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743400000054

第54章 成就篇(5)

二、稳步发展改革开放中的师资队伍建设

(一)

“文革”中,教师队伍建设受损,一些骨干教师流失,到1971年时教师总数减少到833人,师资素质也下降。1974年后,随着首届工农兵大学生的毕业,每届均选留一些毕业生作教师,加上引进、调入,到1978年末学校教师达到1135人。

“文化大革命”中的师资建设与管理工作都受到了严重挫折,师资培养科解体,原有的规章制度无法实施,大批骨干教师流失或下放劳动。1956-1962年10月,师资培养工作由学校科学研究部(后改为科研处)负责;1962年11月,改由教务部门负责,并成立师资培养科;“文革”中,该科解体。

(二)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制度后,学校就更加重视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文革”十年,师资培养工作受到重创,在一段时间内也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1978年4月,院党委下发题为《为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又红又专的师资队伍而努力奋斗》的文件,包括4方面的内容,即:师资培养的设想;培养方法与原则;为提高师资水平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加强党对师资队伍建设的领导等。学校根据文件精神在师资培养与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资资人1973年

1980年,成立师资培养组;1982年,恢复师资培养科。1989年4月,学校将师资培养与技术干部管理结合起来,撤销教务处下设的师资培养科,将师资培养工作划归人事处。1991年6月,成立电子科大师资办公室,下设师资管理科和职务职称科。

20世纪80年代,学校注重出国人员的选拔、培训工作,积极选派热爱祖国、思想政治好、业务好的优秀骨干人员出国留学、进修、深造。学校先后选送了288名教师出国深造,同期学成回国的有161人。这些学成回国的教师,为研究生开出不少新课,由1980年100多门增加到350多门,促进了学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根据国家对教师职称工作进行改革的指导精神,1986年9月,学校颁布了《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实施细则(试行稿)》、《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教师职务聘任实施细则(试行稿)》以及进一步修改后的《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教师工作量规范(试行稿)》共3个文件,使教师工作的量化、考核以及教师职务资格评定、职务聘任等逐步完善。结合职称评定,要求大学本科毕业以下青年教师在晋升讲师时,必须修完6门以上研究生课程,通过助教进修班和在职攻读,到1987年有34人进了助教进修班,45人修完了6门以上本专业研究生课程。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和教师职务聘任制度,以及鼓励青年教师破格晋升,使学校的教师数量与质量都得到了不断的提高。

1982年,恢复师资培养科。1989年4月,学校将师资培养与技术干部管理结合起来,撤消教务处下设的师资培养科,将师资培养工作划归人事处。1991年6月,成立电子科大师资办公室,下设师资管理科和职务职称科。前者侧重于教师的管理培养提高。

“文革”之后,学校师资的数量和质量,都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1978年4月,院党委下发〈为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又红又专的师资队伍而努力奋斗〉的文件,文件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即:师资培养的设想,培养方法与原则,为提高师资水平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加强党对师资队伍建设的领导等。1978年-1981年,学校根据文件精神在师资培养与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1983年6月,学校对5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进行考查,树立榜样,确定了张世箕、梁子楠等27名教师为骨干和有发展前途的专家。结合职称评定,要求大学本科毕业以下青年教师在晋升讲师时,必须修完6门以上研究生课程,通过助教进修班和在职攻读,到1987年有34人进了助教进修班,45人修完了6门以上本专业研究生课程。

1984年11月30日,学校制定了〈关于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和管理的有关规定〉,其目的是使青年教师沿着又红又专的方向迅速成长。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习国外先进科学技术,是一个重要的方面。1977年以来,学校积极注重出国人员的选拔、培训工作,注重选派热爱祖国、思想政治好、业务好的优秀骨干人员出国留学、进修、深造。1978-1994年,学校共选送333名教师出国深造,同期学成回国的有186人。学校非常注意稳定留学归国人员,注意发挥他们的作用,归国的教师中,已有18人成为博士生导师,62人晋升为教授。

1981年以来,学校采取了多种措施加速了青年教师队伍的补充、引进,中年教师的进修和继续教育,使教师队伍的数量,特别是质量和结构得到了很大改善,加快了教师队伍的建设步伐。1981-1994年,学校平均每年引入本科以上较高层次学历的人员80多名加强师资力量,对博士、博士后的引进加大鼓励,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14年间分配和引进中青年教师共1243名,其中学士学位466名,双学位10名,研究生班毕业的90名,硕士学位624名,博士学位47名,博士后6名。分配和引进的人员中相当部分都在进行在职的高一级学位进修和出国进修。这些教师的引进,为学校1993-1998年老教师大量退休后的接班问题作了较好的准备。

it行业特点20世纪90年代全球范围内IT产业的飞速发展,使得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十分紧缺,再加之企业及国外相对优越的物质待遇的诱惑,学校选留优秀毕业生较困难,同时中青年教师流失严重。师资队伍呈现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中青年学科学术带头人严重匮乏的状况。为此,学校实施了以“人才工程”为主的一系列措施,加强师资培养工作,稳定了一批优秀教师在校工作。

1990年1月,设立了电子科技大学“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奖”和“青年教师优秀科学奖”。1991年建立了青年科学基金。1991年,学校相继制定了《关于安排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锻炼的意见》、《电子科技大学学科(学术)梯队人才选拔、培养暂行办法》和《关于加强我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

1994年,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师及工程技术系列等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条件实施细则,使其更加科学与合理。在高级技术职务指标紧缺的情况下,用退休补缺指标,破格晋升了20多名年轻副教授和10多名中青年教授。同时师资队伍的整体建设也进一步向深层次发展。

1994年,根据学校“211工程”建设的需要,对教师及工程技术系列等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条件实施细则做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使其更加科学与合理。

1994年4月制定了“人才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包括“冲刺计划”、“接力计划”和“稳定提高工程”,通过设立启动经费、建立奖励经费、实行学术休假制度、享受优先权、平均奖金保证制度和进住“青年专家楼”具体措施,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群体优化、实力雄厚、能肩负培养高层次人才、从事高科技研究的高质量的师资队伍。1995年和1998年分别实施了二期“人才工程”,累计资助137人,其中有3人成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截至1999年底止,已有教师总数达1120名人,其中教授191名人,副教授359名人,讲师352名人,助教96名人。

1981年以来,学校选留或分配来校当教师的高学历人员的比例每年都有提高。尤其是1986年以来国家对教师职称工作进行改革,实行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和教师职务聘任制度,并鼓励青年教师破格晋升,使学校的教师数量与质量都得到了不断的提高。

同时,为了加强学校与国内著名院校、科研院所等的学术交流,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学校聘请了包括钱伟长、吴方等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在内的兼职教授(含顾问教授、名誉教授)142名人,其中包括钱伟长、吴方等国内指明专家学者。

三、两期人才工程

新世纪的师资队伍建设

2000年学校划归教育部。2001年4月教育部党组对学校领导班子做了充实调整。几年来,为了将学校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拥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就成为了关键和根本保证。根据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和学科建设规划,学校制定了“十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师资队伍建设取得的成绩

学校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紧紧抓住“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的契机,大力实施“杰出人才工程”、“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和“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计划”等“人才强校”战略战略,使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1.大力实施杰出人才工程、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2002年开始,学校投入1亿元专项资金,实施了“杰出人才工程”,旨在引进以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为代表的学科学术带头人,通过他们迅速提升学科实力,开辟新的学科方向,实现队伍建设的突破性、跨越式发展。同时,每年投入约1000万元,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主要引进中青年学术骨干,构建合理的学术梯队。

“十五”期间,新增两院院士2名,由4名增至6名;新增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组委员2名,由3名增5名;新增“长江学者”10名,由1名增至11名;新增国家杰出青年科技基金获得者8名,由1名增至9名;新增“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名,由2名增至5名;新增“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含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和高校青年教师奖)15名,由11名增至26名,另外还有两支优秀学术团队进入教育部创新团队行列。

2.以团队建设为主体,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2004年学校召开了人才工作会议,强调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师资队伍水平。通过这次会议,在扎实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上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了大家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感,全校上下形成了“人才是立校之本”的共识。会议还明确了工作目标,理清了工作思路。整合原有培养计划,每年投入1000万元,重点实施“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创新团队支持计划”、“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计划”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三个针对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计划,计划在3~5年时间内,支持10个左右的创新团队,培养60名左右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600名中青年骨干教师。

目前,已有14个团队入选“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创新团队支持计划”,36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入选“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计划”,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教师500余人,培养硕博连读师资165人。

3.以聘任制为基础,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通过实施岗位与工作职责和任务有机结合的教师全员岗位聘任制,建立起了“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教师聘用竞争新机制。2002年实施以来,低聘、缓聘、未聘人员累计达85人,调离或自动离职的达42人。

通过对分配制度的改革,学校建立了“工资+岗位津贴+业绩酬金+奖励分配”的收入分配激励新机制,鼓励教师多做贡献、多出成绩,以充分体现尊重优秀人才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理念。

在探索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的实践中,学校把年度考核与聘期考核相结合,不急功近利,鼓励教师们出大成果;把个人考核与团队考核相结合,引导大家从“单打独斗”向“团队作战”转变;把专家评价与组织评价相结合,倡导“内行评内行”,增加评价的学术权威性。

积极推荐优秀教师进入国家、省部级优秀人才行列。截止到2005年底,学校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7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8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4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42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74人。

4.改善生活待遇,构建和谐人文环境

充分利用国家有关政策,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修建了占地100余亩的教师公寓,1040户教职工喜迁新居,使广大教职工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住房条件有了根本性改善。

学校从2002年起设立教授餐厅,实行教授和正处级以上干部的午餐制,促进教授之间进行学术交流,同时也为教授与学校领导之间的沟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定期举办青年教师联谊会,青年教师针对个人的学术成长和学校的整体发展与校领导、各职能部门负责人进行“无障碍”的沟通和交流,为相互之间增进了解、加快青年教师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每月组织一次校长与青年教师“面对面”座谈活动,促进青年教师与校领导之间的交流和了解,鼓励广大青年教师把个人成长融入学校发展,为学校建设出谋划策。

经过“十五”期间的大力发展,(1)师资队伍总量和结构得到较大改善。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661人,在317人退休的情况下,教师队伍的总量净增300余人;现有正高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235人,副高专业技术职务的43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33人,较“九五”末期增长3倍,还有近500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5%;学缘结构不断改善,从海内外引进高层次人才255人,其中,有海外留学和工作经历的105人。

同类推荐
  • 我们终将孤独地长大

    我们终将孤独地长大

    本书是一本散文体情感随笔,以当代年轻女性视角记录一个女生踏入20岁后的生活。作者讲述了一个20岁的女生对情感、幸福、奋斗和自由的体验和追求。此时的你,无须再追究昨日的风云和浮沉;重新开始的你,自会知晓生命中有一次拥有本真的机遇,足以填满人生苍白的遗憾。因为每一次期待,都是另一种重生。人生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所以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又见飘雪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又见飘雪

    “读一部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一样,读名家名作就是和大师的心灵在晤谈。通过阅读本书,可以让你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阔文学视野,提高审美意识,触动写作灵感,陶冶思想情操,提升人生品位,徜徉经典,收获无限。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那些年,我们犯过的文艺病

    那些年,我们犯过的文艺病

    本书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写大学时光发生的事,用回忆的手法缅怀那段永不复返的旧时光。第二部分主要写社会上的经历感悟,现实而又尖锐的刻画出人间百态。第三部分主要写作者在生活中的一些事情,领略作者平凡而不平静的生活。作者文学功底深厚,文章内容丰富,极富阅读快感。引导读者阅览他全部记忆。
  • 随园诗话(第三卷)

    随园诗话(第三卷)

    《随园诗话》,清代袁枚的一部有为之作,有其很强的针对性。本书所论及的,从诗人的先天资质,到后天的品德修养、读书学习及社会实践;从写景、言情,到咏物、咏史;从立意构思,到谋篇炼句;从辞采、韵律,到比兴、寄托、自然、空灵、曲折等各种表现手法和艺术。本书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绥拉菲莫维奇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绥拉菲莫维奇

    本套丛书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形式向读者系统地介绍从古至今世界各国著名的文学作家和他们的优秀代表作品。这套丛书将引导青年朋友去漫游一番那绚丽多彩、浩瀚无边的文学世界——从古希腊的神话王国到中世纪的骑士、城堡;从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到五光十色的繁华都市;从奔腾喧嚣的河流、海洋到恬静幽美的峡谷、森林、农舍、田庄…它将冲破多年来极左路线对文学领域的禁锢和封锁,丰富青年朋友的精神生活,为青年朋友打开一扇又一扇世界文学之窗,让读者花费不多的时间就能游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浏览各国人民今天、昨天、前天直至遥远的过去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去体会他们的劳动、爱情、幸福、欢乐以及痛苦、忧伤、斗争、希望…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都市无敌仙帝系统

    都市无敌仙帝系统

    他本是一个平凡少年,得到仙帝系统后,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诸天万界,任我驰骋!横压一世,谁人可挡?
  • 君心如月明

    君心如月明

    顾瑶夏是顾将军唯一的女儿,一次外出她恰巧救下了李渊,自那日起心中便对他生出了些许情愫。而后得知自己救的那人是裕王,并已娶妻十分恩爱,心里的那抹情愫慢慢消逝了。可一旨赐婚又让她升起了一丝希望,虽为侧妃,但她相信有朝一日李渊会知晓自己的心意。奈何现实并不是如此,她深知李渊娶自己不过是无可奈何的选择,但她还是嫁给了他。后来有人问你为何要这样,她说一辈子很短,遇到一个自己喜欢到骨子里的人已是不易。茫茫人海中能找到这个人已是极好的,如若能两情相悦那便是最好的,如若不能默默的守护着对方也是个不错的选择。那人又问:值得吗她说:“没有值不值得,只有愿不愿意,待你遇到那个人你就懂了
  • 重生之夫荣妻贵

    重生之夫荣妻贵

    新文《我凭养崽崽发家致富》 乔暮云穿越了!穿成了一个刚刚卖身进成国公府的小丫鬟。作为二十一世纪红旗之下长大的白骨精,她觉得丫鬟真的是份高危职业,所以她努力攒钱,争取早日赎身走人。几年后,乔暮云终于在自己的努力下离开了国公府。但是她年岁到了,渐渐的需要出嫁了,于是她看上了隔壁一个穷秀才。 后来那个穷秀才弃笔从戎,乔暮云也跟着成了一个一品将军夫人。1: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2:文明看文,请匆人参公鸡
  • 废柴僵尸

    废柴僵尸

    僵尸的日子也不好混啊,人人喊打,人嫌狗不待见!容易嘛,偷偷摸摸的过日子
  • 我的纯禽男友

    我的纯禽男友

    一位超凡少女“雨天”与四位“妖孽”开展的一女多美骚年的同居生活!!!=_=:求评论!求评论!求评论!
  • 奔向你在所不惜

    奔向你在所不惜

    他,一个小小的大夫,却因一场意外穿到了现代她,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被他带回古代,做他身边的小医女本该平凡简单的生活,却渐渐变得不平凡
  • 日本人与日本论

    日本人与日本论

    从日本的自然条件、历史渊源说起,通过分析近现代日本国家政治、经济等,指出了日本民族精神上的空虚与矛盾;对日本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做了分析。被学界视为研究日本的一本标杆性的著作,堪称中国的《菊与刀》。《日本人与日本论》中国版的菊与刀,了解日本文化的必读之作。
  • 潮汐海灵

    潮汐海灵

    在遥远的征服者之海,生存着强大的凯马族。生活在他们亲手打造的最坚固的堡垒--阿纳波斯内。也正是主人公菲兹的家。在一次探险时,菲兹和他的队伍遭遇凌龙的袭击。菲兹阻挡凌龙,使朋友可以脱险。当菲兹回到阿纳波斯时,阿纳波斯已成为一片废墟。菲兹决定去找其他可以生活的地方。毕竟,他是凯马族最后一个。
  • 武侠之龙战八荒

    武侠之龙战八荒

    蒙元入关,汉民涂炭;九州板荡,神器旁落。天下义军遍地,武林群雄并起。值此乱世,丐帮,没落近百年的江湖第一大帮再现峥嵘,降龙掌、打狗棒论武天下,败尽群雄,一创武道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