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3300000023

第23章 用对方法,摆平教子常见难题(1)

孩子叛逆可以用尊重来化解

父母要经常与孩子商量着来,了解孩子的意愿、尊重孩子的意愿,不强迫孩子去做某事,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父母先做"听话"的父母,孩子才会听话。

桐桐不到两岁的时候就表现出了很强的叛逆心理,什么事情都要自己来,哪怕自己做得一塌糊涂、乱七八糟也很开心。

一个深秋的早上,妻子起床后准备给桐桐穿衣服。那个时候,房间里已经有些冷,刚钻出被窝就感觉凉气袭身。

见妈妈拿起自己的衣服,桐桐一把扯过去,说道:"我自己来。"

妻子就在一旁看着女儿笨拙地往身上穿外套。外套似乎很不听桐桐的话,她想要套上一只袖子,可袖子却向后耷拉下去;她要将衣服披在身上,却将衣服后背顶在了头上。

桐桐在床上不停地在原地打转,寻找着袖子,就像一只要捕捉自己尾巴的小猫,看得我和妻子直笑。

这样折腾了大半天,桐桐还没有穿好外套。妻子怕女儿冻坏了,几次主动要帮她穿上,都被她拒绝了。

妻子摸摸桐桐只穿着秋衣的小胳膊,然后大声说:"哎哟,宝贝,瞧你的小胳膊都冻得这么凉了,听话,来,妈妈帮你穿。"一边说着一边抓住桐桐的外套。

桐桐急了,大叫:"不要!我自己穿!"

桐桐好不容易找到了袖子,妻子趁机从她的背后往上扯了一下,这样,桐桐就顺利地将胳膊伸进了半只。此时,我马上说:"哟,我们的桐桐自己会穿衣服了。加油。"

在妻子的悄悄帮助下,桐桐顺利地将袖子穿好了。然后,她又在妻子的配合下穿好了另一只袖子。

一般而言,两三岁的孩子开始在父母面前表现得"不听话"、"叛逆",进入"第一反抗期",父母让孩子做什么,孩子常常以"不要"和抗拒的行为来拒绝父母的要求。

这其实意味着孩子有了自我意识,他渴望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坚持自己的想法和主张。

对此,父母不要出于爱或因为怕孩子做不好,就剥夺孩子自己做事的权利。而是要放手让孩子去做,让他在独自做事中得到锻炼。

我的朋友老金在别人面前是个没有架子的人,在十四岁的儿子面前也是如此。他与儿子经常"称兄道弟",他们之间更像哥们儿,像朋友。

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老金的儿子虽然是个有主见、自我意识很强的孩子,但他没有别的孩子那种强烈的叛逆心理。

老金与儿子这种融洽的关系,源于他们之间从儿子小时候起就建立的良好的沟通关系。老金经常就生活中的事情与儿子交流看法,无论什么事情,他都要征求一下儿子的意见。

儿子十四岁的时候,老金遇到一个新的工作机会。老金原来在一家国有企业做管理,那家企业没有太大的前途,工资不很高,但是很安稳。

新的工作机会是一家外资企业,有挑战性,但风险与机遇成正比。

老金就"要不要换工作"一事征求儿子的意见。

老金想不到儿子小小年纪就说出了让他很"折服"的话。儿子说:

"老爸,我觉得你还年轻,才三十九岁,正当年,你此时不搏到老了就搏不动了。我觉得你其实很有能力,只是没有遇到好机会。这份新工作你只要用心,只要努力学习如何去做,就一定能做好。所以,我希望老爸你能试一下,即使暂时做不好,也可以学到一些东西呐。"

听了儿子的话,老金马上说:"儿子,你真让我佩服,说起话来这么有哲理。就冲你这些话,我一定争取这个工作。"

其实,老金早已决定接受这个工作,他只是想给儿子一个表现的机会。

在意识到桐桐进入"反抗期"后,我和妻子跟她说话、做事就时刻注意要讲究技巧,在做决定时努力尊重她的意见和想法。

桐桐五岁那年春节前,妻子买了些年画、墙花、小挂饰之类的东西,准备装饰一下桐桐的房间。

买来年画那天,吃过午饭,母女俩就热火朝天地忙开了,我也走过去凑热闹。

妻子拿起一张画着小马追逐老马的画问桐桐:"桐桐,这张画贴哪里啊?"

桐桐若有所思地看了看画,思考了一会儿,然后说:"贴在床头上,我一起床就能看见它。"

之后,妻子和桐桐一起将画铺展在床上,反面贴上双面胶,揭下双面胶上的纸后,把画贴在了床头边的墙上。

贴完了这一张,两人又开始贴另一张,这一次,妻子又问桐桐:"这张贴在哪里?"

桐桐想了想,指着书桌上方的墙壁说:"贴在这里。"

就这样,母女俩不亦乐乎地忙乎着,每次贴一张画、挂一个小挂饰时,妻子总要问一问桐桐贴在哪里、挂在哪里,这让桐桐感觉,她是这个房间真正的主人。

折腾了近一个小时,看着花花绿绿、漂漂亮亮的房间,妻子说:"这都是按照桐桐的要求布置好的,桐桐就是了不起,你看把房间打扮得多漂亮啊!"

桐桐小脸上还流着汗珠,看着自己的"杰作",开心地笑了,很有成就感的样子。

成老师心语

很多时候,孩子叛逆、不听话,常常是因为父母自作主张地要求孩子做什么事,要求孩子怎样做,而没有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见。

因此,要克服孩子的叛逆,父母就要经常与孩子商量着来,了解孩子的意愿、尊重孩子的意愿,不强迫孩子去做某事,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父母先做"听话"的父母,孩子才会听话。

莫让孩子太依赖

有些父母一面因为担心孩子做不好事情,而代替孩子去做,一面却又抱怨孩子依赖性强,这对孩子实在是不公平。

馨瑞是桐桐的一个同班同学,一次我去学校接桐桐的时候,正巧遇见馨瑞的妈妈也来接女儿。

由于我曾在桐桐班的家长会上发过言,所以她班里很多孩子的爸爸妈妈都认识我。

在等孩子放学的时间里,我和馨瑞妈妈聊起了孩子。

说起自己的女儿,馨瑞的妈妈无奈地说:"馨瑞这孩子,依赖性太强。现在都是小学生了,仍然像个小跟屁虫,我走到哪里她跟到哪里,我一不在身边,她就会焦虑。

"这不,都马上七岁的孩子了,还每天晚上缠着要跟我一起睡,听说别人家的孩子三四岁就分床睡了。

"不仅如此,馨瑞什么事情都是我给她做,收拾书包啊、削铅笔啊、整理文具啊、买作业本啊,吃饭的时候饭我给她盛好、鸡蛋我给她剥好,鞋带她都懒得自己系。

"唉!我就是劳累的命啊,又要忙工作又要洗衣做饭忙家务,还要忙照顾孩子,累死我了。真希望这孩子快点长大,长大了就好了,那时我就轻松了。"

对馨瑞妈妈的话,我不敢苟同。沉思了一会儿,我对她说:"其实,我觉得孩子依赖性强,可能是父母帮她做的事太多了,呵呵。"

"对,我就是什么事都要为她做好,不然她自己什么都做不好。"

我笑了,直言说:"其实这是你的错,正因为你做得多了,孩子没有得到锻炼,她才什么都不会做,才变得很依赖你。"

这时,学校放学了,孩子们开始冲出教学楼。

"我的错?"馨瑞妈妈不解地问。

我点头:"只有你放手了,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事,她才能独立起来。"

当前,有些父母一面因为担心孩子做不好事情,而代替孩子去做,一面却又抱怨孩子依赖性强,这对孩子实在是不公平。

如果父母代替孩子做得过多,孩子就会依赖父母成为习惯,其独立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

要让孩子不再依赖,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就要学会放手,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使其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

桐桐在同龄人中是个相对独立的女孩子,这让周围很多妈妈们很羡慕。

其实,我和妻子从桐桐很小的时候起,就努力让桐桐学习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避免她养成依赖别人的习惯。

在每次训练桐桐自己吃饭时,那场面都可以用"一片狼藉"来形容。

桐桐刚一岁多点儿,我们给她买了专用的塑料小碗、塑料小勺,每次吃饭将饭菜盛到她的碗里,给她带上围嘴,让她自己吃,我们则在旁边帮忙。

桐桐刚开始会拿着勺子在碗里乱铲,在我们的帮助下好不容易舀出一点食物,往嘴里送的时候,她不是把饭菜弄到鼻子上,就是弄到额头上,或者菜汤顺着手腕流进袖子里,反正总是吃不到嘴里去。

一顿饭下来,桐桐常常弄成一个大花脸,衣服上、鞋子上、地上都会有饭菜,也吃不到多少东西,常常会急得大哭。

我们就在旁边一边给她使力,一边鼓励她自己吃。

经历了"千难万险",桐桐两岁多点的时候,终于学会了自己吃饭。

其他很多事情,桐桐学习自己做的时候也经历了很多失败,不过她最终学会做之后,那份快乐和自豪感也总写在脸上,之后就更加乐意去做。

在每个年龄阶段,我们不仅让桐桐学习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还教育她学会自己处理和解决遇到的问题。

一次,桐桐同桌的铅笔不见了,怀疑是桐桐拿的,就对她说:"你还我的铅笔。"

"我没拿你的铅笔。"桐桐委屈地说。

"就是你拿的。"

"我没拿。"

"你那天还说我的铅笔漂亮呢,肯定是你拿的。你明天必须还我铅笔。"

桐桐回家后,跟我哭诉了这件事。我想,这对于孩子可不是小事情。

我问她:"你真的没有拿他的铅笔吗?"

桐桐哭着点头。

我相信桐桐的话,问她:"你没拿他的铅笔,为什么要哭呢?你怕什么呢?"

"我伤心他不相信我,我怕他会打我。"桐桐说。

"孩子,你没做错事,就不用怕什么。你明天再跟他说一次,跟他说实话,不要怕。他要是还不相信,你就找老师,跟老师说实话,让老师帮你处理,好吗?"

桐桐不说话。

"你自己解决这件事,好吗?"我问她。

我感觉到,桐桐得到我的支持,已经不怕了。她抹了抹眼泪,对我说:"爸爸我不怕,我明天再跟他说一次,他要不信我就告诉老师。"

我笑了,为桐桐的勇敢面对。

成老师心语

父母过多的包办造成了孩子的依赖性,而父母的放手则会让孩子逐渐走向独立。

在摆脱依赖、走向独立的过程中,孩子必然会犯错,会吃苦,会暂时达不到做事的完美标准。父母要给孩子机会,让他在错误中、挫折中、不完美中提高各种能力。

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事、自己解决问题,这样父母轻松,孩子也会快乐,这也是让孩子摆脱依赖、走向独立的基础。

纠正孩子的马虎行为

孩子无论做什么事,父母都要教育他学会独自认真检查做事的结果,这是逐步克服孩子马虎的有效办法。

小伟是桐桐的一个同班同学,他是个机灵调皮的男孩,看起来很聪明,很讨人喜欢。

一次我去学校接桐桐的时候,小伟的妈妈向我数落起了儿子的问题。

"我儿子做事总是马马虎虎、丢三落四的,你说这是不是遗传啊?他爸就总是丢三落四。"

我不置可否,静听小伟妈妈说下去。

"小伟每天上学不是忘了带这个,就是忘了带那个。他写作业的时候,汉字忘了写笔画,算术题忘了写等号,这都是常有的事。写作业、考试的时候,他本来会做的题目,常常因为马虎而做错了。唉,要我说啊,我这儿子几乎没有一件事是做得全乎的,总得我给他收拾残局……"小伟妈妈叹着气说。

正说着,放学铃响了。不一会儿,小伟出了教学楼。

待小伟走到妈妈跟前,妈妈突然责怪他说:"我说你这孩子,怎么总是没脑子啊?书包的拉链没有拉上就跑出来了?"

我看到,小伟的双肩包旁边的一个兜的拉链只拉了一半,里面的文具盒已经倾斜着露了出来。

"你看,这孩子就是个马大哈。"小伟妈妈转头冲我苦笑。

马虎在孩子尤其是小学时期的孩子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马虎的毛病不仅会影响孩子做事的效果,影响孩子的考试成绩,还可能给孩子的生活带来麻烦。

不同的孩子马虎的原因不同,同一个孩子马虎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如孩子性格急躁、做事不认真、缺乏责任心、做事不熟练等都可能会让孩子马虎。

父母要了解孩子马虎的原因,对症下药纠正孩子的马虎问题。

大学同学老高有一次向我咨询教育的问题,他的儿子读小学二年级,总是丢三落四。

他说:"我儿子总是马马虎虎,没有责任心,不是丢了书本,就是丢了水壶,不是丢了小黄帽,就是丢了铅笔。老同学,怎么才能帮助他改掉这个毛病啊?"

"他是不是丢了什么东西,你就马上给他买来同样的东西?"我问。

"是啊,不是我给他买谁给他买?我虽然是父亲,但没有父亲的威严,他犯错我一般不会严厉批评他,顶多说他两句,告诉他下次注意就行。"

"他再丢东西的时候,你别再给他买了。"我建议说。

"那怎么行?不给他买他用什么?比如水壶丢了,他在学校里怎么喝水啊?"老高不解地问我。

"你这样下去,你儿子丢三落四的毛病改不了,丢了马上就有了新的,他会觉得丢了也没有关系啊。"

"那怎么办呢?"

"他要是再丢东西,你就让他自己去找,如果找不到,就让他暂时不用这个东西。比如水壶丢了,就让他先不用,渴着,或者花自己的零花钱去买水喝,你千万别给他出这个钱啊。"

"哦。那接下来我要做什么呢?"

"接下来,你让他用自己的零花钱去买新的水壶。如果零花钱不够,就取消他其他方面的花销。比如他想吃麦当劳,那就不能去吃,让他用这些钱去买水壶。孩子有过这样的教训,就能学会爱惜自己的东西,努力做到不再丢三落四。"

"我试试你这法子吧。"老高说。

孩子无论做什么事,父母都要教育他学会独自认真检查做事的结果,这是逐步克服孩子马虎的有效办法。

一位朋友曾给桐桐买过一种装在四方铁盒子里的饼干,桐桐非常喜欢吃。

一天,桐桐又拿出那盒饼干,一个人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吃了几块,大概吃饱了,她匆匆将铁盒盖扣上,然后双手抱起它,准备把它放到盛食物的橱子里去。

就在这时,我们都听到了稀里哗啦的几声响,发现桐桐双手抱着的饼干盒只剩下盒盖在她手里,盒身和盒里的饼干全都掉到了地上。要命的是,那些饼干几乎全都摔了个粉碎。

桐桐看着饼干都碎了,委屈得要哭。

"饼干碎了,我很难过,我知道你也很难过。但是,饼干掉到地上是由于你的马虎造成的,因为你没有扣好盖子。这几天你就不能吃饼干了,过几天爸爸再去给你买。"

我顿了一下,拿起盒身和盒盖,给桐桐做了个示范,说:"以后在拿起这样的盒子前,你要仔细检查一下盖子有没有盖好,然后再拿起来。"

桐桐点了点头,没有说什么。

在其他事情上,我也会引导、教育桐桐在做完事情后,自己认真检查一遍,看哪些地方做得不太好。

比如,桐桐上学前,我会教她检查课本、作业本、铅笔、橡皮、小刀、水杯等东西是否带全,并引导她逐渐养成习惯。

慢慢地,桐桐做事情就变得很细心、认真。

成老师心语

孩子马虎的毛病不是马上就能改正的,尤其是在学习上的马虎,父母要耐心帮助孩子改正。

父母要根据孩子马虎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纠正孩子马虎的毛病。比如,如果孩子做事不认真,就设法培养孩子认真的态度;如果马虎是因为孩子性格急躁,就帮助孩子克服急躁。

让孩子为自己的事情负责,认真做好每一步,并亲自检查,日子久了,孩子马虎的毛病就会逐步被克服。

不施压,帮孩子克服厌学情绪

孩子厌学的表现主要有:读不进书,学习没兴趣,一想到学习就烦躁、焦虑,学习效率明显下降,学习时容易疲劳、无精打采,甚至在学习时出现头痛、头晕、腹痛等身体症状。

江海是我认识的一名初二学生,他妈妈和我妻子是朋友。

因为江海妈妈多次来过我家,且每次都与我和妻子聊孩子,因而我对江海也比较了解。

同类推荐
  • 父母与儿童早期发展

    父母与儿童早期发展

    本书共八章,系统介绍了婴儿从生理到心理,从认知到语言、智能,从情感到社会行为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 鼓励孩子50招

    鼓励孩子50招

    本书正是秉承了鼓励的原则,并将这一原则贯穿到书中的50种方法中,从学业、面对挫折、责任、求知欲、沟通、身体锻炼、心灵成长、创新精神和社会交际等方面,同父母们一起探讨如何让孩子更加自由自在地成长为一个睿智的、和善的、负责任的、独立思考的、积极进取的、身体强健的、社会需要的人才。
  • 2~3岁宝宝每月育儿方案

    2~3岁宝宝每月育儿方案

    本书介绍了每周宝宝的成长发育、喂养指导、日常护理、健康照顾与疾病处理、早期教育和每月特别话题进行阐述。
  • 红孩子:如何塑造全面发展的专业天才

    红孩子:如何塑造全面发展的专业天才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21世纪最科学最具现代意识的重大发现。每个孩子都有天生胜出的特质,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天才。想让孩子取得惊人的成就,成为真正的天才,关键在于如何培养,有的需要呵护、有的需要磨炼或挫折,每一个孩子都有其不同的培养方式。有的孩子可能需要父母更多的爱,就像溺爱;有的孩子可能需要特殊的关心,比如放任,更多的自由。总之,儿童的成长离不开爱、关心、培养和教育。但如何去爱孩子、如何去关心孩子、如何去培养孩子,如何去教育孩子,是一门艺术,而不是学问。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每一个孩子都能成功,关键在父母的努力。
  • 让孩子自己去打拼

    让孩子自己去打拼

    本书集家传教育、传统教育、美式教育和亲身体验于一体。解放父母、简便易行而惠及后代。现在各类家庭教育多强调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技巧,父母必须为此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有的书籍谈到的教育方法很细致。而当代父母大多数都工作紧张、重任在肩,让他们在孩子身上花过多的精力是不现实的,而且父母过于细致地管理教育孩子本身就存在极大的弊端。这也是本书不同于其他教育类书籍的另一鲜明特点。
热门推荐
  • 化仙成魔

    化仙成魔

    “吼……”当全世界都抛弃他的那一刻,魔神……苏醒了!
  • 穿越过去当神探

    穿越过去当神探

    一个21世纪的IT男因为车贷房贷拼命工作可是没过几年一口老血喷出就过劳死了,却不知道什么原因穿越回了过去,没想到他的灵魂竟然在一个神探身上。
  • 魔境主宰

    魔境主宰

    携带记忆,涅槃而生!联邦时代,整个世界分为二十四时区,对应了全球游戏《魔境》的十六界域。魔境公测的首日,第六界域·千界树,却迎来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灵魂。PS:混合了北欧,希腊神话的原创世界观,有些地方自带魔改。福利群(入群需要全订截图):869711307(盗版用户勿扰)
  • 洪荒修道撰

    洪荒修道撰

    "庚申夜月华,其中有帝流浆,其形如无数橄榄..."看一只获得了改变命运的小蛮子,如何在弱肉强食的世界中顽强的存活下来,并改变自己低下的命运
  • 倾灵月月上仙

    倾灵月月上仙

    远古传说,远古的神话,世界真的只有那么点大吗?两世的情缘,异界再续,看人成仙,看仙成神,在看神成人。她是谁,他又是谁?争锋相对又是为了谁?
  • 天冰修罗

    天冰修罗

    我是这片大陆最强的冰洁兼召唤师,继承我父母的职业。技能不用学,想要什么技能,尽管打败魔兽,就能从其身上领悟。
  • 无良总裁:请别跑

    无良总裁:请别跑

    他是万年的铁树,是商业大亨,在黑白两道通吃,腹黑而又霸道。她是他的未婚妻,表面是个爱好男色、不学无术的富家千金,实际上是一个善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前期:某女:“帅哥,长的这么帅,今晚有空吗?”某男:“。。。。。”后期:某男:“宝贝,你今晚真性感。”某女:“(害羞)”
  • 所以和大佬结婚了

    所以和大佬结婚了

    什么莫名其妙的男人?快点滚。等等……八块腹肌?我馋他的身子,我下贱。
  • 我是挂机大佬

    我是挂机大佬

    氪金系统:爸爸···主子···不···宿主你想要登上人生巅峰吗?想要吊打各路天才吗?如果想那就选我吧,只要氪金你就是最强的!陈石:想,可是我没钱···氪金系统:没钱玩你嘛···,浪费本系统时间···肝帝系统:哈哈,勤劳的宿主哟,选我吧,各种任务应有尽有,只要够肝,一切在手!陈石:可···可我是个咸鱼啊肝帝系统:···,咸鱼去死吧
  • 激斗生命树

    激斗生命树

    生命是什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生命的真谛又是什么?如果说生命是宇宙的奇迹,那么死亡又是什么?有什么生命为什么又会死亡?生命树的崛起,死亡的到来,是淘汰还是生存?是进化还是回归?叶星辰说:“我要变强,我要变得更强,我要走到生命树的顶端。”这是一个由弱到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