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836300000014

第14章 王安石种种(1)

关于对王安石的妖魔化描写,莫过于他父子两人死亡的种种说法了。

一、“舒王一日与叶涛坐蒋山本府,一牙校来参公,问来意,其人乞屏左右,言‘昨夕梦至阴府,见待制带铁枷良苦,令某白相公,意望有所荐拔。某恐相公不信,迟疑间,待制云,但说某时某处所议之事,今坐此备受惨毒。’公悟其事,不觉大恸。”(宋·方勺《泊宅编》)

二、“公既薨,有武弁死后复苏,言王氏父子皆铁枷,窃问何罪?曰:‘缘曾议复肉刑至此。’今士大夫往往知之。”(同上)

三、“荆公在金陵,未病前一年,白日见一人上堂再拜,乃故群牧吏,其死已久矣,荆公惊问何故来?吏曰:‘蒙相公恩以待制,故来。’荆公怆然问雱安在。吏曰:‘见今未结绝耳。如要见,可于某夕幕庑下,切勿惊呼,唯可令一亲信者在侧。’荆公如其言,顷之,见一紫袍博带,据案而坐,乃故吏也。狱卒数人枷一囚,自大门而入,身具桎梏,曳病足立庭下,血污地,呻吟之声,殆不可闻,乃雱也。雱对吏云:‘告早结绝。’良久而灭。荆公几失声而哭,为一指使掩其口,明年公薨。”(宋·孙升《孙公谈圃》)

四、“荆公薨之前一岁,凌晨,阍者见一蓬头小青衣送白杨木笏,裹以青布,荆公恶甚,弃之墙下,曰:‘明年祖龙死。’”(同上)

五、“徐君平,金陵人,亲见荆公病革时,独与一医者对床而寝。荆公矍然起云:‘适梦与王禹玉露髻不巾,同立一坛上。’已而遂薨。”(同上)

六、“王雱病亟,介甫命道流作醮,大陈楮泉。平甫曰:‘兄在位,要须令天下后世人取法,雩虽疾,丘之祷久矣,为此奚益?且兄常以仓法绳贪吏,今乃以楮泉邀福,安知三清门下,不行仓法耶?”’(宋·朱弁《曲洧旧闻》)

七、“荆公在钟山,尝恍惚见雱荷铁枷杻,荆公遂施所居半山园宅为寺,以荐其福。”(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

八、“荆公在钟山,乘驴薄暮行荒村。有妇人蒙首执文书一纸遮公曰:‘妾有冤诉。’公喻以退居不预公事,当自诣州县理之。妇人曰:‘妾冤诉,关相公,乞留文书一观。’公不能却,令执药囊老兵收取,至半山园视之,素纸一幅耳。公以是月薨,犹子防为王性之云。”(同上)

现据《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宋代卷》,将以上几位笔记的作者,简历抄下:

方勺(1066)字仁声,金华人。元丰六年入太学,元佑五年,应试不第,遂无仕进意,后寓居乌程泊宅村,故自号泊宅翁。长于诗文,风格雄深雅建,追古作者。着有《泊宅编》,辑录元佑至政和间朝野轶闻,摭拾时事甚多,对考证当时事颇有裨益。

孙升(1038~1099年)字君孚,高邮人。治平二年进士。元佑二年,出知济州,复拜殿中侍御史,六年,直学士院,出知应天府。绍圣初,被劾削职,又贬果州团副练使,汀州安置。元符二年卒,徽宗时,入元佑党籍。

朱弁(1085~1144年)字少章,婺源人,自号观如居士。进士及第。靖康战乱,家破南归。建炎初,为通问副使,被拘于金十九年,拒受金国官爵,守节不屈。绍兴十三年,和议成,方得归。

邵伯温(1057~1134年)字子文,洛阳人,邵雍子。绍圣初,章悖为相,欲用之,避不就。崇宁、大观间,上书累数千言,并着《辨诬》一书。入党籍,列邪等中。晚年,提举太平观,绍兴四年卒,年七十八。伯温少承家学,又与司马光、吕公着、范纯仁等游,以学行为人所重。赵鼎尝称其“以学行起元佑,以名节居绍圣,以言废于崇宁”。

这四位宋代文人,以年岁论,比王安石(1021~1086年)要晚数十年或半个世纪,基本上不能算作同代之人了。但实施这场熙宁变法的公元1069年,孙升时年31岁,邵伯温时年12岁,应该算是亲身经历,甚至领教过政治上的左右排队,反攻倒算过的。方勺晚些,时年3岁,朱弁就更晚一些,未能赶上这场时代风暴。但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过,对于这场变法,肯定也有其感知体验的。一般来说,政治运动所产生的动荡,十年,数十年,未必能够平息,经历者的亲身遭际是很难遗忘的,也很难一纸命令强迫遗忘的。所以,在这些差不多稍后于王安石的文人笔下,出现如此丑化王安石父子的不堪描写,以泄满腔愤慨,是一点也不奇怪的。

要知道,人类对于自身所遭受的惨痛教训,愈接近于苦难发生的时间,受害者之痛定思痛的程度,也愈益强烈。

当明代万历年间,李贽以“千古一帝”这样的尊号,表示他对秦始皇的崇拜时,这位思想家与这位焚书坑儒的暴君,距离为一千七百八十八年;当清末民初,梁启超以“三代以下第一人”这样的尊荣,表示他对王安石的钦敬时,这位维新派与这位加速北宋衰亡的改革家,距离为八百五十二年。距离产生美,这话一点也不错的。由于距离越远,模糊越多。而模糊越多,其缩略部分,其删节部分,其王顾左右而言他的部分也就越大,其晦暗面越被无视的同时,其光明面也就越大越亮越辉煌夺目,这样便给大嘴们提供站着说话不嫌腰疼的越大的可能性。同样,距离越近,真实越多,真实越多,血腥的气味越多,血污的场面越多,血泪的镜头越多,不堪回首的切肤之痛也越多,这就是受害者的那一代,以及与那一代有着浅浅深深联系的其他当事人,永生难忘的深刻记忆。

也许一个人的私房性质的记忆,无足轻重,而作为一个时代,一个地区的大多数人所共有的集体记忆,则是会发酵成影响数代人的一个沉重的历史负担,即或经过八百年、一千年的澄清,淡化,也未必就能够大而化之地,说些风凉话,可以轻松抹杀的。

因为对中国老百姓来说,统治者的暴政,苛政,恶政,烂政,当然也包括经是好经,但被小和尚念歪了的经,所造成的一切可怕的灾难,以及落到自己头上必须承担的苦楚,其实没有任何反抗和抵制的能力。构成沉默的大多数的小民们,只有逆来顺受的份,只有备受熬煎的份,然而,这不等于他们没有记忆。而这种深刻的集体记忆之所以令历史敬畏,因为它不仅是某个时代的识别标志,特殊印记,也是这些受难者唯一的可以与灾难制造者相敌忾的精神遗产。

如果没有这种存在于心灵中的抗争力,那大概就是鲁迅先生所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一般来讲,记忆是会慢慢冲淡消散的,这需要时间。但对中国人造成极大伤痛的记忆,三代五代人,三十年五十年过去,也是轻易不会置之脑后的。这也是为什么竭尽丑化之能事的《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在南宋时期流行,成为说话人屡讲不衰的口头文学的原因。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将这篇《拗相公》列为“宋之话本”,其实应该是南渡以后流行于民间的读物。

这本将王安石作为作品主人公的话本,与以上文人之辈的随笔记录,专业人士与民间文学联合起来的对王安石污名化、妖魔化的运动,如出一辙地对其进行人身攻击。本质上反应了处于弱势状态下的中国人的无能和软弱,对于施虐者挟富国强邦之雄心,扫除积弱之大志,而推行的一系列很大程度上扰民的新法,所能表达的这种极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其实是挺可怜、挺悲哀的小民表现。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没有一个朝代,没有一个政府,头脑会热昏膨胀,“大头症”到这如此程度,以致不进任何盐酱,了无收手之意,毫无改进之念,真是世所罕见,史所罕见。希望一个早晨,一觉醒来,在全国范围内全面的强行推广新法而毫不顾惜地残贼小民。无能为力的老百姓,除了俯首听命,除了忍气吞声,除了任人俎肉,除了死去活来外,也只有寄托于报应,寄托于老天的处罚,寄托于冥司的惩治,寄托于“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辰一到,一定要报”的幻觉式的满足上。这也是中国人之中处于弱势地位者能够苟延残喘下去的最后指望。

在话本《拗相公》的结尾,老百姓想尽方法糟蹋王安石,居然这样譬喻,“至今世间人家,多有呼猪为‘拗相公’者。后人论我宋元气,都为熙宁变法所坏,所以有靖康之祸。”虽然北宋王朝并非亡于熙宁变法,但熙宁变法所产生的恶果,加快北宋政权的灭亡过程,倒也是历史的公认。北宋的疆域本来不大,到了南宋以后,偏安于江南一隅,能不教那些直把杭州当汴州的中原人士,从士大夫到引车卖浆者之流,不需要一个大大的出气口,以排泄满腔的悲愤吗?

其实,说良心话,王安石没有半点想伤害大宋王朝的想法,然而,人们面对这种江河曰下,国破家亡的局面,他便成为当时首选的用来可供众人鞭挞的靶子。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你种下蒺藜,你就得收获荆棘。历史必须要用很长的时间,才能消化乖戾,要经反复的辩证,才能认清实质。所以,对于为这场突如其来的,猝不及防的,而且无法遏制,只能依赖老天爷不下雨以示警的手段,才得以中止的变法,那些受害者的诉说的欲望,泄愤的欲望,无所不用其极的唾弃的欲望,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没有一种力量可以强迫人们遗忘一段历史。

即使郑侠所呈上的《流民图》,是极个别的现象,是极局部的现象,难道因为王安石的变法具有超历史的意义,那些极个别、极局部的、也是极真实的痛苦,就是理所应当,连怨恨一下都不可以吗?

如果。李贽生于秦朝;如果,梁启超长在北宋,我看他们两位未必会如此大喇喇地发表高见的。

王安石,字介甫,号丰山,抚州临川人。庆历进士,任淮南判官,知鄞县,历任舒州通判,常州知府,江东刑狱提点,嘉佑三年(公元1058年)入为度支判官,上万言书,要求“改易更革”。任值集贤院,知制诰。神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拜参知政事,力主“变风俗,立法度”,为年轻而极想有为的神宗所接受。于是实行变法。设置三司条例司,以吕惠卿主其事。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先后推行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法。用王韶发动熙河之役,取得对西夏作战胜利,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永乐之役复大败于西夏。又改革科举,整顿学校,训释《诗》、《书》、《周礼》为《三经新义》,遭到司马光、文彦博、吕诲、吕公着和二程等人反对。他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三不足”思想,进行反驳。由于新法在推广实施过程中,粗糙行事,强迫命令,遂出现市场凋弊,商业萎缩,百姓出走,农田抛荒等现象发生。加之不良官吏,籍税牟利,无耻小人,借以渔肉,以致民众不堪新法之扰,有逃亡者,有自伤者,有背井离乡者,形成强大的反对声浪。高太后、曹太后出面干预,神宗动摇,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四月,王安石罢相出知江宁府。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二月,复相。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十月,再次罢相,退居江宁半山园。死后,先封舒国公,称为舒王,后改荆国公,又称王荆公。

在中国历史上,再无比他更能引发争议,褒贬不一的人物了。对其评价,从南宋以后,至元代编《宋史》,评价一路直下;而从民国以后,至“文革”批林批孔,行情重又看好。推崇者捧高到近乎于神,丑化者差不多将他描画为鬼,如此各走极端,强烈反差到天渊之别,是极为罕见的现象。但在大多数中国人的心目中,基本上仍受传统史书的影响,认为王安石为“拗相公”这个形象,还是相当主流的观点。

林语堂着《苏东坡传》,是一部给外国人介绍这位文学大师的书,后来翻译过来,很有影响。他在文中也专门写了“拗相公”一章。

因为他写苏东坡,无法不写王安石,不了解王安石在那短短不足十年的政治活动,也就无法了解随后四十年间苏东坡的坎坷命运。林语堂把这位拗相公,作为苏轼的对立面来描写的,而且认为苏轼全部的不幸遭遇,是与王安石及其同党的一连串的迫害分不开的。“因为那种朋党之争,笼罩了苏东坡的一生。”

北宋政权的朋党之争,宗派之争,小组织活动,拉帮结伙行为,与历朝历代相比,虽然不是更多,但也不是更少。在王安石熙宁变法以前,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任参知政事,联合富弼提出十项改革措施,即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长官、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推恩信、重命令、减徭役,“庆历新政”推行不到半年,即被罢去职务,改革中止。尽管当时反对者如吕夷简,也指认范仲淹与尹洙、欧阳修为朋党,互相攻讦,但与王安石推行新法时相比,对所有与自己政见不合的大臣进行无情的打击,对支持自己改革大业哪怕是一个无耻之徒也大加擢升,也就是司马光上书神宗所说的:“安石以为贤则贤,以为愚则愚,以为是则是,以为非则非。谄附安石者,谓之忠良;攻难安石者,谓之谗慝。”如果说,上一次的庆历新政,对立双方的争执还停留在情绪的针锋相对上,这一次的熙宁变法,第一,王安石的打击面太广;第二,惩治处分的力度加重;第三,他所起用的诸多干将,其被认可的程度极低,其诚信度接近于负数,双方对立,如同水火,彼此恶斗,不可调和;第四,由于这些新贵们,暴得权力,在铲除敌手的狠毒方面,比王安石有过之无不及,于是,这种朋党之争的合法化,公开化,成为执政者的官方行为,便是神宗朝以后中央权力倾轧的重心。

作为文学家的林语堂,因为他对苏东坡文学之成就,为官之廉正,品德之完美,性格之平和,崇拜得无以复加,整部传记中,充满了赞美的词句。所以,他在这部书里对王安石的评价,较为负面,这也是一个作家对于笔下人物自然会生出来的爱或憎的态度,肯定或否定的情绪。你可以不赞成这位作家的偏颇,片面,甚到颠倒,歪曲,但他有在自己作品中表达看法的权利。

正如宋人邵伯温的《邵氏闻见录》,是历来为王安石辩诬的学者、专家、权威、教授最深恶痛绝的书籍。同样,林语堂的这部《苏东坡传》,也是当代重新评价这位大改革家所竭力否定的书。道理很简单,因为林语堂认为王安石是一个“思想人品都异乎寻常”的“怪人”。而且还认为:他的学生时代很勤勉,除去语言学极糟糕外,还算得上是个好学者。当然是宋朝的一个主要的诗人。

不幸的是,徒有基督救世之心,而无圆通机智处人治事之术,除去与他自己本人之外,与天下人无可以相处。毫无疑问,他又是一个不实际的理想主义者。

这自然与梁启超称王安石为三代以下,中国唯一的完人的评价背道而驰。在梁启超看来,王安石“不仅为中国大政治家,亦为大文学家,其德量汪然若千顷之波,其气节岳然若万刃之壁。其学术集九流之粹,其文章起八代之衰。其所设施之事功,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对于这位北宋的政治家、改革家的评断,我们都不是曾经生活在北宋神宗年代的人,我们的全部研究工作,都是凭借于当时或事后的种种史料,而对待这些史料,对待这些史料作者,对待这些史料中所描写的人物和事件,其善与恶,真与伪,是与非,好与坏,就得遵循对于人类价值观的基本认识,就得按照对于社会发展史的整体把握,就得体现对于人文精神的终极关怀,才能作出我们自己的,而不是人云即云的,随风而上的结论。

同类推荐
  • 纵横捭合的外交家(3)

    纵横捭合的外交家(3)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文学家上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文学家上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漫长的世界历史画卷上写满了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悲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隐去。然而,仍有许许多多曾创造了不朽业绩的杰出人物名彪史册,业传千秋。拭去历史的风尘,人们依稀看见那些改写人类历史的政治家、军事家;人们仍旧忆起那些拯救人类危机的谋略家、外交家;人们还会记得那些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人们至今难忘那些为人类生产精神盛宴的文学家、艺术家;人们深深感谢那些创造人类物质财富的企业家、经济学家。
  • 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传

    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传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他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他是诗人、散文作家,是新派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他是政治上坚持己见的人,是月下的漫步者,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而这些还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纵然在宦海中沉浮,几起几落,但他的风骨坚不可摧,从不阿谀奉承,从不背叛自己坚持的立场,不以个人得失为怀,而是以谈笑于生死之际的旷达情怀,在动荡不停的政治风雨中,捍卫良知,特立独行。
  • 情说历代非常女性:才女卷

    情说历代非常女性:才女卷

    本书收录了卓文君、班婕妤、蔡文姬、崔莺莺、上官婉儿、李清照等23位历代才女,向读者述说她们悲剧的一生。她们的才华丝毫不逊色于男人,甚至超过男人。但她们薄命居多,大都以悲剧收场。这是为什么?难道真是老天的刻意安排么?掩卷深思,她们的不幸各有各的原因,而归结到一起,则是因为她们都是男权社会的附属品,她们逃不出世俗的魔掌,经不起男人的摧残与折磨,最后只能香消玉殒。
  • 中国最有钱途的男人——马云

    中国最有钱途的男人——马云

    这个男人当过老师,这个男人见义勇为,这个男人当过不受欢迎的推销员……就是这个男人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中小企业的命运和前途,改变着中国的商业生态。这个男人叫马云。大师带您品读亚洲的下一个“比尔·盖茨”——马云的成长历程与战略决策。全面揭示全球领先电子商务网站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的成功历程与人格魄力。一本专为创业者与企业家所做的枕边书。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钻石宠婚:第一总裁夫人

    钻石宠婚:第一总裁夫人

    她以为她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女人,谁知一段强制的婚姻把她与另一个陌生男人束绑在一起。法津上,她已是他的合法妻子,谁知那个可恶的男人却弃她颜面不顾,公然与情人厮混。什么?还要她侍候他的情人??命运毫不眷顾她,让她婆媳纠缠;夫妻冷战;情敌较量;还有在商圈中的冷暖交战……这是一种如何混沌的局面?到最后那一刻,她才知道人生的真相是什么?他一度以为,他与她的关系只是一张结婚证书,是他亲手毁灭了她的一切,把她献给他人。谁知这个女人却改写了他的一生……
  • 此爱如蝶,欲渡海

    此爱如蝶,欲渡海

    有一种人,他们从出生就得了一种绝症,叫做独爱症。例如林易对顾满,分别六年,怨恨只能让爱更深更难以忘记,可是他们的相爱亦如蝴蝶想要飞过沧海,困难重重……
  • 千机百解——玲珑天心

    千机百解——玲珑天心

    他降世的那一刻起,便陷入了无尽的[迷]中,一次次破解,却又一次次无奈,记忆的逝去,法则的违逆,天地的苍凉,是背叛,是无奈,抑或是守护一一他轻合星眸,抚着玲珑心,白袂飘离间,千机百解,回首,路已恍然。看少年锁窍心、解千机,逆天命,梦境终破。
  • 爱的方向

    爱的方向

    我一直傻傻的追寻做个好孩子,尽管家人从没有要求过,我知道只有乖才会被爱。痴迷于爱情的河岸,我丢失了最好了朋友,奇妙的是还有个他的陪伴。在绝望的边缘,我努力的活着,另一个人的出现,会给我新的希望吗?
  • 明月长风歌

    明月长风歌

    大江东去千古风流人物封狼居胥华夏盖世英豪金戈铁马今安在遥梦将军带儿郎今兮往兮亦难忘问我豪情还剩了多少羿射九天冲云霄且看故事主人公姜长风的逆天之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无良孔雀妃:呆萌闯学堂

    无良孔雀妃:呆萌闯学堂

    孔府之女,因受尽欺辱,被扔野外,卒—————我是呆萌分割线—————呆萌少女,因上了厕所,被告中奖,穿—————我是呆萌分割线—————刚穿越,就砸中了传说中阴晴不定,腹黑到死的孔雀王,被他救,被赐婚,还把她看光光。一夜之间成为满城通缉犯人艰不拆好不容易脱离魔爪就遇上了残暴不仁的将军府四少爷,仗着自己会点武功,就动不动拿剑指着她累觉不爱不就是从猎人手中救了一只少年嘛,一睁眼就要以身相许骚年你这样你妈知道嘛这些都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孔泽玩心大起,男扮女装去天下最有名的鸿泰学院上学结果又遇他们孔泽,祸世金眸,孔府四小姐,稀有白孔雀,据说是....野种?论呆萌少女穿越孔雀大陆,桃花滚滚挡不住。
  • 沉沦半世

    沉沦半世

    是一篇双男主!双男主!双男主!修仙篇!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