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274200000009

第9章 从教育与知识经济的关系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历史和逻辑的必然性(6)

同样,经济增长的动力这一重大问题也始终困扰着新古典经济学界:从罗伯特·索洛发现的技术进步“余值”,即全要素生产率,到肯尼思·阿罗主张在“干中学”,即强调知识经验的实际积累,最终发展到罗默的经济增长模型理论,实现了现代经济理论的转型。他在经济运行模式中添加了“技术”———第三个更为基本的生产要素,从而使这一传统的生产函数趋于合理。罗默的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技术是内生的经济变量,是经济体系的核心部分,知识技术能够提高投资的收益,从而使企业具有竞争力。技术变革的动力来源于企业的利益驱动,它是根据市场激励规则所进行的研究开发活动,也就是说,技术进步是市场激励创新行为的客观经济结果。虽然从浅层看任何特定的技术突破都可能表现出偶然性,但内在机制却是实现技术革命的基础,而且,技术与投资二者之间存在着互为前提和结果的辩证关系,技术的总体增长与社会对其投入的资源呈正比关系,就是说,一方面投资能使技术增值,另一方面技术又能使投资增值。如果我们视之为一种经济循环的话,那么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这种循环正是国民经济持久增长的不竭源泉。罗默充分地认识到技术作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具有特殊性质,就其知识本性而言,技术具有溢出效应———即经济外部性,因而是一种非竞争性的投入;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就其知识产权特质而言,技术绝非纯粹意义上的公共产品,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因而享有某种程度的垄断权力。在现实社会经济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正是这种尤为重要的垄断权力为企业从事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了各种市场激励。由此可见,新兴的知识经济是以创意而非以实物为基础和动力的,因此,为了充分保证这些创意得到有效的配置和激励,社会需要完全不同的制度安排与价格确定系统,而新知识探索研究与开发应用的领域的广阔性与无限性决定了社会专业化报酬呈递增趋势,这又为国民经济的无限增长提供了坚实的现实可能性。当代美国经济发展就是一个有力的印证。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财政赤字、贸易赤字和国债均呈上升走势,美元不断贬值,世界第一出口国的王冠也一度让位于德国,日本则成为美国的债权国。进入90年代,美国政府和企业加大对科研开发投入力度,建立和发展了一大批高科技产业,美国政府鼓励竞争以促进创新,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对经济和金融进行量化监控,及时提出预警,通过货币科学地进行市场调控,及时研究对策以减少经济波动造成的负面影响,这一切使美国经济步入了一个新的持续发展的经济时代,也使美国成为知识经济的前驱。可见,正是得益于知识的投入,知识经济不同于传统经济模式,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传统的农业和工业经济的繁荣和增长主要是靠消耗大量的物质资源来实现,但资源是有限的,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资源短缺等矛盾,而知识经济则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产品中的科技含量高,生产的快速发展,商品种类的不断丰富并不是以物质资源消耗的急剧增加为代价,因为知识经济的发展主要是依靠知识、高科技的发展和不断创新,依靠知识投入带来经济效益的递增,这种经济增长方式不仅能减少对物质资源的消耗,还能有效保护现有资源和自然环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现代条件下的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已不再是劳动力的投入和资源的消耗,取而代之的是劳动力的质量、素质以及适应新的生产环境不断再学习、再提高的能力。因此,劳动力资源在当代经济资源中具有支撑作用。

毫无疑问,资源是任何时代生产的基本要素之一,当然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所表现出的开发和利用资源水平不同,因此,不同的经济形态对资源的依赖程度也是有差距的。工业经济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以消耗大量自然资源为代价的,机器设备的现代化水平如何以及规模的大小就决定了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劳动生产率水平越高,生产规模越大,单位时间内消耗掉的自然资源量就越大。然而,一方面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必然与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相抵触;另一方面,工业经济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丰富的物质享受的同时造成了环境污染,又严重影响和危及人类自身的生活质量,因此,为了能够保持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就必须调整增长方式,通过增加投入人力资源来实现经济的增长。

所谓的人力资源是指蕴含在人体内的由劳动者自身体现出来的一种生产能力,它是通过作为生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来表示的资源,它是一定区域内(国家或地区)具有的能从事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人口的总称,是人口数量与质量的统一。但人力资源并不等同于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经过知识、技能投资后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的人力资源,我们把这种经过一定投资、由资本的投资费用转化而来的并在社会生产中能够运用其劳动技能和技巧创造经济价值的劳动者称为人力资本。人们在从事经济活动的过程中,不仅持续不断地将大量的资源投入物质产品的生产,而且也通过各种形式来发展和提高人的智力、体力与道德意识等综合素质,以期形成更高的生产能力。从这一角度讲,人的生产能力的形成机制与物质资本具有相似点,因此我们应当将人力看成一种资本,它是蕴涵于人自身的各种生产知识与技能的存量的总和。人力资本概念的提出,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于生产潜力与经济能量的认识,将人力归结为人力资本,明确揭示出了人力资源的内在质量对于财富生产与经济增长的重要决定意义。

人力资源是人力资本的载体,是形成人力资本的基础,显然,如果没有人力资源这一“人力”的载体,人力“资本”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人力资本标志着人力资源的内在质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人力资本数量的多少、质量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该国家、该地区人力资源的水平,并进而影响该国家、该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人作为生产者,其有效的生产能力并不取决于人口或劳动力的数量,而是取决于人口或劳动力的内在质量。在人口质量低下的情况下,即使是庞大的人口数量照样可能导致人力资源有效供给的短缺。一个国家只有形成良好的人力资本投资机制,按照经济法则调整人力资本的供求,才能促进人力资本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因而,任何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人才的储备与培养,都在不断加大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力度,扩大人力资本的存量,这不仅有助于一个国家、地区人力资源质量的提高,而且将对该国家、该地区未来经济增长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人力资源之所以能成为一切生产资源中最重要的经济资源,是由于通过一定方式的投资开发,形成或提高了其人力资本的存量。依此观点,人们在从事经济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将大量的资源投入于制造物质产品,而且也以各种形式来发展和提高人自身的智力、体力与道德素质等,以期形成更高的生产能力。从这一角度看,人的生产能力的形成机制与物质资本便无什么区别,所以应当将人力看成一种资本,它是内含于人自身的各种生产知识与技能的存量的总和。人力资本概念的提出,深化了人们对于生产潜力与经济能量的认识。将人力归结为人力资本,明确强调了人力资源的内在质量对于财富生产与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

历史事实表明,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的技术进步和知识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劳动力和资本的任何一个或两者相加的贡献都大。仅以美国为例,1948—1984年美国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2.5%,1984年以后,仍在继续增长,学者在探索经济增长的原因,根据生产函数理论:经济增长(%)=3/4(劳动增长)+1/4(资本增长),也就是说,劳动增长在经济增长中占据3/4,资本增长占经济增长的1/4。可是美国通过对1948—1984年的实际增长数的核算却发现了这个理论的矛盾:经济的实际增长比资本和劳动投入所应该引起的增长大得多。原来应占100%的两大要素,如今只占了34%,剩余的部分是一项新的因素———科技和教育,于是这个传统的公式便改为:经济增长=34%(劳动增长+资本增长)+66%(科技和教育)。非常类似的是,以此公式对日本1952—1961年的经济增长进行计算,同样发现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是66.6%。显然凝结在人力资本中的知识和技术的作用已经在根本上决定着生产率的增长和经济的增长。

而且随着这种知识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知识和技术的生产及其产业已成为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经济增长的龙头。越是经济发达国家越是重视人才储备。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尚未飘散时,面对苏联不惜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将大批的战利品装运回国的情形,美国却出动了大批的间谍人员四处搜集战败国的高级工程师、医师、各类学科教授等高级专业人才,或以高薪,或以优厚的生活、工作条件,甚至不择手段将他们笼络到美国,以供己用。在战后的30年中,他们陆续聚集了24万高级人才,而这些人才却不用花费美国自己的一分钱投资去培养。仅从经济效益上说,它不仅净赚了1200多亿美元的资本,更重要的是为它以后数十年乃至今天的经济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奠定了雄厚的人才基础。也同样是美国,在苏联解体后,由于政治剧变和经济问题迫使许多俄国科学家和研究所要自己养活自己的情况下,美国政府和众多的商业巨头以各种“优惠条件”,或是“大量收购”科研成果,或是直接把科研人才“引渡”到美国。美国这种近似疯狂的“攫取”人才的做法,无不充分地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美国对人才极为重视。

这正是美国经济发展常盛不衰,综合国力日益强大的根本原因所在,当然,这也是美国率先步入知识经济并利用知识经济走出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同样也以雄辩的事实证明了人力资本的积累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常常被人引用并誉为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的西德和日本就是很好的例证。尽管二战后国内的厂房、机器、铁路、公路等实物资本设施均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但他们依靠大量的受过良好教育的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即具备充足的人力资本存量,并在经济恢复、发展过程中始终把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放在战略的首位,从而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得以恢复和发展,进而重新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与此相反,战后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采用了不同的发展战略,经济发展的结果就不同,这从正反两方面为我们提供了生动的例证。由此可见,凡是在注重物质资本积累的同时大力加强人力资本投资的国家,其经济发展都很迅速,如新加坡和韩国,它们虽然是国土面积有限,资源条件很差的小国,由于大力加强教育与培训,保证了劳动者知识和技能水平的不断提高,因而能创造经济腾飞的奇迹;而另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巴基斯坦、哥伦比亚及墨西哥等国,由于忽视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导致劳动者缺乏从事现代化生产劳动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局面,以至于不能有效地利用外资,也不能通过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来提高劳动生产率,阻碍了其经济的发展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

很显然,知识经济运行的基础是人力资本长期而充足的供给,当代世界经济领域中的一切竞争归根结底是人力的竞争,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动力也应归结为人力资本的积累与增长,正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1996年度人力资源开发报告》中指出的那样,当今世界的国民生产总值的3/4靠人力资源,1/4靠资本资源,国家、地区之间的竞争,是知识与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力的竞争。据统计,目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80%是靠人力资本投资和科技进步取得的。其中美国和日本人力资本投资对其经济增长的贡献几十年来一直在不断上升,到20世纪90年代均已达到90%以上。

随着知识不断更新和技术进步,社会经济系统对人的素质提出了全新要求,由此教育在本质上也就发生了转向。

二、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

同类推荐
  •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

    由于心理现象极其复杂,每个人的情况又千差万别,所以,我们不能像测量血压或体温那样画出一个心理健康与否的明确界限。
  •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转移是这一趋势和规律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指出,要“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化水平的重大战略举措。因此,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加快,农村向城镇转移人口的数量将持续而快速地上涨,农民工市民化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
  • 校长决策第一推动力丛书-校长的知识与能力

    校长决策第一推动力丛书-校长的知识与能力

    校长的领导力,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校长的领导力渗透在学校管理的每一个地方,有时既是有形的,有时又是无形的。这种领导力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现在,还可以延续到将来。
  • 传播中的心理效应解析

    传播中的心理效应解析

    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看似熟悉(如对心理效应词条和具体的传播活动)但又有些陌生的内容。它是以词典的形式,把精心选择的130条心理效应和生机勃勃的传播活动(包括新闻传播、广告传播、影视传播等)联系起来,用心理效应所包含的理论和知识去诠释传播活动中的传者及受众的心理特点和规律;反之,又用丰富多彩的传播实践活动去验证心理效应的内涵。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新闻与传播心理学案例教学的教材,也可以把它视为一本传播心理效应的词典,同时它还是一本有关传播心理学方面的趣味读物。
  • 语言和谐艺术论: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品位与导向

    语言和谐艺术论: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品位与导向

    播音主持艺术的改革,肇始于1980年年初,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阶段。广播电视改革,是以新闻改革作为突破口的,播音主持艺术的改革势在必行。
热门推荐
  • 腹黑王爷不要太霸道

    腹黑王爷不要太霸道

    从相遇到相逢一路磕磕碰碰,她努力地追随在他身后,无论是否受伤,她也甘之如饴如飞蛾扑火一般勇敢,只为那时他憨憨的说过,我保护你。可她也是人,会软弱,会难过。你有什么资格,拥有本王的孩子?这么一句决绝的话让她坠入冰窖,她却未发现他眼角悄然滑落的泪珠。三年后,她重生再遇,她忘了一切却从未忘却如何爱他。只因人生这条路上有的人走着走着就丢了,有的人却与你相濡以沫,即使暂时相忘于江湖,那种牵绊却犹如月老红线,剪不断。
  • 云雾之巅

    云雾之巅

    雾气守护下降生的双子,命运的齿轮飞旋。前生的守候,今世的眷恋,似藤蔓般相互纠缠。霸道王权的追寻,痴情琴音的缠绵。谁才是宿命的牵绊?倾城一舞,为谁旋?剑气凛冽,为谁守?今夕何夕,纠结的情愫。生气契阔,爱恨只一念。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著相思。
  • 神树天下

    神树天下

    重生成树,万念俱灰,却发现自己竟然能够生成细菌!各种各样的细菌,什么挠痒的细菌,催情的细菌,千奇百怪,五花八门。逗逗小蚂蚁挠挠痒,让大野猪发发情。原来做一棵树,也是有着这么多乐趣的!拥有细菌,我不只是一棵树,还是死神,更是医生,总之,细菌在手,天下我有。(都市和科幻混搭的植物重生文,轻松愉快搞笑,喜欢都市小说的可以来看。)
  • 柔静处下,清澈且涟漪

    柔静处下,清澈且涟漪

    青春年华里,遇见你以后,才明白什么是喜欢一个轻易遇见,换来随遇而安的生活原以为对的那个人,原来也只是原以为,还好你的耐心教会我什么才是喜欢
  • The Bacchantes

    The Bacchant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妃比寻常:拐个宦臣上塌

    妃比寻常:拐个宦臣上塌

    【宦臣读者交流群:164091335】让她穿越成没有身份的人,她认了!谁叫她是身穿被威胁入宫,她也认了!谁叫她欠人家的呢?可是凭什么她都当上皇妃了,还得被人威胁?皇帝不喜欢她喜欢你又怎么样?有本事你好好喜欢皇帝去别老来威胁她啊!看看看,看什么看——这些话才不会说呢~来,大人,这就给您倒茶T_T大人别对本宫动手动脚的!大人,您动吧,您动……
  • 边宠边吼育英才

    边宠边吼育英才

    谦卑地向广大读者和家长朋友讲述作者的教养理念:边宠边吼育英才,在作者看来,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而边宠边吼育英才更是种智慧,这里的“宠”其实就是换一种方式爱孩子,而这里的“吼”就是换一种方式管教孩子,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需要爱,更需要管教,爱和管教的统一才能成就孩子的未来,一本带领千万父母走出爱与管教困惑的读本!
  • 战争与社会思想:霍布斯以降

    战争与社会思想:霍布斯以降

    本书指出,无论是自由主义者、社会主义者还是第一代社会学家,多数社会思想家缺乏理解战争的理论工具。除了少数例外,笃信社会进步的学者对战争这一大规模暴力冲突现象束手无策,因为他们将战争视为边缘或过时的现象。直至20世纪,大部分社会理论家对现代世界抱有过分乐观的展望,对战争与暴力现象或视而不见,或语焉不详。社会理论志在对我们所处的时代作出令人信服的诊断,但对战争有意无意的忽视是其大的缺陷。由此,本书倡议重新审视战争和现代性的复杂关系。
  • 世间美好与你同行

    世间美好与你同行

    前进的路不可能一直一帆风顺;沿途的景不可能一直花红柳绿;身边的人不可能一直陪伴左右。那路,那景,那人,或许不是我们想走的,想看的,想见的。但幸庆的是,我世间里所有的美好与你同行。(注:本文为现实改编短篇小说集)
  • 现代冥帝传

    现代冥帝传

    他是地府冥帝,遭陷害转世重生后生于上海市的一普通家庭内。破东突,开着‘枭龙’与法国总理一起空中救劫机。破台独,单身阻美国航母,发现传说中沉没的大陆,亲自驾驶着中国第六代战机在东海灭日本空军,西沙破越南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