秋帖》原帖为纸本,长28公分,宽12公分,据传为王献之尺牍,草书体,共3行23字,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因原帖于“中秋”前有“十二月割至否”6个字,又名《十二月帖》。后来,这6字被割失了,此帖前后都有缺文,原为5行32字,后被割去两行10字,现在只剩下3行22字。原帖前有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题签“大令《十二月帖》”6个字。《中秋帖》释文为: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释文令天仍然难以解读。

《中秋帖》书法连绵跌宕,有人比喻帖中书字的运笔如同用铁筷子划灰,上下纵横连续一贯,看不出是从哪里开始,又是到哪里结束的。古人称之为“一笔书”,也就是一气呵成的意思,对唐代狂草书的出现起到了先导作用。整个《中秋帖》,书法纵逸豪放,畅快淋漓,结体上具有俊爽流畅的感觉。

有人认为此帖并非王献之真迹,而是后人临摹的。因为书帖所用竹料纸,东晋时尚制造不出,约到北宋时方出现。另外,从行笔中可知,此本所用毛笔是柔软的无心笔,而晋朝使用的是有心硬笔,吸水性较差,笔的提、按、转折往往不能灵活自如,常出贼毫,不可能写出像此帖这种丰润圆熟、线条连贯、行气贯通、潇洒飘逸的艺术效果。《伯远帖》为墨迹纸本,行书体,共5行,47字,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王羲之真迹已不复存世,在“三希”中,《快雪时晴帖》是唐朝摹本,《中秋帖》则可能为宋代临本,唯独这件《伯远帖》是货真价实的晋朝真迹,也是传世晋人墨迹中唯一具有名款的真迹。它是“三希”中唯一真正的“晋韵”,也是今天绝无仅有的晋人真迹,可以说是丰富的书法艺术历史遗产中的头等宝贝。

此帖是王珣致亲友的一封书函。王珣字元琳,小字法护,东晋琅琊(今山东临沂县)人。比起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似乎王珣的名头没那么大。实际上,他是“书圣”王羲之的族侄,出生在一个精于书法、几代不衰的名门望族。他的父亲王恰,祖父王导都善于书法,所以史称“三代以能书称”。王询尤善行书,和其他魏晋名士一样。他的性格也潇洒古淡。相传他曾梦见一人,授给他如椽一样的大笔,从此以后,他书法技艺大为提高,自称:“这是大手笔的书法。”人们熟悉的“大手笔”典故即出于此。然而在当时,王珣之书名,还被他的弟弟王珉所掩盖,当时人评论道:“法护非不佳,僧弥难为兄。”意思是,王殉的书法虽然不错,比起王珉仍然差上一截儿。遗憾的是,王珉的作品没有流传下来,今天,我们难以对其进行评价。

《伯远帖》行笔峭劲秀丽,自然流畅,是我国古代书法作品中的佼佼者。它的笔画写得比较瘦劲,结体较开张,特别是笔画少的字,更显得格外舒朗、飘逸。全帖用笔、结构,都是王氏家风。用笔上,更接近王献之的风格,都属于“外拓”型的用笔法,与王羲之“内敛”型的用笔有所不同。此帖透露着一种风流潇洒的气度,展现着一种贵族风范和高雅气质,颇有些“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洞”的晋人韵味。

王珣的《伯远帖》,在书法史上还有一个重要作用。通过这幅字,我们可以考察到当时人所用的毛笔与后世所用的毛笔有所不同。当时的毛笔硬度比后世的毛笔更高,更具弹性,所以,王珣的字,一点一画,都充满弹性,这都是笔硬的结果。另外,当时的毛笔,可能并不太“圆”,有点儿接近方形,甚至像刷子一样,所以写出的笔画,特别方整。

《快雪时晴帖》和《中秋帖》、《伯远帖》的背后都蕴藏着一个个艰辛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快雪时晴帖》的故事上文已述。《中秋帖:》曾经为两宋宫廷内府收藏,明代时归项元汴,清代时与王珣《伯远帖》一起被内府收入宫廷。

辛亥革命以后,清室覆亡,但当时的北洋政府给逊帝溥仪优惠政策,这位末代皇帝仍可以自由出入宫廷内外。他便和弟弟溥杰商议,以赠赐之名把《伯远》、《中秋》二帖由溥杰携带出逃。二帖被带出后,藏在天津张园,后来,溥仪去东北任“满洲国皇帝”时又把它们带到了满洲。1937年,二帖又被售予袁世凯的差官郭葆昌。郭氏是一位古玩商,常将书画、名瓷卖出海外,牟取厚利。这件事情让张伯驹先生知道了,张具有强烈的文物保护意识,为了避免“二希”流落海外,他请惠古斋的柳春农居间,愿以高价收购“二希”。事情本来也还算顺利,只是郭氏要求搭卖李白《上阳台帖》、唐寅《孟蜀宫妓图》轴等,议价20万元,先付6万,余款以一年为期结清。不料当年夏天,卢沟桥事变,银行金融冻结,余款至次年不能付清,张氏无奈,只能将“二希”退还给郭氏。

抗日战争胜利后,郭葆昌去世了,张伯驹又向郭氏之子郭昭俊重提旧事。对方要价黄金一千两,而且不还价。双方往返磋商,一直未能达成协议。后来,郭昭俊曾想将“二希”向宋子文行贿,以谋得中央银行北京分行襄理的职务,但是引起了文艺界、新闻界正义之士的强烈不满,也未能如愿。1949年,北京即将解放,郭昭俊从上海取出“二希”,携逃到香港,后又转至台湾。国宝竟然任容私人如此匿逃,而无人问管,也是当时时局动荡所至。

解放后,政府十分重视文物的收藏,周恩来总理曾亲自过问二帖回归的事情。当时,郭昭俊住在香港,并已经将“二希”抵押在英国某银行,国宝流落海外似乎已成定局。大陆有关部门千方百计,不惜一切代价,终于将这两件无价的稀世国宝,重新收回,入藏故宫博物院。如今“三希”的《伯远帖》、《中秋帖》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而另“一希”《快雪时晴帖》由国民党带到台湾后.被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曾经同藏于“三希堂”的“三希”至今尚未聚首,这实在是令国人深引为憾的事情。

国宝的命运总是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随着国运日昌,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三希”将会重新聚首。

同类推荐
  • 叱咤大唐

    叱咤大唐

    长安城最彪的官二代,大唐最大的纨绔。。。这些都是对秦二郎的误解。秦二郎对自己的定位是:大唐第一猛将,第一才子,第一富豪,第一教育家,第一妇女之友。。。秦二郎的目标是叱咤大唐,让大唐之名响彻八方!
  • 从初唐开始打造帝国

    从初唐开始打造帝国

    李湛激活了一个短命的系统,只可以让三个人穿越大唐……这其实刚刚好!于是,李湛全家上阵,为汉人打造一个不一样的帝国!
  • 梦先秦

    梦先秦

    庄周一梦黄粱一梦南柯一梦所梦皆无你终究,不愿醒
  • 权卧江山

    权卧江山

    他儒雅翩翩,谦逊礼让。他眉目如画,风姿俊朗。他谋略在手,江山在望。他运筹帷幄,掀翻秦浪。他是一介书生,一个身负国仇家恨的不由之人。他腹内藏有万卷书香,指点江山,无人能挡。他力灭八国,权势在手毅然释放。他笑看红尘,舞墨人生,辅佐君王。他是寒梅公子,他也是宋柳。
  • 三国浪漫-赛鹰传

    三国浪漫-赛鹰传

    三国浪漫-赛鹰传引子光和七年(公元184年)四月二十八夜起风了,仲夏夜的风既不大,也不冷,我却不由自主的又打了个冷战,我知道,那是饥饿的缘故……八万黄巾贼重重围困下的长社城,两天前就已经断粮,今天从早上到现在,我只啃了一只又干又老的煮马蹄,分到这只除了毛、皮、骨、筋就是找不到一丝肉的马蹄,还是因为我是主公身边的虎豹骑亲卫,今天,普通军士只能分到半个巴掌大小的一小块带毛马皮,除了主公的坐骑宝马“麟驹”,城里剩余的战马都已经杀完……明天会怎样,没有人知道……站在城楼放眼望去,城外五里就是黄巾贼黑压压的营盘,敌军总数多过八万,暗夜里黄巾军营里星星点点的篝火绵绵不绝、看不到头。回首城中,弹丸之地的长社城里,只剩下我们,汉左中郎将皇甫嵩将军指挥下的不到三千的败残人马……
热门推荐
  • 余生等你同行

    余生等你同行

    你相信一见钟情吗?在遇到严温暖之前许安之是不相信的。在遇到严温暖之后许安之相信了,这世界上有些人你只需看一眼便知道就是你要的人。可是一见钟情之后要怎么做呢?许安之先生陷入了沉思之中。而严小姐也在认真思考若你的‘租客’是个帅到炸裂还是古琴界大师级别的男人,你会怎么做?PS:推荐小匪另一部完结作品《他是烈烈骄阳》讲述的是平凡女孩和失忆顶级赛车手的爱情故事,全文不长,三十万字左右,欢迎宝宝们围观。
  • 重生后我是所有大佬的白月光

    重生后我是所有大佬的白月光

    【爽文,女主前期超级学霸,后期基建狂魔】前世,楼明月作为帝都传奇,二十二岁已是立于神坛顶端的“超级大佬”,最终遭亲信所害,死在二十五岁,成为无数人心中难以攀越的巅峰。再次睁眼,她重生二十年后,成了临南一中高二学渣。然后——小学鸡们瑟瑟发抖:“江扶月她又双叒叕考满分了!物理老师又来找她对答案了!数学老师说下个月月考题还让她出!”大佬1号:“只有她回来,我的世界才有光。”大佬2号:“她要星星我就去摘,她要月亮我就去捉,倾尽所有,换她一笑。”大佬3号:“姐,你原谅我好不好?钱给你,公司给你,命都给你。”……大佬n号:“一日为小弟,终身为小弟。干了这杯茶,伦家又是你的人了,嘤!”所有小辈目瞪狗呆:我爷爷/二叔/三舅/大姑/太奶奶/祖爷爷……疯了吗?她是天上月、不灭光、引路灯、朱砂血,是所有人的信仰。……谢家九爷近日颇为头疼,小外甥刚转学就挨了揍,据说对方还是个不到一百斤的女孩子。过了两天——小外甥:“舅,我要追她!”九爷:“?”Hello?脑子没病?再后来——九爷:“我脑子有病。”
  • 天道陨歌

    天道陨歌

    修真界灵修一方独大,其它的修行流派被其视为异端,受其倾轧。一个具有神秘身份的魔修少年歩归受命前往“剑云宗”潜伏。斩天娇、破谜案,一路披荆斩棘,当他将这个世界光鲜的外壳剥落,却发现,这个世界竟已腐朽到这般.......
  • 一剑破天

    一剑破天

    天下高手太多,必须灭掉几个!世上美女太少,我得收藏几个!
  • 龙凤齐鸣之无忧

    龙凤齐鸣之无忧

    此子出生,永山城外升仙岛龙凤齐鸣,之后升仙岛百里海面视线内如千米高云雾环绕.从此再无永山城,无双国皇帝赐名无忧城,赐封地于无忧,无忧啊你愿意一直无忧无虑的吗?无忧恕难从命,无忧不为权,也不敢说为天下,无忧既有情欲就不可无忧,(本故事纯属虚构与历史无关)
  • 王俊凯之请不要再伤害我

    王俊凯之请不要再伤害我

    王俊凯啊王俊凯,我对你是又爱又恨!!!!!
  • 报告王爷,嫡女有毒

    报告王爷,嫡女有毒

    林舒乐是现代一名碌碌无为的小职工,爱看小说,也爱写小说,可是突然穿越进了自己小说里的恶毒女配身上怎么破?当然是抱女主大腿了!可女主不鸟自己怎么破?抱男主大腿!逗一逗男主,撩一撩男主,过着米虫一样的生活,可是……喂喂,男主大人你要干什么?!别过来啊!这是一个女孩穿越被男主吃光摸净的故事。
  • 太妃娘娘吃糖嘛

    太妃娘娘吃糖嘛

    唐宓刚进宫老皇帝就归西了,于是乎,唐宓以十四岁“高龄”坐上了太妃之位。太后是她表姐,皇上是她哥哥兼大外甥,唐宓原本以为自己可以每天逗逗嫔妃外加看嫔妃斗斗颐养天年来着。结果,有一个叫夜同尘的混蛋非要拉着她四处浪,这可怎生是好?
  • 熊猫人日记

    熊猫人日记

    我说这是一篇魔兽世界的同人小说,但他们都说这是一部人性简史。
  • 执剑之仙

    执剑之仙

    经历了无数纪元,大千世界又将迎来一次辉煌盛世。有仙女从蓬莱走出,倾国倾城,有人面蛇尾的异兽孰湖张开血盆大嘴,有其状如牛,猬毛的穷奇食人千里,也有闭月羞花的妖女迷惑众生。而一代仙王林昉,重生回到少年时,从小千世界执剑走出,这一世,他重拾剑道,让世人惊叹,“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但他最想见到她的笑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