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656900000028

第28章 认知论(4)

“扩散激活模型”对认知机制的解释与“层次网络模型”相似。主体要确认某一命题的真伪,主体意识须从节点进入概念网络,寻找节点联结的通道,并核对通道上的标记。不过该模型认为,不同概念的搜索速度是不同的,因为联结概念的通道有长短,且有强弱之分。此外,概念的搜索还有互动作用,当一个概念被访问与加工时,激活作用便从该概念扩散到邻近的概念。如从一个激活节点伸出的联结是强的,这种激活作用将扩散得比较快而远,反之,激活的扩散将比较慢而距离短。受激活的概念将进入启动状态,一旦主体意识访问与加工该概念,即能被迅速提取,这称之为“语义启动效应”。例如,主体刚判定过“面包”这个词,那么主体判定“黄油”这个词就较快,而判定“护士”这个词相对就较慢。这是因为,对一个词的提取与加工能使认识系统为加工、提取下一个语义上有关的词进入启动状态。

“扩散激活模型”的典型特征在于能解释认识现象中的启动效应。由于人脑中语义相近的概念词同属一个概念群,而加工某一概念对其他相近概念又具激活、启动作用,因此提取某一概念时往往会连带提取与其意义相近的某些概念,从而影响人的认知速度。

(4)特征比较模型

该模型由史密斯(E.E.Smith)等人提出。该模型不同于网络模型。如前所述,各种网络模型都假定我们的大多数知识是预存在人脑中的。而特征比较模型则假定,我们的知识是从存储在人脑里的信息中计算出来的;这类信息就是各种语义特征。一个概念就是由一集语义特征所规定,一个概念的各种语义特征的结合便提供了该概念的意义。然而,用来定义一个概念的各种语义特征,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称为“定义特征”,它们对定义一个概念来说是本质的;另一类称为“特性特征”,它们对定义概念不起本质作用,只使概念更加具体化。

“特征比较模型”认为,如主体接受一个语句(如“麻雀是鸟”),该语句便通过主体感官进入大脑。为检验该语句的真伪,主体意识便运用预存在大脑中的用来定义概念的语义特征对语句进行加工。这种加工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对主项(麻雀)和宾项(鸟)的所有特征进行比较,以确定两项之间的特征的类似程度。如果两个概念的特征类似性程度非常高或非常低,主体意识将据此作出“真”或“假”的判断。如果两个概念的特征类似性属中等程度,那么就要进行第二步加工,即把宾项的定义特征与主项的定义特征进行比较。如所有的定义性特征都匹配,就能确定该语句为“真”;如不匹配,该语句便为“假”。可见,特征比较模型对知识的表征和提取与层次网络模型有较大区别。除此之外,特征比较模型还能处理概念的模糊性问题。事实上,现实世界的许多东西很难用明确的概念加以定义,因而某些概念属于“模糊集”。对于那些模糊性概念,如用概念分明的层次网络模型加工,显然难以确认,也就无法解释人的许多认知现象。而特征比较模型在确认概念时,只要定义性特征与概念基本相匹配,该概念也就被确认了,这种确认尽管不十分严密,但符合人的认知规律。

二、命题表征

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J.R.Anderson)认为,存储在人脑中的知识的“基本单位”不是概念,而是事实,即两个或多个概念的结合,称为“命题”。按安德森理解,作为知识表征的命题不是预存式的完整的句子,而是句子的意义。邻接的命题在意义结构上较为紧密,而非邻接的命题在意义结构上相对较疏远。命题这种抽象的表征形式能隐含大量的知识信息,能与散文、会话、映象等匹配,因而能用来确认我们实践活动中的许多事实。

人的认识系统能利用命题表征来加工较大的认知单元,如文字段落等。当一条文字段落通过感知系统映入大脑后,主体意识便访问命题表征,依据命题表征分别对组成段落的各个句子的意义进行检验。由于意义结构上相接近的命题联结成一直线或线性序列,而且意义结构中彼此间邻近的命题的词启动效应大;彼此远离的命题中的词其启动效应小,凭借这种意义结构及其语义启动效应,便能对整个段落的意义进行加工、检验,确认其真伪。

命题表征是一种有用的知识表征方法。其一,命题能有机地组合起来,构成复杂的表征形式——命题树,以表征人的大多数知识及复杂的思想。为此,有人认为人脑存储的知识系统就是一个庞大的命题树网络。其二,命题表征是一种意义结构,只要意义相近而形式不同的语句,无论是主动或被动式句型都能加以检验,所以一个命题可以表征几种不同句子的意义,这就大大节省了人脑存储知识的空间。

三、脚本与故事结构表征

1977年,香克(R.Sohank)和艾贝尔森(R.Abelson)认为,人类知识表征的方式是“脚本”(Seript),人脑知识库中存储着各种各样的脚本。由于脚本所反映的是标准化了的事件序列,是人类行为的某些模式,因此人脑依据脚本表征提供的知识就能来理解日常事件的各个方面,进行各种认知活动,预测事件的进程,并进行常识推理。

比脚本更大的知识表征单位是故事结构,这是由罗迈尔哈(D.E.Rumelhart)提出的。据他研究,简单的故事都具有一般框架,即具有一套结构规则。因此,一个人的认知系统理解与识记了一个故事后,他(她)在头脑中保持了特定的人物和事件外,还独立地保留了故事的一般结构。此后,这种一般结构作为知识的一种表征单位,可用来加工与理解各类故事。罗迈尔哈的假设已被众多心理学实验所证实。因此,故事结构作为人类知识表征的一种方式已获共识。

以上,分别介绍了人脑中知识表征的几种方式,描述了主体利用各种表征,展开认识活动(如识别、确认、判断等)的内在机制。这对于了解人类知识活动的产物——观念的形式、结构及认识功能是非常有益的。当然,知识的表征问题仅仅只是提出了几种假设而已,其中涉及的许多复杂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可见知识表征的探索可谓任重而道远。

§§§第四节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的能动性分析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之所以不同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就在于,它强调了主体在认识活动中的能动作用,重视从主体的角度出发去考察人的认识现象,并把实践的能动作用放在认识论的首位。然而,认识主体在实践中真正行使认识职能的则是主体的心理因素。心理因素直接影响和制约主体的认识活动,其中包括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正是在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的能动参与中,才使客体进入反映领域,成为被反映的对象。

一、认知因素的能动性分析

认识主体的认知因素主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与注意等。这些认知因素的综合作用使主体在认识活动中成为能动的反映者。然而,哲学界在过去对认知因素的能动性缺少关注,专论甚少,这是一大遗憾。据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此内容作进一步论述,以引起学者们的注意。

(1)感觉反映中的能动性分析

认识论把感觉看作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反映或复写。所谓直接反映主要见于两种理解:其一,就感觉和客体的关系而言,感觉与客体的联系最为紧密,是客体刺激与主体反映相联结的桥梁。客体刺激只有被主体感觉所接受,经过神经系统的转换和传递,到达大脑,才能引起主体反映;其二,就“感觉”与“思维”相对比较而言,思维不直接反映作用于感官的事物,而是利用感觉所获得的感性材料,并借助于知识对其进行间接反映,抽取事物的本质特征与规律。因此,思维具有间接性、概括性,而感觉具有直接性。然而,强调感觉是对客观外界的直接反映,并不意味感觉这种低级的心理反映形式具有刻板的机械性,似乎只要客体的某一属性作用于感官便能产生相应的感觉。从现代心理学提供的材料看,感觉的产生不仅取决于客体刺激的性质、特点,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认识主体自身因素对感觉的影响。结果,使感觉反映表现出一定的自主选择性。这种具有选择的能动性倾向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适宜的客体刺激。人周围的客体能提供各种形式的刺激,但人的感觉器官并非只是消极地接受刺激,而是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即每种感觉器官只对其中一种形式的刺激最为敏感,具有最大的感受能力,其他形式的刺激虽然也是客观存在的,但却不能被这一特定的感官所精细地反映。这说明不同的感官在感受、反映外部环境的刺激时并非是完全机械的、被动的,而是有一定的选择能力。能被某一特定感官进行精确反映的刺激形式,即为该感官的“适宜刺激”。光波是视觉器官的适宜刺激,声波是听觉器官的适宜刺激,如此等等。特定感官对特定形式的刺激作选择反映有利于准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精确属性及其细微差异,提高反映的质量与效率。

第二,一定范围的客体刺激。心理学研究表明,并非是任何强度的适宜刺激作用于感官都能形成感觉。事实上,能形成感觉的适宜刺激有一定的强度范围。换言之,一定强度范围内的适宜刺激才能被感官所感受,对其作出反应。可被反映的适宜刺激强度有两个临界点,即绝对强度与差别强度。绝对强度是指,任一适宜刺激的强度只有大于某一临界强度时,才能被感官所反映;差别强度是指,两种同类的客体刺激只有当其强度达到一定差异临界点时,才能被感官所分辨,对其作出反应。此外,感官对客体刺激强度的反应有一定的范围。刺激在一定范围之内的强度变化,感官均对其作出反应,而对于超出变化范围的刺激,感官则不予反映。不同感官所能反映的适宜刺激的强度变化的范围是不同的。视觉器官只能反映来自客体的波长为380—780毫微米的光波;而听觉器官只能反映来自客体的振动频率为16—2000/秒赫兹的声波。由此可见,感官对客体刺激的强度也有一定的选择性,它们只对一定强度与一定变化范围之内的客体刺激作出反应。

第三,及时的反射性调节。就生理机制而言,感觉是神经系统对客体刺激的反应,这种反应具有反射性质,须受反馈机制的及时调节。例如,为了得到清晰而稳定的视觉映象,不仅需要由视觉感受器提供正确的信息,而且需要神经中枢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与综合活动,才能产生相应的感觉。而这种感觉的产生总是伴有相应的应答性活动,表现为机体的某些动作和体内植物性神经活动的产生,同时又以适应性的反应信号向中枢神经系统发出神经冲动流,进而对感受器进行一定程度的反射性调节,以适应客体的距离、角度、照明条件等的变化。所以,神经中枢对感受器的自动化的反射性调节对主体正确地感受客体刺激,使感觉过程更为合理、有效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感觉的交互作用。感觉是分析器活动的结果,而各种分析器的大脑末端是彼此交错的,因此各种分析器的大脑皮层活动必然处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之中,致使不同感觉之间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例如,微弱的听觉、味觉或温度觉可以提高同时发生的视觉的反映效率;反之,则会降低同时发生的视觉的反映效率。同理,微弱的视觉也可以提高同时发生的听觉的反映效率。此外,同一分析器的各种感觉之间也有交互作用。当我们在黑暗中反映一个微弱光点时,如视野中同时存在其他微弱的光点,那就有利于我们正确反映这一光点;反之,如视野中同时存在其他较强的光点时,则不利于反映这一光点。同一分析器的各种感觉之间的交互作用最为突出的是“感觉对比”。感觉对比有两种,即相继对比与同时对比。相继对比是同一分析器前后产生的各种感觉之间的对比作用。同时性对比则是由同一分析器同时产生的各种感觉之间的对比作用。例如,灰色纸片放在红色背景上,就反映为青色;而放在蓝色背景上则反映为黄色。感觉的交互作用说明,主体对某种客体所产生的感觉并不完全由客体本身所决定,感觉会在主体意识影响下,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异。

第五,实践活动的影响,由于受主体长期从事的实践活动的影响,不同主体面对同一客体所形成的感觉会有所差异。有经验的飞机检修师能敏锐地分辨出发动机发出的声音之间的极细微的差别,并根据这种细微声音差别来判断发动机的工作情况,而一般人总感到发动机的声音永远是不变的。有的纺织工人甚至能分辨出四十多种深浅不同的黑色。可见,实践所形成的主体经验对感觉映象的形成有明显的影响作用。

概而言之,感觉并不是感官被动地接受客体刺激的反映。感觉这种对客体个别属性的简单反映中,既包括神经生理结构对客体刺激的能动选择,也包括主体意识经验的能动性影响。

(2)知觉反映中的能动性分析

知觉是大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这种反映的必要条件是客体刺激须直接作用于感官,但知觉对事物的反映则决非是直接的、机械的,因为这种反映既依赖于客观变量也依赖于主观变量。

事物的特性是产生知觉的客观变量。例如,光的波长与振幅的变化提供了物体颜色和明度的信息;物体的外形轮廓提供了物体形状的信息;物体的位移提供了物体运动的信息;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提供了时间变化的信息等。事物提供的客观变量不同,所形成的知觉也不一样。事物提供的客观变量越丰富、越多样,知觉就越完整、越真实,所以人的知觉主要决定于事物提供的客观变量。

认识主体的自身因素是特定知觉产生的主观变量。例如,主体对事物的态度、需要、兴趣、爱好以及主体的准备状态、期望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知觉过程和结果,而在这些主观因素中起重要作用的则是主体已有的知识经验。主体的知识经验不同,同一客观对象所形成的知觉映象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正由于知识经验的参与,知觉这一认识活动的反映形式便蕴含有主观性、能动性因素。为此,知觉与感觉不同,两者之间横亘着一条界线,界线的一侧是能动性原则占主导地位;另一侧则是反应性原则占主导地位。所以知觉不是反应性的而是真正能动性的。知觉的能动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选择作用。同时作用于感官的客体刺激并不都能成为主体反映的知觉对象,知觉所反映的对象要经过主体的取舍。知觉的这种选择作用能把人的认识活动指向那些主要的客体对象与方面,排除干扰,从而更有效地反映对象。

同类推荐
  • 缓解成长的压力

    缓解成长的压力

    青少年心理健康是指青少年在德、智、体各方面得到良好发展,能在学习和社会活动过程中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在遇到困扰时能克服困难。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特别是当前社会快速发展,发展与成长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日趋复杂,身心健康发展受到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致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以前更为显著和突出。
  • 行为改变思想

    行为改变思想

    威廉·詹姆斯观察人们的情绪和行为联系时,发现了“表现”原理,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对某种行为的表现而获得相应的情绪感受。本书以“表现”原理为核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地阐述了行为是如何影响人的认知,改变认知,改变思想的。本书充满世界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在行为与思想方面进行的经典实验和案例,开阔了读者视野,令人耳目一新。同时,生动地列举出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各种行为对思想情绪产生的影响,使人们更容易反观自己的行为,有目的地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使得自己越来越靠近预设的目标。
  • 你是你自己吗?

    你是你自己吗?

    长期以来人类对于外部世界的探知无所不用其极,但是对于自己,作为人的认知,却隐匿而诡秘。只是在对于外部世界探索的过程中,才无意识地调动起意识潜能。在大部分情况下,人们不会将自己的意识放在首要的位置,但是人类所有的进步,都是在开发自我意识的前提下完成的。意识为人类提供最核心的动力源泉,并为人类与本源沟通提供媒介,但是我们对于意识却缺乏深入的认知。该书稿对于社会发展的意识根源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从人的发展本质揭示出社会发展总体趋势,为人的发展奠定了自我认知的基础。
  • 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

    有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有病,心理疾病尤其如此。你是否经常无意识重复同一行为?你是否每天郁郁寡欢、无所适从?你是否总是认为自己身体有问题?难道得了绝症?你是否怎么吃都觉得不饱,还是恨不得全世界的人都比自己胖?你有没有发现身边的他总是真诚地说着一个又一个谎言?你有没有发现原本熟悉的世界突然间变得无比陌生?你已经身处危机边缘,请对号入座。
  • 心理健康二年级(下)

    心理健康二年级(下)

    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面,尤其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是学生,学校教育更加突出重要。为此,教师学习和掌握心理卫生常识尤为关键。
热门推荐
  • 王俊凯,摩天轮的思念

    王俊凯,摩天轮的思念

    王俊凯,我爱你,但不代表我不会复仇夏允杉,对不起,我也是迫不得已的本系列小说共分为四部,分别命名:第一部(本部):王俊凯,摩天轮的思念第二部:王源,月光下的回忆第三部:易烊千玺,巧克力中的浪漫第四部:TFBOYS,海边的婚礼请各位读者多多支持哈~
  • 时间估客

    时间估客

    这是一个关于时间的故事,你要买时间吗?如果不,那来喝一杯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但选择没有对错,只不过是结局不同罢了。
  • 末世的雨太大

    末世的雨太大

    本来是这个世上顶尖的杀手,原本以为一次任务后就能金盆洗手,结果没想到导致世界走向了末世,而作为当事人却毫不知情,好吧!因为他挂了!都说主角有光环,遇见了个世上最牛掰的科学家,这小子成功复活了,可是这位主角作为一名杀手却不守妇道,啊呸!不守本分,我靠!算了!反正杀手本该有的冷血、高冷这货一点也没有看这个有些二的二货怎么收拾自己留下的烂摊子拯救末世吧!第一次写书求推荐,求收藏,求评论,各种求!本小说将会是一篇轻松爆笑的末世丧尸文,欢迎读者大大们吐槽
  • 大小姐是团宠

    大小姐是团宠

    简单一句话,女主是团宠,所有都喜欢她。排雷:女主是最好的,好事是女主的,坏事没有。有娱乐圈的片段,女主初恋不是男主,
  • 好想过平凡人过过的生活

    好想过平凡人过过的生活

    以小乞丐的视角游历明朝的江湖,随郑和见证异国风光,见证东西方文明的差别。
  • 青丘之狐仙

    青丘之狐仙

    从小无父无母,身为妖族却背负了“半妖废物”的骂名。一个偶然的奇遇让他成为了族中最为天赋之人,在他个人辉煌之际却遭到了龙族的来犯。最终族人被杀个片甲不留,而他成了唯一的青丘狐。“并非幸存者而是赢家!”“青丘之土的灵魂不会永远漂泊,因为我在这里!”
  • 末世之外星人

    末世之外星人

    当丧尸病毒被投放到三十世纪科技极度发达的人类社会,人们依然束手无策;当末日的恐怖只是一个外星人一场策划好的精准到连救世主也一并设计好的复仇游戏;当机器人再次掀起生存革命,将整个地球的局势划割为三方势力的对峙——哪里,才是人类未来的出路?又究竟哪一方才是真正的外星人?
  • 快穿之女配又软又萌

    快穿之女配又软又萌

    乖宝宝风小筱日常卖萌,不料意外身亡。“上天一定是嫉妒我太可爱了,QAQ”……小系统:(宿主卖萌可耻……)。某人表示:我家小筱那么萌那么可爱,我可得好好看着……众人表示无语=_=(神马鬼软萌可爱……)
  • 幻灭的泡沫

    幻灭的泡沫

    相识、相恋、相爱,他们一同走过风风雨雨,本以为会白头到老永相依,却不想命运的噩耗降临。一切的希望,都像这泡沫一般幻灭了……她又该何去何从?
  • 如何科学把妹

    如何科学把妹

    你有女神吗?想追吗?追得到吗?为什么追不到呢?那些肥头大耳的挫屌为什么能泡到女神?本书将手把手教你如何把妹,不同于传统小说,摸个胸就能让女神爱上主角,此文将深入剖析女神心理,教你何为追到女神的真确方法。注意文中的每一个把妹技巧,学习,定能让女神爱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