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493300000024

第24章 诗词篇(3)

第一段是“帖括时文”仍然盛行的时代。那是顺治五年(1678)以前,再往前推即明朝晚期以至中期、早期。因为李渔所谓“三十年以前”,是从康熙十七年往前推,即大约是顺治五年(1648)以前。就是说,通常人们说“词复兴于清”,而直至顺治五年,词尚未“复兴”。那之前,按李渔的说法,是“殚心制举业”的时代,是“为干禄计”而“埋头八股”的时代;“作诗赋古文词者”寥寥无几。总之,“当日之世界,帖括时文之世界也”。

第二段是从“帖括时文”转向“诗赋古文”的时代。时间大约是从顺治五年(1648)至康熙七年(1668)的二十来年。那时,按李渔的说法是“诗教大行”的时代,由“帖括时文之世界变而为诗赋古文之世界”。然而,此时词仍然没有复兴,“按谱填词者亦未数见,大率皆诗人”,作诗者多,填词中少。

第三段是康熙七年(1668)之后,词真正开始复兴。按李渔的说法,即“乃今十年以来,因诗人太繁,不觉其贵,好胜之家,又不重诗而重诗之馀矣。一唱百和,未几成风。无论一切诗人皆变词客,即闺人稚子、估客村农,凡能读数卷书、识里巷歌谣之体者,尽解作长短句”。李渔所列举的十二位“眼前词客”,董文友、王西樵、王阮亭、曹顾庵、丁药园、尤悔庵、吴薗次、何醒斋、毛稚黄、陈其年、宋荔裳、彭羡门等,都活跃在这段时间。其中董文友即董以宁,在康熙初与邹祗谟齐名,精通音律,尤工填词,善极物态,着有《蓉渡词》;王阮亭即王士祯为清初文坛领袖,与其兄王西樵(王士禄)均善词,王阮亭有词集《衍波词》;曹顾庵即曹尔堪,填词名家,与山东曹贞吉齐名,世称“南北两曹”,着有词集《南溪词》、《秋水轩词》等;丁药园即丁澎,清初着名回族词人;尤悔庵即尤侗,亦是填词行家,与李渔交往很多;吴薗次即吴绮,以词名世,小令多描写风月艳情,笔调秀媚,长调意境和格调较高;何醒斋即何采,工词、善书;毛稚黄即毛先舒,“西泠十子”之一,又与毛奇龄、毛际可齐名,时人称“浙中三毛,文中三豪”,善词;陈其年即陈维崧(1625-1682),更是填词大家,是清初最早的阳羡词派的领袖,才气纵横,擅长调小令,填词达一千六百二十九首之多,用过的词调有四百六十种,词风直追苏辛,豪放、雄浑、苍凉,有《湖海楼诗文词全集》54卷,其中词占30卷;宋荔裳即宋琬,诗词俱佳,有《安雅堂全集》20卷,其中包括《二乡亭词》;彭羡门即彭孙遹,其词亦常被人称道,着有《廷露词》、《金粟词话》等。

其实,清初还有一些着名词家,尤其是浙西词派诸人,如朱彝尊、李良年、李符、沈皞日、沈登岸、龚翔麟等等;比他们更早的是曹溶。康熙十一年(1672),朱彝尊与陈维崧的词合刻成《朱陈村词》,《清史·文苑传》称其“流传至禁中,蒙赐问,人以为荣”。康熙十八年(1679),钱塘龚翔麟将朱彝尊的《江湖载酒集》、李良年的《秋锦山房词》、李符的《末边词》、沈埠日的《茶星阁词》、沈岸登的《黑蝶斋词》、龚翔麟《红藕庄词》合刻于金陵,名《浙西六家词》,陈维崧为之作序。此外属于陈维崧阳羡词派的还有任绳隗、徐喈凤、万树、蒋景祁等等。不知何故,李渔没有提及在当时已经颇有名气(在后来的整个清代也非常有影响)的朱彝尊和浙西词派诸人。如果说浙西词派代表作《浙西六家词》编成时已是康熙十八年(1679),李渔进入垂暮之时,可能没有引起注意;而朱彝尊与陈维崧的词合刻成《朱陈村词》,时在康熙十一年(1672),且“流传至禁中,蒙赐问,人以为荣”,李渔不可能不知道,为何只说到陈维崧而不提朱彝尊呢?令人不得其解。

此外,晚清词论家张德瀛《词徴》卷六也谈到“清初三变”,虽是事后考察而不像李渔那样亲身感受来得更踏实,但仍然可以参照:“……本朝词亦有三变,国初朱陈角立,有曹实庵、成容若、顾梁汾、梁棠村、李秋锦诸人以羽翼之,尽祛有明积弊,此一变也。樊榭崛起,约情敛体,世称大宗,此二变也。茗柯开山采铜,创常州一派,又得恽子居、李申耆诸人以衍其绪,此三变也。”

新与旧的辩证法

关于创新,李渔自有其独到见解,所谓“意之极新者,反不妨词语稍旧,尤物衣敝衣,愈觉美好”(《窥词管见》第六则)。

这是“新”与“旧”的辩证法。

李渔所重,乃“意新”也。倘能做到“意新”,词语不妨“稍旧”,所谓“尤物衣敝衣,愈觉美好”。这使我想起明代杨慎《词品》卷之三“李易安词”条一段话:“(李易安)晚年自南渡后,怀京洛旧事,赋元宵永遇乐词云:‘落日镕金,暮云合壁。’已自工致。至于‘染柳烟轻,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气象更好。后叠云:‘于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皆以寻常言语,度人音律。链句精巧则易,平淡入妙者难。山谷所谓以故为新,以俗为雅者,易安先得之矣。”杨慎以李易安词为例,形象解说了“精巧”与“平淡”、“故”与“新”、“俗”与“雅”的辩证关系。

这里既有各种关系之内外表里辩证结合的问题,也有这些关系中的各个因素孰轻孰重的问题。我认为李渔之重“意新”,是强调词人应该多做内功,要从根柢下手。创新的功夫,根本是在内里而不在表层,在情思不在巧语。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创新的力气应该主要用在新思想、新情感、新感悟的开掘上,而不是主要用在字句的新巧奇特甚至生僻怪异上。

当然,内里与外表、情思与巧语、意新与字(句)新、内容与形式等等,又是不可绝然分开的。一般而言,常常是新内容自然而然催生了新形式,新情思自然而然催生了新词语;而不是相反。文学艺术中真正的创新,是自然“生长”出来的,而不是人工“做”出来的。

总之,功夫应该从“里”往“外”做、从“根”往“梢”做。这样,你的创新才有底气、才深厚、才自然天成,你的作品才能使人感到“新”得踏实、“新”得天经地义、“新”得让最挑剔的人看了也没脾气。这即《窥词管见》第七则开头所言:“琢句炼字,虽贵新奇,亦须新而妥,奇而确。妥与确,总不越一理字,欲望句之惊人,先求理之服众。”任何文学样式,诗词古文小说戏曲等等都包括在内,其创新必须有这个“理”字约束、管教。李渔第一部传奇《怜香伴》创造了崔笺云、曹雨花这一对同性恋人形象,怪则怪也,但细细分析她们所生活的环境,则又觉得入情入理。李渔之后不到一百年,曹雪芹在伟大小说《红楼梦》中创造了贾宝玉这个人物,也是虽怪异却合理:一方面,他生在诗书之乡、官宦之家而偏偏厌恶仕途经济,在当时够新奇、怪异的;但仔细考察“大观园”里种种促使他性格生长的因素,却又觉得他并不违背那个典型环境里的“人情物理”。

“新”在“理”中。

“闹”字风波

《窥词管见》第七则谈到“琢句炼字”时曾云:“时贤勿论,吾论古人。古人多工于此技,有最服予心者,‘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是也。有蜚声千载上下,而不能服强项之笠翁者,‘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是也。‘云破月来’句,词极尖新,而实为理之所有。若红杏之在枝头,忽然加一‘闹’字,此语殊难着解。争斗有声之谓闹,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春,予实未之见也。‘闹’字可用,则‘吵’字、‘斗’字、‘打’字,皆可用矣。予谓‘闹’字极粗极俗,且听不入耳,非但不可加于此句,并不当见之诗词。”

李渔所挑起的这个“闹”字风波,今天须好好说道一番。我的看法是:笠翁差矣。

填词高手琢字炼句功夫,的确令人叹服。但是琢字炼句的根基在炼意,再往深里推:在对生活真谛的敏锐洞察和准确把握。例如宋代杨湜《古今词话》“苏轼”条记述了苏轼一首《蝶恋花》词,评曰“极有理趣”。该词云:“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来时,绿水人家遶。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这首词的“琢字炼句”功夫,十分了得。尤其是“炼句”。单拿出某字,也许还不觉什么;看整句,则令人心折。像“花褪残红青杏小”、“枝上柳绵吹又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愈看愈有味道。但这首词的高明,根本在于“炼意”,更深一层,在于苏东坡对生活本身入木三分的理解和拿捏。杨湜说它“极有理趣”,甚是。正由于东坡深刻把握了生活的“人情物理”,因而“炼意”好,所以催生其“琢字炼句”新奇合理。下面的例子表明了同样道理。明代杨慎《词品》卷之三“李易安词”条赞“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杨慎特别推崇“声声慢一词,最为婉妙”。妙在哪里?琢字炼句也,尤其是一连十四个叠字用得绝。杨慎引了声声慢全词后写到:“荃翁张端义贵耳集云:此词首下十四个叠字,乃公孙大娘舞剑手。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下十四个叠字者。”李清照的《声声慢》之所以近千年传诵不衰,看起来是“炼字”好,而其根本则在于作者具有真切深刻的生活体验,所以才造就其“一连十四个叠字用得绝”。

宋子京(祁)“红杏枝头春意闹”之“闹”字,用得也是极好的,历来为人称道,并得到“‘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美名。我认为“闹”字之所以用得好,根基在“炼意”好,在对生活的体验深,已经达到了一种高深的审美境界。作者体验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体验到了春天蕴藏的无限活力,最后凝聚在“红杏枝头春意闹”七个字上。设想,倘舍此七字,何以表现?七字之中,“闹”字尤其传神。但李渔却不服,偏要唱反调。李渔关于“闹”字的一番说辞,看起来卓然独立,与众不同。然仅为一家之偏执之言耳。李渔说:“若红杏之在枝头,忽然加一‘闹’字,此语殊难着解。争斗有声之谓闹,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春,予实未之见也。‘闹’字可用,则‘吵’字、‘斗’字、‘打’字,皆可用矣。”然而在我看来,作为艺术修辞,“闹”的使用其实并不难理解,因为它符合现代学者钱钟书先生所揭示的“通感”规律。李渔自己的词中也常用此手法,他的《捣练子·早春》劈头便说:“花学笑,柳含颦,半面寒飔半面春。”按李渔上面的逻辑,“花”怎么会“笑”?“柳”何能“含颦”?但“花学笑,柳含颦”却合“艺术情理”。还有,李渔的一首《竹枝词》云:“新裁罗縠试春三,欲称蛾眉不染蓝。自是淡人浓不得,非关爱着杏黄衫。”其第三句“自是淡人浓不得”尤妙。若按常理,人哪能用“浓”“淡”形容?然李渔此句出人意料而让人信服,新奇而贴切。

我赞成近人王国维的观点:着一“闹”字,境界全出矣。

“闹”字用得确实好。

词忌书本气

李渔多次批评词与曲的创作中之道学气、书本气、禅和子气。如《窥词管见》第八则有云:“词之最忌者,有道学气,有书本气,有禅和子气。吾观近日之词,禅和子气绝无,道学气亦少,所不能尽除者,惟书本气耳。每见有一首长调中,用古事以百纪,填古人姓名以十纪者,即中调小令亦未尝肯放过古事……若谓读书人作词,自然不离本色,然则唐宋明初诸才人,亦尝无书不读,而求其所读之书于词内,则又一字全无也。文贵高洁,诗尚清真,况于词乎?”《闲情偶寄·词曲部·词采第二》“忌填塞”中也说:“填塞之病有三:多引古事,迭用人名,直书成句。古来填词之家,未尝不引古事,未尝不用人名,未尝不书现成之句,而所引所用与所书者,则有别焉:其事不取幽深,其人不搜隐僻,其句则采街谈巷议,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

李渔所言甚是。文艺创作乃审美创造,应与上述三“气”绝缘。“忌填塞”乃着眼戏曲而言;此节从“填词”出发,又特别拈出“书本气”加以针砭。文学家(诗人、词人)并非不读书,甚至“唐宋明初诸才人亦尝无书不读”,但是绝不陷于掉书袋,而是融化于自己的创作之中,以至达到“求其所读之书于词内,则又一字全无也”。李渔说“一字全无”,乃夸张之词,但是把所读之书溶解在自己的血液里,即使带出前人个别字词,亦无妨。《苕溪渔隐词话》卷二《后主用颜氏家训语》条:“复斋漫录云:‘颜氏家训云:别易会难,古人所重,江南饯送,下泣言离。北间风俗,不屑此事,歧路言离,懽笑分首。李后主盖用此语耳,故长短句云:别时容易见时难。’”后主乃融化颜氏家训之意于自己血液中矣。

审美意境与人生境界

李渔还有几句话:“作词之料,不过情景二字,非对眼前写景,即据心上说情,说得情出,写得景明,即是好词。”读此,使我想起李渔之后数百年王国维关于“境”、“境界”、“意境”的两段话,一段是《人间词话》里的:“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一段是《宋元戏曲考》里的:“然元剧最佳之处,不在其思想结构,而在其文章。其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古诗词之佳者,无不如是。”将王国维的这两段话与上面李渔的话对照,从语气、语意甚至选字造句上,你不觉得如出一辙吗?但是王国维更明确点出了“境”、“境界”、“意境”,而且王国维比李渔更高明。高明在哪里?高明在他将“意境”(“境界”)的侧重艺术品鉴推进到艺术与人生相统一的审美品鉴。《人间词话》将人生境界分为三重,又以三句古典诗语来诠释,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明确地将艺术意蕴的品鉴与人格情致、人生况味的品鉴相融含,从诗词、艺术的意境来通致人生、生命的境界。“真景物”、“真感情”为境界之本,“忧生”、“忧世”的“赤子之心”为创境之源。对于王国维而言,境界之美实际上也成为人生之美的映照。

中国美学根本是人生美学,艺术美学不过是人生美学之一种表现形态而已。不了解这一关键之处,即不了解中国美学之精髓。所以王国维又总是把诗词写作同宇宙人生紧紧联系在一起,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在王国维看来,“境界”其实是为众人而设的,只是常人似乎感觉得到,却抓不住、写不出;而诗人能够抓得住、写得出。他引黄山谷一句话“天下清景,不择贤愚而与之”之后说:“诚哉是言。抑岂独清景而已,一切境界,无不为诗人设。世无诗人,即无此种境界。夫境界之呈于吾心而见于外物者,皆须臾之物,惟诗人能以此须臾之物,镌诸不朽之文字,使读者自得之。遂觉诗人之言,字字为我心中所欲言,而又非我之所能言,此大诗人之秘妙也。境界有二:有诗人之境界,有常人之境界。诗人之境界,惟诗人能感之而能写之。”从此我们可以悟出:没有人生之境界,哪有艺术之境界?要写出艺术之境界,先把握人生之境界。

“情主景客”与诗词本性

李渔有云:“词虽不出情景二字,然二字亦分主客:情为主,景是客。说景即是说情,非借物遣怀,即将人喻物。有全篇不露秋毫情意,而实句句是情,字字关情者。切勿泥定即景咏物之说,为题字所误,认真做向外面去。”(《窥词管见》第九则)

“情为主,景是客”,一针见血,说出诗词本性。后来王国维《人间词话》“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又是与李渔“情主景客”的思想如出一辙。

同类推荐
  • 缘路而歌

    缘路而歌

    《缘路而歌》是一本文集,收集了散文篇、人物二题、小说篇、杂文等精美作品。
  • 西中黄村志

    西中黄村志

    盛世修志,志载沧桑,自古皆然。值此国家兴旺发达,社会和谐进步,人民安居乐业之际,西中黄村有史以来的第一部村志,破天荒的面世了,可喜可贺!村党政领导班子的有识之举,可歌可颂!众多有志乡士的无私奉献精神,可敬可佩!西中黄村,地处三晋“丁陶”、千年古镇汾城腹地。这里地灵人杰,世代耕读;物阜民丰,人才辈出。素有文化村、文明村、古建村、富庶村等盛名,堪称“金襄陵、银太平”版图上一株靓丽的奇葩。
  • 假面具中的爱情

    假面具中的爱情

    本书分两部分:前部分主要收集了陈瑜清一生所翻译的外国文学及霞飞元帅回忆录等译作后面部分是他所撰写的回忆录、纪念和记事文,大多数发表在各类期刊上,也有以书信的形式对早年往事和亲友的回忆,这部分作品按照发表的时间进行编排,同时把作者父亲在50年代所写的《自传》整理编入其中。
  • 读破金瓶梅

    读破金瓶梅

    《金瓶梅》是一部传世杰作,被称为“第一奇书”。《金瓶梅》主要描写了西门庆的一生及其家庭从发迹到败落的兴衰史,并以西门庆为中心,一方面辐射市井,一方面反映官场社会,展现了一个时代的广阔图景和政治与社会的众生相,刻画了西门庆这一典型的人物形象和以潘金莲、李瓶儿等诸多女性。徐景洲的这本《读破金瓶梅》以札记形式笑谈《金瓶梅》这部奇书里的奇人奇事,点评人物性格,品味艺术技巧,阅读注重细节,行文亲切有味。
  • 白是一种重

    白是一种重

    诗集分“魂系潇湘”、“缘于真爱”、“源头的水”、“无关风月”、“返回真实”共五辑,收录了作者在大学时期创作的部分诗作。他写故乡,写亲人,写爱情,写永州的山山水水,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热爱之情。为什么取这个书名?一番的解释是他自己对诗歌创作的一种理念,他认为诗歌是一种信仰与追求,白色是一种最干净纯洁的接近于灵魂的颜色,而他一直强调的是用灵魂与心在写作,所以白色又是一种诗歌追求的高度。
热门推荐
  • 四月河

    四月河

    一个简简单单的高中生的简简单单的生活。但这么简单的一部小说,作者不会让你觉得不简单的看完。
  • 武棋至尊

    武棋至尊

    想要问我为何修炼得如此之快?拿个镜子,把我和你的脸好好对比一下!想要向我讨教棋艺?诺,没看到有后面有一堆人正在排队吗?想要搞清楚为何会有极美的少女出现在我旁边?这个嘛,是大陆永恒不变的规律!懂了吧?不懂?!风玄摇了摇头,孺子不可教也!!穿越至此的少年,带着一丝无耻和无赖,踏上了修行之路,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卓绝的天赋,不断成长,从而成为这一片大陆的传奇......武道唯我,棋道独尊!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爱情醒来了

    爱情醒来了

    在相遇相爱之前,都会有人让我们成熟。请感谢这好心的折磨。要走完每一个曲折路口,我们才会懂爱是什么。相遇相爱之后,遗憾都会变成守候。
  • 腾讯大陆之逆天改命

    腾讯大陆之逆天改命

    晨凡使劲的揉了揉眼睛,那架势恨不得把眼珠子都挖出来,一手指着天上,那一脸吃惊的样子,声音有些颤抖:“尼玛,难道我眼睛花了,居然看到了一只会飞企鹅,最坑爹的是,还像极了QQ企鹅!!”晨凡以手扶额,”妈蛋我肯定是眼花了,这个世界太他妈疯狂了。”穿越火线生化的恐惧,阿拉德勇者的哀嚎,瓦罗兰英雄的墓葬!这是一个叫做腾讯大陆的地方,战觉醒,斗至尊,逆天改命,破苍穹!晨凡将要展开一场奇幻之旅!Areyouready?
  • 冷酷少将在都市

    冷酷少将在都市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且看年纪轻轻的他为何能让祸化福,又为何由福生祸,祸兮?福兮?且看年纪轻轻的他最终又如何跳出这个祸福相倚的怪圈读者群:212152175大家赶快入驻哦
  • 古代戏曲小说研究

    古代戏曲小说研究

    本书精选了徐先生古代戏曲小说研究中最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33篇。这些学术论文对其中的许多重要问题和重要环节提出了独到而深刻的见解,体现了徐先生的治学特色和学术贡献。
  • 世界上扣人心弦的神秘巧合

    世界上扣人心弦的神秘巧合

    木乃伊的魔咒、诺查丹玛斯的预言、亚历山大英年早逝、复活节岛上的巧合、地球禁区百慕大……一次次巧合,一次次令人毛骨悚然,惊叹不已。正因为它们的存在,引发我们的好奇,激发我们的大脑风暴,提升我们的文明进程。我们常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什么是生活?每一个人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活就是一个百慕大,充满了许多未知的巧合,这些巧合让人无法得出合理的解释,因为它们完全超出我们的想象和认知范围,可是它们却又真实的存在着。伽利略有这样一句名言:“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要尚未被认识的事物,生命的全部意义就在于探索那些未被认识的事物。”
  • 人生没有如果

    人生没有如果

    生活就是一本书,我们都是它的读者。无论怎样,我们都曾快乐过、痛苦过,那种酸甜苦辣的滋味,真是只有自己心里最清楚。快乐时,我们希望这种时光长久下去,充分享受人生的美好;痛苦时,我们又急切地盼望这种心境立即消失,换一种心态去迎接另一天。,其实,牛活中大大小小的坑洼太多,甚至还出现人为的陷阱,这些都是你走向成熟、走向成功的障碍,因此,我们烦恼着、痛苦着。
  • 重生之剑师

    重生之剑师

    “狂妄!众毕生钻研剑技,为殚精竭虑,筚路蓝缕方有灵剑派今日……”不愿多言,转身欲出“你若不,擅离,我便依门规,废你资格,你可想好?”略作停顿,并未作声,径直而出。…………此书已删,无事莫……
  • 爱财女相师

    爱财女相师

    作为一个女人,作为一个很会“歪门邪道”的女相师,怎么能不爱财,又怎么能不爱美男!!且看一代女相师重生之后独领风骚的故事!!也许会带给你不一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