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244200000009

第9章 为人仁义,把握做人的根本(4)

东汉时期,有位名士,叫樊英。他认为夫妻间讲“礼”,不是单方面的妻子对丈夫的尊敬,丈夫对妻子更要表现出有“礼”。根据后汉书记载:樊英有一次生病,他的妻子派丫鬟来问病:你身体怎么样了,樊英就起来给她还了一个礼。照理说在家里,樊英是老爷,你是丫头。按照古代等级观念,老爷怎么能对丫头行礼呢?但是樊英说,在家庭当中,“妻与夫齐等”,地位是平等的。这个时候男女平等的观念就已经显现出来了。樊英认为,丫鬟是代表妻子来看我的,我理应还之以礼。他的表现日后被传为美谈,流传于大街小巷,人尽皆知。

儒家认为妻子的首要责任是相夫教子。相夫教子简单说就是辅助丈夫和教育子女。儒家对妇女的德行要求比较严格,而且后来对妇女的要求变得更就严苛。

唐太宗时期,天下盛极一时,除了依靠他手下的一大批谋臣武将外,也与他贤淑温良的妻子长孙皇后的辅佐是分不开的。长孙皇后知书达礼、贤淑温柔、正直善良。对于年老赋闲的太上皇李渊,她十分恭敬而细致地侍奉,每日早晚必去请安,时时提醒太上皇身旁的宫女如何调节他的生活起居,像一个普通的儿媳那样全力尽着应行的孝道。对后宫的妃嫔,长孙皇后也非常宽容和气,她并不一心争得专宠,反而常规劝李世民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妃嫔,正因如此,唐太宗的后宫很少出现争风吃醋的韵事,这在历代也都是极少见的。长孙皇后凭着自己的端庄品性,悄然无言地影响和感化了整个后宫的气氛,唐太宗不受后宫是非的干扰,可以专心致志料理国家大事,唐太宗对她十分敬佩。虽然长孙皇后出身显贵之家,又贵为皇后,但她却一直遵奉着节俭简朴的生活方式,衣服用品都不讲求豪奢华美,饮食宴庆也从不铺张浪费,因而也带动了后宫之中的朴实风尚,恰好为唐太宗励精图治的治国政策的实行作出了先正己身的榜样。长孙皇后不但气度宽宏,而且还有过人的才智。一次,唐太宗回宫见到了长孙皇后,犹自义愤填膺地说:“一定要杀掉魏征这个老顽固,才能一泄我心头之恨!”长孙皇后轻声问明了原由后,也没说什么,只悄悄地回到内室穿戴上礼服,然后面容庄重地来到唐太宗面前,叩首即拜,口中直称:“恭祝陛下!”她这一举动弄得唐太宗满头雾水,不知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因而吃惊地问:“什么事这样慎重?”长孙皇后一本正经地回答:“臣妾听说只有明主才会有直臣,魏征是个典型的直臣,肯于犯颜直谏,由此可见陛下是个明君,故臣妾要来恭祝陛下。”唐太宗听了心中一怔,觉得皇后说的甚是有理,于是满天阴云随之而释,魏征也得以保住了他的性命。长孙皇后以她的贤淑的品性和无私的性情,不仅赢得了唐太宗及宫内外知情人士的敬仰,而且为后世树立了贤妻良后的典范,到了高宗时,尊号她为“文心顺圣皇后。”

孟子幼年丧父以后,母亲就成了他第一任启蒙老师。其父名激,字公宣,并无什么功绩可称道。但据史籍记载,其母仉氏却是一位极有独特见识又很会教育子女的人。孟子的成长深受其母的教诲。孟母教子故事久为世人传诵,已经成为后世教育子女的典范。孟家原在马鞍山下的鬼村,山麓坟莹处处,村中儿童追逐嬉戏,不时看到丧葬的情形,也三五成群地模仿大人们的行为,扮演丧葬的过程,孟母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既不能总是把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关在家里,唯一办法就是搬迁居住环境。经过一番周折,孟家母子从凫村迁到了十里外的庙户营村,这里是一个"日中为市"的交易集市,每逢一、三、五、七单日,远远近近的百姓们,手拎肩挑一些自己的土特产来到集市交易,讨价还价,喧嚣热闹,这场面对孩子来说是颇有吸引力的,耳儒目染,孟子和其他一些孩子也学会了锱铢必较的交换。孟母忐忑不安,住了半年又再次迁居。孟母既不愿儿子成为一个默默无闻的人,也不想让儿子沾染唯利是图的市侩气,她一定要选择一个适合儿子成长的良好环境,她第三次把家搬到了邹城的学宫附近,虽然房子破烂不堪,但是孟母带着儿子安安心心地定居下来。学宫附近常常有读书人来往,高雅的气韵,从容的风范,优雅的举止与循规蹈矩的礼仪行为,都潜移默化的给附近居民不少影响,尤其是初触人事的孩子们,常群集在大树底下,演练学宫中揖让进退的礼仪,有模有样,一片庄严肃穆的景象,使得远远察看的孟母内心深处大为高兴:"这才是孩子们最佳的居住环境!"她由衷地发出感叹。做人是要求诚实,所谓"言必行,行必果。"当孟家还在庙户营村市集旁居住时,东邻有人杀猪,孟子不解地问母亲:"邻家杀猪干什么?"孟母当时正忙,便随口漫应:"给你吃!"孟子十分高兴等待食肉,孟母为了不失信于儿子,忍痛在捉襟见肘的生活费中,取出一部分钱买了一块肉,让儿子吃了个痛快。做事必须要有恒心,一旦认准目标,就不为外界所干扰。孟子具有天生的灵性与大智,但也有一般幼童共有的怠情贪玩习惯。有一天,孟子竟然逃学到外面玩了半天。当儿子回家时,孟母不声不响地拿起一把剪刀,将织成的一段锦绢咔嗒咔嗒,拦腰剪成两段,就在孟子惊呼不解时,孟母说道:"你的废学,就像我剪断织绢!一个君子学以成名,问则广知,所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你今天不读书,就不可以离于祸患,今后永远就只做一些萦萦苟苟的小事,中道废而不为,怎么能衣其夫子,而不乏粮食呢?"孟母用"断织"来警喻"辍学",指出做事半途而废,后果是十分严重的。"断织督学"的一幕在孟子小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既惊且警的鲜明印象,从此孜孜不倦,日夜勤学不息。最终在孟母的谆谆教诲下,孟子成就大气,被后世尊为“亚圣”。

“礼之用,唯婚姻为兢兢”。夫妇和谐是婚姻恒久的保障,也是婚姻恒久的最高境界。夫妻礼义相待,以和为贵:“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要做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宜尔家室,乐而妻帑。”《诗经》有云:“妻子好合,如鼓瑟琴。”这些对古代理想夫妻关系的描述在今天看来,别有一番滋味。

苏轼与第一位妻子王弗是一桩典型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夫妇和睦,琴瑟和谐。王弗是个很贤淑、“敏而静”的女人,她平实精明,一直关爱着自己的丈夫。她内向,与苏东坡的坦诚豪放的性格恰好互补共助。她知道苏东坡勤读苦学,就伴他“终日不去”;对于书中记事,东坡偶有遗忘,她都能从旁提醒,东坡问她其他书籍,她也“皆略知之”。在东坡做官之后,她时常提醒着丈夫为官琐事。东坡往往把与之交往的每个人都当成好人,自称“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又言“余性不慎言语,与人无亲疏,辄输写肺腑。有所不尽,如茹物不下,必吐之乃已,而人或记疏以为怨咎……”于是,就有了王弗“幕后听言”的故事。当东坡在与来访的客人谈话之时,王弗总是躲在屏风的后面悄声静听。有一天,一位客人走后,她问丈夫:“某人也,言辄持两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人言?”她说,你呀费那么多工夫跟他说话干什么,他只是留心听你要说什么,好说话迎合你。又有一次,“有来求与轼亲厚甚者”,王弗待客人走后,立即对丈夫劝诫说:“恐不能久,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有王弗在身边,可以说是苏东坡的大幸运。不幸的是,王弗二十六岁时不幸病逝,葬后,东坡在王弗的墓前悲痛的长叹道:“呜呼哀哉!余永无所一怙!”苏东坡与王弗共同生活了十一年。王弗去世后,东坡一直不能忘怀,妻子提醒他的话语总是不时在耳边响起。就在王弗死后的第十个周年,正当苏东坡调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的孤寂失意的日子里,在梦中又依稀见到了久别的妻子,于是写下了让后人读了只想落泪的两阕小词,以寄托自己的情思。其词曰:“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那年苏东坡三十九岁。词中写出了一个中年男人对爱妻十年前生死离别的惨痛回忆,透露出的是在幸福走开后只有在梦中才能追踪的那种凄苦心情,开创了用词来悼念亡妻的先河,深沉的表达了亡妻的追念与哀思。

事君以忠,尽忠合礼,以天下为先

【子曾经曰过】

“定公问曰:‘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论语·八佾》

【智者感悟】

鲁定公问道:“君主使用臣下,臣下服侍君主,该怎样做?”孔子回答说:“君主应该按照礼来对待臣下,臣下应该尽心尽力去效命君主。”

君臣关系被历代儒学者和统治者重视,是儒家讨论最为激烈的话题之一。在当时的各种社会和人身关系中,君臣关系是最重要的关系之一,因为它不仅仅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单纯性质关系,而且还是一种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发展的社会关系,所以君臣关系得到历代儒学者和统治者重视。儒家在讨论君臣关系时,涉及到君主和臣下的关系如何进行定位、君主和臣子应当共同遵循的原则有哪些、君主如何对待臣子、臣子如何面对君主、还包括当君臣关系发生矛盾时应该如何解决等方面的阐述。

儒家认为“天下为公”,无论是君主还是臣子都是为了方便百姓而服务的,所以君主和臣子应该是一种分工关系。孔子一生以克己复礼为任,礼是周公创设的制度,至孔子时已经礼崩乐坏。为了恢复旧时礼乐,孔子在君臣对待关系中,强调君使臣,要按照周代礼制的方式;相应地,臣事君,也要忠于自己的职分。

孟子所谓“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孟子万章上》),儒家思想认为一个掌权的君主不可以置天下于不顾而把国家和社会纯粹视为自己私人财产的。这个论点也基本能被多数君王和统治者接受。《礼记·礼运》中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意思是说,天下是君主的天下,臣子的天下,更是人民的天下,不时某一个人的天下。王夫之就说:“若夫土则天地之固有矣。王者代兴代废,而山川不改其旧,其生百谷以养人,王者亦待养焉,无所待于王者也,而王者固不得而擅之。”(《读通鉴论》)。意思说土地非王者一个人私有,而是为天人所有。这正是“大同社会”之理想,例如明代的樊玉衡就曾上疏万历提醒道:“皇上牵于皇贵妃体貌难处之故,优游隐忍,甘以宗社为戏,不知天下者非我皇上皇贵妃之天下。”中国古代的天下为公的讨论,还回答了设君之道、为君之道等重大政治理论问题,它既论证了人类实行君主制度的必然性与合理性,又为君权的存在与行使设置了条件和规范。一般来说,历代统治者不仅不排斥这些思想,还往往自觉地去运用它、利用它来调节政治或变革政治事务。

儒家民本思想的基本要求是:“天生民而立之君,以利之也。”和“保民而王”。万民立下君主是为了更有利于人民和维护政治秩序。荀子说“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荀子大略》)。《左·文公十三年传》中说:“苟利于民,孤(邾文公自称)之利也。天生民而树之君,以利之也;民既利矣,孤必与(在其中)焉。”意思是说,上天之所以为民立君主,是为了让人民更好的生活。《尚书仲虺之诰》中说:“呜呼!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也就是说,人民天生是有其意志和欲望的,那么,不同人在自己意志和欲望下的行为就产生了相互关系中的矛盾和秩序问题,所以,如果没有君主出现那就会使社会混乱。君主的职责是节强扶弱,任贤除奸,尚义兴利,安民怀远,保疆卫土。中国古代统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有立君为公、君位为天下之公器、君道尚公等思想。

孟子认为,君臣实际上就是一种不同的社会分工,因此,他把君臣关系作为一种社会分工来看待,指出君臣之间应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依赖、相互承认对方的独立人格的基础上,赋予君臣之间以一种崭新的政治关系。在儒家看来,君主只是依据天道扮演的一个职务性的政治角色,臣子是辅助君王完成利民惠民职责的,君主和臣下是一种分工关系。君主必须本分地遵守法则下的秩序和规则,遵守为君之道,而不可肆意妄为,否则,他将面临批评和反对,处于被动的困境。臣子必须以礼来忠君,维护君主的威严,完成君主交给的任务。在君臣关系人格平等的框架下,按照不同的社会分工,为君为臣者都要履行好自己的所系职责,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端正自己的品行。孟子站在儒家伦理政治立场上,把君主的行为和臣子责任建立在个人道德的修养与提高上,并以此来实现国顺民富!黄宗羲认为,天下之大,事务纷繁复杂,并非一个人能够治理得了,而必须由众多臣工共同扶植,于是有君臣的分工。而君臣关系并非像父子那样是不可改变的亲情关系,而是像师友那样可以选择的平等关系。人们出来为臣做官,是“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即并非为君王一人一姓做奴仆,而是对人民负责,为大众服务。而天下的根本大事,“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所以,君臣之间应合舟共济,共同“以天下万民为事”,忧民之忧,乐民之乐。

《论语》中记载:“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这段话强调了“礼”的重要作用,儒家认为,处理君主和臣子之间的关系应该共同遵循一个原则——“礼”。“礼”是先王所遵守的原则,“礼”是一种规范,是社会、家庭和个人的秩序和行为规范,无论大事还是小事,大至国家事务,小至个人的起居往来言行举止都有一个规矩并且以它为标准,都要遵守礼的规定。“礼”是尽善尽美的,无论家事国事只要照“礼”的精神去处理,做事以礼义为先,做人就不会出问题。由此告诉我们,“礼”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协调和维持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平衡。上下左右,亲友邻居,人与人之间言语谦和,举止得体。互相之间彬彬有礼地相处,那是一个人素质和教养的体现,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所以说,要构建和谐的社会氛围,礼仪文化的倡导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论语》中的一段话值得我们思考:“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即仅仅用政令来禁止,用刑法来惩治,百姓会因害怕而避免受罚,却没有廉耻之心;但以德来引导,以礼来规范,百姓会因知廉耻而遵守法规。君臣间关系的处理和解决其他事情一样,都要遵守“礼”的规定,达到“以睦君臣”的目的。因为“礼”是君臣应该共守的,所以“礼”必须体现“仁”的精神,这样才能保证“礼”的正义性!所以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这样就需要注重在制定和实施中,君臣之礼要发挥“仁”的精神。一是君如何待臣,一是臣如何待君,在“仁”的精神下,君臣之礼应包括以上两个方面。

同类推荐
  • 曾国藩:厚黑智典

    曾国藩:厚黑智典

    本书分为五章,内容包括:曾国藩厚黑变脸智典、曾国藩厚黑诛心智典、曾国藩厚黑韬晦智典、曾国藩厚黑纵横智典、曾国藩厚黑借势智典。
  • 现实主义的美学思考

    现实主义的美学思考

    本书第一编是“现实主义原则的特点”。在“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章中,著者认为,作为创作方法的现实主义,是从许多非常相近的文艺创作经验中抽取出来的对于艺术与现实关系的基本实践原则,这就是客观真实地再现现实。
  • 我是谁—意象对话解读自我

    我是谁—意象对话解读自我

    本书内容包括:意象对话技术的理论、意象对话技术两部分。心灵的领域浩翰无比,远不是大海和星空可以比拟。只有更了解心灵,我门才能知道什么是人真正需要的,才能知道如何减少贪婪、仇恨和不明智的行为。更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心灵是最幸福的事情,可以让每个挣扎于心灵障碍中的人,早日走出自我迷宫。本书共分二部分,十二章,通过对意象对话技术的理论阐述以及意象对话技术在实际中的运用,系统地就心理咨询与意象对话技术作了深入细致的探讨。本书内容全面、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及实用性,可供从事心理咨询的人士参阅。
  • 中国古典政治哲学论略

    中国古典政治哲学论略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为指导,以历史主义为原则,对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主要理论范畴一天命观、经学政治指导思想、大一统政治格局、德治治国方略、纲常伦理规范、民本固国执政方策、政治变革对策等概略性地试作哲理梳理,以时间范畴为经、历史时序为纬,论析儒学乃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中心支柱,以民为本执政哲学期许维护大一统政治格局、伦理纲常政治秩序,在时易治变中推行以德治国方略,建构持续发展的中华民族政治文明精神。
  • 语文新课标必读-庄子选译

    语文新课标必读-庄子选译

    本书内篇包括《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七篇。各篇均有自己的中心思想,但又具有内在的联系,反映了庄子的宇宙观(自然观)、认识论、人生观、道德观、政治观、社会历史观。其中《逍遥游》、《齐物论》、《大宗师》三篇最能集中体现庄子的哲学思想。
热门推荐
  • 穿越成英台,带着山伯逃婚去

    穿越成英台,带着山伯逃婚去

    穿越成祝英台,看现代人思想的祝英台,如何从小就逆天改命,带山伯去种田经商,发家致富,智斗马文才!非常喜欢梁祝故事,回回看都哭,回回都说自己要是祝英台会怎么样,怎么办?一旦真的成为祝英台,命运的折磨,人世的炎凉,再强大的思想都还能扛得住这世俗的压力么?没想到自己闺蜜,跟自己起穿越成自己的丫鬟银心。而那马文才居然是自己这辈子的劈腿渣男男票,命运的反转有点太大。不玩点手段何以改变命运?……
  • 青春似狂

    青春似狂

    纯净的八零后,关乎爱情,更关乎友情;关乎成长,更关乎挣扎;在这个故事里,你将看到你的同桌和同桌的你,这里有你懵懂的爱情,这里有你无畏的叛逆;这里有你最早的闺蜜,这里有你人生的第一个兄弟;这里还会有高中生该有的早恋,成长中该有的残酷以及生活中该有的挣扎。我们生活的年代,总需要轰轰烈烈。不保留,那才叫青春;不后悔,那才叫生活。学习、爱情、朋友、赌博......等到踏入社会,创业种种艰辛,遥想我们生活的年代……
  • 恶作剧之吻三宠四甜

    恶作剧之吻三宠四甜

    初遇时“你以后不准和我说话,知道吗?”冷酷到面无表情。“嗝儿。”乖乖点头。多年后“不准你和其他人说话,知道吗?”“唔。”低头,含住樱唇,不允许说出不字。都说江医生冷清,只不过是没遇到那个人罢了。恶作剧之吻同人文冷清男学霸x温吞小迟钝不拆官配,只是女主性格有改变甜宠vs双处一见钟情,眼里只有你
  • 寻梁记

    寻梁记

    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梁土。京有祸乱,北有虎狼之师,东有异姓藩王野心勃勃。西北一少年,走马观花,看尽天下风光。
  • 海洋风暴

    海洋风暴

    (书友扣扣群253185169)大鱼是个普普通通的海人,一天捡到一个奇怪的东西,就连锁性发生了一系列事……
  • 卫灵雪传奇

    卫灵雪传奇

    三人的青梅竹马,两人的深情相爱,一人的黯然神伤。她是一国公主,本来可以幸福美满的过完此生,却惨遭灭国,亲人、爱人皆亡,她因此踏上复仇之路。他是淡漠国师,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他本是了断红尘之人,却对她动了心。他是一国君王,冷酷残忍,手段狠毒,视女人为玩物,却对她爱到极致。
  • 三界衙门

    三界衙门

    杜良穿越到异界,被乞丐从坟里刨了出来。子承父业,杜良成为了南明王朝最年轻的县令,无意中获得了一座“鬼衙门”,从此有了穿行三界,审判鬼神的权利。凭借着上一世的知识,杜良努力的改变这个落后而贫穷的世界,却不想因此引来杀身之祸,更是牵扯出一段惊天的上古之秘……
  • 重生后的人生不一样

    重生后的人生不一样

    人生,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人生断断几十年,又有几个快乐的了!
  • 穿越于各个世界的御主

    穿越于各个世界的御主

    已死的魔王陈羽洁,本因灵魂消散的她,却被御主系统选中,成为了穿越于各个世界的御主,并取回了自己的力量。虽然感觉挺好的,但这TMD的是什么鬼任务!为什么我会来到核平的冬木市!为什么我是卫宫士郎的姐姐!穿越世界暂定:fate/staynight-斗罗大陆(斗一)-末世(自设)-幻想乡-崩坏3-斗罗大陆(斗二)
  • 误惹总裁:老公大人是流氓

    误惹总裁:老公大人是流氓

    生活也许从来都公平,慕白青看着身上妖孽般的男人。也许这一刻生活是公平的,给了她这个可以用心去爱的男人。可最终是爱,还是报复,或者慕白青她该面对什么。一场婚姻究竟能让慕白青看透什么。“白青,以后你只能是我的。”如此霸道的男人,却只为宠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