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360600000024

第24章 识才选人之径(4)

天宝十年(公元752年),玄宗下令在长安为安禄山修建宅第,极尽壮丽,不惜财力,所用器物极其豪华。安禄山过生日,玄宗和杨贵妃赏赐给他很多衣服、珍宝、器物和丰盛的酒食。过了三天,又召安禄山进宫,杨贵妃用锦绣做成大襁褓,裹住安禄山,让宫女用花轿抬着。唐玄宗听见后宫的欢笑声,问其原因,左右侍从说贵妃为儿子的三天洗身。玄宗亲自前往观看,很高兴,赏赐给杨贵妃洗儿金银钱财,又重赏了安禄山,尽情欢乐,然后才罢休。安禄山请求兼任河东节度使,玄宗就让原河东节度使担任羽林将军,让安禄山代替他。安禄山兼任三镇节度使,大权在握,赏罚由己,日益骄纵。安禄山因为曾经见了太子不下拜,今见玄宗年事已高,一旦驾崩,将由太子继位,所以心里有些害怕。又见朝廷军备松弛,颇有轻视中原的心思。安禄山虽然早就有叛乱的想法,但因玄宗待他很好,想等到玄宗死后再反叛。这时,李林甫病死,杨贵妃的同族哥哥杨国忠凭着他的外戚地位,接任了宰相。杨国忠本来是个流氓,安禄山瞧不起他,他也看不惯安禄山,两个人就闹起矛盾来。杨国忠几次三番在唐玄宗面前说安禄山一定要谋反。但是唐玄宗正在宠信安禄山,哪里会相信。日子一长,安禄山的谋反的迹象渐渐暴露出来了。他向朝廷要求把范阳的三十二名汉将都撤换了,由他自己另外委派;唐玄宗亲手写诏书要安禄山到长安,他也推托有病不去。唐玄宗开始对安禄山怀疑起来。但是无论唐玄宗或是杨国忠,都没有想到该怎样防备安禄山的叛乱。

公元755年十月,安禄山经过周密准备,决定发动叛乱。这时候,正好有个官员从长安到范阳来。安禄山假造了一份唐玄宗从长安发来的诏书,召集将士宣布说:“接到皇上密令,要我立即带兵进京讨伐杨国忠。”将士们都觉得很突然,面面相觑,但是有谁敢对圣旨表示怀疑呢。第二天一早,安禄山就带领叛军南下。十五万步兵、骑兵在河北平原上进发,一路上烟尘滚滚,鼓声震地。中原一带已经有一百年左右没有发生战争,老百姓好几代没有看到过打仗。沿路的官员逃跑的逃跑,投降的投降。安禄山叛军一直向南进攻,几乎没有遭到什么抵抗。范阳叛乱的消息传到长安,唐玄宗开始认为是有人造谣,还不相信,到后来警报一个个传来,他也慌了起来,立刻召集大臣商议。满朝官员没有经过这样的大变乱,个个吓得目瞪口呆,只有杨国忠反而得意洋洋地说:“我早说安禄山要反,还不是被我说准了吗。不过,陛下尽管放心。他的将士不会跟他一起叛乱。不出十天,一定有人把安禄山的头送来。”唐玄宗听了这番话,也有些安心了。但是,哪儿知道,没有多久,叛军长驱直入,渡过黄河,占领了洛阳。

安禄山公关艺术的成功,一方面,为他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一方面,使他的职务不断攀升。更重要的是,赢得了皇上对他的信任。可以说,终玄宗一世,没有哪一个官员能够象安禄山那样得到玄宗的信任和喜爱,不是一般的喜爱,简直就是被他迷住了。有位大臣列举安禄山十大罪状上报玄宗,玄宗根本不理会。丞相张九龄在玄宗面前“固争”:“此人有反相,不杀必为后患”,玄宗也不以为然。安禄山虽然没能让李家的天下改名换姓,但是却让一个蒸蒸日上的大唐王朝从此走上了下坡路。

11.口蜜腹剑:李林甫暗陷忠良

李林甫是唐玄宗时的大奸臣,由巴结武惠妃和武之思之女起家,官至宰相,他为人阴险,城府极深,心胸狭窄,嫉贤妒能,对人表面友好而暗加陷害,在职十九年,或借刀杀人落井下石,或利用酷吏制造冤案,大批忠臣良将被构陷迫害,或杀或流,以致政事败坏,外患丛生,他死后不久就发生了安史之乱。

唐玄宗做了二十多年太平天子,渐渐滋长了骄傲怠惰的情绪。他想,天下太平无事,政事有宰相管,边防有将帅守,自己何必那么为国事操心。于是,他就追求起享乐的生活来。吏部侍郎李林甫奸滑狡诈,与宦官以及后宫嫔妃交结,让他们窥伺玄宗的动静,皇上的一举一动他全都知道,因此每次上奏,总能符合玄宗的心意,深得玄宗赞赏。当时,武惠妃在后宫中最爱宠爱,生了寿王李清,其他的皇子都不能相比,太子也被渐渐疏远。李林甫于是让宦官告诉武惠妃,愿意尽力保护寿王。武惠妃十分感激,暗中帮助他,因此李林甫被提升为黄门侍郎,后来又被任命为宰相。李林甫做宰相后,凡是才干声望或功劳业绩超过自己,以及受玄宗宠信、权势地位将要威胁自己的,一定想方设法地除去,尤其忌惮文人学士。他有时候假装对人很好,说些好听的话,暗中却阴谋陷害。所以世人都称他:“口有蜜,腹有剑。”

唐玄宗曾经在勤政楼游乐,垂下帘幕观看乐舞。兵部侍郎卢绚以为玄宗已经离开,就提着马鞭拉着辔头,从楼下穿过。卢绚风度清雅,玄宗看着他走远,感叹他含蓄的风度。李林甫知道后,就召来卢绚的儿子,说:“你父亲一向很有名望,现今交州、广州需要人才,皇上想让你父亲去,怎么样?如果害怕远行,就应该贬官,不然,只有以太子宾客或者詹事的身份在东都任职,这也算是优待贤士的职位,怎么样?”卢绚畏惧,于是主动请求担任太子宾客或詹事。李林甫担心违背众望,就任命他为华州刺史。上任不久,又诬告卢绚有病,不处理州事,把他贬为詹事、员外同正。有一个官员严挺之,被李林甫排挤在外地当刺史。后来,唐玄宗想起他,跟李林甫说:“严挺之还在吗?这个人很有才能,还可以用呢。”李林甫说:“陛下既然想念他,我去打听一下。”退了朝,李林甫连忙把严挺之的弟弟找来,说:“你哥哥不是很想回京城见皇上吗,我倒有一个办法。”严挺之的弟弟见李林甫这样关心他哥哥,当然很感激,连忙请教该怎么办。李林甫说:“只要叫你哥哥上一道奏章,就说他得了病,请求回京城来看病。”严挺之接到他弟弟的信,真的上了一道奏章,请求回京城看病。李林甫就拿着奏章去见唐玄宗,说:“真太可惜,严挺之现在得了重病,不能干大事了。”唐玄宗惋惜地叹了口气,也就算了。李林甫的儿子李岫任将作监,认为父亲权势过大,十分担心。李岫曾经与李林甫游览后园,看到一个拉着重东西的下人,李岫指着此人对李林甫说:“大人担任宰相很久了,结下的怨仇布满天下,如果有一天灾祸降临,想要像这些民夫一样,恐怕也不能够啊。”李林甫听了很不高兴,说: “形势已经这样了,还能怎么办呢?”

唐朝建立以来,驻守边疆的将帅都任用忠厚的名臣,任期不得太久,不得朝臣兼任,不得身兼数职,功名卓著的往往入朝担任宰相。李林甫当宰相,想杜绝边将入朝为相的途径,认为胡人不懂诗书,就上奏说:“文臣担任将帅,胆小不敢打仗,不如用出身贫寒的胡人。胡人勇敢果断,熟习战斗;出身贫寒,则朝中没有朋党。陛下若真能以恩惠笼络他们一定能够为朝廷效命。”玄宗认为有道理,开始重用安禄山。从此,各道的节度使都任用胡人,精锐部队都戍守北部边疆,造成内轻外重的形式,最后几乎使安禄山颠覆江山。这都是由李林甫为求取专宠、巩固地位的阴谋所造成的。玄宗晚年自以为天下太平,没有什么可忧心的,于是深居宫中,沉迷于声色娱乐,把政事都委托给李林甫。到天宝十一载(公元752年)去世,李林甫共做了十九年宰相,造成天下大乱的局势,而玄宗却始终不醒悟。

李林甫这个口蜜腹剑的历史第一阴谋家,虽已经死去1200余年,但直到今天,他还引起我们太多的思考。一个不学无术,只会争权夺势的小人,何以宰相一当就是十九年,并且深受宠信,倍受重用呢?这里面固然有李林甫善于权术,大搞阴谋而有方的原因。但是“君王从此不早朝”的唐玄宗的姑息养奸才应该是主要的“肇事者”吧。

12.李光弼人尽其才守太原

唐玄宗天宝年间,政治腐败,边将骄悍,中央集权被严重削弱。公元759年,安禄山与史思明发起叛乱。史思明杀死安禄山之子安庆绪后,自称“大燕皇帝”,在相州大败郭子仪等九节度使。九月,史思明又率军南下,唐兵马大元帅李光弼受命迎敌,一场斗智斗勇的生死博杀由此展开。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正月,叛将史思明统率几路兵马,共十万大军,前来进攻太原。当时宁卫太原的是宰相李光弼,他的精兵都已经奔赴朔方,剩下的团练兵都是乌合之众,数量也不满一万人。史思明认为攻取太原城易如反掌,想攻下太原后,就立刻进军,直接进攻朔方、河西、陇右。史思明率叛军直逼太原,太原城里的将领都很恐惧,商议修理城池等待叛军,李光弼说:“太原城周围四十里长,叛军快要到来,却大兴劳役,是没见到敌人就先让自己疲惫。”于是率领士兵与百姓在城墙外面挖掘壕沟,坚固城池;又让士兵做了几十万块砖坯,大家都不知道有什么用处。等到叛军在城外进攻,李光弼就让士兵用砖坯加高城墙,有毁坏的地方立刻修补。史思明派人到崤山以东取来攻城的器具,并让胡兵三千人护送,到达广阳的时候,遭到别将慕容溢、张奉璋的截击,全都被杀死。史思明围攻太原一个多月,还没攻下,于是挑选骁勇善战的士兵为机动兵力,告诫他们说:“我进攻城北,你们就偷偷地到城南去;进攻城东,你们就到城西,有机会就进攻。”但是李光弼军令严整,即使叛军没有进攻的地方,巡逻警戒也不曾松懈,叛军无法攻入。

李光弼在军队里征募人才,只要是小有技能,都被选出来根据才能任用,人尽其才。李光弼得到安边军的三个铸钱的工匠,善于挖掘地道。叛军士兵站在城下抬头辱骂,李光弼就派人从地道里拉住他们的脚,拉进城里,在城墙上斩首。从此叛军士兵走路的时候都低着头看地。叛军又用云梯和土山攻城,李光弼挖掘地道迎战,这些器具临近城墙的时候都陷进地里。叛军起初攻势猛烈,李光弼做了大炮,发射大石头,一发动辄打死二十多人。叛军死了十之二三,于是把军营后退了几十步,愈发严密地把城围住。李光弼又派人假装与叛军相约,定下日期出城投降,叛军很高兴,没有防备。李光弼让士兵在叛军的营地周围挖掘地道,然后用木头撑住。到了约好的时期,李光弼率领士兵站在城楼上,派遣裨将率领几千人出城,假装投降的样子,叛军都在旁边观看。忽然营中地面塌陷,死了一千多人,叛军惊慌混乱,官军趁机擂鼓呐喊,出城袭击,俘虏斩首了一万多人。

安禄山自从起兵叛乱以来,视力逐渐下降,到这时候已经看不见东西。又生了毒疮,性情更加暴躁,左右侍从稍微不称心,就用鞭子抽打,有时就把他们杀了。安禄山的爱妾段氏生了一个儿子叫庆恩,想要代替安庆绪为太子。安庆绪总是担心被害死,不知道该怎么办。孔目官太仆丞严庄便与安庆绪合谋,让宦官李猪儿在夜里将安禄山杀死。严庄向外宣布安禄山病重,立晋王安庆绪为太子。不久,安庆绪即皇帝位,尊称安禄山为太上皇,然后发丧。安庆绪昏庸懦弱,说话语无伦次,严庄担心大家不服,就不让安庆绪出来见人。安庆绪每天饮酒作乐,把严庄当作兄长看待,任他为御史大夫、冯诩王,事情无论大小,都由严庄决定,并加封众将领官爵,以取悦他们。史思明太原大败之后,听说安禄山已死,急忙赶回范阳,留下蔡希德等人继续围攻太原。

中国有句俗话,谓之“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要实现“尽其用”、“尽其才”,关键在于把物放在适当的地方,把人摆在适当的岗位,小才大用固然会贻误了工作,大材小用也可能造成工作的损失。特别是我们的市场经济条件,应当为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创造出更好和环境,这就需要我们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盲目;多一些爱护人才的实际行动,少一些打压人才的利己目的;多一些人尽其才的意识,少一些大材小用的虚荣。

同类推荐
  • 天下第一王

    天下第一王

    朝代更迭,谁能笑傲?王侯将相,有谁屹立不倒?得千年记忆,笑傲大正。
  • 不屈的斗志

    不屈的斗志

    古人云:大争之世,求王正名,在强国逐鹿的时代,无不伴随着烽火狼烟,一个国家的崛起强大势必伴随着金戈铁马,无尽的杀戮和悲愤,小的国家走向屈服,逐渐被吞并,但是有的国家举国抗战,全民为兵,最终走向强大。今天我要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从弱小走向强大,强大走向灭亡的强国悲梦。
  • 温故(十七)

    温故(十七)

    《温故》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所谓“温故而知新”。内容大体包括以下三方面:对人类以往生存状态的追怀;对历史的审视与反思;对历史文化遗迹与遗留文本的重温。
  • 大宋遗民

    大宋遗民

    当今天下,宋国偏安于南,西夏国雄踞西北,西南之大理国,土蕃国寻衅不断,北方草原上有蒙古人虎视眈眈,金国站立中央,天下四分五裂动荡不定,群雄争霸致使民不聊生,正需要一位明主一统天下建万世之功业,为众生开太平!我高弘毅生而不凡,卓而不群,我不要这天下,尔等何敢!!!
  • 保安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保安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20世纪50年代,国家曾组织专门力量对我省几个独有民族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但那时的调查研究侧重于民族族源、民族历史,而近两年甘肃省民族研究所的调查研究,则侧重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突出探讨在新的历史时期各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子,对各少数民族自身发展而言,更显得重要。长期以来,我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缓慢,除历史与现实中诸多因素影响之外,对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缺乏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也是原因之一。所以对保安族经济社会发展变迁进行系统研究,不仅对保安族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全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热门推荐
  • 西北地域文学与文化

    西北地域文学与文化

    西北在我国古代地域文化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封建社会最强盛的朝代——汉唐盛世均建都于西北,当时西北先进的文化辐射到全国各个区域,甚至影响到了周边国家。西北又是中国古代亚洲与欧洲交流的桥梁,是中原文化与中亚各地文化的交接带,著名的丝绸之路的开通,使西北成为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西亚伊斯兰教文化交融的大熔炉。可以说,西北在世界文化交流史上也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在古代的丝绸之路上,直到今天,依然有灿若繁星的历史文化古迹,震惊世界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堪称其中最耀眼的一颗。西北自古就是中国多民族聚居之地,各民族特色鲜明的文化互相交融,共同创造了异彩纷呈的西北地域文化。
  • 萌雪落情

    萌雪落情

    年幼时的她,肆意地哭,爽朗地笑,时而任性时而乖巧;不知何时,她收敛了情绪,学会了伪装,成为别人眼中完美的女人。是谁,带走了她的天真;是谁,利用了她的善良;是谁,折断了她的翅膀!他说,这些年,我是真心实意待你的,亦是真心希望你能过得幸福。他说,欠你的,我会加倍补偿。他说,任何你要离开的理由,我都不接受!
  • 惊爆:首席瘟神的小拽妞

    惊爆:首席瘟神的小拽妞

    夏苪絮只想好好的吃顿午饭,竟然也会被讹了,服务员说:美女,加上那位男生的账单,一共687.9元,阿勒,我只是和他说了句话就要替他结账!!!梁子算是结下了,正好碰上,夏苪絮怒:臭小子,还我钱来,1000不还口,某男摸着下巴扬眉道:要钱,就跟我来取。夏苪絮一遭踏入狼穴,脱逃不掉,这家伙就是个讨人厌的大瘟神!走到哪儿都有某男的狗腿子小弟跑来对她说:女神,我们年哥喜欢你,各种阴魂不散。夏苪絮终于受不了,对某男怒道:你到底想干嘛?某男理直气壮回:老婆,我只是非常真心实意地要泡你而已~
  • 一个吃货的日常

    一个吃货的日常

    文字作马,带你驰骋美食天涯,记录一个吃货的点滴日常
  • 凤舞人间

    凤舞人间

    众目睽睽下他舍身相救、雪夜篝火下她放肆曼舞,她们各位其主,各受牵制,却依旧走到一起,只是这路布满荆棘,踏破万水千山,以为可以柳暗花明,原来根本就没有归途,幕景的错乱,只有她和他还是主角,可这无法改变的结局如何。
  • 泪落风途

    泪落风途

    一部摧人泪下的爱情故事,一段感人至深的生死恋情,在迷雾重重中,谁是谁的前世与今生。请看心碎一地的爱情小说《泪落风途》
  • 牡丹花棺

    牡丹花棺

    一次参观博物馆,一樽牡丹石棺,改变了两个年轻人的命运,相距一千五百多年缘分,两人相识、相爱、相离…
  • 亚次元战纪

    亚次元战纪

    和平的亚次元大陆,被野蛮的德洛依族人窥窃已久。一场征途,他们联合蛊师发起了战争。从此之后,这片大陆便没有了安宁之日,阴谋、背叛、壮志雄心都因为爱,愈演愈烈。
  • 远方,是生命的航程:费孝通域外随笔

    远方,是生命的航程:费孝通域外随笔

    《远方,是生命的航程:费孝通域外随笔》体现了费孝通在游历西方各国的同时,用一个社会学家的目光注视和观察西方世界,记录了历史与现代、政治与经济、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为人们展示了“地球背面”万花筒般的世界。同时,他心系祖国,目光长远,将东西方社会进行了系统的对比与分析,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观点,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字里行间透露着深沉的家国情怀。本书主要收录了费孝通在留学期间和访外学术交流时写作的散文。这是一个社会学家眼中的,对域外社会生活多姿多彩的描述。这是一本深度和温度并存的游记。
  • 我的前妻,你在哪里

    我的前妻,你在哪里

    这本书是《我的夫人,我很爱你》,杜易南错过郑心的爱,五年后,再次遇见,他发现她变了,而且她五年前车祸失忆了。他很后悔,他发誓他一定让她恢复记忆,重新好好爱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