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543900000011

第11章 学行动--生意是做出来的(4)

“我最早的商业行为可追溯到初中,那时我14岁,刚刚改革开放。最经常的事,是挑着鲜鱼去集市上卖,或者我挑着担子,走村穿巷,挨门挨户收集螃蟹壳,然后再卖给国家,赚取差价,补贴家用。我的学费基本上都是我赚来的。高中还没毕业,我就选择了经商。

“第一次来深圳是1985年,我们来深圳卖文化用品,包括文件夹、文件袋等。我们的利润不错,毛利能赚到70%,但由于深圳的需求量并不大,而我们做的是全国市场,所以我没有在深圳住下来。

“除了做文化用品之外,我还做过许多小物件,赚钱最多的还是编织袋。那时,全国乡镇化肥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对编织袋的需求量很大。我渐渐成功了,二十四五岁,名声已遍及乡里,因为我在把大量编织袋运往全国各地的同时,也给乡亲们带来了编织这种袋的活计,让他们获得赚钱的机会。

“但失败马上就随之来临了。1989年,我在河南签订了12亿元的大单,但我提供了1000万只编织袋之后,发现货款收不回来,只好停止供货,随后是漫长而屈辱的讨债历程。由于对方以种种理由拖欠货款,在经历了种种努力之后,仍有300多万元收不回来。到了1990年,我变得一贫如洗,只好两手空空离开家乡,远走深圳。

“来到深圳不久,我就发现了一个生财之道:做租房中介,收取佣金。当时,深圳的房租挺高,租的人还很多,因此生意异常火暴,我们几乎是坐地收钱。

“到1992年春天,我已积累了十几万元,觉得做租房中介不是长久之计,加上做中介的人多起来,公司有些员工知道租房中介的好处后,纷纷辞职,自己去做小老板,跟我抢生意。

“于是,我就开始炒起楼花。当时炒楼花比较赚钱,一般炒一套楼花,能赚5000~10000元,罗湖的许多小区,我都炒过,最多的是东乐花园,当时我一口气拿到了近30套。一年后,我的资产达到60~70万元。

“1993年初,全国各地到处都在盖房,似乎只要盖了房,钱就来了。因此我们在惠阳找到了一块地,计划盖一个26层的大楼。没想到,我们刚打了地基,6月份,中央开始宏观调控,到9月份,银根紧缩,因为我们建房的建筑公司本来是垫资做的,这时候贷不到一分钱,大楼最终成了个烂尾楼。

“这一次,尽管我的钱又赔个尽光,但我还不死心,当时我发现温州的三轮车牌照一个已炒到5万多元,而在惠阳,基本上不存在炒作,我推测温州的情况不久也会在惠阳重演,就借钱从外地运来了100多辆三轮车,准备在惠阳申请牌照。谁知,车子还没落地,就被没收了。

“接连不断的失败使得我在1995年连1000元也拿不出来了,生活没有着落,不得不寻求谋生之道。一天,我在通讯市场的一个柜台买了一台寻呼机,然后,转手卖给别人就赚了几十块钱。于是我就花了200元,在报上登了个广告。前前后后,我接到了300多个电话,向我要寻呼机。这样,我就做起了寻呼机小买卖。由于我经常向同一个柜台要货,就可以比一般的买主拿到更便宜的货。

“不久,我注意到一个现象:越是便宜的寻呼机,需求量越大,而这种便宜的寻呼机,一般都是二手机改频的。我琢磨,要想发财,必须找到二手机的货源,同时,必须找到技术人员,懂得改频。幸运的是,我碰到一个台湾商人,专门在日本收购二手寻呼机,同时我又找到了几个懂得改频技术的工程师。有了这两大资源,我不再做零售了,改做批发。我向那个台湾商人购买二手机,再请那几个工程师给我改频,然后,将改装好的寻呼机批发给零售商。

“当时,一个没有经过改频的二手寻呼机,只要20元就能买到,改频之后,每台价格上涨十几倍。由于我货源充足,可以源源不断地供货,到1997年,我的事业达到一个顶峰,算是个千万富翁了。

“尽管生意做得非常顺利,我还是清醒地认识到:寻呼机无疑是夕阳产业,被手机取代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必须另找投资方向。后来,我又做了两次较大的投资,一是对教育产业的投资,另一项是投资一个飞机驾驶培训学校,但这两项投资都不够成功,赔了一些钱,但真正让我元气大伤的,是B股市场。

“2001年2月19日,B股市场对境内投资者开放,在多个无量涨停板之后,我在朋友的怂恿下,重金杀入B股。谁知数月后B股跳水,我的股票全部被套。3年多的熊市让我越套越深,我的资产缩水了2/3的比例。

“我发现,以前的成功,都在于自己大胆敢试,善于发现别人所没有发现的商机,并能先人一步捕捉机会,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和投机成分。

“三次惨败,我历尽沧桑。痛定思痛,我决心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做事,抛弃过去想依赖一两次机会迅速暴富的心理,脚踏实地练好基本功,一点一点做起来。

“2002年初,在朋友的帮助下,我将剩下的资金投资入股了位于西乡的一家叫伟伯的数码相机生产厂,这一次投资比较成功,到现在我的本金已全部收回了,股权也增值了。”

最后,林立人说:“从十几岁经商到现在,20年间,我经历了三次大起大落,如今仍处在创业阶段。失败并不可怕,在我这个年龄做生意的温州人,谁没有受过骗、遭过抢?谁没有身无分文数年不敢回家的经历?谁没有睡过地板,甚至露宿过街头?重要的是不要被失败打倒,只有那些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愈挫愈奋的人,才有可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面对几次大起大落,林立人处变不惊、屡败屡战,因此最终成功了。“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甜”,英雄都有过失败,失败并不可耻,只要最终能成功,前面的失败反而能为成功者增添光彩。

(六)捷足才能先登

任何希望,任何成功,最终必然要落实到行动上。赚钱也是一样,关键在于行动,而且是立即行动。

看见机会就下手

人在第一次游泳时,在岸上豫的时间越久,恐惧感就越强,这时再讲动作要领都无济于事,只有将他一脚踢入水中。赚钱也是一样,纸上谈兵、坐而论道是赚不了钱的,只有实实在在的行动才能带来财源滚滚。

1980年夏天,一个温州姓周的医生出差到上海,发现街上许多人或拎着、或抱着大捆大捆的文件夹、财务册。他疑惑地走进文化用品商店,方知上海正在全面开展企业整顿,原有表格、账册要全部更新。当他知道单位从商店买回去的这些表格账册,还得自己加工编制时,顿时产生了一个念头:如果能印制出适合各单位企业管理的表格、账册,利润不就滚滚而来?

说干就干,周医生连忙买下几份不同格式的表册,又购得一本《上海市工业企业名录大全》。他的家乡金乡镇,是有名的穷乡。回家后,他埋头制作了一套包括财务、设备、档案、物资等14类企业管理的表格,将这上百种表格委托家乡一家印刷厂印刷,同时发动家人和亲友,按照《上海市工业企业名录大全》上提供的地址和单位名称,写信封,塞样张,寄订单。他发出8700封征订信,花了上千元,几乎是他多年来的全部积蓄。在急切的盼望中,有1000多家上海企业寄来了订单。忙碌两个月,他售出了7万余本文件册、账册,净赚6万元。

那个时候的6万可是天文数字,但周医生并没有满足,而是买来了印刷机、切纸刀、装订机等设备,一家文教用品厂就这样成立起来了。1982年春天,他及时捕捉到上海开始评定“文明企业”的信息,便又来沪推销他独家生产的“文明企业验收台账系列产品”;1983年末,国家决定对工业企业评定“国家一级”、“国家二级”等称号,他又抢先为上海企业升级提供系列用品。1992年,在国务院国有企业自主经营条例下达前,他及时向上海国有企业送来了据称“与国际经济接轨”的企业管理账册……如今,周医生拥有500万元固定资产,一年的销售额已达数百万元。

说者容易做者难,赚钱要靠行动的道理大家都明白,但真正行动起来就需要勇气了。20世纪80年代初,摆个地摊就能发财,可很多人不敢;90年代初,买支股票就能挣钱,可很多人不信。机会就这样错过了。

不怕想不到,只怕做不到

每个人都有事业和财富的梦想,但大多数人仅止于梦想,他们在面对拥有庞大财富的商界巨人时,往往把巨人的成功归因于家世、运气、机遇、高智商或高学历等,然后再比较一下自身“一穷二白”的基础,便唉声叹气、怨天尤人。

与此截然不同的是温州人,他们敢为天下先。最初,他们并不十分起眼,人们只是从修鞋、小发廊、小商贩中认识他们的。温州人默默无闻地干活、一声不吭地做生意,他们与其他地方的民工、小商贩没有什么两样。慢慢地,温州人多起来了,温州的标志也多起来了,温州发廊,温州服装店、温州电子城、温州产品等越来越多,各种包装、标牌,证书、徽章越来越多地被温州人造出来,然后又被温州人送往全国各地。一时间,温州货充斥全国,国人真有点离不开温州人了。渐渐地,人们对温州人由漠视不屑,到兴趣十足,由惊奇钦羡,到仔细探究:温州人咋的啦?这么多温州人为什么都会赚钱?

回答这个问题也容易,因为温州人是天生的生意人,他们有一种强大的行动力。温州人赚钱的欲望是“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而他们赚钱的行动则正好相反,是“不怕想不到,只怕做不到。”

在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有一位温州的“巾帼英雄”万顺妹。这位温州妇女就是因为敢于行动,在10多年后的今天,她能投资5000万元在西樵办起瑞龙织造公司。

1992年,从没到过广东的万顺妹怀揣着6万元现金坐飞机来到广州。下了飞机,她根本不知道进货的地方叫“西樵”还是“西焦”。还好出租车司机帮忙把她载到了西樵。在温州老乡的帮助下,她进了一批货。经过4天辗转,布运回了瑞安,仅几天就被抢购一空。这一趟,她赚了1万多元。尝到甜头后,万顺妹胃口更大了,第二次去时带了9万多元现金。这一趟,她又赚了个盆钵两满。

从此,万顺妹开始了广州的创业之旅。1997年,财大气粗的她掏出50多万元,买下西樵轻纺城的两个铺位,一间卖布,一间卖原材料,她迎来了创业的第二次飞跃。

2001年初,一个纺织厂老板向她借钱,用于引进设备。一语点醒梦中人,年近48岁的她萌发了办纺织厂念头。当年,万顺妹的工厂就在当地破土动工。

赚了钱以后,万顺妹把钱都用在企业扩展上。机器从开始办厂时的32台增加到88台,全部机台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意大利天马超优秀剑杆机。另外,她还计划再征地染色、浆纱及防缩整理工序。目前,万顺妹的织造厂为全国100多个商家加工面料,成为广东一家大型的纺织企业。

行动还要快

有很多人明明有很多赚钱的机会,总是前怕狼后怕虎,有了投资机会,举棋不定,怕冒风险,等到别人赚了钱之后,才感到为时已晚。其实,可以说任何投资都是风险与机遇同在,坐在家里钞票是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的。温州人之所以会赚钱,关键的一条就是他们想到了就做,看准了就干。

陈曙是意大利东旭(中国)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他赚钱的行动力可以追溯到在高中读书的时候。当时校园里掀起了“英语培训”热潮,陈曙灵机一动,聘请了几位专业的英语辅导教师,创办了业余英语培训班,并利用自己作为学生会主席的资源,通过多种渠道,很快招收了近一百名的学生,那年,他才17岁。

行动带来的甜头令他一发不可收拾,之后的每个假期,他都组织一帮同学,上街卖水果、卖皮鞋,这为他日后的从商积累了经验。陈曙高中时成绩一直不错,但由于喜欢做生意,高中毕业后,他选择了就业。2000年,他创办了杭州双骏贸易有限公司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2003年12月初,陈曙在考察了10个城市后,来到了江阴,并决定在江阴投资兴业。12月27日,投资1000万美元的东旭企业正式奠基开工,拟建5万平方米的厂房,90条流水线。从考察到签订合约再到动工兴建,仅仅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开创了江阴招商引资史上的效率之最。这高效率的成功运作就是来自于陈曙雷厉风行的作风。

陈曙从商的经验就是:“我认为,做生意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不敢行动,或者拖拖拉拉,那样会浪费很多赚钱的机会。”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只是站在河边,望着河中肥美的鱼,徒然羡慕,是永远得不到鱼儿的,还不如回家结张网来捕鱼。当年,很多人不服气地说“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说“脑体倒挂”等等,这固然是不正常的现象。但是,上天对人是公平的,发财的机会在那里为什么不行动呢?

从温州走出来的王荣生有着温州商人独有的市场敏锐性,有一次他在火车上,遇到西安大学一位地质学的教授,教授无意当中说了一句“现在对石油政府开始允许民间投资了”的话,他被这项投资深深吸引住。于是,他马上投资200多万元买下洋安的三口油井。如今,这三口油井已步入盈利阶段。而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王荣生的步子也越迈越大,他又买下不少油井,开始酝酿更大的开采计划。试想,如果王荣生不行动,能抓住机会吗?如果下手慢了,或许赚钱的就是另外一个人了!

赚钱关键在行动

20世纪80年代,人们见到由香港、日本进来的精致的打火机,感叹进口商品的精致,但除了感叹还是感叹。而温州人呢?却从国人的感叹声中看到了市场。他们就立即行动,大胆拆开仿制,后来压倒了日本。今天,温州的打火机产量品种已经是世界第一,年产值几十亿元,成了大产业。

行动第一!与其坐等别人把饭喂到自己口中,不如奋力用双手去搏取。钱就在我们周围,为什么温州人抓得住,我们抓不住?富翁与贫穷之间有何差别?关键在于行动,而且要快。

20世纪80年代以来,鞋业兴旺。为了扩大生产,许多制鞋厂都迫切需要生产效率高的鞋楦铣床。很多机床厂得知此信息后,认为这是一个新产品开发的好课题,便组织人马进行调查研究,编写可行性报告,做好开发设计与试制的准备。

然而,就在别的企业秣马厉兵之时,温州一厂家早已捷足先登。他们的鞋楦铣床新产品已陈列在订货会展台上。直到该厂于1982年获利200多万元后,别的企业才姗姗来迟。由于市场对鞋楦铣床的需求已达饱和,迟到者虽然大张旗鼓地做宣传,但仍落得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结局。“先人一步天地宽”,这就是温州人的制胜法宝。

温州人信奉这样一句做生意的名言,要在两列火车对面错过时做交易。因此他们能够抓住一个个稍瞬即逝的商机,一般的商人是赶不上他们的步伐的,所以他们在商战中少有对手。

近年来,温州人纷纷在外地开办日用商品超市,遍布山东、江苏、上海、安徽、浙江等地城镇。昔日走街串巷的弹棉郎,摆地摊做小买卖的生意人,如今成了超市的大老板。

同类推荐
  • 管理越简单越好IV

    管理越简单越好IV

    本书收录了通用电气公司、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IBM公司、索尼公司、柯达公司等世界500强企业管理的方法与经验。
  • 我读管理经典

    我读管理经典

    与企业界的朋友们在一起讨论管理的问题,常常感受到一些认知的困难,这些困难使我不得不检讨和重新审视:是不是对于规律性的认识不足够?是不是没有把握最基本的内涵?是不是没有了“初心”而忘了“为什么出发”?回答这些问题的一个途径,在我看来是回归经典著作,通过对核心概念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去寻找发展中规律性的认识,来生成我们的心智与能力。
  • 江右商帮

    江右商帮

    本书介绍了唐宋时期的江右商人与商业、明清江右商帮的兴起及人员构成、多元化发展中的江右商帮、多元化经营中的江右商帮、明清江右商人兴起的缘由等内容。
  • 闭环思维

    闭环思维

    进行一项事情,你不会半途而废吗?一件东西用完之后,你一定放回原地吗?别人跟你说一件事,你办不办得成,都一定会回复吗?如果当时不能及时回复,在你能回复的时候,你会解释一下上次不回复的原因吗?闭环思维,是指完成一项工作或参加一项事情,不管执行效果如何,都要及时、认真给发起人反馈。约定时间要反馈,阶段完成要沟通。具备闭环思维的高手,既要有参与者的责任心,又要有团队的配合力,还要有人际关系的敏感性。对一个人的最高评价,是靠谱。“靠谱”可总结为三点: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指的就是做事有始有终有反馈,最后成为一个闭环。所谓人靠谱,就是能闭环。做人靠谱,做事闭环,久而久之,让靠谱成为习惯,让自身具有闭环思维,习惯的力量自会引领你成长、助力你开挂,在高手中也能脱颖而出。
  • 管理能力训练实训手册

    管理能力训练实训手册

    该书是一本与管理学原理类教材配套使用的实训用书,核心目的是通过一定的训练,让学生从“知道”、“了解”这类知识性层面转化为“能”的行为性层面。管理学原理类课程倾向于讲理论,从道理上、观念上引导和推动人们对管理的认识,而本书更倾向于对实际能力的训练,强调的是对学生行为的习惯培养,并按照有序训练的原则,对训练内容作出合理安排,使习惯得以定型。本书主要针对有志于管理实际能力提高的学生和企业基层管理者,可以帮助大家进一步提升实际管理能力。
热门推荐
  • 一人之宙

    一人之宙

    第十四区曙光第二中学的普通中学生陈小白,某天捡到了一具破破烂烂、几乎毫无价值的破旧机甲。自此,他的人生轨迹改变了。多年之后,已经是一方巨擘的陈小白回忆过往的峥嵘岁月,悔不当初。“我特么当时就不该救那个男人,如果不是他,我现在应该过着快乐而平静的生活,闲了就数数星币,闷了就打打孩子……”“我真的不想当什么妖族克星,和平精英,这些头衔不但没用,还要成天打打杀杀,我今年都快三十了,女朋友还没下落呢……”“嘘,我们在直播!”“啊?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刚才拿错稿子了。”“我从小就立志成为一名光荣的甲师,保家卫国,光复人类领地。后来觉醒成了超凡者,更让我有勇气和决心去战胜妖兽。经过了漫长而艰苦卓绝的努力,还有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辛酸故事,我才能在今天成为联邦的战争英雄,这一切都离不开广大联邦人民对我的支持和喜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辰辰以梦

    辰辰以梦

    夏梦秋等了多年的男友,可是男友一句话就跟她分手了。夏梦秋不知道自己做错什么了,怎么会跟她分手呢!
  • 那个匹夫有大帝之资

    那个匹夫有大帝之资

    屠翡怎么也没想到,杀的第一头猪竟然激活了【王者系统】!不仅给了丰富的经验值,还能签到一个【王者战魂】!“叮~恭喜你升到6级,请领取新的【王者战魂:赵云】”
  • 养妖人系统

    养妖人系统

    只要我想养,就没有养不好。范星唉,不过那只小妖好像被我养歪了。
  • 咸鱼万界游

    咸鱼万界游

    一条咸鱼在万界穿越冒险,与万界之人勾心斗角,夺机缘,拐妹子。(偏向无敌文,穿越世界不是由弱变强,而是随机)
  • 天书世界

    天书世界

    重写本书,改名为《末世终结》,请多支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以我之姓,冠你之名

    以我之姓,冠你之名

    一夕被夺走清白,顾言微恨陆行入骨,可是面对强势的陆行,她的所有怨恨都只能化作心有不甘。“我和别的男人上床了。”为了逃离,她用身体做交易,挽住了另一只同样强势的臂膀。可是婚礼前夕,丈夫却带着陆行来到她跟前:“微微,这是我三弟,也是你的小叔。”——原来绕了这么大一个圈子,她始终还是逃不出他的手掌心。“陆行,看在我伺候过你们兄弟俩的份上,放过我。”她被逼至墙角,终于无力再逃。男人却面无表情的摩挲她的唇,然后掏出手帕将碰过她的每一根手指细细擦干净,他对她说:“真脏。”他打碎她仅剩的骄傲,笑着看她绝望,然后,他说:“微微,没有我点头,你想嫁给谁?”要我放了你,可以啊。求我,或者,我死。
  • 我国当前社会问题舆论调控研究

    我国当前社会问题舆论调控研究

    社会裂变中的舆情态势及问题治理是一个现实而急迫的大课题。社会转型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社会的裂变过程,社会位置的差异、多年形成的刻板成见使这一过程充满着隔阂、矛盾、误解、偏见和冲突,而最为社会情势表征的舆情恰是其中最为活跃和富有驱动力的一道社会景观。本书将社会裂变中的传舆情态势及问题的治理分别置于社会学和舆论学视野下,对社会转型期、社会问题的概念及相关理论进行了必要的阐释与现实图景呈现。在跨学科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问题舆论调控的理论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