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368600000043

第43章 恩威莫测(1)

过去县太爷在衙门里面审案子,都是两班衙役,手里拿着木杖,如果被审的人不服,经常就要挨棍子。朱元璋觉得这个办法很好,很威风,于是他当了皇帝以后,就把县太爷的大棍子也搬到皇宫里面。上朝的时候,哪个官员敢惹怒他,他就让人用朝堂上准备好的这根巨杖当场打一顿,这就形成了明朝最为特殊的一个刑罚:廷杖。

上一讲我们说到朱元璋在工作之余,亲自纂写了一部书,名叫《大诰》,一共三编,分为初编、续编、三编,后来人们就习惯称之为“大诰三编”。朱元璋在书中列举了许多案例,其中大多数都是针对贪官污吏的,因为处理手段比较严酷,所以被后人说成酷政。可是老百姓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不同的,他们把《大诰》当成护身符。而官员们就不一样了,这部《大诰》平时对他们没有用处,可是当他们犯罪入狱的时刻,就可以拿着《大诰》要求罪减一等。所以在他们的眼里,朱元璋这位开国皇帝实在是天威赫赫、恩威莫测。

一、金樽白刃

明太祖朱元璋到底是不是恩威莫测呢?我们看看官员们是怎么说的。

洪武二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388年,旧历四月初夏,一位名叫解缙的新科进士陪着朱元璋来到了皇宫的大庖西室,就是大厨房的西屋。朱元璋很喜欢这个才华横溢的年轻进士,对他说:“朕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

(《明史》卷147《解缙传》)

——我们之间的关系,从道理上讲是皇帝和臣子,从情感上讲,我把你当成自己的儿子。听听,这关系不比一般吧?看起来朱元璋对这位才华出众的新科进士是相当欣赏喜欢的。

解缙确实是才华出众,胸有丘壑,朱元璋的这番话,很让他感动,于是当天连夜写成了一篇“万言书”,第二天就上呈给了朱元璋,这就是明朝著名的奏议《大庖西封事》。

解缙在这篇奏疏中首先批评了朱元璋“用刑太繁”,他甚至说朱元璋:“刑太繁****玩,玩则不清,国初至今将二十载,无几时无变之法,无一日无过之人。陛下尝教臣云:世不绝贤,岂亿兆之人,果无一贤?如古之人而尽皆不才者哉?陛下尝教臣云: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良由陛下诚信之有间,而用刑之太繁也。宜其好善而善不显,恶恶而恶日滋者,善未必蒙福,而恶未必蒙祸也。尝闻陛下震怒,锄根剪蔓,诛其奸逆矣。未闻诏书褒一大善,赏延于世,复及其乡,尊荣奉恩,始终如一者也。或朝赏而暮戮,或忽罪而忽赦,施不测之辱则有之矣。”

(《文毅集》卷一)

从建国到现在这二十年,国家法律天天变,没有一天没有犯法的官员,这朝廷还能安定吗?成天就看见被处罚的官员,总看不到被表彰的官员,这朝廷正常吗?早晨还给官员赏赐,晚上就给杀了;刚刚给官员判了罪,忽然之间就又赦免了,这还不是恩威莫测了,没有恩,只有辱,这叫罪辱莫测。

人们常说:“初生牛犊不畏虎。”解缙初入仕途,不知道说话的分寸,不过这个年轻人说话也实在是太大胆了,一下子就把朱元璋这二十年全盘否定了。可是有意思的是,他的这份“万言书”不仅没有被朱元璋怪罪,反而还得到了表彰,“书奏,帝称其才。”

(《明史·解缙传》)

我们前面说过那些议论朝政的人,说的那些话,也不过如此,甚至还没有解缙说的如此激烈,可是竟然掉了脑袋。朱元璋为什么不怪罪解缙呢?是因为爱惜人才,真的把这位年轻才子当成干儿子了?还是朱元璋的治国方针要有所变化呢?

我想这两方面的原因恐怕都有。解缙是朱元璋建国后培养的官员,他的才气在这篇“万言书”中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朱元璋打心眼儿里是欣赏这个年轻人的。正是出于对人才的爱护,他才欣然听取了他的意见。

《明史》中说:明初的律令,“草创于吴元年,更定于洪武六年,整齐于二十二年,至三十年始颁示天下。”

(《明史·刑法志一》)

解缙这次上“万言书”的时候,正是朱元璋“整齐律令”的时候,他把解缙的上疏当成“整齐律令”的参考,也就不足为怪了。况且朱元璋也得找机会表现一下自己的心胸宽阔不是?当然最关键的应该还是解缙的这番话说到了时政的要害之处了,这就叫切中时弊。

问题是解缙是一个刚刚进入仕途的年轻进士,他又不在官场,怎么知道时政的这么多问题呢?那肯定是平时听到的,也就是说,这时候在官场中,或者社会上的士大夫当中,对于朱元璋恩威莫测、用刑太繁,已经广为议论了。

朱元璋也确实就像解缙说的那样,朝赏暮戮,忽罪忽赦。他有这么两句诗,最能代表他当时对官员们的态度:“金杯同汝饮,白刃不相饶。”意思是说,别看现在我们坐在一起,用金杯喝酒,言笑晏晏,如果你犯了罪,我照样杀你的头,不会轻饶的!这两句诗是朱元璋对一个名叫茹太素的官员说的。茹太素是一个书生气十足的人,史书中说他“抗直不屈”,是个很耿直敢言的官员。所以朱元璋多次要判他的罪,可是看他这个人挺实在,没有那么多阴谋诡计,就宽宥了他。

有一次,朱元璋在便殿里赐他酒喝,想吓唬吓唬他,随口对他说了这两句:“金杯同汝饮,白刃不相饶。”茹太素听了,立即起身叩头,续了两句诗说:“丹诚图报国,不避圣心焦。”

朱元璋听了茹太素续的两句诗,心里有点感动——这些官员对他还是挺忠心的。不过朱元璋实行的政治路线是“乱世之后用重典”,不管你忠心不忠心,实在不实在,只要犯了罪,照样不客气。这位“抗直不屈”的茹太素最终还是被朱元璋杀了。

(《明史·茹太素传》)

朱元璋这两句诗,当然说的不光是茹太素,也可以算是他对文武百官的警告。

不过,朱元璋高兴的时候,也会跟官员们相处融洽,可说是“与官同乐”。比如洪武八年,也就是公元1375年,旧历秋八月,正是中秋之际,这一天朱元璋写成了一篇《秋水赋》,于是召一批儒臣来欣赏,并且让儒臣们也各自撰写一篇让他看看。

这些儒臣看了朱元璋写的《秋水赋》,都赞不绝口。这倒不是他们拍朱元璋的马屁,而是确实写得好。别看朱元璋这个人文化水平不高,没受过良好教育,可是他很好学,这么多年,总跟儒臣们在一起,也能写几句诗词歌赋的了。而且他毕竟自己打天下,诗句里面往往透着帝王的豪气,有点儿像当年的汉高祖刘邦。

朱元璋叫来的儒臣当然也都是诗词歌赋的高手,不一会儿,大伙儿的赋就都写成了。朱元璋很是高兴,于是下令赐诸臣们酒宴。酒宴之中他喝了一会儿酒,发现儒臣宋濂不怎么喝。中国人本来就有劝酒的习俗,这会儿又是陪皇上喝酒,不喝那怎么行呢?朱元璋就对宋濂说:“呃,你怎么不尽情喝酒呀?”这一问,宋濂可就紧张了,他连忙上前跪下说:“臣蒙陛下赐酒,怎敢不饮。只是臣年老体弱,恐怕不胜酒力,万一喝多了,做了不符礼度的事情,对不起皇上的关爱。”朱元璋说:“你不妨试着喝一下,不会有事的。”宋濂只好回到席间,拿起酒杯,一饮而尽。他刚喝完这一杯,朱元璋又说了:“再喝一杯吧。”宋濂推辞再三,朱元璋可就有点不高兴了,说:“喝一杯酒怎么能醉呢,把它喝了!”宋濂端起酒杯,开始试着用嘴抿了抿。朱元璋笑道:“男子汉大丈夫,太不慷慨了。”宋濂说:“皇上天威就在身边,不敢不敢。”说着一下决心,勉强把这一杯酒喝光了。可是喝完这杯酒,宋濂就有点不行了。只见他面红耳赤,脚底下像是踩了棉花,飘在云里面了。朱元璋看到宋濂的醉态,高兴起来。这时候他也喝了不少酒,顿时豪气勃发,他让内侍送上黄绫子,借着酒劲,飞笔挥墨,须臾之间又写成了楚辞一章。他让宋濂也写一章,可是这时候宋濂已经喝醉了,连字都写得七扭八歪的。朱元璋倒也不生气,让身边的文书手抄一遍,拿起来交给宋濂,对他说:“卿藏之,以示子孙,非惟见朕宠爱卿,亦可见一时君臣道合共乐太平之盛也。”

(黄瑜双槐岁抄》卷一《醉学士诗歌》)

你把这东西收好,将来给自己儿孙们看看,倒不是表现皇上我对你的宠爱,这可是太平盛世君臣同乐的证明呀。这时候宋濂虽然已经醉得不能写字了,但他还知道不乱礼数,连忙上前五拜叩谢。

这件事之所以被如此详细地记录下来,是因为这算得上是朱元璋时代君臣和谐的典型事例,也算得上是朱元璋说的“金杯同汝饮”了。不过,这样的情形应该不多吧。

那时候朱元璋对宋濂相当好,不仅赐酒,还亲手给宋濂调制甘露为汤,说喝了可以益寿延年。洪武十年,也就是公元1377年,宋濂退休回家时,朱元璋还送给他御制文集和绮帛。他问宋濂多大年纪,宋濂说:“六十八岁了。”朱元璋说:“你把这些布料收好,三十二年后,可以用来做百岁衣。”

可是宋濂后来怎么样呢?大家知道,没到三十二年,三年以后,朱元璋就变脸了。洪武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380年,宋濂因为孙子牵入胡惟庸案,被判处死刑。虽然有马皇后为他求情免死,可是仍然被发配茂州,最终病死在路上。这又算应得上朱元璋那句“白刃不相饶”了。

二、朝堂巨杖

大家一定会想,朱元璋怎么这样呢?说变脸就变脸,一点旧情也不讲。我觉得这也正是朱元璋能当上皇帝的原因之一。凡是一心想做大事的人,尤其是统御天下的人,做事就不能婆婆妈妈,也不能顾念私情,处理起事情来,自然得心狠手辣。儿女情长的事情太多,就很难做成大事,更别想当开国皇帝了。而且朱元璋是开国皇帝,天下都是他打下来的,所以他处理事情的时候,就随心所欲,一切按照自己的心意办。

他的处事心意又是怎么来的呢?我看朱元璋的许多做法都是从小时候看到的县太爷处理公务的样子学来的。他当了皇帝以后,特别喜欢学县太爷的样子,亲自审案,所以能写出有那么多案例的《大诰》三编来。

同类推荐
  • 袁世凯发迹史

    袁世凯发迹史

    1884年金玉均等“开化党”人士发动甲申政变,试图推翻“事大党”把持的政权,驻朝日军亦趁机行动欲挟制王室;国王李熙派人奔赴清营求助,袁世凯指挥清军击退日军,维系清廷在朝鲜的宗主权及其他特权。袁世凯平定了朝鲜甲申政变有重大意义,打退了日本的渗透势力,粉碎了日本趁中法战争之际谋取朝鲜的企图,推迟了中日战争爆发的时间。袁世凯也因这一事件受到李鸿章等人的重视,年仅26岁的他就被封为“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本书通过史料,着重介绍了袁世凯是如何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低级文职小军官,几年时间成长为清政府在朝鲜的外交、商务总代理的全过程。
  • 晚清县令李超琼

    晚清县令李超琼

    山长水阔编写的《晚清县令李超琼》为李超琼传记。年轻时曾在东北边境担任过军务幕僚。中举后分发到江苏,历任溧阳、元和、阳湖、无锡、吴县、南汇、上海、长洲等地知县。在朝廷考核中2次被认为才能出众,4次受到嘉奖。他顾怜百姓,每临一县,都倾全力兴筑惠民工程,救百姓于水火;他精明强干,想干事,会干事,再怎么艰难困苦都能办成事;他不顾亏累,多次领头为地方申报蠲免税赋;他不阿长吏,不欺细民,多次置毁誉于度外,挺身维护老百姓的尊严和权益;他乐见“西学东渐”,对新思想、新科技充满好奇和崇敬,对势必到来的社会变革始终持欢迎态度;他洁身自好,处膏不润,为官几十年,不添一亩私产,不名一钱,死后“几无以为殓”。
  • 骚客的传记

    骚客的传记

    本书收录了自秦代以来历代文人骚客的传记,再现了历代文人的风流倜傥、浪漫多情、多愁善感。包括有“五斗先生传”、“陆文学自传”、“罪言”等。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梅汝璈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梅汝璈

    梅汝璈(1904——1973年),字亚轩,江西南昌人,是我国著名的外交家、国际法学家。他早年留学美国,获法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从事数学、写作、编辑、翻译工作多年,并曾参与立法。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以后,梅汝璈代表中国担任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法官。
  • 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从一个穷困喇嘛的儿子,到最为尊贵的活佛,身居清静庄严的布达拉宫圣地,却向往自由率性的凡间。种种奇妙又无奈的际遇,使他看到了权势斗争下人心的险恶、扭曲,也懂得了人世间真正的智慧与安宁。他是活佛,也是温柔的情人和出色的诗人,爱情被他写成动人的诗歌,在藏汉各地代代流传。本书以评传体小说的形式,再现了这位伟大情僧充满矛盾、痛苦,却因爱情的照耀而华彩灿烂的一生。
热门推荐
  • 重生之逆天狂傲女

    重生之逆天狂傲女

    她是南宫府的嫡亲大小姐,却被一个头脑简单的二姨娘和四肢发达的妹妹弄死。不料母亲是天宫上的神仙,她复活在七岁那年,发誓要报仇,要让他们知道自己不是那么好欺负的。随着她的复仇,而那么男人也进去了她的世界,他亲手成就了她,也亲手毁了她。
  • 弑魇

    弑魇

    天雷破乾,惊涛彻霄,十魇出世,灵主逝世,十大门派争夺灵主之位,谁能得手?十魇乱世,正邪两派瓜分天下,民不聊生,结局,又是如何?
  • 如若有你:一生何求

    如若有你:一生何求

    那些年的她与我在中学校园相遇。我与她更是在那一瞬间,相互倾城。记得那时与她的初见,一切仿佛都是上天在为我作曲,记起那时饭堂前秋风瑟瑟,落叶落花,柔风抚过,你那俏皮的长马尾在风中舞动。你那羞涩的身姿,那羞涩的面颊。那句「如若有你,一生何求」曲曲种种,都随风而逝,落叶落花,都已忘怀只有那十八岁,那十八年。成为我心中抹不平的伤痕。
  • 陪他一段

    陪他一段

    陪他一段,是苏伟贞小姐的第一本小说集。这个集子里共收录了十一篇短篇,一个苏刚的序和伟贞自己所写的后记。 我们的人生,是要我们自己来走完的。但在其间,有许多人都会陪我们走一段:也许是父母,陪我们度过幼年;也许是朋友,陪我们走过不同的人生阶段;也许是爱人,陪我们行过人生的幽谷;也许是小孩,让我们的人生有了奋斗的目标;更也许,只是路人甲,陪我们搭个公车、乘个电梯什么的,但我们都要感谢他们,因为他们陪我们走了一段人生的旅程。而苏伟贞的陪他一段,不也如此,陪我们走一段人生旅程!
  • 葬天至尊

    葬天至尊

    大衍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唯遁去其一。失意青年,意外闯进失落之地,得到那遁去的一,随其穿越星空,降临玄黄星。在这里,原来上古传说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一切的锌秘,会慢慢揭开。且看,在这个大争之世,万族争相竞逐,天才妖孽犹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各种上古圣体接连现世,当走到世间的极致的时候,一切又是什么样的呢?谁又知道,所有人一直争夺的都只是虚幻,当太古牢笼现世,谁又知道那是来囚禁谁的?多少风华绝代的万古英杰不顾生死,前赴后继,只为超脱,去看下永恒绝域之外的世界。。。
  • 超品灵官

    超品灵官

    道术,德功,符水,奇门遁甲,风水诀……一觉醒来,谯立学发现自己的脑海中多了一堆道藏。从此,他开天眼,捉小鬼,迎娶白富美,走上了一条逆袭之路。
  • 浮尘战纪

    浮尘战纪

    隐世贤者袁白泷藏有一逆天神术卷轴,不料被座下七徒之一所盗。主角袁天耀虽与师傅袁白泷发现了盗卷轴者,却不料他乃消失已久的皇源氏族少族长之一,在一身藏暗处的老者帮助下带着半卷卷轴成功逃离。袁白泷虽勉力击退老者,自己亦是性命不保,弥留之际告诉主角他与七妹并非孤儿......
  • 战兵之我为王

    战兵之我为王

    龙潜都市,为情!为爱!为义!动我亲人,灭之!动我兄弟,灭之!动我女人,灭之!不疯不为魔,不狂不为王。
  • 北雁南飞·第五部分(张恨水经典小说)

    北雁南飞·第五部分(张恨水经典小说)

    《北雁南飞》是张恨水的一篇章回体小说,以作者少年时在江西三湖镇私塾的读书经历为背景,描写了少女姚春华与少男李晓秋的爱情悲剧,以真挚的感情,细腻的笔法,令人掩卷叹息的情节,以及三湖镇民风、民情、民俗的生动勾画,为我们提供了晓清江南小镇的社会情景以及学堂生活实录,从这些描写中不难寻觅到作家张恨水走过的足迹,是比较典型的旧式才子佳人小说。张恨水(1895年5月18日-1967年2月20日),原名心远,恨水是笔名,取南唐李煜词《相见欢》“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意。张恨水是著名章回小说家,也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和“通俗文学大师”第一人。作品情节曲折复杂,结构布局严谨完整,将中国传统的章回体小说与西洋小说的新技法融为一体。更以作品多产出名,他五十几年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一百多部通俗小说,其中绝大多数是中、长篇章回小说,总字数三千万言,堪称著作等身。
  • 夏天,那样的我们

    夏天,那样的我们

    有一千种爱情,就有一千种傻瓜。三年,究竟是多久,让我们从素不相识变为情侣,游乐场告白,过山车心愿,到头来抵不过你一句“我们,结束吧,那句结束包含着多少时光,这叫我以后人生如何度过,三年后,你是否还在原地等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