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368600000004

第4章 游方和尚(2)

朱元璋家最惨的一年是元朝顺帝至正四年,也就是公元1344年。这一年,淮河一带发生了大灾荒,几个月不下雨,庄稼都旱死了,人们只能以草根加上一点粮食充饥。朱元璋后来回忆起这段生活时曾说:

因念微时,皇考皇妣凶年艰食,取草之可茹者杂米以炊,艰难困苦,何敢忘之。

(《明太祖实录》)

说这番话的时候,朱元璋已经当上了皇帝,身份不同了,说起话来多少要有所顾忌。其实古代大灾之年,穷人连草根都吃不饱,经常是饿殍遍野,人相食,能有杂米煮饭,应该算是很不错的了。而且大家都知道,在历史上,大灾之后,必有大疫。果不其然,史书中说:“至正四年(1344),旱蝗,大饥疫。”

(《明史·太祖本纪》)

这一年农历四月,不到半个月时间里,朱元璋的父母兄长,先后病殁,只剩下十七岁的朱元璋和他的二哥朱重六兄弟二人。

哥儿俩首先要办的一件事情就是把死去的父母和哥哥安葬了。可是他们家田无一分,地无一垄,没有墓地,能把父母哥哥埋葬到哪里呢?没办法,兄弟俩只好去求东家刘德。要说起来,朱元璋父亲给刘家当了这么多年的佃户,如今又落到这步田地,做田主的也总该发点善心,让朱元璋兄弟在他们刘家荒地里找个地方把父母哥哥安葬了吧?可是这个刘德,实在是缺德,居然一点慈悲心肠都没有,不仅不给块墓地,还把朱元璋兄弟骂了一顿,赶了出去。

朱元璋兄弟俩正走投无路的时候,邻居家的孩子、朱元璋的小伙伴刘英看到了,跑回家告诉了父亲刘继祖,刘家老两口就主动上门来找到朱家兄弟,让他们把父母哥哥葬到自家地里去。这样一来,朱元璋的父母和两个哥哥才算是有了安葬之所。朱元璋在追忆此事时说:

朕昔寒微,生者为衣食之苦,死者无阴宅之难。吁,艰哉!尔刘继祖发仁惠之心,以己之沃壤慨然惠朕,朕得斯地,乐葬皇考妣于是,至今难忘。

(《高皇帝御制文集》卷三《追赠义惠侯刘继祖诰》)

朱元璋是个恩仇必报的人,他当了皇帝以后,不忘邻居刘继祖的这段恩情。当时刘继祖已死,朱元璋就追封他为义惠侯。当初刘继祖的这点善心,居然换来了后来子孙世袭勋臣的富贵,这恐怕是刘继祖没有想到的。

也是呀,朱元璋家里当时那么穷困,谁能想到他后来会飞黄腾达当上皇帝,所以刘继祖帮他们兄弟的时候,是真心诚意的,不图他日后能有什么回报。这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

话说当时,朱元璋兄弟俩把棺材抬到刘家地里准备安葬,谁知刚抬到山坡下面,突然天气大变,霎时间风雨交加,雷鸣电闪,兄弟俩只好先找了棵大树避雨。过了一会儿,风雨慢慢停了下来,兄弟俩赶紧到山坡下寻找父母棺材准备抬去安葬,但是眼前的情景让他们大吃一惊:山坡下面哪里还有棺材的踪影!原来这一场大雨,造成山体滑坡,形成的泥石流竟然就将棺材埋了起来,只留下一个土包。

这个地方就是今天安徽凤阳皇陵的所在地。谁能想到,如今一座规模宏大的皇陵,当年竟然是这样一幅悲惨的景况。

父母的后事就这样办理完了,只剩下朱元璋跟他的二哥,兄弟俩要为今后谋出路了。再租种地主的田地是不行了,也没有亲友能够去投奔。朱元璋父亲这一支已经没有亲人在世了;母亲那一支,外祖父在宋朝末年当过兵,宋朝灭亡后,就靠给人看风水算命谋生,当时也不在世了。外祖父没有儿子,只生了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一家姓季的人家,朱元璋父亲这一辈因为家贫,也已经多年不跟季家有什么来往了,这种从不来往的亲戚也是靠不上的。小女儿就是朱元璋的母亲,已经故去。

想来想去,只有靠自己。

正在走投无路之间,朱元璋突然想起一件事情来。什么事情呢?原来朱元璋听父母说过,自己刚出生那会儿,差点儿病死,父亲要把他送到寺庙里,后来因为和尚都不在才作罢,回到家又遇到一个过路的僧人给他受了记,第二天就病愈了,于是都说朱元璋自幼与佛家有缘。这倒是给朱元璋指了一条出路,什么出路呢?

三、皇觉寺僧

这条出路就是到皇觉寺出家当和尚。

朱元璋到皇觉寺出家的这一年,是元至正四年,也就是公元1344年,他虚岁十七岁。

皇觉寺是朱元璋家孤庄村附近的一个寺庙,规模本来就不大,加上遇到灾年,寺里日子也不好过。朱元璋来到皇觉寺才刚五十天,寺里就断了炊火,住持打发僧人们,有家的回家,没家的就到外面去谋食,总之寺里是养不起他们了。要说朱元璋也真是倒霉,本想在寺里混口饭吃,这下子也落空了。这时候朱元璋的二哥已经入赘刘氏为婿,朱元璋无家可归,于是只好开始了游方和尚四处化缘的生活。

十一月丁酉,寺主僧以岁欠不足给众食,俾各还其家。(元璋)居寺甫两月,未谙释典,乃勉而游食,南历金、斗,西抵光、息,北至颍州,崎岖二载,仍还于皇觉寺。

(《天潢玉牒》)

就是说他南面到了合肥一带,西面到了固始、信阳,北面到了陈州、颍州。朱元璋在这里说自己在外面两年,其实他在外游方时间不止两年,从史料记载看,前后大约有三年多的时间。他是至正四年入寺的,当年年底出寺游方,到至正八年年底才又回到皇觉寺。这时候朱元璋已经是个二十岁出头的小伙子了。

这段外出乞讨的生活经历给朱元璋留下的记忆是十分深刻的,直到很多年后,他当了皇帝,想起当初在外化缘乞讨的经历,还是十分感慨:

居未两月,寺主封仓。众各为计,云水飘飏。我何作为?百无所长。依亲自辱,仰天茫茫。既非可倚,侣影相将。突朝烟而急进,暮投古寺以趋跄。仰穹崖崔嵬而倚碧,听猿啼夜月而凄凉。魂悠悠而觅父母无有,志落魄而佒佯。西风鹤唳,俄淅沥以飞霜。身如蓬逐风而不止,心滚滚乎沸汤。

(《御制皇陵碑》)

大家想一想,一个从来没有离家出门的十几岁的孩子,突然之间,父母双亡,大哥、三哥去世,二哥入赘别人家,自己一个人孤苦伶仃,在外四出乞讨,他会是什么心情呢?可以想见,肯定是非常痛苦的。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志落魄而佒佯”,“心滚滚乎沸汤”。可是,这几年在外流浪乞讨的生活,对于朱元璋来说,同时也是一笔宝贵财富。如果他没有这次外出艰难谋生的经历,只是待在凤阳家中,又怎么能见到那么多世面?他怎么能够知道天下的消息,又怎么能够立下以后的志向!所以我们今天常说,艰苦坎坷对于年轻人来说,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课。如果你战胜了艰苦坎坷,这种艰苦坎坷就成为你日后的财富。

朱元璋外出化缘乞讨三年多,到元朝至正八年(1348),灾情稍有缓解,皇觉寺里的生活安定了一些,能有粮食养活一些僧人了,朱元璋也就结束了游方和尚的生活,回到皇觉寺中。

史书中关于朱元璋在皇觉寺中生活的情况记述不多,但也还有些小故事,很是有趣。比如说朱元璋在寺中打扫佛堂,扫到伽蓝神像的时候,被绊了一跤,他就用笤帚把伽蓝神像打了一顿。没几天,大殿上供奉佛堂的蜡烛被老鼠啃坏了。大殿是归朱元璋打扫的,他为此挨了寺里长老一顿骂。朱元璋心想,大殿里面供奉的伽蓝神就是负责守护大殿的,你不看好大殿,让老鼠咬坏蜡烛,害我挨骂!他越想越气,于是找来一支笔,在伽蓝神背上写了“发配三千里”几个字。“发配三千里”是古代刑法上的充军发配。朱元璋给伽蓝神判罪,罚他充军发配三千里。

这虽然是一个小故事,但是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朱元璋的与众不同之处。

这一方面说明朱元璋虽然当和尚,但是他并不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另一方面也说明他独特的个性和过人的胆略。大家知道,不要说寺庙中的和尚了,就是一般人,谁敢对寺庙里面的神像这么不尊敬呀?成天磕头膜拜还唯恐失敬。可是朱元璋这个小和尚倒好,不仅敢打神灵塑像,居然还敢把伽蓝神发配三千里!这是什么样的气魄!别看这时候的朱元璋还只是一座小庙里面的年轻和尚,他那种与众不同的气势就已经表现出来了。

朱元璋外出游方这几年,各地反抗元朝统治的起义彼伏此起。朱元璋化缘去过的那些地方,要么有著名的弥勒教起义发生,要么就是弥勒教秘密传教的重点地区。朱元璋以一个游方和尚身份,出入这些地方的寺庙,住在那里,与寺中和尚有所接触自然不必说了,在社会上也必不可少地与这些秘密宗教的人有所接触,听到一些消息,受到他们的一些影响。

当时与弥勒教同时在民间传播的还有明教,这些民间秘密宗教都对现状不满,主张改变现状,传播明王或者弥勒佛出世。朱元璋是一个社会下层穷苦出身的青年,当然很希望改变自己的现状,所以很容易接受这些思想,这也就为朱元璋以后选择道路打下了思想基础。这时候朱元璋虽然又回到了皇觉寺,可是他已经不能再如同以往一样在寺中打扫佛堂,诵经度日了。

元朝至正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351年,成为朱元璋一生中最为关键的时刻。《明史》中说:

当是时,元政不纲,盗贼四起。刘福通奉韩山童假宋后起颖,徐寿辉僭帝号起蕲,李二、彭大、赵均用起徐,众各数万,并置将帅,杀吏,侵略郡县,而方国珍已先起海上。他盗拥兵据地,寇掠甚众,天下大乱。

(《太祖本纪》)

这时候,皇觉寺这一带,也已经群雄纷起,像朱元璋这样一个有志向的青年,还能在座小庙里面苟且偷安度日吗?

这一天,朱元璋来到寺中神像前,他要向神求卜,问一问自己究竟是应该离开寺庙还是留下。他在神像前默默祝告一番,先是许下了“去”的心愿,然后把手中的签摇动起来,众多竹签中有一支竹签慢慢跳出来,拿起来一看,竟然是不吉。既然神的意思是不应该选择去,朱元璋于是又许下“留”的心愿,再去摇签,可是这一回跳出的竹签竟然还是不吉。“去留皆不吉”的占卜结果让朱元璋有些不知所从了。那么朱元璋究竟应该怎么做呢?他又默默许下心愿,开始摇竹签。

这一回他许下的又是什么心愿呢?他这一次的求神问卜究竟又会是个什么结果呢?我们下一次再讲。

同类推荐
  • 凯丰传

    凯丰传

    凯丰诞辰一百周年那年,他的长子何明从北京回到家乡,提出要在凯丰曾经就读过的萍乡中学为父亲塑像。萍乡市政协领导特别热情,在同意派人帮他实现夙愿的同时,还提议为凯丰作传。
  • 史诗:民族英雄赞歌

    史诗:民族英雄赞歌

    本书主要介绍了四大英雄史诗与其内涵。包括《格萨尔王传》《江格尔》《玛纳斯》《华抱山》,其中有饱含浪漫主义色彩的史诗、融入史诗的藏族英雄形象、为理想天堂宝木巴而战斗、融入战斗精神的英雄史诗、饱含英雄情怀的传奇故事、为了正义七次远征出战、玛纳斯后代的英雄事迹等内容。
  • 史海回眸李鸿章

    史海回眸李鸿章

    本书从李鸿章早年落拓,写到他参与镇压太平军、甲午中日战争,创办洋务,周旋于世界外交舞台直至去世……
  • 美人范冰冰

    美人范冰冰

    范冰冰可能是中国娱乐圈最非议的人物。有人说她不美,有人说她整容,有人说她胖,可无论怎么样大众还不是看得不亦乐乎?有人说她是烂片之王,有人说她只顾着捞钱,可无论如何也没妨碍她一路身价高涨。有人说她蛇蝎心肠,踩人上位;有人说她野心太大,眼高手低;有人说她靠绯闻上位,恬不知耻……
  • 中国古代文人传说

    中国古代文人传说

    读文人传说故事可以给我们以美的享受,许多故事本身就如诗如画,令我们读了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读文人传说故事还可以提升我们的生活品位,使我们的心灵得到美的陶冶。当然读文人传说故事最大的收益是可以使我们增长智慧,特别是那些文人墨客之间的唱和往还,文人墨客与官僚政客之间斗智斗勇,与风尘女子们的恩恩爱爱,与僧侣、道士之间的友谊与纠缠,这些传说故事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现了当时那些时代的丰富生活画卷,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们比真实的历史更生动,也更全面,比真实历史更能使我们得到教益和收获,也是更能令我们感动的活教材。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过耳戏言

    过耳戏言

    当初的诺言不过是你一句戏言,可我却天真的相信了,也许互不打扰才是最好的结局
  • 微信时代的爱情

    微信时代的爱情

    他们微信往来大半年,却从未见过对方。曾多次推心置腹畅谈,却连对方声音都没有听过。你会如何形容他?他是我想得到却又得不到的人你会如何形容她?她是我不得不放弃的人。
  • 异世之速

    异世之速

    在2040年世界的科技已经登峰造极,手机能够与脑电波连接,尽管科技怎样发达,时光却总是没有新鲜,香港东区一名叫做嘎嘣的初中生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安装异世之速的游戏软件,从此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 突然觉醒的异能有缺陷

    突然觉醒的异能有缺陷

    只能怪自己太过弱小,人生才会被人如此轻易的左右。(新人练笔作,随便写写,没有大纲,没有存稿,随缘更新,求轻喷,以上)
  • 天帝武神

    天帝武神

    少年修行,武倾乾坤。可炼丹,善用毒,控水火,夺苍穹。淡看天道轮回,九霄唯吾独尊。
  • 无双药妃

    无双药妃

    以药处世,以音为剑。天下纷争,红颜有情。引来的究竟是禽兽还是霸主,灯火阑珊处,一道佳人的倩影模糊中仿佛越发清晰......
  • 听他们说你喜欢我啊

    听他们说你喜欢我啊

    游戏竞技文,一个小主播和一个大主播的故事。
  • 带着系统找男神

    带着系统找男神

    [1v1男主都是一个人]天上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相亲大会,原本洛玖只是来看热闹的,没想到在观众席也能中奖,还是头等奖。在月老再(坑)三(蒙)恳(拐)求(骗)之下。洛玖带上了一个狐狸系统。开始了一人一统的旅行,系统只想说男主你完了,等着吧。
  • 后宫娇宠美人:沉香雪

    后宫娇宠美人:沉香雪

    人人都知道她是冠宠天下的皇后,帝王宠爱,母族势高。但是,只有她知道,她并不是皇帝的心上人。那又如何,她过得开心,过得爽快就好!谁知道,接连串的奇葩事件,她竟不知不觉走进了那位帝王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