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12700000012

第12章 民族主义与近代新闻传播思想的形成(7)

在华第一家俄文报纸《新境报》(亦译《新边区报》)1899年8月在旅顺创刊,为周三刊,1905年5月迁哈尔滨并改为日报继续出版,1912年10月停刊,历时达13年之久。《哈尔滨每日电讯广告报》,1901年8月14日在哈尔滨出版的俄文广告报,1906年12月24日停刊。《哈尔滨新闻》,1903年6月23日在哈尔滨出版,为中东铁路机关报,1917年4月26日更名为《铁路员工报》。《外阿穆尔人消息报》,1905年1月创办的俄文周报,1912年4月停刊。

《哈尔滨报》,1906年2月4日~1909年12月在哈尔滨出版的俄文报纸;《新生活报》1907年11月14日在哈尔滨出版的俄文报纸,1917年7月14易名为《生活新闻》。俄文报刊,在我国东北有一定影响。

(六)日文报刊

在华第一家日文周报是1890年6月5日在沪出版的《上海新报》,出版不到一年即停刊。《上海周报》是1894年1月在沪创刊的日文周报。《台湾新报》,1896年6月17日在台北出版的日文报纸,初为周刊,后改日报,是台湾最早的近代报纸。1898年5月6日与《台湾日报》(1897年5月17日在台湾出版日文报纸)合并为《台湾日日新报》。《北支那每日新闻》,1903年8月在天津创办的日文日报,1910年与《北清时报》合并,易名为《天津日报》继续出版。《上海日报》,1904年7月1日在沪出版的日文日报。《辽东新报》,1905年11月25日在大连出版的日文日报,1927年与《满洲日日新闻》合并,易名《满洲日报》。《安东新报》,1906年10月17日在丹东出版的日文报纸。《汉口日报》,1907年8月1日在武汉出版日文日报,1926年停刊。《满洲日日新闻》,1907年11月3日在大连出版的日文日报,1927年11月与《辽东新报》合并,易名为《满洲日报》,1931年底停刊。《南满日报》,1908年12月在沈阳出版的日文报纸,1912年9月1日改名为《奉天日日新闻》,1918年又改名为《奉天满洲日报》。《长春日报》,1909年元旦在长春出版的日文日报,1917年易名为《北满日报》,1932年长春被定为伪满洲国的首都后,该报再改名为《新京日报》继续出版。《大陆日日新闻》,1909年6月1日在沈阳出版的日文日报,1923年1月并入《辽东新报》,前后出版达14年。《上海日日新闻》,1914年10月1日在沪出版的日文日报,1928年5月发行晚刊;1937年9月,该报被侵华日军并入《上海合同新闻》而停刊,前后出版23年。

二、创办中文报刊与近代新闻传播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战后,除外国传教士继续办报外,外国商人纷纷来华,办了许多外文报刊,也创办了不少中文报刊。其中影响最大、创办时间最长的《申报》另作专节介绍外,现将有一定代表性的外商中文报纸简介如下:

1.《香港船头货价纸》

1587年11月3日在香港出版的中文报纸,周三刊。该报是香港英文《噂剌报》的中文版,是外商在华创办的第一张中文商业报纸,也是中国最早以单页报纸形式两面印刷的中文报纸。由《噂剌报》馆主美商赖登创办,首次突破近代中文报刊书本样式。内容除二三条新闻外,主要刊登船期、货价与广告,以香港的铺户商家为读者对象,送报上门。1859年3月29日所刊700字的《猪仔论》,是华文报纸中最早的一篇社论。具有替港英当局宣传政策、传达“宪示”的中文版“官报”性质,1864年后改名为《香港中外新报》。

2.《上海新报》

1861年11月下旬在沪出版的中文报纸,初为周刊,半年后改为周三刊,1872年7月2日改为日报。由英商匹克乌德创办,字林洋行发行,伍德、博兰雅、林乐知先后主编。用进口白报纸两面印刷,是国内最先用白报纸印刷的报纸。

《上海新报》是一家商业性报纸。《发刊词》声称:“大凡商贾贸易,贵乎信息流通。本馆印此新报,所有一切国政军情、市俗利弊、生意价值、船货来往,无所不载”。为对开报纸1/4大小的小型报。创办初只有两个版面:一版为商业信息和新闻;二版为航运消息、各地行情、各类广告。此外,还刊登许多有关太平天国的新闻报道。

1868年2月1日起革新版式,充实内容。期数另起,改称新式第1号,第一次出版1张,对折为四个版面:1版告白,2版中外新闻,3版除告白外,还有船期、物价表,4版常刊登印刷精美的“机器图说”等。1869年刊登“伦敦电报行情”,为上海中文报纸最早刊登的通过欧亚电报线路得到的电讯。1870年3月24日起,每条新闻上始加简明标题,如《种树得雨》、《刘提督战亡》等,且用头号字排印以与正文的4号字相区别。1872年5月7日《申报》改日刊后,《上海新报》与之竞争,也于7月2日改为日报,并将报价由铜板30文降为8文,终因成本较高亏损较多,于1872年12月31日自动停刊。

3.《香港中外新报》

1864年在香港创刊的中文报纸,由英文《噂剌报》所办的中文版《香港船头货价报》易名出版。早期的编辑为华人黄胜,伍廷芳也参与该报工作。4开4版,初为周三刊,另印“行情纸”随报附送;1873年改为日报,为香港第一家中文日报。19世纪70年代易名为《中外新报》,90年代为中国人所有。民国初年,该报进行业务改革,增聘访员、加强副刊,政治上大力抨击广东军阀龙济光,轰动一时,销数逾万。后为龙济光收买,为龙鼓吹,走向衰落。1918年龙济光进攻护法军政府失败,该报被迫停刊,器材则由香港华商会总会承购,另出版《华商总会报》。

4.《中外新闻七日报》

1871年3月11日在香港创刊的中文周报,是香港英文《德臣报》上专辟的周末中文版,陈蔼亭主编,3月25日该报所刊《告白》称:“本馆设报之意,原不图弋利求本,惟欲中国士商益增识见,扩新耳目”。它广登国际、国内和香港新闻,曾对普法战争和巴黎公社做过详尽的连续报道。同年4月15日起开始有评论,发表《保民说》、《开煤矿论》、《金银矿论》、《劝人从善论》等文。7月8日,刊发陈蔼亭所撰《创设华字日报说略》一文,阐述其新闻观点。1872年4月6日该报停刊,改出独立发行的《香港华字日报》。

5.《香港华字日报》

1872年4月17日在香港出版的中文日报,由前《德臣报》中文版《中外新闻七日报》更名扩版独立发行。首任主编陈蔼亭。黄胜、伍廷芳曾资助出版。参与笔政的还有王韬、潘飞声。初创时为8开型双日刊,一年后改为日刊4开4版。自称办报:以世界知识灌输于国人,以国内政务报告于侨胞,使民智日开,而益奋其爱国之念为唯一宗旨。船期、行情、广告占主要篇幅。新闻约占1个版,分中外新闻、羊城新闻、京报选录三个专栏。稍后也有言论和文艺作品。副刊初名《谐部》。

1884年,该报编务改由江治接办,并聘谭奕翘为翻译。不久,该报又改由谭接办,并与《德臣报》签订了三年版权合同,经苦心经营,业务日有起色。三年期满,因《德臣报》有索加租值要求,谭不允,自行组织《捷报》。《香港华字日报》遂由何仲生接办。后又由陈蔼亭之子陈斗垣接手办理。1898年陈斗垣因事赴沪,将报馆产权全盘让与该报编辑魏文山、颜庆浦及潘兰史等人。此时,因报纸敢于针砭时弊,销路日增。1910年因刊载庚戌新军起义事,一度为粤督袁树勋所禁。辛亥革命后,该报副刊改名为《精华录》。1919年报馆失火,旧址付之一炬。从此《华字日报》脱离《德臣报》自立门户,自组有限公司。1941年12月25日,因香港为日军占领,该报自动宣告停刊。1946年黎樾廷和胡大愚曾分别短期复刊该报,但终因收难抵支乃停,复办时间总计不足3个月。

6.《沪报》

1882年5月18日在上海出版的中文日报,是英商字林洋行所办英文《字林西报》的中文版。由《字林西报》主编巴尔福利用馆中所存当年印刷《上海新报》的中文铅字设备创办。戴谱笙、蔡尔康、姚赋秋、高太痴先后担任主笔。同年8月10日第73号改名为《字林沪报》。创刊号有《本馆告白》两则,说明:

原定四月初一日(5月17日)创刊,以该天为“日蚀之期”……似非所宜,用特改择初二吉日为始。自创刊日起送报七天,不取分文。广告费收费标准:第一天每字取钱五文;第二天至第七天,按日取钱三文;第八天以后每字取钱二文;若论年月,到馆面议。报纸的版面安排:“首列上谕,尊君也;次列论议,以见心想;次列出译电西报,俾共稔知中外时事;次列外埠及本埠诸新闻,事取其详,文取其富;次列诗文杂作,以供文士之消遣;次列邸抄、宫门抄,务求其速;次列各种告白及钱洋市价,轮船进出等类,以便贸易场中及往来仕商阅看。”

初创时,日出一大张,10个版面,毛边纸单面印刷,可折叠装订成册。从创刊号起经常刊出抨击法国的侵略政策,激励中国军民抗击法军。1885年3月谅山大捷后,该报主张乘胜前进将法军逐出安南。

文艺亦为其主要内容,一般附于新闻栏之后,曾连载《野叟曝言》《花团锦簇楼诗》和王韬的小品文集《老饕赘言》等。其中1888年随报送阅的《野叟曝言》为我国报纸连载长篇小说之始。1897年11月24日,该报将副刊文字另编一《消闲录》,以报纸附张的形式单独出版,随报附送,由高太痴主笔,这是我国最早的报纸副刊。

该报为19世纪80~90年代上海的主要日报之一,与《申报》、《新闻报》形成三报鼎立的局面。1900年2月3日,该报因营业不振,售给日本东亚同文会,从第6303号起改名为《同文沪报》继续出版。

7.《时报》

1886年11月6日在天津出版中文日报(周日休刊)。由天津海关税务司的德璀琳与怡和洋行总理笳臣等集资创办,并得到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的支持(创刊同时还出版英文《中国时报》)。

报头横书,以海上日出为背景图案,报名上有“在明明德”四个篆文。直长版式,双面印刷。设有谕旨、论说、京津新闻、外省新闻、翻译新闻、各行告白、抄报全录等栏日,也刊登科技文稿和旧体诗词为主的少量文艺作品。1890年7月,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应李鸿章邀请担任该报主笔,使该报出现重大变化。李提摩太每日撰论说一篇,条陈新政,鼓吹中国走印度隶英的道路。一年间共著文200余篇,后汇集成《时事新论》一书出版。该报除每日登文论一篇外,还每周刊出图画一张。成为与上海的广学会机关报《万国公报》南北对应的政论性报纸,它对变法的鼓吹曾在中国的知识界与政治界引起很大的反响。

1890年8月,为扩大《时报》的影响,李提摩太还创办《直报》周刊,专门选载《时报》一周中的重要谕旨、论说与新闻,并向外地发行。1891年6月末,该报因李提摩太调往上海广学会任职而停刊,报馆财产为贝令汉的天津印刷公司收购。

8.《新闻报》

1893年2月17日在上海出版的中外合资兴办的中文商业日报。华商张叔和与英商丹福士为主要创办人。公推丹福士为总董,斐礼思为总理。聘蔡尔康为主笔。后该报股权为丹福士独有,总董、总理人选仍旧。蔡尔康因意见不合半年后离去,主笔由郁岱生、袁祖志、孙玉声等继任。

初创时,言论格调不高,新闻报道表现平庸,文艺聊备一格,广告篇幅较其他报纸略长,每期随报附送画报一页为其特色。初销300份,一年后增至3000份。1899年6月,丹福士经商宣告破产,11月10日该报由美国人福开森出资购得,聘汪汉溪为经理,金煦生为总主笔。1906年6月1日,为防止当时反美浪潮的波及,改组为有限公司,以约占股金总额的30%为外股售与中国人,并在香港注册为英商公司。福开森仍为总董事,英国人开乐凯任副总董事,上海商界闻人朱葆三、何丹书、苏宝森任董事。先后担任主笔的还有姚伯欣、张铁民、张继斋等人。1914年该报首次购进波特式二层轮转机一部,每小时印报7000份,结束了平版机印刷的历史,成为上海第一家使用轮转机印刷的报纸。并以报馆全部资产作抵押的方式向通商银行借贷,购进足够用六年的白报纸。

1914年6月18日,《新闻报》将副刊《庄谐录》(张丹斧主编)改名为《快活林》(严独鹤主编),当时,报纸销数达2万份。标榜“无党无派”、“轻政重商”,把工商界和普通市民作为发行对象。

1919年五四运动后,相继创设“新新闻”、“新知识”、“经济新闻”、“教育新闻”、“电影周刊”等专栏。此外,还先后辟了“新园林”、“艺海”、“茶话”等副刊。1912年销数超过5万份。1929年特辟“经济新闻”版,重金聘请徐沧水、朱羲农主持其事。经济新闻多而全为该报一大特色,大小店铺商家乐于订阅,被称为“柜台报”。1923年该报全部还清银行借贷,销数增至8万份,与《申报》并驾齐驱,成为旧中国实力雄厚、经济独立的大报。1924年11月汪汉溪逝世,其长子汪伯奇由协理升任总经理,其次子汪仲韦继任协理。在宣传报道中,对“五卅”爱国反帝运动多持反对态度。

1926年4月1日,《新闻报》另出专登广告的增刊《本埠附刊》,随正张送给订户,成为上海报界的首创。北伐战争期间,曾被禁止在革命军控制的地区销行。这一年日销突破10万份。1927年购进新型高速轮转机两部,每部每小时可印4大张报纸36000份。《新闻报》平均日出4张半,最多曾出到16张。1928年新建五层楼馆舍,馆内特设考核、准备、推广3科,改进经营管理,加强报纸企业化。1929年1月,福开森秘密将该报1300股私下转让给《申报》主人史量才。以《新闻报》总经理汪伯奇兄弟为代表的其他股东联合该报部分职工,出面抵制,反对史量才控股,反对申、新两报组成报业托拉斯。国民党当局也反对申、新两报合并。在各方压力下,史量才被迫让出300股由其他人士认购,使其股份不超过总股份的50%;改组《新闻报》为华商股份公司,以吴蕴斋为董事长,馆务仍由原总经理汪伯奇负责,其他职工全部留用。史量才的报业托拉斯计划未曾实现,一场风波方告平息。改组后的《新闻报》,李浩然、郭步陶、张啸仙、陈也梅等先后任总编辑,销数增至15万份,为全国各报之冠。1933年2月26日,增出《新闻夜报》,至1941年12月8日太洋战争爆发后停刊。1937年该报全部股本升资为200万元;同年11月30日晚接受日方新装检查。1938年9月1日,该报及其晚刊《新闻夜报》请回原主持人福开森,声称由美商太平洋出版公司经营,脱离日伪的新闻检查,重回抗日报刊的阵营。由福开森的儿子任监督,普益地产公司的美商包德担任总经理。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被日寇查封,12月15日复刊,在日伪控制下出版。

同类推荐
  • 多维视野下的现代教育工程

    多维视野下的现代教育工程

    钱学森之问,使得教育的问题更加凸显。如何站在历史、人生和全球的高度,找准教育的核心问题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成为当下一个热点问题。作者基于大量教育教学实践和案例,结合我国当下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解决措施和普遍认识,结合自身理工科学术背景,采用工程过程、方法,结合人从婴幼儿到成年的成长过程,提出了教育与教学的关系问题,教育工程设计的核心原则、主要目标、体系框架、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在教育工程中的作用,并对基础教育、大学教育和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建议。
  • 个人主义时代之共同体重建

    个人主义时代之共同体重建

    本书的主旨在于阐述西方社会的共同体以及社会生活的状况。本书分为两大部分。在第一部分中,我们将考察后现代社会的形成过程,内容包括后福特主义或后工业主义(章)、反传统性(第二章)和全球化(第三章)对后工业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本书的第二部分讨论了不同形式的共同体是不是人类生活中所必需和重要的组成内容,并需要采取何种途径在后工业社会里维护与重建这种共同体。
  • 西夏地理志

    西夏地理志

    鲁人勇编著的《西夏地理志》是研究西夏地理的学术著作,填补了西夏史籍无地理志的缺憾,对西夏的疆域和边界划分,都城、州县建置,监军司的设置,交通运输,山川河流,在搜集大量文献及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予以系统归纳。都城及各州县之下,还列具历史沿革、西夏古迹、物产等与地理相关的内容。尤为可贵的是,对西夏沿边堡寨的具体位置,对照史籍和遗址,参考文物部门和方志界的研究成果,纠正错误,重新予以考订。《西夏地理志》末附录有《北宋沿边军城考》,便于研究人员参考。
  •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怎样解决课堂教学问题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怎样解决课堂教学问题

    该书旨在帮助广大教师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的诸多问题,从新课程的课程设置、教学大纲的变迁与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帮助教师正确面对这些变化,解决新课程实施中所产生的困惑与不解,引导读者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反思。
  • 白昼提灯:人的失落和人的追寻

    白昼提灯:人的失落和人的追寻

    本书作者提出的“全人”的观念,帮助我们反思生命的质素。除了IQ(智商)、EQ(情商)、KQ(学识商数),他提出人还需要GQ(灵性商数),也就是天人物我四个向度,从而发展一个求真、求善、求美、求圣的圆融人生境界,值得我们思考。
热门推荐
  • 福州雨季

    福州雨季

    描写四个从农村来城市里打拼的年轻人,他们在城市里经历为事业打拼的坎坷和爱情路的曲折。反映出当前无学历无背景的农村孩子在城市打拼的艰苦和生存的艰难,也反映出当前年轻人开放观念与传统爱情观的碰撞冲突使得现在的爱情更虚更易破碎。揭示出当前的一些弊端,需要反思。
  • 韩语娱乐乐圈之青春时代

    韩语娱乐乐圈之青春时代

    我们八个一起创造了美好的青春时代,青春我来啦!她们八个是在韩国最火的艺人,雪,英,雨,欣,乐,可,琪,灵,“我们要共同努力!”青春ing
  • 福音战士之残翼女神

    福音战士之残翼女神

    eva是神作,无论它的身上有多么大的争议,在很多人至少在我的心中,它是任何事物都无法替代动摇的唯一。在我看来,每个人心中一个只属于自己的eva,所以我不奢求我的那个能迎合所有人的口味。但我希望这本书可以让各位看到另一个eva的世界,请就当它是无数平行宇宙中的一个吧。我是丽党,真香党。所以本书单女主绫波且结局真香【可能是真熏···这要看我写不写得到结尾】另,由于个人原因,本文主角不会过得太好,嬉笑怒骂是会有的,王八之气宅男光环就别想了。
  • 上仙,请留步

    上仙,请留步

    苏苏是棵肉灵芝,也就是传说中的太岁,长得肉乎乎的,是众妖魔争抢的对象。为了能够活着,并且修成正果,苏苏忍辱负重地跟着上仙龙非羽,开始了自己被逼为奴的悲惨日子,时不时地还要充当捉妖诱饵。而就在这样的相处过程中,苏苏发现自己居然喜欢上了这个高傲而说话刻薄的上仙大人。随后,百草仙子和温子然出现,一段有关苏苏和龙非羽前世的深渊也随之揭开。原来苏苏前世是一只凤凰,一直爱慕着小道士龙非羽,只是因为遭人陷害才下凡历劫,没想到龙非羽居然也跟着她来到了凡间,一起陪伴她度劫······
  • 九天至尊劫

    九天至尊劫

    “至尊高卧九重天.....”最后一代神王飞升离去时,留下这千古谜团,从此八极大陆上,每一位修炼者,都为登上九重至尊天上努力....一个被家族放弃的弃子,却因为这句偈语,被逼跳入仙陨崖....
  • tfboys爱你不变

    tfboys爱你不变

    在学校的偶遇,一起玩闹,不知不觉已经爱上对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孤独那些年

    孤独那些年

    一切的一切都是有原因的上天安排好了我们的人生改变它又怎么可能呢结果已经定在每次的选择里了啊
  • 回魂之地

    回魂之地

    在帝国边陲小镇的酒馆里,一个落魄的骑士讲述着曾经的故事,强盗,恶龙,死里逃生……
  • 遍地银花再无你

    遍地银花再无你

    易初雪,一个孤儿院的孩子一天接到一个帅气温暖的手,却不知不觉爱上他顾霆深。知道了她是一血库,知道他不爱她,直到他一次又一次的伤害,她才开始后悔。她把唯一的心脏给了他,却说“这一次我放你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