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806600000016

第16章 佛教寺院和四大名山(1)

●一佛教寺院

殿堂是佛教寺院的主要建筑。殿,用于供奉佛像、菩萨像;堂,是僧众修行和起居的地方。汉地佛教自明代起,殿堂的建筑开始定型化,即通常在南北的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楼。在它们的左右两侧建有伽蓝殿、祖师殿、观音殿、药师殿等配殿。寺院的两侧为僧众的生活区域。

佛寺大门称为“山门”,因为寺院通常建于山林深处。山门一般有3座,盖成殿堂式,称“山门殿”或“三门殿”。殿内两侧塑造两大金刚力士像,面目狰狞,头戴宝冠,赤裸上身,手执金刚杵。金刚杵是古印度最坚固的兵器;由两金刚力士共同把守山门,守护佛法,显示出佛门的威武、森严。

山门之后,便是天王殿。殿中央面南供奉弥勒佛。弥勒佛是佛教所说的“未来佛”,释迦牟尼曾预言他将在数百万年后成佛。唐以前的弥勒造像,大多以菩萨形象出现,头戴宝冠,身着天衣,颈披璎珞。唐以后的弥勒佛形象取材于中国五代时的布袋和尚,从而有重大变化。布袋和尚名叫契此,身材矮胖,常携布袋,随处坐卧,教化大众。临终时他说了一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此后,人们便认为他是弥勒菩萨的化身,加以供奉,形象特征是袒胸凸肚,光头大耳,笑容可掬。弥勒佛的背后,面北供奉韦驮。韦驮是守护寺院的佛教天神,一般被塑成身穿古将军服,手持金刚杵的威武形象。

天王殿的左右两旁供的是穿甲戴胄的四大天王像。这四大天王指的是:东方持国天王,能守护国土,全身白色,手持琵琶;南方增长天王,能令他人增长善根,全身青色,手执宝剑;西方广目天王,全身红色,手中绕缠一龙;北方多闻天王,既是北方的守护神,又是财富之神,全身金色,着七宝金刚庄严甲胄,戴金翅鸟宝冠,手持雨伞。上述形象都是元、明以后经过汉化而逐渐形成的,他们手中的法器分别表示风调雨顺的职能。

天王殿之后便是大雄宗殿,又称大殿,它是寺院的正殿。“大雄”,是对释迦牟尼的尊称。殿内主要供奉的是释迦牟尼像,但因时代崇尚变化的原因,实际情况比较复杂。一般大雄宝殿中央是释迦牟尼的坐像或立像,两旁是他的两个大弟子迦叶和阿难的立像。宋以后,大型佛殿也有供奉三尊佛像的,其供奉方式有两种:一是供“三身佛”,二是供“三世佛”。三身佛,指一佛所具的三身,即法身佛(体现佛法的佛本身),名毗卢遮那佛;报身佛(以佛法为依据,经修习而获佛果之身),名卢舍那佛;应身佛(为起度众生而应化之身),即释迦牟尼佛。供三身佛的,一般中间为法身佛,左侧为报身佛,右侧为应身佛。三世佛,有横三世和竖三世之分。横三世佛是从空问上说的,在大殿中的位置通常为:中间是众生世界的释迦牟尼佛(两旁可置文殊、普贤两菩萨);左侧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两旁可置日光、月光两菩萨);有侧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两旁可置观音、大势至两菩萨)。竖三世佛是从时间上说的,在大殿中的位置通常是:中间为现在佛,主现世,指释迦牟尼佛;左侧为过去佛,主前世,指燃灯佛;右侧为未来佛,主来世,指弥勒佛。

一般寺院大殿的两侧还供有罗汉。五代以前佛教所传多为16罗汉,五代起绘画罗汉之风盛行,画家据己所需又平添两尊,成18罗汉。

有的寺院在大殿佛像的背后塑有南海观音像。塑像上的观音菩萨立于海岛之上,手持柳枝、净瓶,四周作救度八难的景象。观音又名观世音,由于她大慈大悲,能救度一切众生于危难、困苦之中,所以备受崇奉,隋唐以后已获得社会的普遍信仰,其形象也由男性逐渐演化成美丽善良的女性。

大殿之后是法堂(或称讲堂),是演说佛法、归戒集会的地方。法堂内除安置佛像外,还设立法座和讲台。台下设香案,两侧置听法者席位。

藏经楼是寺院图书馆,一般不对外开放。

僧众在寺院中的生活必须受佛教有关制度的约束,不能违反寺院的清规戒律。

寺院僧众指全部男女出家人,分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4类,比丘是指出家后受过具足戒(大戒,250条)的男僧,俗称和尚①。比丘尼是指出家后受过具足戒(348条)的女僧,俗称尼姑。沙弥、沙弥尼是指只受沙弥戒(10条)或沙弥尼戒(10条),而未受具足戒的男、女出家者。没有出家的佛教信徒统称居士,一般不住寺院。

寺院为方便管理,内部也有一套完整的人事制度。象征性的职务(序职)由德商望重者担任,实际职务(列职)则根据需要而设。全部僧职可以分为3个等级:监院、首座等少数寺院首脑为第一级;维那、典座等中层主管人员为第二级;饭头、菜头、火头、水头等属于第三级,他们管理日常具体事务。

根据规定,出家后僧尼必须身穿统一的服装。比丘通常有3种衣服。一名五衣(内衣),用5条布缝制而成,于日常作业和就寝时穿;二名七衣(上衣),用7条布缝制而成,于礼诵、听讲时穿;三名大衣,用9条布以至25条布制成,遇有礼仪或外出时穿。这3种衣服统称为袈裟。

印度佛教不许出家人白行耕种,认为锄头入土会杀害蚯蚓、蚂蚁等生灵;又规定出家人以乞食为生,一日两餐,中午以后不再进食,叫作“过午不食”。唐代禅师百丈怀海根据中国社会的特点,订立《清规》,号召僧众参加各类生产劳动,提倡“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实现寺院的自给自足。由于体力劳动的繁重负担,寺院逐渐废除“过午不食”的戒条,但素食的习惯基本保持了下来。

僧众的寺院生活,还包括学习各种佛教知识,勤于佛教修行和参加法事活动。

明末以来,僧众生活每天有“五堂功课、两遍殿”。两遍殿,指早殿和晚殿;五堂功课,指念诵5种经文。早殿也称早课,内容是念诵《楞严咒》、《心经》等。念诵时全寺僧众齐集大殿,念诵过程中配有歌赞。晚殿也称晚课,内容是诵《阿弥陀经》和念佛名;诵《大悲咒》、《大仟悔文》和礼拜88佛;再诵《蒙山施食》仪文。据说,《楞严咒》有息灾灭祸的功效,《大悲咒》是观音菩萨解救众生的根本手段,《心经》是《大般若经》的核心,《阿弥陀经》是净土信仰的基本经典,《大忏悔文》叫人消除宿业不造新罪,《蒙山施食》相传为甘露法师于蒙山(今四川雅安)所集施食饿鬼的礼仪文字。

僧众自我修行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忏法。它通过僧徒念经、拜佛等仪式,忏悔自己以往罪业,并发愿今后勤于修行。忏法也用于为死者忏悔罪业,济度亡灵。

近代以来,念佛和参禅也是寺院僧众的基本修行内容。凡于7日之中,专心参究,或专心持名念佛,称之为“打七”。禅宗的集体打七又叫“打禅七”,通常于冬天进行,时间可以是一七(一个七日)或二七(两个七日),乃至十七(十个七日),根据霈要而定。净士宗的打七叫作“打净七”,主要是开展集体念佛活动,只念阿弥陀佛,伴以木鱼之声。

●二四大名山

唐代以后,禅宗和尚为了寻师问道,终年奔走于青山绿水之间。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名山大寺逐渐成为参访的中心。至南宋宁宗(1195 -1224年在位)时,根据大臣史弥远的奏请,制定江南禅院等级,出现“五山十刹”。五山十刹指五座名山,十大名寺,它们是:余杭径山的兴圣万福寺,杭州灵隐山的灵隐寺,杭州南屏山的净慈寺,宁波天童山的景德寺,宁波阿育王山的广利寺;杭州中天竺的永祚寺,湖州的万寿寺,江宁的灵谷寺,苏州的报恩光孝寺,奉化的雪窦资圣寺,温州的龙翔寺,福州的雪峰崇圣寺,金华的宝林寺,苏州的云岩寺,天台的国清寺。

随着佛教的式微和禅宗特色的消失,到明代时,五山十刹中的大部分寺院已走向衰落,“四大名山”开始取代它们的地位,成为禅僧和一般佛教徒参拜的中心。四大名山是指: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

五台山位于山西五台县东北,方圆300公里。层峦叠嶂,五峰高耸,峰顶平坦宽广,有如平台,故名“五台”。五台中以北台为最高,海拔3 000多米。由于山势高峻,终年气温较低,即使盛夏也不觉暑气,所以又名“清凉山”。在晋代所译的60卷本《华严经》中,曾说到东北方向有座清凉山,文殊菩萨及其10 000眷属常住在这里。唐代所译《文殊师利陀罗尼经》中也有类似之说。因此,五台山长期以来就成为佛教徒参礼朝拜文殊菩萨的圣地。

早在北魏时,五台山已享有盛名。北齐时,这里已建起大小寺庙200余座。唐代开元年间( 713 -741),以五台山为中心的文殊信仰盛极一时,从而使这里的寺院建筑规模又有较大的发展。元代和清代推祟密教,在五台山兴建了大量密教寺院。清王朝还曾强行将10座显教寺院改为密教寺院,责令汉僧改修藏传佛教。近代以来,五台山佛教渐趋衰退,但现存寺院仍有50余座。

现存五台山著名寺院中,显通寺、佛光寺、南禅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院寺、菩萨顶、殊像寺、罗喉寺、广仁寺、碧山寺、金阁寺、广宗寺、观音洞等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寺庙。这些寺庙所保存的大量建筑、雕塑、碑刻、佛经,都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

普陀山是浙江近海的一个小岛。岛上奇峰叠翠,林木葱茏;海上碧波浩渺,鱼帆点点;天空云蒸霞蔚,气象万千。这里素有“南海圣境”、“海天佛国”的美誉。

据说,唐大中元年( 847)有一名印度僧侣来到这里,在潮音洞前目睹观音现身说法,于是就定居下来。因佛经上有“观音住于南印度海中普陀洛伽山”之说,所以人们便借用“普陀”二字来命名这一小岛。后梁贞明二年( 916),日本僧人慧锷从五台山请得观音菩萨像,回国途中,船驶经普陀山,’为风浪所阻,于是在岛上建起“不肯去观音院”。北宋以后,观音信仰日盛,凡航海途经这里的,都要朝拜观音,祈求旅途平安。作为观音道场,普陀山的寺院建筑迅速增加,至清末,已有大小寺庙200余座,僧尼数千。近代以来,不仅国内佛教信徒常不远万里而来,日本、朝鲜、东南亚各国的佛教徒也纷纷慕名前往。

普陀山寺院以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三大寺为主体。三大寺规模宏大,殿字巍峨壮观,是我国清初建筑群的典型代表,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每年阴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是纪念观音菩萨的重要节日,届时各大寺都要举行隆重的宗教活动,香火极旺。普陀山还是游览避暑的胜地。岛上有风景点20多处,如潮音洞、梵音洞、百步沙、千步沙等,各有特色。

峨眉山在四川峨眉市境内。因山势逶迤,如螓首峨眉,细而长,美而艳,故而得名。相传它是普贤菩萨①显灵说法的道场,早在晋代已建有佛寺。至宋代,民间多次盛传普贤在这里显示瑞相,引起朝廷重视,命人人山造像,安置寺内。明朝时期,蛾眉山佛教达到鼎盛,百里山峦,寺院多达70余座;红墙碧瓦,掩映于翠绿丛中。

蛾眉山现存重要寺院,有报国寺、万年寺、伏虎寺、光相寺等。报国寺是山下最大的寺院,其前殿有明代铸造的紫铜华严塔一座,高7米,14层。塔身铸有佛像4 700余尊,并刻有《华严经》全部经文。万年寺是山上晟大的寺院,其砖殿正中置放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铸成的普贤菩萨铜像一尊,连同坐骑白象通高7米多,总重62吨。普光殿建于峨眉山的金顶。这里有云海、日出、宝光三大奇观。宝光也就是所谓“佛光”。每当风和日丽之时,人们可以从山顶见到五彩光环显现于云际,身若置于光环之中。这是因光线折射而形成的一种奇特的自然现象。

九华山在安徽青阳县境内。因该山有九座山峰高出云层,犹如莲花,故得“九华”之名。山中多怪石、清泉、苍松、翠竹,景色宜人,寺庙星罗棋布,早有“东南第一山”、“东南佛国”、“佛国仙城”的美称。

九华山佛教历史,以唐肃宗至德年间( 756-758)化城寺的创建为发端。据唐代费冠卿《九华山化城寺记》载,是年,乡绅诸葛节等人共同出资,为新罗修行者金乔觉伐术筑室,建造寺庙。金乔觉去世后,其肉身经久不腐,且多处与佛经所载地藏菩萨①瑞相相似,因而被看作地藏的化身。从此,九华山也就被视为地藏显灵说法的道场。

中唐以后,九华山陆续建成多处寺庙。明清两代是该山佛教的极盛时期,大小寺庙鳞次栉比,达100多座。据《九华山志》记载,各地佛教徒为礼拜地藏菩萨,求其保佑,往往“数千里接踵而至”,香火之盛,甲于天下。现在九华山尚有寺庙近80座,其中以化城寺为中心。该寺依山而建,气度恢宏,庄严古朴。其他著名寺庙有祗园寺、万年寺、东崖寺、甘露寺、百岁宫等。此外还有月身宝殿(俗称肉身塔),殿内有7级木质宝塔,高约17米,每层有佛龛8座,供奉地藏金色坐像。

在四大名山之外,江浙一带的天台山、天童山、雁荡山、栖霞山、虎丘山、狼山,江西的庐山,湖南的衡山,陕西的终南山,云南的鸡足山,辽宁的千山,也都是古今著名的佛教圣地。

●三佛教节日

佛教在中国传播过程中,一些宗教仪式与传统的民间风俗相结合,逐渐形成名目繁多的宗教节日。每逢这些节日,寺院和民间通常要举行各种纪念活动。这些民族化的佛教节日,主要有佛诞节、盂兰盆节、佛成道节等。

佛诞节也称浴佛节,是纪念释迦牟尼诞生的节日。汉地佛教以阴历四月初八为佛诞节。据佛教传说,释迦牟尼诞生时,有9条龙喷出香雨为他沐浴。因此,在佛诞节时,寺院要举行浴佛法会。浴佛仪式,先是在大殿或露天设一水盘,在水盘中心的莲台上供奉太子(释迦牟尼)立像。这一太子立像高约数寸,作童子形,右手指天,左手指地。因为据说太子降生时,曾以此姿势说:“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然后在住持的率领下,全寺僧侣上殿,持香跪拜,唱浴佛偈,同时一一以香汤沐浴太子像。所谓香汤,是以旃檀、紫檀、郁金、龙脑、沉香、麝香、丁香等天然香料制成的香水。浴佛节上,还要以各种鲜花供奉释迦牟尼佛,并举行盛大的诵经法会。

云南上座部佛教庆祝佛诞节的活动,与民族传统的相互泼水祝福形式相结合,形成独特的“泼水节”。泼水的本意是除旧迎新,洗去一年的尘垢,达到消灾免祸、人人幸福的目的。泼水节的时间,是傣历六月十五日前后(公历四月中旬的某天),历时数天。节日期间,傣族男女老幼身穿盛装,于寺院内堆沙造塔,围塔而坐,听僧侣诵经。然后往佛像上泼洒用香花浸泡过的清水,为佛洗尘,叫作“浴佛”。浴佛完毕,青年男女走上街头,端着脸盆或提着水桶,互相泼水祝福。有的还举行赛龙舟等庆祝活动。

藏传佛教纪念释迦牟尼诞生的节日,称作萨噶达瓦节。时间是在藏历每年四月十五日,这一天,蒙藏地区僧众要举行隆重的宗教活动,礼佛诵经。

同类推荐
  • 淡定·从容·心安之心安

    淡定·从容·心安之心安

    《淡定·从容·心安》是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虚云大师的佛法启迪套装书,书中大师亲述人生经历,给人探索生命真谛的经验与智慧、改变人的人生方向。弘一法师、虚云大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结集出版,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一套值得细细品味、永久珍藏的经典之作。
  • 降伏其心(下册)

    降伏其心(下册)

    学佛必须要看清自己的心动念,修行先要降伏自己的身心,历世炼心即是福慧双修,守住真心胜过所有法门,激活能量打开心量,没有过去未来就是当下,每一个当下都能觉悟那就是佛,众生成就了你,没有众生就没有无上菩提,冤枉你就是成就你,修行就是转外境而不是被外境所转。
  • 佛度有心人

    佛度有心人

    佛陀说:“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问。”生命短促,我们应该善待自己,思索活着的意义。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的,也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它是用来愉快地过生活的。人生多一分烦恼,就需要一分禅心来解救。红尘凡夫,人人都需要一颗禅心。
  • 道教简史

    道教简史

    本书分十四章,以时间为序,介绍了道教出现的基础和背景,探讨了从汉至清道教的发展变化及各时期的特点,简明扼要地勾勒了中国道教的发展历史,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其中,作者对道家与道教的关系、道教起源等诸多问题有独到的见解,资料详尽,有理有据,极具说服力。
  • 虔敬的行走:一个穆斯林妇女的朝觐手记

    虔敬的行走:一个穆斯林妇女的朝觐手记

    这本日记以朝觐为主线,贯穿了作者的心路历程、思想感悟,以及有关朝觐的教法规定、有关伊斯兰的历史。
热门推荐
  • 铁血职业

    铁血职业

    铁的誓言,血的战斗!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一个战斗的愿望!四个特种兵,执行着“代号四大名著”的计划,他们遇到的是喀纳斯湖怪,是雪山野人,是变异的僵尸……他们的职业,他们的隐姓埋名,都是为了国家安宁!
  • 秋水溟

    秋水溟

    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天地分为神、仙、人、鬼、妖、魔、灵七界,时光荏苒,诸神衰落,最后一个神族在天劫时陨落,神族已不复存在,世间九宫山灵气汇聚,仙人多在此居住,且世间万物均可修行,而其心不正者堕入魔道。魔族包藏祸心,七大煞器横空出世,引世间无尽怨念,仙魔大战拉开了帷幕,天魔及天魔妃被封印。九百年后,少年无意闯入封印之地,天魔妃苏醒,自此,天下巨变,千年前的旧事引出重重谜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暖心恶魔:丫头我疼你

    暖心恶魔:丫头我疼你

    十年前,她有着梦一般的家,有着公主般的生活;十年后,她也不再是曾经拥有天使般笑容的女孩。只是短短十年光阴,什么都变了。然而他的归来,是否能帮她找回昔日的笑容?
  • 云外侶人

    云外侶人

    他们被屠村,年幼的他们被带上了修仙第一大派“天云门”,安子皓在机缘巧合下认识瑶溪,随后又认识金昕月。一个是魔教妖女,一个是师姐,她们与安子皓共患难,生死关头都愿为他而死,他该如何决策?瑶溪死了,他们会在一起吗?
  • 喜欢你是我的必然事件

    喜欢你是我的必然事件

    我攒了二十二年的运气,好像就是为了用来遇见你。从见到你开始,我就知道,喜欢你是我的必然事件了。
  • 四世缘:病娇妖帝,求名分

    四世缘:病娇妖帝,求名分

    【此文不更了,新文《琰帝凤君》已开,女尊文】上一世,他是天地所孕育而出的妖狐,无意闯入她所在的界面。与她相遇之时,一见倾心,陷入其中,不可自拔。她如罂粟一样,让人上瘾,戒不掉,而他也不想戒。她爱在他身上作画,他允之。她喜欢看他穿红妆,他允之。她想要天下,他暗地帮她扫除障碍。……她所要之物,他倾尽全力帮她得到。待他回归之时,给予他的却是,她被人暗算而死。那一日,他屠净了那一片大陆里所有生灵,为她陪葬。散尽修为,随她而去。
  • 中心藏之

    中心藏之

    林沐玖好不容易放下了过去,准备开始新的初中生活,却又遇见了他们……忽冷忽热的学霸班长,尴尬邂逅的暖男同桌,腹黑霸道的青梅竹马,阳光爱笑的前桌,缠人却又乐于助人的组员……他们相继走进林沐玖的生活,给了她温暖,陪伴她度过了一生中最美好的三年,可他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可诉说的秘密,却又默契的谁都没有说出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黎天寂

    黎天寂

    一念一生死,一世一轮回……这是一个庞大的世界,强者为尊,天骄并起,妖孽其出,再这样一个世界,在龙阳镇,一个名叫叶言的少年,踏上了寻找自己身世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