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25600000001

第1章 代序:信仰的力量(1)

一、我与红岩

1960年“11·27”,学校组织我们到歌乐山去扫墓。

前一天十分的激动!从晚上开始,父母便给我准备水壶、纸封的饼干、没有包装的糖果、橘子和沙炒的豌豆。躺在床上的我不止一次地问爸爸妈妈,东西都装完了没有,还数次起来检查书包里这些东西的摆放。那是我第一次去歌乐山烈士墓,在床上,我激动得无法入睡,一晚上数次把家人叫醒问几点了,生怕迟到,担心来不及,我竟然把闹钟提前了两个钟点!急促的闹铃一响,我就窜了起来,急急地抱怨:你们不提前叫我,要是迟到了,要找你们算账!在我的吵闹中,父亲立即用开水瓶灌水壶,母亲迅速帮我穿衣服,哥哥帮我冲炒面……还没齐备,我居然穿上鞋、挎上书包水壶,像出征的战士一样,立刻冲出家门向学校奔跑。

天完全没有放亮,学校的大门都没有开,只有我一个人。我第一个到达学校门口,虽然感到了寒冷,但却很得意,因为我终于实现了要第一个到的愿望。

突然,一道手电筒光晃动着向我射来,我就像哨兵一样立即“警觉”,并且靠着大门想“隐蔽”自己。一声叫喊,我才发现是爸爸走来。我很奇怪,为什么爸爸来了?老师规定了的不准家长接送,要锻炼自己。我正要生气时,听见爸爸说:“你知道现在才几点?”我猛然想起自己偷偷把闹钟拨快了两个小时。现在离学校规定的集合时间还早,但爸爸知道我不会回去,把冲好的炒面也带来了。吃完早饭后,离集合的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

那次去歌乐山烈士墓,除了扫墓,还去了白公馆和渣滓洞参观。回来时坐了一段车,回到家中,我倒在床上就睡觉了。第二天,妈妈问我看了些什么,我现在记得最清晰的是回答说:“我也当了一次英雄!因为来回走了几个小时的路没有掉队。老师说的,我们学习的革命英雄一直在鼓励我。”

在我心目中,那个“英雄的圣地”对我充满了吸引力!有的人在看展览时边看边流泪,这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1978年4月,我第一次坐着“嘎斯”货车带领图书馆的团员到烈士墓阅兵场参加劳动,并在烈士墓举行宣誓活动。休息时,坐在展厅门口,看着歌乐山下的烈士墓、纪念碑,眼睛死死地看着沿山蜿蜒而上的踢踏步,虽然不是那样的壮观,但却是与歌乐山浑然一体。

1984年春节,我到渣滓洞外的公安干校亲戚家,花了几分钱买了一张票进渣滓洞监狱参观。此时,感觉渣滓洞比我小时记忆中的庄严感少了许多,参观的人也不是很多,几乎没有多少内容可看。一个姓吴的工作人员告诉我,要去白公馆有小客车接送,二角钱一张票。我立即想起了小学走路参观的情景,那时还没有专门的参观接待车辆。

没有想到的是当我作为“三梯队”后备干部从市委党校毕业后,1985年底,居然到了歌乐山烈士陵园担任领导职务;更没有想到的是2000年我又同时兼任了歌乐山烈士陵园和红岩革命纪念馆两个馆的馆长,2007年又担任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主任,2011年又兼任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馆长。就这样与红岩结下的不解之缘,连续了26年!

这里有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当我与朱嘉陵、夏耘作为文化局后备干部在党校两年学习快毕业的时候,大家都关心自己的前途。朱嘉陵是满怀信心地憧憬继续留在群众文化工作的岗位上;夏耘对回机关从事组织工作既有追求,又有开辟新天地的想法;而我最大的愿望是回到我所热爱的图书馆岗位。夏耘传来消息:有可能要从我们三个人中选一个去渣滓洞!我们三个听了都有点害怕,一是那时渣滓洞所处的重庆西北郊,太远了;二是一般去那个单位的都是局里“最没关系”的;三是那个单位是全系统有名的“差单位”。我完全没有一点想要去那个单位的想法,对图书馆工作痴迷的我,没把它当一回事。后来我知道,我当时的班长吴柄春(他的岳父是川东地下党)已经被动员过去渣滓洞,但是当时教委组织处的工作使他做出了不改行的决定。毕业前的最后一次学校演讲比赛,由于我前两次演讲均获得第一名,所以这次的演讲,班级安排的是夏耘朗诵陈然烈士的《我的自白书》。可到了下午演讲比赛三个小时前,夏耘突然向老师提出因嗓子原因不能参加比赛,并极力推荐我去。当王吉春老师半商量、半命令我参加比赛时,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要被分配到渣滓洞去工作的她,把这“机遇”推给我了!我当时虽是极力拒绝,但大家要求我去演讲比赛争取“三连冠”的呼声,使我不得不答应!我想,只要不获奖,就不会去那“可怕的西北郊”!结果出来了,天意难违,我又为83级夺得了荣誉,三连冠!可我心里却不知是怎么的,有非常强烈的感觉:肯定会被派到那个天天上班要转两次车的“西北郊”的歌乐山烈士陵园。结果真是,怕什么就来什么。

小说《红岩》的创作因歌乐山白公馆、渣滓洞监狱革命志士的斗争事迹而成功,歌乐山白公馆、渣滓洞也因为小说而极大提高了知名度。我的理想原本是在图书馆从事分类编目工作,研究目录学,而且经常发表一些小文章会有一种成就感。但是,当我一次又一次走进歌乐山,走进白公馆、渣滓洞时,我的心被吸引;当我用情去解读时,才发现这里可以写出大文章。激情在接触历史的过程中不断地被激发,责任在一个一个的项目中不断地增强,认真履职的忠诚不断地积淀,一种为传播烈士精神,让更多的人走进歌乐山像我一样被感动的使命成为我大胆实施改革创新发展的支撑。当我在歌乐山工作三年多后,文化局局长郭汝魁按照当时安排我去渣滓洞时所作的“干几年就可以考虑调回城里工作”的承诺,征求我意见,是否回城?我明确地表示:就在这里继续干!快节奏、讲效率,雷厉风行、大刀阔斧,调整组织结构,建立参观片区绩效工资制;说实话、办实事,盯住市场推动红色旅游极大地解决职工福利;抓效益求生存、搞创新求发展,运用各种手段提高展示效果,增强吸引力,提高单位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整合资源、研究开发、市场运作、联点成线,事业不断扩大。这是我与红岩结下的不解之缘。

二、红岩与我

《红岩》是新中国文学史册上最辉煌的篇章,60多年来几乎被所有的文学艺术作品不断地情感化,人们对它并不陌生,以至文学艺术和历史真实交织在一起,大家更愿意接受艺术的感染。我有幸一生与红岩结缘,但我却是从红岩的后面走到红岩的前面。1985年,我在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重庆歌乐山革命纪念馆)担任馆长,一直到2000年,同时担任红岩革命纪念馆馆长,2011年又兼任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馆长。三个馆的馆长职务使我能够全面地学习和研究红岩,从研究开发烈士的精神到收集整理南方局的历史资料,从改革创新的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组建到建设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我和我的研发团队在市委宣传部和文广局的有力支持和帮助下,不断地推出红岩文化项目,进而传播红岩精神。

我见到第一个与红岩相关的老人是川东地下党的卢光特。在党史办,他和文化局长郭汝魁、党史办副主任胡康明与我第一次谈红岩。那时落实烈士的政策的工作还处在尾声。卢光特说:“我们这些老家伙,现在就是把落实了政策的烈士传记编好,党没有忘记他们,你今后就应该宣传好他们。那个单位一直没有搞好,也希望有你们这样的年轻人去闯一下,把局面打开。”卢光特也是歌乐山烈士陵园的馆长,这是在落实政策后,此前他下放在其他单位。我从他那里知道了很多的情况,特别是川东地下党组织,这在当时对我是一个非常陌生的话题。但也就是在他和郭汝魁、钟修文、胡康明等人的极力引导下,我开始关注红岩,学习红岩。在以后的时间里,我几乎是每个星期都要去好几次。在党史办,主任钟修文、研究员赵权壁等不断地给我讲有关红岩的历史和人物、事件,特别是副主任胡康明是对我“灌输”得最多的一个。当然,后来我们就红岩的一些问题也有过讨论,甚至是激烈的争论。在胡康明去世时,我提笔为他写了这样的告别词:“是你带我走进红岩,是你教我研读红岩史料,是你鼓励我将红岩带入社会,是你促我发展红岩文化事业,使我真正懂得什么是红岩。”

我在红岩见到的第一批把文物与艺术相结合,使其大放光彩的人是雕塑家叶毓山、江碧波和建筑家白佐民、侯雪岩。他们共同完成了《浩气长存》的烈士群雕。我记得叶毓山、江碧波给我谈的一个观点:雕塑是烈士的精神借山地魂魄的再现,做出气势、突出细节是要突出震撼力。我也记得白佐民、侯雪岩他们的设计思想:群雕中心是空的塔柱,是连接天地之气,与日月同辉。歌乐山烈士雕塑获得全国城市雕塑特等奖。1986年《浩气长存》烈士群雕竣工时,中央有关部门,四川、重庆以及来自全国的领导和艺术家60多人,和重庆各界群众一起参加了落成典礼。有两件事情我记忆犹新,也对我产生重要的影响而直至今日。一是四川作家高缨在11月27日下午市委召开的《浩气长存》群雕落成座谈会上即兴写的一首诗《再过一万年》:

再过一万年,

我们的后代,

会到这来考古,

他们将要说:不,这不是一群雕像,

这是雷电风暴锤炼而成,

一块坚硬的合金刚,

这是人类的精英,

用心灵凝结的水晶体,

这是一座界碑,

标志着黎明与黑暗,最后搏击的战场。

再过一万年,

我们的后代,

会到这来考古,

他们从那深沉的眼光中去了解什么叫做“阶级斗争”!

他们从那刚健的肌肉里去探讨什么叫做“压迫”!

他们从那倒下的躯体上去认识什么叫做“革命”!

这是人类过去奋斗的记录,

这是中国人民历史上的红岩魂!

同类推荐
  • 俗眼看红楼

    俗眼看红楼

    前人有四部书可供我们翻来覆去地读,实在是莫大的福气。“文字是对人的童年经历、青春体验和无数生命记忆的唤醒。”我们今日说红楼,全以人情世态的角度看。《史记》、《资治通鉴》是帝王将相们的镜子,他们在里面照出权谋机运、世事兴亡的大道来,剩下的芸芸众生,且来照照《红楼梦》这面石镜,看看自己作为一个俗人的得失短长。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字影

    字影

    一本诗集,如同深邃的时光之旅,如同悲悯的情怀之歌,如同隽永的旷世之恋,纯净心灵,温暖灵魂。
  • 罪与文学

    罪与文学

    《罪与文学》是一部无与伦比的触及中国文学根本的文学批评力作,相信它将给整个中国文学界带来巨大的震撼。因为它不仅发现和直面这样一个中国文学/中国文化的根本缺陷——缺乏“忏悔意识”,即灵魂论辩的维度;而且以“忏悔意识”这个特殊的视角进入,深入探讨文学的灵魂维度与思想深度;并以此为出发点,重新检讨中国文学的旧传统,特别是现代文学的新传统。
  • 民初骈体小说研究

    民初骈体小说研究

    本书选取民国初年(1912—1919)的“骈体小说”为研究对象,立足于文类研究的典范性研究范式,注重骈体小说作为文言小说一个子类的文体特征,界定并论述了骈体小说的概念、语言体式和美学品格,从题材类型、叙事模式、创作和接受环境等方面系统深入地考察了民国初年小说与骈体的结合带来的形式变革,以及这变革蕴涵的社会及思想史内涵,展示了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的完美结合。
  • 古诗的艺术魅力

    古诗的艺术魅力

    本书萃选自汉魏至清季的古体诗作品近两百篇,清词丽句,在千古诗史中皆有其流传至今的美学价值。作者的解析凝练雅致,余味无穷,引领读者自行体验古典诗境所特有的美感。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道器纵横

    道器纵横

    天道历两千八百年,九州大陆唯一的天道宗师哈明非逝去,中土乾州虽然依旧强盛,却失去了定国之柱,八方云动,暗流汹涌。乾州之外,八州虎视,乾州之内,勾心暗战。历史悠久的三圣道宗,与天道宫之间的恩怨未了。阳神、道师,为了哈大师留下的天道古卷,明争暗夺。在偏远的八荒青州,一个看起来并不突出的少年,偶得天道宗师,一生精华凝聚而成的道珠,抽丝剥茧,从中悟道。在风起云涌的九州大陆之上,演义一场道器纵横,热血沸腾的故事。
  • 空间萌宠有点田

    空间萌宠有点田

    重生八零后意外开启了一个神秘空间,林晓花猛然惊醒。这是开启了女主的金手指啊!
  • 斗罗之圣域之盾

    斗罗之圣域之盾

    无缘无故穿越到斗罗?好吧,可以接受……武魂和资质都不好?这个也可以忍……“啧,你说你除了长的好看还有啥用呢?是吧,花瓶?”(#`Д??)?┏━┓忍你妹!本书又名《头铁少年与更铁的盾》作者不会写简介,大家凑合着看看吧……
  • 寒江夜话

    寒江夜话

    中国风传统修仙漫想,脑洞大开,无限幻想。读小说就是要放松心神,轻快畅意,无拘无束,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愉快的阅读体验。
  • 爱过飘零

    爱过飘零

    留学荷兰的周南希在经济窘迫时偶遇年轻帅气、家境殷实的华裔杨天恩,为了解决签证问题,南希抵挡不住热情的追求,嫁给了天恩。然而,新婚第一日南希去杨家,就遭逢了杨父的意外死亡。从此杨母敌视南希,而天恩又似小孩子,性格软弱,南希只能委屈地生活在这个家庭之中,直到见到天恩的姐夫——温文尔雅的康庄。由于天恩毫无做生意的经验,杨家几乎破产,所有的重担全都负担在康庄身上。在最艰难的时刻,康庄和南希两个人给予彼此温柔的支持,感情慢慢滋长着,可是,面对天恩,面对杨家,这一份不为外界所祝福的爱情将走向何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适应力: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学会适应

    适应力: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学会适应

    《适应力: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学会适应》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控身体自我调节的适应能力,指导读者如何练就良好的心态,从而提高自身的适应力;破除旧思想,冲破经验之谈的束缚,适应外部的变化;同时注重处世中的适应力的培养,勇敢地接受并适应陌生文化的冲击,从而提升对未来变化的适应能力,确保能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 废材王妃惊天下

    废材王妃惊天下

    她是二十一世纪完美杀手界的帝王——冷凌霄被退婚?被亲姐妹算计?当眼眸睁开的一刹那,风云即将变换,当真正的身份被揭开,当所有的秘密一览无余,冷凌霄,注定站在那最高的巅峰,俯瞰苍穹
  • 绝世处男

    绝世处男

    一个四十八世转生的处男,肩负着拯救苍生的命运,救世的办法是让自己破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