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858200000011

第11章 城乡矛盾(2)

通过改革传统的经济体制,推广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通过适当增加粮食的进口数量,减少农产品的征购量;通过大幅度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减少部分农业税收,刺激农产品的生产。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效果卓著,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潜力。数据显示,1978-1984年,中国农业产出平均每年保持了7.7%的增长速度。1984年与1978年相比,农业总产值以不变价计算增加了42.23%。在这一时期,大幅度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缩小了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农民收入的迅速增加改变了农业和非农产业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仅实现了预期的直接目标,即解决全社会的温饱问题,而且缩小了城乡差距,在社会发展中缓和了城乡矛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妥善处理城乡矛盾的时期。

农村改革的成功给国民经济带来了两大显著变化:一是经济结构得到调整,使国民经济运行进入良性循环轨道。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调整了国民经济增长的重心,实际上是对重工业长期优先发展所导致农业和轻工业发展严重不足的问题进行纠正,引发了国民经济增长格局的变化和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使国民经济运行进入良性循环轨道。不仅重工业继续得到发展,而且农业和轻工业也得到了发展。农业向轻工业提供愈来愈多的原料,为重工业继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农村消费品市场迅速扩张,对轻工业产品形成强大的需求拉力,农村给工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需求市场和巨大的消费潜力。二是农村经济微观基础发生变化,为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推行,农民不仅获得了土地使用权和生产决策自主权,而且取得了相对自由的就业选择权,从而创造了脱离土地从事非农产业的条件。农村农业剩余的占有,农民积累了一部分剩余资金,初期工业化所需的资金和劳动力的来源有了根本保证。1984年中国农村掀起第一个工业化高潮,改变了农村单一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逐渐打破了由传统发展战略及其经济体制造就的城市搞工业和农村搞农业的二元经济发展格局,在城乡之间形成了一种工业化由城市拓展到乡村的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同时,许多阻挡城乡人口流动的闸门,如粮油计划供应、户口管理和劳动就业政策开始松动。

2.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时期

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较大成效之后,农业和农村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党和政府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上。这段时期,重视工业发展,重视城市建设,整个国家综合国力得到巨大增强。但是,忽视农民利益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现象有所回升,城乡之间深层次的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仍然存在。

根据世界各国工业化的一般规律,农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呈现逐步下降趋势,通过提高农业产值份额来缓解城乡矛盾不是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基本方向,因而从长远看需要强化工业的发展力度和份额。但是,这需要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夯实农业的基础地位,遗憾的是,社会发展的紧迫性以及各方面的急功近利,导致对农业基础地位重视程度不够。从1984年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尚未夯实的农业基础地位再度削弱,农业发展再度陷入徘徊状态。

农业发展徘徊致使农民收入水平低下,同时农村非农产业由于与城市竞争的需要而产生的强制积累效应也压低了农民增加消费的能力,从而影响到轻工业的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及整个工业化的进程,城乡矛盾较为突出。这一时期城乡矛盾较为突出的主要原因在于:农业产值份额下降速度过快,农民收入增长速度缓慢,农民整体收入比重呈现下降趋势。农村非农产业迫于生存需要逐渐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转移,资金增密效应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势头衰落。由于工农业比较利益的差距以及各种综合因素的作用,农民必然将资金大量投入到非农产业,非农产业资金增密效应致使农业资金投入大大减少,加之国家为填补城市工业化投资缺口而减少了对农业的投入,以及农产品价格较低导致农业生产者兴趣低落,进而造成农业减产和持续徘徊。

总之,在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时期,农业投资减少,农民负担加重,农业后劲乏力,农民收入低下,城乡差距再度拉大;同时,城市对农民进城务工经商还存在诸多限制,农民工在城市没有应有的地位。这些事实表明,城乡之间仍然没有实现协调发展。

3.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时期

进入新世纪,中国农村改革和发展在不断深化。2002年,党的十六大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想,标志着党对农村发展和改革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处理城乡关系和促进城乡发展的新理念。这是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从强化转向弱化的信号,表明我国开始步入调整城乡二元结构的新时期。自十六大以来,党不断调整工农、城乡关系,不断地推出新举措。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将“统筹城乡发展”放在“五大统筹”中的首位,并且提出要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把建立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七大目标和任务之一。2004年,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提出了关于“两个趋向”的论断,即“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把“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提高到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定地推进新农村建设。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将逐步扭转城乡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2007年,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统筹城乡发展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形成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的经济格局,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2008年,党的第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可见,统筹城乡发展已成为我国继续解放思想的关键,坚持改革开放的重点,推动科学发展的基础,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战略意义重大。

第一,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必须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从2004年开始,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连续出台了五个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具体措施包括:2006年,全部取消延续了2600年之久的农业税,成为新时期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走向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里程碑;同时,对农业生产实行直接补贴,从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补贴三种补贴开始,2006年对农民购买生产资料进行补贴,2007年推出了生猪生产补贴、奶业和油料生产补贴等惠农政策,初步形成了功能互补、综合补贴与专项补贴相结合的农业补贴制度,促进了农民减负增收。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局面,也给农业健康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长期稳定带来强劲的动力。

第二,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努力培养新型农民。农村义务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明显的进步。2007年,国家在农村全面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和初中)的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免除杂费,并给寄宿生补助一定生活费。同时,在全国全面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制度体系上作为稳定、持久、有效地解决全国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基本措施。建设现代农业需要人才智力支撑,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打造中国特色的农民文化,加速开发农村的人力资源,从根本上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总的说来,国家认识到需要采取措施阻止继续扩大的城乡差距,切实加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稳步实现中国社会的科学发展。在这个时期,调整了农业政策,尤其是取消了农业税,得到广大农民的认同;加强了对农村发展的人才引进工作和人力资源建设,加速了城镇化进程,发起和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些政策措施取得了一些具体的实效,有利于农村和农业的发展。但是,在上述政策措施的基础上,仍然需要适时地积极地主动地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工作的力度,针对发展进程中的现实问题,不断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这正如胡锦涛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讲话中所指出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但是,目前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也还没有根本改变,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加快推进现代化,必须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实现城乡综合协调发展,绝非一日之功,对这点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

二、中国城乡矛盾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影响

中国社会呈现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二元结构特定条件下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起到了明显的功效,它不仅是我国在短期内建立起规模可观的较完善的工业体系,而且有效地遏制了城市人口的过度膨胀,同时保证了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传统农业得到较为稳定的发展,从而保持了中国社会的平稳发展。但是,其负面效应也是十分显著的。城乡社会差异显著,城乡社会矛盾较为突出。中国城乡发展的二元化模式,使中国城市和乡村处于不完全同步的发展阶段,形成两种社会形态。

(一)城乡矛盾的基本特征

城乡矛盾的基本特征大致可以归纳为:城镇化程度低,乡村发展速度慢,相对凝固的城乡人口结构和经济结构,相对独立的社会形态和利益群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交往关系日趋复杂化。

1.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化程度低

农村人口比重大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点,但是这个问题在中国显得尤其突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人口基数庞大和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同时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没有得到有效转移而停滞在土地上。换言之,工业化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农业经济剩余,把农民的钱拿走了,但是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却没有得到转移,重工业对劳动力的排斥和农业剩余产品有限等因素,使得留给农村的有限农业剩余被农村新增人口消费了,城市有限的就业机会被城市新增人口占用了,人口城市化进展缓慢,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仍然较小。城镇化程度低,农村人口相对比重长年居高不下,呈现为农村劳动力无限供给型的典型特征。城乡之间的长期隔阂,导致城乡矛盾的解决难以在短期内一蹴而就。但是,数据显示,人口城市化速度在加快,特别是第二、三产业劳动就业人数达57%,发展前景较为乐观。

2.城乡形成两种社会形态,城乡居民身份分殊

城乡矛盾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演化而形成的。“分工,首先引起工商业劳动同农业劳动的分离,从而也引起城乡的分离和城乡利益的对立。”城市和乡村的不同社会形态是世界各国社会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角色区分城乡居民之间的居住地点和职业分工的差别,是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必然反映。自1958年实行“户口登记条例”后,户口管理制度、粮油供应制度、劳动用工制度等城乡分割体制日益强化,逐步形成“非农业人口”和“农业人口”、市民和农民的独特的身份制度,从而整个社会分割为城乡两种经济社会形态以及身份分殊和生存环境迥异的两大群体。改革开放以后,农民能够就地或者进城从事非农活动,但在工作、生活以及子女上学等方面,他们的社会活动缺乏切实的法律保障以及合理的制度设计,导致不同身份在其相应的生存环境和社会地位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之间居民身份分殊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身份分殊的现象由于体制改革的推进而有所缓和。

同类推荐
  • 北大成功学习法

    北大成功学习法

    俗话说:“龙生九种,各种有别。”其实人的性格更是千姿百态的。有的人沉静,有的人热烈;有的人喜欢饶舌,有的人沉默寡言;有的人刚强勇敢,历飞翔艰难而不屈不挠,有的人则软弱懦怯,一遇挫折便灰心丧气;有的人脾气暴躁,点火就着,随时可能和人吵架;有的人却慢条斯里,火烧眉毛也不着急。诸如此类的差异,都是人们不同性格表现。心理学家认为,性格是人的个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好坏优劣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生活、事业、家庭和健康的质量,尤其是在现代这样迅速、开放、多变的时代潮流中,拥有坚韧、开朗、豁达等等受人欢迎的性格,无疑会给你的成功之旅助一臂之力,添虎翼雄风。
  • 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

    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

    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绪论近代中国的青年。学生,是除旧布新的重要社会力量,在民主革命的各个阶段,在社会变迁的各个方面,常常起着先锋和桥梁的作用。1919年。的五四运动,便是在青年。学生运动的前奏曲中拉开序幕的。学生的行动不仅促使新文化运动与反帝爱国政治运动相结合,而且将少数先驱者的引吭高歌变奏为全国各阶层民众的雄浑合唱,产生了巨大的历史回响。
  • 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文明教育

    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文明教育

    文明是与野蛮相对的,是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同时也是社会开化和进步的一种标志。不同的时代赋予了文明这个概念不同的含义。在我国古汉语中,“文明”一词早已出现,如《易·乾文言·九二》中就有“见龙在田,天下文明”之语,《尚书·舜典》中也有“壑哲文明”的提法。我国古籍中所提及的文明都具有文采、文藻、文雅、开明、明智的含义,和我们今天所说的文明的内涵是不同的。
  • 明星正能量

    明星正能量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生活中,情场之路、职场之路、心灵之路,皆是歧路多多。生如梦幻泡影,须臾即变。如何行进到一条正确的道路上,如何把成长路途中的负能量转化为正能量,如何探究到那最真实不虚的部分,是每个人或迟或早都要面临的选择,也是一门生命的功课。本书介绍了国内诸多一线明星们的能量转化之道。正如李光洁曾在接受访问时说:任何事情都看你从哪个角度看,人生就像多棱镜,不同的角度会看到不同的颜色。从这个角度看,是阴霾和晦涩的,转换个角度,也许就看到了明亮的色彩。萨提亚也说过:改变是可以发生的,并且需要内在的改变。
  • 素质教育在中国

    素质教育在中国

    中国的素质教育要做什么,我想可分为两个方面,即做人与成才。从古至今,海内外的教育在培养学生做人这一方面都有共识。北宋的张载和现代的陈鹤琴都论及过做人。陈鹤琴认为在具备健全的身体,创造的能力,服务的精神,合作的态度,世界的眼光的基础上,不仅要做中国人,而且还要做世界人,要以宇宙为学校。要做世界人必须具备爱国家、爱人类、爱真理。素质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还要让他们成才。要实现这样的目标,现在西方社会中提出的把学生放在“适应性领域发展”的观点与朱熹的思想大致相同。
热门推荐
  • 网游之天涯共此时

    网游之天涯共此时

    用科技制造出来的试管婴儿,是一个我们现实意义中的人?还是只是一个实验品?这本书里的主人公,这种是人非人的身份,难以融进社会的自然人的关系网里。为此,他(它?)进入了网络游戏,这个无法知道对面的角色是人,还是其它生命的网络世界。
  • 张艺兴之没关系,有我

    张艺兴之没关系,有我

    爱情,原本只是一种交流,但有时候也是一片故事。她,是富家千金。他,是天团组合的成员。因为一场意外,使他们一见钟情...
  • 混混成长史

    混混成长史

    我叫童诩,初二的我还是一个一米四的小炮弹。从小家境不好让我受尽了欺负。骗钱我初中又是一个很乱的学校,到处是欺压和殴打。为了生存,我不得不强大。恰好,上一代的八大金刚已经离开学校,给了我上位的机会。旧时代的大佬已经淡出,新时代的我们将要把过去施加在我们身上的仇恨,不甘和痛苦统统还给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人渣们!是兄弟,我们一起走起,一起呐喊:曾经几何我们一无所有,从今往后我们一定出人头地。躁动的热血已经被点燃,年少轻狂注定了这不悔的青春!
  • 陌濡花:殿下不着调

    陌濡花:殿下不着调

    高高在上的贵族,一朝成为最低等大陆的城主?养女?完全适应不了!花之不完的钱?过去式。用之不竭的资源?过去式。呼风唤雨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来到人生的低谷,她从陌意清到潇若,一步一步从弱小到强大。
  • 猎户座之末日耀斑

    猎户座之末日耀斑

    当拥有毁天灭地之危力的伽马射线暴变得人为可控之后,究竟会有多少生灵被涂炭
  • 我的破案游戏能修仙

    我的破案游戏能修仙

    一款破解人、鬼、怪、魔、仙作案的游戏,一个弱不禁风的大学生,通过破解一个又一个离奇的案件,实力得到逐渐加强,最终走上至尊巅峰。简介很俗套,剧情不一般……
  • 快穿之压寨相公休想逃

    快穿之压寨相公休想逃

    姓名:九昭性别:女身份:土匪技能:不明积分:不明等级:不明
  • 最后的龙猎人与龙

    最后的龙猎人与龙

    我曾仰望星空星空告诉我宿命我将会是这世界上最后一名龙之猎人直至死亡直至消散--------泽
  • 恶魔总裁的天使新娘

    恶魔总裁的天使新娘

    “求求你,放过我爸爸,我愿意为你做任何事。”她面带忧伤,苦苦哀求。他冷笑,不屑一顾:“除非你愿意和我签下契约,做我的床奴。”她默默点头同意,时刻接受他对她的一切折磨和侮辱。我要你做我的女人,一生一世。他说。
  • 豪门怨:首席的落跑小妖精

    豪门怨:首席的落跑小妖精

    五岁:她伤心父母去世,不断哭泣,被他暴怒扔到浴缸。十一岁:同桌送她小红心,被他在她手臂上重重咬下牙印:“这一辈子,你都铬上了我的专属印记!”十八岁:所有人都等着给她庆祝生日,他却掳掠了她劈开她双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