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009300000011

第11章

夜里睡得好,早晨起来就神清气爽,这时候,泡一杯“碧螺春”是最适宜的。我总觉得早晨是喝“碧螺春”的最佳时间段,其茶清淡,但清而丰,淡而腴,更主要是色鲜味新,能除一夜宿旧气。泡茶的器具,紫砂为上,但我泡“碧螺春”却爱用玻璃杯,为了欣赏它的茶色。我曾有一只法国造的玻璃杯,品质晶莹剔透,造型又峭拔,用它来泡“碧螺春”,像是一次中西文化的最好交流。泡“碧螺春”时,要在杯内先注上水,再加茶叶,因为它绝嫩,一如二八妙龄,太炽热了会伤了它。我在注水时,是不使杯满的,留两截手指节的余地,“碧螺春”放下后,忙把杯口凑近鼻子,香会蓬蓬地在鼻端弥漫。因为早为它留下了空间,这香就显得饱满,停伫的时间也就长些。

“碧螺春”之嫩,一个最好的证明就是隔夜开水也能泡开它,杯内注上水后,茶叶一放,照样是沉鱼落雁,是不会浮在面上的。但开水一隔夜,就老了,就死了。我们现在已无条件吃上“天下第一泉”或“天下第二泉”的,吃得上的只是龙头一开,哗哗流来的自来水,只得把自来水在七石缸里存放上一夜,第二天现烧现吃。刚烧开的水是活水,沸腾得时间一长,虽然没有隔夜开水那么老,但也是风烛残年了。泡茶的水,自然很重要,尤其是“碧螺春”这二八妙龄,不配个翩翩少年是如何了得。

写到这里,我想起苏帮菜中有一款名肴,叫“碧螺虾仁”,每到“碧螺春”新茶上市之际,一些饭店就纷纷推出,作为时令菜。我在苏州生活多年,实在没吃到过一回有茶味的,就自己动手做给自己吃,并革新了一下:虾仁上好浆后,放在冰箱里冰上半小时左右,是为了使浆挂住,临下锅时,要用纱布把虾仁的水份吸干。这些都是基本法,我的革新之处是在油锅半热时,抄一撮“碧螺春”放入油锅,“碧螺春”受热后,会菊花般舒展开来,色泽金黄。这时的油锅是茶香四溢,袅袅上升,邻居都闻得到。火候很重要,把“菊瓣”捞出,此时,它是脆的,碾碎后拌进虾仁,让它们和光同尘。我的“碧螺虾仁”真正是有“碧螺春”茶味的。烹饪界的某权威到我家小酌,尝了此菜,也大大夸奖了一番。

据说“碧螺春”过去叫“香煞人茶”,采茶的时候,只让处女去采,采之前上下沐浴,采下的茶叶贴放在胸口,处女的肌肤体温能增加茶的香度。后来,乾隆下江南,吃到“香煞人茶”,龙心大悦,只是觉得此茶名太俗,遂改为“碧螺春”。这只是个传说,以前人喜好皇帝,故什么都想附会到龙头老大上去。“碧螺春”的“碧”,是指茶色;“碧螺春”的“螺”,是指茶形,它的每一片茶叶的形状,都是蜷曲如螺的;而“春”的解释,就说法不一了,其中有一种,说得风流蕴藉,说“碧螺春”的“春”,是指茶味温暖如春。

吃“碧螺春”茶时,读读杜牧的清词丽句,最是相得。茶水淡下来之际,一个早晨一个上午就过去了。

下午,泡一杯“白毫”,或泡一杯“龙井”,或泡一杯“紫笋”,其味自长了。

我极爱“紫笋”这名,它产于浙江长兴。长兴是茶神陆羽的故园,临近太湖,人杰地灵。我手边有一本《全唐诗话》,中有“陆鸿渐”条:

太子文学陆鸿渐,名羽,其先不知何许人。竟陵龙盖寺僧姓陆,于堤上得初生儿,收育之,遂以陆为氏。及长,聪俊多闻,学赡词逸,诙谐辩捷。性嗜茶,始创煎茶法,至今鬻茶之家,陶为其像,置于汤器之间,云宜茶足利。鸿渐又撰《茶经》三卷,行于代。今为鸿渐形,因目为茶神,有售则祭之,无则以釜汤沃之。

这本《全唐诗话》是本伪书,伪托宋代诗人尤袤之作。但文字的气味却并不寡淡。而我前不久喝到的“紫笋”,却真是伪紫笋。现在伪茶假茶太多,常常使我失了吃茶的心境,变得烦躁不安。最不利于安定团结的,在我看来,就是这些作伪造假者了。把陈年的老茶叶染上绿颜料,从枇杷叶上刮下点毛,洒到其中,以充“碧螺春”的绒头。既使消费者破财,又不利消费者的健康,如果中国有狂欢节的话,或许还说得过去,因为吃了如此新茶,舌头一伸,绿幽幽的。

江南人把吃茶,看作了很重要的日常生活。饮食文化的“饮”,如果光有酒没有茶的话,是很空洞的。

江南人,尤其是苏州城里人,是不吃花茶的,如说某人不解吃茶的趣味,或茶品低下,就会很不屑地嘀咕一下:“吃花茶的。”我没有这么绝对,花茶自有花茶味,花茶宜用大壶大罐大坛大瓯地泡,水要热,趁热喝,对于花茶,用一个“喝”字,比用“吃”字传神。

喝花茶的时候,宜读元曲,宜读弹词,宜读子弟书,宜读杂文。

苏州人不吃花茶,因为当初的花茶的确来路不正。北方不产茶,茶从南方运往北方,路途遥远,但茶性敏感,容易串味,也容易霉变。运到了北方,已串味了,已霉变了,怎么办?茶商就想出个歪点子,以茉莉等花遮丑。名之为“花茶”,不料歪打正着,竟大受欢迎。当然以后走上正道,但因为出处在此,所以花茶在苏州总不是名正言顺的样子。苏州人红茶也吃得极少,主要是绿茶。

北京人把绿茶喊作“青茶”,倒也有趣。

在冬天,在雪朝,风风雨雨,能吃上一杯红茶,我想,是有福的。红茶之色,如丹枫的梦痕。

红茶的味道,对我而言,像是往事的味道。为什么,我也不知道。我曾用过一个笔名,“宋红茶”,我祖母姓宋。我觉得这是我最好的笔名。后来因为朋友唐吟方的缘故,我不用了。唐吟方的绘画开蒙老师,是海宁已故老画家沈红茶先生。我再用这名,有夺人之美或占人便宜之嫌吧。沈红茶先生的绘画,我没有见过,但我真喜欢这个名字。

人到中年,朋友少了。更多的只是认识而已。有认识的知道我是苏州人,聊天时常常会说,你们苏州人烧的菜,真甜!听他口气,这像是苏州人的罪过。我辩解道:“不甜。”

后来吃川菜,我说辣,座中的四川人说不辣。我这才悟到苏州人烧的菜,的确真甜。身在福中不知福,嗜甜的反而是对糖的丧失。

我不知道是不是每个孩子都爱吃糖,我小时候是很喜欢甜迷迷的。大概受了祖母的影响。一般来讲,咳嗽时不宜吃糖,我祖母咳嗽时照吃不误。她这时吃一种绿茵茵的糖--叫粽子糖。凉凉的,祖母说止咳。

粽子糖在苏州已有很长的历史,据说明代就有手艺人制造,摆了个糖果摊在观前街。这个手艺人姓谢,大家觉得好吃,就叫它谢家糖。谢家糖的样子像粽子--世事每每如此,吃水的常常会忘了挖井人--时间一长,老谢被人忘得精光,粽子糖粽子糖的被叫了开来。

从明代到现在,粽子糖还保存着最初的工艺,比昆剧地道。看在这个份上,就会对手艺人舔起手指,甜啊!粽子糖有三个品种,也就是三色三味。一种是绿茵茵的,薄荷的味道;一种是玫瑰红的,玫瑰的味道;一种是糖的原色原味。那时,我最爱吃玫瑰粽子糖,既好它的味道,更好它的颜色。小小年纪,食色就任性了。这三个品种的粽子糖,各有其名:绿的,祖母叫薄荷粽子糖;红的,祖母叫玫瑰粽子糖;原色原味的,名字也跟着简单,就叫粽子糖。

说到粽子,想起一个说法。有人说苏州人吃粽子,并不是纪念投江的屈原,只是缅怀过关的伍子胥。反正吃粽子和一个人有关系,这点较为确凿。

其实小时候最爱吃的是饴糖。其实不是吃,是玩。卖饴糖的用两根竹签从饭盒里挑出一坨饴糖,硬硬的,搅一下给我们。我们接着搅。可以搅上大半天。孔已己上大人觉得我们在搅混水,我们以为在作一件国家大事。好像练钢,练得绕指柔。硬硬的饴糖柔得仿佛屋顶上的烟囱冒出了炊烟。闻到霉干菜烧肉的香味,我们就吃掉饴糖。我们肚子饿了。

那个时候,我们是很容易饥饿的。所以就很馋。也就很节约--会把一颗糖咬成两半,上午吃一半,下午吃一半。但我在那个时候吃过的一种糖,现在肯定吃不到了。其实是吃不到这样包装的糖果。玻璃纸上,印着舞剧《红色娘子军》的彩色小人。很好看。那时包装糖果的糖纸有两种,一种是上光纸,一种是塑料纸。我们把塑料纸叫玻璃纸--彩色小人在玻璃纸上跳舞,跳到暑假结束。桥头,夏天的糖果店,他们怕糖果烊掉,都把糖果藏哪里去了?这是我童年的深奥莫测的哲学问题。

粽子糖是苏式糖果中的精品、代表作。苏式糖果中我还有印象的是五香兰白糖。糖是菱形的,用非常粗拙的纸包成一小包。这种纸有十分疲惫的神色。五香兰白糖之所以我对它印象深刻,是因为我一直不知道兰的兰怎么写。长久以来,我写的是烂的烂。吴方言里兰烂不分。烂却是我对五香兰白糖的最初的感觉。我现在想起来了。

一个人眼睛瞎了,却让他去当图书馆馆长。世事每每如此。我现在有钱买糖果了,牙齿却不行了。许多人都会碰到这样的事。我除了吃点巧克力,基本比吃糖了。有人说巧克力不是糖。说得好。但有一种糖我见到了,我还会买一点吃吃。

那就是棉花糖。一元钱能买一大捧,捧在手里,像抱着条穿裤子的云。有时候一阵风就吹跑了它--尽管棉花糖像泡沫经济--但棉花糖的形象的确美丽。

路边,转棉花糖的机器洋溢着早期工业社会浮想联翩的气息。最近一次,我买了十元钱的棉花糖,我以为我会像全身刚打了肥皂一样,不料棉花糖已涨价了。于是它的形象--但我还会忍不住买一点吃吃。

同类推荐
  • 大山作证:江西省移民扶贫纪实

    大山作证:江西省移民扶贫纪实

    本书为长篇报告文学,全书由一个个有机的真实的故事组成,作者为我们呈现了一幅也许并不是宏大壮丽却绝对动人心魄的历史画卷,再现了扶贫干部为广大群众移民搬迁、建设安置点呕心沥血、大公无私的精神。也描绘醋移民户为了脱贫致富克服种种困难,离开故里的巨大开创精神。
  • 李国文文集随笔(8):天下文人(第17卷)

    李国文文集随笔(8):天下文人(第17卷)

    《天下文人》论述了天下文人的品格、精神、节操、潇洒、灾厄、克星、狂狷、浪漫、气结、宿命等,鞭辟入里,犀利辛辣。
  • 黑鱼精的夜晚

    黑鱼精的夜晚

    本书分为沟汉地带、他耳后有一把梭、鱼汤及其他、守庙人的黄昏、草木九种五辑,主要内容包括衣冠冢、李状元村、蟹族横行的村庄、海货市场、黑鱼精的夜晚等。
  • 所有的雨都会停

    所有的雨都会停

    2012年距今有满满当当的三年光景。在时空悄然变化的期间里,年幼的白杨节节蹿升素着描物与人的成长,绒絮随风飘舞,轻轻旋转,扬起一地的过往。所有的经历,都用来回忆,所有的情感,都被融进亲手创造的一个个人物里。一直庆幸这么多年对写作热情丝毫不减,始终满怀期待,时常感激慈悲的光阴允许我和书籍长相厮守,至死不离不弃。不管在何时,无论身处何地,终能以写作为针,串几孔努力,绣出一幅不朽的奋斗传奇,将与文字有关的故事高高挂起。
  • 常春藤诗丛武汉大学卷·李浔诗选

    常春藤诗丛武汉大学卷·李浔诗选

    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大地上如地壳运动一样,崛起了一座座诗歌山脉。北京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及华东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当之无愧的诗歌重镇。在这一时空节点上,诗人们所具有的探索、独立、低调的写作态度,朴素、豁达、真挚的诗风,构建和丰富了当代诗人特有的诗学与美学传统,并取得有目共睹的诗歌成就。就整体成就而言,可立于世界诗歌之林。《常春藤诗丛》呈现了20世纪80年代活跃在中国,且至今仍在全国诗坛具有影响力的诗人的成就以及他们诗歌创作的面貌。
热门推荐
  • 天降未来

    天降未来

    人们常说只有强者才能改变未来,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无论是弱者还是强者,他们所作的选择、努力所能改变的不过只是暂时。未来像一条不断延伸的线,起点是注定要走的线头,这条线连接着无数条分支线,当你以某种态度选择了其中一条线时。这段时间是注定的,但接下来你的你还会面对无数的分线,不同的选择依旧会改变暂时的时间。但无论作出怎样的选择,线未都只会有一个,那就走向灭亡。要改变未来,除非你能看到未来!曾经没有这样的人,但现在有了!
  • 无敌从执掌天庭开始

    无敌从执掌天庭开始

    少年莫心尘,因未能通过宗门一年一度的考核,而被太虚圣地逐出山门,至此沦为弃徒。便在离开宗门的当日,机缘巧合之下,他来到了一个废弃已久的仙宫之中。这里是天庭,于一千万年前破灭,众仙皆陨,但却有无穷无尽的仙丹与神诀遗留了下来……
  • 懂得去爱

    懂得去爱

    第二天一早,我们步行来到山脚下。在缆车站,导游问我们爬山还是乘车,我说今天本来就是来爬山的,乘缆车的不是好汉!大家同意了。我感觉空气是那么新鲜,阳光那么明媚,抬头一看,山上一片葱绿。我恨不得一下子爬到山顶。我仿佛像笼中的小鸟获得了自由,一下在冲到很前面,比导游还快很多。去年暑假,我们全家去三清山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奈何太有才

    奈何太有才

    那一年,正直风流倜傥五光十色的马戏,还是个平平无奇的普通人而已。直到那天,新生欢迎会上,马戏被学长拉去顶个场后,事情发生了变化。若干年后,站在世界娱乐焦点的马戏,对着密密麻麻的镜头怅然叹气道。“不怪天,不犹人,只恨我太有才。可恶,该死的才华,怎么甩也甩不掉…”…(新书…好吧,厚脸皮求推荐收藏。评论。真的。_(?□`」∠)_)
  • 鬼知道那天发生了什么

    鬼知道那天发生了什么

    随着猫族族子的出世,举国欢庆,猫族人都在为猫族迎来新生命而感到高兴,在狂欢的派对上,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神情,却不知一场灾难即将降临。在派对结束时,魔师打破了猫族数以百年的结界,出现在王宫中,一切都是那么突然,国都迷茫这硝烟的味道。显然是为了族子而来的。在紧急时刻,猫族的守护者,发动了未完成的术士,将族子送往了人类的世界。一户人家发现并收养了这个婴儿,这户人家对这个孩子很好,努力给这个孩子家的味道。当初的事情现已过了十几年了。在一次偶然的事故中,少年有离奇回到了那个属于他的世界。他原来的世界,如今一切都是那么陌生,迷茫感,孤独感,恐惧感将他笼罩,他不知何去何从。直到遇到了他们……
  • 汉冠

    汉冠

    一个历史系高材生,不小心到了西晋末年。 清谈论玄,纵横捭阖。 王敦、卫阶、江应元。 潘安、贾谧、贾南风。 这是理智与荒唐并存的时代。 这是一个寒门在高门大族中崛起的故事。 (前期种田,后期争霸。).......................作者已有百万字老书《曹魏》,人品有保证,可放心收藏!轻松作,勿较真。
  • 万世神墟

    万世神墟

    诸天万界原本是一片混沌,混沌中孕育创世大神盘古。盘古大神开天辟地,造就宇宙万物。万古之前,众神大战,天地破灭。大神女娲炼石补天,重塑天道。神战之后,开辟了一个新的纪元。
  • 今世有洪荒

    今世有洪荒

    圣人有旨,远古之灵复苏于今世。远古洪荒一战身受重伤的祝融于今世苏醒。一位普通高中生的机遇,一场横跨时间长河的邂逅。崭新的史诗将由他来创造,新生神话将为他而谱写。
  • 六道沉浮

    六道沉浮

    脚踏山河,掌碎虚空,又有何用?不过是借六道之力,实为六道附庸!修行之路,本应是逆轮回之行,一草一木皆为六道之劫!我,就要成为这六道最大的劫!终有一日,破六道,掌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