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627000000007

第7章 尼采(1)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844——1900),德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家、诗人、作家。

在西方哲学史上,尼采是最不能忽略的人物,也是最富有争议的人物之一。由于观点和立场不同,人们对他毁誉不一,对他的思想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不仅如此,尼采的思想由于采取了独特、强劲、充满隐喻和矛盾、甚至是“疯癫”的独白形式,因此,还常常遭到误解,以致波达赫说:“尼采的生平和著作是近代文学史和思想史上受到最严重曲解的现象。”

本书大胆的、无所畏惧的在尼采的思想里遨游,追寻昔日伟人的足迹,撷取其智慧的灵光,将其一生中的闪光点整理成文,集文成书。

尼采的生平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844年生于普鲁士萨克森州的洛肯镇近洛肯村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尼采的父亲是威廉四世的宫廷教师,他曾执教过四位公主,他的祖父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写过神学著作,他的外祖父是一名牧师。幼儿时期的尼采是个沉默的孩子,两岁半才学会说第一句话。

1849年尼采的父亲患病逝,次年二岁的弟弟夭折,从此尼采便生长在一个完全女性的家庭里。祖母关于其波兰贵族家族史的灌输对尼采贵族情节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自幼相信自己有着波兰贵族血统并为此而感到自豪。但是尼采并没有忘记父亲,他希望以父亲为榜样成为一名牧师,因此他时常给伙伴们朗诵圣经里的某些章节。

1854年他就读于南堡文科中学,对文学与音乐极感兴趣。

1858年,进入普夫达中学,这个学校课程都是古典的,训练很严格。可是尼采却难以接受这种新生活。这时的他除了理智的发展并有着惊人的进步外,音乐和诗歌已经成为他感情生活的寄托。尼采幼年曾受教于普鲁士当时最好的女钢琴家。

1864年,尼采进入波恩大学攻读神学和古典语言学,第一学期结束,便不再学习神学。尼采在修养和气质上更像是一名贵族,所以他对平民政治不感兴趣,而且他从没想过要过一种安宁舒适的生活,所以他不会对有节制的欢乐和痛苦这样一种可怜的生活理想感兴趣。

1867年尼采被征入伍,从马上摔下,摔成重伤。次年因伤退伍,并与瓦格纳结识,随后的几年中瓦格纳和妻子成为尼采在艺术和理智方面的良师益友。

1868年,他的导师李谢尔思向巴塞尔大学推荐他,并第一个向世间预言尼采是位天才。

1869年2月,年仅25岁的尼采被聘为瑞士巴塞尔大学古典语言学教授。在巴塞尔,他结识了许多年长和年轻的朋友,例如瑞士著名文化艺术史学家雅可布·波克哈特。

1869年4月,尼采获得了瑞士国籍,从此成为瑞士人。同年5月,尼采初次到瑞士卢塞恩城郊的特利普拜访了瓦格纳。同月28日,他在巴塞尔大学发表就职演说,题为《荷马和古典语言学》。

1870年,尼采被聘为教授。不久传来了德法开战的消息,尼采主动要求上前线。同年10月,尼采重返巴塞尔大学讲坛。他结识了神学家弗兰茨·奥弗尔贝克,两人很快成为挚友并共居一所住宅。

1872年,他发表了第一部专著《悲剧的诞生》。这是一部杰出的艺术著作,充满浪漫色彩和美妙的想象力;这也是一部幼稚的哲学作品,充满了反潮流的气息。

1873年,尼采的《希腊悲剧哲学》片断,以未完成的手稿出版。

1874年,尼采完成了《不合时宜的思考》的第二部分《论历史对生命的损益》、第三部分《教育家叔本华》。在这部作品中,他猛烈抨击各沙文主义大学。

1876年,尼采完成了《不合时宜的思考》的第四部分《理查·华格纳在拜罗伊特》。在这部作品中,他称华格纳为齐格弗里德,“他从不知道害怕为何物”,甚至把华格纳称为惟一真正艺术的奠基人。

1879年,尼采辞去了巴塞尔大学的教职,开始了十年的漫游生涯,同时也进入了创作的黄金时期。

1883年,他完成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第一、第二部分,1884年完成了第三部分,1885年完成了最后一部分。尼采在这部著作中阐述了著名的“同一性的永恒轮回”的思想。这是他的两个主要思想体系中的一个。

1886到1887年,尼采把他浪迹天涯时写下的箴言、警句、辞条汇集起来,组成了两个集子:《善恶的彼岸》(1886年)和《道德的系谱》(1887年)。在这两个集子中,尼采希望摧毁陈旧的道德,为超人铺平道路,但是他陈述的一些理由却难以成立。此外,这两个集子中所阐述的伦理学的体系还给人留下一种印象—充满刺激性的夸张。在尼采发疯的前夜《瓦格纳事件》、《偶像的黄昏》、《反基督》、《看那这人》、《尼采反驳华格纳》一气呵成。它们写得标新立异,很有深度。但同时这些书也具有闻所未闻的攻击性和令人瞠目的自我吹嘘。

1889年,图林的灾难降临了。长期不被人理解的尼采由于无法忍受长时间的孤独,在都灵大街上抱住一匹正在受马夫虐待的马的脖子,最终失去了理智。被朋友带回柏林。尼采进入了他的生命的最后十年。他先是住在耶拿大学精神病院。

1890年5月,母亲把他接到南堡的家中照料。

1897年4月,因母亲去世,尼采迁居到位于魏玛的妹妹伊丽莎白的家中居住。在尼采的一生中,他的家庭始终是他的温暖的避风港,作为这个家庭中惟一的男性,家中的五位女性成员始终围着他转,无微不至地关怀他,精心呵护他,尽量满足他的一切愿望。但尼采为了心中的崇高理想,毅然舍弃了这一切,像个苦行僧一样在这个风雨飘摇的世界中飘泊游荡,忍饥挨饿,沉思冥想。

1990年8月25日,尼采与世长辞,享年55岁。

尼采的著作

尼采的主要著作有:

《悲剧的诞生》(1872年)

《悲剧的诞生》的主旨,尼采后来一再点明,是在于为人生创造一种纯粹审美的评价,审美价值是该书承认的唯一价值,“全然非思辩、非道德的艺术家之神”是该书承认的唯一的“神”,他还明确指出,人生的审美评价是与人生的宗教、道德评价以及科学评价根本对立的。尼采后来提出的“重估一切价值”,其实,“重估”的思想早已蕴含在他早期的美学理论中了。当时他就宣告:“我们今日称作文化、教育、文明的一切,终有一天要带到公正的法官酒神面前。”后来又指出:“我们的宗教、道德和哲学是人的颓废形式。相反的运动:艺术。”可见,“重估”的标准是广义艺术,其实质是以审美的人生态度反对伦理的人生态度和功利的人生态度。

《朝霞》(1881年)

《朝霞》分为五卷,每卷分为长短不同的节,少只有一两行,多则一两页,甚至偶尔长达三页以上。该书比较详细的部分,特别是前三卷,有点像随笔式的短文,其思想素描与其说是巨细无遗的不如说是钩玄提要的。在接下来的讨论中,特别是在第四卷中,每段要更短一些,带有圣经经文的思想风格。寥寥几个句子甚至单独一个句子构成浓缩的和凝练的格言,好像压缩甚至过度压缩的短文。

《快乐的科学》(1882年)

《快乐的科学》在尼采的一生中处于中心的位置,它也是尼采采用哲学的叙述方式最成功的尝试。身为哲学家的尼采与科学对立,又以哲学家的身份抗拒艺术,同时也抗拒哲学家的语言。尼采处在艺术和科学的彼岸,为这个主题倾注了持续不断的热情,这部作品正是这种热情的成果。本书提供了一种新的人类精神中关于科学和艺术问题的解决办法,尼采并不是要压抑和抑制科学和艺术,而是将二者置于一个美化的领域使之共存。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1883年)

尼采这样评价自己这部著作:“在我的著作中,《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占有特殊的地位。它是我给予人类的前所未有的最伟大的馈赠。这部著作发出的声音将响彻千年,因此它不仅是书中的至尊,真正散发高山气息的书—人的全部事实都处在它之下,离它无限遥远—而且也是最深刻的书,它来自真理核心财富的深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泉水,放下去的每个吊桶无不满载金银珠宝而归。这里,没有任何‘先知’的预言,没有任何被称之为可怕的疾病与强力意志混合物的所谓教主在布道,从不要无故伤害自身智慧的角度着眼,人们一定会首先聆听出自查拉图斯特拉之口的这种平静的声音的。‘最平静的话语乃是狂飙的先声;悄然而至的思想会左右世界。’”

《看哪!这人》(1888年)

这篇书名取自《圣经》,传说耶稣蒙难前头戴荆冠,身披紫袍,受尽凌辱和嘲弄。当时罗马帝国驻巴勒斯坦总督彼拉多指着耶稣对众人说:“看哪这人!”这里尼采以耶稣自比。

这本书可以认为是尼采以主要著作为线索对自己的思想主张的独特描述,似乎就是作者对后世的一种表白,一种交待。他本人对这篇独一无二的自述相当看重。为些,他特意拟了对德皇威谦二世和俾斯麦首相的两篇信稿,从那里我们可以看出尼采当时之狂妄,看出他用世之心何等强烈,非圣贤可比。

尼采的自我哲学

在西方哲学发展史上尼采是最不能忽略的人物,也是最富有争议的人物之一。由于观点和立场不同,人们对他的作品有着不同的理解。不仅如此,尼采的思想由于采取了独特、强劲、充满隐喻和矛盾,甚至是疯癫的独白形式,因而常常遭到误解。

从正面来说,尼采是一位特立独行的哲学家。他将哲学的深邃、诗歌的浪漫、音乐的震撼,心理学的精细和语言学的广博融为一体,自成一家。尽管他的思想中存在不可避免的糟粕,但他为后人留下的思想财富是极其宝贵的。

尼采贬斥理性和日神精神,赞美感性和酒神精神,故而被视为西方现代非理性思潮以及生命哲学的创始人之一。他主张对现代性及其一切价值彻底重估、批判和颠覆,并因此被多数后现代主义者奉为先驱。

当然,对待尼采,我们不是要辩论他的对与错,得与失,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去理解,去探索,去研究他的言行,他的智慧。

人生的告诫

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没有遇到过先哲的幽灵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人生。尼采就是一个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需要遇到的幽灵。他独到的以美学解决人生存在的根本问题,他是魔鬼的思想,亦是伟人的见识,他对人生提出的告诫最广泛,最实际,最具审美意识。

珍惜你的美德

尼采认为,倘若你拥有一种独一无二的美德,便不要与人共赏。当然,你必定会为它取个名字,并且十分珍惜它,你会开心地与它嬉戏、玩耍。但是,倘若你让大家共用这个名字,那么你将会失去这种特有的美德而变得和大家一样!

如果你将最高的目的灌注于热情的深处,它们便会变成你的美德和欢乐。即便你是属于脾气暴躁、执著狂热、沉迷肉欲、或者是充满恨意的族类,但是你的热情终将成为美德,就连恶魔也会变成天使。

尼采还认为,一个人能拥有多种美德固然不错,但不见得这样就是一件好事,因为有许多人就是由于不堪负荷众多美德的倾轧争斗之苦,而跑到荒郊野地里去自杀了之,成为肉体的蔑视者。

美德会互相嫉妒,而嫉妒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每种美德都可能毁于嫉妒。心中充满嫉妒的人就像蝎子一样,最后只会将毒刺转向自己。

自我控制

尼采发现有好几种不同的方法可以用来抵抗一种冲动的高涨。具体办法如下:

第一,避免满足这种冲动的机会,通过使它长时间地和越来越长时间地得不到满足而削弱它和消灭它。

第二,在此种冲动的满足方面制订严格的规定,给冲动本身套上一副时间的笼头,把它的惊涛骇浪限制在一个个坚固的时间隔断之内,从而可以使我们拥有某些不受打扰的间歇时间,我们也许可以从这里又回到第一种方法。

第三,故意放纵自己,没有限制甚至是不顾一切地满足这种冲动,以便最终对它感到厌倦并通过此种厌倦获得一种克服冲动的力量:只是我们一定要小心,千万不要步那位骑手的后尘,他把他的马一直骑到累死,同时也因此折断了他自己的脖子,不幸的是,这项实验的结局往往如此。

第四,把满足这种冲动的思想与某些非常令人痛苦的思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至于只须经过稍许练习,满足这种冲动的思想本身就会立即使人感到异常痛苦。

第五,承担劳动和特别困难的工作,从而造成自己能量的异常分配,或者有意让自己迷上某种新的刺激和娱乐,从而使自己的思想和生理力量活动流向其他的渠道。

第六,使自己成为一个能经受全面削弱和压制他的生理和心理组织的人,通过这种方法,最终也会达到削弱某一个别强烈冲动的目的:当他像禁欲主义者一样饿其体肤时,他同时也就饿瘪和摧毁了他的活力,进而饿瘪和摧毁了他的理智。

毫无疑问,在所有上述方法中,我们的理智只是另一种冲动的盲目的工具,此种冲动实际上是那种强度使我们不堪忍受的冲动的竞争对手:它也许是一种渴望安宁的冲动,也许是一种对于耻辱和其他不良后果的恐惧的冲动,或者是一种爱的冲动。当“我们”以为是我们在抱怨另一种冲动;也就是说,我们之所以能够意识到某种冲动的亢进的痛苦;是因为存在另一种同样亢进甚至更为亢进的冲动,是因为一场战争已经在即,而我们的心灵将不得不加入其中一方。

世俗的智慧

高处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陡峭的斜坡!

站在斜坡上,双眼向下凝视,而双手却向上攀登,那里,两重意志会令所有人感到一阵眩晕。

这,这便是尼采的陡坡和尼采的危险,尼采的目光投向最高的顶端,而手则想抓牢并倚靠在深处!

尼采说:“我的意志附因于人类,我用链子将自己和人类紧紧缚于一体,而实际上我是要被拖拽向超人的,所以我的另一个意志要往那里去。”谁若不想枯萎于人群之中,就必须学习利用其所有的杯子喝水;谁若想在人群之中保存洁净,就必须懂得如何利用水擦洗自己。

尼采认为,勇敢一点!振作一点!老迈的心啊!既然不幸降临到你身上,又何妨将它当作幸福来享受呢!”

这是尼采第二个世俗的智慧:容忍虚荣甚至容忍高傲。人要学会忍受虚荣者,是因为他们能治疗我的忧郁症。况且,谁能想到虚荣者之谦慕之深度!要欣赏他们,也同情他们的谦卑。倘使说真正的道德乃是不自知,那么,虚荣的人便是不知道自己的谦卑!

这是尼采的第三个世俗的智慧:尼采不会因为人们的胆怯而对恶人感到厌烦。

尼采说:“说实话,我觉得你们当中的大智者似乎不是真的那么聪明;同时我亦发现人类的弱点并没有如一般所说的那么拙劣。”真的,善良者与正直者,有许多可笑的地方,尤其是对于所谓“魔鬼”的恐惧!在你们的灵魂里,你们反对那些伟大的,以致当超人表现出亲切的时候,你们也会感到害怕!

天才的感悟

同类推荐
  • 屠基达自传

    屠基达自传

    《屠基达自传》汇集了大量由屠基达本人亲自撰写的珍贵文稿,其中包括了许多值得借鉴的历史资料、回忆、纪念文字等,内容丰富、精彩,情感真挚动人。从叙述的内容中,我们不但可以认识屠基达,认识中国的一位歼击机设计师,还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到新中国航空工业艰难曲折、不断前进的发展历程。 这对我们今天从事和关注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人们来说,无疑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 胡雪岩外传--从伙计到商界巨亨(上)

    胡雪岩外传--从伙计到商界巨亨(上)

    胡雪岩(1823-1885),名光墉,字雪岩,安徽绩溪人,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传奇式的商界人物,本书介绍他的生平事迹和经营之道等。
  • 伏尔泰

    伏尔泰

    伏尔泰(1694~1778)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伏尔泰原名F.M.阿鲁埃,1694年11月21日生于巴黎一个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伏尔泰在求学时期受到自由主义思潮、特别是P.贝勒反对宗教狂热著作的影响,中学毕业后致力于文学创作,发表揭露宫廷腐败和教会专横的讽刺诗,于1717年和1725年两次被投入巴士底狱,并从1726年起被迫流亡英国。在英国,伏尔泰努力学习英国资产阶级的先进思想,成为I.牛顿和J.洛克的信徒。他热情支持百科全书派的启蒙运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由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批判天主教会的黑暗和腐朽。
  • 特蕾莎修女传

    特蕾莎修女传

    特蕾莎修女,一位穷其一生为贫穷的人当中最贫穷的,孤苦的人当中最可怜的人奔波服务的伟大女性。特蕾莎修女是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也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青少年最崇拜的4位人物之一。本书以丰富细腻的文笔,讲述了她传奇而伟大的一生。本书是特蕾莎修女的第一部中文传记,作者以其细腻的笔调及充沛的激情,不仅真实还原了特蕾莎修女善与爱的一生,而且为读者带来了许许多多亲切温暖的心灵感动。
  • 金丝小巷忘年交

    金丝小巷忘年交

    范玮丽作为杨宪益最后三年生活的亲历者,记录下了与杨宪益在金丝小巷的相处经历,金丝小巷忘年交主要介绍了杨宪益的生活情况及杨宪益对往事的回忆,用细节展现杨宪益的真实性格与为人品格,并融入了范玮丽与杨宪益作为忘年交的深厚情谊。
热门推荐
  • 都市咸鱼要上天

    都市咸鱼要上天

    有人说世界上最富有的地方是坟墓,不,是我家!有人说美女最多的地方是天上人间,不是我家,老婆可以把刀放下了吗?有话好商量……有迹可循的是人生,无处安放的是灵魂!
  • 带上系统闯江湖

    带上系统闯江湖

    二十一世纪肥宅少女一朝穿越,穿进自己花费九年心血写出的小说。穿成反派,如何活命?“统砸!陪姐闯江湖!”
  • 日光微凉

    日光微凉

    他说:“我能感觉你的悲伤,我能体会你的痛苦,我爱你。”一直以来,那样熟悉的感觉,究竟从何而来?他说:“秦子兮,你过去爱谁,现在爱谁,我都不再计较,只是下一秒开始,我要你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只有我,你只能爱我!”他孤独了那么久,能得到幸福的垂青吗?她说:“我累了,很累了,我要的,只是一个家。”她的愿望,能实现吗?在现世沉浮,哪里才是命定归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日光微凉,沉吟至今。
  • 三界之我是至尊

    三界之我是至尊

    我是林羽,我不厉害,但是我老婆厉害。你有本事打我,我让我老婆揍你,嘿嘿
  • 前妻难再逑(全本)

    前妻难再逑(全本)

    三年的爱恋,最终难逃被背叛的命运。保持着最后的自尊和骄傲,她微笑着答应了他。然后,带着一颗破碎的心,她离开了这个伤心的城市!三年的爱恋,用五年的时间去遗忘。当她破茧归来,面对努力想要挽回的男人,是否还能保持着波澜不惊?*三年的相处,他终于对温顺得没有任何脾气的她厌烦了。当他提出离婚时,她一如既往的平静,让他终于对她彻底的厌倦。可是,当她真的离开,他却觉得心里空了一片!夜夜留恋在花丛中,可却仍然无法弥补失去她之后的那份空白!当他终于决定去找她,她的身边早已有了别的男人,还带着一个四岁大的小男孩,故意在他面前秀幸福!只是,为什么他看着那个小男孩,越看越觉得眼熟!该死的女人,居然让他的儿子喊别的男人爹地!这一回,他绝对不会再放过她了!
  • 斗罗大陆之双生明与暗

    斗罗大陆之双生明与暗

    光明与黑暗,相生又相克。当到斗罗陆,又将于如何?
  • 迷梦仙缘

    迷梦仙缘

    死是最容易的事情,但是破开生死,了悟长生,得以超脱握生死轮回未尝不是极具诱惑。许淞,一介书生,险死还生之后,步入仙道,因为林中求生的遭遇,认清自己所要追求的,意志坚定,向着生命层次的超脱进发。然而路至中途,世事变迁,却不得不改变初衷,以我此身,换一界轮回重生......
  • 我的贴身美女

    我的贴身美女

    作为一个初入行的古董商,乡下小子李文轩商场受挫,情场失意,几近崩溃……直到一张藏宝图从天而降。从此,一切都发生了改变。纯洁的乡下小子被明星玉女逆袭?懵懂的萝莉乞求他粗暴的推倒?李文轩将如何取舍?面对无尽的宝藏,他又如何决断?……敬请赏阅本书。不一样的暧昧人生。群号(245745371)
  • 墨丫头又又又溜啦

    墨丫头又又又溜啦

    泷泽大陆。青冥之上有一道暗芒闪过。至此,泷泽之格局,悄然改变。华夏25世纪的杀手女王Q.M一朝醒来变成了墨家废柴?不存在的,墨倾的字典里没有“废”这个字。她一路成长,炼神丹,御万兽,抗万敌。可,唯独抗不了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