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536500000005

第5章 针灸的方法运用(2)

在基本手法和补泻手法实施过程中,为了获得、保持与加强针感,对针柄、针体和腧穴所在经脉进行的辅助动作。可分为以下三类:①对腧穴所在经脉施行的辅助手法:主要有循法和摄法。循法,进针后用手指沿经脉路线上下轻轻推按。摄法,进针后用手指沿经脉路线分段按压。其目的在于促使和加强针刺感应。习惯上,将进针前用左手按压腧穴以助右手进针的指切法,以及出针后按压腧穴以防出血的扪法,也归属于此。②对毫针施行的辅助手法:主要有弹法、刮法、摇法、搓法、飞法和捣法等。弹法,用手指轻轻弹动针柄及其末端(针尾),使其微微震颤。刮法,用拇指抵住针尾,食指或中指抵住针柄,然后以拇指指甲由上而下轻刮针柄。其目的在于促使和加强针感循经感传。摇法,直立或卧倒针体后,轻轻摇动针体的动作 。搓法,将针体向一个方向捻转,似搓线状。飞法,将针先作较大幅度的捻转,然后松手,拇、食指张开,一捻一放,反复多次,似飞鸟展翅状。捣法,又称雀啄法,针刺到一定深度得气后,在针尖原位上下作很小幅度的快速提插,如鸟啄食状。其目的也在于维持和加强针感,使针感循经传导。搓法还可配合烧山火手法,诱导温热针感,飞法则又为赤凤迎源的一个组成部分。

四、针刺补泻

在针刺得气后,根据患者病症虚实的不同情况采用相应的针刺操作,从而达到补虚、泻实目的的针刺手法。一般用于毫针针刺过程中,临床上,可分为单式补泻手法和复式补泻手法两类。

1.操作原理

主要根据经脉循行走向与气血流注的不同情况,以及腧穴深浅分层与营卫阴阳相关的理论,来进行各种补泻手法的操作:①经脉循行。十二经脉的循行各有其不同的路线,一般可分为四种规律,即手三阴经由胸走手,手三阳经由手走头,足三阳经由头走足,足三阴经由足走腹(胸)。根据以上规律,针刺得气以后,调整针尖方向,顺经而刺的手法为补法,逆经而刺的手法为泻法。补法可促进经脉气血运行,泻法可抑制经脉气血运行。这是迎随补泻的操作原理。同样,捻转补泻手法操作与经脉循行走向的规律和气血运行的状态有关。针刺得气后,应用不同的捻转方向来进行补泻手法,可调整经脉气血虚实的病变状态,达到扶正祛邪、疏经通络的目的。②腧穴深浅分层。腧穴皮下的浅层、深层(有的还可分为浅、中、深三层),可根据营卫阴阳的理论来说明。卫气行于浅层,属阳;营气行于深层,属阴。针刺得气后,针体由深层重提或慢提至浅层,从阴引阳,从深层引持亢盛的阳气(阳邪)外泄,为泻法;针体由浅层重插或慢插至深层,从阳引阴,从浅层推纳不足的阳气内入,是补法。这是提插补泻和徐疾补泻的操作原理。③气血流注时刻。十二经脉气血流注,由于一天中时间的不同,在某时某刻也有相应的盛衰变化。根据这一变化规律,采取不同的补泻手法,也属于迎随补泻手法的范畴。近现代有人根据神经反射原理,来阐明针刺补泻手法的操作步骤。认为轻刺激可兴奋神经系统功能,为补法;重刺激可抑制神经系统功能,为泻法。与传统针刺补泻手法有所不同。

2.应用原则

针刺补泻手法必须在辨症论治原则指导下应用。尤其是八纲辨症中的阴阳、虚实寒热辨症,对补泻手法有直接的指导意义。①阴阳辨症。是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的总纲,是疾病过程中各种错综复杂变化的总体归纳结果。阴症,一般选用阴经腧穴为主,采用针刺补法;阳证,一般选用阳经腧穴为主,采用针刺泻法。②虚实辨症。虚症指正气不足,多见于慢性病;实证指邪气有余,多见于急性病。虚症用针刺补法,实证则用针刺泻法。对于虚实证不明显者,则用平针法或称平补平泻法(见针刺手法)。而病症虚实夹杂时,又当采用补泻兼施的针刺手法,如阳中隐阴法、阴中隐阳法等。③寒热辨症。寒症以阴盛或阳虚所致症状为主,热症以阳盛或阴虚所致症状为主。实际上,寒热辨症对针刺补泻手法的指导意义,与阴阳辨症相同。即寒症用针刺补法,热症用针刺泻法。

3.单式补泻手法

以捻转、提插、进针和退针、调整针尖方向为主,单一地进行不同的操作,以达到补泻目的的针刺手法。主要有:①捻转补泻。行针得气后,应用左转右转等捻转动作以行补泻的手法。捻转补法为左转,术者右手持针,拇指向前、食指后退,针体呈顺时针方向转动。捻转泻法为右转,术者右手持针,拇指向后、食指向前,针体呈逆时针方向转动。也有以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者为补法,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者为泻法。②提插补泻。针刺达一定深度得气后,应用上提针和下插针的动作以行补泻的手法。提插补法,将针由腧穴浅层下插至深层,用力重;由深层上提至浅层,用力轻。提插泻法,将针由腧穴深层上提至浅层,用力重;由浅层下插至深层,用力轻。也有以提插幅度小、频率慢为提插补法,提插幅度大、频率快为提插泻法的。③徐疾补泻。是掌握针刺进退快慢以行补泻的手法。徐疾补法,在腧穴浅层得气后,将针缓慢地向里推进(徐进针),然后迅速地向外退出(疾退针)。徐疾泻法,迅速进针直至腧穴深层(疾进针),得气后缓慢将针退出(徐退针)。另外,徐疾补法,先将针进至腧穴浅层得气后,再缓慢地下插至腧穴中层和深层,每层停留片刻,最后一次将针退至皮下,称为“三进一退”。徐疾泻法,先将针一次进到腧穴深层得气后,再缓慢地上提至腧穴中层和浅层,每层停留片刻,最后出针,称为“一进三退”。④迎随补泻。《内经》中泛指各种针刺补泻手法。后世的方法主要为三种:一是补母泻子法,即五输穴配五行,根据五行生克原理来选穴,并进行补泻的方法。二是十二经脉气血流注时刻迎随补泻法,迎随补法在经气已衰之时进行针刺,迎随泻法在经气方盛之时进行针刺。目前较少用。三是针向迎随补泻法,又称针向迎随。迎随补法,针尖顺经脉循行方向而刺;迎随泻法,针尖逆经脉循行方向而刺。如合谷穴,针尖向上(头)为顺经脉而刺,是补法;针尖向下(手)为逆经脉而刺,是泻法等。⑤呼吸补泻。施术时结合患者的呼吸动作以行补泻的手法,常配合其他方法进行,一般用于腹部腧穴。呼吸补法,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呼吸泻法,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⑥开阖补泻。出针时开大针孔或闭合针孔以行补泻的手法。开阖补法,出针后迅速按揉针孔,促其闭合。开阖泻法,出针时摇动针体,开大针孔,出针后不予按揉。

4.复式针刺补泻手法

将各种单式补泻手法加以组合(有时还须配合其他辅助动作),构成较为复杂的针刺操作步骤,以达到补泻目的的针刺手法。在进行时,有的复式补泻手法还须分层操作,以及配合九六补泻。分层操作是将腧穴皮下针刺所达的深度,分为三层,称为天部、人部、地部,每部之间的依次距离相等。如合谷穴针刺深度为1.5寸,皮下至天部、天部至人部,人部至地部的距离均为 0.5寸。根据天、人、地三部分层操作,便于控制操作的时间、用力的轻重和行针的幅度。九六补泻是根据《易经》理论,以奇数 1、3、5、7、9为阳,偶数2、4、6、8、10为阴,选9、6两数为代表,作为提插补泻或捻转补泻的动作次数,以行补泻的方法。如提插补法或捻转补法进行9次或9的倍数为九六补法,提插泻法或捻转泻法进行6次或6的倍数为九六泻法。

复式补泻手法主要包括:①烧山火手法。由徐疾、提插、九六、开阖四种针刺补法组合,可引起针下温热感的复式补法。进针至天部(浅层),重插轻提9次;再进针至人部(中层),重插轻提 9次;然后,将针由地部一次退至天部。如此反复数次,待针下温热感后出针,出针时迅速按揉针孔。本法还可配合捻转补法和呼吸补法进行。多用于寒症、虚症。②透天凉手法。由徐疾、提插、九六、开阖四种行刺泻法组合,可引起针下寒凉感的复式针刺泻法。一次进针至地部,重提轻插6次;将针退至人部,重提轻插 6次;再将针退至天部,重提轻插6次。如此反复数次,待针下有寒凉感后出针,出针时不按针孔。本法还可配合捻转泻法、呼吸泻法进行。用于实证、热症。③阳中隐阴法。由徐疾补法、提插补法和提插泻法组合而成,补泻兼施,先补后泻的复式补泻手法。将针进至天部,得气后,将针插至人部;在人部重插轻提9次或9的倍数,针下有热感;待热感消失后,将针插至地部,在地部重提轻插6次或6的倍数,待针下有凉感;然后,将针一次退至天部,并出针。本法以补阳散寒为主,兼以清热。用于寒多热少,虚多实少之证。④阴中隐阳法。由徐疾泻法、提插泻法、提插补法组合而成,补泻兼施,先泻后补的复式补泻手法。先将针插至地部,重提轻插6次或6的倍数,针下有寒凉感:待寒凉感消失后再将针退至人部,重插轻提9次或9的倍数,待热感产生后,出针。本法以清热为主,兼能补阳。用于热多寒少、实多虚少之证。

除此之外,还有针刺补泻法与行气手法的组合,可以补虚泻实,并促使针感传导。其中以飞经走气四法为代表,分别为青龙摆尾法、白虎摇头法、苍龟探穴法和赤凤迎源法。

五、针刺意外

针刺过程中所出现的异常情况,包括晕针、滞针、弯针、折针、血肿针刺后遗感等。主要由于医者技术不够熟练,针刺深度和方向不当,没有掌握好针刺注意事项,病人体位不适、精神紧张,或针具质量不好等原因引起。一般可预防针刺意外的发生。一旦发生也可及时妥善处理。

1.晕针

针刺过程中,病人出现头晕、目眩、恶心等,甚而晕厥的现象。①表现: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慌气短,胸闷恶心,神疲肢软,意识恍惚;甚者意识丧失,跌仆倒地,四肢厥冷,二便失禁,四肢抽搐。恢复后,仍有疲乏,嗜睡,面色苍白,头部不适等。②原因:病人体虚,精神紧张,或劳累、饥饿、大出血、大泻后针刺,或体位不适(坐位、直立位),医生手法过重等。③处理:立即停止针刺,将已刺入的针全部取出,使患者平卧,松开衣带,安静休息片刻,给饮温开水后,轻者即可恢复。重者在上述处理基础上,可针刺人中、内关、涌泉,温灸百会、气海、关元,一般即可苏醒。必要时,也可配合其他急救措施。④预防:初次接受针刺治疗和精神紧张者,应事先做好解释工作;尽量采取舒适持久的体位如卧位进行针刺;取穴不宜过多,手法不宜过重;饥饿、劳累者宜先进食、休息后,再行针刺。一旦出现面色苍白、神疲、胸闷、恶心等晕针先兆时,应及早采取以上处理措施。

2.滞针

在行针、出针时,感到针体涩滞的现象。①表现:针在体内捻转不动,提插、出针困难,无以进一步操作和出针。②原因:行针时用力过猛或不匀,患者精神紧张或因疼痛而致局部肌肉痉挛,以及体位移动,针体刺入肌腱,捻转时幅度过大或呈单向性。③处理:可根据具体情况、及时纠正体位,延长留针时间,在局部轻轻按揉或邻近处加刺一针。如因单向捻转使肌纤维缠绕而致者,可向相反方向捻转,并左右轻轻捻转,使之松解。④预防:初诊及精神紧张者,应事先做好解释工作。进针时避开肌腱。行针时捻转幅度不宜过大,避免单向捻转;各种手法不宜用力过猛。

3.弯针

针体在穴内弯曲变形的现象。①表现:针体弯曲,针柄改变了原来的刺入方向和角度,行针困难,病人感到疼痛。②原因:医者手法不熟练,用力过猛或针下触及坚硬组织;留针时病人体位移动,或针柄受外力碰撞和压迫;也可因滞针未及时处理所致。③处理:针体轻度弯曲时,应立即将针缓慢退出,甚至分段退出,切忌急拔猛抽。④预防:患者体位舒适,留针时不要移动,并注意避免外力碰撞压迫针柄。医者手法要熟练,用力轻巧,如有滞针现象发生,要及时处理。

4.折针

针体在体内折断的现象。①表现:部分针体尚露于皮肤之外,或针体全没于皮下,针柄与针体脱离。②原因:针具质量差,针根松动,针体锈蚀;行针时用力过猛,肌肉痉挛剧烈;留针时外力碰撞;滞针,弯针未及时妥善处理;电针时,电流强度突然加大。③处理:保持原有体位,镇定处理折针,以免针体向深处陷入。部分针体露于体外者,可用镊子夹住断端取出。若全部没入皮下者,当手术取出。④预防:认真检查医针,针刺时,不要将针体全部刺入,应保留一部分在体外。弯针时应立即退针。电针时不宜突然加大电流强度。

5.血肿

针刺后局部青紫肿痛的现象。①原因:损伤小血管,尤其针尖弯曲带钩时。②处理:一般可自行消退,不必处理。甚者可予热敷或理疗。③预防:手法不宜过重,留针不宜过长,出针后可轻轻上下按揉。

此外,针刺也可引起脏器、神经损伤,如气胸、脊髓和神经干损伤等,但只要掌握腧穴的局部解剖结构,注意掌握针刺方向和深度,一般可以避免。

六、毫针疗法

用毫针(包括芒针)刺入体表的经络腧穴或病变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是常用的一种针刺疗法。一般以针体长度在4寸以下(含4寸)者称为毫针。针体长度在5寸以上(含5寸)者,称为芒针。实际上,芒针只是在长度上比毫针延长,其操作方法与毫针相类,故归并于此。

1.治疗原理

毫针刺入体表相应部位,可促进和调整经络气血运行,协调和恢复机体阴阳平衡状态,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2.治疗手法

临床上具体应用的技术方法有进针、行针、留针、出针等。

(1)进针。将毫针刺入皮肤的方法。进针时,一般用左右双手配合。右手持针,靠拇、食、中指夹持针柄,掌握进针时的力量和针刺角度、深度,称为刺手;左手按压针刺部位或扶定针体,以固定腧穴皮肤,防止针体弯曲,并可避免疼痛,促使针刺感应的获得,称为押手。①进针的具体方法:包括指切进针法、夹持进针法、舒张进针法、提捏进针法等。指切法适于短针,夹持法适于长针,舒张法适于皮肤松弛处(如腹部),提捏法适于皮肤浅薄处(如头面部)。②进针角度:指针体与皮肤表面所形成的夹角。临床上,针体与腧穴皮肤呈直角(90°),垂直进针,称为直刺,适于肌肉丰厚处,如四肢、腹、腰部。针体与腧穴皮肤呈45°角左右,倾斜进针,称为斜刺,适于肌肉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及不宜直刺、深刺的腧穴。针体与腧穴皮肤呈15°~25°角,沿皮刺入,适于肌肉浅薄处(如头面部),一针透二穴也可用此,称为横刺或沿皮刺、平刺。③针刺深度:针体进入皮下的深度。一般以取得针感而又不损伤重要脏器为准。除根据腧穴部位特点来决定之外,临床上还需灵活掌握。如形体瘦弱者宜浅刺,形体肥胖者宜深刺;年老、体弱、小儿宜浅刺、青壮年、体强壮者宜深刺;阳证、表证、初病宜浅刺、阴症、里证、久病宜深刺;头面、胸背及肌肉薄处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厚处宜深刺;手足指趾、掌部宜浅刺,肘臂、腿膝处宜深刺等。针刺的角度和深度有关,一般来说,深刺多用直刺,浅刺多用斜刺和横刺。对项后正中、大动脉附近、眼区、胸背部的腧穴,尤其要掌握斜刺深度、方向和角度,以免损伤。

同类推荐
  • 关节炎外治验案

    关节炎外治验案

    本书系统地总结了近年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疾病的中医外治法,精选了大量名家的医案、医论、治疗方法及经验心得等。
  • 董氏针灸注疏

    董氏针灸注疏

    本书初稿以1968年版《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油印讲义为底本,为董氏针灸作注疏,深入剖析穴位命名、渊源及董氏针灸针道,穴道之后附上个人经验及诸位前辈用穴经验,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今董氏针灸之镇山之宝重刻于大陆,使大陆爱好董氏针灸者受惠,并认识真正的董氏针灸,也是对董氏针灸在大陆的回归和传播做一点实事。1968年版《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油印讲义原版,是本书的最大亮点。
  • 2009版国家基本药物简明手册

    2009版国家基本药物简明手册

    本书列入了2009年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205种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以及102种中成药,共计307种药物。
  • 临床疑难病例分析

    临床疑难病例分析

    疾病是一种客观存在,有着无限的内涵。正确诊断反映了对疾病本质的逼近过程,代表了一定时空条件下对疾病的本质的认识水平,是对疾病本质的正确反映。但这种反映通常的相对的、有条件的。它在一定角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疾病的本质,未必在所有角度或全部程度上反映出疾病的本质。因为人类认识疾病在进展程度和观察角度上都受到相应的限制,难免出现误诊和漏诊的情况。然而,人们长期以来认为误诊肯定是一件“坏事”,误诊可以造成病人死亡、残疾、增加痛苦和经济负担等一系列不良后果。误诊问题已不单纯是学术问题,已成为医务界、法律界、舆论界以及患者群体共同关注的问题,是摆在每一个医务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 外科主治医师手册

    外科主治医师手册

    《外科主治医师手册》分五章共62节,着重阐述了重要外科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并同时注重介绍重要的外科诊疗新技术、新疗法。书中的每节内容在体例上分前沿学术综述、临床问题、建议阅读的书目和文献等几个部分。前沿学术综述重点介绍近年来基础理论和临床诊疗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临床问题采用问答的形式阐述临床上常见的问题,以使读者浏览时更易快捷地找到所需的信息;推荐阅读的书目和文献每节仅介绍一到两篇,这些文献都是相关领域中极具影响的学术论著,阅读这些著作一定会对读者有所裨益。另外,每节末还列出重要参考文献若干,大多数为近年的资料,可供读者做深入查阅。
热门推荐
  • 那个不喜欢我的你

    那个不喜欢我的你

    年少时的喜欢很纯粹,就是想把自己最好的都给你,就是不想让你受到任何伤害,就是想为你付出一切后默默地站在你身后守护着你。哪怕你笑着对我说拒绝,哪怕你的手牵着其他人。少年啊,谁没有过奋不顾身的付出?谁没有过被拒绝后的痛彻心扉?人啊,都是要经历过才明白,没有在深夜里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多年后,回想起那个不喜欢我的你,真的谢谢你,教会我成长。
  • 梦忆隋唐

    梦忆隋唐

    开什么超级无敌国际大玩笑?她,单雨凝只不过就是想要单纯的度个假,凭什么就那么“凑巧”的荣膺成为了“穿越族”呢?隋唐,一个烽火连天、群雄逐鹿的时代......李渊的老谋深算、李世民的凌云壮志、秦叔宝的仗义疏财、单雄信的义薄云天、徐茂公的神机妙算......而她——单雨凝,却注定又要经历轮回一劫......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最好的时光遇见最好的朋友

    最好的时光遇见最好的朋友

    雅梦灵韵,樱露羽凉,芙蕖可馨,紫藤倩瑶,羽琳浩梦等五个不同性格的女孩,在一所中学里相遇,从而发生一些有趣的事……
  • Old Fritz and the New Era

    Old Fritz and the New Er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穿越之混混家丁

    穿越之混混家丁

    上大街看美女都犯法了?竟然被一个花盆砸到穿越!还有刘老六这厮竟然真是神仙?我去,能给一群美女不?什么?没有?那起码给点银子花花吧?还没有?神马?不给点权势也就罢了,还让我跑去做家丁?好吧,老子饿两天了,忍了!
  • 末世超级堡垒

    末世超级堡垒

    怜悯,同情这种情绪只会让你在末日里死的更快。
  • 超神芯片

    超神芯片

    天启日,祸灾不断,亲人背叛,使得经脉具断。从头再来,却怪事连连,世间真有一模一样之人?作为人是如何被别人召唤......
  • 电力修仙

    电力修仙

    没有灵根?不慌!绝灵体?依然不慌!且看我电力修仙,法力无边!从手摇发电机到便携式核反应堆……再打不过怎么办?那就丢核弹啊!
  • 星河有你才算美

    星河有你才算美

    卑微的张笙,单相思她的女神兼人生目标薛星辰,可是,世界就是这样吧。当你决定去喜欢一个人的时候,就注定你是卑微的要去奉献的那一个。可是张笙不在意,他只要她,明明说好的,一起去看星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