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214100000038

第38章 “好汉奸”论(2)

现在回过头去,如果作一番学究式的探讨,红卫兵在批斗会采用的戴高帽子,挂大牌子,剃阴阳头,游街示众等等手段,在近代,只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湖南农民斗争地主时用过,再早一点,清入关,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镇压汉人时用过。这些早进博物院的老古董,想不到“文革”初期,重新被小将们捡拾起来,作为武器,惩治牛鬼蛇神。毛主席发动“文革”,其中有一条,是破除“四旧”,但在惩罚上,革命小将却十分具有复古精神,将中国古老刑法文化中最阴暗的私刑制度,又恢复过来。

更有趣的,小将们无师自通地从旧时代汲取灵感,包括批斗会的会场布置,借鉴京剧《三堂会审》的安排站位,审问刑讯走资派的措施,受到十殿阎罗对付死鬼的启发,戴帽挂牌,槛车解送,绝对是公案武侠小说的影响所及,剪一半,留一半的阴阳头,则是加以变化的古代黥刑,纯系《水浒传》里高俅对付林冲的手段。这统统属于“四旧”的旧货,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披上革命的合法外衣,竟成了被允许,被鼓励的,带有政府行为性质的民间刑法,不能不说是对“文革”的讽刺。

这样,中国人,包括我自己,长期被官方的,民间的这个运动,那个运动,这种惩罚,那种处理,一会儿敌我矛盾,一会儿人民内部矛盾,折腾到心如古井,波澜不兴。因此,德国女作家写的这本书,在西方也许叫座,未必会在中国产生什么轰动效应,是可以预料的。

为什么不会叫座,还要从中国读者的心理状态来考量。

一方面,古代中国酷吏之多,法网之密,株连之广,刑法之严,弄得老百姓不知何时就会捉将官里去,因此对于任何或轻或重的惩罚,已经到了麻木的程度:另一方面,值得奇怪的是,在“国家”这个问题上,在有关“气节”或者“大节”的关键时刻,中国人又常常表现得并不含糊。

外国军队被包围了,绝不会顽抗到底,不特别提倡与阵地共存亡,必须打到弹尽粮绝,把最后一粒子弹留给自己。他们通常是这样:只要眼看援军一时半时来不了,便摇着白旗,放下武装。多洛丝哈根认为那些妇女,与德国人“私通”,无可厚非。中国人则不然,大敌当前,只能循“马革裹尸”,“杀身成仁”,“视死如归”,“宁死不屈”这类古训行事,所以,才有投江跳崖的可歌可泣的壮举。关云长在土山,打不过曹操,只好投降,是他一辈子的被人诟病的污点。苏武牧羊十九年,人们编了歌子来唱,也由于他的不屈不挠。文天祥写《正气歌》,“留取丹心照汗青”,编进教科书,千古传诵,就因为他牺牲的那一刻,也要面向故国。所以,中国人--当然也不会是全部,否则,汉奸从何而来--但多数人心中,那种“汉贼不两立”的精神,总是很当一回事的。

这种大是大非之分,是和孔孟之道,儒家学说的教导,是和说唱弹词,演义小说的熏陶,是和历代统治者把忠君与爱国相提并论的提倡,是和爱国捐躯的仁人志士,杀敌御侮的英雄豪杰的榜样力量而产生出来的,因而,在中国,即使个别人士,发出为周作人粉饰的“好汉奸”论,决不会有市场。和多洛丝哈根的作品,不怎么引起人多么叫好的原因一样,除了对这种小小不言的惩罚,不看得那么重要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中国人,尤其是普通的中国人,不大肯原谅附敌者和通敌行为。

有鉴于此,一些为周作人辩解的文字,也只能闪烁其词,可读者不是傻瓜,谁能不解其中三昧呢!读罢一些奇谈怪论之后,除了深感新时期言论自由,思想解放之外,惟有瞠目结舌而已。而造这种舆论者,都是饱学经纶之士,对他们金身重塑周作人的努力,所为何来,百思不得其解。

周作人的着作,几乎没有什么不曾出版的了,着实让出版社足足地捞了一把。如果,“好汉奸”论继续发展下去,估计再过若干年,周佛海的言论,汪精卫的诗集,和他在河内发出的那通曲线救国的《艳电》,也会付梓。销路不一定会坏,读者即使出于好奇,也会掏钱购一本来看的。

我一直想,难道持“好汉奸”论者,真的是患了健忘症,怎么能忘记了南京的大屠杀,重庆的大轰炸,冀中的大扫荡,“九一八”沈阳的火光,“八一三”上海的炸弹,东北的细菌部队,平原的“三光”政策……就在周作人当督办之日,也是《四世同堂》里描写的北平人受苦之时,我不知道他这个汉奸,与老舍先生笔下写出的丑类,为日本鬼子做事的大赤包,冠晓荷,有什么根本的差别?

启功先生讲到齐白石先生的轶事时,说他“在出处上是正义凛然的,抗日战争后,伪政权的‘国立艺专’送给他聘书,请他继续当艺专的教授,他老先生即在信封上,写了五个字‘齐白石死了’原封退回”。这就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大节所在,也是中国文化人脊梁精神的体现,要大家都是鼻涕虫,软成一摊泥,这个民族还有什么希望可言。白石老人将这封聘书璧回那阵,说不定正是周作人以伪督察官的身份,光临沙滩北大红楼视察吧?这就是说,在沦陷了的北平,既然可以如齐白石退聘,可以如梅兰芳蓄须,那么说明当时的周作人,也可以不必像大赤包,像冠晓荷那样向日本侵略者摇尾乞怜的。

也许周作人附敌,自有他的曲隐,但一旦认贼做父,做了汉奸,便无所谓好坏可言。但忽然于近年来成为一座富矿,成为某些人淘金的热点,实在令人惊诧。我想,除了商业动机外,还有其他较为复杂的心理,夹杂其中。譬如对文学上的纯以政治标准考量的绝对主义,譬如对某种文学样式,某种文学流派的特别提倡,譬如对文学的急功好利忽略文学自身规律的倾向,譬如在评价一个作家时的以文衡人或以人废文的狭隘和偏颇等等,遂形成某些人的逆反心理,你认为香的,我偏以为臭,你认为臭的,我偏以为香。周作人,恰巧是一张可以打得出手的牌。

于是,就演出近年来文坛的一出出活剧,不把鲁迅先生拿出来当靶子,粪土一番,糟蹋几句,就显得自己不新锐,跟不上风气了。反之,不摇头晃脑,褒美一阵知堂老人,《谈龙》、《谈虎》如何冲淡呀,《苦茶》、《苦竹》如何清涩呀,就觉得自己很土鳖了。这样,大有将这位“好汉奸”推崇到“宣付国史馆立传”的高度。一边努力贬低,一边拼命抬高,便成学界时尚。香者不香,臭者不臭,本就很不正常,而到了香者很臭,臭者很香这一步,除沮丧于人心险恶外,夫复何言?

假如鲁迅先生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世纪末的文坛,对于自己由碧落而黄泉的行情,快要到跌停板的程度,也会感到莫名其妙的。而到阜成门内八道弯的旧宅看看,他的老弟,却正在牛市状态之中,一路攀升,狂飚不已,世道如此,恐怕也不知说什么好了。说实在的,在这场歇斯底里的诋毁中,年纪轻的,说上几句不三不四的话,谅也不必介意。而一些学富五车,懂得中国过去与现在的人物,也闭着眼睛在那里瞎三话四,将这种扬此抑彼的拙劣把戏,玩得十分起劲儿。对这种类似在《故事新编》的《补天》中,站在女娲肚子底下,两腿之间的“咿咿呜呜”的人物,我估计鲁迅先生会抱着“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的心态,掉头不顾而去。

“好汉奸论”的出现,可说是近十年来目睹的文坛怪现象之一。

周作人在现代文学中的位置,是不会抹杀的,正如今天我们还在读明末清初的文坛大腕,如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周亮工,侯方域的作品,并且叫好一样,这是将这些贰臣的人品,像镜头似的加以虚化了以后的结果。但绝不能由于周作人的散文成就,他就不再是汉奸,不再是很坏的汉奸,而是好汉奸了。所以,二战五十年后,多洛丝哈根的作品,与甚嚣尘上的“好汉奸论”,确实是耐人寻味的一种新的价值取向。

偶翻旧时资料,上刊一则有关周作人的消息,原文照抄如下,以飨读者,或许有助于人们对于真实历史的认识。

1939年1月4日,天津抗日杀奸团枪击不抗日的文人周作人。事前,经过北平抗团宋显勇等人的调查,了解到周作人就住在北平清华园内。1月4日,李如鹏和赵尔仁携带武器,以学生的名义去拜访他。这是一所四合院,当周作人走出北房下台阶时,李如鹏掏出枪向他开火,周作人应声倒地,周的保镖扑过来捉拿李如鹏,赵尔仁见状又向保镖开了两枪,将其打倒,两人迅速撤离。事后才知道,周作人未死,子弹正打中他的腰带硬物上,保镖当即身亡。

来自津门的抗日勇士,给予周作人的打击,要比那些与法西斯“私通”的妇女所受到的惩罚要重。削发刺额,至多皮肤的伤痛,而从手枪中射出的子弹,却是要他的命的。我不知道中国的多洛丝哈根,会不会在将来的某一天,为周作人所遭受的这次差点送命的惩罚,而写出一篇为之鸣不平的作品?来一次清算的反清算呢?

也难说。

同类推荐
  • 苗堤乡逸事

    苗堤乡逸事

    本书是由小小说和文学评论两部分构成。其中小小说部分内容丰富,文笔细腻,带有比较浓郁的生活气息。而文学评论部分写了作者从接触小小说起的经历和感悟。饱含深情,令人动容。作为一本小小说占绝大部分篇幅的文学作品,作者绞尽脑汁为读者呈现了一个个跌宕起伏,精彩纷呈的故事,有赞扬爱情的美好,有唾弃人性的贪婪,还有让人忍俊不禁的幽默小品……本书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生动幽默又会有所感悟,具有一定市场价值。
  • 穿越:文坛行走30年

    穿越:文坛行走30年

    穿越文坛,在文坛行走三十年,亲见的人物不少、亲历的事件也颇丰繁。早些年,我就产生过这样的念头:我要把行走文坛三十年的见闻书写出来。我们山西文坛的耆宿元老,我们的老师西戎和马烽,身处文坛半个世纪乃至六十春秋,他们的经历该是多么丰富、多么宝贵!然而,西老最后突然中风失语;马老像平素一样去住院,却再也没有像往日一样痊愈归来。发生在眼前的这样活生生的例子,简直惊心动魄!也许,老师们并不愿意将他们的回忆形诸文字;但是,假如他们曾经有过那样的念头呢?天不假年,死神使出了霹雳手段。
  • 中华对联(第十卷)

    中华对联(第十卷)

    本书是一套中国关于对联的作品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普及读物。
  • 无名集

    无名集

    全书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讴歌青春与爱情,第二部分抒发理想、希望以及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它真实地记录了蹉跎岁月里的相思离别之苦,失意的苦闷和悲哀及对祖国母亲的赞美和对人间真情的呼唤。
  • 最是元曲销魂

    最是元曲销魂

    由文舒所著的《最是元曲销魂》用一种风格独特、感情丰富的散文随笔,通过一个个曲人和一首首元曲,描绘出一幕幕古典诗词背后唯美、动人的历史爱情画卷,引领读者倾听一段段经典、震撼的浪漫往事。它以浪漫的文笔漫谈古今人事沧桑,写作视角独特,语言则更加洗练柔美,耐人寻味,值得细细品读。
热门推荐
  • 火爆公主霸气则漏

    火爆公主霸气则漏

    她,顾雨童,是学校校花,又是学霸一枚,本想着自由恋爱一次,但却让无良父母得会一个陌生男孩,还对她说,那是她未婚夫,从此她的生活颠倒了……
  • 叶帝独尊

    叶帝独尊

    【爆笑玄幻爽文】穿越到灵气复苏的高武世界,战异族、诛神魔、守华夏、成传奇。英雄辈出,叶帝独尊!叶帝群:798343606(内有猛犬)
  • 在北大听到的24堂管理课

    在北大听到的24堂管理课

    管理是一门艺术,一个团队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的成功。管理到底是什么?杰克·韦尔奇说,管理的实质就是解决问题。不错,管理是一种追求或取得成果的职业。如果一个企业不能创造经济价值、不能为员工带来幸福、不能对投入的资源产生合理回报和可持续增长能力、不能满足相关利益方的合法权益,可以肯定地说,这种管理是失败的。
  • 神女驾到:魔王哪儿跑

    神女驾到:魔王哪儿跑

    本是一介凡女,却只因那一事,恢复神女身份,看她如何在这科技发达的现代里,叱咤风云,收尽天下美男,魔族的王子,妖界的公子,神界的正太,还有吸血鬼中的帝王,皆是收入囊中,臣服于她。可那个妖孽是怎么回事,他是敌人的儿子,本应一剑斩杀,心竟不受控制的跳动?好吧好吧,她心软了,可那妖孽竟然得寸进尺“夫人,我冷了”,呐,她随手扔了一床被子给他,但他却反手抱住她,嘴里还振振有词“我需要你的体温来温暖我。”算了算了,她是服了,看在怕他出去祸害别人的份上,她就勉为其难的收了他吧。
  • 吸血鬼

    吸血鬼

    如果换来的是永生,失去太阳又算得了什么?他们在黑暗中奔走,游移于没有阳光的异界。年华流转,却永生不死。依靠别人的血液来维持自己的生命,他们沉浸在充满罪恶的血河之中。在咬断少女脖颈的时候,只留下冷酷的决绝,他们在鲜血中体验另一个生命的存在。
  • 花店账本

    花店账本

    我是个花店老板,我可以看到上帝视角,知道买花人的意图和花的去向。
  • 天使与恶魔的双重奏

    天使与恶魔的双重奏

    天空中的号角响起,地狱的火焰升起,伪善者终将死去。
  • 我的平民生存实录

    我的平民生存实录

    外星飞船的神秘降临,将某城市完全与世隔绝,伴随着从天而降的神秘物质,令城市居民发生变异进化,偶然卷入其中的主人公被迫求生,找寻回家之路,在一座困城中与恐怖的“不幸者”斗争,当城市人民消亡殆尽,重返现实的主人公发现又陷入巨大的阴谋中......
  • 相国有种

    相国有种

    江成带着种子化肥仓库穿越到了春秋齐国,开始大力发展农业,种玉米、种红薯、种杂交水稻......极大程度解决了当地土著的温饱问题,堪称神农再世。除了会种地之外,这也是一个和平使者带领各路诸侯成为吃货的故事。
  • 神魔的王座

    神魔的王座

    【这里有喜剧、这里也有悲剧;这不是什么正剧、也不是什么闹剧;只是一个少年,带着自身的血脉力量,与他的同伴们,一同登上这世界舞台,追寻世界真相的演出剧目。历史空白与逝去的旧时代,遗失的上古历史文本,传说中的上古兵器,世界政府与五大势力,吸血鬼与天使、恶魔,蒸汽朋克的魔法与科技,革命军与世界政府的对抗,神与魔,所谓正义与邪恶的交织与捉对厮杀。而谁,又将坐在那至高的,神与魔的王座之上。】{已内签,请放心收藏和阅读,揉脸,求各种包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