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智慧是赢得人生的最佳捷径。很少有人能摆脱旧思想的束缚,因此他们才一直踩着前人的足迹,重复一个又一个镜头。相信没有人愿意随波逐流,没有人愿意这个世界存在着两个自己,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也渴望自己做出的事情也是独一无二的。
创新赢得出路
有的时候,成功的要素也就是一点“不按牌理出牌”的惊奇罢了。达拉斯牛仔队的教练汤姆蓝德素以出奇制胜闻名,比赛时他晓得对手会针对标准的守备方式布局,所以他就常常更换阵容,攻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你觉得呢?你细想清楚,如果情况许可的话,不妨更动一下成功这一条金科玉律的内容,加上一些特殊的成分,像是乐观、热心、礼貌和积极的想法。于是你的创新很可能出乎竞争对手的意料之外,让你拥有更多的胜算。
人们为了取得对尚未认识的事物的认识,总要探索前人没有运用过的思维方法,寻求没有先例的办法和措施去分析认识事物,从事获得新的认识和方法,从而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运用创新性思维,提出的一个又一个新的观念,形成的一种又一种新的理论,作出的一次又一次新的发明和创造,都将不断地增加人类的知识总量,丰富人类的知识宝库,使人类去认识越来越多的事物,为人类实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和“幸福乐园”的飞跃创造条件。
人的可贵之处在于创造性的思维。一个有所作为的人只有通过有所创造,为人类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才能体会到人生的真正价值和真正幸福。创新思维在实践中的成功,更可以使人享受到人生的最大幸福,并激励人们以更大的热情去继续从事创造性实践,为我们的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实现人生的更大价值。
提到创新,有些人总是觉得神秘,似乎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办到。其实,创新有大有小,内容和形式可以各不相同。创新活动已经不仅是科学家、发明家的事,它已经深入到普通人的生活中,很多人都可以进行创新性的活动,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可以迸发出创造的火花。人们在事业上会不断产生新的追求、新的理想、新的目标,在为新的事业创造奋斗中,实现了这些新的追求、理想、目标,就会产生新的幸福。创新是永无止境的,人类的幸福是没有终点的,人类幸福的实现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创造的过程。
创新和幸福是什么关系?创新是力量、自由及幸福的源泉。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把创新看作是“快乐的生活”,是“一种根本的快乐”。
世界上因创新而获得成功的人简直不胜枚举。
法国美容品制造师伊夫·洛列是靠经营花卉发家的,他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感触颇深地说道:“能有今天,我当然不会忘记卡耐基先生,他的课程教给了我一个司空见惯的秘诀,而这个秘诀我尽管经常与它擦肩而过,但过去却未能予以足够的重视,也没有把它当作一回事来对待。而现在我却要说,创新的确是一种美丽的奇迹。”
伊夫·洛列1960年开始生产美容品,到1985年,他已拥有960家分号,各个企业在全世界星罗棋布。
伊夫·洛列生意兴旺,财源茂盛,摘取了美容品和护肤品的桂冠。他的企业是惟一使法国最大的化妆品公司“劳雷阿尔”惶惶不可终日的竞争对手。
这一切成就,伊夫·洛列都是悄无声息地取得的,在发展阶段几乎未曾引起竞争者的警觉。他的成功有赖于他的创新精神。
1958年,伊夫·洛列从一位年迈女医师那里得到了一种专治痔疮的特效药膏秘方。这个秘方令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根据这个药方,研制出一种植物香脂,并开始挨门挨户地去推销这种产品。
有一天,洛列灵机一动,何不在《这儿是巴黎》杂志上刊登一则商品广告呢?如果在广告上附上邮购优惠单,说不定会有效地促销产品。
这一大胆尝试让洛列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当他的朋友还在为巨额广告投资惴惴不安时,他的产品却开始在巴黎畅销起来,原以为会泥牛人海的广告费用与其获得利润相比,显得轻如鸿毛。当时,人们认为用植物和花卉制造的美容品毫无前途,几乎没有人愿意在这方面投入资金,而洛列去反其道而行之,对此产生了一种奇特的迷恋之情。
1960年,洛列开始小批量地生产美容霜,他独创的邮购销售方式又让他获得了巨大成功。在极短的时间内,洛列通过这种销售方式,顺利地推销了70多万瓶美容品。
如果说用植物制造美容品是洛列的一种尝试,那么,采用邮购的销售方式,则是他的一种创举。时至今日,邮购商品已不足为奇了,但在当时,这却是行之所未行。
1969年,洛列创办了他的第一家工厂,并在巴黎的奥斯曼大街开设了他的第一家商店,开始大量生产和销售美容品。伊夫·洛列对他的职员说:“我们的每一位女顾客都是王后,她们应该获得像王后那样的服务。”为了达到这个宗旨,他打破销售学的一切常规,采用了邮售化妆品的方式。公司收到邮购单后,几天之内即把商品邮给买主,同时赠送一件礼品和一封建议信,并附带制造商和蔼可亲的笑容。邮购几乎占了洛列全部营业额的50%。
洛列式邮购手续简单,顾客只需寄上地址便可加入“洛列美容俱乐部”,并很快收到样品、价格表和使用说明书。
这种经营方式对那些工作繁忙或离商业区较远的妇女来说无疑是非常理想的。如今,通过邮购方式从洛列俱乐部获取口红、描眉膏、唇膏、洗澡香波和美容护肤霜的妇女已达6亿人次。这种优质服务给公司带来了丰硕成果。公司每年寄出邮包达900万件,相当于每天3~5万件。1985年,公司的销售额和利润增长了30%,营业额超过了25亿,国外的销额超过了法国境内的销售额。
如今,伊夫·洛列已经拥有400余种美容系列产品和800万名忠实的女顾客。
伊夫·洛列经过辛勤的劳动和艰苦的思考,找到了走向成功的突破口和契机。化妆品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令人触目惊心,如果亦步亦趋,墨守成规,那肯定只能成为落伍者。伊夫·洛列设计出与强大的竞争对手完全不同的产品——植物花卉美容品,使化妆用品低档化、大众化,满足众多新、老顾客的需要,所以他把竞争对手远远地抛在了后面。洛列力求同中求异,别出机杼,另寻蹊径,打破传统的销售方式,采用全新的销售方式——邮售,赢得了为数众多的固定顾客,从而为不断扩大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洛列的经历正好证实了金克拉的话:“如果你想迅速致富,那么你最好去找一条终南捷径,不要在摩肩接踵的人流中去拥挤。”
“我的成功秘诀很简单,那就是永远做一个不向现实妥协的叛逆者。”
创意,是经营者通向富有的捷径,企业家的高低优劣之分也往往因此而产生。
☆智慧箴言
创新是一个人头脑发达的表现,同样也是一个人勇气的表现。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很多人都怕将自己的想法公之于众,因为这也许会招来大家的嘲笑,或是得不到大家的认可。记住吧,朋友!创新是赢得出路的有效捷径。
模仿是创新的第一步
善于模仿的人,往往更能够学习他人的优点,改进别人的不足。很多伟人都是从模仿别人开始,走出自己的成功之路的,他们在模仿的同时,也会加入自己创新的东西,因此善于模仿的人,同样能够成功。日本人被很多国家的人叫作“模仿的巨人,创造的矮子”。这句话听上去的确十分有道理,但是当我们深刻地对这句话进行反思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这里还有另外一番道理。我们认为,无论是日本人还是外国人,遇到一个问题并想解决问题的时候,都必须对其同类事物进行分析与综合。我们知道,不论是伟大的发明创造,还是精彩的艺术创造,都应该有一个基础,有一个模式。
还是鲁迅先生说得好,“燕山雪花大如席”足可以说的,而“广州雪花大如席”就不行了,为什么呢?因为“燕山的雪花”虽然没有“席”大,但有雪却是事实,而广州就基本没有雪,所以就更不可能“大如席”了。
一句夸张的话尚且如此,何况发明创造呢?
最典型且著名的发明要算瓦特的蒸汽机了,但是,如果没有纽科曼制造的蒸汽机作参考,瓦特的蒸汽机是不是能够发明便是个问题了。
瓦特自己也说:“我不是发明家,而是改良家。”
牛顿说过:“我之所以比前人看得更远,就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这是科学家实事求是的话。
一切发明创造都是如此,这如同一步登不上珠穆朗玛峰一样,所谓发明创造就是在前人智慧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不断改良而已。
万德尔·菲利浦说:“一切与发明创造有关的事物都是借来的,美与丑莫不如此。”
常言说:“模仿产生创新”“模仿是创新的第一步”“创新力强的人,无不巧于模仿”等,都在心理学研究方面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从这点意义出发,日本人的模仿不正意味着创新力强吗?只不过以前外国发展太快了,我们光顾着追赶他们了。因此,当进行发明创造并遇到问题的时候,就应该努力研究古今中外与其相似的事物,这样,一方面可以少走弯路,把别人“失败的教训”变成自己“成功的经验”,另一方面,能够模仿的就尽量模仿。
在这样的基础上,哪怕只进行了1%的改良也是成绩。
在自然科学上是这样,在社会科学上也是这样。例如,罗伯特·梅所著的《鲁道夫》一书,5年间就发行了600万册,受到人们的极大好评。其实,他的写作技巧与文思格调,都是照搬名著《圣诞节之夜》,只不过在内容上小有突破罢了。
在日本,也有许多类似的情况。大佛次郎那本风靡一时、曾倾倒过百万读者的《鞍马天狗》就是如此。这部小说最初在杂志上连载,就连东京大学校长山川建次郎博士也称是文坛久未得见的成功之作。然而,这部《鞍马天狗》却是脱胎于法国小说《夜的恐怖》,曾载于《新趣味》杂志。大佛次郎将原著的故事情节移为自已所用,只是将小说背景安排在了江户幕府末期,并把人物换上了近胜勇,于是,这部《鞍马天狗》便问世了。
“讲谈社”第一任总编筑波四郎曾讲过这样一件事:“恕我不能披露当事人的姓名,总归他是个很有名的人,也是个模仿能手。他在进行创作时,往往是取他人成功之作作为自己的创作素材,然后将书中的山川、河流等固有名词换掉,再对时间、天气、地点加以改动,最后再对原著的风格、技巧进行改头换面,这样经过几番‘手术’,最后就会与原著面目皆非了。”
这就是说,作家绝对不模仿、不借鉴别人是不可能的,所谓的“创作”不过如此。
总之,成功的取得,从来没有投机取巧的办法,就算是对别人进行的模仿,也应该灵活多变,不能够机械化地模仿。必须要有自己独创的东西融入到模仿之中,那么成功才有可能取得。
☆智慧箴言
模仿往往被认为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只要按照别人的成品去做就行了。其实真正的模仿,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复制,它不仅需要你善于选择模仿的对象,更需要你在模仿的同时有自己的创新,这样的模仿才是有意义的,才能够带来成功。
灵感的由来
心细方有灵感,灵感来自于心细,大大咧咧只会与灵感擦肩而过,眼睁睁地看着它逝去。
17世纪法国著名数学家和哲学家笛卡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在思考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几何图形是形象的,代数方程是抽象的,能不能将这两门数学统一起来,用几何图形来表示代数方程,用代数方程来解决几何问题呢?
果真如此,既可以避免几何学的过分注重证明的方法、技巧,不利于提高想象力;也可以避免代数学过分受法则和公式的束缚,影响思维的灵活性。二者的有机结合,将使几何图形的“点、线、面”同代数方程的“数”联系起来。
为了能够尽快地解决这一问题,他日思夜想,“为伊消得人憔悴”。
有一天早晨,笛卡尔睁开眼发现一只苍蝇正在天花板上爬动,他躺在床上耐心地看着,忽然头脑中冒出这样一个念头:这只来回爬动的苍蝇不正是一个移动的“点”吗?这墙和天花板不就是“面”,墙和天花板的连接的角不就是“线”吗?苍蝇这“点”距“线”和“面”的距离显然是可以计算出来的。
笛卡尔想到这里,情不自禁一跃而起,找来笔纸,迅速画出几条相互垂直的线,用它表示两堵墙与天花板相连接的角,又画了一个点表示来回移动的苍蝇,然后用X和Y分别代表苍蝇到两堵墙之间的距离,用Z来代表苍蝇到天花板的距离。
后来笛卡尔对自己设计的这张形象直观的“图”进行反复思考研究,终于形成这样的认识:只要在图上找到任何一点,都可以用一组数据来表示它与另外那三条数轴的数量关系。同时,只要有了任何一组像以上这样的三个数据,也都可以在空间上找到一个点。这样,数和形之间便稳定地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
于是,数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解析几何学,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他的这套数学理论体系,引发了数学史上的一场深刻革命,有效地解决了生产和科学技术上的许多难题,并为微积分的创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天花板上爬动的苍蝇这种常见现象,竟触动笛卡尔产生了创建解析几何的灵感,为整个人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我们通过这一事例,可将利用灵感思维应具备的条件归纳如下。
(1)需要有进行创新思考的课题
思考总是从有问题需要解决开始的。“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满脑子不装事,没有一丝牵挂,灵感自然无从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是灵感的“种子”,不先播下这些“种子”,又何谈收获“灵感之果”?假如笛卡尔没有将几何与代数相结合的想法,又怎么可能望着天花板上的苍蝇就能产生灵感呢?
(2)要有丰富的经验和渊博的知识
光有种子是不够的,要想让种子生根、开花、结果离不开一片沃土,而经验和知识就是那“一片沃土”,这也是产生灵感的基础,它们与获得灵感的可能性成正比。
(3)对问题要有较长时间的反复思考
“不思而至”,这是灵感出现时带给人们的一种误解。实际上,没有一定时间的反复思考作前提,灵感是不会光顾的。灵感是辛勤劳动的结晶。俄国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曾这样评价:“灵感是这样一位客人,它不爱拜访懒惰者。”‘没有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曾十分风趣地嘲讽过那些企图不经过艰苦思索就能获得灵感的人:“诗人马特尔坐在地窖里面对着六千瓶香槟酒,可就是产生不出诗的灵感来……最大的天才,尽管朝朝暮暮躺在青草地上让微风吹来,眼望天空……温柔的灵感也不会光顾他。”
灵感是一位高傲而奇怪的客人。你缺乏诚意又没做好准备工作,即使你三请四请,它也不会赏光。反之,它则会屈驾不请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