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112600000001

第1章 文坛流变史评(1)

近30年中国文学思潮的一种观照

任何人类活动总是历史地、阶段性地演进的,因而人们也每每阶段性地对历史进行着反观与研究。对于20世纪70年代末伊始的新时期中国文学,其实在其十年、二十年时都曾形成研究热,但“三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却是一个历史长段的界标与表征,它更具有沉淀性,也更可能使人们在一个相对澄静的心态下来思考判断。而问题是,怎么来考量和判断呢?笔者注意到,在近来新时期文学思潮研究中包括之前的一些研究,由于对“文学思潮”这一概念缺乏学理上清晰的把握,不同的学者所指、所谈及其判断、认识多有歧义,这里想首先稍加辨析,再来对近30年文学思潮提出自己的观照与判断。

文学思潮似乎是一个很清楚、大家用起来很方便的概念,但实际上却是很复杂、用得混乱的一个概念。譬如对新时期三十年的文学思潮,就存在各种各样不同的命名和说法,有的把整个新时期文学称作现实主义主潮,有的则整个称作启蒙主义主潮,有的又把20世纪80年代文学看做人性化思潮、把90年代文学看做世俗化思潮,还有的干脆把新时期凡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文学现象——譬如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寻根文学”、“改革文学”、“花环文学”、“大墙文学”、“朦胧诗”、“先锋派”、“新写实”、“新都市”、“新状态”、“美女写作”、“80后青春写作”等等都称之为“文学思潮”。那么,上述判断是否都准确、都成立,差异之下又当以何者为上呢?我以为,这里最重要的一点是,必须注意文学思潮与文学思想、创作方法、文学流派、文学运动的区别,明了“文学思潮”特殊的本质规定性。就像英国19世纪著名科学家赫胥黎与著名文学家阿诺德的一场辩论,赫胥黎认为阿诺德所说的“文化”实际上就是文学,阿诺德则强调自己所说的“文化”是涵盖了自然科学的,所以阿氏最后在《批评随笔》中感慨地说:“这足以说明想要共同讨论问题的人们多么需要对于他们所使用的术语的含义有一个一致的理解……”在文学思潮的问题上显然也首先需要明确术语特殊的内涵所指。

对于文学思潮的内涵所指,严格说来这样三个要义是不可缺一的,即“文学”创作本身之征象,文之“思”的学说理论,“潮”之态势的性质。任何只从某个方面局部特征上言说文学思潮的话语,都可能落入简单偏颇的判断。比如上面所提到的几种观点和判断,就有可商榷的地方:有的是侧重从创作方法文学类型的角度来看的,囿于一种逻辑抽象的“文学”创作类型论;有的主要就把文学思潮理解为了一种思想潮流,将着眼点偏向了“思想”的主张倾向;还有的是着重从文学思潮与社会思潮的关系来看的,以至变为了一种社会学、思想史研究。而无论过于泛化的还是过于狭窄化的理解,结果都影响到对文学思潮的准确定位。就像陈剑辉在《文艺思潮:关于概念和范围的界说》一文中所批评的:“要是说:‘反思文学’等文学现象都是文艺思潮,那么人们可以照此类推,把解放初期的‘土改文学’、‘抗美援朝文学’、‘三反五反文学’、1958年的‘大跃进文学’……统统称为文艺思潮,因为它们同样体现了我国当代文学发展的‘阶段性’,具有鲜明的倾向性。”这一批评无疑道出了文学思潮理解上的混乱和荒谬。很显然,假若如此,就难以切合此一概念所指对象本质和合理地判断新时期三十年文学思潮。应该说,在“文学思潮”的把握上,美国学者韦勒克的观点切中肯綮:文学思潮是“一个以埋藏于历史过程中并且不能从这过程中移出的规范体系所界定的一个时间上的横断面”,也即一个“时期”、“被文学规范系统控制的一段时间”,我们应该把文学思潮理解为“一种‘包含某种规则的观念’一套规范、程式和价值体系,有自己形成、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可见,文学思潮属于一个大的历史范畴,并且有自身特殊的本质规定性。具体说,一定时期文学思潮系统的构成,或者说能够称之为文学思潮的,离不开特定历史文化语境下一定哲学思想和美学基础上所形成的文学观、审美观价值规范系统,而且它不只是部分作家的创作现象或某种文学思想观念的宣称,而是表现为大量有影响的作家批评家在文学活动中(包括创作和理论)所共同实践着的文学纲领、价值规范,具有超越一般文学影响的遍及和渗透于整个社会文化的力量潮势。

下面,就从历史范畴与逻辑类型学的统观角度来探讨一下对新时期三十年文学思潮的认识。

近30年文学的总轨迹无疑是从政治化、意识形态化的文学转向审美化、人性情感化的文学,但对于按新时期与后新时期两个阶段划分文学思潮的概括笔者却稍存异议,因为作为宏观着眼和大段“史”的分期虽不无道理,但就文学思潮的具体更迭却忽略了整个80年代与70年代末80年代初之间的大不同,因为许多人照此思路就将人性人道主义思潮视为80年代的主潮而遮蔽了随后而起的更大一股审美现代性思潮,而二者的思想主题、审美指向是并不一样的。所以,从文学思潮本身的更迭而论,三十年中应该说历经了三次主潮更迭,这就是从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之初的文学人性化人道主义思潮、从80年代初中期到80年代末期的审美化现代主义思潮、从90年代以来至今的世俗化审美消费主义思潮,当然这种主潮的更迭并不意味着其中哪一种的完全消失,只是不再占据历史的主导,或退居边缘,或交互渗透,主潮多元并存,共同构筑起了这三十年中国文学的发展繁荣。

其一,新时期三十年文学的开端和崛起是从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之初的文学人性化人道主义思潮肇始的,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反思与觉醒阶段。此时的主要向度,在于反思“文革”前“十七年”尤其“文革”时期政治对文学的吞噬、文学对人和人性的漠视,意识到对人的尊重和生存关怀的文学本义。从刘心武的《班主任》《爱情的位置》到卢新华的《伤痕》、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等等一大批作品,文学重新回到了五四时提出的“人的文学”的轨道上,开始了它关怀人生、观照人性、张扬人道主义的精神之旅。如受文化专制主义教育毒害把小说《牛虻》中的爱情插图当成洪水猛兽的谢惠敏,在阴谋政治蒙蔽下与母亲决裂最终明白真相懊悔莫及的女知青王晓华,梦想有自己“三间屋”却一辈子未能如愿的李顺大,这些形象的写照和关爱的呼唤,都显示了那个时期的文学主流。而与此同时,整个文学界在拨乱反正、批判所谓的“黑八论”基础上展开了广泛的人性、人道主义问题大讨论,重新肯定并极大地弘扬了人性、人道主义文学导向,从而使文学摆脱了之前为极“左”政治所奴役的政治斗争工具的命运,承当起抚慰伤痕、反思历史、推动现实改革等新启蒙的历史使命。

应该说,这一阶段的文学创作与理论潮流无论思想主题还是艺术上还没有多少新质,基本上是在传统现实主义的范式下真实地摹写生活和反映生活,是传统人道主义立场上与五四时期“人的文学”的对接,像上述提到的作品,仍是传统的白描手法、平实的人物形象、语言技巧没什么变化,但无疑它的意义是巨大的。如果说之前的文学由于受制于极“左”政治、阴谋政治的裹挟,其审美性与主体性近乎荡然无存,完全被异化为纯粹的“政治行为”,而在新时期伊始出现的这股人性、人道主义文学思潮,却是人们对极“左”思潮的肆虐造成的人道主义灾难进行的一次价值重建,也意味着在人文主义精神上与五四时期的对接,使文学彻底摆脱了误区重新获得了新生。若从创作和理论的特点上看,如果说新时期之前政治化文学的特点,在题材上是对历史、现实生活的宏大叙事,在主题上一般表现民族、阶级、路线斗争,讴歌革命英雄和集体主义等重大政治主题,充当着政治工具的作用,那么,本时期的文学则重新回到了对人生、人的命运的平民叙事,回到了人的生存和幸福主题的诉求上,充当着人生启蒙的美育作用。像《乡场上》《大墙下的红玉兰》《徐茂和他的女儿们》等等当时轰动的作品都是如此。

其二,客观地说,新时期文学新质的出现,或者说它的突破与寻求,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开始的,这就是由此一直到80年代末期占主导的审美化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也即我们常说的对审美现代性的追求。有学者把80年代文学思潮整个概括为“人性化”文学思潮,我以为是狭隘的、浅表的,也是笼统的、含混的。如果说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等主要是围绕“人”、“人性”、“人道主义”展开的话,但从1982年“朦胧诗”的出现就并非如此了,显然在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技巧、形式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和寻求,顾城、北岛、王小妮、徐敬亚等人的诗让许多老诗人看不懂了,到先锋小说、新潮小说的出现就更使整个文学界以至社会惊异了,譬如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探索诗集》和《探索小说集》即可证明,书中分别汇集当时新异的诗与小说,内容主题写法均为引起争议的作品。在书的“编辑前言”中有这样一段话:“最近几年我国文艺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从题材内容到表现手段,从文艺观念到研究方法,无论是创作还是理论,出现了全方位的跃动。”就以小说而言,诸如其中所选的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徐星的《无主题变奏》等城市文化派小说,韩少功的《爸爸爸》和《女女女》、阿城的《棋王》等文化寻根小说、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等新感觉派小说,以及同时或前后出现的张洁、张辛欣的心理小说,马原、洪峰等结构主义派小说,池莉、方方等新写实派小说,都显示出一种全新的审美精神和创作理念,一种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的自由意识、文化品位以及虚无、荒诞、失落、苦闷等等现代意义上的人生探索与终极关怀,并呈现出空前的形式创新和对西方现代派艺术观念技巧的化用,形成了一股不同于前的新异文学潮流。前面所以辨析文学思潮的内涵所指,就是笔者并不以类型论把寻根文学或新写实文学等看做历史范畴的文学思潮,事实上它们只是审美现代性主潮中的一些小涟漪。这时期的主潮即是审美化现代主义思潮,不仅体现在创作上,理论上更是大张旗鼓。

众所周知,当时谢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徐敬亚《崛起的诗群》等系列理论文章,还有高行健的《现代小说技巧初探》。这里特别想提出与此呼应的两个关键性的理论话语——“主体性”和“向内转”,这也是中国20世纪80 年代文艺学两大主流话语。就像陶东风所说的,“主体性”的核心在于强调作家创作的自主性、独立性和自由发挥,“向内转”的核心在于强调对人性内在情感世界的开掘表现。从知识的谱系来看,它们是与当时引进的各种西方理论相呼应的,“主体性”可以追溯到西方启蒙主义现代性,秉承的是康德的普遍主体与人的自由解放的思想,具有对专制主义的批判力量;“向内转”把对于文学文艺学的审美自主性与独立性的强烈诉求与对于当时“工具论”文艺观的否定结合起来, 因而同样具有非常具体的批判意义。应该说,这样的理论思潮已经超越了人性人道主义思潮,与上述所说的审美现代主义创作思潮相呼应,共同推进了新时期文学向自身审美属性的回归,开拓了作家自由审美创造的空间,构成了新时期文学的进一步繁荣,使80年代文学在思想主题的开掘上和艺术形式技巧的探索上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当然这一段文学中的问题也是存在的。比如理论上有人主张把创作引渡到生活之外,有人主张文学就是性、肉、快感,有人认为文学就是语言游戏、形式技巧,对西方理论生吞活剥不加批判地接受,西方生命哲学、非理性哲学思想成为一些作家创作尊奉的圭臬。某些作家脱离生活,把创作变成语言游戏的编配,以至最终导致先锋文学的衰落。这些创作上的极端化倾向是应该反思和记取的。

同类推荐
  • 风弹琵琶,凋零了半城烟沙

    风弹琵琶,凋零了半城烟沙

    这是一套民国大师经典书系,收录数十位风格各异的民国大师的经典作品民国大师们都有着非凡的经历与成就,令人敬仰,引人好奇读者能从这套书中看到民国精英们的生活,领略民国时期的独特韵味。
  • 夕颜(日本短歌400)

    夕颜(日本短歌400)

    日本的和歌是日本璀璨古典文化的结晶。短歌是和歌的一种,后来逐渐演变成和歌的代名词,和歌中数量最多且脍炙人口的均为短歌。短歌凝结了刹那间的生命体悟和感觉之心,短小却不单薄,豪迈而不草率,是日本文学的灵魂。本书从1300年的和歌发展史上遴选400余首风格各异的短歌名作精心翻译,中日双语呈现并佐以作者简介及精辟批注,以助读者了解日本的短歌艺术以及背后的丰饶情感世界、风物人情。
  • 夜听秋雨静梧桐:方林诗词选集·二

    夜听秋雨静梧桐:方林诗词选集·二

    诗人把半生情绪融进这些诗篇里,不管所得所失,都全力以赴地生活。这本诗集分为:诗人的心怀抒情和畅想、对宋词的欣赏、对景致风光的描绘、游历四方的所感所得、偶尔闲来的赋诗创作、观影所作以及其他评论作品。当夜听秋雨独自伤感时,或许才发现消失的不只有少年心气,还有一路走来所见的星光。
  • 中国古典散文集Ⅱ

    中国古典散文集Ⅱ

    读散文要用心来读,用心来体会。当你的心和作者的心达到真正相接的那一刻,你才算是真正地透过散文那五彩缤纷的“形”,体会到它那凝而不散的“神”。此时你所体会到的就是散文灵魂的真善美,那就是作者通过散文表达出的内心深处的宁静与思索;那就是能带你通向更远的有着万千风景的世界的道路;那就是可以让你的心灵进入片刻小憩的乐园。
  • 文学与人生

    文学与人生

    该书以“中外世界文学名著赏析”为副题,涵盖《红楼梦》《匹克梅梁》《西游记》《哈姆雷特》《悲惨世界》《三国演义》《老人与海》和《水浒传》等中外名著。作者在导言部分便开宗明义,对文学与文学的功能做了界定,阐明了人和人生、文学与人生的关系。
热门推荐
  • 渴望光明的故事

    渴望光明的故事

    “不喜欢被伤害,也不喜欢伤害人…可为什么有人要伤害我,而我出手还击,却被说成是恶魔……难道就因我天生“样貌丑陋、生的一副怪物皮囊”!你们就要把我当做怪物对待吗?……也不管我……是何本意……就因……我长的像是怪物……”
  • 我的系统能抽灵兽

    我的系统能抽灵兽

    “叮!恭喜获得太古祖龙一只!”“叮!恭喜获得天妖血凰一只!”“叮!恭喜获得人鱼姬一只!”……无法修炼灵力的云凡,意外获得抽取灵兽的系统,从此开始,他号令万千灵兽,使那诸天颤抖,神魔匍匐……
  • 世间冷莫社会无情笑着流泪

    世间冷莫社会无情笑着流泪

    我很“内向,也很孤僻”导致现实自我保护机制我谁也不愿意诉说,就好像有个故事却只能与自己分享久而久之“抑郁症、孤寂、冷淡、孤单”,纷纷找上了门仿佛注定无法与普通人一样度过每日,看着过往人群只有伤心与回忆,“心中唯有落寞”。此书是本人内心中压抑了许久“有太多想说的;‘想倾诉的,想发泄的’”。静静感受一颗沉沦的内心。
  • 何处流水不慢慢

    何处流水不慢慢

    销售部经理竟然带着财务助理和人事助理去参加销售部的饭局,这能靠谱吗?初入职场的人事小助理丁曼曼,迫不得已被老板派去参加了人生第一场这么滑稽的饭局。而第一次饭局竟然遭遇了掉钱的诈骗,究竟是真掉钱还是被掉钱,丁曼曼绞尽脑汁。掉钱之后,竟然在图书馆还掉了帅哥,丁曼曼完全怒了!于是乎,她在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文化场所和低调奢华有内涵的娱乐场所开启了自己的邂逅之旅,没曾想,人没邂逅到,却把自己也给掉了。。。。。。
  • 爱在回眸一笑

    爱在回眸一笑

    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在暮然回首的灯火阑珊处找到自己的那个她,可是命运的捉弄,让他们的生活交织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始终困扰这一大批的青春少年,他们是否能够在命运的安排下,决定自己的人生。在命运面前,他们都是卑微的游鱼,无力的与青春做着斗争。她,崇尚由一到终的爱情,学校里颓废冷淡的样子,家里生龙活虎的个性。他,被爱情伤害,选择逃避,可是却阻止不了自己心跳的频率,决定开始他的一系列爱情攻势。她的城池能否被他攻倒,他的简直能否改变淡漠的她,〖〗详细信息请读本文〖〗
  • 银丝三千之悲雪赋

    银丝三千之悲雪赋

    一眼成痴,半生悲;半生等待,尽黄泉。君之玉容自难弃,佳人待兮,香魂陨。自花开矣心恋君,只叹你我未有缘。时光荏苒几春秋,却步止息再回首,只叹繁华已成空。
  • 凤仪九天:武乾孽凰

    凤仪九天:武乾孽凰

    京城第一贵女大婚前夕失了守宫砂,惨遭退婚,盛世良缘顿成茶余笑料。未婚夫君将她弃如蔽履,悦她之人将她换了权位,京城之内再无她容身之处,一纸圣命将她代嫁至遥远的西域古阗。她医术非凡,美若谪仙,却做事狠绝,心如刀剑。她琴棋书画,机谋万千,却凉薄冷漠,性如冰川。都道她忘恩负义,不念故国,谁又知晓,当初那奢华嫁衣红盖纱下,碎了心肠的孤凄女子,背负着污名,经了多少生死艰难?天玄最神秘的第十九国太子,最阴森的鬼国鬼王,最古老的乾元古国阴阳五行术,最忠诚的五凰尊,最卑劣的阴谋诡计明枪暗剑,还有最惨烈的战场硝烟,最彻骨的生死离别……且看她如何走过这坎坷艰难,与他携手天下!(群号:384289972)
  • 鱼篮宝卷

    鱼篮宝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月下三绝曲

    月下三绝曲

    最痛苦的回忆,成就了最完美的音乐;最伤心的离别,换回了最幸福的人生!一个幸福的家庭,突遭横祸;一个阳光的少年,变得淡漠。被命运掌控的人生,到底是福是祸?
  • 九霄玄剑

    九霄玄剑

    未曾练体,直接跨入二镜炼气士的小镇少年!追查爹娘下落时,闯入神陨之地,一心想要寻回爹娘的楚风,不慎卷入万年前的灭世大阴谋!且看小镇少年如何超越巅峰,剑破九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