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572100000020

第20章 回国渐起(8)

王明当时虽然仅是《劳动》三日刊的编辑,但他撰写的《目前军阀战争与党的任务》比李立三的文章还长,达19000多字,共分九部分:

1.军阀战争普遍全中国;

2.目前军阀混战的特质;

3.战争的结果与前途;

4.武装暴动夺取政权是变军阀战争为国内战争的具体内容;

5.力争实现革命首先在主要数省甚至一省胜利的前途;

6.加紧反改组派的斗争是反军阀战争的胜利的主要前提;

7.加紧反对军阀制度与军阀战争的忠诚拥护者——取消派,是实行反军阀战争的彻底策略中的主要工作之一;

8.加紧进行反对各种****倾向及对****采取调和态度的调和倾向,是目前党的最主要任务之一;

9.加紧各种主要工作,争取变军阀战争为国内革命战争的彻底胜利。

研究中国共产党这个时期的历史不能不研究李立三与王明这一时期的关系;研究李立三与王明的关系又不能不看这两篇同时发表的文章中阐述的观点。

尽管两者身份不同,阐发的角度不同,论述的侧重不同,问题的详尽不同,但是,这两篇文章都是用“左”倾观点来观察和分析中国革命问题和革命形势,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都是这个时期“左”倾冒险主义的代表作。

对于这两篇代表作进行扼要的分析,对于了解王明这一时期的思想发展以及认识王明后来反对立三路线的实质,是很有意义的。

(一)认为国民党新军阀混战是国民党统治危机崩溃的表现

李立三和王明都认为,国民党新军阀混战,特别是正在进行着的蒋、冯、阎大战,是中国政治经济危机尖锐化的表现,是国民党统治危机的表现,是国民党统治临近崩溃的表现。

李立三说:“现在是军阀混战日益扩大,统治阶级的统治力量日益削弱的形势,经济与政治的恐慌更加严重的形势。”“全国的统治阶级无疑的都在日趋于崩溃。”

王明也说:“此次军阀混战是整个世界及整个中国的政治经济危机尖锐化的具体表现。”“此次战争的结果是使中国过去一切统治方式(自北洋军阀至国民党)完全宣告破产,使中国各派统治阶级都加速崩溃。”

国民党新军阀战争是中国的政治经济矛盾尖锐化的表现,威胁着国民党的统治。但是,当时尚未发展到根本动摇国民党统治的地步。事实上国民党统治并未“崩溃”:******通过中原大战,战胜了阎、冯、桂各路反蒋势力之后,国民党继续又统治了中国20年。李立三、王明在当时就认为国民党反动统治已经呈现“危机”和“崩溃”,是对于形势分析的盲目乐观,也是当时采取“左”倾政策的重要原因。

(二)认为新的革命高潮已经逼近

李立三、王明都认为,国民党统治的危机促使新的革命高潮到来。目前,新的革命高潮已经逼近。

李立三在文章的开头就说:“现时革命斗争的发展日益接近革命高潮——直接革命的形势。”“革命高潮的客观条件已经无疑义的正在成熟。”

王明也说:“在革命高潮来到之时”,“目前国际革命形势及中国革命形势的日益完备高潮条件”已经成熟。他还批评了看不见“高潮条件”成熟的****观点。认为国民党统治趋于崩溃,自然要得出革命高潮已经逼近的结论。

实际上,自1927年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国革命就一直处于低潮。直到1931年9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才真正出现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这时的1930年,白区仍处于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之中,工人运动虽有恢复和发展,也仅仅是开始复兴。新军阀混战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但并没有形成全国革命的高潮。李立三和王明认为军阀战争促成了全国革命高潮,是在对形势盲目乐观的基础上产生的虚幻结论。

(三)认为武装暴动夺取政权的任务目前已摆在党的面前

革命的任务是依据对于形势的分析制定的。王明和李立三都认为,既然国民党发生了统治危机,新的革命高潮已经到来,党的任务就是领导工农群众举行武装暴动,夺取政权。

李立三说:“现在革命的发展,无疑的是日益接近着新的革命高潮——直接革命的形势……因此,加紧武装暴动,准备并促进这一新的高潮到来,推翻帝国主义国民党统治,建立革命政权,成为党目前的中心任务。”

王明文章中的标题就明确指出:“武装暴动夺取政权是变军阀战争为国内革命战争的具体内容。”他说:“我们不是空喊‘打倒帝国主义’和‘打倒国民党’,而是以工农兵武装暴动根本推翻现存政权而代之以苏维埃的统治。”

坚持武装夺取政权是对的。但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提出武装暴动的任务,只能导致革命的失败,犯冒险主义错误。

(四)认为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的条件已经成熟

李立三、王明都是按照俄国十月革命首都工人武装起义的模式指导中国革命的。但是,他们又清楚知道,在中国的条件下,首都工人武装起义难以夺取全国政权。于是,又提出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的问题。而且认为,起义条件已经成熟,应当作为党的总战略和总任务。

李立三说:“根据中国的经济政治的条件,在全国革命高潮下,革命有在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的可能。”“准备全国革命的胜利的任务之下加紧准备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建立全国政权,已成为党的目前的总的战略。”

王明在文章中,把“力争实现革命首先在主要数省甚至一省胜利的前途”作为标题。他说:“首先在数省甚至一省建立中国苏维埃政府的前途,日益证明有实现的可能。”“随便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否认了中国革命有首先在几省甚至一省胜利的可能的前途,实际上是延缓和放弃了全中国革命的胜利!”

既然要争取革命在一省与数省首先胜利,那么,突破口选在哪里呢?

王明在文章中明确指出:“首先在数省甚至一省建立中国苏维埃政府的前途,日益证明有实现的可能;同时,根据种种客观条件的关系,指出武汉及邻近各省有最大的可能。”“力争革命首先在武汉及其邻近各省胜利的前途加速实现,……不仅是武汉及其邻近各省的工农群众的紧迫的任务,而是全中国工农群众的迫切任务。”

李立三在文章中没有具体提到武汉问题。但是,王明的观点仍是来源于李立三实际主持的****中央。因为1930年2月26日,在李立三的主持下,****中央起草并发布了《中央通告七十号——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中心策略》。其中写道:“目前革命形势的发展,很明显的可以看出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的前途,特别是武汉及其邻近的省区,表现着更多的可能。”

王明就是据此作出了“武汉及邻近各省有最大的可能”的论断,只不过是把《通告》中的“更多的可能”改成“最大的可能”,表现出王明对于在武汉首先胜利的更大信心。

首先夺取武汉的胜利,不久被李立三变成了实际行动。李立三、王明的文章发表后不到一个月,在李立三主持下,中央制定了组织武汉中心城市武装暴动和集中全国红军进攻武汉等中心城市的计划,豪迈地提出了“会师武汉,饮马长江”的口号。此后,他们发动武汉工人暴动,调动红军进攻武汉,结果均遭失败。

(五)鼓吹城市中心论,反对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此时,李立三、王明关于武装暴动夺取政权,争取首先在一省与几省的胜利,实现以武汉为中心的首先胜利等主张,都是按照“城市中心论”的模式做出的。由于******等人已从实践中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所以不合中国国情的“城市中心论”,在实践中遭到了党内同志一定程度的抵制与反对。

李立三和王明为了贯彻“城市中心论”,对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进行了激烈批评。

李立三明确说:“只有产业区域与政治中心涌现了工人斗争高潮……才能动摇统治阶级的根本,才能领导各种革命势力汇合起来,进行夺取全国政权的武装暴动。”“没有中心城市、产业区域,特别铁路海员兵工厂工人群众的罢工高潮,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政权胜利。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中心城市’,都只有是一种幻想,一种绝对错误观念。”

李立三还形象地比喻说:“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们的四肢,可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置他们最后的死命。这一斩断统治阶级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的残酷争斗,主要是靠工人阶级的最后激烈争斗——武装暴动。”

同类推荐
  • 扳不倒的李鸿章

    扳不倒的李鸿章

    "从书中你会看到一个别样的李鸿章!他历经四代帝王,纵横官场40载,遭遇800多次弹劾,一次又一次的政治风暴,他都能从容走过,一生被弹劾,从未被扳倒!禁得起盛赞,也禁得起痛骂!看李鸿章舍小得大的官场智慧,内外逢源的驭人之道。从全新的角度去发现一个真实、智慧、隐忍的李鸿章。领略一代名臣的安身之计、为官之道,处世之法。全景式展现李鸿章的传奇人生,更客观、更生动、更深刻"
  • 盛世囚徒李世民

    盛世囚徒李世民

    李世民,是一位“稍逊风骚”的开国皇帝,也是公认的英明君主。他当上皇帝,并非名正言顺,“玄武门之变”是他人生中最大污点。从弑兄夺位,到贞观之治,李世民是如何成为明君的?他是如何打造出一个盛世大唐,从而名垂千古的?本书深入挖掘史料,描述大唐从玄武门之变到去世这一时期的历史,着力刻画了李世民以及诸位贞观名臣,反映了他们治理天下之道。
  • 清圣祖康熙(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清圣祖康熙(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康熙大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是清代定都北京后的第二位皇帝,是被公认的英明皇帝。他聪慧好学,知识丰富;他精明强干,勤于政务;他南征北战,叱咤风云;他事必躬亲,励精图治;他所向披靡,政绩卓著,向被史学家所称道其是“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尽管因为社会制度封建性的局限,使康熙大帝具有与其他封建帝王同样的阶级压迫及封建剥削,但这并不损害他作为封建君主的睿智与英明。
  • 刘湘家族:民国四川第一家

    刘湘家族:民国四川第一家

    本书揭示了刘氏家族从受人排挤的外来户,到川中第一家族的全过程,内容包括:天府豪门、军阀登场、叔侄争霸、畸形怪胎、妻妾成群、一世枭雄、经营西康、恩怨情仇、世家寂寥等。
  • 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释迦族人),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为尊称,意为释迦族的圣人。又被称为佛陀(觉者)、世尊等。其生卒年代,北传佛教根据汉译《善见律毗婆娑》中“出律记”推断为公元前565-前486年,南传佛教则作公元前624-前544年或公元前623-前543年。传说释迦牟尼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在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其父净饭王,属刹帝利种姓。其母为摩诃摩耶。从小在宫中生活,娶妻后生有一子。据说他深感人世间生老病死的苦恼,不满婆罗门祭司及其梵天创世的说教,29岁时在月夜乘白马出家修道。开始遍访名师。
热门推荐
  • 重回激情岁月

    重回激情岁月

    一场意外,让邹建文回到了1982年。收古玩,只是他的业余爱好。存茅台,只是因为他的爷爷喜欢喝两口。开商场,要做电器销售行业的领军人物。办企业,要让国产电器品牌打进欧美市场,让国货挺起腰杆。邹建文的这一次重生,注定会是一段不平凡的人生。
  • 给我一个太阳

    给我一个太阳

    路灯下姐姐买了两份臭豆腐,弟弟吸着结了血痂的嘴角,吞咽。几日后,姐姐拽着打了人的弟弟往家走,弟弟喊着不上学了,他想去挣医药费。而姐姐心里只想知道一件事,为什么没有父母的生活那么艰难。作品直面一对农村留守姐弟艰难的生活现貌,立意高远,平中见奇。塑造了姐弟俩内心的本真、坚守、高贵,令小说从同类题材的作品中脱颖而出,极富艺术张力。平凡如草木的他们,向往春风一来,焕然一新。
  • 负情总裁

    负情总裁

    爱情,可以经得起等待吗?一次相遇,让他的影子刻印在她的心里,无法磨灭。她知道那是爱情。她也知道,他心里一直住着一个人。而那个人并不是她。看着言冷煜忧郁的面容,她的心也跟着痛着。所以,她决定守护他。她会用她的爱,她的付出来抚平他心中的伤痛。可最终换来的却又是什么?一次又一次的伤害。“把孩子打掉。”当言冷煜看到那张体验单的时候,无情的说道。“冷煜,你再说一遍。”欧雨芬听到了自己心碎的声音,可是她从始至终都不肯让眼泪掉落下来。她不相信言冷煜会如此的狠心,那是他的孩子啊。“说一万遍,我也不会改变主意。”“好。言冷煜,如果把孩子打掉我们之间的关系就到此为止。”心痛得止住了呼吸,他真的是如此的狠心。
  • 开店赚钱有门道

    开店赚钱有门道

    本书从13个方面100个门道入手,细致的回答了开店不吃亏的问题。内容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讲述了开店的一些需要注意的事宜;下篇列举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行业。
  • 曦阳晨光

    曦阳晨光

    车子行驶了很久才到地方,秦羲在车子停的那一刻就睁开了眼睛,抬腿下车,别人想进进不来的御景园,在秦羲的眼里也不过是个可以遮风挡雨的地方而已。
  • 灵合重制

    灵合重制

    “封入妖山六千年,再临世间我为仙”本书名《灵合Micsoo》,是与久保带人的《死神》,岸本齐史的《火影》,尾田的《海贼王》,谏山创的《进击的巨人》以及知名国漫《一人之下》,《狐妖小红娘》都没有什么关系的作品......
  • 冷妃不爱:绝情冷弃妃

    冷妃不爱:绝情冷弃妃

    “凌落嫣,我告诉你,我娶你不过是为了报复你!”他狠狠的说道,是她,是她害死了自己最爱的女人!她淡淡一笑,没有一点恐慌之色,“我要告诉你,害死她的,不是我,是她自己。”一个女孩,自杀后却穿越到了古代。和侍女去看瀑布,去因此发生意外,这个意外,让厄运一直缠绕着她。七夜折磨,牢房酷刑,她都要承受。当她回到了现代后,却发现,自己的胸口有一朵黑色樱花······
  • 世镜

    世镜

    他说,身为王族如果这是她的宿命她就要去承受。
  • 候鸟

    候鸟

    这个世间的风花雪月,似乎总要等到经历之后,才得以看清本来的面目···而那些曾经说好陪我浪迹天涯的人,一个个都奔走四方。其实并不是我们不愿意了,而是有着不同的命运轨迹。年少的爱情,友情···都悄无声息地发生着改变,一切似乎都没有变,像候鸟事过境迁,其实在时光背后酝酿着一场轰动的离殇···我最亲爱的那个少年,终于离开了我,将着溃不成军的青春送到了尽头···愿候鸟带走这些悲伤,永不落脚···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易烊千玺:木槿花开

    易烊千玺:木槿花开

    你还在寻找什么,是否已丢失太多,这里每一种答案,都不适于你和我,你还在寻找什么,是否被天真略过,这里每一次成长痛而决绝,但我还是我,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