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274200000004

第4章 从教育与知识经济的关系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历史和逻辑的必然性(1)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内因。发展的主要原因、发展的根据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内在矛盾,发展是“内生的”。发展的内在性存在于事物内部,同样,审美教育发展的动力也存在于其内部,我们研究美育理论、发展审美教育必须遵从其自身规律,如果不适合其情况,硬性使其发展,就如同培植植物,若不顾其对水分、日光的需求量,一味又灌又晒,结果必然是拔苗助长,适得其反。

因此,我们探讨审美教育,首先通过对教育与知识经济的关系的考察,分析包括审美教育在内的整个教育事业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这对我们下面论述素质教育的本质以及审美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都具有基础和前提性的意义。

以知识资本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本质

一、知识经济概念的历史形成与逻辑推演

知识经济(knowledgeeconomy)概念的产生是人类对知识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对科技进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这一现象的认识成果,是人类对社会经济形态或经济时代的发展不断走向认识深处的认识的必然结果。

19世纪,“工业革命”把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先后带进了近一个世纪的经济腾飞的历史时期,蒸汽机改变了整个世界,它的广泛普及不仅为工厂集中使用大规模的现代设备提高了动力可能,而且,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实践活动范围,为经济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伸展空间。蒸汽机造就了大工业生产社会。

然而,这一切辉煌如今却成为了明日黄花,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就如同昔日蒸汽机取代人力和畜力一样一跃成为经济增长的“原动力”,知识经济以崭新的面目出现在世人的面前。这种局面的形成具有历史和逻辑的必然性。

尽管“知识经济”的概念出现较晚,但经济思想史对此的有关论述却早已存在。早在16—17世纪,英国思想家弗兰西斯·培根就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现》、《新工具》等著作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著名论断,从而打破了中世纪经院哲学和宗教唯心主义对人们思想的束缚。他认为,人类获得力量的途径和获得知识的途径是密切关联着的,二者之间几乎没有差别,而且,人类的知识和人类的权力必将合二为一,任何人只有掌握科学知识,才可能认识自然规律,并且运用这些规律去认识自然、驾驭自然和改造自然,没有知识一切将无从谈起。从培根对“知识就是力量”的反复论述中,我们不难发现,培根已充分认识到知识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虽然培根的论述主要是从哲学角度展开的,但在今天仍具有巨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面对欧洲工业革命之后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和促进经济增长上发挥的巨大作用,第一次对科学知识和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问题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他们认为,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可以有效地促进工业革命发展,在工业化生产过程中,“科学因素第一次被有意识地和广泛地加以发展、应用并体现在生活中,其规模是以往的时代根本想像不到的”。因此,马克思第一次明确指出科学在生产过程中是独立因素,提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的著名论断。

在此之后,随着知识和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的日益增强,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许多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试图揭示这个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其中具有较大影响的代表人物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阿·熊彼特。他非常推崇马克思所强调的发展是来自事物内在因素作用的论断,并于1912年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率先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经济学概念———创新。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其中任何要素的改变都会导致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从而形成推动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理论在现代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期的弗兰克·奈特则认为,在社会生产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只有知识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因此,他把知识交流、信息沟通和预期知识纳入经济研究的范畴。随着西方国家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如何配置社会资源以及最大限度地提高配置的效率问题日益凸现,成为西方经济学界关注的重点。信息经济学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这为知识经济思想的最终形成迈出至关重要的一步。马尔萨克于20世纪50年代末首次使用“信息经济学”概念,他论述了信息对现代经济学的意义以及信息系统的价值,这标志着信息经济学的诞生。此外,还有西蒙的管理决策信息经济学说,认为信息是管理决策的有机组成部分;之后还有许多信息经济学家提出了各自的不同理论,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信息是经济活动中事先概率与事后概率之差,而概率的分布是一种知识结构,信息就是在两种知识结构之间传递过程中的知识差。概括此时的理论探讨特点,就是仅仅把信息和知识等同起来,没有区分两者之间的差别,因此,经常见到“信息(知识)”的表达方式。正是信息经济学的发展,推动了知识经济思想的最终形成。

此外,西方学术界许多论述未来社会特征的文章和著作,也为知识经济理论的最后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他们在著述中多套用“后”这个词缀,如“后资本主义社会”、“后现代社会”、“后工业经济”等,都表示一个旧时代即将结束和新时代、新类型社会的行将到来。如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著名美国未来学者阿尔文·托夫勒撰写的研究未来社会的系列著作,如1970年出版的《未来的冲击》、1980年出版的《第三次浪潮》和1990年出版的《权力的转移》。这三部著作以不同的角度展望了未来社会,归纳出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在过去的300年当中,所有的工业国内部最基本的政治斗争都是围绕着财富的分配进行的,而未来社会权力的争夺则是紧紧围绕着知识的分配和获得知识的机会而展开。法国著名作家、新闻记者让-雅克·塞尔旺-施赖贝尔的《世界面临挑战》一书认为,人类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三个因素是物质、能源和信息,而信息则是当今世界最重要而又取之不尽的资源。在信息社会里,知识价值论必然取代劳动价值论。日本学者堺屋太一在1985年出版了《知识价值革命》一书,提出了知识价值社会的理论,他说:“未来的社会是知识与智慧的价值大大提高的社会,即知识价值社会。”他所说的知识与智慧价值,就是用知识与智慧创造出来的价值,即反映社会结构和社会主观意识,被社会所承认的带有创造性的知识与智慧的价值,它们的提高意味着在物质财富的价值构成中,知识与智慧的价值比重越来越大。

此后,弗里茨·马克卢普(FritzMachlup)、马克·波拉特、彼德·德鲁克(D.F.Drucker)等人以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知识经济的思想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和总结,不仅提出了知识经济的基本概念,而且提出了知识经济的测度方法,形成了知识经济的较完备的理论体系。其中,马克卢普的“知识产业”理论和马克·波拉特的“信息经济理论”的提出标志着知识经济理论的确立。马克卢普在《美国的知识生产和分配》一书中开天辟地地将知识范畴纳入经济学研究的传统领地,充分肯定了知识与信息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科学知识是提高未来生产率所进行的某种投资,因此他强调我们应当从知识的角度重新审视社会投资以及一切传统的资本理论。其理论根据是,虽然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都同知识因素有着密切联系,但是只有非物质非人力资本才完全由知识本身构成,也就是说这种新型资本在经济活动中的实际运作机制必然是以知识的投资、生产和消费为基础,而且,这一无形的知识资本可以成倍地提高劳动效率。马克卢普极富预见性地提出了知识产业概念,包容了教育、研究与开发、通信媒体、信息设备、信息服务五大主干产业以及30个产业部门,并且由此建立了一种知识产业的测度体系,即马克卢普信息经济测度范式。马克卢普由此开启了知识经济研究的先河。

1968年,彼德·德鲁克发表《不连续时代》一书,其中的一章就是以“知识经济”为标题的论文。他首次提出了知识经济的概念,他依据马克卢普的计算结果,分析了知识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1955年,美国知识产业的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4,1965年达1/3,到20世纪70年代末将近1/2。通过对美国社会经济发展结构的纵向比较,德鲁克得出这样的结论:未来社会的发展将会是向着知识经济社会方向发展,他还提出,知识生产力已成为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成就的关键,不仅如此,知识还成为首要产业,这种产业为经济提供必要的和重要的生产资源。在对知识经济的讨论过程中,美国经济学家弗里茨·马克卢普教授的理论也是不容忽视的。他在1962年出版的《美国知识的生产和分配》中首先提出了“知识产业”的概念,他把“知识产业”

归结为知识与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利用的过程,并将其分为教育、研究与开发、电讯传播业、信息设备和信息服务等5个部分。

总之,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许多外国学者甚至政界要人都从各自的研究出发,对未来发达的社会经济形态做出五彩缤纷的概括,其中都形成一个最根本的、不能忽略的共同点,那就是:知识作为一种社会资源,越来越成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1994年,美国信息探索研究所发表了以《知识经济:21世纪信息时代的本质》为总标题的一组论文,广泛使用了“知识经济”这一概念。同年,英国经济学家C.温斯洛和W.布拉马共同出版了《未来工作:在知识经济中把知识投入生产》的著作,不仅把“知识经济”作为基本概念来使用,而且较为完整地界定了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此基础上,1996年总部设在巴黎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了一系列报告,正式以世界研究机构的名义使用了“知识经济”这个新概念。在OECD《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中,对知识经济的内涵进行了界定,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之上的经济”,该报告不仅指出,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之上的经济,还系统地提出了“知识经济理论”和这种新型经济的指标体系和测度方法。这份报告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掀起了对知识经济进行研究和讨论的热潮。此后,知识经济概念被广泛使用并流行起来。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1996年科学、技术和产业展望》中的界说,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具有以下四大特征:一是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日益成为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二是信息通信技术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三是新型服务产业在知识经济中扮演着主要角色;四是人的素质与技能是过渡到知识经济的先决条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尽管该组织研究报告所描述的这一演变趋势,在发达国家经济中都有程度不同的反映和表现,但是毫无疑问,从以上对历史演进的简单回顾中,我们不难发现,知识经济概念是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的背景下产生的,是一个由模糊到明确、由多元化分歧到逐渐统一的认识过程,是人类面对当今世界即将迎来的全新的社会经济时代挑战日渐清晰的意识状态的反映。

二、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

丹麦的未来学家沃尔夫·伦森从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结构的角度出发,将人类社会分作了如下几个阶段:狩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社会),他认为明天的社会将是一个充满梦想的、以人类自身精神与情感生活为基本特征的梦幻社会。与此相适应,社会的生产方式与生产结构也必将随之发生变化,逐渐由注重物质享受转向关爱精神文化需求。在农业社会,90%以上的社会人口要为获取基本的物质生存条件,如食物,而辛勤劳作,“民以食为天”,便突出了这一时期根本的特征;工业化社会,劳动力由农村转向城市,千百万人在从事工业生产;今天,在经济发达国家中,农业生产只需2%的人口便可满足全社会的需求,其余的人大多从事服务、知识、信息等可以获取更为客观的利润。到了20世纪40年代,另一位西方经济学家克拉克在对产业进行分类时说,就业结构的中心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继而再向第三产业转移,这就是所谓的“裴迪—克拉克经济法则”。今天,历史发展事实强有力地印证了这个理论。

伴随新兴产业的异军突起,至20世纪80年代,人们逐渐发现同属第三产业的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之间的差异,认识到将二者加以区分的必要性,于是,把脑力劳动称作第四产业或知识信息产业。

由此可见,生产力的突飞猛进,使人类的自身要求发生着急剧的变化,人们从过去的注重物质享受,逐渐转向关注精神的、心理的、文化的高层次需求,这一转变必然导致社会生产方式转变,由此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知识文化层面的消费占据了社会消费的主阵地。纵观经济发展历史,农业经济的基本资源是土地和劳动力;工业经济的基本资源是铁矿石、煤炭、石油等短缺自然资源;知识经济则是以知识为基本资源,知识为经济带来丰厚的利润。如美国的图书销售额高达225亿美元,《读者文摘》年收入超过了20亿美元,数家计算机信息企业跻身于世界的前10强;就是一部电影《泰坦尼克号》,竟然也获得了十几亿美元的丰厚利润,因此,文化产业被世界公认为新世纪的“朝阳工业”;作为娱乐产业的迪斯尼公司,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以高达190亿美元的天价收购了ABC广播公司,并入围世界500强中的前10名。NBA联赛的明星乔丹,虽说3500万美元的高额年薪足以令体育界同行汗颜,但业内权威人士却说,若作为企业文化形象,乔丹的价值或许数以十倍计算,也就是说,当作为文化产业登上历史舞台时,他将为从业者提供巨大的利润。

同类推荐
  • 十二生肖与人生财运

    十二生肖与人生财运

    本书向读者解析了十二生肖不同的致富路径、各异的财运走势以及逐年逐月的“富运”与“钱程”,同时还对不同生肖之人的投资理财方式提出了许多具体、实用、安全的建议。
  • 悦读MOOK(第二十一卷)

    悦读MOOK(第二十一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闽学”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上)

    “闽学”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上)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每种含教育家的生平、教育事迹、教育成就、教育思想评析和经典教育论著选读及注解解读导读两部分。这对于全面深刻和原原本本地了解学习、运用教育家的思想和著作是十分有益的。
  • 宋代家庭研究

    宋代家庭研究

    由三个专题组成:上篇讨论家庭类型与家庭人际关系问题,提出并论证了“宋型家庭”的概念,分析了理学兴起家庭人际关系的特点,特别是妇女的家庭地位。中篇从户等制度入手考察了各个阶层的家庭经济状况,主要是有田产的主户、靠租地租牛而耕的佃家客户,以及城镇中的坊郭工商户。其中重点研究了佃家客户的经济生活,并指出租牛而耕是宋代租佃关系扩大的重要标志,宋代耕牛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介入租佃关系,成了束缚佃农客户的又一条绳索。下篇具体研究了家产继承的几种方式,包括有亲生儿子的家庭、需要女儿传宗接代的家庭继承方式,以及立嗣和遗嘱继承方式,指出这些不同的方式都是为了保证家庭门户的付承而设计的。
  • 教育漫话

    教育漫话

    《教育漫话》是英国哲学家洛克的教育代表作,集中反映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教育观。本书分为上下两篇,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从孩子的衣食住行等生活习惯再到他们的学习成长,都有着详尽的叙述。为了将作者的本意更好地传达给读者,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本书在语言润色上做了一些调整,以符合现代人的阅读要求。在书的最后,还加上了洛克的经典教育格言,以供读者学习。书中对教育力量所持有的深刻信念、对父母的教育责任和早期教育的重视以及具体教育工作的见解,在今天还是能带给人们很大的启迪。
热门推荐
  • 此去经年终一笑

    此去经年终一笑

    ①——喜欢一个人,好像就会糊了眼睛。喜欢一个人,好像就会糊了眼睛。我总是会双眼蒙上氤氲,看不清你,更看不清我们。幸好还有一个人,在我身边陪着我,带我走出这场局。…②——放弃,从来不是一瞬间的事。席沐阳,喜欢你,我放弃了…我对你所有的喜欢,早就在一次又一次的动摇中溃散成了一地尘土,再也开不出花来了。…③——没有竹马的运气,也该有被爱的勇气。唐雪梨:“虽然没有竹马的运气,但你有值得被爱的勇气。抱歉,让你久等了,我不可避免的喜欢上你了。”闫易:“不,喜欢上了就没有久等,我说的。”…④——我和你之间,差了一句喜欢,就是差了整个世界席沐阳:“当我开口和你讲时,你已经不给我机会了。”【青春、校园、言情。】
  • 卦终未觅

    卦终未觅

    正统修魔仙侠玄幻【暗黑魔女卦师VS清风霁月太子易】苏觅,寻寻觅觅只为找到一条长生路,在由死向生的路上小心翼翼的隐藏着自己魔修的身份,不慎遇到一个个拦路石。亲情、爱情、友情如何抉择?我苏觅,虽为魔修,却愿这世间人人安乐,心向光明。
  • 斗罗大陆逍遥斗罗

    斗罗大陆逍遥斗罗

    被最爱的人伤害,被最好的兄弟背叛,却意外重生,他会怎样复仇呢?
  • 恰似星辰入我眼

    恰似星辰入我眼

    【可能以后都不更新了】主角:叶苓沐叶昭泽配角:上官婧安遇乔天启三十八年,天启帝病危,叶昭泽起兵造反,欲攻入长安,黎蜀两国虎视眈眈,叶苓沐带兵护长安,生死难料。兵临城下,两人对话,硝烟弥漫。叶昭泽:本王才是皇子中最适合的储君,你休要挡我。叶苓沐:你残害手足,毒害皇上,一桩一件,就知你不配为皇。叶昭泽:你若不听,我便杀之。遇佛杀佛,遇神杀神。
  • 穿成年度最佳逆袭女配

    穿成年度最佳逆袭女配

    慕情一觉醒来,竟然穿越到了她刚看完的一本玛丽苏小说中。而且还成了书中最强反派BOSS的……亲妈!看着日后只手遮天战斗力爆表,把男女主虐的死去活来的反派BOSS,慕情捏了捏他的包子脸。才三岁的大BOSS“哇”的一声哭出来!累觉不爱!家有未来大BOSS不说,大BOSS的亲爹也来凑热闹。“老婆,都有二胎了,咱们什么时候官宣?”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冷少的霸道宠妻

    冷少的霸道宠妻

    她,墨梓汐,暗朝的王,她有养父母,姐妹们对她都不好,他们都不知道她的身份,她在这个家里只能装疯卖傻。他,梓枫集团的总裁,一直在寻找着她。她也一直在寻找他十年之久,他和她变化太大,两人相见不相识都只是记得名字他来到A市两年,把梓枫集团的势力提高到了仅次于暗朝的地步他听闻暗朝势力管辖范围很大,便想通过暗朝来寻找她…………
  • 魔兽世界之逆转乾坤

    魔兽世界之逆转乾坤

    废材小白领穿越到魔兽世界,成长为全职高手,纵横艾泽拉斯大陆。与阿尔萨斯、伊利丹、萨尔等传奇英雄把酒言欢。与吉安娜、泰兰德、希尔瓦娜斯等女神相交莫逆。带领各个种族共同对抗燃烧军团和不死天灾。谁说结局不能更改?今天就是要逆转乾坤!
  • EXO之与命运邂逅

    EXO之与命运邂逅

    18岁之前,本来应该是快乐的度过的!她和他,本来是一个大企业公司的继承人,却偏偏被奸人所害,都失去了双亲。几年后,她决定夺回公司。可是,她爱上了他吗?拥有相同命运又是自己救命恩人的张艺兴;杀父仇人的儿子卞伯贤;频频帮助自己的酒吧老板朴灿烈;阳光暖男医学博士鹿晗……她注定不平凡,可是她会不会选择平凡?
  • 黄土悲歌

    黄土悲歌

    被村民们称之为“魔王”的王天奎回村了。接着,村里接连发生怪事,更加印证了村民们对王天奎的看法。王天奎并不吃素,他选择以牙还牙的方式和村民们对抗。当“双水村”的人醉心于和王天奎对抗之际,村外却发生着翻天的变化。改革之风吹遍大江南北,村里的青年到外面闯荡,几年后,当他们回村并试图按自己的理想改变村庄时,结果却是另一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