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425400000035

第35章

北京街头的韩国餐馆

北京是一座集饮食文化之大成的国际化都市,继欧风美雨之后,悄然登陆的韩国餐馆(以烧烤为特色)如雨后春笋般在街头巷尾涌现。跟朋友去吃韩国烧烤,朋友手指临街的落地玻璃窗上用彩纸剪贴的一行大字--“身土不二”,问道:“我见过不少韩国餐馆的橱窗上都写有这句话,不知是什么意思?”我无法解答,于是凭空猜测:肯定不是特色菜名,也不像招徕顾客的广告词,倒近似于一句有典故的成语、一条有警示意味的标语,经营者以此清心明志,同时给来往的人群以善意的提醒……

这谜一样的四个字使我浮想联翩。身土不二,仅仅从字面上理解,似乎揭示了人类自身与其依托的土地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土地孕育了我们的身体,同时也给予了我们灵魂--人类对故土的依赖与眷念,不见得比植物淡薄。尤其对于身若浮萍的游子而言,故乡的泥土在精神上甚至比黄金还要宝贵--那里面维系着我们生命中看不见的根。我们的血统、性格以及品质,几乎无不受到故乡抑或过去的生活深深的影响。这是我们最无法背叛的事物与信仰。选择遗忘(中国有句俗语叫“忘本”)就等于背叛记忆,做记忆的叛徒是可耻的。

从此我每路过风格独特的韩国餐馆便加倍留心,查找它们的门窗上是否写有“身土不二”的字样。我也曾向偶遇的韩国学生打听。说法不一。但大多接近于我的猜测。虽然未能寻找到最精确、最有依据的答案,但我坚信自己理解了它所寄托的涵义。这个耐人灵味的谜语使我感应到一种深不可测的文化传统,我联想到中国的“饮水思源”之类的座右铭。韩国人不远万里来到北京开餐馆,为谋生而忙碌,但内心依然供奉着古老的信条对故土的思念,对故国的膜拜。这本身就是他们的尊严。

我对北京城里的韩国餐馆印象一直很好,记得离我寓所不远的五四大街曾有一座较着名的“三千里”酒家,里面的服务员都是穿着鲜艳的民族服装的韩国女孩,我几年前多次在那里招待远道而来的老家亲戚。只是那时候我没有注意橱窗上是否写有“身土不二”字样,现在想去查验也来不及了:它的门面已改为生意兴隆的“四合装饰城”了。

每路过那幢雕栏玉砌的小楼,我总有一丝怅然:那些精于烹饪的韩国人去哪儿了?还继续开餐馆吗?莫非因为乡情催促而动身回国了?对于他们,北京再好,也毕竟是异乡,难免水土不服,而故国的炊烟每时每刻都会安慰着、呼唤着远方的游子……哦,天人合一,身土不二!

依稀记得张明敏曾唱过一首《故乡的泥土》:“听说你将远渡重洋,送你一把故乡的泥土……这把泥土,春雷打过,野火烧过,杜鹃花曾经开过,你我曾携手走过……”这证明了人对泥土的感情--它简直跟我们的血肉融汇在一起,构成我们幸福抑或忧愁的原因。像台湾诗人郑愁予所抒发的:“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动脉是长江,静脉是黄河,五千年的文明是生生不息的脉搏,提醒你,提醒我,--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中国。”

可见乡愁与乡恋是这座星球上所有游子普遍的感情,超越语言、文字、血统抑或肤色的隔阂。不管是黄土地、红土地、黑土地,都遗传着祖祖辈辈、世世代代播种、耕耘以及收获的“叶落归根”、“身土不二”的朴素真理。难怪许多游子远走天涯、背井离乡之际,都要怀揣一小袋故园滚烫的泥土--作为灵魂的守护,作为精神最原始的资本。乡土里包容着往事的缩影。望乡的迷惘折磨着游子的眼神。即使生命会像日落后的石头一样逐渐冷却,可供奉在心灵殿堂至高无上位置的一捧热土,却余温尚存。

“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是艾青献给土地的颂歌,诗人还抒发了不朽的情愫:“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我相信,每个民族、每个国度都流传着类似的对土地的情歌--虽然土地本身是沉默的,在人类的记忆与现实中紧抿住坚强的嘴唇。

我仿佛看见,成千上万的游子像这个世界的候鸟一样,在梦境中,在想像中,在自己的航线上飞行,无论秋去春来,花开花落,都努力向故乡的面影靠拢。他们在一种永远的训诫里不知疲倦地飞行,经历了高山、河流、车站、码头、楼群乃至猎枪的反光,寻找早年的空巢。叶落归根,抑或“羽毛腐烂在土地里面”,也是一生中所期待的最后的幸福。

身土不二,灵魂与土地相厮守,如同骨肉交融。上帝赋予他们一对无形的翅膀--是为了流浪的,然而更是为了回归。他们永远渴望着在故乡的嘴唇上靠岸。应该说这是一种精神了--而且是人类最伟大的精神之一。不仅仅出自生命的本能,更是一种高贵的信仰。

爱吃海鲜的女孩

她是个在内陆城市长大的女孩,却喜欢吃海鲜。我和她相遇在北京。北京并不靠海,却有数不清的粤菜馆--用玻璃水柜饲养着空运来的生猛海鲜,供顾客挑选。那段时间我经济状况还凑合,写文章很顺手,汇款单也纷至沓来。有一次从邮局里刚取到钱,便乘兴领她拐进隔壁的“万家灯火”,点了青蟹、基围虾、炒蛏子等几道特色菜。她有点不好意思,但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她还在念大学,我想学生食堂的伙食应该挺糟糕吧?于是又添加了两杯鱼翅汤--不顾她的制止。

青蟹上来了,还附带有一套小巧玲珑的工具。她首先用钳子敲裂一只丰硕的蟹螯,搁在我面前的盘子里。然后才专心致志地对付自己的那一只。小女孩,还挺懂礼貌的。

剥基围虾时,她的动作也很熟练。我心弦一颤:经常有人这样请她吃饭吧?这也难怪,谁让她长得如花似玉、引人注目呢。在灯火通明的酒楼里,她像《罗马假日》里的公主--微服私访。她羞答答地冲我一笑:“我遇到自己爱吃的东西,就变得忘乎所以了。请原谅。”我也乐了:“我就喜欢你这副旁若无人的架式。”

结帐的时候,帐单上的数字令她咂舌,像犯了错误的孩子般疚愧:“都怪我,让你至少有几千字白写了。我给你讲个故事吧--让你写成小说,弥补弥补损失。可好?”

“你坐在我面前,就是故事了。”

话题旋即转移到海鲜的价格上。她说北京的海鲜咋这么贵呀,要是在沿海城市吃,肯定便宜不少。我说这价钱不只是海鲜的价值,还代付了空运海鲜的机票钱。她作异想天开状:“那还不如我们自己买张机票去海边,大吃特吃,过足了瘾再回来。会更划算一些。”

我把她的玩笑当真了:“可以呀。青岛就离北京挺近的。”

她考虑了一下:“那我们还是坐火车去吧,把机票钱省下来,多吃点海鲜。”

不知属于一时冲动还是期待已久,第二天我们就出发去青岛了。住在靠近栈桥的一家叫海湾风的旅馆里,门前就有叫卖新捕捞上来的海鲜的大排档。她告诉我,其实这是她第一次见到大海。她之所以爽快地同意了我旅行的方案,与其说是海鲜的诱惑,莫如说是大海的诱惑。她不会忘记一生中是谁最先陪伴她见到大海的,谁促成了一个女孩与大海的约会。凡是第一次见到大海的人,都会像初恋一样激动--我是她的证人。凡是初恋的人,都会像涓涓细流融入大海一样激动--大海是我们的证人。我和大海,使她体会到双重的激动。

游泳的人,终将从海水里回到陆地上。像一个短促的梦境--我们很快就远离了大海,恢复了平静。不知又过了多长时间,因为什么原因,我们又彼此远离了对方。一片记忆中的海,使我们会合了,又最终把我们隔开了。

这已是五年前的事情了。今年我又出差去过青岛,发现我们共住过的那家海湾风旅馆,已装修一新,变作歌舞厅了--店名也改叫金芙蓉了。这使我有恍若隔世的感觉。好在门前卖海鲜的大排档仍在。我点了一盘炒牡蛎,不知为什么,吃不出当年的滋味。是我的味觉失灵了,还是海鲜不鲜了?赫赫有名的青岛啤酒,也变得有点苦了,有点涩了。

……这或许就是五年前在北京的一家海鲜酒楼里,她跟我讲述的故事--我们并未真的结伴去过青岛。她那时已经见过大海了,是由另一个男人陪伴的。她给我回忆的是一个男人带领她第一次见到大海的往事。自始至终我仅仅是个听众而已。这并不是什么惊险的小说素材--我当时听完也就完了。今天忽然想起来了。还是把这个内陆城市长大的女孩的故事写出来吧--以不辜负她的一片好心。

中国人的吃

中国人是最讲究吃的,所以古代的谚语即有“民以食为天”--甚至帝王将相也不敢违抗这条真理。譬如领兵出征,同样要牢记“粮草先行”。数千年以来,中国的饮食不仅已形成一种文化,而且堪称所有文化的潜在基础(或称物质基础)。不管对于其创造者或鉴赏者,都无法回避吃饭的问题。

开个玩笑:李白若没有酒喝,是否能给唐朝锦上添花,留下那么多首好诗?至少,会失去一个飘飘欲仙的传奇。或者说,唐朝若没有佳酿,诗人们的数量与质量是否会大打折扣?唐诗三百首很明显不是靠白开水兑成的,至今捧读仍像刚刚启封的陈年老窖……我的意思是,不要以为饮食是一种不登大雅之堂的文化,更不要以为饮食与文化无关。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陶醉于百家争鸣的哲学巨人们,在这个问题上倒出人意料地发表了比较一致的观点。老子说:“五味令人口爽”。孔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孟子除了说“口之于味有同嗜也”,还在自己的着述中引用过告子的话:“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还有一句较着名的“食、色性也”,是他们中的谁说的,我一下子记不清了。总之,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们绝非苦行僧、清教徒或素食主义者,这是毫无疑问的。否则,深受其影响的传统文化,也不会成长得如此健康、茁壮和丰满,获得自成体系的满足。

再开个玩笑:唐朝的伙食若不好,不仅养不起那些耍嘴皮子的诗人(相当于时代的门客),更出不了以杨贵妃为首的一系列美女--或者说,更不会“以胖为美”。一个时代的审美观将改写了。捉襟见肘的朝代,其文化肯定也是憔悴的。

当然,“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象,在中国历史上也很难避免。听李时人说过一席话,令我在连云港的酒楼上停杯投箸:“公元一八八六年八月,清政府的全权代表李鸿章在美国举办答谢宴会,一道道色香味型俱全的中国菜点使到场的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和所有的西方人无不惊叹不已,可是当时的中国实际上贫弱至极,挣扎在饥饿线上的人口何止千万。”

记得好像是鲁迅说过:“中国菜世界第一,宇宙第N,但是中国还有人靠舔黑盐吃饭,还有人连饭也没有吃……”他还强调:“饮食问题,不仅可以反映社会的物质文明程度,也可以反映出一定社会的社会状况以及暴露种种社会痼疾。”

饮食文化似乎也可扩大到社会学的范围。可以是辉煌的,也可以是腐朽的。满汉全席固然使西人叹为观止,但清朝的国力恰恰孱弱到失去自尊的地步,其政治与文化的没落,并不能因一席豪宴挽回面子。餐桌上的虚荣心或胜利感,掩饰不了自己的版图被列强蚕食的事实。这是一个令我听起来深感痛心的典故--构成中国数千年饮食文化的一道伤口。

由此我仿佛目睹到中国漫长的封建时期繁华背后的阴影。大多数中国人,诚如鲁迅所形容的“孺子牛”:“吃的是草,流的是奶”。而昏庸的统治阶层,似乎天生就靠喝奶、吸血乃至变相地“食人”而存活的。难怪鲁迅要借《狂人日记》控诉那“人吃人”的社会。民脂民膏,真是一个太形象的比喻。在中国古代,有太多铺张浪费、争奇夸富的例子用来证明饮食的堕落--不仅仅是文化的堕落,更是政治的堕落。

中国人的吃啊,真是五味俱全。我的这番额外的咏叹,不过是洒一点辛辣的调料。

再回到正题上来。谈谈中国人的吃--中国人在饮食上的态度与风格。正如其凡事皆是完美主义者,饮食方面也不例外,透射出东方式的严谨、滋润与考究--还不乏浪漫精神。中国是出美食家的国度,历朝历代美食家的人数,估计比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等等的总和还要多。美食家之令人羡慕的程度,比起艺术家来也毫不逊色--甚至他更像是某种“行为艺术家”,或者说享受型的艺术家,具备着潇洒、超脱、乐观的人生态度。

在我想象中,美食家肯定是享乐主义者,否则他如何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室内、案头、盘中乃至舌尖呢?窗外的风声雨声是凡俗之辈难以忽略的。大多数中国人,皆有做美食家的愿望(哪怕是潜意识里),只可惜并非人人都能具备其能力与境界。做个纯粹的美食家是很难的。挑剔生活,也是需要本事的。

但这不妨碍中国人以美食家的态度来尽可能地提炼、完善自己的日常生活--包括安排自己的节日。中国人的节日,最明显地体现在饮食上(譬如端午节的粽子,谁能否认它的文化含量)。饮食简直构成他们所理解的幸福的基本标准。或者说:每一次丰盛的宴席,都可能构成他们内心小小的节日、无名的节日。至少,会烘托出某种节日的气氛。

中国人的吃,不仅是满足胃的,而且是要满足嘴的。甚至还要使视觉、嗅觉皆获得满足。所以中国菜的真谛,就是“色、香、味、型”俱全,包括还有营养学方面的要求(“膳补”比“药补”更得人心,两者的结合又形成了“药膳”)。

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人既像厨师,又像大夫,还带点匠人或艺术家的气质。他们把自己照顾得很好。在饮食方面,他们指望的是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满足。

因而在这座星球上,中国的饮食有着最丰富、最发达的理论体系--估计也只有中国才能产生“美食家”这样庄严的名称。中国人的吃之所以不同凡响,在于其不仅重视实践,而且重视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而且在实践中总结理论……中国的厨师肯定是记忆力最好的厨师,而且富于创造性。

同类推荐
  • 补酒大全

    补酒大全

    盖人体五脏六腑之气,为肺所主,来自中焦脾胃水谷之精气,由上焦宣发,输布全身,所以气虚多责之于肺、脾二脏。故补气药酒是为肺、脾气虚病症而设,适用于久病体虚,劳累,年老体弱等因素引起的脏腑组织机能减退所表现的症候。常见的主要表现为神疲乏力、声低(少气)、懒言、头晕、目眩、面色淡白,自汗怕风,大便滑泄,活动时诸症加剧,舌淡苔白,脉虚或虚大无力……
  • 名厨教你做滋补炖品

    名厨教你做滋补炖品

    《名厨教你做滋补炖品》从关注现代人的健康需求出发,博收约取,严格筛选,精撷中医药膳中的精品——补益汤料。书中所收汤品,多系有滋补作用的药食两用补方,汤品所收内容丰富,涉及鱼、禽、肉、果品、坚果、蔬菜等食品,配方巧妙,制汤方法简便实用,切合民众生活;汤品中的补益药材经文火慢烹久煎,使药效尽出,较易为人体吸收。书中汤品药膳的操作步骤清晰易解,文字通俗易懂。
  • 增强免疫力食谱

    增强免疫力食谱

    如何来增强人的免疫力,已成为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话题。《美食天下(第2辑):增强免疫力食谱》可以使您和您的家人能通过食疗方法不断增强肌体的免疫力,实现健康长寿的梦想。人体大多数疾病都与免疫系统失调有关。制订行之有效的饮食方案,通过食补调节体内微生态平衡,吃出免疫力,保护人体免受疾病与病毒的侵害。
  • 营养搭配小炒王

    营养搭配小炒王

    《美食天下(第1辑):营养搭配小炒王》贴心周到地提供给您丰富多样的小炒菜式,足以让您天天都有拿手菜上桌,轻松成为小炒高手,小炒最能体现中式菜肴“色、香、味、形”等诱人特质,每天家人的餐桌上,各种小炒都必不可少,给你带来贴心美味感觉,简单易学,轻松掌握做菜秘诀。
  • 我要的甜蜜“汁”味:78款贴合心意的自制健康饮品

    我要的甜蜜“汁”味:78款贴合心意的自制健康饮品

    在传统的饮食观念里,饮品并不是饭桌上的主角,饥饿的时候它不能果腹,一日三餐里也有汤可以替代它。它往往被安插在饭局的开场或结尾处,以及三餐之间的茶歇时间里,像是平常日子里的一个小小的顿号,稍停,休息。
热门推荐
  • 二次元日常的聊天群

    二次元日常的聊天群

    曹焱穿越到有着二次元人物的日常世界,和风太郎成为朋友,准备吃瓜看他的五等分修罗场时,二乃迎面对着刚见面的风太郎来了一招螺旋丸。...这是一个拥有反派个性的穿越者从仙武三国来到有点微妙的日常世界的故事。而这个有点微妙的日常世界不仅混迹着各种聊天群成员,还连接着各种奇妙的世界。数码世界,死神世界...给你一个不一样的聊天群体验。
  • 许你一世温言

    许你一世温言

    如果可以,我愿倾尽所有的温柔只为遇见你。如果可以,我愿许你一世的温暖。如果可以,温言细语,甜言蜜语都说与你听。如果可以,我们心系彼此,不离不弃。旋儿哥,我想把我一生的温柔都给你,可我却忘了,这是我的一生,却不是你的。
  • 异界兽语者

    异界兽语者

    弱冠少年横穿异世界,一部神奇功法,三只奇幻小兽,在苍茫大陆一步步争锋,那么到了武界之后呢?究竟是为了兽的生存而活,还是为了人的尊严而活,就让异世界的这番大地,整个翻了天地吧。新人新作,望大家可以多多支持,多多点评。
  • 王源:四叶草项链的约定

    王源:四叶草项链的约定

    ”我送你个礼物吧“男孩拿出一个盒子”这是什么?‘女孩看向盒子,男孩打开盒子“哇!好漂亮!”女孩由不得赞叹一声,盒子里放着一条四瓣紫色的四叶草项链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小经验大财富

    小经验大财富

    本书将作者本人在生活、经商、学习、旅游中遇到的一些与经营管理、职场生涯密切相关的真实故事,再现在读者的面前。作者通过这些故事,把自己经商的所遇、所想、所悟、所乐、所苦……进行了一下盘点,其中有经验、有教训、有快意、有辛酸、有感叹、有思考……
  • 我不是狂徒

    我不是狂徒

    “我真不是狂徒!我叫林邪,乡下小城来的,没什么见识。”“不是狂徒?不是狂徒,你一个人闯御兽海!不是狂徒,你敢勾搭我们的女神!乡下人,乡下人了不起啊?”“我真没有勾搭她,是她勾搭我!”林邪梗着脖子解释道。
  • 大国基建

    大国基建

    搭建的简易工棚内烟雾缭绕,工人们东一个西一个的蹲在那里,衣着破旧,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是茫然之情。手握小刀,耿大明知道自己有了奇遇,头脑里面有着大量的知识可以获取,放眼望去,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大国基建由此展开……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