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430200000025

第25章 几乎拥有天下的公主——太平公主

纵观中国公主史,称得上这个头衔的当然只有太平公主了。

太平公主的父亲唐高宗李治,从史书上的资料来看,他只有四个女儿。年长的两位公主称义阳、宣城。她们的生母是萧淑妃。萧淑妃因与武则天争宠而死于非命,她生的这两个女儿从此被幽闭在深宫里,直到三四十岁才因异母兄弟的关心而得到出嫁的机会,却也只能嫁给禁军侍卫。她们同母的兄弟李素节,更在不久之后,被武则天鸠杀。两位公主能保下活命,已是意外之喜,何谈富贵恩宠?

剩下的,就是武则天为李治生的两个女儿了。长女还在襁褓中时,就被亲生母亲掐死,成为母亲用于争宠的牺牲品。

在这样的情形下,李治和武则天的小女儿太平,当然就成了他们的心肝宝贝。

太平公主八岁的时候,武则天向李治请旨,要女儿出家为道士,为外祖母杨氏祈福。“太平”其实是她的道号。但是小公主并没有离开皇宫,还是一直住在父母的身边。

直到她十六岁这年,吐蕃向大唐求婚,要求迎娶唐帝的女儿太平公主。直到这个时候,武则天才正式安排太平公主入住她的太平观,以此向吐蕃拒婚。

时间一久,李治和武后似乎对女儿“出家”的状况已看得眼熟,忘记了女儿已经不知不觉地长大,懂得儿女之情了。

父母忘了,太平公主可没有忘,她决定提醒一下糊涂的爹妈。

有一天,太平公主穿着紫袍,束着玉带,戴着巾帻,在父母面前既歌且舞。

李治和武后一见之下,不禁大笑起来,说:“孩子,你又不做武官,弄成这样子做什么?”

太平公主趁机向父母撒娇:“孩儿虽然不适合穿这样的衣衫,但是可以把它送给自己的驸马呀!”

一语惊醒梦中人,李治和武则天这才发现女儿已经长大了,而吐蕃那边也不再来寻她的麻烦。于是立即大张旗鼓地着手为太平公主寻找佳婿。

就这么一耽搁,太平公主直到二十岁(公元六八一)的夏天,才得以顺利出嫁。她的第一位驸马是薛绍,光禄卿薛曜的小儿子。

作为“二圣”的独女,太平公主的婚礼是空前的盛大。点燃在路两边照明的火炬,居然把一路的绿树都烤焦了。而装着嫁妆的车子规格超大,因此,连过路的县府的墙都被推倒了。

不过,无论如何,这超豪华的婚礼倒也实至名归,薛绍与太平,应该是一对恩爱夫妻。——短暂的七年姻缘生育了四个孩子,不恩爱恐怕不太可能。

但是这段本该美满的姻缘中途却夭折了。

说起来,灾难的制造者还是身为母亲的武则天。

早在太平公主出嫁以前,武则天就对准驸马的两个哥哥的妻子大为不满,说这两个嫂子出身寒微,怎配做自己女儿的嫂子呢?便逼着薛绍的大哥二哥休妻。幸亏有人力劝,说她们也是出身世家大族的,只是不够豪贵而已。武则天方才作罢。

后来,武则天将冯小宝纳为男宠,为了给情人长些身份,又硬逼着薛绍认冯小宝为叔父。这个窝囊气就更让薛家的长子受不了了。于是他密谋造反。结果事泄。

薛绍虽然没有参与此事,但是心理不太正常的武则天由于他认冯小宝为叔父很勉强这件事,早已对这个女婿心有怨气。此时趁机一并发泄出来。结果薛绍被关进大牢,被活活饿死。

太平公主被母亲关在宫里严密监视,只有每天以泪洗面。

事过之后,武则天也觉得自己有点过份了,于是把太平公主的封邑大大地增了将近十倍,甚至超过了亲王的规格。但是即使如此,太平公主也不肯向母亲表示谢意。

武则天知道女儿是哀伤驸马的惨死,为了弥补,她又大张旗鼓地为女儿重选丈夫。

选来选去,武则天看中了侄儿武攸暨。在武氏男儿中,武攸暨是才貌俱佳的人选,但是他是有妻子的。

这对武则天来说根本不成问题:她派人把从前的侄媳毒死,强行把女儿嫁到了武攸暨的身边。

这样凄惨的初恋初婚结局、这样荒唐无稽的第二次婚姻,处身其中的太平公主会如何想?

从前闭处深闺中陶醉于爱情的太平公主消失了,热衷政治、沉泯色欲的太平公主从此出现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

有人认为,驸马之死,虽是武则天所为,但是太平公主没有努力为丈夫求生,因此,可见她心里也对丈夫心生厌倦,又不想因此损害名声,因此是乐见他被除去的。

我认为这种说法未免把太平公主想得太毒了些。

再歹毒的女人,除非自己所爱的男人背叛自己,否则是不会在刚为他生育第四个孩子的时候,让人把他杀死的,更不会杀得如此之惨的。

即使是武则天本人,在对薛怀义已失去兴趣的情形下,都顾念旧情,对这男人百般容忍,长达四年之久。只是这卑贱出身的男人太离谱了,宣淫作乐、烧毁国庙明堂、争风吃醋、弄权欺瞒,这才导致最后死翘翘。

薛绍自然没有背叛太平公主的机会与可能,同时,如果太平公主一边抱着薛绍的待哺孩儿,一边还居然能挖空心思地寻思,怎么才能让薛绍死得难看的话,——除非她得了产后忧郁症。

也不用猜测太平的孩子是不是某奸夫的。

因为武则天在其后再选驸马的时候,先后更换了好几个人选,并不是一开始就想把太平嫁入武家的。

假如太平此时就已有奸夫面首的话,大可直接或间接地向老娘提出来。

可见,直到缘份终了,太平公主还是对薛绍用情专一的。

至于后来那成群结队的情夫嘛,属于一种突变……

如果说驸马之死改变了太平的人生,应该说是她从此深切感受到了权势的利害,并从此沉迷于此,而她正好具有这方面的天赋,于是一踏糊涂。

大约在四、五年后,那个间接造成薛绍惨死的假和尚薛怀义,终于失去了女皇的欢心,武则天想要除掉这个骄横放纵的旧情人了,却又苦于这男人知道太多宫闱秘事,兼且耳目众多,一时不知如何下手。

太平公主听说要杀掉这个连累驸马的家伙,大力赞成。自告奋勇将这件事揽了下来。

她在宫人中选了几十个身强力壮的中年妇人,由专人领着训练了一段时间。然后又选了一批勇士,埋伏在瑶光殿。

接着,太平公主让一个从前与薛怀义关系不错的心腹出马,去宣薛怀义入宫。

薛怀义听说女皇宣召,大摇大摆地就入了宫。

刚刚踏入后宫,几十名壮硕的妇人就一拥而上,将这个假和尚按倒在地上,捆得动弹不得——唐时以丰腴为美,年青时丰满的美女上了年纪,那可是加倍地身强力壮,早已被酒色淘虚了的薛怀义岂能是她们的对手?几名随丛也被埋伏的勇士们制服了。

太平公主想到自己心爱的驸马,再看看面前这个狼狈的假和尚,不由冷冷一笑,下令将他乱棍打死,尸体烧灰之后,再混上泥烧砖造屋。

——如此干脆利索的处理手法、如此残忍的处置,从这件事上,太平公主显露出与她的母亲如出一辙的手腕与毒辣。

史书形容,太平公主“广额方颐,多阴谋”,连武则天都经常喜滋滋地说:“真象我!”

但是太平公主真正象母亲的,是她韬晦的本领。她从哥哥们的遭遇中,敏锐地感觉到,母亲的至高权威是不容侵犯的,因此,在武皇当权的时候,太平极少参与政事,绝不染指母亲手中的权力,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寻欢作乐、享受富贵上面了。尤其是对于才貌俱佳的男人,她更是乐此不疲。

薛怀义原是李渊幼女千金公主的男宠,由她推荐给武则天的,现在这个家伙死了,女皇枕边寂寞,太平公主自然看在眼里。于是她效仿姑母,把自己的男宠张昌宗推荐给了母亲。

张昌宗为了巩固女皇的宠爱,再将自己的哥哥张易之又推荐给了女皇。

年已七十四岁的武则天,对这两兄弟百般宠爱,言听计从,不停地给他们加官晋爵。

太平公主很快就发现,由自己推荐上去的这两个小男人,成了自己的劲敌。这两个家伙甚至还杀害了她后来的情郎杨戬,令她伤心、头痛不已。

无奈之下,太平公主只好和哥哥李显李旦联名上书,请封张昌宗王爵。这个马屁正中武则天下怀,遂封张昌宗为邺国公。太平公主这一着棋果然高明,张氏兄弟立即对太平公主态度大为转变,对太平公主的话也不再多所违拗。——后来,太平公主想要拥立哥哥李显复位太子,也是由二张办成的。

来俊臣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酷吏之一。他以“请君入瓮”的办法,消灭了另一位酷吏周兴之后,越发的忘乎所以,甚至想要诛杀太平公主及其兄长李显李旦、诸武。这可惹毛了太平公主。在她的运作之下,诸武与诸李联起手来,联名上书女皇,揭发来俊臣的各种罪状。

最终,想要杀掉太平公主的来俊臣先被太平公主干掉了,并被仇人们剥皮吃肉。

公元705年正月,发生了“五王政变”,五位异姓王合力,诛杀了张氏兄弟,放逐他们的党羽。在这件事情发生的前后,太平公主看清时势,对杀二张一事,采取参与帮助的态度。并在二张被诛之后,亲自来到武则天的床前,劝说母亲,得到了一张武则天认可的传位诏书,将皇位传给哥哥李显。

中宗李显即位后,立即对妹妹的大力帮忙投桃报李,将她的采邑增加到一万户之多。

中宗李显是一个性格温和儒弱的人,因此造成妻子韦后、女儿安乐把持朝政的情况。本来太平公主和上官昭仪(上官婉儿)联手,是可以制得住她们的,但是太平公主却看上了上官婉儿的情夫崔堤。于是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反目成仇,反而成了韦氏的帮凶。

说实话,上官婉儿枉跟了武则天许多年,居然连这两件事的轻重都分不清,真是令人叹息。

太平公主意识到韦家班是自己的死敌,于是大力培植亲信人马,想与韦后一分高下。

韦后先出手了,她诬陷太平公主与相王李旦,说他们与废太子李重俊勾结,想要谋夺皇位。李显一时大惊失色,想要严办。幸亏御史中丞力谏,太平公主与李旦这才死里逃生。

经此一役,太平公主更是与韦家势不两立。

而此时,韦后与安乐的反谋已渐渐显露。

710年,欲为皇太女而不得的安乐公主与其母韦后,联同情夫,用毒饼杀死了中宗李显。

五天后,傀儡李重茂登基为帝。

太平公主派长子薛崇简与相王李旦的三儿子李隆基合谋,在十二天后发动政变,一举诛灭了韦后与安乐公主。

韦家班垮台了,但是李重茂还坐在皇帝位上。谁都不甘心让他继续为皇,但是谁也不敢出头作这个主。

结果,还是太平公主,在这天早朝时,走到李重茂面前,说:“这不该是你这个娃娃的座位。”说完,抓着李重茂的衣领把他拎了下来,拥立哥哥相王李旦登基为帝。

李旦当上了皇帝,对这个妹妹更是感激涕零,不但大加封赏(连她的三个儿子都一律成了郡王),而且许多政事都要由太平公主来参与决策。从此,太平公主越发权倾朝野。

后来甚至出现了这种局面:每当宰相有事要请皇帝盖印颁行时,李旦只问宰相:“跟太平商量过没有?”如果商量过了,就再问一句:“跟三郎(太子李隆基)商量过没有?”如果也商量过了,李旦连看都不看,便取出御玺,一盖了事。

太平公主的权势薰天,朝中官员,如果不在她的门下走动,官儿升不了还是小事,已有的职务做不做得长都要成问题。于是,大小官员都想方设法地想要和太平公主拉近乎。别的不说,单是当时唐王朝的正副宰相七人,就有五人出自太平公主的门下。凡事没有经过太平的应允,没有人敢于实施。假如她因为某些原因不能上朝的话,宰相们就拿着文书赶到她的公主府里去请教。

渐渐地,朝廷里太平公主与太子李隆基两股势力便互不相容了。

当初,为了铲除韦家班,太平公主在侄儿中间选中了最为果断的李隆基,但是当李隆基因为这桩大功劳而被李旦立为太子,而不是个性温和的李成器时,太平公主却十分震惊,她知道这个有胆有谋的侄儿,迟早要有和自己不相容的一天。

果然,李隆基成为太子后,朝中大臣们渐渐向他依附而去,太子党有了与公主党相抗衡的意识。

不能容忍这种情形的太平想要哥哥更换皇储,但是李隆基的亲信大臣们都强烈抵制,甚至要求李旦放逐太平公主。太平公主怒不可遏,跑到太子府里,当面斥骂了李隆基一顿,指责他过河拆桥,不知感恩。李隆基只好陪罪道歉,并将自己的亲信姚崇、宋景贬谪。

为了摆脱令自己烦扰不堪的国政,从家、政不分的状况中脱身,李旦不久就决定将帝位提前禅让给自己的儿子李隆基。

这个决定自然更让太平公主难以接受。但是这一次,不管她怎么捣腾,李隆基还是提前当上了皇帝。

太平公主受不了李隆基过于英明的表现,决定废了这个侄儿皇帝,还策划让宫女元氏在李隆基的补品里下毒。

当初与李隆基共同起兵的薛崇简对母亲的所作所为深感不安,力劝她放弃谋反的计划。太平公主见儿子不听话,怒火中烧,常常打骂他。

但是太平公主的起兵计划,却因丈夫武攸暨逝世而耽搁了下来。

事情就此发生转变。

公元713年,得到消息的李隆基突然出兵,擒获了太平公主的亲信及家人。太平公主逃入南山,躲藏了三天,请求侄儿放自己一条生路。太上皇李旦也为妹妹向儿子求情。

但是李隆基不为所动,将太平公主赐死在公主府里。她的儿子们只有薛崇简一家被饶过。

这一年,太平公主大约五十出头。

相比之下,忍不住让人反而要羡慕起萧淑妃的两个女儿来了。当初她们虽然下嫁低等禁军,却总算苦尽甘来。

义阳公主下嫁权毅,早死,没有经历后来的风云变幻。

宣城公主后封高安公主,下嫁王勖。王勖颇有才干,一直官至颖州刺史。天授年间,王勖与薛绍一样,因为触怒武则天而被杀。宣城公主虽然失去了丈夫,却平平静静地一直生活了下来。李显再次即帝位后,晋封姐姐为长公主,享邑千户,并赐居公主府,并设立自己的官员僚属。李旦即位后,再次给姐姐增加了一千户的封邑。

宣城公主一直平静地生活到开元盛世之时,年过七十方才去世。玄宗为最后一位姑母的丧礼十分尽心,登上晖政门举哀哭泣,并派遣大鸿胪代表自己持节前去追悼,京兆尹摄鸿胪主持丧仪。

义阳和宣城公主虽然没有享受过太平公主那样的顶极权势,却能够寿终正寝,得以善终,这恐怕才是帝王之家最重要的福气吧。

同类推荐
  • 读人新裁:中国历史人物的典型经验

    读人新裁:中国历史人物的典型经验

    读人总会有某个角度,总有“见仁见智”的情况,因为人的本质也是不断展开的过程,因而读人只有在过程之中才能够不断超越原有的层次,进而不断地深入。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我们要从开端上解读,在过程中领会,在历史中诠释,在未来中把握。读人要在历史的延续中读出人性、人的特征与人的本质。人在面向世界生成的同时,历史也按照人的本性特征不断展开,从历史中能够看到人的发展轨迹。在这个意义上,读史就是读人,在人的本质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因素的价值。
  • 肯尼迪

    肯尼迪

    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1917.5.29—1963.11.12)是美国第35任总统,生于马萨诸塞州。父亲约瑟夫·肯尼迪是金融巨子,也是民主党坚定的后台。作为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肯尼迪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最后读了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1940年毕业。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肯尼迪加入美国海军,在对日作战中负伤。战后,肯尼迪29岁即当选为议员,后三次连任。1960年肯尼迪参加总统竞选。他提出“新边疆”的竞选口号,倡导在科学技术、经济发展、战争与和平等各个领域开拓新天地。1961年,肯尼迪在选民投票过程中以极小的差距赢得总统的位置,击败了共和党人尼克松,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
  • 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把人当历史读,是毛泽东的一成功典范。本书收集了他对中国历史长河中众多人物的独特评述和精辟创见,读来令人睿智、发人深省,不但是我们读史习史的一把钥匙,也是毛泽东留给后代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 一代名帅名将兵法——粟裕兵法

    一代名帅名将兵法——粟裕兵法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军事家集体智慧的结晶。可能毫不夸张地说,粟裕的作战指挥艺术,在这个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一席。发掘粟裕作战指挥艺术这一丰富的军事宝藏,对于我们了解过去的人民解放战争,准备未来的信息化战争,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一代名帅名将兵法:粟裕兵法》的写作过程中,参阅了研究粟裕作战指挥艺术的大量论文和回忆录,并得到了许多老首长和有关专家的指教。
  • 金庸传

    金庸传

    这是第一部以平视的眼光写下的《金庸传》,作者以客观、理性的尺度,依据大量翔实可信的史料,写出了一个真实的人,一个出类拔萃的武侠小说家,一个报业巨子,一个备受争议的社会活动家。本书首次利用第一手档案,挖掘出不少鲜为人知的珍贵资料,矫正了有关金庸生平的许多讹误。
热门推荐
  • 你好,爱情!

    你好,爱情!

    一个普通家庭的女孩和一个富家公子之间擦出的爱情火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的高中生活被魔法搞得一塌糊涂

    我的高中生活被魔法搞得一塌糊涂

    平平无奇的高中生少年来自魔法世界的傲娇少女血色的天空,求救的少女,支离破碎,扑朔迷离的梦境到底怎么样,才能结束这一切,让生活回归正轨?“如果能回到以前的平淡日子,我愿意舍弃一切,除了...除了你!”“那就一起努力吧。”少年和少女的约定,此世与彼世的距离或许,信念和勇气才是揭开谜底的钥匙此刻要做的,就是穿越时空,不断向前可是……我的高中生活真的被魔法搞的一塌糊涂啊!!!
  • 重生之嫡女归来倾尽风华

    重生之嫡女归来倾尽风华

    身为武林世家的掌门姚颖娢,一场意外莫名其妙的穿越到自己撰写了一本古代言情小说里的薛宰相家的四小姐,然而因恨意而重生的真正宰相家的四小姐合为一体,于是薛颖娢练武功,收神宠,开青楼,建赌坊,钱哗啦哗啦的进到她的口袋。渣男找她,狠狠的虐。白莲花姐姐陷害她,撕破她的脸皮,让她露出真面目。谁知被奉陌国太子盯上,拐回来当个太子妃,太子妃当得好好的,谁知这才是刚开始。
  • 重生之贵族校园

    重生之贵族校园

    她很穷也很漂亮,因为一场车祸重生到了四大家族第一的安家。她隐藏身份进入了一所贵族学校。他很帅也有钱,也隐藏身份进如了她进入的贵族学校。每天都有人向他表白,而他除了拒绝只有拒绝,因为他看他们都不爽,而当他遇见她,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 穿成霸总的戏精前妻

    穿成霸总的戏精前妻

    穿成古早霸总文中,因为屡次陷害女主而被送进精神病的恶毒前妻,景未央觉得她还可以再抢救一下。装乖、扮怂、做戏精,她只等一年后女主回归被扫地出门!然后……沈御摘下金丝边眼镜,依旧斯文优雅的贵公子模样,幽暗的眼神却带着恫吓:“你说……离婚?是我听错了吗?”景未央缩在角落颤抖着:“是、是你听错了。”男人微笑着将她拥入怀中,声线温柔:“只要你乖,老公什么都给你。”景未央:“……”那你先把刀拿开啊!高冷腹黑男主VS娇滴滴作精女主
  • 苍之迹

    苍之迹

    想不起来也没关系,不知道的话也就没有了欺骗,这样……你就会原谅我了吧。这一次,我不会再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了。
  • 宗门大忽悠

    宗门大忽悠

    原野进入了一个修炼的乱世。这个乱世没有大规模的战争,是各大宗派争地盘,争名次的乱世。青云宗的宗主抓过铁锤宗老大的头发,剑阁的剑主因为醉春楼一个叫凤儿的姑娘,闹着把自家夫人休了。也不知道这些宗门派系发了什么疯,一个个表面上又是给原野送女人又是送金钱的,背地里却想法设法的要整死原野。
  • 致卡夫卡

    致卡夫卡

    诗歌、散文以及一些随笔,不好不坏,希望更多读者喜爱
  • 我是霸主

    我是霸主

    杨小铭跟随旅游团掉队,在项王故里过夜,时空交叉意外中,回到过去,风起云涌、把酒言欢、征战沙场,笑傲群雄。生当为人杰,死当做鬼雄。屌丝逆袭成霸主,谱写传奇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