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370200000038

第38章 百家争鸣(7)

那么孔子为什么要以“礼”来规范“仁”呢?因为在孔子看来,“仁”与“礼”是不可分的,他曾说:“人而不仁,如礼何?”又说:“礼乎礼乎,玉帛云乎哉?”礼不能仅仅是那些揖让周旋的动作仪式,不能仅仅是冰冷的玉帛束脩和呆板的条条框框,而应该是以“仁”为精神内核,充满人性光辉的。失去了“仁”这一精神内核,没有人性的关爱,无论是揖让周旋的仪式也好,还是玉帛束脩之类的礼物也好,甚至是某些权威机构和人士制定的条文也好,都不能称之为礼。对“仁”最好的践行,就是克制自己不好的冲动,遵循这些充满人性光辉的社会规范。所以,当他最得意的弟子颜回向他请教什么是“仁”时,孔子告诉他:“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一旦你能做到克制自己不好的或者过分的欲望和冲动,使自己的行为全部合乎社会规范,那么天下的人都会认为你是位仁人君子。颜回再向孔子请教具体的细目,孔子又告诉他“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视听言行,无一不合乎“礼”这一社会规范,那么就足以称得上仁人了。所以在个人修养上,孔子主张君子应“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在治国上,孔子主张“以礼让为国”,“君使臣以礼”,“事君尽礼”。上至天子下至庶人,每个人都按规则行事,整个社会稳定而有序地运行。为人处事,光有一副好心肠,而不懂得遵循“礼”这套大家都认可的社会规范,也是不行的,孔子提出:“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对人恭敬有礼,这本是人的内涵之一,但如若不遵循“礼”的规定,一味地讲恭敬,也会弄得人疲惫不堪。谨慎是美德,但一味地谨慎,不以“礼”来规范,就容易变得畏首畏尾。勇也是仁德所必备的素养,前面说过,孔子强调“仁者必有勇”,但一味地好勇斗狠,不以礼节制,就容易走向反面,鲁莽生事。同样,坦率真诚也是美德,但不以礼加以修饰,一味地直率,就容易伤到人,把社会文明简单化。所以,仁和礼应该结合起来,在心中充满人性的光辉的同时,也要按照社会认可的规范行事,把仁体现在礼中。

那么,遵循“礼”的最高境界或者说“仁”与“礼”结合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孔子的另一位得意门生有若给出了答案,他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有若在孔门弟子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也是《论语》中被尊为“子”的少数弟子之一。这待遇,《论语》的编纂者连颜回都没给。孔子死后,孔门弟子一度尊立有若为师,让他继承孔子的地位。礼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以“和”为最高境界,这是有若对孔子思想的阐发,也是《论语》的核心理念之一。“和”这一概念的提出,原本是先于孔子的。早在西周末年,史伯在回答郑桓公咨问时就对“和”的概念作了完整的阐释,提出“同则不继,和实生物”的观点。所谓“同”,就是单纯的一致;所谓“和”,就是各种元素合理的搭配。如果世界是单纯的一致,那么就难以发展演变下去;相反,如果世界保持“和”的状态,就会生生不息、繁荣昌盛。

就现存典籍来看,对“和”的内涵作出进一步发展的是与孔子同时代但年纪稍长于孔子的晏子。晏子为了给齐景公讲清楚什么是“和”什么是“同”,做了个很好的比喻,以两种不同的烹调方式来说明同与和的区别。就好比做羹汤,“同”就是“以水济水”,往水里加水,加得再多也还是水,做不出美味珍馐来。“和”则是“以他平他”,如同用“水、火、醯醢、盐、梅”来做羹汤,在大厨的调配下,火候恰到好处,水适量,醯醢、盐、梅之味融合得浑然一体,这才能做出美味的羹汤来。

尽管孔子未对“和”做专题论述,但他无疑对什么是“同”什么是“和”有着深刻的理解,并且十分推崇“和”的境界。他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把追求“和”作为君子应有的人生境界。而从孔子的人生践行来看,他也正是遵循“和”的原则的。最为突出的一点,在于孔子的宽容,不拿自己的标准要求别人。世界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这丰富多彩的个性,正是“和”的前提。因此,追求“和”的境界,首先必须尊重现实世界丰富多彩的个性。同样是仁人君子,也各有自己的为人处事之道。自己所坚持的,哪怕是正确的,也未必是唯一正确的。所以,在生活中,孔子从不做四种事情,“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不凭空猜测,不绝对肯定,不拘泥固执,不唯我独是”。这表现在他对古人的点评上:微子、箕子和比干,都是殷末王室重臣。面对不可救药的商王纣和摇摇欲坠的商王朝,他们三人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微子不愿做无谓的牺牲,又不忍见商朝的覆灭,选择了逃亡,不与纣同流合污;箕子不愿离开父母之邦,为躲避纣的迫害,佯狂为奴,可还是被纣囚禁了起来;身为纣王叔父的比干,以死力争,强谏纣王,被剖心而死。对于他们不同的选择,孔子都予以尊重,曰:“殷有三仁焉。”管仲大节可观,他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却因自身不怎么检点而遭到子路、子贡等人的非议。孔子力排众议,对管仲连连称赞:“如其仁、如其仁!”对于古代的七位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孔子也分别作了点评:“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又拿自己与他们做了比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尽管评价不完全相同,尽管孔子不会做出像他们那样的选择,但都表示了对他们的尊重与肯定。

“礼”是大家都应该遵守的公共契约,但孔子从不把“礼”看做是死的条条框框,遵行礼仪,也决不是照着那些死的条文亦步亦趋。更重要的,是追求一种和谐适中的境界,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在孔子看来,“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那些在后世道学家眼中充满低俗****靡靡之音的诗篇,孔子却肯定它们并认为都是人性光辉的自然流露。而“乐”,在儒家的眼中则是一直代表着“和”的。《礼记·乐记》云:“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又云:“乐文同,则上下和矣。”司马迁在《史记·乐书》中也认为“是故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故乐者,审一以定和,比物以饰节,节奏合以成文,所以合和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也”。所以孔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讲的就是要心中饱含着人性的光辉,遵循社会契约行事,而以追求和谐适中的境界为最终归宿。

孟子浩然正气大丈

在儒家圣人的排序中,孟子后来居上,被尊为“亚圣”,成为紧跟“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的孔家店二掌柜。和生前潦倒、死后风光的孔夫子相比,这位头顶“亚圣”光环的孟子似乎更倒霉,不仅生前同样潦倒,即便是在死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也是相当地寂寞。那本由他与众弟子精心打造“序诗书,述仲尼之意”的著作《孟子》,在孔夫子已经“阔得可怕”、其著作也成为万世不易的经典后,依然屈居于诸子之列,他本人也似乎有被人忘记的嫌疑。等他本人被官方抬到“亚圣”的地位,著作也挤进“十三经”,已是元朝以后的事情了。其间经历的曲折磨难,更非孔子所可比拟,几乎就是一部生动的儒学变迁史。

一、孟子的身世与学说

和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孔子立“世家”,洋洋洒洒地写上几千字相比,他为孟子留的空间实在太小,只是将孟子与荀子、邹衍等合在一起立传,其中写到孟子的,仅仅二百字多一点。通过这二百来字,我们能够知道孟子名轲,是邹国(今山东邹城)人。他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曾跟随子思的门人学习过儒学。学成之后,孟子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首先去齐宣王那里游说,碰碰运气。在齐国碰壁后,又到魏国游说魏惠王。但他的那套政治主张,在魏惠王看来,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迂腐不堪,有学无术,难以切合世用。那个时候,“国际”风云人物是商鞅、吴起、孙膑、田忌等,要么奉行法家的实用主义路线,大搞改革;要么擅长兵法将略,能克敌制胜。作为“天下共主”的周天子是彻底靠边站了,“国际”上风起云涌,秦、楚、魏、赵、韩、齐、燕等七雄基本划定了各自的地盘,激烈地争夺“国际”领导权。以魏、韩、赵“三晋”为轴心,秦、楚、燕、齐各种势力变换组合,西联秦、东联齐而南攻楚,曰“连横”;南联楚、北联燕、西攻秦或东拒齐,是为“合纵”。这是早期的合纵连横。后来,合纵就成为关东五国(魏、韩、赵、燕、楚)合力攻秦,连横则变成关东六国集体妥协投降,向秦国屈服。所以在那个时代,吃得开的是张仪、公孙衍等善于忽悠、利口覆家邦之徒。像孟子这样,到处宣扬尧舜之道和三代仁政的,是没有市场的,毕竟这一套听起来好听、看起来好看,却不能收到近效。

在接连碰壁之后,孟子大概也感觉到在那个时代推行他的王道仁政,只是镜花水月,可望而不可即。遂绝了出仕之念,与弟子万章等人,“序诗书,述仲尼之意”,安心著述,弘扬孔老夫子的学说,为后人留下了《孟子》七篇。现在通行本的《孟子》又把每篇都分为上下两篇,所以成了十四篇。

除《史记》之外,另一本记载孟子事迹的书是刘向的《列女传》,它在记载孟母的光辉事迹时,附带着说到了孟子。我们所熟悉的“孟母三迁”、“断机喻学”等故事即出自该书。据说孟子小的时候,其家靠近墓地。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年幼的孟子由于常见丧葬之事,不知不觉也模仿起那些负责挖坑埋葬的人的动作做游戏。孟母见了,很是忧心,她担心长此以往儿子会沉溺于这些下九流的事。为了使儿子避免受不良影响,她迁居于市场旁边。结果,孟子又开始模仿市场上的那些小商贩做生意的样子。孟母不得不再次搬迁,这次将家搬到了学校的旁边。受环境的熏陶,孟子也开始玩起了孔子小时候玩过的游戏——“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模仿先生学生们作揖行礼的动作。那个时候,礼是学校教学内容中相当重要的一块,经常由先生带领学生做实地演习,所以居近学校的孟子,能看到这种场面并不奇怪。“孟母三迁”的故事在古代广为流传,甚至被写进蒙学教材《三字经》:“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让人在感慨孟母用心良苦的同时,也不禁艳羡:那时的社会制度尽管不优越,但房价却实实在在地惠民!要是放在今天,他们孤儿寡母的,大概也只能望楼兴叹、有心无力。最后的结局,很可能中国历史上多一个挖坑能手,少一位圣人。

孟子对学习产生了兴趣,走上了正轨,孟母自然很是欣慰。等孟子到了适学年龄,孟母便送他到子思的门人那里去学习儒家经典。关于孟子的老师,《史记》认为是子思门人,《列女传》则认为是子思。以时代推论,当以《史记》为是。孟子出生时,子思已经故去三十年左右,所以孟子能够跟子思的门人学习,已经算很幸运了。鲁迅先生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小孟子也不例外。别看他模仿起别人行礼的样子有板有眼、乐此不疲,因为那是在做游戏。一旦真正入学读书,时刻与“子曰”“诗云”为伴,孟子便受不了了,不久也感到厌腻,于是偷偷地从老师那儿溜回了家中。其时孟母正在织布机上辛勤地劳作,以便养家糊口。她见孟子逃学回来,吃了一惊,问道:“你学习怎么样了?”孟子答道:“还不是那么回事。”孟母听了,拿起剪刀就将正织着的布从中剪断。孟子不解其故,吓了一跳,赶忙问原因。孟母郑重地告诉他:“你中途荒废学业,就像我剪断这正织着的布一样,将前功尽弃。作为君子,要靠学业来扬名立万,靠多学多问来增长见识,这样无论居家还是外出做事,都会远离祸害。你从现在放弃学业,那就不会有什么出息,早晚免不了干那些下三滥的事。”孟子听了,惊恐不安,从此不敢再怠于学业,又回到老师身边,直到成为一代名儒。

对于孟母“断机喻学”一事,《韩诗外传》另有一说,故事的梗概为:孟子在一边背诵自己所学的功课,孟母在旁边织布。但是孟子对功课掌握得并不熟练,时断时续。孟母见此情况,拿起剪刀剪断布匹,以此事来告诫孟子,学习的思维也同织布一样,一旦断了,很难再接续上。孟子听了很受震动,此后学习更加专心。二者虽有小异,其用意则一,都是说学习不可中辍,否则将前功尽弃。

同类推荐
  • 最后的汉末

    最后的汉末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里英雄崛起,谋士辈出,在汉人最后的余晖下显露自己的光芒,编撰着自己的故事。这里社稷崩塌,战乱四起,在各方世家豪强势力的碰撞中,生灵的光晕在战火纷飞中黯淡,直到千里无鸡鸣。184年至220年,36年,最后的汉末。220年至280年,60年,最后的三国。汉时明月,辉煌到黯淡,大汉天下,繁盛到衰弱。万千黎民,人间失格。是否有一片救赎他们的静土?是否有那么一群人在战乱中给他们庇护与安宁,是否有人能够守住汉人的血脉,终结这乱世汉末。刘澜来了,最后的汉末终结,陌上花开,大汉明月可缓缓归矣。ps:①金手指是23世纪的人工智能,可依据模板合成特定物品与人物,由于模板是带去的水浒传,所以人物多出于此。②主角没有背景,没有大腿,靠攀科技树,种田为主,打仗为辅,地盘也会另辟蹊径。③软系统文,除合成,人为无法达到的地步,主角不会过于依赖人工智能。④以弱武宋朝水浒人物拯救大汉,应该挺有趣的吧!
  • 从秦末开始

    从秦末开始

    (书名又叫《科技制霸从秦末开始》)这是一个从秦末开始,依靠科技科学,强国,争霸,种田的故事。罗浩来自5050年,一次宇宙航行出现意外,来到秦末,成了刘邦那个村的一个少年……原本想抱刘邦大腿,却因历史轨迹改变,罗浩不得不依靠自己在乱世中生存。
  • 捭阖荡寇志

    捭阖荡寇志

    雍朝安顺皇帝十九年三月底,安顺皇帝病重,太子王辉监国。同年四月底,太子排除异党,五大将军之一的玄武将军独孤舟被流放东荒沙漠,抵御外族。我们的故事从独孤舟之子外出遇到两位结拜兄弟说起。
  • 隋唐大侠传

    隋唐大侠传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我之大者,覆雨翻云。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不反抗,我会死的!所以我成大侠了……
  • 我的老婆是将军

    我的老婆是将军

    崇祯末年,大厦将倾,神州即将陆沉。贾万策穿越到了这里,附送一个老婆。当他发现自己的老婆是一个将军的时候,他马上激动无比。在这个乱世,能有一名将军当老婆的人,能做什么呢?“我的老婆是一名小将军,我要把她养成成为一名大将军,一名驱逐鞑虏保家卫国开疆拓土爱国家爱百姓爱民族的大将军。”贾万策说道。这是一个养成的故事,把一个小军阀养成为一个大军阀,最后养成为一个统领天下军队的大将军。
热门推荐
  • 酷鬼王不好惹

    酷鬼王不好惹

    他,桀骜不逊,却痴情不已,冷酷到底,却只为她心痛,等待十世,只为她能一朝回心转意。她,被自己的姐姐夺走心爱的男人,死后被鬼王爱上,可她已不再相信爱情和男人,跳下轮回。她(他),陪了他五百年,等到的却只是一掌劈掉了她的孩子……
  • 皇上,太子又跑了

    皇上,太子又跑了

    慕容涵,现代富豪家的大小姐,二货一枚,色女一个,因开车时一直盯着帅哥没看路直接被一辆大卡车撞了。慕容涵,东陵国太子,因失足落河而亡。传闻,他虽是男子,却长着一张比女子还美艳的脸。传闻,他不知羞耻,勾引自己的皇叔——也就是当今东陵皇上,慕容渊。传闻,他虽为太子,却胸无点墨,草包一个。传闻…传闻…这些传闻都被她打破了。看现代色女如何玩转古代!(简介很三俗,内容很二逼,大家见谅!)
  • 刺杀穿越者

    刺杀穿越者

    穿越成为大家族弃少,四岁展露魔法天赋,五岁进入魔法学院,八岁毕业,十岁发明火药,十八岁就成为大将军率军横扫敌国……真是一出爽到爆炸的狗血无敌穿越争霸故事啊,然而……常安并不是这个故事的主角,作为一名穿越者杀手,常安的任务,便是在这位穿越者对世界的平衡造成更大破坏之前,将其刺杀!
  • 枪神秦翔

    枪神秦翔

    茫茫虚空不知凡几,岁月冉冉又曾几何。大千世界之中万物生灵就像是冲冲的过客,无论是生还是死都溅不起一滴岁月的浪花。而在这茫茫的虚空之中,也是存在了许多的传奇。在遥远的另一边有一个神奇的世界,那里到处充满了传奇。和平是人们心中的向往,杀戮才是你永久的归宿。看谁人能叱诧风云之巅、傲笑寰宇之中!
  • 长安娇逃跑女帝腹黑君

    长安娇逃跑女帝腹黑君

    当久居高位的女帝一朝回到解放前,是否还会走那走过的路?不曾出现过的他,又是何方人物?详情请看《长安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桃花不及君笑颜

    桃花不及君笑颜

    我曾经爱过你,恨过你,为你拼过命,也想过放弃你,到最后我们只剩下了那句,“你好,再见。”再见,我最爱的那个男孩,再也不见……
  • 神奇宝贝之心的征程

    神奇宝贝之心的征程

    在内心世界里的冲动,终让我迸发出力量,它是我的精神支柱,而我将愿与你分享。——文记这是一个神奇宝贝世界,在天空中、大海中、高山上、森林中、草原上、城镇里,都可以见到神奇宝贝的身影。那到底有多少种神奇宝贝?一百?两百?还是更多呢?至今谁也无法说清楚~~而我们也会进入这个世界去探索~邂逅。正如新奥神话所说的,“当一个生命碰到另外一个生命时,新的生命将被孕育。”而我们将会感受这一邂逅之情~~现在,还是那个神奇宝贝世界,正值小智的那个时代,他已经成功的成为了神奇宝贝大师,在各大地区,他的名字已经妇孺皆知。而在这个世界,不知不觉产生了黑暗的气息,小智的旅行还在继续,新生代的人儿正在崛起~
  • 灵噬山河

    灵噬山河

    天才少年,自龙轩而出。历尽磨难,面对大千世界!手持岳刃,和敌人谈笑风生。手握灵火,与神秘组织争高比低。东玄院内,勇争第一。练灵大赛,力挫群雄!天才之道,注定不凡。成神之路,谁主沉浮?欢迎加入《唐明》书友群,群号码:495161629。
  • 战御苍生

    战御苍生

    身怀龙脉,汇聚天道气运,斩天骄,灭妖孽,欲登九霄御天下,混沌归元遁空灵。敢问世间,谁人能与之匹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