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430200000022

第22章 死于家庭暴力的公主——新城公主(2)

江教写这道奏章,想来越写越是泄气,简直悲从中来。所以最后他要胁道:假如皇帝你非要逼着我娶公主的话,我情愿剪了头发,去做和尚!做和尚都还不一定能逃得过公主的手心,那就干脆去深山老林里做野人!

——江教如此绝望,倒也不是完全没有来由的。皇帝要他娶的公主名叫临汝公主,就是那个“娶”了三十名男妾的山阴公主的姐妹。而且在南北朝的宋国,这样让人丧气的例子还不止山阴公主一个。东阳太守王藻娶了临川公主,就因为耐不住寂寞,与公主以外的人有了情意,结果被公主一状告到皇帝座前,关进牢狱之中,不明不白地死于非命。

但是敢于这样直接拒绝的人却是绝无仅有的。更多的人只能消极对抗。一听说皇帝家的姑娘们要选婿了,高官门第以至士大夫家族,都一窝蜂地赶着为自己的子弟们聘妻完婚,一时间找不到聘娶对象的,就干脆躲将起来,诈病装蒙,总之是唯恐中这桩头彩。

这副场面,跟皇帝下旨选美时,民间一片恐慌的情况倒是很相似啊。如果不是某还有些同情心的话,实在要觉得,公主们这可是为自己的其它同性多少扳回了点本儿呀。

当然,自宋以后,皇帝家对公主的管教是越来越严了,不可能再发生山阴、安乐、太平那样的事情。但是皇家礼制也越来越严苛,甚至连公主与驸马的夫妻生活都要严加限制管理。公主若是表现得对丈夫有情有意,反倒要被讥刺为“不守规矩”。不少公主从小在这种教育下成长,几乎就要成性冷淡了——即使身心还正常的,也不敢经常“召”自己的丈夫来两情缱绻。

因此做驸马的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照样无儿无女、一世活鳏夫。——驸马爷们还是饱受煎熬,只不过施暴的不再是公主,而是直接由公主的娘家披挂上阵。

明清两朝的驸马就是最好的例子。著名的僧格林沁亲王,就是一位迎娶了公主的蒙古王爷的养子——为什么要收养子?就因为在皇家规矩之下,公主与驸马间的夫妻生活太少,夫妻生活少则受孕机会也少,公主们往往一生都不能生育。而王爷虽然尊贵,却也不敢随意纳娶妾室,即使有妾室,出于妒忌的天性,妾室所出的子女基本都得不到公主的认可。因此驸马只能强忍欲火而自认自己没出息——机会虽少却也不是没有啊,谁让自己抓不住呢?没法子,只好承认自己没本事,让皇帝帮自己选一个养子罢啦。

更糟的是明朝。从朱棣以后,朱明皇朝不再从高官之家选取驸马、仪宾,而是在民间选品貌俱佳的翩翩少年。并且在规定公主必须守节的同时,也规定驸马以至驸马的家族都不得出仕为官,驸马只能拿一份国家干俸,专职守侯在公主府里,等待公主的“传召”。——公主的自由比前朝少了,驸马既没有了绿帽之忧,甚至还可能在身后“享受”堂堂公主为自己守节的“待遇”,自然就要付出更大的代价:从前的驸马虽然要受公主的折腾,却可以升官发财,至少也能对下属发泄一下腹中的鸟气、吆五喝六。明朝的驸马却连这点权力都没有了,而且既不能纳妾寻欢,更连老婆也看不到几眼,只能巴巴地守着一年也没有几次的“传召”。实际上是每况愈下、完全成了皇族和公主的附庸。

这样一来,驸马所有的富贵都是公主带来的,假如公主死在了驸马前头、又没有为驸马生下或收养儿女,皇帝家也不想再嫁一位公主给他的话,公主府连同里面的一切财物,就要重新收归皇家所有。遇上这种情况,驸马爷就只能凄凄惶惶地带着随身衣物,离开公主府邸,被皇帝“休”回父母家了。

虽然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明朝也有不少高官厚禄的驸马,但公主死后要将公主一切物品归还皇家,却是没得改的。

宛平人巩永固文武双全,是明末永安公主的驸马,两人少年结缡,感情殊深,生育了五个儿女。永安公主不到三十岁就去世了,按照规矩,巩永固必须将所有公主使用过的皇家器物交还。在丧妻之后,连妻子的遗物都不能保留,念想都没有,这样的打击对巩永固来说实在难以接受,于是他向崇桢皇帝流泪请求,至少让自己保留一两样以作纪念,这才得到皇帝“开恩”,得到了自己和妻子的结婚证书,以及妻子结婚时穿的礼服。公主还没来得及下葬,明朝就覆灭了,巩永固放火焚府,在摆放公主灵柩的屋子里自刎,年三十一岁。

说到这里,不得不叹息一声:驸马,真是世上最难为的职务之一。

但是就如序言中所说的,世上的事情没有绝对的。

公主有一项任务,就是政治联姻或外嫁和亲。在这种情形下,公主们的丈夫可就不是省油的灯了。公主们的经历和结局都不会太好。

即使为人传颂留下美名的文成公主,出嫁后的日子也是寂寞时候居多。她的丈夫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娶她的时候虽然不过二十五岁,却已经有了三位藏族妻子芒妃墀嘉、象雄妃勒托曼、木雅茹央妃嘉姆措,以及一位尼泊尔妻子墀尊公主。

文成公主是松赞干布娶得最迟的一位,从私人感情来看,也是排名最后的一位。虽然松赞干布对她的美貌赞叹不已、对她雄厚的娘家背景也十分看重,但是能够给她的也不过是最大限度的物质满足而已。直接影响夫妻关系的小节:生活习惯的各个方面实在都差得太远了,哪有共同语言可找?在这方面,文成公主不但没法跟三位藏族后妃相比,就连墀尊公主都比她有优势:好歹尼泊尔也是喜马拉雅山一脉相传的。

更何况,松赞干布迎娶墀尊公主和文成公主的主要目的,还是在于巩固国家关系,而且更重要的原因,他希望能够得到释迦牟尼的八岁及十二岁两尊等身像。同时他也需要唐王朝先进的文化和技术。这也列在了他和亲的请求之中——果然,墀尊公主从尼泊尔、文成公主从大唐王朝,把他想要的佛像都带了给他。

与其说松赞干布娶的是妻子,不如说是藏地得到了两位文化交流的使者。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十年婚姻,没有生育过一男半女,可见她的婚姻生活虽然富贵已极,却也是寂寞已极。(墀尊公主也没有生育,应该也是同理)。然而,由于她给藏地带来的种种福祗,她在藏族人民的心目中却赢得了无上的荣光,质朴虔诚的藏族人,将她视作菩萨下凡,称为绿度母(墀尊公主被称为白度母),至今供奉顶礼。她们虽然没有得到圆满的婚姻和儿女,却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总之一句话,文成公主的和亲生涯,已经就算是和亲公主群里最幸福平安和成功的一个了。

唐玄宗天宝四年三月,唐玄宗李隆基将自己的两位外孙女封为公主,嫁给执掌兵权的将领,独孤氏封为静乐公主,杨氏则封为宜芳公主,静乐嫁给契丹松漠都督李怀节,宜芳则嫁给奚饶乐都督李廷宠。——虽然都姓李,但是这两位只不过是“赐”姓李而已,与李唐王朝没有任何血缘关系。

然而,这两桩姻缘才刚缔结半年,两位驸马就把各自的新婚妻子杀了,举兵叛变。

这两位公主遭遇到的丈夫和家庭暴力,是政治联姻的和亲公主群中最极端的。她们当时恐怕仅有十四五岁而已,茫然无知地出嫁、茫然无知地被丈夫杀死,连个原因都弄不明白。

当然,这两位公主的遭遇,毕竟免不了有一些政治的因素在内。如果光以“家庭暴力”来形容,还是不够妥贴。

然而,静乐公主和宜芳公主的太祖姨、唐太宗李世民的小女儿新城公主,却是真的无故被丈夫以家庭暴力虐待、并最后丧命的。

新城公主是唐太宗嫡妻长孙皇后最小的孩子,也是唐太宗李世民最小的女儿,在李世民二十一个女儿中排行老幺。

长孙皇后的先祖是鲜卑族拓跋氏,父亲长孙晟在隋朝一直当到了右骁卫将军的高位。长孙氏十三岁便成了李世民的妻子,从此夫唱妇随,感情甚好。

由于家庭的影响,长孙氏有着敏锐的政治头脑和勇气,李世民最后能够通过“玄武门之变”登上大唐天子的宝座,她居功甚伟。太宗也因此对妻子越发地看重,登基后仅仅十四天就下旨封她为皇后。难得的是她从不以此自傲,当上皇后以后,反倒加倍地恭谨小心,对子女也严于管教。对任何人任何事都务求面面俱到。

长孙皇后父亲早逝,她和同胞哥哥长孙无忌的生母高氏,并非其父的结发之妻,乃是继弦。所以当父母俱丧以后,父亲前妻所生的哥哥长孙安业立刻摆出一副新任当家人的模样,把异母的弟弟妹妹赶出家门,逼得两兄妹只得投奔外祖父扬州刺史高敬德。尽管如此,长孙氏成为大唐国母之后,却对异母哥哥从前的过错闭口不提,还按礼制将长孙安业提升为将军。可惜长孙安业心里有鬼,老觉得长孙皇后的宽容背后一定另有名堂,所以最后居然谋反叛乱。事发之后,太宗要跟这个可恶的大舅子算总帐,处以极刑。长孙皇后闻讯,赶到太宗面前,磕头请求丈夫饶他一条性命,说:“他固然犯下死罪,但是他从前对我不慈爱的事情广为人知,如果现在处死了他,世人就会说,皇上是因为我的缘故而惩处他的,这对皇上的名声是一大拖累,所以还求你放他生路。”长孙安业就此逃出生天。

长孙皇后竟有这样的心胸和政治感觉,真是不可思议。

长孙皇后不但是严于律己,她还写下了《女则》,对后宫妃嫔及公主宗女们严加要求。

在这种情形下,长孙皇后所出的女儿们,在史书上留下的名声都很是不错。——儿子们是个例外。也不在我们要讨论的范围内。

长孙氏的大女儿封长乐公主,下嫁给长孙冲(看驸马的姓就知道,是一场亲上加亲。)

唐太宗李世民因为与长孙氏伉俪情深,虽然儿女满堂(十四子二十一女),但是对长孙氏所生的嫡出儿女还是很看重的。更何况嫡长女要嫁的又是长孙皇后的娘家人,就更有特事特办的理由。所以在给长乐公主办嫁妆的时候,李世民下令:照妹妹永嘉长公主出嫁时的嫁妆数量翻一倍陪送长乐公主。

这道圣意刚下达,就招来了魏徵的抗议。魏徵说:“从前汉明帝分封皇子时,说‘我的儿子岂能与先帝的儿子同等?那毕竟是他们的长辈,所以他们只能得到叔辈们所得的一半。’现在也是一样,长公主的位份要比公主尊贵,公主的嫁妆怎能超过长公主一倍?国家有严格的制度,哪是能够随意逾越的?”

魏徵的“认死理”,李世民是早已领教过的,知道如果不照办会是什么后果。于是再次下旨,将长乐公主的嫁妆减为永嘉长公主的一半。——拿脚丫子都能想得到,李世民被迫改主意的时候,肚皮里一定又咒了魏徵一串“该死的乡巴佬”。

李世民这股子气直到退朝都还没有消尽,一回后宫就向长孙皇后诉苦。谁知长孙氏一听,却非常赞成魏徵的谏言,说:“我和陛下乃是夫妻之情,说话时都还往往要注意你的情绪脸色,魏徵不过一介臣子,就敢犯颜直谏,真是维护社稷的国家栋梁啊。皇上你能够采纳他的谏言重用他,也是为了国家呀。”

唐太宗听长孙皇后这么一说,顿时龙心大悦,觉得自己的胸怀的确是有那么一回事。心花怒放之下,立刻下旨,派人将四十匹帛、四十万钱送到魏徵家里去。

在母亲的严格管教下成长的长乐公主,出嫁时已是贞观六年,四年后母亲去世,父亲对她的要求仍然很严格,仿佛是要在她的身上找到长孙后的影子一样。

不幸的是,长乐公主确实也象她的母亲那样,身体很弱。长孙皇后有哮喘病并因此早逝,而这种病很可能遗传给了她的女儿。其实不用父母严加管教、耳提面命,长乐公主的身体也不允许她有任何出格的想法或行为。更何况那时的长孙家有一位权倾朝野的长孙无忌做家长。她象母亲那样,谨慎小心地度过了余下的人生。

长乐公主准确的生卒年月已无可考,但在她出嫁十八年后,她的弟弟高宗李治继位,而我们在李治的本纪行踪里,找不到关于长乐公主的片言只字,只看得到他探望异母姐姐高阳等人的记载。做为皇帝的同胞姐姐,这种情形是很不一般的。唯一的解释就是,长乐公主早在太宗年间就早逝了,推算起来,她恐怕连母亲那样的寿命(三十六岁)都没能享到。

长孙皇后的第二位女儿封为晋阳公主,闺名李明达,小名兕子,意思是小母犀牛。犀牛是一种粗蛮的动物,给女孩儿起这样的乳名,用意就在于希望娇柔的女孩能够象犀牛那样易养好长,能够抵挡一切风雨。在这充满父母怜爱的乳名之后,晋阳公主却没有享受到多少父母的雨露阳光。太宗儿女众多,妃嫔成群,那是不用说了;疼爱小晋阳的生母长孙皇后,更是早在她四岁左右就撒手尘寰。

母亲死的时候,晋阳公主还不知个中滋味,没有什么反应。然而时间稍长,她就发现身边的一切都不同了。仅仅过了一年,五岁的小晋阳就忍不住在母亲曾经生活过的宫室里拼命寻找母亲,当明白再也找不到之后,她痛哭起来。——没有母亲,确实是不同了啊,长孙氏死后,妃嫔争宠日盛,二次立后、以至图谋夺去元后子嗣储位的事儿,在大唐后宫里此起彼伏,父亲家国两忙,哪还有空来仔细照顾这个小小的女儿?而同母所生的哥哥承乾与李泰,也不停地争权夺势,更没空管这个妹子。所有的这一切超出了小公主的承受范围。

唯一能够在小晋阳身边与她互相安慰的,只有最小的亲哥哥李治。李治仅比晋阳公主大三岁,性情温和怯懦,确实是陪伴体贴妹妹的最佳人选。

在复杂的后宫中成长,更有母亲的遗传和三哥李治的影响,晋阳公主的性情温婉内敛,虽然还是个孩子,却已经“喜怒不形于色”了,她非常聪明,心地善良,脾气也很好,当然太宗也很怜惜自幼丧母的女儿。每当太宗发怒训人的时候,只有她能够在旁边为挨训的人说几句好话,察颜观色,慢慢地消掉太宗的怒气。宫中女眷以至达官近臣,都曾经这样得到过小公主的照应,宫里宫外,对小公主都是一片赞誉之声。

晋阳公主这种心静如水、与人为善的性格,直接地表现在她的爱好上:她能写一笔极佳的“飞白”书法。这是一种枯笔书法,字体苍劲,形虽枯而神韵悠远。晋阳公主的这种书法,能够写得跟她的父亲李世民一样好,拿去和太宗的御笔放在一起,大臣们根本分不出哪是皇帝的亲笔、哪是小公主的临摹。

然而,这样一个天份极高、品貌兼尤的小姑娘,却象她的母亲和姐姐一样的体弱多病。

公元644年,年仅十二岁的晋阳公主病逝了。

失去了最心爱也最出色的孩子,太宗寝食俱废,一个多月没有正常进食,哀伤无法抑制。不论何时何地,他只要想到或看到任何与晋阳公主有关的事物,即使是一支笔一张纸,他都要泪水长流,多的时候甚至一天就这么哭上几十回。到最后,整个人都憔悴变形,黑瘦得不成模样。

文臣武将们眼看这可不行了,就轮着班地去劝皇帝节哀。太宗对来劝勉的人叹道:“你们说的那些道理,其实我都明白。我也知道,人已经没有了,再怎样的悲伤都与事无补,也换不回我的女儿。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控制不住这种悲伤啊。”——此话非有情人不能出口,说得出这句话,太宗念女之情确是深切至极了。

同类推荐
  • 销售女神董明珠:铿锵玫瑰书写商界传奇

    销售女神董明珠:铿锵玫瑰书写商界传奇

    铿锵玫瑰书写商界传奇。她36岁南下闯世界,从担任一个集体小空调厂的销售员开始,凭借出色的才干一直升至格力电器总裁;她领导的格力电器连续多年空调产销量、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居中国市场首位,家用空调产销量连续3年蝉联世界第一;她以特立独行的销售模式独步天下,一系列“叫板国美”似的铁腕手段彰显其行棋无悔的品格,而她所倡导的“工业精神”更是发人深省。董明珠的成功,在于她对信仰的坚持,对梦想的追求,在于她那追求“立功”的人生目标。一个拥有高尚信仰的人,在浮躁的社会里,坚定不移地践行着自己的信念,可敬、可佩,更值得我们去学习!
  • 你因灵魂被爱:张爱玲传

    你因灵魂被爱:张爱玲传

    胡兰成、桑弧与赖雅,谁是张爱玲一生挚爱?闫红以史料结合张爱玲小说、信件,将张爱玲与母亲、父亲、姑姑、弟弟的纠结亲情,与炎樱、苏青、傅雷、柯灵、夏志清、宋淇、邝文美、庄信正等人的复杂友情,与亦舒、三毛、水晶等粉丝的往来渊源,特别是与桑弧、胡兰成、赖雅、佛朗士几段情缘的来龙去脉一一道来。闫红眼毒心静,笔下有理也有情,腾挪自如地刻画民国女子的缠绵情事之余,也大刀阔斧地书写了时代边缘的落叶长风。与其说她用文字去写张爱玲,不如说她用文字去演张爱玲。
  • 张颔传

    张颔传

    张颔先生是我省考古事业的创始人之一,在新中国考古事业上有重大贡献,其代表性成果为《侯马盟书》,即对1965年在侯马新田发现的春秋末期晋国赵、韩、魏诸国结盟文字进行了全面的考证。张颔先生在史学界、考古界、天文学界、书法界的多方面才华,被社会所广泛认可。《张颔传》由我省著名作家韩石山根据张颔先生的经历,采用采访体的形式撰写而成,是韩石山继《李健吾传》《徐志摩传》之后的又一部名人传记力作。
  • 阎锡山日记

    阎锡山日记

    阎锡山的日记,始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2月17日,止于1950年,前后近30年。他去世后,由阎氏纪念会整理,并于1997年正式出版。
  • 孙中山轶事

    孙中山轶事

    本书是孙中山先生的生平轶事汇编。据民国时期多种文献编辑整理,依照先生生平事迹,次第辑录。全书共分五卷:青年时代开始革命之时期民国时代反帝国主义运动之时期轶事拾零等。内容涵盖了孙中山先生的一生。
热门推荐
  • 寒宫凝霜

    寒宫凝霜

    后宫女人们的心酸,为了权利不得不宫斗,为了…
  • 武侠之麟动九天

    武侠之麟动九天

    本书原名《天俏龙吟》:混沌初分天作乱,枯殍遍野人卑贱。千秋精粹化金鳞,百二余劫飞赤练。感大地恩尸立岳,报雨露泽血飞霰。欲知双龙生后事,且看天俏龙吟传。(如果不喜欢第一、二章,可以直接从第三章看起。)简介:中陆圣朝司法腐败,少年石敬麟被卖于他人顶罪,逃亡中坠崖而死,却得龙魂入体死而复生,他复出报仇,却遇有心人设局,一步接一步踏上颠覆天下的道路,而与此同时,一个事关祸世双龙的惊天玄秘,也随之揭开……
  • 月影寻踪

    月影寻踪

    吸血族和猎人族的战争已经持续的几千年了,一代一代的猎人背负这歼灭吸血族振兴猎人的沉重使命。现在,他们的战场转移到了——中国。这个古老、传统又多元化的国家。在一座普通城市的校园里展开了厮杀……吸血鬼,猎人,异能人,中国道家传人纷纷加入战场~~在其中穿插的爱情故事又将有怎样的结果~~各位,欢迎入学~~
  • 海盗旗

    海盗旗

    一个渔民的儿子,意外杀死一头白鲨,引来一桩桩恩怨情仇
  • 曹魏

    曹魏

    (新书已发,名为《汉冠》) 历史车轮浩浩汤汤,从秦皇一统天下时的英姿,再到汉武帝横扫匈奴的意气风发,时间又过去了百年。时至东汉末年,南有刘备孙权蛰伏,北有马超韩遂虎视,雄踞在北方的曹操,终于是挥下南征的马鞭了。就此时,历史车轮颠簸了一下,让一个灵魂混进了这个时代。历史,便由此改变了!
  • 雷刑之恋

    雷刑之恋

    为祭奠身边的爱情,相信这一次,我能给妳一个完美的结局!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太子是朵黑莲花

    太子是朵黑莲花

    万年前,天源皇族出了位艳绝天下的皇太子——胤千尘!他是话本里步可生莲的英俊少年,是在天河旋涡之眼拔出魔神三叉戟的天纵奇才,是战场上所向披靡,万军之中直取魔君首级的耀眼战神!可就在五百年前,胤千尘在太华山斩杀九尾妖又在万年天罚中消失不见,生死未卜,天源却换了太子,这究竟隐藏着怎样的阴谋!五百年后,太华山下云梦泽里,一条小白蛇误闯幽冥,不惜舍弃一魂,救了一朵黑莲花!那莲花在她一吻下,一层层绽放,又一层层消失,小白蛇眼前出现了一个无比英俊的紫衣少年!蛇身少女倒悬在清晨湛蓝的天宇,紫衣少年躺在波光闪闪的水面上,他们一上一下,四目相对,故事就从这里开始……她给了他一个名字——墨离,莫离,只愿我们天上地下,永不分离,可是偏偏命运弄人,她为他,不惜舍去两魂,可为了心中道义,她只能站在他的对立面,与他为敌。他也给了她一个名字——白愿,原来你在我心上,可是他的慕云却没入她的心,斩杀了她仅存的一魂……千帆过尽,历经生死,白愿,墨离,是否能白首不分离?
  • TFBOYS之阴晴

    TFBOYS之阴晴

    当三位活泼少女遇上三只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 道魔途

    道魔途

    正道,魔道,唯心而已新人新做,求收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