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768900000006

第6章 乌托邦实验:政府发行纸币(1)

多萝茜和她的朋友们一开始都被这个神奇之城的光芒给闪晕了。用绿色大理石砌成的美丽房屋坐落在街道两旁,房子的各处都点缀着闪闪发光的翡翠装饰。他们走在用同样的绿大理石铺砌的人行道上,大理石块是用漂亮的翡翠紧紧连接在一起的,一行一行被明亮的太阳照得闪闪发光。每个人看起来都喜气洋洋、心满意足,并且活力四射。

——《绿野仙踪》“神奇的翡翠城”

弗兰克·鲍姆笔下阳光闪闪的魔法城,正是乌托邦式美国梦的缩影。后来,在浪漫的好莱坞童话里,沃尔特·迪士尼还用空中城堡和美满的大结局来表现这个主题。鲍姆是个爱尔兰人,他的灵感可能来源于爱尔兰圣岛——翡翠岛。此外,翡翠城还象征着《圣经》中千年不衰的新耶路撒冷,以及弗朗西斯·培根所说的新世界——新亚特兰蒂斯。

美国殖民地就是一个乌托邦实验——在一块尚未开发的土地上,人们可以创立新体制,创造新规则。虽然当时英国使用纸币,但是私人银行家控制了纸币,用其剥削人民,牟取私利。而美国的纸币则由地方政府发行,目的是让人民受益。如果考虑到单独的殖民地都缺乏黄金白银,当时的纸币经济可以算得上兴旺发达。1774年,爱德华·伯克在英国下议院中这样评价美国殖民地:

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进步。我未曾亲眼见到那里的贸易和丰富文明的生活,但对我来说,它们就像是那些通过许多幸运的转折一步步走向完美的国家;也像一列火车,装载着从各国成功累积起来的财富,而非刚刚成立的殖民地,也绝不像是一群数年前惨遭放逐,与其说是派遣还不如说是被扔到了三千公里外荒凉贫瘠的海岸上,与一切文明断绝往来的流浪者。

荒凉贫瘠的殖民地被改造成了丰裕富饶的福地,因为殖民地政府使用了纸质货币。这种交换媒介被休谟称为“代用性货币”,被本杰明·富兰克林称为“信用纸币”。

信用纸币

英格兰银行成立于1694年;然而,早在1691年,马萨诸塞政府就发行了自己的纸币,得到了“首个自主发行纸质货币的地方政府”的殊荣。贾森·古德温在2003年的著作《绿背纸币》中讲了这件事的背景:马萨诸塞州官员想要把法国人赶出加拿大,于是对魁北克发起突袭。不过此次突袭行动失败了,军人和寡妇都需要补偿。政府曾找当地的一些商人借款,但是遭到了拒绝。

纸币的概念是在1650年的一本小册子中最先被提出的。这本小册子的名称是《致富或提升贸易的新方式:合法、简单、安全、有效》。当时,伦敦的金银匠为委托他们保管的金银开出收据,这种纸币效仿的就是金银收据。但是殖民地的金银匮乏,所以只能用别国硬币进行交易,加上殖民地总是进口多、出口少,所以硬币就源源不断地流向英国等国,留在殖民地的钱根本不够维持他们自己的交易。因此,马萨诸塞州提倡使用一种新型货币,即信用纸币,代表政府的债券或者欠条,承诺将来还债。这种纸币靠的是政府的“十足信用”作为支持。

其他殖民地也依样发行了自己的纸质货币。有些发行政府承诺将来用“硬货币”(黄金白银)还债,有些则自己发行法币。法币即还债时法定的货币。在交易中“和黄金有同等效力”,不用负债,也不必使用其他形式的货币偿付。

后来,新纸币的信誉逐渐下降,新英格兰最著名的牧师科顿·马瑟,为其辩护道:

价值100英镑的债券和兑换券跟一张纸的区别在哪里?如果能保证被足额支付,它的价值是否仍小于等量的黄金白银?如果没有整个国家的信誉做后盾,还有什么能保证你手头上的纸钞的价值?

马瑟重新定义了货币:它代表的不是等量的金银,而是信誉——“整个国家的信誉。”

纸币之父

本杰明·富兰克林十分推崇这种新的交换媒介。他被人们称为“新纸币之父”。科顿·马瑟12岁就到哈佛大学读书,而富兰克林则是自学成才,而且他还在工作中学会了印刷技术。1729年,富兰克林撰写、出版了一本小册子:《试问纸币的本质和必要性》。这本小册子很快就风靡了整个美洲殖民地,还给他带来了一些合同,让他负责新泽西、宾夕法尼亚、特拉华等州的纸币印刷。

富兰克林见证了纸币对家乡宾夕法尼亚经济卓越的促进作用,所以写下了这本小册子。他说:“不管世上有什么理论,实际经验都能让我们相信——(纸币)一直都是最能造福国家的。”他还说,纸币保证了未来的税收收入,让明日的繁华变成了今天手中的钱财。政府不需要用黄金做基础以发行货币,也不用向银行借债。在美国这个遍地良机的地方,只要有现金,就算是穷人也能勇往直前。富兰克林还写道:“有许多人知道该怎么做生意,但手里没有足够的资本,政府便鼓励这部分人借款,而他们只需付少量的利息即可。”

他还这样说道:“一个国家的财富,应该取决于居民中劳动人口的数量和购买力,而不是金银。”假如交换媒介是黄金的话,货币量就会决定生产,而不是生产决定货币供给量。黄金多,生产就会繁荣;黄金少,人们就会失业,物资就会匮乏。政府发行纸币,纸币的数量就可以根据生产力发展状况调整,让财富潜力变成真正的财富,这就是政府发行纸币的好处。政府还可以用基于社会信誉的纸币付工资。这样,社会就同时创造了供给与需求。如果无钱偿付劳动,农民就会不种地,教师就会不教书,矿工就会不采矿。纸币承诺对货物生产和服务进行支付;如果没有纸币,这些生产服务就无人来做。只要是有人生产、有人购买的东西,就能进行买卖。如果甲手里有乙想要的东西,乙有丙想要的东西,丙有甲想要的东西,他们不需要从放贷者那里借黄金,就能做买卖。而放贷者可能会囤积黄金、操纵金价,或者重利盘剥借款人。

货币代替税收

美国使用了新型纸币,就再也不用依赖英国银行业者的黄金,而且政府不用征税就能拥有财源。2002年,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的资深研究员阿尔文·拉布什卡撰写了《有代表,不纳税》一文。他在文中写道,殖民地有两种发行货币的方式,大多数殖民地同时使用这两种方式,并按照不同比例发行货币。

第一种是直接发行纸币,称为信用货币或者“国库本票”。这就是政府用未来税收作担保开出的欠条。这种欠条在未来才能兑现,但有时资金根本没法流回国库。这种货币的供应就像没有排水管的浴缸,会越积越多,无法循环流动。不过,它至少不会让资金流进外国私有银行,也不会产生债务利息。这类纸币只是用于购买货物和服务的贷款。

第二种发行方式则解决了纸币的循环问题。殖民地议会发现,各地贷款处可以像银行一样提供贷款,从而用利息的形式产生稳定的资金流。名为“不动产银行”的政府贷款处可以发行货币,再让居民用一些不动产、银盘等实物资产作为抵押,把钱低息借给居民(其中很多人是农民)。富兰克林写道:“依据土地发行的纸币实际上是小块的土地。”经过一定的偿还周期后,发行出来并已借出的新货币会回到贷款处。这既能防止通货膨胀,又能保证贷款处纸钞与英镑的汇率稳定。而贷款利息则会回到公共财务中,作为政府的财政来源。因此,采用此类方法的殖民地,货币流通都比较稳定,强于那些依赖信用货币的殖民地。

宾夕法尼亚、特拉华、纽约、新泽西这几个中部殖民地的贷款处最成功。1723年成立的宾夕法尼亚贷款处更是一个获得所有同行尊敬的光辉榜样。它证明了,政府在用发行新货币代替税收时,同样可以避免通货膨胀。从1723年到18世纪50年代的英法“七年战争”期间,宾夕法尼亚政府只征收过进口酒类税,而贷款处成了殖民地政府的主要财源。这段时间内,该殖民地的商品批发价格一直保持稳定,其货币与英镑的比价下降了21%。对此,拉布什卡解释说,贸易关系对汇率下降影响最大,流通中的货币总量则对汇率没什么影响。

同类推荐
  • 麦肯锡方法

    麦肯锡方法

    本书从五大方面揭示了麦肯锡工作的小窍门,作者从麦肯锡思考问题的方法开始,不仅介绍了麦肯锡解决商业问题的方法,同时也介绍了其于无声处听有声的推销方法。想知道麦肯锡的生存之道吗?想知道如何敲开麦肯锡这个顶级公司的大门吗?想知道关于麦肯锡最有价值的回忆吗?在麦肯锡方法的背后透视和规划了职场人的职业之路,本书是走向职场的必读之物。
  • 军队式营销

    军队式营销

    本书从学理念、定战略、带队伍、做品牌、抓落实和谋攻略等六个方面,通过大量详实的案例,详尽阐述军队营销理念和操作方法。
  • 金牌美容顾问销售实战教程

    金牌美容顾问销售实战教程

    本书是清华大学客座教授、金牌美容顾问朱俐安著作的销售实战教程,内容鲜活,作者站在理论和实践和前沿,针对美容业成长中的最新问题,如当前美容业管理中常见的错误,美容院经营中的观念和技术问题,如何突破美容院的销售障碍,如何选择新的广告媒体等等,全部采用问答的方式作了深入而详尽的介绍。非常实用,能使销售人员避免销售误区,是美容院销售倍增的利器,是所有美容院院长必备的销售训练宝典。更是对销售人员非常具有实用意义的一本工具书。
  • 企业经营决策与管理综合实训

    企业经营决策与管理综合实训

    本书以企业经营管理为背景,内容涵盖了战略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生产运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众多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延伸到企业设立等相关领域。
  • 一次读完28本管理学经典

    一次读完28本管理学经典

    虽说管理本身并没有固定的通用的模式,但管理大师们的经典之作的确在传播管理方法和新观念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从“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到“现代管理之父”德鲁克的《有效的管理者》,从“学习型组织之父”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到“企业财造之父”哈默的《再造企业》等,管理理论几经演变。我们从浩如烟海的管理学专著中,精选了28本影响世界管理学发展进程的经典名著,对每一部经典名著进行了观点的提炼和内容的简要陈述,使管理者能在短时间内通晓顶尖管理大师们的管理精髓。当然,理论只是理论,还需要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去——应用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去,就能使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卓越有效。
热门推荐
  • 李想日记

    李想日记

    平凡人的一生怎样度过?他们在人间的轨迹是如何的?李想,27岁,男,现生活在一个六线开外的小城市。从小在农村长大,上了个最底层的本科院校,毕业在外漂泊两年后,一无所成回到家里,开始投身于环保工作,勉强维持生计。感情坎坷,暗恋过,糟心过……智力一般,体力很差,抗压力相对好些。2020年1月11日开始记录生活的点滴,他的生活里都会发生什么?
  • 星武永存

    星武永存

    天地不仁,呸……天地异变,地球面积扩张二十倍有余,从不知名空间降临地球的妖兽,随意施虐大地,抹杀一座座城市,热武器被莫名消弱,在人类面临种族危机时,星武者从一座座城市诞生,为人类争取不到百分之一的生存空间,战争每天都在发生,背后是居住的家园,那是人类的希望!纪言怀揣种植空间,为系统见树种花,花开结果,从底层一步步掉入守卫人类的强者!故事纯属虚构!
  • 校花的全职男友

    校花的全职男友

    异能王者回归和谐友爱的社会生活,立志做一名遵纪守法对祖国花朵有贡献的五好市民,却不料校花、警花、军花、医花、樱花纷沓而来。看佣兵之王如何转型妇女之友,诠释真正的全职男友。真的勇士,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能够直面坎坷的命运。真的男人,敢于搞定一窝妹子,最后还能坚定地雄起!“地球上没有我不能攻破的堡垒,但我心甘情愿为你折翼。”PS:新书求推荐~求收藏,你们的鼓励才是柳下的动力。每日两更保底,争取三到四更。固定更新时间为中午、晚上。特别承诺:不会影响网游老书的更新和网游新书的筹备。
  • 神话简史

    神话简史

    问世间谁能不死,谁能不死不灭得享永生,一个普通的少年,一个被圈养的诸天万界,看萧天如何打破宿命,超脱万界,破万古迷局,斩尽虚妄,一步步登临绝巅,重塑一个完美世界。
  • 弧月残红

    弧月残红

    弧月高悬,际天残虹,斩不断剑鸣悲嘶。斜阳余辉,祭血烟霞,遮不住腥风血雨。岁月有终,碎梦凡生,道不尽人世多愁。露霜雪雨,挥剑指天,问一声天有尽头?
  • 末世之凤凰鸣

    末世之凤凰鸣

    前世姜璎对自己的“好闺蜜”掏心掏肺,没想到,好闺蜜联合自己的未婚夫算计了自己。于是,姜璎重生了,重生到末世来临前三个月。前世祖传的凤凰项链开启,空间,秘籍,灵田,一样不少。这一世她要守护好她想守护的!这一世注定不同,这一世凤凰鸣!
  • 何以相思邀星辰

    何以相思邀星辰

    九重天上受托,养了一位谷物界的神,日日受月光精华,等了千年未见她发芽成灵…一日被天界瑶光上神所触,被其扔下界去…凡间两年,她成了个顽物,他寻她数年,谁知就在他身边,日日要娶上神为夫保命…她是守护凡间生灵的神,魔族魅王殿下未完成的劫,世人都要渡她…七万年后,上神说,“她连自己都顾不得,如何将凡间苍生的重任落到她担上…”魔族殿下说,“本王只为一个人拼命…可是她在哪儿?”风神云中君说,“小谷儿…你看,你这边落寞,小仙就到了此处。”谁知她心无旁物,“本谷把你们当救命恩人,当敌人,当兄弟,你们个个对我非分之想…”直到她与上神吃了姻缘果,与魔族殿下牵了姻缘线…这是三人的缘分纠葛…月老仙人说她的姻缘乱成了一团麻…她原是昆仑山一个小喽啰,直到遇到一个人,非说她是神…命运改写…
  • 人道逆

    人道逆

    茫茫仙道世界,只见仙者,魔者纵横天地;无人见芸芸众生人间炼狱。看一少年引导人道逆袭仙道,吾以人愿换天心。
  • 封少的小奶包又被饿哭了

    封少的小奶包又被饿哭了

    [1v1甜宠,轻松欢快风]日常一:封止:“软鱼,给我拧瓶盖。”阮鱼:“你自己没长手吗?”手缠上她的腰,手臂收紧:“我的手在抱你,挪不开……”她表情抽搐,用了狠力,大力拧开瓶盖:“哈!”某人淡定的无视她嘴歪眼斜的漫画风面部表情:“谢谢……麻烦喂我一下。”阮鱼:……你怎么不去死一死?日常二:身边躺下一个人,阮鱼捂好自己穿着草莓小睡衣的胸口,盯着他:“疯子,你上错床了???”男人身上的睡袍松松垮垮,姿态慵懒,长腿一伸搭在她身上:“没错,我来找你给我捶腿的,请开始你的服务。”一口气没上来差点憋死:“我是陪吃,不是丫鬟??”“嗯哼?”长眼一眯,翻身向下,语气变缓:“不给我捶腿我就睡不着,我睡不着就想吃东西”刚想挥舞过去的拳头软了下来,对上他危险的眼睛,肩膀一颤。怂怂的吃手,扯着他衣角:“不瞒你说……捶腿什么的,我还是挺行的。”他一笑,抬手摸头:“乖~”
  • 日本!日本!

    日本!日本!

    从未有一本书能如此客观记叙中日关系史!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主任周永生教授倾情推荐并作序!!中日关系为何如此纠结?从未有一本书能如此客观记叙中日关系史!外交学院国際関係研究所主任周永生教授倾情推荐并作序!!中日关系为何如此纠结?中日民族恩怨源于何时?中日历史上有哪些恩怨情仇?揭开尘封的故纸堆,这段历史其实很精彩很好看。这么多年的误解终于澄清了,其实,当初本可以让历史不那么假模假式地、真实亲切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就像你即将翻开的这本书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