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368600000013

第13章 刘基出山(1)

刘基出身于名门大族,祖上是宋朝著名的将领刘光世。当初韩山童和刘福通起义的时候,韩山童自称是宋徽宗第八世孙,刘福通自称是宋朝大将刘光世的后人。那当然都是假托的。其实刘基才真的是宋朝大将刘光世的后人。

上一讲讲到朱元璋以应天府,也就是今天的南京为根据地,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在取得皖南一带以后,又发展到了浙东地区。他在没有进入浙东地区之前,就听说过那里的一些知名人物,其中最有名气的是刘基。刘基,字伯温,传说是一位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不出南田大山,便知天下之事的诸葛亮式的传奇人物。史书中也说他,“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尤精象纬之学”,人皆“以为诸葛孔明俦也”。

(《明史·刘基传》)

石匣天书既然刘基是一个诸葛亮式的人物,关于他的传说故事也就必然多得不得了。比如刘基家乡就有一个传说,说他在青田山里读书的时候,曾经得到过一部“天书”。

刘基少年时代读书非常用功,为了排除干扰,找个清静地方读书,他来到了青田山里。在这片青山之中,潜心用功的刘基进步很快。一天,他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山洞,走进去,只见一块石碑,上面赫然写着这样六个字:“卯金刀,持石敲”。这是什么意思呢?这难不倒聪明的刘基,他一看就明白了,这是一句隐语:“卯金刀”说的是一个字,上面是个卯字,下面是个金字,右边是个立刀,也就是“卩”字旁,合起来就是一个繁体字的刘(劉)字。刘基心想,我不就姓刘吗?这意思不就是让我用石头去敲这块石碑吗?刘基从小胆子就大,他随手拿起一块石头,朝着石碑猛地敲去。奇怪的事情发生了,那块石碑应声而开,露出一个小石洞。刘基走上前去一看,那小石洞里面居然放着一个石匣。他把石匣取了出来,打开一看,里面有一部书。刘基连忙翻开来看,没想到里面的字,他一个也不认识!原来这本书是用一种古怪的文字写的。刘基于是就把这部书收藏了起来,希望日后得遇高人,能够读懂它。后来他果然遇到了高人指点,才明白,书里面讲的全都是兵家数术之学。这本书就是后来人们传说的那部“天书”。

这个传说太过神奇了,所以除了民间传得热闹,一般人是不大相信的,清朝人说起这件事,称:“世传刘青田(就是刘基)得石匣兵书,未有确据。”

(张怡《玉光剑气集》卷二十二《技术》)

如果刘基不是这样天才神授,那他究竟是怎么学到那些天文、地理、数术,还有什么奇门遁甲、阴阳八卦的本事的呢?明朝著名的学者杨慎又记下了这样的一个传说:

元朝末年,高安县有一个名叫曾义山的人,以占卜为业,他的算卦摊前经常有一个盲人乞丐经过,每次曾义山都对他以礼相待,跟他交谈,有时还用干鲜果品招待他。有一天这位盲人乞丐告诉他说:明日有三人共一目者来,有异术,您要有求于他,必有好处。第二天,果然来了三个人,一个人盲了一只眼,用木杖拉着两个盲人。曾义山一看,这不就是三人共一目吗?连忙上前请教,三人过去,他也紧随在后面,拜求不已。这三个人于是拿出一部书来送给了曾义山,而且在地上用木棍比划,教给他秘法口诀。这部书名叫《银河棹》。曾义山自从得到这部书,占卜如神,无不应验。元末红巾军起事,曾义山家乡的人每次都能预先躲避。红巾军得知这都是因为曾义山能够预卜先知,就派人去抓他,曾义山躲了起来,从此再也不敢占卜算命了。他把书藏了起来,临终前对身边的人说:某月某日有刘姓过吾家,取书给他。后来刘基到高安县当官,人们把这部书给了他,从此他就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天下之事,尽在掌握之中了。

刘基得天书的事情在当时传得神乎其神,很多明朝人的野史中都有这样的记载。据说朱元璋也相信有这么一回事,刘基死后,他还让人去刘基家里要过这部书。结果当然要不到。这倒不是刘基的后人小气,不肯献给朱元璋,而是刘基实实在在从来就没有得到过这么一部所谓的“天书”。

既然没有什么“天书”,那么刘基究竟有没有传说的那么神奇呢?事实是,刘基虽然没有得到过一部什么神奇的天书,但是他确实有着了不起的本领。他的本领都是从小学习得来的。

刘基出身于名门大族,祖上是宋朝著名的将领刘光世。当初韩山童和刘福通起义的时候,韩山童自称是宋徽宗第八世孙,刘福通自称是宋朝大将刘光世的后人。那当然都是假托的。其实刘基才真的是宋朝大将刘光世的后人。刘基的曾祖父、祖父也都先后在宋朝做官,到了刘基父亲这一辈,当了元朝处州遂昌县的儒学教谕,教谕是地方上主管儒学的官员,相当于今天的县教育局长。所以刘基的家庭情况应该说是:“世为右族”。“右族”就是世家大族的意思。

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中,刘基当然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十四岁那年,就被送到处州路,也就是今天的浙江丽水的儒学去读书。他的《行状》,也就是他本人生平记述中是这样说的:

年十四,入郡庠,从师受《春秋》经。人未尝见其执经读诵,而默识无遗。习举业,为文有奇气,决疑义皆出人意表。凡天文、兵法诸书,过目洞识其要。讲理性于复初郑先生,闻濂洛心法,即得其旨归。先生大器之,乃谓公父曰:“吾将以天道无报于善人,此子必高公之门矣。”

(《诚意伯文集》)

从这段记述中可知,从刘基小时候读书,到他中举,再到他师从郑复初,都表现出了他出众的才华。虽然其中难免有夸张成分,但是我们还是能够从中看到刘基聪明过人的天资。你看别人不曾见到他苦读书,可是他却已经将书中的东西背了下来;他不仅文章写得好,还涉猎极广,过目不忘,得到了老师郑复初的夸奖,而郑复初的夸奖甚至提到刘基日后必然光宗耀祖。但是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这里并没有记述刘基在青田山中读书的事情。其实刘基小时候是在青田山中读过书的,现在那里还保留了一处他读书的遗迹。他自幼聪明好学是一定的,可至于说得到“天书”,显然是子虚乌有了。

元朝至顺四年,也就是公元1333年,二十三岁的刘基考中了进士,因为元朝规定考取进士的年龄不能小于二十五岁,所以刘基当时多报了三岁,说自己已经二十六岁了。考中进士后他被派到江西高安县当县丞,就是副县长。从此开始了他“沉浮下僚”的生活。什么叫“沉浮下僚”?就是说仕途不怎么顺利,总是在下层官员的位置上升升降降,当不上大官。

这里面的原因也很简单。一个原因是刘基是南方的汉族人。在元朝,全国人是分为四等的,高等级的是蒙古人和色目人,就是蒙古族和中亚各族人;低等级的是汉人和南人,就是北方的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再加上南方的汉族和少数民族。刘基虽然考中了进士,可是他中的是“汉人南人第三甲第二十六名”。那时候高官都由蒙古人和色目人来做,汉人南人只能当小官。另一个原因是刘基这个人生性直率,疾恶如仇,这种性格在官场上很不适合,更何况是元末的官场。不久,他的县丞就干不下去了。江西行省的官员知道刘基有才华,还想用他,给他另行安排了个位置,但刘基不愿意在官场上这样混,就干脆离职回乡,后来被聘为江浙行省儒学副提举。

其实浙江的官场跟江西的官场也没有什么区别,不久,刘基因为上书批评朝廷中的御史失职,结果反遭朝廷当权者排斥,他跟当权者去抗争,得罪了权要,被罢官回家去了。

这也是元朝气数已尽,像刘基这样杰出优秀的人才国家却不能用,你不用自然有人要用,于是就引出了朱元璋请刘基出山之事。

二、建馆礼贤

这时候朱元璋已经占领了浙东的处州,也就是今天的丽水。当时刘基的家乡南田武阳村就属于处州路青田县,至今得到修复的刘基故居依然保留着,而且里面的一口水井,还是当年他家人使用过的故物。不过今天刘基的家乡已经不在青田县,而是另划入温州市文成县了。

按说朱元璋既然已经兵临处州,刘基又弃官家居,正好可以把他请出来,帮助自己打天下。当时正是群雄纷争的时代,谁能够招揽人才,谁就能够在这场纷争中取得优势。像刘基这样足智多谋的人才当然更是谁都想得到的了。

朱元璋也是这么想的。可是大家想想看,那时候朱元璋虽然已经成了气候,当了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相,可是他的官职是谁给的呢?是小明王龙凤政权,不是朝廷给的。小明王龙凤政权,就是农民起义政权,是造元朝统治者的反的,元朝统治者把他们叫作“贼”、“盗”。刘基是什么人呢?他虽然不满元朝朝廷的腐败无能,但是他毕竟在朝为过官,是元朝的臣民,而且是个有身份的士大夫。他如果受朱元璋聘请出山,就是背叛朝廷,参加了农民起义政权就是参加了“贼”、“盗”,就是造了朝廷的反。对于刘基来说,要迈出这一步,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时候刘基在家乡干什么呢?此时已经是元末天下大乱的时候了,江南各地也都是义军,就是史书中说的天下“多陷于盗”,各地乡里都组成民兵自保。从史书中的记载我们可以知道,这时候刘基也在家乡组织民兵,对抗义军:“是时起兵之士,丽水有叶君琛,青田有刘君基,龙泉有章君溢。”

(宋濂《宋文宪公集》卷三十四)

所以处州这个地方一直没有被义军攻占。刘基他们组成民兵,对抗的不仅是时叛时降的方国珍,而且也对抗兵临处州的朱元璋。

也就是说,这时候刘基和朱元璋还是敌对双方呢,刘基怎么能够轻易出山跟朱元璋合作?

不过他们这种敌对的局面很快就发生了变化。元顺帝至正十九年,也就是公元1359年,朱元璋手下大将胡大海率军攻克处州。这一年冬天十一月,朱元璋派孙炎来到处州任总制。

孙炎这个人可是有些来头的。史书中说他身长六尺余,面黑如铁,一足偏跛。虽然古人的尺比我们今天的短,可身长六尺余,也不矮。但是面如黑铁,又瘸了一条腿,实在是其貌不扬。不过这位外貌不怎么样的孙总制却豪情满怀,才华横溢,特别是口才出众,跟别人辩论起来,“累累数千言,常穷一座,人人莫不畏其口”(《宋文宪公集》卷三十四)。孙炎既然当了处州总制,让刘基他们这些民间高人出山为朱元璋服务,也就成了他分内的事情。

孙炎久闻刘基、叶琛、章溢等人都是很有本领的响当当的人物。其中虽然以刘基最有名,可是叶琛、章溢也都名头不小。叶琛“博学有才藻”,而且善于用兵,当过元朝江浙行省民兵元帅。章溢曾经教授乡里,又以乡兵助守台州、婺州,婺州就是今天的金华。他们都是文武双全、不可多得的人才。可是从他们的经历来看,这些人都曾经在元朝为官,“自以仕元,耻为他人所用”。“他人”就是各路英雄,当然也包括了朱元璋。

可是朱元璋这个人也很与众不同,只要你是个人才,越是不肯为我所用,我越偏要让你为我所用。他听到这几位的名头,更是一心想要延揽到自己麾下。孙炎奉朱元璋之命征聘这几位浙东的名人出山,自然不敢怠慢,他派了使者三番五次前往,可是不仅没能够把刘基他们请出山来,甚至连刘基他们的面也没见到,就被人家一个软钉子给碰回来了。

什么软钉子呢?当时刘基虽然不肯出山,但也不愿意得罪孙炎,得罪了孙炎也就是得罪了朱元璋。等到使者再次来求见刘基的时候,刘基就拿出一把家传的宝剑,当作礼物,让使者带回去送给孙炎。

孙炎拿到这把宝剑,心里明镜似的:对方送给我这么一件厚重的礼物,显而易见是不愿意得罪我们,可是实际上,还是看不起我们这支农民义军,不愿意跟我们这些反抗朝廷的人合作。

同类推荐
  • “金星英雄”李顺达传

    “金星英雄”李顺达传

    《金星英雄李顺达传》于去年出版,但它的影响在渐渐扩大,这是李顺达的魅力,是李顺达精神的魅力。近日该书又被山西省团省委与新闻出版局推荐为“100种红色经典”。
  • 原来努尔哈赤

    原来努尔哈赤

    在今天这样一个飞速前进的时代里更是如此,更多的人希望能了解我们的过去,借以关注我们的未来。历史大讲堂”系列的宗旨便在于此——将过去以简约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将历史纳入读者的理性思考和人文观照之中。由此,历史便不再仅仅意味着过去,它更将使我们注意到将来。努尔哈赤少年为奴,后以十三副盔甲起兵,以“七大恨”起誓征明,一生征战四十余年,用武力和智谋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大金”,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努尔哈赤作为大清帝国的奠基人,他对清代历史的影响,正如一位历史学家所说,努尔哈赤既播怔了‘康乾盛世’的种子,也埋下‘光宣衰世’的基因”。
  • 你应该知道的世界文学名家100人

    你应该知道的世界文学名家100人

    《你应该知道的世界文学名家100人》精选最具代表性的100位世界文学大师,通过翔实的生平介绍,精辟的写作特点分析,生动的代表作解读,呈现世界文学大师独特的精神面貌及其代表作熠熠生辉的艺术魅力,便于轻松掌握广博的文学知识。
  • 刘备:三国真英雄

    刘备:三国真英雄

    英雄不问出处,豪杰起于草庐。三国风云,如大浪淘沙,忠奸善恶,奸贼枭雄,流寇王候,小丑豪杰……终究青史留名者,必有过人处。是也?非也?任君品评!
  • 马云创业语录

    马云创业语录

    毋庸置疑,对于正在创业和梦想创业的人来说,今天的马云已经成为一个当之无愧的创业“教父”:从最初的普通高校教师到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帝国”——阿里巴巴的缔造者。马云创业的成功已成了一个美丽的神话。的确,马云给我们带来了太多太多的感悟和启迪。通过阅读本书,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马云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思想,在创业的道路上“查漏补缺”,从而获得创业的成功。
热门推荐
  • 恶魔王子远离我

    恶魔王子远离我

    因为一个人变得沉默寡言,值得吗?他问当然不值得啊,所以她懂了,以后不会再为他而改变。可是不要忘了,我们两个永远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他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网王之未晞

    网王之未晞

    嗯,没错,我们的女主角未晞穿越了,对,没有错,就是那天雷滚滚的穿越,不过未晞好像有一点点的不爽。“哼,哪里是一点点,分明是非常,你说穿越就穿越,看看人家,要么开挂,自带金手指,分分钟吊打老油条的那种,再不行就是万人迷,再看看你,真是没有对比就是没有伤害,不过来都来了,既来之则安之。”
  • 都市驱灵录

    都市驱灵录

    “鬼神,你看不到,不代表不存在。”在被卷入真正的恐怖之前,段雨一直以为这不过是一句用来骗人的玩笑话,直到他遇上了一个自称“候补巫女”的女孩。
  • 病娇甜妻:你黑化的样子真美

    病娇甜妻:你黑化的样子真美

    前世,她被至亲的亲姐姐害死,父母嘲笑,未婚夫抛弃。重生了之后,她慢慢谋划。亲姐,家人,还有未婚夫……还有前世那些把痛苦加在自己身上的人。她会让他们付出代价!初期:陆深“你很可疑,跟我去走一趟。”朝露“好的。”中期:陆深:“陪你吃饭的那个男人是谁?”朝露:“我朋友。”陆深:“……”最后:“小露,我爱你,嫁给我吧!”某人向着朝露求婚,被赶来的陆深一脚踹开!“滚!这是我老婆!”朝露依旧笑眯眯。这是一片女主报完前世之仇之后被男主宠在手心中异能爽文。
  • 就想恋着你

    就想恋着你

    这所有的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的美好,不管过了多久,即使是当你已经步入了垂暮,头发花白了,都无法忘记这些种种。两代人的情感,两代人的纠葛,不同的人生经历,也有不一样的选择。他们,是没有交集的两个人,却,爱的炙热如火。他们,曾经是最好的姐妹,因为什么而充满怨恨?
  • 空降宠爱:娇妻别想逃

    空降宠爱:娇妻别想逃

    一觉醒来,江挽初成为了k国中最风云的人物——沈睿辰的妻子,他宠她上天,爱她入骨。江挽初在稀里糊涂中踏上了生活不能自理的不归路……
  • 给同样平凡不平胸的你

    给同样平凡不平胸的你

    不知疲倦地走着,抬起头再看看前方,寥寥的,全是空寂。而过去的那片海和天,早已忘了遗落在何处。
  • 归无计:滞北牧云歌

    归无计:滞北牧云歌

    萧妙希一生身份变换无数。先是皇女。可妹妹说:“你算哪门子的皇女?”是了,她这个皇女给母后和皇妹丢脸了。后是公主。可原本要携手的人的致歉:“阿希对不起,我骗了你,不过你是公主了不是嘛。”再后来是皇后。可枕边人告诫:“这位子是婉儿让给你的,恪守本分你应该明白。”再后来,是废后抑或是太后?“你何必如此,又不是能全了谁的脸面。干脆一点了结不好嘛?”“不好!你只管老实待着!别想着回去!”天下之大,竟无容身之处。“呵,我又能去哪儿呢?”
  • 鬼面阎罗,皇叔有个泼辣妃

    鬼面阎罗,皇叔有个泼辣妃

    不过下田偷闲一回,醒来就多了一群便宜亲戚。杜莲香?不错,人如其名,是一朵好看的白莲花。单秋水?可以,刁蛮阴险,害她母亲下位惨死。啧啧。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这一个个的,还真以为她杜薇有四条腿,能让他们骑在头上?且看她手持鸡掸,脚踏茶几,嫣然冷笑。势必要这群八面伪善人得到报应!当然,她也不愿意嫁给那丑得京城闻名的阎罗王皇叔。可是,当个皇婶似乎……也不错?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