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244200000013

第13章 修身养性,打开处世智慧的钥匙(2)

道德作为人们的行为规范,要靠内心的自觉,不能靠外力的强制。因此,慎独对于道德的形成有重要作用。这种自觉性是由于人们把道德规范化为内在的信念,因而能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听不到的时候,也能够自觉地遵守,不做违反道德要求的事情。由于道德规范已化为内在信念,就能从人们的一切言行中表现出来。不仅在公开的、大的事情上能按道德原则办事,在闲居独处、无人监督的时候,也能在各种细小问题上谨慎处事,不做违反道德的事情。只要按照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已,自然就可以达到高尚的道德境界。

慎独所要求的戒慎、谨慎,并不是要人凡事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即使在独处的环境中也要承受“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大学·传六章》)的道德压力;而是要人慎重地对待自己天赋的善性,无论面对何事何物都要以诚待之,时刻保持自己的道德理性和人格尊严。在这个意义上理解“无愧屋漏”、“不欺暗室”,即是在放下了一切外在礼法、繁文缛节之后,仍然能够认真谨慎地对待自己在独处时暴露出来的人格缺陷,既不因为小小的成功而自鸣得意,也不由于偶然的身处逆境而妄自菲薄。如此,不仅在人群之中能够彼此袒露胸襟,赤诚相对,而且在独居暗室时也可以泰然自若,独立不改。

中国古代正直的文人学者,多以慎独为修身的重要方法,也有不少人达到了这种高尚的道德境界。元代大学者许衡,一年夏天路过某地,天热口渴,适逢路边有棵梨树,人们都去摘梨止渴,唯独许衡端坐树下。有人劝他也去摘梨吃,他说:不是自己的东西是不能随便拿来享用的。劝他的人说:现在世道混乱,这棵梨树恐怕早就没有主人了。许衡说:梨无主,难道我心中也无主了吗?许衡在乱世能守住自己的良心本性,这是对自己心中之主负责的表现。

《后汉书·杨震传》也记载了有一则“暮夜无知”的故事:杨震被任命为东莱太守,赴任时途经经昌邑,他曾经举荐王密为昌邑县令,王密感激杨震过去举荐之恩,晚上拜谒时送他十斤黄金,说‘黑夜无人知道’。杨震严词拒绝,可算是“慎独”的范例。吕坤从这则故事中引出一条人生教训:“‘暮夜无知’,此四字百恶之总根也。大奸大盗,皆自无知之念充之。”

那些大奸大恶之徒在行凶作恶的时候,都自以为别人是不会知道的。这种侥幸心理是产生各种罪恶的总根子。一切恶行不仅是从无人知道的地方开始的,也是从细小的事情上开始的。所以刘备说:“毋以善小而不为,毋以恶小而为之。”从正反两个方面说点滴之事对我们人格的重大影响。因此慎独的修身方法仍有现实意义。

“慎独”经常和“自省”相联系。有自省的工夫,才能达到慎独的境界。孔子就首先倡导自省、内省、自讼的修养方法。他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看到好的人和事要学习,看到不好的人和事要自我反省,有没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自觉改正,如果没有,就无忧无惧,心安理得了。

《论语》中记载了曾子内省的故事:“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每天从办事、交友、学习三方面进行检查,是否达到了忠信和学而时习之的要求,树立了自省的范例。因此朱熹称赞说:“曾子以三者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其自治诚且如此,可谓得为学本矣。”

孟子说:“君子必自反也。”(《孟子·离娄下》。荀子也认为君子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孟子说的“自反”和荀子说的“参省”,同孔子说的“自省”、“内省”一脉相承,都是要求人们自觉地检查反省自己的思想言行,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以达到提高道德水平的目的。

孔孟之后,自省一直是儒家倡导的基本修养方法。明代王守仁提倡的“省察克治”也是从自省方法发展而来的。王守仁的“省察克治”方法是要求人们通过自我检查,克服不符合道德要求的思想行为,而且要持之以恒。要把隐藏的私利欲念搜索出来,加以克治,不可姑息。如果有丝毫私利欲念存在,众恶便相引而来。可见“省察克治”是为了达到“存天理,灭人欲”的目的,这是不可取的。不过这种方法也反映了思想斗争的某些规律:善恶观念此消彼长,姑息恶念,将成大恶。我们培养道德观念也应该注意这个问题。

儒家对于慎独的解释是:“能为一者,言能以多为一;以多为一也者,言能以夫五为一也。”“慎其独也者,言舍夫五而慎其心之谓也。独然后一,一也者,夫五为一也,然后得之。”“仁义礼智圣”为其五,也就是儒家风范的重中之重,通称为“儒风五行”。

按照“儒风五行”的规定,它是五种“形于内”的“德之行”。仁义礼智圣虽然是“形于内”、形成于内心的,但它还有“多”的嫌疑,还没有真正统一于心,故需要舍弃仁义礼智圣形式上的外在差别,将其看作一个有机整体,使其真正统一于内心,故说“一也者,夫五为一心也”。因此,这里的慎独实际是指内心的专注、专一,具体讲,是指内心专注于仁义礼智圣五种“德之行”的状态。

我们要运用自省的方法正确地认识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思想、学识、能力,对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角色、作用等等,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这样,才能获得自控能力,提出恰当的目标、计划和要求,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没有自知之明,就会陷入盲目性而四处碰壁。古人说:“自知者英,自胜者雄”(王通《文中子·周公》),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但正确认识自己并不是容易的事情。“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小学集注·广敬身》)看别人,明察秋毫,看自己就糊涂了。这就需要有自省的自觉性,时时注意反观自己,检查自己,努力做到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在自省的时候,要注意听取别人的意见,校正自我认识的盲目性。“占之人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智短于自知,故以道正己。”(《韩非子·观行》)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和自省自反是相辅相成的。

人无完人,即便是圣贤也难免有缺点过失。要运用自省的方法自觉地克服缺点错误,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只有不断克服缺点,才能达到成熟完善的境界。因此君子闻过则喜,“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每一个要求进步、追求成功的人,都要自觉地解剖自己的思想,反省自己的言行,自觉地克服缺点错误。自省是人类共有的品质之一:下面是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的自省文字:

“我愿回忆我过去的污秽和我灵魂的纵情肉欲,并非因为我流连以往,而是为了爱你,我的天父。因为我喜爱你的爱,才这样做:怀着满腔辛酸,追溯我最险恶的经历,为了享受你的甘饴,这甘饴不是欺人的甘饴,而是幸福可靠的甘饴;为了请你收束这支离放失的我、因背弃了独一无二的你而散失于许多事物中的我。我青年时一度狂热地渴求以地狱的快乐为满足,滋长着各式各样的黑暗恋爱,我的美丽凋谢了,我在你面前不过是腐臭,而我却沾沾自喜,并力求取悦于人。”

小至家庭团体,大至国家社会,人们相处总会有矛盾冲突。人人都注意内讼自省,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和社会的安定团结。有了矛盾冲突,大家都能反躬自问,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矛盾就容易化解。如果只从别人身上找原因,自己处处皆是,别人处处皆非,小矛盾也会变成大矛盾,甚至发展到对抗冲突、势不两立的地步。我们还是要提倡对己严,对人宽,各自多作自我批评。有了矛盾,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凡是要求别人做的自己首先做到,善于求大同,存小异,不把时间精力花在无益的争论上。这样便能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有利于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和事业的成功。

富兰克林就曾自订每天自省的十三项内容:1.节制。食不过饱,饮酒不醉;2.沉默寡言,避免无益的聊天;3.生活秩序:每件东西放在一定位置,每件日常事务应有一定的时间;4.决心:要做的事情坚持不懈;5.俭朴:切戒浪费;6.勤勉:每时每刻做些有益的事情;7.诚恳:不欺骗人;8.公正:不作不利于人的事情,不忘记对人应尽的义务;9.中庸适度,避免极端;10.清洁;11.镇静:勿因小事和不可避免的事故惊慌失措;12.贞节,切戒房事过度;13.谦虚:效仿耶苏和苏格拉底。富兰克林并不知道儒家自省的修养方法,但他做的却合乎自省自反的要求。这说明自省的方法反映了品德修养的规律,因而具有普遍的意义。

刘少奇对慎独有着更为通俗的理解:一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时,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而做不做坏事,能否做到“慎独”,以及坚持“慎独”所能达到的程度,是衡量人们是否坚持自我修身以及在修身中取得成绩大小的重要标尺。“慎独”作为自我修身方法,不仅在古代的道德实践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而且对今天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仍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也许是人们在高压的现代生活中已经没有去反思和反省的力气与勇气了!如果现代人真的去好好反省,他会发现,我每天做的好像都是名闻利养,说的都是言不由衷,周围的环境全是声色犬马,而人人好像都醉生梦死,如果要自省与忏悔的话,恐怕会发现我们没有不应该不忏悔的事情,我们会为我们应该忏悔的事情感到害怕,因为我们该做的事情太多啦!不过能想到忏悔这件事情就已经不简单啦!

费利斯的父亲出生在贫苦农家,只读到5年级,家里就要他退学到工厂做工去了。从此,世界便成了他的学校。他对什么都有兴趣,他阅读一切能够得到的书籍、杂志和报纸。他爱听镇上乡亲们的谈话,以了解人们世世代代居住的这个偏僻小村以外的世界。父亲非常好学,他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心,不但随同他远渡重洋来到美国,后来还传给了他的家人。他决心要让他的每一个孩子受到良好教育。费利斯的父亲认为,最不可宽恕的是我们晚上上床时还像早上醒来时一样无知。他常说:“该学的东西太多了,虽然我们出世时愚昧无知,但只有‘才’永远如此。”为了防止孩子们堕入自满的陷阱,父亲要他们每天必须学一样新的东西,而晚餐时间似乎是他们交换新知识的最佳场合。他们每人有一项“新知”之后,便可以去吃饭了。适时,父亲的目光会停在他们当中一人身上。“费利斯,告诉我你今天学到些什么。”“我今天学到的是尼泊尔的人口……”餐桌上顿时鸦雀无声。费利斯一向都觉得奇怪,不论他所说的是什么东西,父亲都不会认为琐碎。“尼泊尔的人口。嗯。好。”接着,他父亲看看坐在桌子的另一端的母亲。“孩子的妈,这个答案你知道吗?”母亲的回答总是会使严肃的气氛变得轻松起来。“尼泊尔?”她说,“我不但不知道尼泊尔的人口有多少,我连它在世界上什么地方也不知道呢!”当然,这种回答正中父亲下怀。“费利斯,”父亲又说,“把地图拿来,我们来告诉你妈妈尼泊尔在哪里。”于是,全家人开始在地图上找尼泊尔。费利斯当时只是个孩子,一点也觉察不出这种教育的妙处。他只是迫不及待地想走出屋外,去跟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如今回想起来,他才明白父亲给他的是一种多么生动有力的教育。在不知不觉之中,他们全家人共同学习一同长进。费利斯进大学后不久,便决定以教学为终身事业。在求学时期,他曾追随几位全国最著名的教育家学习。最后,他完成大学教育,具备了丰富的理论与技能,但令他感到非常有趣的,是发现那些教授教导他的,正是父亲早就知道的东西——不断学习、不断自省的价值。

曾国藩总结自己一生的处世经验,写了著名的“日课四条”,即:慎独、主敬、求仁、习劳。这四条,慎独是根本,是“体”;其他三条是枝叶,是“用”。

《大学》里面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意思就是,使自己的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就如同厌恶污秽的气味那样,就如同喜爱美丽的女子那样,才能让自己感到心安理得。因此君子在独处的时候一定要保持谨慎的态度。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同样是告诫人们要慎独,又有“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财富可以装饰房屋,品德却可以修养身心,使心胸宽广而身体舒泰安康。因此,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独处自若,修心养德,坚守内心的情性。

知止而定,静而能安,达到至善的境界

【子曾经曰过】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智者感悟】

能够知其所止,止于至善,然后意志才有定力;意志有了定力,然后心才能静下来,不会妄动;能做到心不妄动,然后才能安于处境随遇而安;能够随遇而安,然后才能处事精当思虑周详;能够思虑周详,才能得到至善的境界。

“静心”是中国所有古哲学流派都倡导的内功心法,但儒家的观念更积极,也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儒家主张:止、定、静、安、虑、得,这是儒家修身养生的一种次序。道家主张:致虚极,守静笃。佛家主张:戒定慧。都是强调了要虚静,在当今的竞争非常激烈的时代,人心非常浮躁的时代,静心养性是我们涤荡我们精神的一剂良药。一个人要达到气定神闲,宠辱不惊,得之淡然,失之泰然的境界,就必须要静下心来。

“静”,在外则表现为客观环境,在内则是一种安定虚灵的精神状态。后者比前者更重要,因为环境并不是左右人行为的主要原因,是可以通过内心的调节加以控制,只要内心平静,环境再不安静,也不能阻止自己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所谓“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麇鹿兴于左而目不瞬。”外部的环境是难以改变的,只有从内心修养出发,才能达到真正的“静”。在修养中,在浮华矫造的现代社会,我们应学会改变自已的心态,以安静、闲适之心来探究世界、认识世界,切不可浮躁不安,更不可为世俗浮华和虚夸所累,而应该以超拔平静的心面对世界!

儒家和道家、佛家静心功夫相比,相对简单,主要是以守静的心斋、坐忘为代表。颜回曾经问孔子什么是心斋,他答道:"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神),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孔子上面所主张的心斋,主要是通过意念专一、呼吸细长、耳之不闻、虚明灵觉,进而达到神气相通、天人合一,进入清静纯一的境界。孔子认为心斋这种功夫是修身的关键,不但可以使人延年益寿,增进智慧,而且可以洞察世间万物的发展变化!有了这种认识,孔子在任何环境中都能自己保持一种宁静豁达的心态。根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在63岁的时候,有两次被鲁国驱逐。在宋国时,司马桓砍倒大树对他进行恐吓威胁。后来到了卫国,又被错抓入狱。在陈国和蔡国之间,又被楚军包围,围困达七日之多,结果饿得弟子们有气无力,但孔子却毫不计较,“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孔子的意志力比一般人要强好多。

同类推荐
  • 精进:极简论语

    精进:极简论语

    王蒙写给年轻人的中国智慧读本,凝聚数十年读书心得与人生经验,直达《论语》精华内核。在本书中,王蒙打破《论语》千年不变的全文阅读模式,重新进行梳理,将孔子智慧中的精髓以简练的文字展现给读者。本书共分九大章,以“读《论语》,我们读什么”开篇,从人生规划、识人待人、学习之道、工作管理、社交表达、家庭关系六大方面切入,收于人生十戒,以“读《论语》,我们学到了什么”结尾,以全新的脉络串联起240条《论语》精华文字,每一页每一条都是硬核干货。本书轻巧便携,每页一个独立主题,可以随时翻阅,获得《论语》中人生精进的智慧。
  • 天下大道

    天下大道

    或许有人会提出一个问题:老子对于这个逃世幽隐的思想该负多少责任?殊遽难下肯定之答复。被称为老子著作的《道德经》,其文学上之地位似不及“中国尼采”庄子,但是它蓄藏着更为精练的俏皮智慧之精髓。
  • 中华圣贤经

    中华圣贤经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先贤们在生活中总结提炼出许多短小精悍、能够启发心智的名言佳句。这些千古名言,巧譬妙喻,明理析奥,以其思维美、内容美、语言美一向为人们欣赏和传诵。它们不仅仅是炎黄子孙世世代代处世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更是我们每一个人为人处世、居官从政、治家劝学、待人接物、修身养性必备的宝典。它们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总结了人生的宝贵经验,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经过几千年的积淀,这些名言佳句遍及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立志、求学等各个领域。它们犹如人生路上的灯塔、路标,照耀着、指引着人们探求的方向。学习和掌握这些处世智慧,有益于立世修身,有利于处理人际关系。我们深信,圣贤之言不是枯燥无味的教条。读此书,你会发现这里有朴实真挚的人生经验、厚重深刻的心灵哲学、广博圆融的处事智慧。读此书,不是在单纯地体验和回味某句话的力量,而是在和一个个圣贤先哲的伟大灵魂交流。希望这部圣人贤哲智慧的人文读本,能够让你在面对任何人生困境时,都可以找到心灵航海中的指南针,给你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帮助。
  • 孔子说为人

    孔子说为人

    本书对孔子的精彩思想做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将孔子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世事的体察和经验加以展示,结合记载孔子言行的《论语》进行解说,书中对孔子的思想有较为透切的观察,文字之美和思想之深有机结合,内容明白晓畅、妙语连珠、精彩观点随意而出。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本书开启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灵感,警醒我们的意识,使我们神游天际。
  • 寻求灵魂的现代人

    寻求灵魂的现代人

    不是高中低档各式心灵鸡汤,而是严肃的心理学书籍;不是数理类心理学教科书,而是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不是超级难读的学术书,作者文笔流畅,通俗易懂,是写给普通读者的心理学书籍。《寻求灵魂的现代人》是精神分析大师荣格的代表作之一,是当之无愧的现代心理学经典著作。现代人的精神苦闷、对科学文明的厌倦与抵抗等现象,荣格在《寻求灵魂的现代人》一书里都有非常精辟与独到的见解。荣格不但为文明指出了这些现象,而且为现代人开出了一帖解救精神痛苦的良方。
热门推荐
  • 骨灵戒

    骨灵戒

    移来此种非人间,曾识万年觞底月。叶凡偶然穿越异界,携带三节指骨戒。我为何而来?我要到哪去?强敌之外还有更强敌么?天地之外还有天地么?且看我叶凡败尽天下才,破尽天外天!
  • 新周仓传

    新周仓传

    周仓,武圣关羽的扛刀人,除了关羽,他的人生还有什么?对,你说对了,除了关羽还有大刀。可是,大刀之外呢?他有没有暗恋对象?他是喜欢萝莉还是御姐?他最好的兄弟是谁?不知道吧?让我们一起走进新周仓传,看看这个黑脸大汉的情感历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草莓味的桃子

    草莓味的桃子

    (仙侠情缘,独宠,)这是懒懒家草莓和桃子的故事,我是新手上路,请多多指导,谢谢。我的文章不出意外应该是甜甜的,因为多吃甜的心情好。(?????)
  • 祸乱异世之万世女王

    祸乱异世之万世女王

    自上一次陨仙之战后的几百年里,魔虹大陆再没出现过仙缘之人。所谓仙缘乃是长生不老之天机,统一大陆的王者。不仅如此,传说成仙之人可开启天际,超越时间跟空间之距。找到传说中的帝都“神宇”。妆莫,在无意之间掉进时间空洞,进入魔虹大陆,开始了求仙之路。
  • 一念情深难自醒

    一念情深难自醒

    在没遇见他前,她还是单纯好奇的,为了学业苦恼,那时她的世界没有爱情,他跟她在初夏的街看她纤细的手臂,走了很久…遇见他后,她是成熟孤独的,每天思念,这时她的世界没有好奇,她和他在喧闹街头擦肩而过,想回头寻找却找不到!有些人不能见,见一次,负一生。有些事,一旦说出来,就再也回不去。人生有两种无奈,一种是她的涉世未深,另一种是他的看透世态炎凉。人的心里都是暗的,如果看清楚会不幸福,宁愿不去窥探。世间本没有相思,奈何离分人世,将痴心种出了果实。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十不杀

    十不杀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令天下人闻风丧胆的十步杀自杀了。可是该死的不想死也得死。不该死的人想死你死不了。他重生了……欲知后事如何,请自己看。
  • 豪门复仇:我不爱你邪恶的男人

    豪门复仇:我不爱你邪恶的男人

    六年前,她因为母亲的死残忍的甩了他。六年后,他如魔鬼一般出现在了她的订婚宴上。为了月氏的名声,她只好假装和他订婚,他用她后妈来逼她成为他的妻,在结婚的当时他居然在她的眼皮低下,表演了一场真人的春戏。事后他更加残忍的强要了她,她哭喊着告诉他:我永远都不会爱你,你这邪恶的男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