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12700000057

第57章 辛亥革命时期的传播思想(4)

·《社会世界》1912年4月在上海创刊,中国社会党内无政府主义派创办的月刊。创办人兼经理程思普,编辑沙淦(宝琛)、吕大任等。办刊宗旨;改革恶劣社会,促进革新事业,主张平等教育,鼓吹实行共产,维护世界和平,提倡无治主义。辟有社会棒喝、时事月旦、杂俎丛谈等专栏,宣传无政府主义。同年10月,中国社会党内的沙淦等人分裂出去成立“新社会党”,由该刊的主要人物组成。该新社会党成立未及半月,即被袁世凯以“实行共产,铲除强权,必至劫掠煽动”的罪名下令取缔,该刊也因此停刊,共出5期。

·《亚东新闻》1912年5月下旬创刊,是同盟会在北京出版的报纸。宋教仁创办,并以“桃源渔父”的笔名发表鼓吹政党政治的长篇政论。社长仇鳌,总编辑易象。日出两大张,对国民党的组成起过重要作用。

·《民生报》1912年7月1日在南京创刊,同盟会机关报,以鼓吹民生主义、阐发共和真理,监督政府行政,实行本党政纲为宗旨。

·《中华民报》1912年7月20日在上海创刊,同盟会员邓家彦创办,自任社长兼经理,龚铁铮任副社长,编辑有汪洋、胡蕴玉、李定夷、殷人庵、管际安、庄乘黄、张涤湘等人。日出三大张12版,以拥护共和进行,防止专制复活为办报宗旨。拥孙反袁,言论激烈,与《民权报》、《民国新闻》号称“横三民”。1913年“二次革命”后因发行人邓家彦被捕遭监禁,该报归汪洋主办,1913年底因经济困难而被迫停刊。

·《民国新闻》1912年7月25日创刊于上海,同盟会员吕志伊主办,邵元冲任总编辑,日出三大张。以“保障共和政体,宣扬民生主义”为办报宗旨。大张旗鼓地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反对袁世凯的专制独裁,鼓吹社会革新。1913年7月19日增出反袁专刊《公论》,因言论激烈,与《民权报》、《中国民报》被称为“横三民”。1913年9月被袁世凯政府强行查封。

·《生活杂志》1912年8月1日在上海创刊,上海平民共济会机关刊物。初为半月刊,第8期后改为月刊。主要编撰人有康心孚、东阜、陈布雷(畏垒)等人。它在《征文简章》中规定言论标准:对于劳动者负教育、启导、维持、提挈之责;对于劳动者之生活为之研究,擘画以策进行;对于各种社会务在谠陈经济之原理,社会之大势,俾劳动者不致受社会压制之毒;四、模拟劳动者之困苦形状,冀收危言怵听之效。康心孚撰《发刊词》及《国家问题与劳动保护之关系》等文。陈布雷以笔名“畏垒”发表《法兰西社会主义家小传》。该杂志标榜济世救贫,互助共济,并刊有对贫困状况的调查报告和提出改善人们疾苦的具体方法。1913年6月1日出至第14期后停刊。

·《庸言》1912年12月1日在天津创刊的综合性杂志,初为半月刊,1914年1月自第2卷起改为月刊。初为民主党机关刊,梁启超主编,编辑人吴贯因。撰稿人有周宏业、林纾、林长民、张謇、蓝公武、黄远生、梁启勋、汤觉顿、陈衍、麦鼎华等人。其办刊宗旨为:在浚牖民智,熏陶民德,发扬民力,务使养成共和和法治国国民之资格。设有建言、译述、佥载、艺林、杂录等5个栏目。实际上主要反映亲袁世凯的进步党人的政见。1913年3月袁派人暗杀宋教仁,该刊开始表示哀愤,后又发表消息为袁世凯开脱罪责。7月15日黄兴在南京促使江苏都督程德全宣布讨袁,18日陈炯明在广东又宣布独立,该刊诬称“南京倡乱”,并在第17期以《黄、陈诸逆罪状》为题,刊登袁氏缉拿“逆首”通告。1914年1月自第2卷起改由黄远生主编。第27号梁启勋《说感情》一文,用心理学原理论证舆论的作用,涉及新闻学原理。第28号刊出《报纸鼻祖之中国》,是研究新闻史的。它考证各国报纸,其最早者亦不过15世纪之初期,而我国报纸出现于唐玄宗开元年间,为不定期;元改为星期报。清嘉庆九年则有日报,每日出版三次,朝用蓝纸,登录商情;午用白纸,记载官务;晚则用红纸,印刻政论。1914年6月停刊,共出30期,发行初为1万份,后增至1.5万份,在舆论界有很大影响。

·《民主报》1912年国民党人在北京创办的报纸。仇亮主办,景耀月任总编辑,对袁世凯政府持批评态度。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被暗杀后,该报于3月22日,刊出雷昭性所撰《宋教仁被暗杀之研究》,抨击袁世凯政府为“暗杀政府”。5月30日,又公开抨击“现任之总统”“以利禄和金钱收买人心”。后被袁世凯查封。

·《人道周报》1913年1月在上海出版的中国社会党机关刊物,徐安镇为主要编辑人。前期内容主要反映江亢虎一派人的观点,并根据江氏“广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对袁世凯政府采取温和的态度,竭力主张各派调和;从第12期起的后期,特别是第14期以后,则重点传播了无政府主义思想,竭力主张秘密结社。1913年8月7日,袁世凯以“蓄意煽动,潜谋不轨”的罪名将中国社会党解散。该刊现存1至16期。

·《不忍》1913年2月康有为在上海创办的月刊,由门人陈逊宜、麦鼎华、康思贯先后担任编辑。采用孔子纪年,设有政论,教说、瀛谈、艺林、诗文等栏目。除“国闻”、“附录”外,均系康有为个人撰述。康有为在《不忍杂志序》中提出民国成立后的“十个不能忍”,即睹民生之多艰、哀国土之沦丧、痛人心之隳落、嗟纪纲之亡绝、视政治窳败、伤教化之陵夷、见法律之蹂躏、睹政党之争乱、概国粹之丧失、惧国命之分亡,“此所以为不忍杂志耶”。该刊第1至7期的“瀛谈”栏,第一次连载康有为撰写的《大同书》。先后刊出康有为的《救亡论》、《中华救国论》、《共和评议》、《中国颠危误在全法欧美而尽弃国粹说》、《中国以何方救危论》、《废省论》、《孔教为国教配天议》等文章,认为“中国今日之时,万无立民主之理”,“共和政体不能行于中国”,主张定孔教为国教,幻想复辟清室,实行君主立宪。1913年8月出第7期后9、10两月休刊,11月出第8期后,因康有为母丧停刊。1914年上海书局出版《不忍杂志汇编》初集。1917年12月复刊续出第9、10期合刊一册,由潘其璇编辑。前后共出9册。

·《孔子教会杂志》1913年2月在上海创刊的孔教会会刊,陈焕章任总编辑并亲撰《孔教会杂志序例》。第2卷起改由景福主编。办刊宗旨在宣传孔教“志在保存国粹,发挥国性,博采孔教之良果,广聚中国之新花”。鼓吹尊孔读经,攻击民主共和,诋毁自由平等观念。要求尊孔子为教主,立孔教为国教,把孔教视为中国的生命和国魂。现存最后一期为第13期。

·《晦鸣录》1913年8月20日在广州创刊的中国无政府主义周刊。广州晦鸣学舍出版,刘师复主编。在广州仅出版两期即被龙济光查封。1913年12月从第3期起更名为《民声》,迁澳门出版两期。1914年4月在上海秘密出版第5期,托名东京发行。该刊标榜“倡导世界革命,促进世界大同”,认为无政府主义是一切革命学说论中最革命的学说,鼓吹建立“无政府共产主义”,要求废除一切形式的政府,废除私有制度,主张个人的完全自由。该刊主撰稿人是刘师复,译文由黄尊生、梁冰弦完成。1915年刘师复死后。该刊由林君复、梁冰弦先后主持。1916年11月出至第29期后停刊。1921年3月15日在广州复刊,由梁冰弦、区声白主编,每月一期。出至第34期后终刊。

·《雅言》1914年1月10日在上海创办的共和党的半月刊,由章太炎弟子康心孚主编,撰稿人有秦力山、张季鸾、胡政之、谢无量、夏重民等人。反映共和党的政治、经济主张,具有“中间派”的态度与反帝爱国倾向。1915年2月停刊,共出11期。

·《中华杂志》1914年4月16日在北京创刊的进步党机关刊物,初为半月刊,第1卷8期后改为月刊。丁佛言主编,撰稿人为凌文渊、张东荪、汪馥炎、杜师业等人。设有论说撰论、评论、评判、中外大事、杂载等栏目。由于进步党的基本方针是拥护袁世凯的政权,因此该刊发表大量文章吹捧袁世凯,攻击革命派。当袁世凯进一步搞专制独裁时,该刊又对袁的种种劣行进行抨击;该刊还揭露过列强特别是日本对我国的各种侵略。1915年1月停刊,共出13期。

·《大中华》1915年1月20日在上海创刊的以政论为主的综合性月刊,由中华书局出版,梁启超任总撰述并撰写发刊词。自称以“养成世界知识,增进国民人格,研究事理真相,以为朝野上下之南针”为办刊宗旨。设有政论、文苑、法令等专栏。1915年8月20日,该刊在第1卷第8期发表梁启超所撰《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对袁世凯的帝制活动表示异议,并公开申言:“惟在现行国体之下,而思以言论鼓吹他种国体,则无论何时皆反对之。”梁启超《国体战争躬历谈》一文中论述了此文发表前的情况:“当吾文草成尚未发印,袁氏已有所闻,托人贿我20万元,令勿印行。余婉谢之。”此文发表后,由于帝制活动不得人心和梁启超的名气,文章被传诵一时,产生过不小影响。此外,该刊发表过不少探讨国际形势、国家政制、宪政实施和各种学术的文章。1916年12月出满第2卷后停刊,共出24期。

(二)通讯社

通讯社是“消息总汇”,专门搜集和向新闻媒介提供新闻的机构。世界上最早的通讯社,是1835年在法国巴黎创办的哈瓦斯通讯社。1872年英国路透社已开始从中国发稿,中国人自办的通讯社始于20世纪初。1904年1月17日骆侠挺在广州创办的中兴通信社,为我国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通讯社。其次是1908年晚清驻外使馆随员王慕陶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创办的远东通信社,再次是1911年2月杨实公在广州创办的展民通信社。

中华民国成立后,在空前办报高潮中,发展通讯事业也被提到议事日程。1912年6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国报界俱进会特别大会,创办全国性通讯社是大会一个主要议题。由于政局的多变与报界的竞争,筹划全国性通讯社未能实现,但在各地出现多家地方性通讯社。其中主要有1912年杨公民在广州创立的公民通信社,1912年9月在上海创立的民国第一通信社,1912年李卓民在上海创立的上海通信社,1912年冉剑虹在武汉创立的湖北通信社;1913年,李抱一、张平子在长沙创立的湖南通信社,1913年,张珍在北京创立的北京通信社等等。1915年7月,邵飘萍在日本东京创办东京通讯社,专为京、津、沪、汉著名报纸提供东京通讯,该社曾及时报道了“中国新议定书”与“21条密约”。

(三)新闻摄影与照片新闻

1839年法国达盖尔发明摄影术,1842年5月初,德国人比鸥鸟拍了铜版照片,存世一幅,被称为世界最早的新闻照片。第一家刊登新闻照片的报纸是1880年美国纽约的《每日图画报》。

我国报刊,先有图画、插图,后有新闻照片。《申报》创刊于1872年4月30日,它的附刊《点石斋画报》始于1884年5月8日,由著名画家吴友如等人执笔,用线画描绘景物与时事,石印出版,直到1896年。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日本办的刊物上,开始用照片插图。国内最早刊用照片的杂志是上海商务印刷馆出版的《东方杂志》。1906年3月29日《京话日报》曾用照片揭露法国传教士杀害南昌县知事的真相。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10月19日《申报》首先发表一张武昌蛇山炮台摄影。辛亥革命爆发后一两个月内,报纸上的时事照片激增,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潮。及至民国成立,摄影报道已成为新闻界之常态。

1912年6月5日,同盟会会员高奇峰在上海创刊《真相画报》旬刊,用铜锌版道林纸印刷。内容以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新闻照片为主,间刊大页画幅及时事漫画,封面用彩色套印,是当时国内质量最高的大型画报,先后出版20期,1913年春因反袁而停刊。

欧战期间,中国留学生、华侨、华工参战者甚众,一些人拍了战争照片,向海内外报刊投稿。活跃在欧洲战场的中国摄影家郭承志,是其中的佼佼者。出版界为使国人窥见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真相,吸取战争教训,对有关新闻照片汇编整理,1914年12月出版《欧洲战影》,16开精装本,收战事照片100幅,欧洲战纪社编辑,中华书局印刊。1915年12月出版《欧战写真画》第1集,刊有交战国元首、军事将领的肖像与战事照片123幅,江都张英编辑,商务印书馆发行。

(四)新闻纪录电影

电影是由活动照相术结合幻灯放映发展起来的一种近代艺术。1885年诞生于法国里昂,最初的电影是无声的,仅是一些片断的活动影像。电影传入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园的“又一村”放映了新奇的“西洋影戏”,这是在中国放映电影的开端。接着,法、美、英、西班牙、意大利的商人竞相来华放映电影,牟取暴利。外国影片从此深入中国内地,并在长时间垄断了中国的电影市场。

以中国人为拍摄对象的新闻纪录电影,最早是美国缪托斯柯甫公司1896年摄制的《李鸿章在纽约》,该片纪录了晚清头等钦差大臣李鸿章应邀访美时,在纽约的片断活动。外国人到中国拍摄电影片,始于1898年,最早的一部猎奇性的风光纪录片,是1898年美国爱迪生公司摄制的;内有香港,澳门,广州,上海的街道、码头、河景、商团、警察等镜头。在八国联军入侵和日俄战争时期,先后出现了两次拍摄战争新闻纪录电影片的热潮。

第一次热潮发生在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期,英、美、日、法的摄影师随军拍摄了一些新闻纪录电影,内有美国缪斯柯普和比沃格拉夫公司的阿曼拍摄了《中国北京南城门的战争》,英国杰姆斯·威廉拍摄的《中国教会被袭记》,法国梅里爱拍摄了《中国对联军的战争》,日本吉泽商店的柴田常吉拍摄了《庚子事变》,这批影片,站在侵略者立场,颠倒是非,敌视中国人民,肆意为八国联军的暴行歌功颂德。

中国人自己拍的电影是1905年任景丰摄制的京剧名角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中国人自己拍的新闻纪录电影,则肇端于1911年朱连奎摄制的《武汉战争》。191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增设活动影戏部,拍摄了不少新闻短片,有纪录社会生活时事片,有各地名胜古迹的风景片,也有反映新教育理念的、与时俱进的教育片。20世纪初,话剧开始在中国一些大城市演出,用电影拍摄话剧,是当时一大特色。

(五)漫画

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画家从政治事件或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表现为幽默、诙谐、辛辣的画面,借口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

同类推荐
  • 武威通志·天祝卷

    武威通志·天祝卷

    《武威通志(共8册)》内容简介为:武威市地处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面积3.3万平方公里,人口200万,居住着汉、藏、土、满、回、蒙古等25个民族。辖凉州区和民勤县、古浪县、天祝藏族自治县。武威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丝路重镇,五凉古都,西夏辅郡,佛教圣地,是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的出土地,西藏归属祖国的历史见证地,中国葡萄酒的故乡,世界驰名的白牦牛产地。
  • 校长新锐领导力丛书-校长的经典管理案例

    校长新锐领导力丛书-校长的经典管理案例

    校长的领导力,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校长的领导力渗透在学校管理的每一个地方,有时既是有形的,有时又是无形的。这种领导力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现在,还可以延续到将来。
  • 再造家园

    再造家园

    本书从社会学的视角对宁夏吊庄移民进行了探讨。在宁夏移民中,移民不仅仅得到了生存环境的改善,而且经历着整个人文环境的变化。
  • 对外报道策略与技巧

    对外报道策略与技巧

    在系统梳理我国对外报道业务变革历程的基础上,对我国对外报道机构及其规制、对外报道的外部环境进行理论分析并从实务操作层面探讨对外报道的方式、策略,内容采集与制作,信息加工与整理,对外报道的策划与组织,对外报道的受众策略及效果评价,网络时代对外报道业务的演进与变革等问题。
  •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

    由于心理现象极其复杂,每个人的情况又千差万别,所以,我们不能像测量血压或体温那样画出一个心理健康与否的明确界限。
热门推荐
  • 朦胧的雨夜

    朦胧的雨夜

    人生莫过于最开心是没有那悲伤和内在的枷锁,能为这枷锁解脱呢?凡人总会留下那一丝丝的快乐的回忆,一帘幽梦虚幻和庇护的港湾。故事是人际社会家庭婚姻和工作等等的是发展,演泽80后、90后的年青人思想和感情为主题来占仆为自立创作的文学思想的新面貌为背景。写于T市中的心事重重,年青人女孩在超市里的工作,清清姐姐、陈丽仕、陈丽珍、陈燕燕、莹莹与mandy等等的一些人物的故事背景,表现出她们是怎么去做人和一些生活中发生的工作、爱情、婚姻和家庭的事迹,年轻人对情感的不同进步,清清姐的感情与婚姻失败的故事.......
  • 生育夏末

    生育夏末

    胡小夏生于25年前的一个夏天,因为是夏末,好在天气并不那么热。所以胡小夏就常常在想:母亲对自己的厌恶许是跟在炎热的夏天里坐月子无关,因为她生的时候并不热,母亲也并没太辛苦。
  • 一个人的巅峰

    一个人的巅峰

    这里是一个孩子的成长史,也是一个孩子的传奇,他注定流芳百世。
  • 帕米尔情歌

    帕米尔情歌

    《帕米尔情歌(卢一萍中短篇小说选)》由卢一萍所著,《帕米尔情歌(卢一萍中短篇小说选)》的作者卢一萍的作品中混合着这个时代最为斑驳和绚烂的色彩。童年记忆、边疆气息、军旅生涯;诗歌、散文、小说,分别来自于三个不同方向和不同文体的文学实践,正在将他带向一个不可知的未来。温婉的叙事和尖利的疼痛,不仅仅来自于身体的暖味,更来自干一个人内心的原野。卢一萍醉心于叙事形式的实验,也涉笔荒诞、孤独、暴力、性与死亡,但其基本精神取向不是存在主义的,而是以荒诞的叙事形式来实现对生命存在的诗性意义的理想追求。
  • 蔷薇之恋:神魔鬼姬

    蔷薇之恋:神魔鬼姬

    蔷薇花的密语——等待死亡的爱。一世倾城,穿越于神魔之间。她,二十一世纪公认的第一天才萌少女,精通各种琴棋书画,任何男女爱慕对象!殊不知,一双紫眸睁开,化身为杀人不眨眼的金牌杀手,带着黑道第一血帮,血洗整个黑夜!他,光之大陆万人敬仰的大祭司,一张银色面具,无人知晓他的真面目,一手创办修罗门,人称光之大陆暗地里的王!当绝情修罗缠上双面公主,天地之间将会涌出什么变化?五年的等待,三万年的轮回,薰衣草的摇曳,彼岸花的哭泣,蔷薇花最终的花语到底是什么?
  • 宠物小精灵之佐藤

    宠物小精灵之佐藤

    铁甲犀牛在陆地冲浪,爆音怪在天空飞舞;驻足沙漠,眺望来路的干枯人偶;白雾缭绕,两行晶莹将笑容凝固。想起面对班吉拉时的紧张感,带你领略暴君的风采。群号:973339124
  • 平宜年

    平宜年

    武朝之后群雄并起天下大乱这是黑暗时代这个狂躁世界传奇悄而生
  • 崂山道士都市行

    崂山道士都市行

    崂山仙门,隐世大宗,弟子陈道,登临仙路,却因心性未定须入世历练。所谓龙游浅水水还浊,一心只为历练心性化仙为凡的陈道,却不得不在这个滚滚红尘之中沾染因果……---------------------------这是一本轻松畅快的都市小说,不会出现令人郁闷的情节,请放心阅读。
  • 等你音讯全无我再去爱世间万物

    等你音讯全无我再去爱世间万物

    女孩同时爱上了天使和恶魔女孩选择了天使恶魔笑着离开天使和女孩相爱后女孩得了一种蛊每天都有人因此死去天使为了大家想要杀掉女孩女孩同意了第二天天使准时到来看到女孩蹲在角落身边遍布尸体恶魔杀了所有人天使会为了整个世界背叛你恶魔会为了你背叛整个世界
  • 战神联盟之蝴蝶印

    战神联盟之蝴蝶印

    文武双全,能装萌会撒娇,史上第一最美大小姐来宇宙了!和战神联盟一起——打海盗,踹邪灵走南闯北多嗨皮~殊不知,美丽外表下,藏着这多大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大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