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270200000003

第3章 古梁山与中国人类起源

中国人类主要起源于哪里?中国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难以回答的问题。几千年来,许多人都在探索,至今仍说不清。自古以来,有个传统的说法,说中国人类历史是从盘古开天辟地开始的,关于他的传说很多,也遍及全国。传说中的盘古是怎样一个人?他生活在哪里?对中国历史有何贡献?我们在考察黄河、黄帝文化时,先从追寻盘古的遗迹开始,追寻中国人类的起源,也探寻中国文化的根源。

一 古梁山是中国人类繁衍生息的重要发源地

中国的人类怎样诞生?怎样由类人猿变成智人?中国文明又起源于何时?早在两千年前伟大的诗人屈原早都提出了这些问题,遗憾的是至今还没有一个满意的答案。

屈原在《天问》篇开头就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象,何以识之?明明暗暗,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其意思是:远古开端时的情况,谁把它传说下来?天地还没有形成,用什么办法来考察它?宇宙间昼夜不分,一片浑沌暗昧,谁能把它看透?元气充塞宇宙的景象,这如何加以认识?阴阳和大自然三者结合在一起,究竟是先有阴阳的变化然后才有大自然呢?还是先有大自然而后才有阴阳的变化?屈原对我国人类的起源和中华民族文化的产生,提出了这么些疑问,其实他欲探索这些问题,但却无能为力,在那时的历史条件下,科学不发达,不可能弄清这些问题,所以只是提出问题,让后人回答罢了。随着科学的发展以及考古的发现,人们对许多问题已有了一定的认识,有的问题还在探索之中。全世界所有民族的远古历史和文化,都只能依靠神话与传说去追索,用考古发现来证明,当然中国也不例外。中国的史学家已上溯到三皇、五帝时代,多方考证华夏远古的历史,至今还觉得扑朔迷离,还是个谜,还需更多的人进一步考察研究,希望能得出满意的答案。

过去有个传统的说法,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经过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几个阶段,才走向文明。随着对“基因”的发现,猿怎么能变成人呢?人还是由人变化来的,不可能是猿猴变的。所以其进化过程,应是早期人类、晚期智人的进化过程。早期古猿化石,最早有腊玛古猿化石,在1400万年至800万年,400万年到100万年是南方古猿时代,到直立人生存年代在200万年至20万年,这类化石发现较多。云南“元谋人”距今170万年,陕西“蓝田人”距今110万年左右,“北京人”距今约50万年。早期智人生存年代距今20万年至10万年,如陕西“大荔人’距今约20万年,辽宁“金牛山人”距今28万年左右。晚期智人生存的年代约始于10万年前,开始蒙发文明,如北京“山顶洞人”,距今约2万年;山西“丁村人”,距今5万年左右;陕西“黄龙人”,距今3至5万年。

从已发现的晚期智人的遗址看,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这里有梁山、吕梁山、子午岭(桥山)和秦岭,是大片山原,森林茂密,土地宽广,都紧密相连,有山有地有水,最适宜于人类的生存。在这一大片土地上,我国人类最先聪明和活跃起来,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尤其古梁山是个重要的发源地。

古梁山,是陕西中部到北部的一大山系,古称梁山或大梁,今称黄龙山。《水经注》曰:“梁山在冯翊夏阳县西北,临于河上。”就是说梁山在今韩城市西北,东临黄河。‘啊水又南,崌谷水注之,水出县西北梁山”。民国《宜川县志》曰:“由肤施、甘泉入于县境者(指山),亦称梁山山脉。”梁山是西北黄土高原的一片绿洲,被视为黄河中游一颗明珠。在大禹治水之前,梁山横跨秦晋两地,故称梁州。大禹凿开龙门后,把梁山分成两段,在山西的叫吕梁山,在陕西部分仍叫梁山,或大梁,主峰叫大岭。北至延安,南临关中,东依黄河,西与桥山相望。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尤与中国人类的发展、文明的起源,关系密切,遗迹甚多。

梁山后来叫黄龙山,这有一个演变过程。洛川县南部有条东西走向的小山叫黄龙山,东接梁山,西邻洛河,山虽不大,自古以来名气很大。在民国初期,这一带土匪出没,横行陕西、甘肃、山西等地,黄龙山的名声远播。其实土匪都藏匿在梁山中,人们说的黄龙山就是泛指梁山。抗日战争开始,大量难民进入陕西,涌上黄龙山,陕西省政府实施开山安民,安置难民。所以当地群众绝大多数是来自河南、山东、安徽、陕南等地。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开辟黄龙山区根据地,曾设立黄龙分区,解放了黄龙山区后,还成立黄龙县。1948年初宜川瓦子衔战役,歼灭国民党军3万余人,解放军大举进攻关中、西北,黄龙山的名声如雷贯耳。这样以来,黄龙山就不是仅指的是洛川的小黄龙山,而是泛指梁山山脉。

梁山(黄龙山)是我国人类重要的发源地,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近40年间经文物普查和考古,在梁山一带有许多重要发现,证明了传说的真实性和合理性。著名考古学家李学勤曾说:‘传说也是历史记忆”,中国好多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都是凭传说流传下来的。

1973年在梁山东部的禹门口,即黄河大峡谷出口处,发现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地处禹门口西侧的铧磁山,洞口比河床高30米,洞高约6米、宽约3米、深约4米。韩城县请来西北大学地质系和历史系师生进行发掘,出土的石器有小砾石凸面体、人工打制的石核、石片、石器等,还有兽骨化石,共1202件,石器分为砍砸器1件、切割器6件、尖状器7件、刮削器48件。全是以燧石和石英砾石为料。动物残存碎片是牛、犀牛、鹿等动物的骨骸。植物残存物是松、桦、榛、柳、云杉、木槿、蔷薇科、兰科、毛茛科、百合科等残迹。经专家对这些文化遗物鉴定,认为在5至8万年间这里就有人类生存,这是黄河中游地区,继蓝田猿人遗址发现之后,陕西境内新发现的一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也是建国后在黄河沿岸首次发现的一处更新世晚期洞穴遗址。

韩城市还发现了庙后村遗址,在县城东南庙后村,是新石器时期聚落遗址。遗址堆积层分3层,总厚5米,面积达24000平方米。已清理圆形、袋形窖穴4处,出土陶器23件,石器28件,骨器20件和一部分兽骨、红烧土。陶器绝大部分为泥质红陶和夹砂细红陶。成形器物有细短颈瓶1个,刻刺纹陶瓶2个,红陶钵1个,夹砂红陶杯4个,灰陶瓮棺1具。石器有石斧、石镰、磨盘、磨棒,其上还有谷物粒和粉末粘附。骨器有铲、锥、针、鱼钩和刀。专家认为,大约7000年前,先民们在此处已开始了原始农业生产Ⅲ。

我们考察团还到韩城博物馆进行参观,看到了在禹门口洞穴和庙后村遗址出土的这许多东西,讲解员还作了详细介绍。据传说石磨是盘古发明的,在远古时期这是了不起的发明,韩城市发现7000年前的石磨盘,说明我国石磨发明很早,这是当时最具有创造性的复杂加工工具,是我国人类走向文明的一个重要起点。在今天看来磨子很简单,但在远古时石磨的出现就了不起。它是怎么设计出来?又是怎样打造出来?又是怎样普遍使用呢?那时人们不但能打造出精制的石磨,而且会加工粮食,走向细加工阶段,人们的生活出现了高级方式,这就是我国人类的进步,进入晚期智人阶段,是我国由旧石器时期进入新石器时期的重要标志。

又据《延安日报》2004年12月5日报导:在黄龙县白马滩镇发现一“7”字洞,相传伏羲与女娲曾在此居住过,故称“伏羲洞”,文物部门将其命名为“黄龙半截沟旧石器遗址”。在黄龙县白马滩镇窑科村的半山坡上,有关人员发现有一石洞,呈“7”字形状,洞深32.2米,最高处为2.2米,最宽处为1.5米。同时,在距离伏羲洞约2000米处的对面山坡,又发现一石洞,附近居民称其为“女娲洞”。文物工作人员对此进行了考察,在石洞内发现了大量的灰坑、石斧、兽骨等。随后,经研究考证,省市文物部门,将此处确定为“黄龙半截沟旧石器遗址”。我虽是白马滩人,过去也听人说过这个地方,未曾实地考察。黄龙县在古梁山,邻近黄河,与韩城、宜川接壤。

在黄龙山腹地,也就是黄龙县城东7公里处的窑门河水库,1975年修水库时,在杨家坟山之南坡取土,发现了“黄龙人头骨化石”,是属旧石器时期遗址,在盘古山西100余公里处。这是一个重要发现。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鉴定,定名“黄龙人”。黄龙人头盖骨上原始与现代混合表明,它属于早期智人向晚期智人过渡的一种类型,至今是全国唯一发现的这一种类型,也是距现代人最近的一种类型。距今约3至5万年左右。黄龙人头盖骨的发现,对于研究亚洲早期智人向晚期智人过渡提供了一个线索,并填补了我国人类进化史上的一个缺环。原件现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我们考察团到窑门河水库的杨家坟进行了考察,据介绍当时发现了两个头盖骨,一个已丢失。我曾在1976年至1978年在窑门河办过干校,农科所干部贺英是个业余考古爱好者,因懂得一些考古知识,当时他在水库劳动,发现了“黄龙人’化石,建议先保存起来,由一位农民掩埋,文化革命后又挖出来,才知道其价值,他曾向我讲过发现经过,没想到这竞成了一个重要发现。

在黄龙县城周围,还发现多处新石器时期遗址,曹店2处、木瓜寨1处、西山下1处、西峁1处。曹店遗址,位于县城东曹店村西台地上,属于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面积600平方米。显露遗址,白灰居住地面2处,灰坑1个,居住室内窖穴粮仓1个。出土遗物有石斧、残石器、彩陶盆残片、钵、尖底瓶、罐等器物残片。西山遗址,位于县城西部小山上,海拔1093米。在遗址西北断崖中部,距地表60厘米处,见一半地穴式房屋遗址,残长170厘米。深32厘米,房子地面铺有一层薄薄的红烧土,处理很严整。房内堆积为灰褐色土,土质松软。出土遗物有线纹泥质红陶片、盆、钵、罐、碗、石器等。大体是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庙底类型和西王村类型。另见一些夏商时期的陶片。还有木瓜寨遗址、西峁遗址等,出土文物大体相同。

从出土的文物看,都属仰韶文化类型和龙山文化型,时代为距今7000年至5000年间。在全县各地还发现有三岔乡贝坡遗址、范家桌子乡石曲遗址等,都是属上述类型。特别是在黄龙县城周围发现这么多古人类遗址,而且很集中,显然这是古人类的集居地,都是从地表暴露出来的,很值得重视,很需要进一步深挖研究。

2002年在黄龙县城粮站施工时,发现一块劈开的石头中夹有树叶痕迹,后经专家鉴定,该化石为蕨类植物化石,属泥盆纪末至石炭纪时,距近约一亿五千万年至四亿年。2004年在梁山北的安塞县也发现此类化石。韩城市从南潘庄村挖出的亚洲象牙两根,每根全长3.49米,可见该象是何等庞大。2004年在梁山北的延川县发现一具较完整的大象化石,专家初步定名为“纳玛象”。在黄龙县还发现了芦木化石和鹿角、剑齿虎等动物化石。根据这些发现,专家认为,古梁山在2亿年前,气候温暖湿润,沼泽遍布,很可能是恐龙生息繁衍之地,也是人类起源之地。

所有这些都说明,古梁山是我国古人类的重要发源地,古人类很早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而且分布集中又广泛。

在这里我们把我国所发现的人类化石联系起来看,1964年在陕西省蓝田县陈家窝村和公王岭村,发现的早期猿人化石,发现蓝田直立人头盖骨化石,定名“蓝田人”,当时测定距今60至80万年,1987年重新测定,距今年代为110万年至115万年。蓝田人的发现,翻开了华夏历史的新页,搜寻中国原始人类的脚步,终于跨越了北京人、山顶洞人。“蓝田人”发现于古华胥国范围,属秦岭山系(即古称华山),这正是中国人类起源的一个重要地方。我于2004年到蓝田华胥镇考察过华胥陵,2009年4月我又考察了“蓝田人”遗址。中国人类不但很早在这里生存,而且也是最早从这里走向兴旺。

1978年在陕西省大荔县,发现旧石器时代早期智人化石,距今约20万年,定名“大荔人”。

在黄河西岸发现的“大荔人”,在梁山发现的“黄龙人”,在吕梁山下发现的“丁村人”,由此可看出,古梁山包括吕梁山,是我国人类的重要发源地,我国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越是接近智人,遗址多在黄河中游的秦晋大峡谷两岸。既然古梁山一带是中国人类繁衍生息的重要发源地,人们就要问,这里生活的是那个氏族?部落首领是何人?从许多遗迹来看,盘古氏生活在这里。盘古以后又是哪个部落呢?

秦岭是华胥氏的发源地,陕甘交界的子午岭是有峤氏的发源地,这些后边还要详谈。那么与秦岭和子午岭相邻的古梁山,是那个氏族的发源地呢?从史籍中很难找到记载,我只见到“有熊氏都龙门”几个字,无从考证。既然考古发现古梁山(黄河秦晋大峡谷)是中国人类的重要发祥地,而且有盘古、伏羲、女娲许多遗迹,必然有一个大氏族存在。我经过多次考察后,觉得这里应是有熊氏的发源地。我们在宜川蟒头山考察,在山顶庙院大门口发现一对石熊,石熊守卫大门全国仅有,据宜川文化局赵局长说,他们在一些古墓地也发现石熊造像。我在淳化县看到汉代一尊石熊雕像。熊是有熊氏图腾,在这个地区出现,看来是与有熊氏有关;二是有熊氏与有峤氏和睦相处,世代通婚,必然相距很近,那时不可能到几千里外求婚,梁山与桥山紧邻,有蟜氏又称“西蟜氏”,桥山在梁山西,所以东边的梁山应是有熊氏故地;三是黄帝主要活动在河洛之间,河指的是黄河秦晋大峡谷,洛指的陕西洛河,河洛之间就是梁山。所以说,古梁山应是有熊氏的发源地。但是目前证据还不多,这还需要进一步考证,可作为一个思路追寻。

二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

我们中华民族的起源在哪里?传说中国人类从“三皇”时代进入文明社会,到“五帝”时期走向成熟。对于“三皇”有各种说法,有说三皇是天皇、地皇、人皇;有说是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还有说是伏羲、神农氏、黄帝等。王大有、王双有著的《大中华根脉》一书中,他们认为三皇分别为天皇燧人氏(发明人工取火得名,距今5万年—公元前7724年)人皇伏羲女娲氏(公元前7724年—公元前5000年)、地皇氏炎帝神农氏(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4513年)。

至于盘古,普遍认为中国人类始于盘古,是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了人类。中国人把盘古看做是创世神,自从盘古的出现以后,中国才真正进入了人类社会。

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第一册)一书中说:“我国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大约从一百万年以前起,远古人类就已经劳动、生息、繁衍在祖国的土地上。在云南元谋,在陕两蓝田,在北京周口店,在山西芮城等地,在贵州黔西观音洞,在河南三门峡和湖北大冶等地,已发现了他们的遗骸或遗物。这些发现逐步揭开了我国历史的序幕。”

考古发现证明,至少在180万年以前,在广阔的中国大地上就有了人类的足迹。当时的原始人群,“穴居而野处”。“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使用的工具则为打制石器,故称旧石器时代。我国学者普遍认为,经过100多万年生死存亡的斗争,在距今1万年前,中国原始人群开始进入氏族社会,约莫能够用清晰的语言表达思想感情,能够制造和使用各种生产工具,具有能动认知世界和认知自身的心智,有改造世界和完善自我的能力,这样才真正进入人类社会。中国人类进入人类社会,一般认为是从盘古氏开始的,经历了有巢氏、燧人氏到伏羲氏和神农氏几个阶段。考古发现宜川龙王迪25000年前的石磨盘,还发现山西峙峪28000年前的骨雕。这些足以说明,在3万年前中国人类已进入了氏族社会,而且已经觉醒和走向人类社会。

明李贽《史纲评要》记载盘古氏:“相传首出御世者,日盘古氏。又日浑敦氏。生于太荒,莫知其始,明天地之道,达阴阳之变,为三才首君。于是混茫开矣。”这段话就是说,中国人类从盘古氏觉醒了,开化了,步入了人类社会,有了思想,向高级阶段迈进。

对于盘古氏的史迹,很难找到资料和实物证据,但是口头流传下的传说不少。在历史上,任何传说都是事出有因,否则不会流传下来,特别是关于老祖宗或重要人物。但它是传说,就有可能失真,就有可能遗漏或者附加,甚至传得古怪荒诞。所以作为历史唯物主义者,就要透过现象求其本质,就要拨开神话传说的迷雾,找到合理的内核,从而尽可能地恢复、还原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本来面目。

在我国流传着许多传说故事,都在叙说着我国人类的起源,从太阳神创世到盘古开天辟地,从女娲造人到猿猴变人,古代神话给我们留下了重要的启示,这是东方文化有东方的特点。以敬神来说,中国的神大多是人,对于人类有重大贡献的或是行为高尚值得尊敬的人,都当做神来崇敬;而西方的神大多是天上和地下的。据《陕北民间文化广记》中“谒庙秧歌”民间所颂扬的60多位神,有把人尊为神的就42位,占百分之七十。

在我国民间,也流传着许多关于我国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普遍认为盘古是开天辟地的人,是中国人类的创世神,尽管是传说,但已是不争的事实。也就是说,从盘古中国人类才步入了人类社会,而且年代久远。广为流传的被称为汉族史诗的《黑暗传》,歌唱了盘古的事迹。

说的是远古那根痕,无天无地又无日月星,

一片黑暗和混沌。天地茫茫无一人。

乾坤暗暗如鸡蛋,迷迷蒙蒙几千层。

盘古生在混沌内,无父无母自长成。

那时有座昆仑山,天心地胆在中心。

一山长成五龙形,五个嘴唇往下伸,

五个嘴里流血水,一齐流到海洋内,

聚会天精与地灵,结个胎胞水上存,

长成盘古一个人。

盘古来到昆仑山,举目抬头四下观,

四下茫茫尽黑暗,黑水沉沉透骨寒,

手举斧头上下砍,声如炸雷冒火星,

累得浑身出大汗。

观看清气往上升,那就成了天,

浊气往下坠,那就成了地。

天地清空风云会,阴阳两合雨淋淋。

盘古已把天地分,世上独有他一人,

过了一万八千春,盘古一命归了阴。

死于太荒有谁问。

横身配与天地形,头配五岳巍巍相,

目配日月晃晃明。

头东脚西好惊人,头是东岳泰山顶,

脚在西岳华山岭,肚挺嵩山半天云,

左臂南岳衡山林,右膀北岳恒山岭,

三山五岳才形成。

毫毛配着草木枝枝秀,血配江水荡荡流,

江河湖海有根由。

……。

从《黑暗传》的传说中,可以看出盘古是中国人类诞生的最早代表,中国历史的源头自盘古开天鸿蒙初始,集天地之精华,摄亘古之悠远,煌煌之势,宛如一条巨龙君临东方大地。

盘古是开天辟地的大神,盘古神话的主要内涵是开天辟地,这是原始人对自己的生存背景进行探寻所作的遐想。这个时代也就是中国人类社会的开始。

中国人类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这就是由猿到人的演变过程。已发现的元谋人、蓝田猿人、大荔人、山顶洞人,到黄龙人,足以说明这个进化过程。

我们通常说人是由猿猴演变成的,随着科学的发达,这种说法越来越值得怀疑,人和猿的基因不可能相同,猿怎么能变成人呢?我认为人还是由人进化来的,猴子、老虎、狮子等动物,多少万年前是那样,现在还是那样,没一点进化,难道猿就能进化成人?过去所发现的蓝田人、北京人、大荔人和黄龙人等化石,都是人的化石,不是猿的化石。至于人是怎样来的?这是个重大科研课题,待以后科学家得出结论。我们现在只能说中国进入人类社会以后的事。

在盘古之前,中国人类只是生成阶段,不觉醒阶段,也就是浑沌时期。到了盘古时,进入了智人阶段,进入觉醒阶段,人们对“天、地”才有了初步认识,把这叫“开天辟地”。天地本来就存在,自然环境、或说是宇宙,这些的存在比人类要早得多,天不是盘古开的,地也不是他造的,而是在这时以他为代表的人类,才有了对天地的认识,有了改造自然、求得生存的愿望,才有了改造自然环境、创造生存条件的活动,人类才进入了自觉生存的阶段,把这叫做开天辟地。在全世界各民族的神话传说中,几乎都有这种体现,当然我们中国也不例外。正如《史纲评要·三皇五帝纪》中所说:盘古“生于太荒,莫知其始。明天地之道,达阴阳之变”。

所以说,盘古时代,是中国古典神话的开端,标志着中国人类已生成,进入了智人阶段。关于盘古的神话传说,也说明了中国人类已演变成智人,从此进入人类社会,盘古是这个时期的总代表。这些传说还提供了研究中国人类起源的线索,中国的人类起源于哪里?主要活动在哪里?对于后来中国人类的发展有何影响?这都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到底有没有盘古这个人?他出生和生活在哪里?尽管盘古是传说中的人物,但绝不是瞎说,也是有一定根据的,他是中国人类形成的总代表,也就是最早的祖先。盘古的出现,也标志着中国人类进入了旧石器时期,传说石磨是盘古发明的。我国石磨的产生,对人类进步极大,在全世界也是创举。

我国关于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很古老,也很广泛,但古籍记述盘古的传说较晚,三国时吴国太常徐整最早在《三五历纪》中讲述了盘古诞生的故事。他说相传在洪荒的原始时期,最初天地不分,混沌一片,宇宙像黑乎乎的大鸡蛋,盘古生在鸡蛋中,沉睡了一万八千年,忽然他神于天,圣于地,一日九变,力大如比。他在鸡蛋中闷得慌,一气之下,摸来一把大斧,向黑暗中劈去,只听山崩地裂一声巨响,浑沌世界被劈开了,清气冉冉向上升去,变成了天,浊重的东西仍下沉,变成了大地。天地分开了,但盘古害怕又合上,他头顶着青天,脚踩着大地,站在天地间浑身使劲。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如此一万八千岁,天地始分,他却死了。盘古死了后,他的呼吸化成风云,声音变成雷霆,左眼变成太阳,右眼变成月亮,四肢五脏变为四极五岳,他的血液化成江河,筋脉化成山脉,肌肉化成田土,发髭化成星辰,皮毛化成草木,齿骨化成金石,精髓化成珠玉,汗水化成雨泽,身上的诸虫则因风感化变成黎民百姓。盘古是开天辟地的大神、创世纪的英雄,畲族的神话《盘王歌》,也讲的是创世纪英雄盘王的故事,与盘古的传说类似。

徐整是南方人,所以他说盘古的故事流传在南方,盘古山亦在南方。其实他的祖上在北方,这个故事是从北方带到南方的。不只徐整这样认为,而且《水经注》中记载了一段流传南方苗人祖先盘瓠的故事,认为盘古即盘瓠,那里的盘瓠山即盘古山。这样以讹传讹,许多辞书和专家学者都这样认可。闻一多《伏羲考》一文,也考证出盘古即匏(盘)瓠。这是因为这些南方人根本就不知道北方有个盘古山,至今仍很少有人知道真正的盘古山。

盘古,亦称盘古氏,又名浑敦氏。“盘古”与“槃瓠”音同,意为“神犬”。盘古是中国人类觉醒的总代表,是一个氏族部落的首领,他是人,但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时代的代表,他代表了中国人类发展的一个阶段,即创世阶段,被尊为祖先,当神崇敬。所以盘古在中国古代神话中,被尊为最早的一位大神,是创世神。

陕北民歌中的《谒庙秧歌》,是祭祀神灵的歌词,这是流传于盘古故乡的古老歌谣,所歌颂的众多神灵,第一首就是《盘古爷》:

开天辟地盘古爷,混沌宇宙第一人。

沉睡一万八千劫,摸来大斧劈黑暗。

山崩地裂一声响,天地初分有光明。

清气上升成了天,浊重下沉凝为地。

头顶青天脚踩地,盘古站立在中间。

天极高来地极厚,盘古倒地身死去。

死前一吼成雷霆,呼出之气变风云。

左眼为日照天地,右眼为月有光明。

血流汇成江河海,筋脉铺成道路行。

肌肤变成良田土,毛发成了草禾木。

手足躯干布四方,五岳四极立大地。

世人尊他万物祖,天地人间第一神。

喜时晴天怒则阴,哭泣眼泪流成河。

嘘声风雨吹雷电,全由盘古性情来。

盘古献身有天地,世上才有万物生。

日月光明安天下,江河山岳定乾坤。

这首民歌自古唱到今,不知多少年,而且产生在陕北一带,即盘古的故乡,与《黑暗传》中关于盘古的内容基本一样,可见盘古是中国人类的最早祖先,在中国人心目中影响很深。

其实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最早是在北方流传,盘古山也在北方。现在不仅中原地区发现大量盘古神话,在甘肃、山西、陕西、河南等地也发现了许多盘古神话,而且我们在陕西省的宜川县考察时,发现了最古老的盘古山、盘古庙,也得到了许多关于盘古的传说。在此之前,宜川盘古山很少为人知,早被历史遗忘。盘古山的发现,对考究中国人类的起源有着重要的作用,对研究中国文化起源亦有作用。

我们考察团成员、作家丁工,就是宜川县集义镇人,他诞生在盘古故里。这里有许多盘古遗迹,如盘古山、盘古庙等,还有许多民间传说和民歌。他向我们先讲了《盘古是咋生的》故事,大体情节是这样:很早以前,在黄河畔上的石崖上,有个石金鸡,它耳朵发痒痒,便拍拍翅膀,从耳朵中掏出豆粒大一块耳蕊,放在了石头上。耳蕊过了个把月,长成杏子大,又过了十个月,长成鸡蛋大,盘古在内边不知睡了多久,醒来后,闷得慌,眼前一片黑浑沌,他便捞起一把大斧猛砍,蛋壳被砸烂了,山崩地裂,清气徐徐上升,变成蓝天,有些重而浊的东西下沉,变成了厚地。不知过了多少年,盘古死了,化成山川河流、日月星辰。丁工讲的《盘古是咋生的》,这与三国时代《三五历纪》的说法基本一样,但也有独特处,与众不同,显得古老而质朴。他说:“盘古的传说总是和鸡联系在一起的,直到现在人们把鸡仍看得很重要,生下男娃娃把生殖器叫鸡鸡,给孩子叫魂要用大公鸡,娶新娘要带大红公鸡,为死人送葬也要有引魂鸡。最近美国科学家研究表明,鸡的基因与人的基因相近。说明了人和鸡在几亿年前还是一个祖先。”由此也说明,人和动物在世上同时产生,人类起源与动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丁工向我们介绍:在集义镇东有座盘古庙,传说这里是盘古成亲的地方。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了世界,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他兄妹两人,再没人,这样下去就没世事了。石金鸡就劝他兄妹结婚,他妹子起初不大愿意,后来决定随天意,滚磨盘。韩城、宜川一带人把石磨叫硙子。盘古背一扇硙子山北山,妹子背一扇上南山,同时向下滚,滚到川道平地上,上下两扇正好合在一起,于是后人在盘古成亲的这个地方,建起盘古庙。人们把这里的北山叫公山,把南山叫母山。

接着丁工带领我们考察盘古庙旧址。盘古庙遗址在集义镇东二三里处的川道里,也就是在盘古山东的群山中。现在只遗存下三孔石窑洞,公山、母山依然常在,再什么也看不到。集义镇退休老干部赵宏政给我们介绍说:盘古山是盘古出生地,山上有一小神庙,敬的神是“盘古爷”,如今仍然森林茂密。人烟稀少,十分偏僻,人们知之甚少。可是在集义镇东的盘古庙,很古老。过去规模很大,有大殿、戏楼和各种神庙。每年从三月十八到四月初八和七月十五日,周围的乡民都到这里过大庙会,敲锣鼓,唱大戏,求儿要女、求神要雨,盼的是人丁兴旺,五谷丰登。还进行集市交易,甚是热闹红火。可惜这座古庙历经沧桑,解放后遭到严重破坏,庙宇荡然无存,如今只保留下一排石窑洞,甚是荒凉。

我查阅了一下民国《宜川县志》,记载:“爰建庙宇于峪口沟村之南郊,坐东向西,正殿三楹,祀盘古、关帝、虫王尊神;献殿三楹;北侧真武君庙三楹;又戏楼一座,石窑六孔,厢房二十余间。”民国20年又新修东碑房三间、北道房十二间、西戏楼三间、南观剧楼五间、增修石窑一孔、东西大门各一间。可见其规模之大和红火程度。

盘古庙除宜川之外,在陕北各地还有,王永胜在《陕北民间文化广记》中,记载他在延川县高家屯乡丰柏赏村发现一处盘古庙废墟,可贵的是在盘古庙发现了一副对联:

日昍晶(昌昌)安天下,

月朋(上月下朋)朤定乾坤。

盘古用自己的眼睛化为日月,用自己的身体撑开天地,使天地固定下来,天下才得以安然无恙。所以,人们就用日月组成这幅对联,表明他定乾坤、安天下的功绩。

这副对联很有文化色彩,是对盘古功绩的很好的概括,有着深刻的意义,我理解其意思是:

日暖晶华安天下。

月光晴朗定乾坤。

看到这副对联,倒使我想起一件事。我1981年到黄龙县圪台公社下乡,新民大队一个小学教师告诉我,他“文革”前在慕村沟里一个小石庙上,发现一副对联:日昍晶(昌昌),月朋(上月下朋)朤。我看了后不解其意,他更不懂,我欲亲自去看,他说已无踪无影了,但这副对联我记下了。这副对联发现在梁山距盘古山不远的地方,与王永胜发现的这副对联基本一致,我想在盘古的家乡至今流传着这些东西,这是盘古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对研究盘古文化和中国文化的起源,很有意义。

丁工还搜集整出了《盘古是咋生的》《盘古成亲》《盘古看女》等传说。盘古不但真实存在过,而且留下许多遗迹。除这些传说外,对于盘古和妹妹成亲,在当地还流传着这样一首古老的民歌:

兄要成婚妹作难,

两山烧火烟相合,

兄逐妹妹回头抱,

粱山滚磨磨也合。

这首民歌还告诉给人们一个重要事实,盘古成亲的地方在梁山,也就是宜川县集义镇的盘古庙。盘古成亲这是最古老的传说,一说是与他妹妹成婚,他妹妹没名姓,还有说盘古与女娲婚配,可是后来又演变成伏羲和女娲婚配。

民间传说和民歌,这是活化石,在没有文字记载的情形下,甚是宝贵。从这些民间传说和民歌中,我们得知盘古山在古梁山中,也就是现在的黄龙山山脉。

通过对盘古遗址和盘古文化的挖掘,进一步说明,古梁山是我国人类的重要发源地,而且也说明盘古的来历不是子虚乌有,中国人类是从这里步人人类社会。

三盘古山在梁山中

盘古山是因盘古而得名,然世人知之甚少。自从人类走出山林,奔向高原、平原,便把这个地方遗忘了,它仍然古老苍翠,山大林密,人迹罕见,十分荒凉,孤独地雄立在黄河西岸。

宜川盘古山

据民国《宜川县志》记载:“自神道岭(大梁)东北迤于如意川与河清川之间,有盘古山。《吴志》:在县东南一百四十里,孤峰突起,俯视万山,中有井,盛夏犹多积雪,石碣剥落难晓,传为盘古氏卜婚处。”还记载:“盘古庙,原在县东南盘古山上,后徙河清乡郭家庄(今集义镇东)。”民国二十二年《重修盘古庙碑序》:“粤若稽古,洪荒之世,于混沌欲开,阴阳将判时,首出御世,肇造华夏者,实自盘古氏始。其鸿功伟烈,史册无传;非惟文献无征,缙绅先生难言之,抑亦巍巍荡荡,盛德无能名耳。宜川东南之盘古山,载于邑乘,相传为盘古氏卜婚之处。峻嶒竦起,双峰插天,遥与八郎蟒头二山争奇竞秀,而岩蛲雄卓,回非二山所能及。实我国古迹之最古,亦吾宜胜境之极盛者也。”

从这些记载来看,古老的盘古山就在梁山之中,在陕西省宜川县。因在深山中,至今要去也很困难,自人类走出山林,把它遗忘了,可是当地的人忘不了,依然还崇敬“盘古爷”。

盘古山坐落在宜川县寿峰乡和集义镇之间,东临黄河,巍巍雄立。上临壶口,下靠龙门。上古时龙门未凿,山前一片汪洋,好似大海,山下沟壑都是水,沼泽遍布,山后崇山峻岭,莽莽森林,野兽众多,这里捕鱼狩猎都方便,是古人类生存的好地方。盘古山峻增竦起,双峰插天,与八郎、蟒头二山争奇竞秀。

梁山不但有盘古山、盘古庙,还有盘古打造石磨(当地人把石磨叫铠子)的硙子山。传说石磨是盘古打造出来的,盘古打造石磨的山叫铠子山,在今韩城市独泉乡,与宜川县集义镇紧邻。这里自盘古以来就以打造石磨出名。除此之外,在宜川县与盘古有关的遗迹还有3处,都在盘古山周围。传说盘古有3个女儿,嫁到3个地方,大女儿子嫁到离硙子山四十里的院子川坡头村;二女儿嫁到集义的清河川善益村;三女儿嫁到寿峰,后到黄河边的蟒头山,她修炼成仙,山上有座娘娘庙,敬的神就是她。

蟒头山是宜川县人间仙境。山峻且险,头人云端,像一条巨蟒腾空而起,曾建有天帝庙(即黄帝庙)、娘娘庙等神庙,十分古老。在庙院大门口有一对石熊造像,甚是奇特。一般神庙大门口都摆放的是石狮,唯独这座庙门口摆放着一对石熊,这是新发现,对研究有熊氏有价值。

在集义镇东的曲里村,就是丁工的家乡,这里在文物普查时,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时期的遗址,叫“曲里遗址”。遗址北依山,其余三面均临集义川河,面积约3万平方米,遗址断崖发现有灰坑1处和灰层2处,其中一处灰层深约2米,厚0.8米。地表采集的陶片为泥质红陶、夹砂红陶、夹砂灰陶。纹饰有黑彩圆点色叶纹、线纹、绳纹、弦纹筹。可辨器型为罐、盆、钵、尖底瓶等。专家鉴定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这足以说明,这里是古人类生存的一个地方,可进一步证明盘古在这里生存的可能。

古梁山在大禹凿龙门之前,像一条巨龙横跨秦晋中部,是跨越黄河的桥梁,古人类曾活跃在梁山一带。大禹治水,凿开龙门,把梁山切断,在山西的部分叫吕梁山,在陕西的仍叫梁山。

据《水经注》记载:“昔者,大禹导河积石,疏决梁山,谓斯处也。即《经》所谓龙门矣。《魏土地记》曰:梁山北有龙门山,大禹所凿,通孟津河口,广八十步,岩际镌迹,遗功尚存。……河水又南迳梁山原东。……梁山崩,遏河水,三日不流。”这段话说的是大禹凿开龙门后,黄河从禹门口经韩城(梁山)东原向南流去,梁山曾崩塌,黄河三日不流。“梁山在冯翊夏阳县西北河上”,“河水又南,崌谷水注之,水出县西北梁山”。黄河南流,澽水从芝川注入,澽水发源韩城县西北梁山(今黄龙县白马滩镇)。‘啊水又南,徐水注之,水出西北梁山”。黄河水又南流,芝川的徐水注入,徐水也发源梁山。芝川的司马迁祠也是背靠梁山。梁山是陕西中部一条东西向山脉,东临黄河,西到洛河,与桥山为邻,北是陕北黄土高原,南是关中平原,主峰叫大岭(大梁),海拔1783米。山大沟深,森林茂密,如今还有原始森林,野兽众多,人烟稀少。大梁山脉延伸到韩城叫少梁。梁山是陕北黄土高原最大的一条山脉,是山川相间,沟壑纵横,属黄土地貌型。

盘古山在黄龙山(梁山)的东部,紧邻黄河,这里才真正是盘古开天辟地的地方。我们在寿峰考察时,发现一块明代残碑,上有‘西耸盘古真梵”几个字,说明盘古真梵在寿峰西。寿峰也是个奇特的地方,这里有座山突现群山中。因山像个寿字便叫寿峰,也有人说这里的人普遍长寿叫寿峰。这里有个寿峰寺,现存金代的古建筑,庙内墙上还保留下珍贵的壁画。据说寺院有一个古石洞,直通蟒头山,洞口早已封闭,我们未能深究。

这些年在黄龙山一带发现的许多实物,似乎都与盘古及古人类起源有关。2002年在黄龙县崾先乡发现了一个大石斧,46厘米长,刃宽25厘米,重10千克,是目前全国发现最大的石斧,造型与今日斧头相同,做工精细,斧柄没有钻孔,可能是新石器晚期产品。从形体和工艺看,不是出于一般人之手,也不是作生产工具用的,很可能是祭祀用或是权力的像征。有人说这就是盘古开天辟地用过的石斧,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但也有一定的道理。我们今天也说“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开天辟地就是和大自然作斗争。人类要与大自然作斗争,就要有工具,那时最先发明的工具是石斧,这是那时最先进的工具,用它开山辟地,大禹治水的重要工具就是石斧。在上世纪80年代,在洛川县下黄章村,发现5个石铲,每个长15至33厘米,有钻孔单穿和双穿。黄龙和洛川发现的这些大石器,说明石器的质量提高了,用途更广泛,而且作用更大。

又据《延安日报》2006年12月11日报道: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与陕西省考古所联合组队,对宜川县壶口镇龙王迪遗址进行了科学、系统的调查和发掘,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地点21处,并与去年9—11月,今年5—7月、9—11月对其中遗址遭破坏威胁严重的第一地点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40余平方米,出土2万余件石制品及一些动物骨骼,并发现用火遗迹20余处。据初步的年代测定,其绝对年代应为距今2万—1.5万年前后。尤为可贵的是在清理出丰富的人类活动遗迹现象的同时,还发现有石磨盘和在刃部有磨制加工痕迹的石铲等重要遗物。……考古工作者希望通过今后继续工作,究明黄土高原东南部边缘地带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面貌,探寻黄河中游地区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时期的文化演进与环境变化证据,为进一步研究中国细石器工业的起源、中国北方旱地农业的起源、黄河中游地区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等重大学术课题提供科学依据。

宜川龙王迪遗址的发现,为研究盘古文化也提供了重要依据。龙王迪离盘古山很近,都在黄河沿岸,尤其是石磨盘的发现,更证明了盘古发明石磨传说的真实性,盘古确实在这一带活动过、生存过。也说明大梁山是古人类生存活动的集居地。

由此可见,梁山是盘古的故乡,是华夏民族婚姻嫁娶、繁衍后代的地方,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如果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那么梁山就是中华民族的父亲山。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和自豪。

在2008年我看到一则《盘古神话引发民间文学法律尴尬》的报道,说的是河南省桐柏县和泌阳县都有盘古山和盘古传说,各自成立研究会,出版著作,召开声势浩大的研讨会。桐柏县称是“中国盘古之乡”,泌阳县称是“中国盘古圣地”,都争相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我未到这两个县去考察过,但对其是否是盘古之乡和盘古圣地持有怀疑。我之所以对盘古山和盘古文化作这么些考究,就是在探寻盘古之源,我的看法是:宜川盘古山是最古老的盘古山,是盘古的诞生地,是盘古文化的发源地。我希望有更多的专家、学者到这里来考察,进一步深入研究。

再从另一个现象看,陕西有盘古山,河南有盘古山;陕西有洛河,河南有洛河;陕西、山西有龙门,河南也有龙门等等。我认为这是人类走出山林,走向高原、平原的必然现象,也是向南迁、东迁的一种现象,因他们怀念故土,故袭用故土名。比如新郑地名的来历,在春秋战国时,地处陕西华县一带的郑国,郑桓公由陕西东迁到河南,把新迁地叫“新郑”,这个地名产生晚黄帝时期约2000年左右,此前这个地方叫什么没有记载。古代‘传说也是历史记忆”。各氏族由陕西东迁的例子更多。所以那里是根、那里是源?就可想而知了。

古梁山是中国人类的重要发源地,从对古人类化石的发现和盘古文化的发掘,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另外与古梁山相邻的子午岭(桥山),是有蠕氏的发祥地,与炎帝、黄帝关系密切;还有秦岭,古称华山,“蓝田人”出在这里,古华胥国在这里,也是中国人类的发源地。梁山、秦岭、子午岭,三山呼应,形成品字形,有山有原有水,构成华夏民族发源的宝地。许多资料表明,华胥氏、伏羲氏、神农氏及炎帝和黄帝部落也都曾起源和活动在这一带,华夏民族的根就在这里。正如章太炎所说:“我们民族旧居雍、梁二州之地。”雍州在秦岭与子午岭之间,梁州为梁山与吕梁山之范围。所以说,黄河中游的古梁山、秦岭、子午岭,以及黄河大峡谷两岸,是华夏民族的发源地。

同类推荐
  • 德国人

    德国人

    我们自小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对德国的哲学怀有无比的崇敬之心。随着改革开放,才知道德国不仅有缜密而抽象的哲学和深奥揭示资本秘密的经济学,还有许多顶尖级的科学家、音乐家、文学家、诗人,这才开始注意德国。
  • 天下蜀道

    天下蜀道

    道,蜀道,道载蜀道。缘,广元,缘结广元。谨以此书献给中国蜀道文化联合申请世界遗产工程!
  • 蓟县文化志(终)

    蓟县文化志(终)

    《蓟县文化志》主要讲述的是地方县——蓟县的一些地区文化和历史。
  • 帝国往事:国史经典选读(大学国学读本)

    帝国往事:国史经典选读(大学国学读本)

    一个具有历史感的人,眼前常有历史“叠影”,能感受现实中的历史“脉动”。这本面向大学生的历史读本,就是为这一点历史“叠影”而来。本书聚焦于古今一脉,如周公制礼,秦废封建立郡县。这是中华社会横向联系与纵向统治的骨干,穿越二十四史,至今还活在你我之间。本书背离流行的“文化讨论”,较多注意那些“制度硬件”,如财政税收、科举兴衰、国会与立宪。全书还关注重大事变及其带动的社会转折,如“蒙古崛起”,如“东南互保”,如近代“革命”等。希望读者有所收益,有所意会,再回头观察现实,多少能感受一点历史的“脉动”。
  • 军事间谍

    军事间谍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热门推荐
  • 老虎柳

    老虎柳

    有学校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老大.老虎柳的故事.一个臭屁,喜欢大场面,还有点孩子气的老大的故事.######################################################################################朋友,既然来了,就留下一个点击再走吧!###########################################是本搞笑书,换个眼光看看吧.###########################################恢复更新啦.
  • 八零团宠五岁半

    八零团宠五岁半

    (团宠年代文)自带好运光环的相府千金宁芝,一朝穿越成七零年的五岁小可怜。然,小可怜?不存在的!爹爹宠着,娘亲爱着,姑姑疼着,四个哥哥更是将她视若珍宝,妥妥的团宠剧本!村民们却嗤之以鼻:“傻子!把个霉种当宝贝!”直到宁芝一家成为首富,走上人生巅峰后,众人才傻眼了。这哪里是个霉种,分明是个小福娃!众人厚着脸皮,血书求:“芝儿,来做我家闺女吧!!”-此刻,宁芝正被某个科学大佬壁咚:“芝芝,谈恋爱吗,命都给你的那种!”宁芝望着他那张和狗太子一模一样的脸,吓得连连后退:“你,你先说清楚,你到底是谁?”大佬顿时露出神秘莫测的笑容……
  • 五谷杂粮养颜经

    五谷杂粮养颜经

    五谷之养颜功效小米:在古代被称做“稷”,补益虚损,健脾和胃,除热解毒,美白细润肌肤。黑豆:也名乌豆,补肾强身,明目活血,可使皮肤细嫩有弹性,令头发乌黑亮丽。红豆:清热和血,利水通经,宽肠理气,利于促进新陈代谢,消除人体下身的水肿,红润肤色。绿豆:味甘性凉,具有清肝火、养肝血的功效,能够改善皮肤炎症和色素沉淀,减少皱纹。薏仁:味甘微寒,健脾益胃,补肺清热,轻身延年,是极佳的美容食材,具有美白淡斑、除皱润肤等美容功效。小麦:被称为“五谷之贵”,性味甘平,养心益肾,可生津润脏,美白皮肤,减缓皱纹。燕麦: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降低胆固醇,能增加肌肤活性,减少皱纹、色斑的生成。糙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纤维素,可减少氧化造成的肌肤衰老、松弛,增强肌肤组织的抵抗力。
  • 开局拥有一座山

    开局拥有一座山

    叶晨重生了。回到学堂,正在展望未来,房市,电影,明星……叶晨发现,似乎任何一样,都足以让自己走向巅峰。然后,被开除。叶晨发现,重生的世界,却不是原来的世界,原本的数理化,变成了《武道解析》《血气提升方式》。原本的学者,变成了武者。魔改的世界下,叶晨却是获得了一座山的继承权。……直播间内。叶晨扛着一头霸王龙,笑眯眯的道:“这头霸王龙打架受了内伤,咱们只能把它烤了。”“很好吃的哟,而且能够提升血气值!”
  • TFboys之水晶世界

    TFboys之水晶世界

    “你,不要我了么?”琪。“要,你回来好不好。”某男。“就你要?我还不稀罕呢,去陪你的女伴去吧!”琪。简:没错,水晶世界就是这样,触不可及,一触就破,那能否重新铸造断了的水晶呢?【此文可以从第二十九章开始看,前面的都跳过去了。】
  • 雪之爱恋

    雪之爱恋

    在新年的夜晚,下起了雪,雪儿在树下发现了那个被抛弃的孩子,他们变成一家人。一场车祸让他们失去了父母,彼此成为对方的唯一。你猜这样的他们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 思念成婚:漫漫寻妻路

    思念成婚:漫漫寻妻路

    他,人前是学生惧怕的——冷面阎罗:她,音乐星河里最璀璨的星星——音乐精灵;当他遇到了她,从此摇身一变成为撒娇卖萌无下限的莫脸皮。且看,冷面阎罗,如何上演追妻之戏码。
  • 中州枪王

    中州枪王

    一代大侠顾长风的孤子,母亲早逝。自小被无德又好色怪叔叔龙五抚育长大,为了寻找父亲,为了寻找灭门真相...历经千辛万苦。
  • 这个人仙太过正经

    这个人仙太过正经

    半神之躯,比肩凡人!正经人仙,山海薅神!(正经版简介)天高九万里,地有无尽国。人道多不易,山海尽荒泽。【PS②:普一群:1071059242(3000已满),普二群:1041155628(作者菌都在),全订V群已开,普群找管理就可。继续仙侠轻喜剧,已完本《我师兄实在太稳健了》、《地球第一剑》,放心追更,多多支持!本书非洪荒体系,勿代入三清、道祖等人物,努力发掘更原生态的中国古典神话!】
  • 傲娇男神“经”在隔壁

    傲娇男神“经”在隔壁

    高中时的初恋对象变为单位的上司,自己却浑然不知。新哲高中时期一直暗恋苏逸阳。明明就打算这样远远的看着他,小心翼翼把这份爱恋隐藏起来。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看着出现在自己眼前的他隐藏的感情涌现出来........却因一件小事双方误会了对方,10年后在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