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487900000021

第21章 电力高等教育由“乱”到“治”走向改革开放(1977—1984年)(4)

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早在1980年就设立了教学研究室,聘请30余名教师和干部兼任高教研究员,进行教学思想、内容、方针和规律的研究。1982年该校成立了高教研究室,并创办了《高等教育研究》刊物,1984年3月为了进一步发挥教育科研对教育工作的指导作用,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原教学研究室更名为高等教育研究委员会办公室。聘请了40余名教师及有关干部担任兼职研究员,重点研究高等教育规律的一些重要课题,推动学校高教研究工作的开展。1987年6月在此基础上组建了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所成立以来,取得了不少重要成果,为学校乃至电力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其他电力高校也十分重视教育研究,1981年10月8日,华北电力学院成立了高教研究室,并出版《高教研究》刊物。1982年7月,东北电力学院成立高教研究室。1984年12月,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成立了高等教育研究会。各校高教学会成立后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电力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较好的参谋咨询和服务的作用。

十一、贯彻全国科学大会精神,开展科学研究

1978年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张瑞瑾、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汪胡桢出席会议。邓小平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明确了科学和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社会主义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科学技术正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生产力”。此次会议召开的目的在于“动员全党全国重视科学技术,制定规划,表彰先进,研究加速发展科学技术的措施”。邓小平在讲话中还肯定了绝大多数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者,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为了缩小我们与发达国家间经济与科学技术方面的差距,必须建设一支“宏大的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队伍”,“培养世界第一流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为此,全党上下、各行各业要大力兴办和支持教育事业,重视和奖励教师及其创造性劳动,形成有利于发现、选择和培养杰出人才的新机制。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在讲话中则指出,要积极发挥高等学校作为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军的作用,使高等学校真正承担起教育和科研双中心的职能。在邓小平领导下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提出并阐述了一些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为科学和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对于科学与教育战线有极大的鼓舞作用。

1978年5月24日,水电部科学技术委员会转发了《全国科学大会受奖单位暨受奖成果目录(水电)》,该目录受奖单位492个,受奖项目242个。部属高校获奖成果为: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华东水利学院各9项,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东北电力学院各3项,华北电力学院2项,上海电力专科学校2项。

1978年11月21日,水利电力部下发了《关于在有关院校建立健全水利电力专业研究所(室)的通知》,为加强部属高校科研机构的建设,电力高校相继成立了一批科学研究机构。1979年,经水利电力部批准,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成立了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所和电力科学研究所,1984年成立了水利工程和机电排灌两个研究所,1985年成立了社会科学研究所。到1983年12月,华东水利学院已有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所、环境水利科学研究所、海岸及海岸工程研究所、工程力学研究室4个研究机构,固定职工123人,其中科技人员107人。1978年华北电力学院和东北电力学院相继成立电力科学研究所,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成立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所。

电力高校十分重视国内外学术交流。自1977年起,各校均一年一度地召开科学报告会,请国内外著名专家作学术报告,交流科研成果。如1980年10月16日在华北电力学院召开的学术报告会上,电力工业部副部长李锐为全院师生作了题为“关于电力工业发展前景”的报告。1980年12月28日,奥地利水资源系统分析专家查诺博士应邀出席了武汉水利电力学院1980年科学报告会,并作了题为《美国教学科研动态》的报告。武汉水利电力学院自1977年以来每年召开科学报告会,坚持不断,并形成惯例。报告会收到的论文数逐渐增加,1977年为146篇,1978年为120篇,1979年为253篇,1980年为178篇,1982年为364篇,1983年为425篇。为了更好地开展学术交流,从1979年起,科学报告会除大会发言外,分别按专业和学科在各系和教研室举行。为扩大学术交流范围,该院1979年科学报告会还邀请了湖北省教育局、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中南电力设计院、华中工学院等30多个单位和院校的代表参加。

除召开科学报告会外,电力高校师生还踊跃撰写科研论文在国内外公开刊物上发表,不少教师参加了国际、全国、省、市专业学会,有的还担任这些学术机构的理事长、常务理事、理事等职务。武汉水利电力学院仅1983年一年内,分别向12个国际学术会议提交学术论文15篇,并在7个国际会议上宣读了11篇论文,向国内学术会议提交280篇论文,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150篇论文。

电力高校还积极承担国内外大型学术会议,以此促进学校科研及管理水平的提高。1983年11月,第二届全国岩土、混凝土断裂和强度学术讨论会在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召开,代表来自全国36所高校和科研单位共80余人。会议就岩石断裂力学、混凝土断裂力学、断裂力学理论计算3个主题进行了学术交流和讨论。

1983年11月,中国机械学会和流体工程学会委托武汉水利电力学院举办的首届“射流泵及喷射器”学术讨论会在该院举行,来自全国45所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代表65人参加了讨论,大会收到论文46篇,宣读论文25篇。1984年9月,“全国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研究会第二次年会”在华东水利学院召开。

电力高校还办了一批高质量的学术刊物,作为学术交流的窗口和园地。1973年12月18日,《河北电力学院学报》创刊,1977年5月停办,1981年1月1日改名为《华北电力学院学报》

恢复出版。1978年1月11日,《华东水利学院学报》经江苏省教育局统一作为内部刊物恢复出版,同年9月,向全国公开发行。1979年2月,国家科委批准《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学报》公开出版发行。1980年11月,《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创刊号出版,不定期出版。1983年4月7日,经吉林省文化厅批准《专利文献通报(高分子化学)》刊物,从1984年第一期改为东北电力学院举办。1983年5月20日,《东北电力学院科技情报》

出版。1983年11月,中国水利经济学会请华东水利学院编辑会刊《水利经济》(季刊),创刊号于1983年11月10日出版。1984年7月16日,中国专利局委托东北电力学院编译、出版、印刷《专利文献通报》。1984年11月7日,华东水利学院管理工程系接办中国水利电力企业管理协会会刊《水利电力企业管理》。

电力高校积极承担了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科研工作,如为葛洲坝等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和大批电力建设项目解决关键技术等,为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的论证和前期建设做了大量工作,还为电力企业的技术革新和改造作出了大量成果。1978年至1984年,电力高校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0余项,其中,华东水利学院53项,华北水利水电学院12项,武汉水利电力学院70余项。华北电力学院在1985年就有3项科研成果分获水电部科技成果一、二、三等奖。上海电力专科学校6项,其中一项为国家发明奖四等奖。这些获奖成果中不少填补了国内空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有些已进入世界前列。

与此同时,电力高校社会科学研究也有很大的进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承担了不少国家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如《中国大百科全书》部分条目、《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研究》等,受到国内学者的好评和国外学术界的关注。

十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支一流的师资队伍是高等学校的立足之本。在1978年4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邓小平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所以,自1978年以后师资队伍建设便摆上了电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同时也成为电力高等教育事业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关键措施之一。

1.恢复教师职称评审

早在1977年9月,中共中央在《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中就提出了“应该恢复技术职称,建立考核制度,实行技术岗位责任制”的指示。1978年3月7日,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恢复和提升职务问题的请示报告》,规定恢复执行1960年《高等学校教师职务名称及其确定与提升办法的暂行规定》,恢复教师原已确定和提升的教授、副教授、讲师与助教职务;强调要提升在群众中有威望、学术上有成就的教师,允许越级提升少数确有真才实学,在教学、科研方面有重大贡献或重大发明创造的教师;把教授职务审批权下放给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

此后,电力高等学校在纷纷恢复原有教师职称的同时,分期、分批地进行了提升和确定教师职称的工作。到1985年,电力高校已有4858名高等学校教师提升和确定了职称,其中教授68名,副教授377名,讲师2014名,教师队伍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通过定期的教师提职工作的开展,电力高等学校师资队伍结构逐渐趋于合理。

2.完善师资培训体系,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这一时期,电力高校逐步健全和完善高等学校的师资培训体系,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由于学校教师结构存在严重“老化”问题,所以除了对老教师用其所长,充分发挥他们在业务上的指导作用,为了抢救与继承造诣较深的老教师、老专家们的科研成果与教学经验,为其配备助手等工作外,高等学校尤其注重造就学术带头人和培养青年教师。电力高校都把青年教师和学术带头人的培养,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全力以赴抓好。通过就地岗位培训和脱产、半脱产学习等不同方式帮助他们系统地掌握和提高本专业的理论水平与专业技能。

(1)举办多种形式的教师进修班。为充分吸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水平,这几年高等学校的教材内容作了幅度较大的补充与更新。为使广大教师能尽快熟悉教授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各高等学校均相继举办了各种形式的教师进修班、讨论班和读书班、暑期讲习讨论班。1978年至1984年,武汉水利电力学院为青年教师(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毕业的教师)举办了4期进修班。这期间,学校还举办了工程数学、物理补课班,计算机及算法语言普及班和英语中级班。从1981年起,学校为了适应新的情况,针对广大教师外语阅读能力强但口语差的状况,还举办了多种类型的英语口语班和日、德、法、俄等语种的业余班。这些班为提高教师的外语阅读能力,为从事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打下了语言基础,为各教研室配备多种外国语种提供了条件。另外,学校受水利电力部的委托为水利电力系统的出国人员举办了7期英语培训班,共培训220余人。1978年3月,吉林电力学院举办了青年教师培训班,为了加强现有青年教师基础理论的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在两三年内使他们能够单独胜任教学工作,将1966年至1970年和1975年、1976年、1977年毕业留校的青年教师组成培训班,参加学习班共30人,脱产学习1年。同时学院多次举办外语培训班,学院还成为水电部系统出国人员的日语培训基地。1984年华北电力学院经国家批准,举办了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和发电厂助教进修班,主要为电力高校培养青年教师。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先后举办外语班15期,电算班5期。华东水利学院1984年9月试办了水利水电工程助教进修班,分设工程结构、工程水利学、水文水资源3个侧重方向,录取12名。上海电力专科学校除举办各种校内进修班之外,还成为水电部系统出国人员英语培训基地之一。

(2)选送骨干教师赴重点高等学校进修。1978年至1993年间,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派往国内重点大学进修、参加研讨班、听专家讲学的教师达1185人次,委托国内兄弟院校代培、定向培养硕士和博士生24名。华北电力学院于1983年起在全国重点大学中代培和定向培养的研究生达50人。1978年至1984年,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派去兄弟院校、工地进修的有102人,代培研究生40人。上海电力工业专科学校派往兄弟院校的有23人。

(3)选派教师出国进修和聘请外国教师来华讲学。1978年以后,电力高等学校纷纷派遣教师赴国外考察、进修、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短期工作。截至1984年,共有104名高等学校教师到国外进修或短期工作,8名教师参加了国际学术会议,18名教师在国外高等学校任教;电力高等学校也根据实际需要先后聘请了38名外国专家来华短期讲学。

(4)岗位培养。除了各种脱产或半脱产的进修学习外,电力高等学校在培养青年教师和学术带头人时,尤其着眼于岗位培养,注意充分发挥学有专长的教师在教师培养、提高工作中的作用,通过为他们搭工作班子,配备助手等方式,让老专家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培养和组织学科梯队,帮助中青年教师的成长。

3.建立科学、合理的高等学校教师考核制度

同类推荐
  • 双城记

    双城记

    《双城记》是英国作家狄更斯创作的一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长篇历史小说。小说描写了法国大革命时期,名医马奈特偶然目睹了封建贵族埃弗瑞蒙德兄弟草菅人命的暴行,因为打抱不平,反被投入巴士底狱,监禁了十八年。出狱后,马奈特之女露西却与仇家的儿子达内堕入情网。于是,在法国革命的旋涡中,一幕幕家族的恩怨情仇隆重上演,善、恶、生、死在冲突中交融,在转瞬间变换……故事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连结起巴黎和伦敦两座城市,通过双线并行的叙述手法,呈现出了一个善恶交织、爱恨兼有,智慧和愚蠢共存,光明和黑暗搏斗的世界。
  • 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诚信小故事

    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诚信小故事

    综合实践活动是现代教育中的个性内容、体验内容和反思内容,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和知识有所不同,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化空间,学生是这个空间的主导者,学生具有整个活动绝对的支配权和主导权,能够以自我和团队为中心,推动活动的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更谋求独立完成整个活动,而不是聆听教诲和听取指导。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这个生态化空间里,只是一个绝对的引导者、指导者和旁观者。
  • 革命烈士诗歌选读

    革命烈士诗歌选读

    这是一本革命烈士诗抄的精选,选编了许多中国革命烈士的有名诗歌。书前附有“导读”和“知识链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书。
  • 聚焦中国名校管理——中国中小学名校办学模式(精装)

    聚焦中国名校管理——中国中小学名校办学模式(精装)

    本书内容为在教育的同时,要积极探索多元化办学模式,全面打造新型的办学模式。
  •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爱的教育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爱的教育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热门推荐
  • 与己

    与己

    宇宙万千,一切皆归于世界,世界之外是不存在任何物质的虚无,而隔绝世界与虚无的存在是为穹顶
  • 推理杀剧本

    推理杀剧本

    类似于明星大侦探的剧本杀。后续会更新更多作品,多谢捧场!
  • 原力师

    原力师

    十年前,吴玺年七岁,陆绵渺八岁。“师姐师姐,你说原力师是什么样的?”“哼哼,反正不是你这样的!”十年后,吴玺年二十七岁,陆绵渺二十八岁。“师姐,你觉得原力师到底是什么样的?””哼,反正我是没见过你这样的原力师!”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恕不成妃

    恕不成妃

    初次交锋她他占了便宜。再次相遇,二人同为笼中鸟!本以为二人同病相怜,她视他为朋友知己,那只最终只是一厢情愿。被他利用的彻底……
  • 重生之最远是身边

    重生之最远是身边

    文艺版我曾站在权力巅峰俯瞰世人,却因一世的错爱而家破人亡;重来一世,我才知道,原来你一直安然等待在灯火阑珊处,不言不语却是不离不弃的执着;重来一世,我愿倾尽所有偿还你的痴心执着;却发现,你,在不知不觉中已融进我的骨血,成为了我生命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原来,最远的距离,就是身边......(喜欢本书的亲亲请加群:303747287等着你催更(⊙o⊙)哦)简洁版:霸道渣攻变忠犬,漂亮痴情杀手受获得圆满
  • 重生之轻松活末世

    重生之轻松活末世

    黑拳王陈若愚重生到平行世界成为林智峰,想凭借前世知识,混迹娱乐圈从此过上小富即安得生活,随便剽窃些歌词歌曲,在拍拍电影之类的,没想到好不容易要开始了,结果整个世界得画风变得不对了,丧尸出现了
  • 临兮

    临兮

    传说上古时代,天地降下十二道天门,万物沟通十二门修炼,可拥有龙象巨力,移山填海,翱翔天地之伟力。这是一个生而知之,脑海中拥有先天记忆、无数失传功法的少年一步步走向巅峰,屹立在世界之顶的故事。这是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无数修炼门派林立,三十六诸侯逐鹿天下,天外异族虎视眈眈。这个世界,名曰:临兮。
  • 无花魄

    无花魄

    三生石下彼岸花,西有织女浣溪沙。再见君从桥上过,凝噎非恨孟婆瞎。这里有不同的爱情,不同的结局,汇织百态的人生。每一种都震撼人的心灵,都足以让受伤的心得以安慰。他是沧海遗珠。他的周围环绕着这种各样的人物,每个人都是生命中的主角。命运让所有人纠结在一起,或是悲剧。但这才造就了恢宏的生命之歌。不要犹豫,不要害怕,让我给你最纯粹的文字享受,享受每一个动人的时刻。这是带有玄幻色彩的古风现代文,讲述了数对人的爱恨。爱情是永远的主题,但不是全书的主旨。这本书结构偏大,希望朋友们慎重选择。谢谢!
  • 我读过你

    我读过你

    苏澈,也许我的人生输的彻底…傅寒,不曾得到父母的关爱。两个孤独的孩子相遇,相似的遭遇使他们灵魂碰撞,产生深厚的友谊。傅寒+苏澈=“傅苏”,我们的人生会变得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