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627000000033

第33章 康德(3)

在知性先验原理中,康德指出,范畴必须依据这些“原理”才能应用于一切经验。如量的范畴应用于经验,使杂多的感知构成认识对象,就必须在“一切知觉都是延扩的量”这条直观公理的先验知性原理之下进行。康德认为,通过知性原理的阐述,结束“先验分析论”,才能完成对“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这个认识论主题的解答。

总之,康德认为,尽管感知的任何具体质料是什么无法预先确定,但必须先验地预定有经验的质料存在,即必须具有外界物质实在作为知觉的内容。同“量”的原理一样,这个“质”的原理,亦是一切科学认识的必要条件。由此可见,康德这条所谓“知觉预定”的知性原理,是将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说成是“先验的”规定。它有唯物主义的成分,但这成分仍然束缚于其先验唯心主义的体系之下。

“自我意识”

所谓“自我意识”即是,“统觉的原始综合统一”,是康德认识论中一个很重要,很关键,也一向被认为是《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最难懂的部分,被称为康德认识论中的一个“谜”。

“自我意识”主要包含在“先验分析论”的所谓“范畴的先验演绎”中。这个部分之所以如此难解而又重要,是因为康德用唯心主义方式集中提出了认识的能动性问题,而这个问题又是作为解决认识的客观性而被提出来且加以论证的。

所谓范畴的“先验演绎”,如同空间时间的“先验阐明”一样,目的是要论证范畴在经验中为什么会使用具有普遍必然的客观有效性。这个论证通过“自我意识”来进行。“自我意识”是“知性纯概念”(即范畴)的基础和根源,知性范畴的运用是它的具体实现。

这个所谓“自我意识”的“先验统一”,被康德看作是认识的“最高点”。康德说:“统觉的综合统一是最高点,我们必须将知性的所有运用,甚至整个逻辑以及先验哲学都归属于它。统觉的功能实即知性自身;统觉综合统一的原理是知性所有运用的最高的原理,统觉的原理是整个人类认识范围内的最高原理等。”康德认为,时、空因为同感性直接关联,因此具有客观性。而范畴并不与感性直接关联,因此,它的客观有效性依赖于“自我意识”。

康德的“先验演绎”分“主观演绎”和“客观演绎”两个方面。

所谓“主观演绎”,简单点来说,就是从主观心理方面探究知识所以可能的条件,从人们知识发生的进程来说明“自我意识”。众多涉及想象的部分都属于主观演绎。它以意识首先表现为“时间意识”这个事实为出发点,以此来描述所谓主体能动性的三种综合:即“直观中把握的综合”、“想象中再造的综合”和“认知中概念的综合”,其中心理学成分相当突出。

所谓“客观演绎”,主要是直接探询:先验范畴既发源于纯粹理性,为什么又对经验具有客观有效性?客观演绎重点提出了对象意识问题,从而从哲学角度论证了自我意识的“本性”。康德指出,“客观演绎”更有力量。

四个“先验矛盾”

康德认识过程中的辩证法,体现最为充分的是宇宙论的四个“先验矛盾”(“先验矛盾”就是矛盾对立的意思,也可以译为“二律背反”)。“先验矛盾”是康德辩证法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

康德说:“我将所有先验理念在它们有关现象综合中的绝对总体,称为宇宙概念,部分是因为这个无条件的总体也是世界整体概念建筑于真土的基础,部分是因为它们只与现象综合即经验的综合有关。”人们认识中的先验矛盾,是因为去追求和推论这个宇宙的绝对总体而引起,即从部分的、有条件的、有限制的经验对象进而追求完整的、无条件的、不受限制的绝对总体的宇宙,也就是将宇宙作为一个总体来追求,从而引起无法解决的矛盾,产生“先验幻象”。

由于这幻象涉及感性经验的现象综合,康德认为,可用范畴的四项——量、质、关系、模态来表示它们。对应于“量”的,是时、空有限无限的矛盾;对应于“质”的,是物质能否无限分割的矛盾;对应于“关系”的,是有否不同于自然因果的自由;对应于“模态”的,是能否有宇宙万物的最后原因或根源的存在。

这四个“先验矛盾”的正反题如下:

第一个“先验矛盾”

正题

世界在时间上有开端,在空间上有限界。

反题

世界并没有开端,也没有空间限界。就时、空而言,它是无限的。

第二个“先验矛盾”

正题

世界中任何组集的实体,都是由单纯的部分构成的,除了单纯的事物或由单纯部分所构成的事物以外,世界上别无他物。

反题

世界中组集的事物不是由单纯部分所构成,世界中没有任何单纯的事物。

第三个“先验矛盾”

正题

按照自然规律的因果,不是世界的所有现象全能由它得出的惟一的因果性。要解释这些现象,必须假定还有另一种因果,即自由的因果。

反题

没有自由,世界中任何事物都是按照自然规律而发生的。

第四个“先验矛盾”

正题

有一个绝对必然的存在属于这个世界,或作为它的部分,或作为它的原因。

反题

世界中或世界外都没有一个绝对必然的存在来作为世界的原因。

康德这四个“先验矛盾”的正反双方,标识着康德哲学中的两种来源和两种倾向。正题是传统的唯理论,它符合于神学和宗教,是唯心主义路线。而反题则是经验论的,经验论不符合神学教义和当时统治阶级的所谓道德风尚,它肯定时、空无限,否定上帝和非因果的自由,它更靠近唯物主义。

康德的伦理学

康德伦理学经由认识论进而获得逻辑形式,但是在价值取向上发生了意识形态置换,从而确立了道德法则的先验根据。康德借助意识形态的特殊机制,积极否定幸福原则,呈现道德法则。公共权利是康德政治伦理学的最高道德法则,公共权利的权威性和实践力量来自意识形态的颠倒机制。

实践理性的“先验矛盾”与“至善”

道德律令是绝对命令,在康德看来,不在于人是理性存在,而在于人是感性生物的存在,需要实践理性来约束自然情欲。这也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人的“本性”就是追求幸福即满足自然情欲,照顾幸福也是人的一种义务,实践理性并不要求人们抛弃幸福。这两方面的矛盾和“解决”,构成了《康德实践理性批判》辩证篇的主要内容。

在认识论,理论理性作为认识范畴不能超越经验,一旦超越则会发生辩证幻象,形成先验矛盾,但是,这种超越又是必不可免的趋向。

在伦理学,实践理性作为道德律令不能渗入经验,渗入经验也会造成先验矛盾,因为经验同人的自然存在相联系;道德律令进入经验又是必不可免的,否则道德律令对人就没有意义,没有客观现实性。正因为道德律令、实践理性必须在人身上才能落实,而人又是感性自然的存在,因此就发生幸福同德行的先验矛盾。康德试图通过“至善”来解决这个先验矛盾。

康德认为,理论理性为追求无条件的总体而有理念,实践理性同样追求无条件的总体而有“至善”。这是所谓“至上的”、“无条件的”善,它包含德行与幸福二者。

追求道德的完满必须要有灵魂不朽的“公设”,而要道德于幸福相统一,即由“至善”的第一个因素(德)达到“至善”的第二个因素(福),就必须有上帝存在的“公设”。

那什么叫“公设”?康德给出了答案:“为实践理性所要求的信仰就叫公设。”于是,上帝存在便成了“纯粹实践理性的信仰”。至此,康德的整个实践理性的研究批判也就到此告终,完全进入了宗教。

“人是目的”

康德在其《道德形而上学基础》一书中说:“无论是对你自己或对别的人,在任何情况下把人当作目的,决不只当作工具。”在康德看来,人是“客观的目的,他的存在即是目的自身,再没有什么其他只用作工具的东西可以代替它。否则宇宙间决不会具有绝对价值的事物了。

康德认为,人作为感性血肉的动物,只有相对价值;但人作为理性者的存在,本身就是目的。“人是目的”就是这样一种普遍有效适用于任何经验条件的先验原理,即道德律令。绝对命令所要求的普遍立法,之所以可能,是在于人作为目的是一律平等的,因而才有普遍有效性。因此,人只对人有道德义务,而对动物或对神没有这种义务。一个人如果经常说谎、不去发展自己的才智、不去帮助别人,甚至自杀,这些都违背了“人是目的”的法则,即将自己或别人仅仅当做工具。

人的价值不是用利害功用所能计算和估价的,任何物质财富、珍宝贵器都不能与人的存在相提并论,即便就功用利害说,有时前者可能更为重要。功利主义者穆勒认为迫害屠杀野蛮人是合乎道德的,因为目的是“进步的”,而手段是有效地服务于这目的的。康德对这一行为持反对态度,他说:“似乎有充分理由用暴力去屠杀野蛮人,因对人类有利……但是,不管你的动机有多好,仍不能洗刷用这种手段的不正当的污点。”在康德看来,由于其行为不符合“人是目的”原则,因此这是不道德的。由此可见,康德所说的人是目的,强调它不含任何功利意义,仍是从突出纯理性的抽象规定出发的。

但是,康德这个伦理学命题的重要意义倒恰恰在于:它实际上并不“纯粹”,而是强烈地反映了一定社会时代的要求和动向。康德为曾为当时法国革命时期的状况慨叹,“许多统治者认为他们的人民好像只是自然王国的一份”,即没有人身自由。统治阶级将理性存在者(人)仅仅当作自己欲望的工具的这一现实,促使康德提出了“人是目的”的理论。因而,它具有人权、民主的实质内容。

“意志自律”

关于“意志自律”,康德这样说:“每个有理性的存在者的意志当作普遍立法的意志。”这就是康德著名的“意志自律”,也就是说自己为自己立法。将被动的我必须应当这样变为自觉的我立意如此,将被动的服从变为主动。

康德说:“现在自然的结论就是:在目的过度中,人就是目的本身。也就是说,没有人可以将他单单用做手段,用作工具,他自己总永远是一个目的。因而那以我们自己为化身的人的本质对我们自身来说,一定是神圣的。之所以得出这个结论,是因为人是道德律令的主体,而这个律令本身是神圣的……这个道德律令就建立在他的意志自律上。这个意志作为自由意志,同时就依照他的普遍法则必然符合于他原先服从的那种东西。”

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分析篇的原理部分提出四个“定理”,由非经验、非幸福、非实质到非他律,即由肯定道德律令的先验性、义务性、形式性到自律性。

康德对道德律令所做的许多分析、论证,最后集中到“自由”这个概念上。康德伦理学的自由与其认识论的必然是互相对峙的两方,理性给自然立法就是自然的必然,理性给自己立法就是人的自由。自由是纯粹理性在伦理道德上的表现。

道德律令作为超感性经验的理性力量,是普遍必然的绝对命令,它的本质是自由。人是目的不是工具,人作为理性的存在,是自由的。意志自律则是这种自由的直接表现。康德说:“自由这个概念是解释意志自律的关键。”他在《实践理性批判》一书中说:“自由是纯粹理性体系的整个建筑的拱心石,是灵魂不朽、上帝存在等其他一切概念的依据。”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认为,“自由”在理论理性中是不可企及的彼岸理念。它是感性经验所不能具有或证明的。人作为血肉之躯的自然现象也永远隶属在必然因果的铁链之中,毫无自由可言。但是,另一方面,康德在自由与必然的先验矛盾中也说明了,这并不否定自由能作为本体理念的可能。如今,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在脱开一切经验欲望、感情因素的道德领域后,自由出现了,这就是“意志自律”。

善恶与道德感情

道德律令是超感性的纯粹形式,它涉及现实行为,因此就有善恶。所以康德说:“善恶是实践理性的对象(即客体)概念。”这个对象(客体)并非是指时、空中自然事物、因果等,而是指“作为通过自由而可能得到的一种结果来看的那一个客体观念……意志对可以实现那个对象(或其反面)的那种行为的关系”。这就是说,所谓善恶乃是自由在决定人的行为时所产生的效果。所谓对象(客体),主要是指行为自身,其次才指行为所产生的结果。

这里便产生了一个问题,那便是,善恶概念即行为的善恶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呢?康德认为,善恶不可能来自对现实经验的比较、概括和提取,只可能来自先验理性、道德律令。只有先存在道德律令才会有善恶概念,而不能颠倒过来。康德说:“善恶概念不当在道德律令之前先行决定……而只当在它之后并借着它来决定。”“并不是善(作为一个对象)的概念决定道德律令,并使之成为可能,而是道德律令首先决定善的概念,并使之成为可能(就其绝对配称为善而言)。”

因为如果是前者,那么势必又归结为经验的幸福主义,即善恶最终又与快乐、痛苦的感觉经验联结起来,“将引起愉快的手段称为善,将不快和痛苦的原因称为恶”了。因此,善、恶不是福(乐)、祸(苦),也不属于事物对象或性质,它首先属于行为本身,是指行为作为客体(实现对象)是否体现了道德律令而言。

康德还恶与祸福的分离看作是人畜的分野。“善”是对道德律令的服从,“恶”则是有意选择了违反道德律令的行为原理。康德说:“人是恶的,只能解释为:他意识到道德律令,但采取了背离它的原则。人性本恶……但不是一种自然属性。”“恶”是人的反社会的个体倾向。

由此可见,道德感情建筑在理性判断之上,它是认识到客观道德律令所有主观感性冲动要远为优越而产生的敬重之心。因此,它不是天生的感官、良心,也非自然的情欲冲动,而是道德律令对人们心理上的一种影响和结果。而人的道德感情,也正可说是理性战胜人性(自然性)、道德战胜情欲在感情上的产物。

同类推荐
  • 造物先造人:松下幸之助的经营哲学与做人理念

    造物先造人:松下幸之助的经营哲学与做人理念

    松下幸之助(1894—1989),被人称为“经营之神”——“事业部”、“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等日本企业的管理制度都由他首创。松下幸之助为人谦和,无论见了谁都点头哈腰,他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经营哲学:“首先要细心倾听他人的意见”。如果你想用最短的时间学习日本式管理的精髓,那么最好的入门书就是阅读松下幸之助的教诲和哲学。松下幸之助一生共出版了60多种著作,累计达数百万字。他的著作被译成英、法、德、中等20多个国家的文字,在全世界广泛流传。书中那些令亿万人为之倾倒叹服的经营秘诀,为人们打开了一道通往经营成功的大门。
  • 历史的倒影

    历史的倒影

    本书收录的30余篇文章,是作者近些年发表在《南方都市报》《东方早报》《同舟共进》《国家人文历史》《看历史》以及腾讯“大家”专栏等报刊、网站上的历史随笔。这些历史随笔的特点是从历史的纵深来看历史的渊源和发展、演进的逻辑,给读者提供一个宏大叙事的思考角度。
  • 功臣的非正常死亡

    功臣的非正常死亡

    一个人的死亡如果能够理解为非正常死亡,这说明,这个人的身上一定具有了传奇的人生经历和死亡方式,并且被世人所关注。对于横死的人,或者说是非正常死亡的人,人们总是抱有莫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因为非正常死亡的“非”或是横死的“横”,总是出乎人们的意料的。 本书描写的非正常死亡的功臣,选取的是影响中国历史进程,并且为世人所熟知的历代名臣,他们为自己的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拜将封侯,他们功高盖世而又被帝王所器重,他们才智过人且地位显赫,但就是这样一群被写进中国历史的功臣,无一避免地成为了政治权谋的祭品。这是因为,他们身处于政治漩涡的中心,并且不可避免地被卷进了一系列的政治权谋当中去。
  • 中国五千年帝王之谜全集

    中国五千年帝王之谜全集

    本书在众多的皇帝中选择了一百多位。他们并非都是最具特色,但他们都有各自的特点:有的贤明,有的昏庸;有的雄才大略,有的鼠目寸光;有的功勋卓着,有的庸碌无能;有的绝妙文才,有的情思万种;有的长寿,有的短命;有的勤俭执政,有的荒淫败国……形形色色,我们从各“色”的皇帝中,从他们的身世、性格、情感、登基、执政、立储、立后、死因等多个层面,用不同的视角去探求他们“秘”而不宣的各种细节,以及朝代更迭、家国兴衰的种种秘闻轶事。
  • 升迁就学曾国藩

    升迁就学曾国藩

    曾国藩出身贫寒、其貌不扬、又不善于钻营投机,他一生行得正,走得稳,虽然历经磨难,但总体还是直线升官,12年间升了十级,位极人臣。他一生都在跟太平天国干仗,打赢了史上最大规模的内战。本书详细地记述了曾国藩的传奇一生。
热门推荐
  • 保和堂外传

    保和堂外传

    缘起:白娘子和许仙的爱情故事不知道感动了多少人,白娘子水漫金山,被关在雷峰塔,后来许仙的儿子许仕林状元祭塔,救出了白娘子,许仙和白娘子一起成仙,许仙也被称为药王,后人为了纪念许仙,还为许仙建立了药王庙。那么许仙的后人都生活的怎么样呢?许仙如此好心的一个大夫,又被后人尊称为药王,他的后人一定是福德深厚了!难道只有许仕林一个人吗?不会的,那个时候又没有计划生育,所以许仙的后人一定也是开枝散叶,许仕林也定会是多子多福的!我们的故事就发生在许仙和白娘子飞升好多年,又好多代人以后了,至于是哪个朝代,因为时间太久,已经无所谓了,我们暂时就说这是发生在大明朝的故事吧!不过,你可不要太当真呦!
  • 合成神格

    合成神格

    罗海发现自己夺舍的这个虫巢,从他得到的虫族记忆里,这种侵略性极强的伟大种族,竟然只有一个种族能力。“一眼万年?虫族的能力,是能让自己的种族在短短时间内,缩短寿命,加速生物的细胞分裂速度,使得自己的种族像是花蕊一样瞬间,出生,绽放、成长,凋零,死亡。ps:当全世界都在穿越的时候,我们不穿越。本书又名《土著人传记》
  • 综漫之奇妙的旅行

    综漫之奇妙的旅行

    东南陌陌,华夏第一个女特种兵队长,只是睡一觉却发现自己穿越在一个二次元世界,随即发生一系列温馨平淡的故事,带着自己的男人穿越各个异世界,完成自己灵魂的修复......1V1,绝对宠溺宠文,不要被简介吓到了啊!
  • 享用一生一世的恩赐

    享用一生一世的恩赐

    我有一个小小的想法,希望每个人的一生中。部能找到几本好书,与其终生相伴相依。这些书是先人赐予的、可以享用一生一世的恩赐,我们要以感恩的心来慢慢地读。请将这些书放在你的身边,当你的心受到伤害时,当你对生活失去希望时,当你感到寂寞孤独时,请翻开这些书。你没有必要一次读完,一个月也好。一年也好,即使用更长的时间也没有关系,因为这些是可以读一辈子的书。我们曾无数次地跟自己说:“有空的时候一定要慢慢地品、细细地读。”然而,我们却无法停下匆匆的脚步。在走过的路上我们丢失了许多东西,这些东西难道竟是那些支撑着我们的信仰吗?
  • 不三

    不三

    草长花开,生老病死,不离因果。这篇东西的起因是我醉后跟张函吹牛,说我写过诗写过文,且自我感觉良好,至少在我生活的那个村子里是排名第一的。牛吹大了,一拍脑壳说为他的微信自媒体《你听》写小说连载。酒醒来,全忘记了。张函电话催我交稿,我才意识到瞎吹的后果。为了颜面和继续在村子里排名第一,于是,就有了下面这篇东西。
  • 未元大陆

    未元大陆

    鸿蒙初辟,天地已定,无数位面,在万亿年间稳定运转,此时突然天降玄黄之气,混沌阴阳,这对于逐渐凋零的旧世界来说,堪比神临,举世欢呼。天降鸿蒙,新成型了一块大陆,仙元大陆一片轰动,仙门震动,各大王朝闻风,纷涌而入。韩楚身为新生的未元大陆原住民,看着无数的强者从天而降,又纷纷被雷劈死,只当看了一场烟火,默默的捡了一地的法宝灵器,偷偷藏在家里的土灶里面。为了处理掉后山掉下来这么多的废铜烂铁,他可是操碎了心。
  • 随身空间好种田

    随身空间好种田

    一场地震,让林倩穿越成了古代贫穷山村的小女孩!好在有随身空间,原本以为是要带领家人发家致富奔小康......谁能想无意间遇到了南安王世子之后,居然甩不掉了!霸道的世子,温柔体贴的富家公子,神秘聪慧的林倩,因为天下大乱走到了一起,共同建立了一个盛世王朝!
  • 化为人

    化为人

    有个憨憨遇到了人,这个人也是个憨憨有个恶魔遇到了人,这个恶魔也成了人
  • 诅咒日记之花心女孩

    诅咒日记之花心女孩

    本文又被命名为被诅咒的心动懵懂无知的女孩有一个可怕的前世,正在焦急解咒的时候,却浑然不知眼前这个所谓的变态就是她人生的转折点……
  • 凉山的隐藏土豪

    凉山的隐藏土豪

    来自凉山山区里的农民工因一张彩票改变命运,从此过上了猪一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