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246200000029

第29章 由茄鲞谈起:中国人的食心理和食文化可不是事

刘姥姥进大观园,贾母请客,有一道菜,叫茄鲞。那位在村子里常年吃茄子的老妇说,“别哄我了,茄子跑出这个味儿来了,我们也不用种粮食,只种茄子了。”

众人告诉她,千真万确是茄子。她再尝了尝,也果然有一点茄子香。然后她请教做法,凤姐说:“这也不难,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刮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肉脯子合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豆腐干子,各色干果子,都切成钉儿,拿鸡汤煨干了,拿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磁罐子里封严了。要吃的时候,拿出来用炒的鸡,瓜子,一拌就是了。”

刘姥姥听了,摇头吐舌说:“我的佛祖,倒得多少只鸡配他,怪道这个味儿!”

仅仅一道茄子菜,就费这么大的功夫,不得不叹服中国人的讲究口福。

其实中国人不是一个特别具有独创性的民族,都是在棍子敲在脑袋上,板子打在屁股上时,才肯变一变祖宗之法的。单单在烹调上,我们完全可以扬眉吐气,全世界的人不能不膺服于我们中国饮食男女之能吃会吃,善吃,敢吃,以及殚思竭虑,想尽一切办法,变出种种花样的吃。

曹雪芹是吃过来的人,不过他在写怎么吃茄鲞的时候,只有精神上满足了。

中国人的吃,归功于神农氏带的头,他老人家就敢什么都尝一尝。

我对这位先祖,恭敬之余,也有些微词。神农尝百草,算是开了一个坏头。因为这个基础,他一开始没有打好,尝百草的这个“草”字,一下子把中国人的食谱框死了。于是乎,吃茄鲞,那是佼佼者,大多数张嘴里,灰灰菜,曲麻叶,榆树皮,橡子面,以及艾蒿、蕨根、地瓜蔓、萝卜缨,就和五千年来的中国人的胃分不开了。要是神农氏当年尝的是麦当劳、肯德基、比萨饼、加州牛肉面的话,也许今天,洋人就赚不了咱们中国人的钱了。

所以,我每当读到《红楼梦》里的吃喝,以及老饕们写的令人馋涎欲滴的文章,说如何制作老边饺子,如何来吃手扒羊肉,如何清蒸西湖醋鱼,如何品尝游龙戏凤……常常不怀好意地猜测,这些美食家们究竟是吃撑了才想起来写的呢?还是饿怕了之后产生创作欲望的呢?以我小人之心,来度君子之腹的话,大概属于后者的可能性要大些。我们尊敬的曹雪芹先生,就是一例。在当代中国,过了而立之年的人,谁敢侈谈自己从未经历或大或小的饥饿呢?所以,他们能够写得这样津津有味,直舔舌头,也许,某种程度上是下丘脑那主管摄食的神经,饥饿反射的结果吧?这也合乎“饱暖思淫欲”和“饥饿出文学”的古来之言了。试想,一个人从肥牛海鲜火锅餐厅喝了茅台,又揣了茅台,被人架着,醉醺醺地出来,钻进汽车,除了吐出些令人恶心的东西外,肯定是写不出任何作品的。

喝了还要拿,吃了还要带,这种吃心理,真值得研究。刘姥姥离开贾府,带着板儿回乡,还要了一些点心果子之类,何况时下那些达官贵人?

最近,经常看到一些去过外洋的人,写的外国人如何招待咱们中国人的访问记之类文章,要点不外乎:一、赞叹外国人的“小气”;二、批评中国人的糜费。一道汤,两道菜,刀叉盘碟,换得倒勤,但实质内容,却不见丰盛,然后上甜食,就“拜拜”了。

中国人劝酒,一个音节,“干”,或两个音节,“干杯”,英语里的这个意思,“cheers”,是三个音节。从这极微小处看,中国人讲究的是干脆利落,直奔主题,能少说一个字,绝不多说一个字,以大快朵颐为主。外国人就不同了,一入座,主人敲敲玻璃酒杯,开始讲起,不让你站起来的两条腿和擎着酒杯的一只手发酸,是不会住口,跟你“cheers”,的。

我是孤陋寡闻的人,以愚之见,在这个世界上最能发表长篇祝酒词的,要数现在正开枪开炮,打得热闹的格鲁吉亚了。而且每位在座的陪客,都要当仁不让地致一通祝酒词;而且热情洋溢的程度,保险一位赛过一位;而且翻译过来,其内容着实精彩纷呈,绝非时下某些文坛小瘪三那种干巴巴的大批判文章,所能望其项背的。

幸而,他们的饭菜和口味,还未完全欧美化,否则这一通精神食粮,真是叫人吃不消的。如果说,外国人的宴会是吃精神的话,那么咱们中国人的宴会,则是百分之百地吃物质了。从天上吃到地下,从江河吃到海洋,水陆杂陈,纷至沓来,大有不吃到海枯石烂,山穷水尽,誓不住嘴的意思。真是厉害,越不让吃什么,越吃,明着不能吃,暗着吃。

越珍稀的动物,越吃,不趁着有的时候吃,绝种了还有屁可吃。于是乎,越值钱的越吃,越难弄的越吃,越精贵的越吃,越是异想天开,别出心裁的越吃,越是普通老百姓吃不着的越吃,越是能吃得比别人高一筹的,哪怕不好吃,也越要吃。而且越是文化层次不那么高的,越暴发户的,越突然抖起来的,越舍得牺牲自己的胃。

这种吃心理,很耐人寻味的。

我知道,报章上不晓得披露过多少回关于公费吃喝的文字,愤激之情,溢于言表,似乎将这一大糜费,归罪于吃饭人的觉悟不高,对于公帑的不花白不花,不吃白不吃的败家子作风。所以还有红头文件,明令规定四菜一汤,和工作餐不得超过若干元的标准,以遏制这股吃喝之风。

但为什么屡禁不止呢?窃以为这是一种民族吃心理的表现,不完全是属于道德范围,靠一纸命令或提高思想认识,就能解决的痼疾。

吃心理和饮食文化不完全是一回事,前者是一种本能,后者是一种修养。本能来自先天,是基因决定了的。修养则是后天的熏陶,是逐渐形成的。但这两者又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像前面说的喝了茅台,还要揣走一瓶茅台的那位明公,这种被北京人称之谓“跌分儿”的举止,就是吃心理支配下,而失去了应有的雍容大度。而这种最起码的修养,也正是中国饮食文化中,颇为看重的一面。中国人远自先秦时期,就认为饮食是精神文明的体现,“夫礼之初,始于饮食”,孔夫子对于这方面的讲究,就更具体而微了。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食胜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他还说过:“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饭。”这固然是指君臣之间的饮食礼仪,但若对照那位揣酒的上级,和那位把酒揣进他口袋里的下属,这种狗盗鼠窃行为,就让人产生一种下三烂的印象。其实,至于吗?百把块钱的一瓶酒,值得如此屈尊纡贵么?我想,问题应该是出在吃心理上,那是一种潜意识,是本性的流露,是没有办法的事。

这就是由于我们的祖先神农氏尝百草开头以来,所养成的吃心理。试想,打三皇五帝始起,历朝历世,积五千年之久,总是以蔬食为主,总是缺乏或严重缺乏相交递地吃不上蛋白质和脂肪,总是“长铗归来乎,食无肉”,总是像笑话里所说,“豆腐是命,见了肉便不要命”地大啖特啖,如此年复一年,代复一代下来,于是在构成中国人的基因里,就有了这种与生俱来的吃心理。

翻开史书,“岁大饥”,“人相食”,屡屡可见,所以,“路有饿殍”,“面有菜色”,也就应该认为是过得去的了。

所以,曹雪芹于北京西郊,能够安贫乐道地着作《红楼梦》,就几根老韭菜下粥,然后呵开冻墨,守着盏孤灯写下去,也着实让吾辈钦敬,而这位老人家惟一安慰辘辘饥肠的,就是大写特写吃螃蟹,吃鹿肉,山珍海味,奇味异肴,哪怕吃个茄子,吃个荷叶羹,也要变着法儿,折腾得比吃荤腥还要费事费钱。我一直想,这是否也是一种吃心理的情不自禁的表露呢?

可以理解的,在往事如烟的记忆里,吃糠咽菜,比起无米之炊,那算是赖以糊口,很足以自慰的日子了。但是,一年到头,通过肠胃消化系统的,都是些绿色纤维,了无营养,那种匮乏更促使这种吃心理的往穷凶极恶发展。因为曹雪芹只能有这么一位,他能把这种心理升华为一段美丽文字,而别人,在这种吃心理的支配下,便是用疯狂的补偿精神来吃。一逮到机会,便拼命地吃,不要命地吃,欲海难填地吃。筹觥交错,杯盘狼藉,东倒西歪,满嘴流油。这是慷公家之慨,脸不红,心不跳;花人民之钱,手不抖,眼不眨的,用公款来泄欲的大小官员之类的常态了。

但也不仅于此,即或居家过日子,其实花自己的钞票,也会有这种不吃则不吃,一吃则必大吃的求得这一时补偿的人。一年到头,也许不见荤腥,到了春节,哪怕借钱,也要大鱼大肉,吃得跑肚拉稀,滑肠为止。平素菜里舍不得搁油,三十晚上的饺子,必定咕通咕通地往馅里倒油,不汪到盆外誓不罢手,细想想,这岂不是很不可理喻的么?

若仅止于此,这种中国人的吃心理,也许只表现出一个“贪”字,犹有可以理解之处,是极度匮乏的后果。如果,从我们对于吃的刁钻古怪,挖空心思,无所不用其极,所表现出令世人惊异的施虐性,便是除了“贪”之外,要再加上残忍的“残”了。

一条鲜活的太湖鲤鱼,宰而不使其死,开肠剖肚刮鳞,手持其头,始终不松手,籴入沸滚的油中,待熟,便加料烹调,端上桌来。此时,那鱼尚未死,眼能转动,口能翕合。据说,洋人,尤其洋太太,多不敢下筷,但在座的中国人则喜形于色,摩拳擦掌,杀向这条鱼去。

我并非鱼道主义者,我也知道我吃的每条鱼,都必然有这样一个宰杀过程。但一定要如此弄到桌面上来表演,其中是否有施虐的吃心理作祟?值得怀疑。惟其不得吃,吃不着,盼望太久,失望太久,空着肚子等待得更久,这种报复心理,便化做慢慢的消遣。看见猫好不容易逮住一只耗子以后,是怎样吃掉它的吗?放心,且要好好折腾一番,过过这份吃瘾呢。

那条在餐桌上眨眼的太湖鲤鱼,是上了电视的。还有一种活吃猴脑的说法,就更残酷了。将一只活猴,夹紧在一张特制的餐桌中间的圆洞里,不管它在桌子底下如何叽里呱啦的叫唤,食客们持专用工具,击碎其脑壳,用匙舀那白花花的脑浆,就什么作料吃下去。如果确有其事,那血淋淋的场面,用意似不在吃,而是一种潜意识的发泄。

还有,弄一块炉板,将欲吃的活物放在上面,用文火徐徐焙烤,并不急着要它死,而是要它口渴难忍,给它酱油喝,给它醋喝,使五香作料的味道,由其脏腑渗入肉中,这自然是百分之百的保证原汁原味了。但是,这套生吃活烤的全过程,最后吃到肚子里去的一个环节,倒不成其为主要目的了,相反,施虐的每个步骤,则是就餐者的最大乐趣所在。

那些吃的快活,吃的满足,吃得汗流浃背,痛快淋漓,吃得手舞足蹈,胡说八道的吃主们,此时此刻,便进入了吃便是一切,吃便是生命的无我也无他的状态之中。我就觉得老祖宗神农氏尝百草,改变了更早的原始时期茹毛饮血的饮食习惯,老是糠菜半年粮,肚子里没一点油水,无法不生出这种吃心理来,似乎人为了这张嘴活着外,便别无其他了。

但愿经过一段现如今丰衣足食的岁月,相信所谓“衣食足,知荣辱”此话果然是这么回事之后,祛除一些人的病态的吃心理,真正体现我们从先秦开始的饮食文明,那才是值得自豪的。

《红楼梦》里,少有这种血淋淋的吃的场面,曹雪芹把吃当做一种文化对待。虽然他那时营养状况不佳,肚子很饿,但无时下我们一些同志那种穷凶极恶的吃心理,这实在很值得敬佩的。

人之异于禽兽,这文化二字是十分关紧的。只有吃心理,而无吃文化,这个民族是不会有什么前途的。

同类推荐
  • 正变·通变·新变

    正变·通变·新变

    《正变·通变·新变》是《中国美学范畴丛书》中的一种。该书详细论述了“正变”、“通变”、“新变”这三个范畴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它们的发展演变情况。在考辨源流,评说得失中,颇多创获。该书理论水平较高,学术价值突出。
  • 人之初

    人之初

    本书选收作者报告文学12篇,作品讴歌世间真、善、美,赞美改革大潮中涌现的新生事物。
  • 词学十讲

    词学十讲

    本书分十讲讲述词学的基本知识,包括其特殊形式、发展规律、曲子词的演化、选调和选韵、句度和韵位与表情的关系、对偶、结构、四声、比兴、欣赏与创作等,是作者毕生研究词学的心血结晶。
  • 苔丝(英文版)

    苔丝(英文版)

    该书首印于1891年。现在已被公认为是英国文学中最重要的经典文学作品之一。BBC有个大全英语世界19—20世纪最佳文学作品排行榜,该书名列第26位,足见此书的巨大魅力。另外,由于这本书在西方文学界影响巨大,因此,被几次搬上银幕,也数次被拍成电视连续剧。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就引进了由法国著名女演员金斯基主演的《苔丝》。最近,英国版的《苔丝》电视剧,也被介绍到了中国来。
  • 书香醉我

    书香醉我

    本书收录的书评及读书笔记大多是作者读后的所思,基本上算是读书札记。这里的书评大多是有感而发,自觉写作。也有个别篇什是受朋友所托。主要内容包括: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冒烟的石头》读余、踏得钢丝成大道——闲说《谁能牵猫散步》等。
热门推荐
  • 网游之无龄界

    网游之无龄界

    龙飞是一个无业青年,机缘巧合,进入一个来自未来的游戏。龙飞举起剑,仰天大吼:“好,我不但要改写历史,更要活出一个精彩的人生。告诉你,不是游戏在玩我,而是我在玩游戏!”
  • 修仙宗门模拟器

    修仙宗门模拟器

    一个宗门的屹立并非一人之力就能维系的,唯有一代代薪火传才能成就伟大的宗门。
  • 双面狂妻:腹黑邪王滚远点

    双面狂妻:腹黑邪王滚远点

    【新书首发】万俟无心这辈子医好过许多人,在她手上从没有失败的手术,黑道白道她都混得风生水起。可是,在她二十几年的人生里,只有一个人她无法医好……那就是万俟无邪,她的另一重人格!背负着万俟家族千百年的传承,万俟无心尝试过许多办法却始终无法医治自己。终于有一天,一道天雷劈下,万俟无心华丽丽的穿越了。咦!为毛线换了一个身体万俟无邪还在啊!!!无邪:无心姐姐,辣边那个美男好好看!(做花痴状)无心:呵!万俟无邪你记住了长得好看的人多半十分恶毒!(一脸高冷)不远处的某男:哦?本殿很恶毒?无心,本殿待你如何你不知晓吗?万俟无心捂脸,她只想好好地护住自己的家人,怎么就招惹了这么个妖孽?!
  • 对我而言特殊的他

    对我而言特殊的他

    明鸢活的够久了,久到不太想活了。谁知道突然有天一觉醒来之后,来到了一个四周全是白云的地方,遇见了一个系统非要她去完成什么任务。明鸢:......过家家呢?系统:我是认真的!行吧,反正自己也挺无聊的,那就玩玩儿呗。于是明鸢就带着系统踏上了平(jing)平(xin)淡(dong)淡(po)的造作之路,直到有一天......系统:宿主,你哪儿来的剑?明鸢:扶老奶奶过马路之后老奶奶送的。系统:?......摊上一个喜欢睁眼说瞎话的宿主我该怎么办?
  • 墨负洛

    墨负洛

    她,因简单的一小事,被禁锢在墨宅深处,直至及笄放出来,且被赶出墨宅,有些人为她可怜的身世感到不公,有些人厌恶,讨厌她。却有一个男子在雨中为她撑伞,在她挫折时帮助她。一个男子痴情为她倾尽所有,她却没有接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推理宗师松本清张诞辰110周年纪念精选集

    推理宗师松本清张诞辰110周年纪念精选集

    彻底改变日本推理的文学大师松本清张作品!推理宗师·松本清张诞辰110周年纪念精选集。东野圭吾、宫部美雪、京极夏彦、岛田庄司都是他的忠实读者。松本清张开创社会派推理先河,写尽人性的弱点和罪恶的根源。他斩获众多文学大奖:芥川奖、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吉川英治文学奖、菊池宽奖、朝日奖……他的作品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逾500次,对整个日本文艺界影响深远!《黑色皮革手册》:野心成就了我,也毁灭了我。《球形的荒野》:我们流浪的每一步,都走在回家的路上。《夜光的阶梯》:我们因为利益相互吸引,也因为利益相互背叛。《交错的场景》:故事之后还有故事,真相之后还有真相。《水之肌》:我们能看清真相,却看不清人心。《死之枝》:真相藏在时间背后,不会沉睡太久。《卖马的女人》:被利益诱惑的人总是心存侥幸,但命运从不放过任何侥幸。《眼之壁》:不怕邪恶的一方有多残忍,只怕正义的一方先退缩。《苍白的轨迹》:无边的贪欲就像一个迷宫,没有人能找到出口。《隐花平原》:落花隐于平原,恶鬼隐于人间。《死亡螺旋》:无解的逻辑死局,无尽的恐惧螺旋。《时间的习俗》:挑战物理法则与想象的极限。《十万分之一的偶然》:宗师级的奇思妙想,零破绽的弥天大谎。《D之复合》:我是潜匿在你身边的复仇鬼,不惜赌上自己的灵魂。《富士山禁恋》:爱情小说中的悬疑经典,悬疑小说中的爱情圣经。
  • 通灵诡探

    通灵诡探

    我从小就与普通小孩不一样,能见到鬼怪,师父说我有一双心眼,乃是修佛的好苗子,若能出家修行,将来修成罗汉也未必不可能!可是我想娶媳妇!师父说,心眼太过逆天,易招惹灾祸上身,若不能修持己身,只有靠皇气庇佑,才能化解灾厄,于是我遵从师命,考入警察学校,毕业后正式成为警察,凭借心眼的超凡能力,我屡破奇案,成为警队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新书上传,求收藏,求推荐!
  • 唐僧降魔录之四大战神

    唐僧降魔录之四大战神

    黑极天魔在原始天魔的带领下进击天宫得手,准备进攻西天!佛祖为了众生平安,带领漫天神佛护着玉帝撤退到了茫茫宇宙里,(功德佛)唐僧独自留了下来,扛起降魔大旗!观世音给他一份法帖,上面写着找到并收降四大战神,分别是西方战神孙悟空(斗战胜佛),东方战神关羽(关帝胜君),北方战神杨戬(二郎神),和南方战神哪吒(通臂金刚),四大战神归位,加入到了唐僧的麾下队伍中来,唐僧求佛祖法旨,带领他们一路攻打天宫和人界,直冲宇宙!扫荡原始天魔带领的群魔!一场神魔之间的超级大战就此展开!
  • 彼岸雪

    彼岸雪

    爱你,仅此而已。执了一杯浅茶,轻嗅淡淡茶香。梦里三生,前尘往事,不过水月镜花一场。醉里三世,爱恨情仇,不过盛世繁华而已。海妖“待一切尘埃落定,陪我看云卷云舒可好?”明宇“寻了你万年,再等你万年又如何?!”执念“我在哪儿守了不知有多久了,都忘了当初为何而留了。”逗比“你是我唯一认定的那一个,任何人都是替代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