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82200000008

第8章 创新:苹果之“核”(1)

在苹果公司,一切都可以被颠覆,所有事情都可以被重新定义,甚至包括“创新”本身。微软的成功向人们定义了创新的概念——所谓创新就是不断推出新技术。微软每年数十亿美元的投入足以说明他们对新技术的重视。但苹果却颠覆了以微软为主流的技术创新概念。乔布斯从来不会像比尔·盖茨那样热衷于技术,他是在理解技术的基础上,更多地发挥技术商业化的优势,并贴近消费者,把技术产品当成艺术品来设计装饰,希望让消费者爱不释手,把苹果产品当成日用技术产品,而不是高科技的工具。

2009年,苹果在研发上的投入仅仅是微软的1/8。但苹果公司在创新型公司的评选中,排名甚至会在微软之前。那么,苹果对“创新”的颠覆之处在哪里?乔布斯所认为的创新究竟是什么?从iMac、iPod、iPhone到iPad,如果从技术创新的概念来讲,它们分文不值。但是苹果却在比别人更快地使用了新技术,例如iPod就是应用了当时最新的纳米材料技术,才使iPod如此小巧,而其他公司对技术创新的理解远没有苹果那么敏感。可令人意外的是,这些产品又往往会以“创新”为卖点,而把最新技术应用表现得淋漓尽致,并结合艺术家的眼光看技术产品。人们在评价它们时也会说:“简直酷毙了。”

第一节企业还是艺术家俱乐部?

除了史蒂夫·乔布斯,恐怕没有人能将艺术与技术结合得如此完美。乔布斯将艺术运用到了人们意想不到的地方。是苹果告诉了人们,像电脑这样的高科技产品也可以是美的,好玩的,那么更不用说电子产品了。这些含有科技创新技术的产品应该像艺术品一样进入每个家庭,进入每个人的手中,让人们享受科技及美学结合的乐趣。

乔布斯曾说,技术创意与艺术创意是同一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就像他在接受《时代》杂志采访时所说的:“我从来不认为它们是相互分离的。达·芬奇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也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米开朗基罗非常精通雕刻;我所认识的最优秀的十几个电脑科学家全都是音乐家。”乔布斯说,他一直记得宝丽来的兰德博士所说的“我希望宝丽来站在艺术与科学的交叉口”。

乔布斯的艺术细胞得益于美国学校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从小学起,学生或多或少需要接受音乐、美术等的训练,在各大城市,尤其是大公司总部较多的地方,如果没有交响乐团,没有芭蕾舞团,没有歌剧院,没有音乐,那么很难吸引世界500强的大公司落户,不少高层管理人员需要这种艺术生活,如同打高尔夫球一样,这些同样也是社交场所之一。乔布斯在被挤出苹果电脑公司后,投身好莱坞,成立了Pixar动画工作室,这让乔布斯积累了丰富的艺术创新经验,为后来苹果的重新崛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乔布斯还进入了迪斯尼公司的董事会,后来迪斯尼又并购了美国广播公司(ABC),这给乔布斯建立的媒体王国扩宽了平台和渠道。

在乔布斯的带领下,苹果站在了“艺术与科学的交叉口”。乔布斯如同交响乐团的总指挥,让苹果公司的每个音符都准确地表达出来。另一方面,乔布斯独特的个性,使他更显出个人的魅力,他不着正装,身穿牛仔裤,亲自上台推荐苹果的新产品,让消费者耳目一新。创新的表演其实只不过是乔布斯进行市场推广宣传的一步棋,他让人们相信,苹果产品的定位是年轻人时尚的技术产品。如果乔布斯也和比尔·盖茨一样,西装笔挺地介绍苹果产品,那么,其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这时候,乔布斯不仅是工程师、艺术家,也是企业家和市场推广的高手。乔布斯的演讲绝对不比美国总统奥巴马逊色。正因如此,苹果看上去与任何其他公司都不一样。也许正是因为这种不一样,才使苹果推出了像iMac、iPod、iPhone和iPad这样完美的科技产品。

想想像微软那样的大公司,他们有严苛的制度规范,精确的流程管理,人性化的企业文化,公司像一个精准的时钟一样在运转,他们将从流水线上下来的东西叫产品。但是,苹果不是这样,曾经在苹果公司供职15年的雷吉斯·麦肯纳说:“大家错以为苹果是一家公司,它不是,从来就不是。苹果公司糟糕的一面是它不太像个企业。”

事实上,苹果的确不像是一家公司。按常理,一家公司的目标应该很高远,就像比尔·盖茨说微软的目标是“让每个人的桌子上都有一台电脑”,但乔布斯却说:“苹果的目标是制造世界上最完美的产品,而不是成为全球最大或者最富有的公司。”一家公司的掌门人也不可能提出“让我们做海盗吧”的疯狂口号,更不可能穿上印有“海盗”字样的衣服。当然,员工也不可能在自己的产品上签名。但这些“古怪行为”却在苹果存在着。苹果公司还经常邀请好莱坞的明星到公司和员工们一道演出,也让苹果公司的员工有机会接触到好莱坞的文化,尤其是新一代的时尚文化。就这样,苹果把时尚文化渗透到公司的每个角落。

苹果不是公司?那它是什么?又有什么人会在自己的“作品”上签名?

与其说苹果是一家公司,不如说它是一家艺术家俱乐部。因为只有艺术家才会接受像乔布斯那样几近残酷地追求完美。乔布斯是一个天生的完美主义者。在他看来,不是最完美的东西就不够好。乔布斯的家里几乎一件家具都没有,整栋房子甚至没有一张床,愿因是没有一张床令他满意,所以这个亿万富翁宁愿席地而睡。乔布斯的好朋友,甲骨文公司创始人拉里·埃里曾在公开场合证实此事。2009年,埃里在点评乔布斯时曾说:“当年我和乔布斯是邻居的时候,他一件家具也没有。乔布斯竟然找不到符合自己要求的家具,我十分意外。如果不达完美,他宁愿不添置任何东西。”

乔布斯就是这样的人,如果找不到令他满意的、完美的东西,他宁可不要。这种偏执地追求完美的艺术家个性,在苹果的产品研发中随处可见。

1980年,乔布斯带领Macintosh研发团队时,因为不懂技术,他在软件的设计上并没有更多话语权。这让他把更多精力放在了机箱的设计上。在一次研发会议前,乔布斯带着一本电话簿走进了会议室,他把电话簿扔在了桌子上,自顾自地说:“设计出来的Macintosh就应该这么大,不能再让它的体积变大了。如果再加大,用户会受不了的。”“另外还有,我一看到这些方方正正的像盒子一样规矩的电脑就厌烦,为什么不能把它设计得更高一点,而不是更宽呢?”说完乔布斯就离开了。

乔布斯提出机箱的设计后,每隔几个月,设计人员就会制造出新的模型,供大家参观。事实上,在制作第四个模型后,就很难将它与第三个模型区别开了,就像一位参与设计的人员所说的:“到第四个模型完成后,我几乎无法看出它与第三个模型有什么差别了,但是乔布斯很有判断力,他果断地指出自己喜欢或者讨厌的细节,而我几乎没能看出这些细小的差别。”直到第六个模型完成后,乔布斯才终于表示赞同。

乔布斯偏执地关注着Macintosh的每个细节。他的苛刻要求使工程师们头痛不已。他们为此经常来找他,说他们无法设计出Macintosh奇特外形所需要的塑料外壳,但乔布斯却坚持Macintosh的外壳必须一体成形,它的构造将是一种制造工程的突破。“乔布斯,我做不到,它太复杂了!”一位工业设计师对乔布斯大叫道。“我不接受你的说法,”乔布斯厉声道,“要是你做不到,我会找其他人。”最后,他们确实做到了,但却用了大约15件其他结构的工具来制造出电脑外壳。

在乔布斯的“完美”领导下,Macintosh很完美,完美得让人觉得它是一件艺术品。乔布斯也认为Macintosh是一件艺术品。既然是艺术品,就应该在完成后在作品上留下自己的大名,就像乔布斯在Macintosh的庆功会上所高调宣布的:“艺术家总是在自己的杰作上签名。”事实上,在每台Macintosh的机箱内侧,都可以看到乔布斯和每位设计成员的签名。乔布斯和Macintosh部门的其他员工在一张大纸上留下了他们的签名,每位员工签名后,就将这张纸制成图片,然后采用化学方法将这些签名蚀刻在加工Macintosh机箱内侧的工具上。

乔布斯知道完美是什么,他总能设计出人们想要的产品。但是,追求完美从来都是执行力的大敌,它会延长产品的研发时间,增加产品的成本,延误产品上市的时间。因为过分追求完美而归于失败的产品或者没能面市的产品数不胜数。事实上,乔布斯也曾因过度追求完美而遭遇失败,没人否认Macintosh是完美的艺术品,但它同样具有艺术品般高昂的价格,这让很多人对完美的Macintosh望而却步。尽管Macintosh如同完美的艺术品,但是电脑却没有收藏价值,它是每隔三四年就被淘的消耗品,消费者不愿意花大价钱去欣赏苹果的这一临时性的艺术品。这使乔布斯学会了技术产品周期和价值分配,在以后iPod、iPhone和iPad的设计上延续统一的格局,在价格上更贴近消费者,艺术品可以收藏,但时尚却很难持久,乔布斯权衡各种因素,达到了最佳的组合,包括价格的变化、产品上市时间和升级的时间等。

而他的偏执和完美主义的个性,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他被自己一手创办的公司踢出家门的重要愿因。如果没有这次挫折,乔布斯可能还会更固执地追求完美,也不一定有机会成立动工作室,也就很难为后来苹果公司积累如此丰富的资源和能量。

但是,当乔布斯回归苹果后,他似乎并没有打算为此妥协,在他以临时CEO的身份参加的第一次高层会议上,他就像是一个居高临下的审判者一样问道:“告诉我哪儿出了问题?”不等回答,乔布斯已经暴跳如雷,声嘶力竭地喊道:“是产品,是该死的产品,产品一点也不性感!”

在乔布斯重掌苹果后,苹果推出的每款产品几乎都遭遇了像Macintosh那样推倒重来的命运。每当新的模型推出后,乔布斯总是会挑剔地说:“还可以再完美一点儿。”《福布斯》杂志资深编辑丹尼尔·莱昂斯所着的《乔布斯的秘密日记》,生动地描写了乔布斯这种追求完美的个性。

就这样,我们一遍遍努力着,最终搞出了苹果iPhone。万事俱备,就等发货了。然而,有一天,我到硬件实验室检查,突然发现躺在工作台上的一块电路板的时候,我说了一句话:“你们简直是在开玩笑!我想用的不是这样的电路板!”

就这样,我又回到了静心室。这简直把项目组的工程师都搞晕了,他们向我大倒苦水。不管怎样,这是我的做事方法,也是苹果产品与众不同的愿因所在。如果你只想买个大路货,那去买戴尔的产品好了。

每当面对快被逼疯的员工时,乔布斯却说:“这不仅仅是工程学和科学,也是艺术。”于是,苹果推出了一件又一件艺术品。

如你所知,真正的艺术家从来不会在任何事物或者诱惑面前妥协,比如凡·高。他在生前一直穷困潦倒,一生中只卖出一幅油画。但是,他却从来没有向市场和当时的人们妥协,创作他们喜欢的作。这种偏执的坚持尽管没有让他在生前享受到成名的滋味,可是,凡·高死后,他的名气越来越大。一幅的价值至少几千万美元,他俨然已经成为最受爱戴的艺术家之一。

同样,作为艺术家的乔布斯也没有任何妥协,他不妥协他的“完美”追求,即便他因此“伤痕累累”,他不取悦任何人,包括消费者。他像凡·高一样,从来不会为金钱和市场所驱使,他总是专注于他所认为正确的事情,就像拉里·埃里所说的:“看看乔布斯是怎样开发一部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实际上他是在追求技术和美学上的双重完美,绝不妥协。”

在很多企业都忙不迭地推出自己的新产品,试图抢占市场时,苹果还在像个“艺术家俱乐部”一样打磨自己的“艺术品”,有人将苹果的设计师和工程师称之为“艺匠”,因为只有艺匠才会不计时间、不计成本地打磨自己的作品,直到“光可鉴人”。苹果一年甚至几年才会出现一样新产品,这使得它在产品品种数量上没法与任何一家科技企业抗衡。

乔布斯谈艺术家精神

鲍勃·迪伦是我崇拜的偶像之一。随着我的成长,我逐渐体会到了他所有歌曲里的意境,并发现他从来不会待在愿地不动。

认可自己可以成功的时刻,也是一名艺术家真正决定他是谁的时刻。如果他们不怕失败,继续冒险,他们就依然是艺术家,而迪伦和毕加索就是这样的艺术家。

但是,与凡·高命运不同的是,作为艺术家的乔布斯在他的有生之年,品尝到了绝不妥协给他带来的成功喜悦。他的坚持得到了人们的认可。现在的苹果几乎成了“完美”的代名词。“苹果产品=艺术品”,“乔布斯=艺术家”。每次苹果推出的产品都取得了很好的销售业绩,并且经久不衰,比如苹果在2001年推出的iPod,它的升级版本至今仍在热销。

以此来追寻苹果的成功轨迹其实并没有那么困难,从一个很小、很简单的产品出发,毫不留情地砍掉各种复杂的功能,然后将最简单的核心功能做到极致,固执地追求完美,以确保每次推出的新产品都要给人“惊喜”的感觉。这就是苹果成功的独家“秘技”。请记住乔布斯的名言:“这辈子没法做太多事情,所以每一件都要做到精彩绝伦。”而这也正是苹果成为全球最有价值公司的关键所在,尽管当初乔布斯的目标仅仅是“提供最完美的产品”,而不是成为“全球最大或者最富有的公司”。

第二节领袖与追随者

对苹果公司了解得越多,越不会认为它是一家传统意义上的创新型公司,尽管乔布斯总是标榜说“创新是区分领袖和追随者的准则”,也尽管苹果每年都会被各种权威媒体评选为年度创新型公司前三名。但苹果公司却从来没有发明过任何一项新技术。

没错,苹果是个人计算机和数字消费行业的领袖,苹果准确预测了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这使得它推出的AppleⅡ成为了个人计算机革命的引爆者,随后推出iMac系列电脑更是让苹果成为了个人计算机领域的“王者”。苹果推出的iPod让苹果这个外行,误打误撞地成为了数字消费行业的领先者。当然,iPhone的推出也让苹果在智能手机领域有了充足的话语权。

尽管苹果成为了很多行业的领先者,但仔细想想,苹果究竟发明了什么技术?首先发现了哪片蓝海?

同类推荐
  • 跟格雷厄姆学价值投资

    跟格雷厄姆学价值投资

    本书重点分析了本杰明·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理论.鼓励读者从价值投资的基本点着手.学习格雷厄姆的投资精髓,安然渡过各种危机,完整地传达了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理论.并着重阐述稳妥的投资方法所包含的基本内容,教会读者理性投资。相信本书,对你的投资一定会有所帮助,让你做一个聪明的投资者!
  • 私营公司销售管理与控制精要

    私营公司销售管理与控制精要

    本书以销售流程为背景,以对销售流程的管理为主线,通过对销售渠道、销售方法、价格政策、销售计划、有效开展销售活动、完善销售管理体制,加强对销售活动的控制和管理、销售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展开论述。
  • 乔布斯你学不会

    乔布斯你学不会

    “史蒂夫·乔布斯,苹果公司创始人,在他的带领下,“苹果”成为IT界首屈一指的公司。并且创造了iphone、ipad等一系列改变世界的科技产品。10月5日“苹果”教父乔布斯去世了,人们开始期盼另一个乔布斯式的人物出现。然而乔布斯是独一无二的,不是谁想学就可以学得会。《乔布斯你学不会》从创业、管理、用人、创新、品牌、挑战这六大方面展示出乔布斯与众不同的思想。《乔布斯你学不会》每一段语录都发人深省,解读部分精彩深入,智慧小语更是画龙点睛。当你认真学习了乔布斯的精神和智慧,就算无法成为另一个乔布斯,也一定会受益良多。”
  • 网络财务理论及应用研究

    网络财务理论及应用研究

    本书从电子商务对会计的影响人手,系统地介绍了网络财务的基本概念、内容和安全问题以及网络财务系统的开发及技术等。
  •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务(修订本)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务(修订本)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务一书分为三部分共8章。第一部分介绍质量管理理论,包括第1、2章,主要讲述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由来与发展及其理论基础。第二部分讲述质量管理实务,即理论的应用,包括第3~6章,主要讲述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体系文件的编写、体系运行和监控、常用质量分析技术、质量评价与认证等实务技术。第三部分是质量管理的综合与个案,主要讲述综合管理体系建立的理论与实务、服务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技巧。
热门推荐
  • 短命鬼们能几何

    短命鬼们能几何

    他们几个人,你瞒我瞒,发现大家最后都活不过二十二岁与其等死,还是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为好例如从现在开始——复活自己
  • 武道神尊

    武道神尊

    家族败落,王星受尽世人欺凌,重伤之下偶得神秘铁盒,摆脱命运束缚,修炼绝世功法,血战扬名,兴复家族;踏巅峰,凌九霄,破万劫,终成一代神尊!
  • 三个女婿对对子

    三个女婿对对子

    在社会各阶层中,人们喜爱什么厌恶什么,有一定的标准。逢场作戏,虽然是即兴,但需要急才,即便是这样的场合也没放过欺负人的机会,这对当时社会来说,虽是管中窥豹,但可见一斑。
  • 带着崩坏系统去星际争霸

    带着崩坏系统去星际争霸

    我叫木空,名字简单好记,是一个普通人。从小被父母抛弃,是个孤儿。没什么爱好,喜欢玩崩坏三和星际争霸。某一天深渊结算,因为忘了打,同时还因为带朋友打星际争霸双排,导致双双失败。在自己伤心之时,我居然穿越了?!某个人工智障,把我给带到了星际争霸的科普卢星区。:“不是,你不是崩坏系统吗?为什么把我带到星际争霸的世界来了?”“我是崩坏系统和带你来科普卢星区有什么关系?”……(和星际争霸以及崩坏三的部分设定有出入请谅解)
  • 红狐恋

    红狐恋

    他,妖界之王她,九尾红狐月下竹林,冥冥之中的情缘……前世今生,是你为我埋下伏笔而我,在等你……
  • 科幻大师讲故事

    科幻大师讲故事

    本书收集了数十篇世界顶级科幻大师的巅峰之作,这些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内容富于想象,一定会带给你一种与众不同的阅读体验,那么,你还在等什么?请深吸一口气,提起脚跟,放轻脚步,让我们一起在虚构的空间中自由走动,进行一场神奇的科幻之旅吧!
  • 醉世

    醉世

    都市万象,尽显生存之道,尔虞我诈,不乏人情冷暖。世人皆醉唯我独醒,是喜是悲?世人皆醒唯我独醉,是福是祸?作品以第一人称撰述都市生存中的现实,留让读者评判。
  • 幽暗光年

    幽暗光年

    故事梗概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神秘少年,未知的力量。一场机缘,给他带来了新生,开启了他的仕途之旅。他的身份未知而又神秘,直到十三岁才踏入炼气境,这是他的天赋还是?未知的旅途,未知的命运,他是弃徒还是?这其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他也曾说过: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回有你!
  • 轮回太己

    轮回太己

    时不时更新,不是大佬只是萌新,如果好看,说声好即可,如果不好可留言发表下哪方面需要改进
  • 元界武夫

    元界武夫

    地球武夫,重生元界。李虎的师傅对李虎说道:“过两天就要参加青年才俊大赛了,那可是生死大赛,只有一个人能够活着回来?!”李虎却狂笑着反问他的师傅说道:“那些青年才俊很强吗?”李虎的师傅点了点头道:“何止是强,强的变态!”李虎伸手指着天空对着他的师傅说道:“强就好,我会杀光他们活着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