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46400000034

第34章 三人行,行行重行行(5)

圣陶谈到他作小说的态度,常喜欢说:我只是如实地写。这是作者的自白,我们应该相信。但他初期的创作,在“如实地”取材与描写之外,确还有些别的,我们称为理想,这种理想有相当的一致,不能逃过细心的读者的眼目。后来经历渐渐多了,思想渐渐结实了,手法也渐渐老练了,这才有真个“如实地写”的作品。仿佛有人说过,法国的写实主义到俄国就变了味,这就是加进了理想的色彩。

假使这句话不错,圣陶初期的作风可以说是近于俄国的,而后期可以说是近于法国的。(朱自清:《叶圣陶的短篇小说》)朱自清在清华大学教书,但他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情有独钟,常应邀到中学演讲,给中学生刊物写稿,创办语文教育类刊物,编写中学语文教材。1944年,已是大学名教授的朱自清还到私立五华中学兼课。1948年的六七月间,身体已经极度虚弱的朱自清,仍坚持伏案编写《国文读本》。这是面向中学生的一本普及读物,由他和叶圣陶、吕叔湘合作。

叶圣陶对朱自清在语文教学方面的成就一直给予高度评价,他说:

他兼有中学及大学的教学经验……兼有新旧文学的修养……又富于研究的精神……除了本国语文的修养之外,他又有外国语文的精深的造诣……朱先生具备这么些条件,所以就语文教学方面来说,他真是个全才。(叶圣陶:《悼念朱自清先生》)朱自清对叶圣陶则一直视为兄长。在他笔下,叶圣陶是这样的:

我看出圣陶始终是个寡言的人。大家聚谈的时候,他总是坐在那里听着。他却并不是喜欢孤独,他似乎老是那么有味地听着。至于与人独对的时候,自然多少要说些话;但辩论是不来的。他觉得辩论要开始了,往往微笑着说:这个弄不大清楚了。”这样就过去了。他又是个极和易的人,轻易不见他的怒色。他辛辛苦苦保存着的《晨报》副张,上面有他自己的文字的,特地从家里捎来给我看;让我随便放在一个书架上,给散失了。当他和我同时发见这件事时,他只略露惋惜的颜色,随即说:由他去末哉,由他去末哉!”我是至今惭愧着,因为我知道他作文是不留稿的。他的和易出于天性,并非阅历世故,矫揉造作而成。(朱自清:《我所见的叶圣陶》)朱自清不仅对叶圣陶一直充满敬重,对圣陶的子女也是充满喜爱。《文心》出版时,知道硏尊和圣陶要把这本书作为礼物送给孩子们,朱自清不顾此书已有了陈望道的一篇序,主动又送上一篇序文,算给他们孩子定亲的礼物。等到叶圣陶的孩子至善、至美、至诚出版《三叶集》时,朱自清又认真写了《序叶氏兄弟的第二个集子》:

我初次看见这兄弟三人的时候,他们还都是些孩子,记得还和人,努力发展,找到了自己的路,难能可贵的是不同而同的路,我真高兴。我是乐于给他们的联珠续集写这篇序的。

看这架势’简直就是朱自清沾上叶家了,圣陶出书写个序,现在连子辈出书也不放过。

不幸的是,朱自清未满50周岁就去世了,他再没有机会为叶圣陶及叶子女们的新作写序了。

抗战期间,夏硏尊留在了上海。孤岛生活,囚住了他的身体;远离亲朋好友,更困住了他的心。闷闷然的他,生活困窘,心境颓唐,身体大坏。等到抗战胜利后,叶圣陶第一时间赶到上海去看望他,这时的夏硏尊已经病入膏肓了。

1946年4月23日,夏硏尊因病去世,享年60岁。

叶圣陶第一时间用“朴实真诚、笃行拔俗,廉顽立懦,化遍朋从”这样的评价为夏硏尊的去世在报上发了丧讯。4月25日,硏尊先生入殓。叶圣陶当天日记甚详:

晨与墨(叶圣陶妻子胡墨林)携三午(叶至善儿子,夏丐尊外孙)至殡仪馆。今日店中停业一天,特致哀悼,同仁陆续到齐。既而吊者渐至,皆签名于簿。马夷初先生痛哭失声,使人感涕。日人内山完造沉默致敬,亦可感动。美新闻处钱辛稻君为画遗像,临摹准确,线条老练,大可宝贵。各报纸皆有记载,或详或略,一致推崇丐翁之操守与识见。

从夏硏尊大殓,到遗体火化,到开追悼会,再到为其寻觅墓地,叶圣陶全程参与主持其事,他还与马叙伦一起为其撰写墓碑碑文和铭。6月19日,叶圣陶参加开明书店董事会,议决给夏硏尊夫人致送夏硏尊在世时之半薪,直至其终身。

夏硏尊是《中学生》杂志的创始人。1946年1月,《中学生》在上海复刊,夏硏尊抱病给复刊号写了《寄意》一文,把《中学生》比作“亲自生育、亲手养大的儿女”。可惜几个月后,他就去世了,这篇文章成为了他给《中学生》的绝唱。

夏去世的时候,1946年5月号的《中学生》已经发排。叶圣陶专门从5月号的《中学生》大样中撤去一篇稿件,特地连夜赶写了一篇悼念文字补上,并把夏硏尊的一张照片印在封面上。他说:“夏先生一生尽瘁教育文化事业,他的人格和学问,几十年来,不断地教育着青年们。夏先生的年纪并不算高,他的逝世,是我国教育文化界的重大损失。”叶圣陶还决定把当年第六期《中学生》作为夏硏尊纪念专辑。夏先生生前亲友、学生、读者纷纷写来文章以示哀悼,而叶圣陶本人写的《答硏翁》,通篇和泪而成:

我回到上海来不满三个月,由于你的病,虽然会面许多回,没有与你畅快的谈一谈。现在我写这几句,当作与你同坐把杯,称心而言。可是你已经一棺附身,而且在十天之后就将火化成灰。想到这里,我收不住我的眼泪。(叶圣陶:《答丐翁》)朱自清获知夏硏尊去世的消息时,他正辗转昆明、成都之间,准备北归清华园。其时的朱自清身体已是每况愈下,但怀念老友的真切心情使他无法平静,在贫病与忙碌中朱自清写下了感情真挚的《教育家的夏硏尊先生》一文,对夏先生献身教育、诚恳对待学生、认真对待教务的一生给予高度评价,称夏硏尊为“一位诲人不倦的教育家”。这篇文章还透露了当年夏硏尊离开春晖的一些隐情:

夏丐尊先生是一位理想家……但是理想主义的夏先生终于碰着实际的壁了。他跟他的多年的老朋友校长经先生意见越来越差异,跟他的至亲在学校任主要职务的意见也不投合;他一面在私人关系上还保持着对他们的友谊和亲谊;一面在学校政策上却坚持着他的主张,他的理想,不妥协,不让步。他不用强力,只是不合作;终于他和一些朋友都离开了春晖中学。(朱自清:《教育家的夏丐翁先生》)夏硏尊去世一周年之际,叶圣陶专门写了一首《硏翁周年祭》:

神灭形销既一年,于心宁觉隔人天。

谁与胜利犹无对,国尚蜩螳只自煎。

闻讯更当长叹息,摧肠应作几回旋。

算来一语差堪告,未改襟怀守益坚。

夏硏尊去世两年之后,朱自清也离开人世,渐入老境的叶圣陶内心极其痛苦:

8月13日,报上已道噩耗。呜呼,三日来唯惧传此消息,而今果然,默默无言。(叶圣陶:《东归日记》)痛苦之中的叶圣陶一口气写了四篇文章悼念这位老友:《佩弦的死讯》、《论佩弦的一首诗》、《朱佩弦先生》、《悼念朱自清先生》,并在上海组织举行了朱自清追悼会,会上作了感情深厚的讲话。在叶圣陶的心目中:朱自清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毫不追求个人的名利,唯有实实在在的成绩足以贡献给大众,在大众的海洋里加增一点一滴。他待人接物极诚恳,与他做朋友的没有不爱他,分别时深切地相思,会面时亲密地晤叙。历数国内文学家,有的能够着手创作,可惜的是“莫把金针度与人”;有的能够研究,遗憾的是“可怜无补费精神”,像朱先生那样为人不为己,深入而能浅出,适应当前的需要,解决当前的问题的,单就语文教育一端而言,已是难能可贵的了。他的去世岂仅是我们同人的私痛呢?

叶圣陶本人学问好,文笔好,对人持一腔热忱,对事抱奉献精神。他是引“蓄道德,能文章”的夏硏尊、朱自清为难得的人生知己、生活知音、事业同道的。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何况得两人乎?可欣可慰。但现在他们两人都丢下了自己,先后离开了,可惜可叹。这让叶圣陶情何以堪?

解放后,叶圣陶一度身兼数职:先是新中国政务院的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再是教育部与出版总署合作成立的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又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还是教育部副部长,直至中央文史馆馆长、民进中央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

叶圣陶自己多次说过,他当不了领导,最适合的是让他当个责任编辑。

他是一个谦谨实在、不图虚荣之人,一个纯粹的知识分子。

同类推荐
  • 静一述林·郭沫若翻译研究

    静一述林·郭沫若翻译研究

    全书分为三部分:上编为综述,对郭沫若作为翻译家的成功之道、翻译活动、翻译思想以及翻译影响进行了整理与提炼;下编为郭沫若译作评介,对郭沫若的主要译作按德语、英语、俄语、日语及其他语种进行了分类评介;第三部分为附录,分为“郭沫若译论选”、“郭沫若译事年表”、“郭沫若译著详考”和“郭沫若翻译研究资料索引”四个部分,旨在为今后的郭沫若翻译研究者提供较为翔实的参考资料。
  • 手段:从最小变成最大的S·O·B法则

    手段:从最小变成最大的S·O·B法则

    这是一部风靡全球的“首席执行官之书”,并不以时时抛出格言隽语的俗套来左右读者,也不试图以模具演示的方式来整合读者的思维。在本书中,你看到的是商界内部绘声绘色的故事,这些故事饱含着炽热的激情,有西部好汉的粗话,也有上流豪门的恶谑,甚至不乏街舞式的鄙俚。这里一部权谋书,推进一步说,也是一部商界政治法则书,艾伦·纽哈斯毫不讳言——必要的敌意是获胜的手段,但是我们看到,在回到新闻观上时,作者又提倡着一种可敬的“保守主义”。他的经历,对广大的新闻工作也是不无教益。《手段》不仅是媒体策划人、执行总编和栏目制作人的职业必读书,而且是一切行为经理人——特别是那些处在事业关键阶段的中青年职业经理人的必读之书。
  • 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王大珩传

    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王大珩传

    一百多年前,西方的一位战略家就曾经说过:一个民族如果输掉了科学,也就输掉了未来。王大珩从来就有他独特而深刻的思维,面对唾手可得的博士学位,他放弃了继续深造,选择了光学玻璃制造与研究。回国后,一句“馆长就馆长,只要能做事就成”,他挑起了仪器馆的大梁,工作很快就有了起色。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常把这句话常挂在嘴边:没东西就找王大珩要去!1958年,长春光机所以研制高精光学仪器和光学玻璃的“八大件一个汤”而闻名全国科技界。“原子弹、导弹中的光学设备一定要让长春光机所来做!”钱学森的这句话一锤定音。晚年的王大珩以一位战略科学家的眼光与智慧,成为倡导中国的“863”计划第一人。
  • 寻找中国的血型

    寻找中国的血型

    本书是广元市公安局人员的文学作品集,是对公安工作的英雄事迹的讴歌。内容健康向上,是公安警营文化的体现。
  • 中小学生必读丛书:名人传

    中小学生必读丛书:名人传

    传记里的三人,一个是德国的音乐家贝多芬,一个是意大利的雕塑家、画家、诗人米开朗琪罗,另一个是俄国作家、思想家、文学家托尔斯泰,虽然各自的事业不同,贡献不同,所处时代和国家也不同,但他们都是伟大的天才,都是各自领域里的伟人。他们在肉体和精神上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却为创造不朽的杰作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热门推荐
  • 丑女神算

    丑女神算

    一砖头拍下,她鼎鼎大名的乌鸦半仙穿越了。穿到一个奇丑无比的妃子身上就算了,睁眼就是活春宫也算了,可这皇帝怎么一睁眼就把她送人了,而且送的那个……还不是人!偶尔喝喝小血就罢了,怎么顺道还把她也给变异了!
  • 魂力大师

    魂力大师

    在第一次地狱大战中,默林选择阎罗众王的阵营,与阎王一起率领幽灵大军击败敌方,将敌方主将赢次封印在契约山,鬼王被杀,鬼王的魂因遗落在地狱裂缝。千年之后,赢次暗中解开封印,重整旗鼓,准备发起第二次地狱大战,试图掌控转生大权,从而改变阳间35亿人的命运。
  • 1992年的粉笔头

    1992年的粉笔头

    一个发生在1992年的初中校园故事,一位朴素的老师和他的兄弟们。
  • 中医养生受益一生-健康长寿的养生之道

    中医养生受益一生-健康长寿的养生之道

    本书由朝华出版社于2009年出版,作者宋学菊。本书给读者介绍:中医养生中最常用的就是食疗养生、经络养生与精神养生。本书以中医理论为核心,按照从头到脚的编排顺序,从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健康问题入手,详细地讲解了人体的每一个部位的养生与保健,并就一些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从中医的角度进行讲解。
  • 风华绝代忆佳人

    风华绝代忆佳人

    一场生死纠葛的恋情一部刻骨铭心的爱恋只要你愿意,我还爱你
  • 蓝天时光

    蓝天时光

    真正的世界末日是什么?不是地震,不是海啸,不是疾病,而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看见你,没有人能了解你。直到世上没有人可以珍惜你,直到没有人记住你……
  • 无敌真的是太麻烦了

    无敌真的是太麻烦了

    一个无敌的人是有多少烦恼啊?一不小心就可能毁了世界。这是多么可怕呀。
  • 名门之后千金归来不好惹

    名门之后千金归来不好惹

    她曾经是威慑一方的女王,但因为一些原因重生了,重生不要紧,但却重生在一个费柴少女身上,唉,不慌来日方长嘛......[女强男强虐渣爽文宠文]
  • 余生孤寂皆为你

    余生孤寂皆为你

    他,是年少是的欢喜也是余生的孤寂……喜欢上他是她一生的难忘也是难以割舍的痛
  • 深宫匪影:皇后私奔了

    深宫匪影:皇后私奔了

    一个喷嚏引发的一场穿越。她,一个八荣八耻背得滚瓜烂熟的五好良民,竟然因为一个喷嚏而穿越。好吧,穿越就穿越,可为什么一穿越就成土匪了呢。各种事实证明,打劫是一门大大的学问,不仅是个体力活,还是个脑力活、技术活,手脚不利索的、怕死的、脑袋不灵光的人是做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