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474700000025

第25章 发展市场闯新路(2)

在视察过程中,邓小平看到商店里商品琳琅满目,顾客熙熙攘攘,非常高兴,买了4盒铅笔和4块口红形橡皮,准备送给孙子孙女们。全国劳动模范、上海市优秀党员马桂宁用包扎纸将铅笔橡皮包好,装进塑料袋递给了邓小平。

离开商店,在电梯里,邓小平的女儿对父亲说:“这可是建国以来您第二次亲自到商场买东西。”

事后,家人问邓小平在店里看到些什么,他幽默地说,“我看到的是一片人噢!”面对创造着上海今天和明天的人民群众、面对上海繁荣的市场,邓小平心中荡漾着无限的春意。同时,也更坚定了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信心。

(第二节)培育现代市场体系几乎整个20世纪80年代,上海在全国,特别是沿海省市的市场取向改革加速启动的挤压下,陷入非常被动的局面。虽然上海80年代市场化主要是产品市场化,分散的要素市场也有长足进展。但是,与上海周边地区及沿海省市各类商品批发贸易市场、灵活的交易方式和新型交易组织大发展相比,上海传统的批发机构、贸易网络、市场组织相对萎缩、衰落。由于全国范围内的要素市场一直处于分散的非正规状态,随着产品市场化的深入,建立现代要素市场已成为客观需要。而上海具有发展现代要素市场体系的管理优势、人才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及组织资源优势,并且上海在历史上就曾是我国和远东地区最大的要素市场中心。以要素市场加速发育为契机,把上海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带入一个新阶段,是90年代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邓小平关于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功能的重要指示,一语言中了上海80年代改革、发展艰难的原因,也为90年代率先赶超,加速市场化进程指明了方向。

以市场体系,主要是要素市场体系发育为突破口,加速上海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步伐,是上海经历80年代艰难调整后,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是上海根据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大胆创新的结果。

1990年底,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并试运转。这一市场的建立,重新确立了上海在全国资本市场的地位。1992年5月,上海金属交易所成立,上海商品市场建设进入了高层次要素市场发展的阶段。在此前后,1991年11月和1992年5月,上海分别开办了华东纺织纱布布料交易市场和上海肉类商品批发市场两个区域级和国家级大型商品交易市场。这一系列市场的建设标志着上海的市场体系建设开始从发展一般批发、零售市场转向培育全国性、区域性批发市场,从发展重点消费品、生产资料市场转向培育商品期货、生产要素市场。

1992年在中央确定上海“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战略发展目标后,上海把培育和建设以大流通、大市场为特征的市场体系作为上海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的基本战略和率先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突破口。围绕着这一发展目标,上海积极培育现代市场体系,推进上海城市功能的转换。

1992年12月召开的中共上海市第六次代表大会,根据邓小平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以及党的十四大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经济体制的改革作为上海20世纪90年代改革的目标和任务。这一战略定位和划时代的决策,为上海的重新崛起和快速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揭开了上海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篇章。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亘古未有的伟大创举,必须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曾经是计划经济比较典型的上海,成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先行区,这也得益于邓小平的直接教诲。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在与上海市委、市政府负责同志谈话时强调指出:“要克服一个怕字,要有勇气。什么事情总要有人试第一个,才能开拓新路,试第一个就要准备失败,失败也不要紧。希望上海人民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这对上海90年代跃马奋蹄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正是在邓小平的鼓励下,上海广大干部群众不断解放思想,认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积极率先进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改革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系统工程,特别是随着初期的改革探索阶段结束,进入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新阶段后,改革更需要整体配套。上海在改革开放中,从上海的特殊条件、特殊环境出发,尤其注意以市场机制培育为基础,进行市场、企业、社会保障与政府管理四位一体的综合配套改革。以市场机制培育为基础,上海在“八五”

期间抓住大市场体系建设的突破口,全面启动改革。市场体系上海现代市场体系的发展。

的迅速发展,使上海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市场配置中心作用初步显现,有力地推动了上海经济运行机制的转换。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后,为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上海在成功开办证券、金属两大交易所的基础上,开始了全面建设现代市场体系,集中力量组建国家级大市场。从1992年12月到1993年11月的一年时间内,上海先后成立了煤炭交易所、农业生产资料交易所、化工交易所、石油交易所、粮油商品交易所、汽车交易市场和建筑材料交易所等7家国家级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外高桥保税区生产资料市场也于1993年底成立,成为全国最大的保税交易市场。到1993年底,上海已初步形成门类较全、规模较大、起点较高的市场体系。其中生产资料交易网络全年成交额达4866亿元,比1992年增长10多倍,占全国同类市场交易额的67.2%。期货市场成交61.77亿元,占全国的61.77%,初步奠定了上海在全国同类市场中的龙头地位。同时,要素市场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1988年至1991年上海批租土地总共只有13幅,而1992年猛增到201幅,比前4年的总和增长了16倍。全国性的常设技术市场——上海技术交易所也于1993年底建成开业。

从1994年起,上海针对市场体系建设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一方面根据中央宏观调控精神,加强已建成的市场体系的整顿、规范,停止了钢材、食糖和成品油的期货交易,关闭了煤炭交易所,暂停了汽车交易。1994年10月,根据国务院有关部门提出的统一机构、统一结算、统一财务的原则,将建筑材料、石油、农资和化工4家交易所合并,成立了上海商品交易所。另一方面,上海进一步加快了市场体系的建设,1994年至1995年,上海先后开办了5家国家级的商品市场和中心批发市场、15个区域级商品市场和近80个市级大型商品市场。1994年4月,全国外汇交易中心和上海城乡产权交易所成立,10月,中国上海人才市场开始运作,1996年全国性资金拆借中心在上海正式挂牌运转,11月,全国第一家国家级水运交易所——上海航运交易所成立。1998年8月,根据国务院进一步整顿期货市场的决定,上海的金属、商品、粮油三家交易所合并,组建成上海期货交易所,隶属于中国证监会。1999年5月,新的上海期货交易所开始试营运,同年12月正式投入营运,会员单位205家,上市交易品种为铜、铝、天然橡胶等3个品种。1999年成交合约683.46万手,成交金额4909.79亿元。

同时,上海还形成了一批区域(市场)商品批发市场,特别是生产资料市场,对沟通产销、发展生产、疏通渠道、繁荣市场、促进生产起了积极作用。到2000年底为止,上海共有生产资料市场166个,全市生产资料已基本通过市场而不是依靠国家计划的调拨得到实现,市场体系的资料配置功能使上海基本上从20世纪80年代能源紧张的被动局面中解脱出来,形成了资源、原材料和资金相对宽松的环境。同时,也为上海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和创新发展提供了外部条件,并且提高了上海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的效率,使上海在90年代基本上完成了价格体制的市场化。90年代初上海提出的成为全国资金流、商品流、技术流、人才流和信息流的集散地和交汇地的目标已基本实现。

在商品市场得到新发展的同时,上海现代市场体系中新的业态也不断发展,特别是随着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功能的逐步转换,上海把现代展览业作为强化上海中心城市辐射功能的重要途径。一方面,进一步扩大上海原有的传统展览项目的规模和影响,如上海出口商品交易会,经过10年发展,已发展成为华东出口商品交易会,成为仅次于广交会的全国第二大商品交易会。据统计,2000年,上海华东出口商品交易会、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这三大展览会观众人数达60万人,成交金额近260亿元。全市全年共举办的国际性展览会逐步提高,1996年为73个,1997年82个,1998年105个,1999年则达到了149个,2000年将近200个,直接成交额达到450亿元。

到2000年,经过10年的建设,上海已初步形成了一个依托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市场体系框架,市场覆盖面已发展到工业、农业、金融、贸易、房地产、科技等多个领域,建成了4个国家级市场、18个区域级市场、180个地区性各类市场及其他各类市场1600多个,市场交易额在全国名列前茅,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第三节)重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邓小平视察上海时,看到上海市场的繁荣,人民生活的改善,感到由衷的高兴。但是,邓小平想得更远。因为他清醒地认识到,从国际经济发展趋势来看,经济的增长越来越依赖于金融业的发展、货币资金的投入,金融业的发展对经济具有核心作用。上海要进一步发展,走向世界,发展金融业是当务之急。

随着国际社会风云突变,我国也发生了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与此同时,在经济上也出现了全新的情况:20世纪90年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迅速崛起,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和产业结构出现了深刻调整。

正是在这样的国内国际因素的促使下,邓小平以战略家的敏锐眼光,看到了上海金融业在中国经济走向国际化进程中的关键作用,最终形成了重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以提升中国金融的国际地位的战略构想。

1991年春,邓小平在上海考察期间明确指出:“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

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邓小平的这一段论述,既深刻地揭示了金融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又明确地指出了金融改革的关键作用。

邓小平之所以指出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地位,“一着棋活,全盘皆活”。这是因为:

首先,金融是市场经济体系的中枢系统。作为货币及货币流通载体的金融及其包含的银行、信用金融市场等内容,在市场经济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一是市场经济的活动离不开货币媒介;二是市场经济的运行离不开信用制度;三是市场体系离不开金融市场支柱。

其次,金融改革是经济体制转换的关键。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地位还表现在金融改革在整个经济体制转换的作用上。“一着棋活,全盘皆活”则高度概括了这一作用。主要体现为:

一是金融因素在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中举足轻重。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已不再仅仅是一个商品生产者,更重要的是资金经营运用者,金融因素在其中举足轻重。因此,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必须要有强有力的金融体制予以支持保证。例如多层次的资金融通市场和投资信用机制,能促使企业在资金来源方面从依赖政府转变为依靠市场,从而使企业经营机制发生根本的转变,摆脱一味地单纯依赖政府向企业放权来推进改革的状况。

二是金融市场调节是形成市场调节机制的核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而市场发挥这一作用的基础,是要有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其中金融市场是市场体系的主导。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源的配置集中表现为资金在全社会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调动了资金,也就调动了资源,因而,专门交易资金的金融市场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是形成多层次的市场调节的根本条件。如果缺乏合理有效的金融市场调节,就无法真正全面形成市场调节机制。

三是金融体制在实施新投资体制上起媒介作用。在形成新的投资机制过程中,无论是竞争性项目的商业银行的自主投资,基础性项目的各方的投资参与,还是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的政策性银行通过金融债券渠道的筹资,以及社会公益性建设项目的广泛吸收社会各界资金,都需要金融体制的媒介作用的发挥。因而,金融体制的改革是投资体制改革能否真正落到实处的保障。

四是金融地位的改变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条件。转变政府职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政府由直接管理经济转为间接宏观调控,是需要具备必要的体制条件和政策手段的。

在这方面需要作出的一个根本性的突破,就是要使金融体制摆脱现行的政府计划工具的地位,成为市场调节的手段。例如,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它的高低对资产流动和分布态势有着直接而微妙的影响。政府在间接调控经济中可以通过差别利率的运作,抑制或者鼓励某些行业和企业的发展,达到促使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合理化、现代化的目的。而这一切的实施,都要求具备发达的金融体系。

同类推荐
  • 中国历代张天师评传(第1卷)

    中国历代张天师评传(第1卷)

    本书共写第一至第十二代张天师的生平情况。作为开创道教的老祖张陵天师,作者着墨最多,占全书近一半篇幅,对张陵在道教史上的文化历史地位,及其所开创的正一道派于中国宗教文化史的影响均进行了全面的阐释。
  • 率性林语堂

    率性林语堂

    他被西方社会誉为除孔夫子外,另一位最广为西方人认识的中国文人。他曾自我评价:“我的长处是对外国人讲中国文化,而对中国人讲外国文化。”全新解读真实林语堂,再现五四文人真性长歌。中国第一部以散文形式写成的传记。他可能是近百年来受西方文化熏染极深而对国际宣扬中国传统文化贡献最大的一位作家与学人。其《吾国与吾民》及《生活的艺术》以各种文字的版本风行于世。若干浅识的西方人知有林语堂而后知有中国,知有中国而后知有中国的灿烂文化。
  • 中国十大文豪苏轼

    中国十大文豪苏轼

    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生于北宋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1037),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去世,享年六十六岁。后谥文忠。苏轼与父洵、弟辙,同为北宋文学家,合称“三苏”。
  • 我的父亲邓小平:激情年华

    我的父亲邓小平:激情年华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是怀着一份赤子之情的邓小平的一句经典。作为邓小平的女儿,毛毛的这本书真实、生动地记述了邓小平先生政治生涯乃至整个中国政治历史中一段重要和艰辛的经历。这本书记录着他对工作的执着,对子女的关爱,也体现了一代领导人的光辉风采。这部书对了解邓小平先生、研究邓小平理论和认识今天的中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 为自由而战:南非国父曼德拉

    为自由而战:南非国父曼德拉

    是领袖还是战士?单枪匹马拯救一个国家!是圣人还是枭雄?用微笑让全世界都爱他!曼德拉作为全世界政坛最知名的文化符号,他何以让所有大国领袖都对他推崇备至?人人都爱曼德拉,他的出生背景和童年生活相比常人又有哪些不同?作为全世界的精神偶像,他是否也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强人?在完美而耀眼的圣人光环下,他的个人生活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缺憾?一切的一切,这本书都将为您解答!
热门推荐
  • 经典导演

    经典导演

    电影人罗逸重生在了一个一个平行空间中。这是一个由规则约束的世界,任何非暴力行为都是不被允许的,于是关于经济上的暗战就这样悄无声息的进行着。电影,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足够犀利的武器,能够掌控电影的人势必能在这个世界上拥有足够的话语权。《大话西游》、《阿甘正传》、《星球大战》......一部又一部的经典电影已经让他站在了电影行业的巅峰。(A签作品,放心收藏。)
  • 古剑染尘

    古剑染尘

    炮灰一号:你就是那个传说中很牛逼的女魔头?炮灰二号:你说说你都哪牛逼了?炮灰三号:跟你说话呢!你哑巴了?陈轻言淡淡地瞥了他们一眼。炮灰们怂怂地一笑,“那个打扰了,嘿嘿,您继续,继续。”-------------------------------------——我做过一个梦,梦里我在一个未知的地方漫无目的地走着,身后跟着的是我这些年杀过的所有人,我不能停下来,因为稍有懈怠便会被他们蚕食得一干二净,但是我真的很累了。——我见过一个女孩,她木讷而又倔强,一看就是一个非常无趣的人,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当她回头看向我的时候,我忽然就明白了向死而生这个词。-------------------------------------这是关于一个高冷女魔头和明骚打脸怪的故事1V1,主剧情
  • 极致武修

    极致武修

    颜开因为特殊体质,经高人指点走上了武修之路,告别了平常的生活。多年之后,步入大学,身怀绝技,屡屡出彩,因此被各大家族拉拢陷害!故友的出现,冷艳的校花,让他体会到了平凡人的幸福!各种天劫,魔神妖帝的出现,给他带来了别样的修真历练!终成不灭之体,揽美笑人生……
  • 末日启迪

    末日启迪

    末日纪:夜晚,为了生存人们静悄悄的来到地面,搜集着物质,以及和变异的生物,叛变的机械人进行一场又一场艰难的恶战。白天人类躲在阴暗的地下苟且生存。世界规则在末日纪元中无形的被改变,金钱,权利,名望这些人类的副产物,都被视若粪土。
  • 完美基因

    完美基因

    人类移民者降临辛柏拉的西大陆,希塞尔,利用从拉结尔星核中抽取的能量研制出了殒神之血,殒神之血使得一部分人类拥有了超乎常人的力量,被称为神子!主角接到拉结尔的神谕,为追回拉结尔的本源而降临辛柏拉,于是第一部的故事就在希塞尔大陆以及巴洛克罗兰大陆的天虹雨林,白月山脉,人鱼海域,曙光港,世界树迪尼亚的各层世界中展开。随着冒险的深入,辛柏拉上一些不为人知的事也是渐渐浮出水面,而主角追讨的拉结尔的本源,拉结尔基因,也最终被定论随着最初的四位神子之一的米迦勒一起消失了……米迦勒去了哪里?主角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也是为了追回拉结尔基因而踏遍辛柏拉的五块大陆!踏入越深,知道的越多,就回越恐惧!
  • 大宋女刺客

    大宋女刺客

    精英杀手死后灵魂滞留人间,是上天的奖赏,还是对她杀人如麻的惩罚?一朝寄生名门闺秀之身,是另求发展还是沉沦富贵乡?梅氏家族,百年名望,荣华无边,她以为是时来运转,却惊闻梅氏子女个个都是短命鬼!迷雾重重,究竟真相如何?面对大宋的腐朽,身为护国军最后一道防线,他们应扶大厦于将倾还是破而后立。一段惊心动魄的争夺之战中,她与他们之间缠成斩不断的纠葛。
  • 跑到仙界当黑客

    跑到仙界当黑客

    没系统没金手指,只凭经商和编程两项凡人技能,改造了皇朝社会,逼着仙人们当小弟,让创世神跪地求饶。钟晓宇带领着众人耕田种地,开辟商业版图,参与皇朝争霸,和仙界黑暗组织作斗争,抓出幕后黑手,改变神界格局。但这都不是钟晓宇想要的,他只想寻求真正的大自在。
  • 膜拜:编辑大人!

    膜拜:编辑大人!

    “编辑大人!我饿了!”某女一脸正义地看着某男,一副你就是应该这么做的伟大表情,某男默……某女怒:“快点!我饿了!”某女很愤怒,后果很严重!某男笑:“我可以理解为,亲爱的你恼羞成怒了吗?”某女默……
  • 病娇前夫的秘密

    病娇前夫的秘密

    他说:“房婼,有没有人教过你,怎么做一个合格的妻子?”她踩着12厘米高跟鞋从他脚背上踏过:“你的心有多高气有多傲,我都一样可以将你,踩在高跟鞋下……”-那一年,他从死神的手里夺回了她,告诉她:“你的命是我抢回的,所以你的命,就是我的命,我不允许你再轻贱我的命。”那一年,他给予她盛世的荣宠。那一年,他爱她,疼她,宠她,包容她。那一年,他改变了她的命运。他说:无论多大的风雨,只要你回头,我就一定在你的身后……
  • 忌灭

    忌灭

    生又何妨死亦何妨,没有梦想那和咸鱼有什么区别。本小说纯属虚构,作者瞎糊弄,与现实中的任何事物都没有关联。如有雷同就当作者故意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