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959900000065

第65章 能言善辩的智囊(2)

在赵王征询意见时则使用了类比论证法:他为留后路引用公甫文伯母亲的故事,说明由于身份不便发表意见。楼缓向赵王表明自己是冒着罪名说真话,便增加了自己意见的可信性。

虞卿正确分析了各国间的关系,建议用土地结交齐国来迫使秦送礼求和。从中可以看出他既有口才,又谙熟外交策略。他能精辟地分析形势,知道如何利用各国间的微妙关系,采取正确的外交策略为赵国取得外交胜利。

苏代妙语取高都

楚韩雍氏之战时,韩国向周国征集兵器和粮食。周国国君十分忧虑,将此事告诉了苏秦的弟弟、纵横家苏代。苏代说:“有什么可忧虑的?我能让韩国不向您征集兵器和粮食,并且让他们把高都送给您。”周国国君高兴极了,说:“您如果能办到,我将让全国人民都听从您。”

苏代前往韩国,见到臣相公仲,他对公仲说:“您没有得知楚国的计谋吗?楚臣昭应对楚王说‘韩国疲于用兵,粮食都空了,无法守城。我们用饥饿他们的办法攻击他们,不需一个月的时间,必然攻克韩国。如今围困了雍氏五个月还攻克不下,都是楚国的失策啊。’楚王目前还没有相信昭应的计策,您今天向周国征集兵器和粮食,是将韩国缺乏粮食的消息公开告诉了楚国。昭应听见了必然会劝楚王增加兵力攻打雍氏,雍氏马上就要被攻克了。”

公仲说:“您说得很好,但我的使臣已经走了。”苏代说:“您为什么不把高都送给周国呢?”公仲愤怒他说:“我不向周国征集兵器和粮食,给予他们的照顾就够多了,为什么还要把高都送给他何?”

苏代说:“给了他们高都,周国一定会归顺韩国。秦国听说后,必然大怒,他们会焚烧周国的符节,不与周国通使往来。这样,您就以一个贫弱的高都,换来了一个完整的周国。”

公仲说:“好啊!”于是,韩国不再向周国征集兵器和粮食,而将高都给了周国。楚国最后无法攻克雍氏,只好退兵离开了韩国。

魏国臣相田需死了。楚襄王的臣相昭鱼对苏代说:“田需死了,我害怕张仪、薛公、公孙衍三人中有一人会做魏国臣相。”苏代问:“那么让谁做臣相对您更有利呢?”昭鱼说:“我希望魏太子自己作臣相。”苏代说:“那我请求为您到北方去面见魏王,一定让太子作臣相。”昭鱼问:“您怎能达到目的呢?”苏代说:“假如您是魏王,我来说服您。”昭鱼说:“您怎么说服呢?”于是,苏代把昭鱼当成魏王,对他说:“苏代从楚国来,昭鱼很忧虑。我问他:‘君有何忧?’他说:‘田需死了,我怕张仪、薛公、公孙衍三人中有一人会做魏国的臣相。’我说:‘您不要优虑,魏王是个贤明的君主,必然不会让张仪作臣相。张仪作了魏国的臣相,必然会将秦国的利益放在前,而把魏国放在后。同样,薛公作了魏国臣相,必然会将齐国放在前,把魏国放在后。而公孙衍做了魏国臣相,又会把韩国放在前,把魏国放在后。魏王是个贤明的国君,必然不会用他们做臣相的。’魏王问:‘那么寡人用谁作臣相好呢?’我说:‘不如用太子作臣相。太子作了臣相,这三个人必然都会认为这只是暂时的,都会为了他们自己国家的利益而尽力侍奉魏国,以便有朝一日掌握臣相的宝印。魏国这样强大的国家,再抓住三个万乘之国来辅佐自己,魏国一定会平安无事了。所以,不如让太子作臣相啊。’”昭鱼听了,认为言之成理。于是苏代去见魏王,将这些话告诉了他,魏太子果然作了臣相。

智囊

抓住问题的突破口,就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苏代妙语取高都,就是因为他善于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以高都本身为突破口,指出如果韩国让出高都,周国一定会归顺韩国。秦国听说后,必然大怒,他们会焚烧周国的符节,不与周国通使往来。这样,韩国就以一个贫弱的高都,换来了一个完整的周国。这样直陈利弊,紧紧抓住了的对方的心理,令对方不知不觉地走进了自己的“圈套”。

同样,在说服魏王的故事中,同样也是采用了直陈利弊,突破问题的论辩技巧。

陈轸驳张仪谤己

陈轸离开楚国到秦国,作了秦王的臣子。张仪对秦王说:“陈轸做大王的臣子,常常把国家的情况透露给楚国,我不能与他共事,望大王将他驱逐出去。如果他又回楚国去,望大王将他杀掉。”秦王说:“陈轸怎么敢到楚国呢?”秦王将陈轸召来,把张仪的话告诉了他,并说:“我尊重您的意见,您想到哪里去?我将为您准备车马。”陈轸回答:“我愿意到楚国去。”秦王说:“张仪认为您将到楚国,我也自知您将到楚国,您不到楚国到哪里去呢?”陈轸说:“我离开秦国,必然故意去楚国。好顺从大王和张仪的意思,以表明我是否到楚国。有个楚国人有两个妻子,有人调戏其中年龄大点的那个妻子,这个妻子立即痛骂了那人一顿。那个人又去调戏年龄小点的那个妻子,那个妻子允许了,并以身相许。过了不久,有两个妻子的人死了。有客人问那个调戏人妻的人:‘你想娶那个年长的寡妇作妻子呢?还是娶那个小的?’这个人回答说‘娶年长的。’客人说:‘年长的那个骂你,年少的与你私通,你为什么娶那个年长的呢?’这人说:‘她是别人的人,当然希望她能与我私通,如今要做我的妻子,当然就希望她能为我而痛骂别人了。’

如今楚王是贤明的君主,楚将昭阳是贤明的臣相。我作为秦国的臣子,常常将秦国情报送往楚国,楚王必定不会留我,昭阳也不会与我共事。从这里难道还不清楚我是否到楚国去吗?”

陈轸从宫中出来,张仪马上进了宫,他问秦王:“陈轸果然到那里去?”

秦王说:“陈轸是天下的善辩之才,他看了我很久,然后说:‘我必然到楚国。’我就没有办法了。我于是问他:‘你真的要去楚国,那就果然被张仪所言中了。’陈轸说:‘不只是张仪会这样说,路上的行人都知道这一点。

这去伍子胥忠于他的国君,天下各国都想用他做臣相;孝已爱他的父母,天

下人都想要他作自己的儿子。所以,要卖的仆妾不出里巷就被人买走的,是良仆好妾。女子能嫁给乡邻的,是好女人。我不忠于大王,楚王又为什么会把我当成忠臣呢?我忠诚于大王却被大王您遗弃,我不到楚国又到哪里去呢?’我认为他说得在理。”从此后,秦王对陈轸十分信任,待遇优厚。

【智囊】

“君为臣纲”,这是封建社会政治的一个重要主题,这也是封建社会政治的理想模式。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君主一般都对臣有戒备之心,缺乏信任,往往就干扰了这一理想模式的实现,因此,陈轸虽然以自己的雄辩口才、充分的论据暂时消除了秦惠王的疑虑,但是最终还是没有受到秦惠王的重用。

“忠且见弃”,这是战国时的策士陈轸在这里所阐述的中心思想。的确,陈轸善于用浅显生动的寓言故事,来表达其抽象深奥的道理,使他人很容易的了解和接受他的思想方法。在这段话里,陈轸采用了以退为进的言辩谋略,表面上看来,陈轸处于守势,言辞卑微,承认了张仪和秦惠王对他的猜疑和推理;实际上,他是在用“楚人有两妻者”的寓言故事,来说明“不忠将被抛弃”这样一个人所共知的道理,便有力地驳斥了张仪对他的诬陷,进而,暂且得到了秦惠王的谅解,接下来对其百般厚爱和信任。

触龙劝说赵太后

赵太后刚刚主持国政,秦国就加紧攻赵。赵国向齐国请求救援。齐国说:“必须让长安君来做人质,我们才会出兵。”赵太后不肯,大臣们都极力劝谏。赵太后明确地告诫左右大臣们:“谁要是再提起叫长安君做人质的事,我一定吐他一脸唾沫。”

左师触龙言说自己想拜见太后,太后怒气冲冲地等待着他。触龙进宫后慢慢走上前去,走到太后跟前就向她谢罪,说:“老臣的脚有毛病,一直无法正常行走,很久没有拜见太后您了。虽然自己原谅自己,但仍然担心太后您的身体欠安,所以希望能拜见一下太后。”赵太后说:“我只能靠车子行动了。”触龙问:“每天饮食该不会减少吧?”太后说:“靠喝点粥维持。”触龙说:“老臣最近很不想吃东西,就勉强散散步,每天走上三四里,渐渐地喜欢吃东西了,身体也舒服了。”太后说:“我可做不到这点啊。”太后的脸色稍微缓和了些。

左师触龙说:“老臣我有个儿子叫舒祺,年龄最小,没什么出息。我已经年老体衰了,私下里很疼爱他。我希望他能充当一名王宫卫士,来保卫王宫,因此我冒死来向太后提出这一请求。”太后说:“好吧。他今年多大了?”触龙答道:“十五岁了。虽然年纪尚小,老臣还是想趁着自己没死之前把他托付给您。”太后说:“男子汉也疼爱自己的小儿子吧?”触龙答道:“比妇人家还厉害。”太后笑着说:“妇人家疼爱小儿子才特别厉害呢。”触龙说:“老臣私下里还认为您疼爱燕后要超过长安君呢。”太后说:“你错了,我疼爱燕后远不如疼爱长安君厉害。”解龙说:“为人父母的疼爱子女,就应该替他们做长远打算。您送别燕后时,在车下握着她的脚后跟,为她掉泪,因为您想到她要离家远嫁。这就是爱她啊!燕后走了以后,您并不是不想念她,祭礼时总是要替她祷告说:千万别叫她回来。这难道不是替她做长远打算,希望她的子孙世代为王吗?”太后说:“正是这样。”

左师触龙问:“从现在起,上推到三代以前,甚至推到赵氏立国的时候,赵王子孙被封侯的,他们的后代还有在侯位的吗?”太后答道:“没有。”触龙又问:“不只是赵国,就是其它诸侯的子孙,他们的后代还有在侯位的吗?”太后答道:“没有听说过。”触龙就说:“这些封君们,有些是自己取祸而亡;有些是祸患延及子孙而亡。难道说国君的子孙们都不会有好结果吗?只是因为他们地位尊贵却无功于国,俸禄丰厚但没有为国出力,只是拥有大量的金玉珍玩而已。现在您使长安君的地位很尊贵,又封给他肥沃的土地,给他很贵重的金玉珍玩,却不让他趁现在为国立功。有朝一日太后您不幸去世,长安君将依仗什么在赵国安身立命呢?老臣认为您替长安君打算得不够长远,所以说疼爱长安君不如疼爱燕后。”太后说:“好吧,那就任凭您怎样安排他吧!”于是为长安君准备一百辆随行的车辆,送他到齐国充当人质,齐国这才出兵援救赵国。

子义听说了这件事,感叹道:“君主的儿子,是骨肉之亲,尚且不能倚仗没有功勋的高位,没有劳绩的俸禄,来长期守住金玉珍玩,更何况是做臣子呢!”

【智囊】

《鬼谷子》一书曾讲“钓语”,“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常持其网驱之,其不言无比,乃为之变。以象动之,以报其心,见其情,随而牧之。”

钓语是言谈开始时的导引性、启发性言语,以便引出对方的话头以及对方不愿外露的思想情感。清人俞樾释曰:“钓语谓人所隐藏不出之言,以术钓而出之。”就象钓鱼投饵一般,用简单而富有引诱力的话语引导、开启对方,使得对方非得开口说话不可。

庸芮巧问救丑夫

秦宣太后在宫中守寡,与大臣魏丑夫明来暗往,十分情投意合。后来,太后忽然染上重病,卧床不起,眼看就要不久于人世·她越发感到离不开魏丑夫,想来想去,便下了一道命令,死后要魏丑夫为她陪葬。

听到这个消息,魏丑夫吓得面无人色,感情再怎么好,性命还是最重要的呀,于是,到处找人说情,请人帮忙说服太后饶他不死,但是谁也不知道该如何说服太后。大臣庸芮答应了他的请求,到宫中去见太后。

见到太后,庸芮行了大礼,然后庄重地问:“请问太后,人死了还会有知觉吗?”

太后有点纳闷,不知道庸芮问话的用意,只是想着自己死后要魏丑夫陪葬,到了阴间,还可以长相厮守,但愿是有知觉的吧,便随口说道:“我想是会有的。”

庸芮早料到太后会这么说,听了她的回答,便接着说:“如果人死了还会有知觉,那么,在阴间的先王早知道你和魏丑夫的关系了,积怨一定很久很深了。而今假如你要魏丑夫一同陪您到阴间,难道先王不会责怪你吗?到那时,你在先王面前请罪都来不及,还能有什么空闲、有那份闲心与魏丑夫相好呢?”

这一席话,使太后振聋发聩,想到如此严重的后果,有些害怕了,于是连连挥手,说:“罢了,罢了。”撤回了自己的命令,魏丑夫由此得救。

【智囊】

庸芮简单的几句话,救了魏丑夫一条小命。庸芮先问太后一个“人死后有无知觉”的问题,等太后回答“有知觉”后,他假设太后的回答正确,然后按照你回答的观点引出一个荒唐的结论,让你还无法反驳。

有人说,倘若太后回答“人死后没有知觉”呢,这也不要紧。如果太后承认人死后没有知觉,庸芮又可以说,既然没有知觉,太后你把先前所爱的人,活活地弄到坟墓里同死人埋葬在一起,又有什么道理呢?总之,无论太后如何回答,庸芮都是有说词的。

在游说活动中,有时被游说对象,或由于情感的纠缠,或由于思想的混乱,或由于思维方法的错误,自觉不自觉的心存谬误。在此种情况下,最好的方法是借矛陷盾,先假定他的观点成立,以此推论,引出荒谬的结论,将其引入他自己设下的“死胡同”,然后加以剖析、纠正,使其醒悟,从而放弃他原来的错误观点,这就是归谬正误的方法。

狄仁杰谏天后立侄

唐代的武则天临朝当政时,他的侄子武三思,一心钻营想当太子,武则天一时也拿不定主意。一天,她向大臣狄仁杰征求意见,狄仁杰从容地对武则天说:“姑侄和母子哪一个更亲呢?陛下如果立自己的儿子,那么千秋万代之后,也会被供奉在太庙之中;如果立侄子,我还从没有听说侄子作天子,而把姑姑供奉在宗庙里的。”太后于是猛然醒悟。

别人的道理讲得透彻酣畅,合情合理,虽然你不想听从,大概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卢陵王被武则天再次立为太子,表面上是因为武则天梦到鹦鹉遮断翅膀,数次玩双陆的游戏都没有取胜,实际上是狄仁杰一针见血地端出了“姑侄母子之说”,句句在理,打动人心。凡是留恋生前的人,没有不计较死后之事的。

当时王方庆作丞相,将他的儿子任命为眉州司士参军。武则天问他:“君在相位,为什么将儿子放在遥远的地方呢?”王方庆回答:“卢陵王是陛下的爱子,现在尚在远方,臣的儿子哪里敢安置在近处呢?”这也可以说是很善于讽刺的。因此,仁慈的皇帝可以用情去感动他;圣明的皇帝可以用理去说服他。武则天明白这些道理但而不重感情,所以狄仁杰侮辱张昌宗她不发怒,提拔张柬之她不生疑,这都是因为她贤明,明白其中的道理,才能起用这批人。

智囊

古人大臣判断一件事物的性质,决释君主的疑惑,这当然是他们的重要职责之一,但是由于它关系到社会的拨乱反正,帝业的成败得失,因此,臣子为了君主下决断是十分困难的事情。《鬼谷子·诀篇》说:“为人决疑,若有利于善者,隐托于恶,则不受矣,致疏远。故其有使失利,其有使离害者,此事之失。”决疑之所以难,关键在于:所依据的客观资料扑朔迷离,而主观判断又往往受到人的爱憎以及对这些资料的取舍与否等。

同类推荐
  • 宋辽金元诗词

    宋辽金元诗词

    本书选取了国学经典著作中很多优秀的作品及资料,博采各类经典作品的长处,并有所创新,以使得本书风格迥异、卓然超群,相信会给读者带来全新感受。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朱子家训、增广贤文)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朱子家训、增广贤文)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早期中国医学的理论典籍,后世简称之为《内经》,堪称中华医学的源头活水。它成为中国医学发展的理论源薮,是历代医学家论述疾病与健康的理论依据。
  • 孔子大智慧全集

    孔子大智慧全集

    以《论语》为最高经典的儒家学说,不但对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波及到亚洲共他地区乃至西方国家。一些西方学者曾预言:"人类想在21世纪生存下去,须到中国孔夫子那里去寻找智慧"。由此可以看出,以《论语》为最高经典的儒家学说,不但对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已经波及到亚洲其他地区乃至西方国家。孔子的思想主要集中体现在《论语》里,当站在历史的风头浪尖,《论语》中的某些思想始终都有超前性,其魅力是世界性的。
  • 鲍鹏山说孔子

    鲍鹏山说孔子

    本书为鲍鹏山先生孔子讲座的整理稿。鲍鹏山先生为国内推广古典文化的著名学者,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历来很受欢迎。鲍鹏山先生通过对《论语》一书的解读,展示了孔子的哲人风范。
热门推荐
  • 全球通史7:革命浪潮

    全球通史7:革命浪潮

    本书描述了全球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展示了世界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内容包括:世纪初的欧亚、觉醒与争雄、革命风云。
  • 家有妖猫名满月

    家有妖猫名满月

    酒铺中,上演着一人一猫的日常......“我今晚给你做酸辣鱼总行了吧?”“喵!”“再加烤羊肉!”“喵?”“烧鸡!”“喵——”满月总算摇了摇小尾巴,猫脸上露出一个洋洋得意的笑容。(本书半悬疑半玄幻,前期挨打中期开始爽文,书友群:939473682咸鱼聊天群)
  • 重生一次我会保护好你

    重生一次我会保护好你

    前一世你保护我,重生之后我保护你…………
  • 万象奇门

    万象奇门

    一介愚人莫成空学文不精习武不成颓废十五载尚不能自理然突逢大劫,全族命在旦夕为求一脉生存,家仆拼死相护虽险中生还,却恨无力复仇饱含悔泪欲结此生不料巧遇贵人,习得奇术从此脱胎换骨,毅然奋起集天地之因果,开辟唯我之道
  • 夜幕英雄

    夜幕英雄

    我是个游荡在ACG网络世界的死宅,没什么梦想,一边读大学,一边画工口漫画为生。就算是漫画,也不喜欢看美式的英雄主义漫画。英雄?不过是一群中二少年的幻想罢了。“我是英雄。”夜幕下,当一个美少女这样说的时候,我整个人都呆住了。妹子!我可以画你吗?!!!
  • 太玄之门

    太玄之门

    修炼一途,乃窃阴阳,夺造化,转涅槃,握生死,掌轮回。剑之极,破苍穹,动乾坤!意之动,惊天地,泣鬼神。
  • 他心尖上的光

    他心尖上的光

    当寒流遇上暖流会形成巨大的渔场。当叶凌霄和姜洛笙相撞就形成了爱的磁场。高三那年丹中迎来了一位桀骜不驯,玩世不恭的转学生叶凌霄,兄弟们对他的印象都是,高傲、冷漠、不可一世……后来却发现,他们的大哥,动不动的就傻笑,而且每天兜里的糖果从不会少,特别是辣条-怪哉,怪哉。 叶凌霄“兜里有糖,媳妇乖乖来。”某天晚上,叶凌霄把她按压在墙上,脸色暗沉,努力压制心中的怒火:“姜洛笙,你别说你不知道我喜欢你。”姜洛笙听完笑直接笑到肚子抽痛,最后看着他冰冷的眼神,干咳一声努力克制住自已:“你开什么玩笑?逗我玩呢?你咋不上天呢!你喜欢我……”对于姜洛笙来说,他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是对他来说,月色和雪色之间,她是第三种绝色。分开多年后再重逢,他们才明白-越过晨昏线,越过日界线,只为回到与你初识的那一天。
  • 来至异界的梦精灵

    来至异界的梦精灵

    一位少女一连三天都做同一个梦,醒来后急急忙忙来到邻居家,听到关门声后的少女会异常的兴奋,一段闹剧后有了本故事的开始,圣奈是小雅的老师,同时也是这位少女的妈妈,从少女出生后就离她而去了,之后就重来就没见过,而这位少女从来就不知道自己有妈妈异界的精灵来到一个陌生的世界,在晚上穿梭于梦境之间,像幽灵一样的出现,把你惊醒,又像幽灵一样的消失,带走你的认为重要的记忆。圣王的两心腹别位列于神王和主王之位,两王王者互相看不惯对方的所作所为……
  • 江湖浮尘两三事

    江湖浮尘两三事

    三春雨夜,袁启谋反,胁抱皇子,仓惶出城,遭遇堵截,偶遇故人,得知来意,故人草屋托孤,舍身相救,袁启痛心疾首,无奈带上皇子与故人之子亡命天涯。若干年后,一对师徒下山闯荡,他们能否在这万千江湖中刻下二三浮尘事……
  • 死神的第四乐章

    死神的第四乐章

    这可怕的东西降临到了我的头上,我不知是福是祸。死神成为我最常见的客人,但幸运女神也会时常的光顾。身边的人一个接一个的离开,我究竟要坚持,还是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