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12700000035

第35章 戊戌变法时期的传播思想(7)

梁启超办报,是与时俱进的。与西方国家相比较,找出中国报业落后的四条原因:一是经费不足,故无力扩充,或小试辄蹶;二是报刊从业人啼不为世所重,“高才之辈莫肯俯就”;三是“由于风气不开,阅报人少,道路未通,传布为难”;四是办报人思想浅陋,学识迂腐,才力薄弱,“无思易天下之心,无自张其军之力”。针对报业的现状与时弊,他提出理想报纸的四大目标,一早宗旨定而高,二曰思想新而正,三曰材料富而当,四曰报事确而速。宗旨定而高,主张报纸宣传,要为国民公益服务,“若为报者能以国民最多数之公益为目的,斯可谓真善良之宗旨焉矣!”思想新而正,主张报纸为国民灌输新知识,“取万国之新思想,以贡于其同胞者也”;如果报纸所载尽是世人皆知的东西,或者捡前人之牙慧,则不仅不能开将来之世界,就连起码读者群亦难维持。材料富而当,报纸的内容要丰富,“能使人读其报,而全世界之知识,无一不具备焉”,但又不是“随意罗列”,而是“选择又极严”。报事确而速,报道的新闻要准确真实,迅速及时。“报之所以惠人者不一端,而知今为最重要。故各国之报馆,不徒重主笔也,更重时事,或访问,或通信,或电报,费重资以求一新事不惜焉”。

办报要有特色,《时务报》的特色是广译五洲近事,详录各省新政,博搜交涉要案,旁载政治、学艺要书。《清议报》的特色一曰倡民权,二曰衍哲理,三曰明朝局,四曰厉国耻。“此四者,实惟我《清议报》之脉络之神髓。一言以蔽之,曰广民智振民气而已”。

《时报》是近代中国颇有影响的全国性大型日报,1904年6月12日创刊于上海,为避免清廷干扰,名义上的发行人是日本人宗方小太郎,实际创办人是狄楚青,承康有为之命,抱着“欲扩张党势于内地”的目的,耗费“党费十余万金”而创办的真正的新闻纸。为了办好这份报纸,1904年4月,梁启超奉命由香港潜来上海,直接参与该报的筹办工作,“其命名曰《时报》及发刊词与体例,皆任公所撰述”,“初办时所登论说,亦多系任公从横滨寄稿来者”。

《时报》创办时期,我国报业实际急需对报章文体进行较为细致的划分。梁启超针对当时报刊言论与新闻报道混淆不清的倾向,在《〈时报〉发刊例》中,厘定两者的分野准则及文体理念。

梁启超办报,是政治家办报,一向注重论说,将论说看作左右舆论的关键。梁认为论说应具备“公、要、周、适”四条准则。

第一,以公为主。“不偏徇一党之意见。非好为模棱,实鉴于挟党见以论国事,必将有辟于亲好辟于所贱恶,蜚惟自蔽,仰其言亦不足取重于社会也,故勉避之”。

第二,以要为主。“凡所讨论,必一国一群之大问题。若辽豕白头之理想,邻猫产子之事实,概不置论,以严别裁”。

第三,以周为主。“凡每日所出事实,其关于一国一群之大问题,为国民者所当厝意者,必次论之”,即要详尽周全地评论时事。

第四,以适为主,切实可行,“虽有高尚之学理,恢奇之言论,苟其不适于中国今日社会之程度,则其言必无力而反以滋病,故同人相勖,必度可行者甩言之”。

梁启超认为,新闻报道,应该具有“博、速、确、直、正”五条准则。第一,以博为主。故于北京、天津、金陵,均置特别访事,其余各省皆有坐访。东京、伦敦、纽约、旧金山、芝加哥、圣路易各置访员,“务期材料丰富,使读者不出户而知天下”。

第二,以速为主。各处访事员,“凡遇要事,必以电达,务供阅者先睹之快”。

第三,以确为主。“凡风闻影响之事,概不登录。若有访函一时失实者,必更正之”。

第四,以直为主。“凡事关大局者,必忠实报闻,无所隐讳”。第五,以正为主。“凡攻讦他人阴私,或轻薄排挤,借端报复之言,概严屏绝,以全报馆之德义”。

中国人自办报纸的版面,有几次重大的改革。较早的一次是1898年5月5日清真康年在沪出版的《时务日报》,为了与《申报》竞争,用白报纸两面印刷,每版分为三层,句读加点,首页开明目录,广告分门别类。梁启超直接参与创刊的《时报》,又对报纸版式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一是首创“时评”栏,配合当天要闻,发表短论,分版设置,一日数篇,抢其时效。二是首创“对开报纸,分为四版,两面印刷”的现代型版式,栏目、字体多样,编排活泼醒目。三是新闻讲求时效,从各地发来的要闻专电较多。四是为了满足文学爱好者的要求,该报另出“附张”,辟设《小说》专栏,每天必登小说一二篇。在新闻业务改革中,也有梁启超的一份功劳。

新闻传播观虽然受政治观的影响但有相对独立性,也是与时俱进的。梁的政治观多变。1899~1902年他在报刊上公开鼓吹民权思想,甚至宣传西方民主革命,是梁启超整个政治思想和政治态度最激进的时期。1903年从美洲考察回日本,政治态度和言论导向大变。他在《新民丛报》上发表文章,反对蓬勃兴起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他公开宣称:“呜呼,共和共和……吾与汝长别矣!”“吾自美国来而梦俄罗斯者也”。1905~1907年,改良派与革命派展开了一场政治大论战。《新民丛报》和梁启超力主“保皇”,大倡“开明专制论”,强调“中国今日万不能行共和立宪制”等等,遭到了革命派《民报》的批驳,失去读者,最后只好自行停刊。

四、梁启超的文艺传播思想

1898年戊戌政变后,梁启超流亡日本,痛定思痛,认识到“民智”不开,任何制度的变动都难以奏效。因此必然地把以“新民”为倡导的启蒙运动推出了历史的潮面。1899~1902年期间,梁启超相继提出“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包括“戏剧改良”在内)的“三界”革命的口号,促成了晚清文体的大解放,并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开辟了道路。师西域,变文体,重功利是这次文艺革新运动在思潮上的三大特色。

(一)诗界革命

1899年,梁启超在《夏威夷游记》中率先明确地提出“诗界革命”与“文界革命”的口号,“诗界革命”的内容:“第一要新意境,第二要新语句,而又须以古人之风格入之,然后成其为诗。……时彦中能为诗人之诗,而锐意欲造新国者,莫如黄公度。其集中有《今别离》四首,及《吴太夫人寿诗》等,皆纯以欧洲意境行之,然新语句尚少。盖由新语句与古风格,常相背驰。公度重风格者,故勉避之也。夏穗卿、谭复生,皆善选新语句。其语句则经子生涩语、佛典语、欧洲语杂用,颇错落可喜,然已不备诗家之资格。”“诗界革命”,有个酝酿、准备的过程。早在1861年,黄遵宪便提出“我手写吾口”的文艺创作主张,到1899年12月25日,梁启超在《夏威夷游记》中主张“支那非有诗界革命,则诗运殆将绝”。1902年,黄遵宪写完《人境庐诗草》,梁启超也从3月24日起至1907年,在《新民丛报》上连载他写的《饮冰室诗话》,“新派诗”,遂在20世纪初,盛行于中华。主要诗人有黄遵宪、谭嗣同、康有为、梁启超、夏曾佑、蒋智由、丘逢甲等。单是1902年到1904年间,在《新民丛报》的诗专栏《诗界潮音集》中,就发表500多首“新派诗”。梁启超认为,中国千余年诗之境界被“鹦鹉名士”占尽,大都因袭模仿,虽有创意,所写的一些佳章名句,也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觉,这种局面犹如“地力已尽,生产过度”,不求新,无出路。梁启超根据在维新变法运动中以黄遵宪、夏曾佑、蒋智由“诗界三杰”的“新派诗”的写作实践,指明“诗界革命”的方向是新意境、新语句、古风格的“三长兼备”。

梁启超所提出的“三长”,实可以分为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其“新意境”,即指新的革命的思想内容,其“新语句”、“古风格”是指诗歌的表现形式和语言运用。两者之中,梁启超明确地把诗歌的思想性放在第一位。

梁启超的“诗界革命”的理论,其目的是为当时中国的政治社会变革服务,强调诗歌要反映现实,尚真求实;其精神主要是输入西方的新思想、新事物,其结果确实促进了当时的诗歌的革新,推动了中国诗歌近代化的进程。然而由于他过分强调诗歌的政治性、功利性,而对于诗歌的形式的革新重视不够,致使他的“诗界革命”本质上只是一种“旧瓶装新酒”的号召,旧形式的束缚难免影响着新意境的创造,影响了“诗界革命”的实质。

(二)文界革命

1899年12月25日,梁启超在《夏威夷游记》之中首次提出“文界革命”的口号,他在该文中涉及有关日本政论家德富苏峰著作的读后感时说:“其文雄放隽快,善以欧西文思入日本文,实为文界别开一生面者,余甚爱之。中国若有文界革命,当亦不可不起点于是也”。在这段话中,梁启超将输入“欧西文思”,视作“文界革命”的“起点”。“文思”两字,分而解,包括形式与内容两个方面;合而解,则主要指西方的文化精神。

文界,近代中国的散文界,梁启超的散文革新思想是与其积极从事维新运动、重视“报章文体”密切相关的。19世纪70年代,王韬(1828~1897年)创新的报章文体,是“文界革命”的先声;1897年及以后,裘廷梁(1857~1943年)等人提倡白话文,使得白话文报刊风行全国,白话书籍大量印行。梁启超作文,以“觉世”为本位而不求“传世”。新闻是“易碎品”。梁启超运用新概念、新名词并反对八股文的旧套,乃是以改变传统思维定势为己任的;他用“俗语文体”去写“欧西文思”。梁启超认为,文章的表达即是一个由中及貌,由言及文的过程,本不存任何不变的“格式”和“定规”;八股、桐城古文的共同弊端即是用僵化的形式来桎梏思想的自由表达。梁启超认为:“著译之业,将以播文明思想于国民也,非为藏山不朽之名誉也”。意义是说,著作家本着“以觉天下为己任”的精神,作“觉世之文”,而不是满足以文人自命,写“传世之文”。梁启超自述新文体形成的过程说:“启超夙不喜桐城派古文,幼年为文,学晚汉、魏、晋,颇尚矜练。自是(按:指办《新民丛报》)自解放,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略不检束。学者竟效之,号‘新文体’;老辈则痛恨,诋为野狐。然其文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对于读者别有一川魔力”。这段自述,道出了“新文体”的特点。

一是“纵笔所至,略不检束”。即解放了思想,打破桐城派古文的“义法”、“家法”和古文、时文、散文、骈文的界限,无拘无束,灵活自由。

二是“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梁启超从事报业27年,亲自创办或者主编的报刊11种,积极支持或暗中指挥的6种,用的是半文半白,半骈半散的通俗文字,读起来朗朗上口,平易畅达,雅俗共赏。三是“条理明晰”,逻辑性强。梁的政论文章层次分明,有一种逻辑力量,使读者容易读下去,不知不觉中被他所说服。四是“笔锋常带感情”。梁的文章感情充沛,富有煽动性、感染力。梁启超在“文界革命”中,在理论上虽然还没有如裘廷梁那样提出“崇白话而废文言”的响亮口号,在实践上也停留在“言文参半”的阶段(后来也写白话文);难能可贵的是他能清楚地认识到俗语文学为上,指明了“俗语文体”即是“文界革命”在语体上革新的方向。中国的白话文学正是经历了“文界革命”到五四新文化运动而逐步走向成熟;梁倡导“俗语文学”是有历史功绩的。

(三)小说界革命

早在1896年梁启超主编《时务报》时期,他在《变法通议》的《论幼学第五·说部书》中,就开始主张革新这种“读者更多于六经”的小说内容,号召以反映现实,揭露时弊,改良社会的“新编”说部代替旧著小说,并把新编小说引入幼学教科书,每日“师为解说”。1902年11月,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我国最早刊载新体小说杂志——《新小说》,内容有论说、历史小说、政治小说、科学小说、哲理小说、传奇小说、冒险小说、言情小说、劄记小说、世界名人逸事和广东地方剧本。这些小说“似说部非说部,似稗史非稗史,似论著非论著”,开创了我国小说的新体例。初为月刊,后为不定期刊。

在1902年11月《新小说》创刊号上,梁启超发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的论文,明确提出“小说界革命”的口号,在整个文坛上发生了巨大的影响,促使小说创作和理论批评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新小说》杂志,从1902年11月创刊到1906年1月停刊,共出24期,刊出近代谴责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痛史》、《九命奇冤》(均为吴趼人著)、《新中国未来记》(梁启超著)、《黄’球》(颐琐著)、等小说作品;发表了《论文学上小说的位置》(楚卿著)、《论写情小说与新社会之关系》(松岑著)等有分量的理论文章。从1903年《新小说》第7号起,梁启超仿照诗话、词话的体例,创设《小说丛话》的专栏,带头撰写和亲自组织短小活泼的理论性文章,在小说批评史上产生积极的影响。

梁启超不仅是近代小说革新运动的倡导者,而且也是近代小说理论的奠基人。他的理论贡献主要有:

1.重视小说的社会功能

古代中国,小说被多数正统文人视为“小道”而轻视之,但肯定和推崇小说的,也不乏其人。梁启超也是在这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小说的社会功能与作用的。他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中开头就说:“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俗,必新小说;欲新学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何以故?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故”。梁启超论述小说的社会作用与前人很不同,既有别于瞿佑等所谈的有补于“世救民彝”。也不同于冯梦龙等的“六经国史之辅”,更不同于封建文人所说的“劝善惩恶”、“警人”、“醒天”的社会作用。梁启超认为小说有“激发国耻”、“旁及夷情”;揭露官场丑态、试场恶趣、鸦片顽癣,缠足虐型等等,则具有资产阶级变法图强的鲜明特色。它主要不是为了维护旧秩序,而是为了产生新制度。归根到底,他提出的小说功能,是为当时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这两个根本目的服务的,是符合历史潮流的。

梁启超在1897年《〈蒙学报〉〈演义报〉合叙》中进一步指出:“西国教科之书最盛,而出以游戏小说者尤夥;故日本之变法,赖俚歌和小说之力,盖以悦童子以导愚氓,未有善于是者也”。他甚至说:“今日救中国第一义”为“教小学、教愚民”,而小说是其中最有力的工具。在“小说界革命”的理论宣传和外国小说特别是政治小说的影响下,小说由“闲书”一变而成为启民的利器,由“末枝”一变而成为“文坛盟主”。

2.倡导小说为当前的政治服务

梁启超译著的小说数量不多,《饮冰室合集》收录的译作有《世界末日记》、《佳人奇遇》、《俄皇宫中之人鬼》、《十五小豪杰》几种,著作仅有积5年夙愿而写成的《新中国未来记》。梁启超翻译、自著的小说,都是政治小说,政治性强,艺术性差,为政治服务的。这一点,梁启超在翻译《佳人奇遇》时,借日本人柴四郎之口,有极明确的表述:“政治小说之作,自泰西人始也。凡人之情,莫不惮庄严而喜谐谑,故听古乐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靡靡而忘倦焉。

同类推荐
  • 会展特色专业建设——理念、实践与探索

    会展特色专业建设——理念、实践与探索

    进入21世纪,会展业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朝阳产业,但是中国的会展业和会展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这表现在中国会展经济的勃兴只是近十年来的事情,表现在会展本科专业还只是属于教育部的试办专业,尚未列入国家正式的招生目录之中。相对于其他专业动辄有上千所高校举办,目前国内仅有40所左右高校获得教育部批准的试办会展本科专业的资格,其数量极其稀少。而随着我国会展业的迅速发展,会展人才出现的全国性紧缺局面,又使我国会展教育面临历史性的“朝阳”机遇。
  • 法国中小学教育特色与借鉴

    法国中小学教育特色与借鉴

    本书内容包括:法国中小学教育概述,社会生活中的能力培养——素质教育,自由开放的教育形式,“研究性学习”在法国等。
  • 聚焦民生新常态

    聚焦民生新常态

    聚焦两会,聚焦民生新常态。城镇化规模持续扩大对房价有何影响?高房价还能持续多久?看病难、看病贵能否缓解?实体经济持续衰退,哪些领域值得投资跟进?
  • 美国教育借鉴力

    美国教育借鉴力

    本书从亲和力、激励机制、社区协同等几方面,对美国的教育最新研究进行了编译并作了点评分析,并与中国的情况进行对比研读。
  • 教师工作减压手册

    教师工作减压手册

    为了指导教师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我们特地编辑了这套“教师职业发展与健康指导”图书,分为《教师爱岗敬业教育手册》、《教师职业道德与素质手册》、《教师教学质量提升手册》、《教师快乐工作手册》、《教师工作减压手册》、《教师文化娱乐手册》、《教师饮食保健手册》、《教师身体健康手册》、《教师医疗预防手册》、《教师心理健康手册》10册。本图书除了对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给予一定指导外,同时还对教师的身心健康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研究,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践性和实用性,非常适合大中小学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在校专业大学生和有关人员阅读,也是各级图书馆陈列收藏的最佳版本。
热门推荐
  • 左耳拣韭菜

    左耳拣韭菜

    天机阁当家,被众高手联手围攻,而至跌落山崖三年不见的银面公子,当他带着原本那张挂在腰间的银色面具,重出江湖时,便如一阵飓风袭过,这江湖已再难平静……《笙,非子不语》已经完结,这里开耕。
  • 奔赴心河奔向你

    奔赴心河奔向你

    人们总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叶清知与杜礼昂会在五年的爱情长跑中赢得最终胜利,至少他是这样认为的。叶清知生来理性从不在爱情中投入过多,她清楚地知道爱情不是她人生的唯一追求,她拼命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可到头来却失去了他。可幸的是,他一直在原地等着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爱上王妃:上官笑

    爱上王妃:上官笑

    【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出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上官笑:权利和金钱是最令人眼红的东西,皆得到之人少之又少。而我必将站在顶端俯视天下……【该文为女主文,她会自私、会残忍、会犹豫、会彷徨,可是到头来都是镜花水月……非纯粹的爱情,所有皆有可能。】
  • 我怎么可以这么美

    我怎么可以这么美

    简介我就不写了,自己进来看吧!!!﹋o﹋
  • 咸鱼们的日常生活

    咸鱼们的日常生活

    这是一群咸鱼们的日常生活。目前故事:机器篇穿越篇
  • 穿越之一生只为杜相思

    穿越之一生只为杜相思

    她本是21世纪刺杀界的大佬,原本前途无限。却因所爱之人一场蓄谋已久的刺杀,临死前被百般羞辱,死后却意外穿越到古代,灵魂附体在别人的身上。穿越第一天就变成了王妃,甚至有生命之忧,历经种种磨难。终于认识一个愿意为她付出一切的人,只是最爱之人的背叛最痛,最刻骨铭心,她还能相信爱吗?
  • 鬼剑法则

    鬼剑法则

    叶羽为寻父母之谜毅然踏入强者之路!穿越到神魔大陆最中心——圣元大陆!波动,剑术,血气,鬼神。这DNF里的四系能量里的技能只不过是核心能量分不出来的最初级的能量而已!那么最终的核心能量又会有多强?又有谁可以真正的掌握?此书将带给你:兄弟!爱情!冒险!战争!……(此书只带鬼剑的技能,不会与DNF完全相同的,并且还会出现更加强大的技能,我保证我这本有着鬼剑士全职技能的小说将会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 有一种智慧叫包容

    有一种智慧叫包容

    非凡的人生不是无根之木,更不是无源之水。它需要你永不满足,永不懈怠,永不疲倦,永不怯懦,执着地向人生的更高处攀登。你若是一道清渠,生活便是泉眼,把智慧的活水注入了你的血脉;你若是一棵绿树,生活便是土壤,把智慧的矿藏送进你的根系;你若是一弯虹桥,生活便是阳光,把智慧的颜料涂上你的躯体。
  • 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漂流记

    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59岁时发表的第一部小说,享有英国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美誉。该书首次出版于1719年4月25日,在当时社会赢得了广大的读者群,一年之内就再版三次。随后的几十年当中,它一版再版,成为继《圣经》之后出版的英语语言读物中阅读范围最广的图书之一,而且在西方文学史上没有任何一本著作像《鲁滨逊漂流记》一样产生数目如此巨大的译本和改写本。其文学影响及对人类社会的深远意义是许多其他著作所无可比拟的。这部作品通过作者丰富的想像力,鲜明·反映了18世纪英国社会的时代特征,真实地描写了离开社会28年之久的人所经历的逆境和绝望感,还有对信仰的体验和对生活无尽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