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675200000019

第19章 《水浒传》里的女人(1)

有人说《水浒传》是一部男人的戏。在《水浒传》故事里,女性只是起了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而《水浒传》里稍费笔墨描写的女性,又大多是“淫妇”、“荡妇”或其他不良的形象。这既与作者对女性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也与作者所处的封建统治时代有关。在男权社会中,女人是没有什么社会地位的。我们在《水浒传》中可以看到女性有时候就像是物品一样被男人轻易处理掉了。这一点,恐怕连作者本人都没有意识到。尽管如此,《水浒传》中还是出现了少数几个具有正面形象的女性。本章主要用现代的眼光,以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这些女性。另外,水浒一百零八将中也有三位女将,但她们已被男性化了,并且上文也有论述,故不再述及。

潘金莲是“淫妇”吗?

潘金莲是《水浒传》为数不多的女性中用笔墨最多的一个人物,由于在《水浒传》中对潘金莲偷情杀夫等情节淋漓尽致的刻画,潘金莲也在后世读者心目中树立起了“淫妇”这一形象,时至今日,人们仍爱用“潘金莲”来喻指那些对丈夫不忠的女人。潘金莲真的就是一个“淫妇”吗?也许,是到了为潘金莲翻案的时候了。

小说中,潘金莲一出场,作者便给她涂抹上了十分光彩的一笔。潘金莲原是清河县一大户人家的使女,年方二十出头,颇有些颜色。老而好色的大户要收她做通房丫头,潘金莲不肯,大户不放,又要纠缠她,所以潘金莲只好告诉了主人婆,意下不肯依从。寥寥数笔,却写出了一个有尊严、有性格的女性形象。

大户不能如愿,遂记恨于心,出于报复将她嫁给了一个身不满五尺,面目丑陋,头脑可笑的“三寸丁谷树皮”武大郎。而且不要武大一文钱,反倒赔了些嫁妆,就白白的嫁给他了。武大与潘金莲,真是乌鸡配上了金凤凰,这种强烈的反差会令所有的人都感到不适。就连西门庆得知潘金莲是武大的娘子时,也笑得前仰后合,还十分痛心地说:“好一块羊肉,怎地落到狗口里!”

那么藩金莲到底是一块怎样的“好羊肉”呢?原著第二十四回“王婆贪贿说风情,郓哥不忿闹茶肆”是这样描述潘金莲的:“眉似初春柳叶,常含着雨恨云愁:脸如三月桃花,暗藏着风情月意。纤腰袅娜,拘束得燕懒莺慵;檀口轻盈,勾引得蜂狂蝶乱。玉貌妖娆花解语,芳容窈窕玉生香。”

不管作者以怎样的笔调、语气进行描绘,都不能否认潘金莲是个貌美如花的女子。而武大郎呢?却是一个身不满五尺,面目丑陋,头脑可笑的“三寸丁谷树皮”。潘金莲嫁给武大郎,这种婚烟本身就是不协调、不般配的。潘金莲的内心感受注定是痛苦的、哀伤的,可又无法抗拒和诉说。试想一下,如果潘金莲嫁的不是武大郎而只是一个平常的人,她的生活也应该是幸福的,她也会知足的,她也绝不会到外面去招蜂引蝶。说不定潘金莲还会成为一名贞妇烈女,这从她反抗大户的威逼中就可以看出。

在那个封建社会,潘金莲也许只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可潘金莲偏不,她不是一个向命运低头的女性,她显然不会满足于这种没有爱情基础的婚姻,她一定有过许多“非份”的想法,所以书里说“这婆娘倒诸般好,为头的爱偷汉子。”正因为如此,才引得一班狂蜂浪蝶在她家门前挑逗。武大在清河县安身不牢,只好把家搬到了阳谷县。家是搬走了,可是潘金莲的思春之心会因为换了一个环境而归于沉寂吗?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女子,感情世界绝对不会单调、贫乏,对爱情的渴望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果然在遇到英气逼人的武松后,她的心扉又被撞击开了。当她得知武松未曾婚配时,当时就想:“不想一段因缘却在这里!”但武松不是轻薄之人,更嫌她是自己的嫂嫂,又怎可动非份之想?在挑逗武松被拒绝后,爱心涌动的她不愿压抑自己的感情和欲望,这时西门庆又乘隙而入,这才有了和西门庆的奸情。当风流倜傥的西门大官人向她大献殷勤、表情达意时,潘金莲焉能无动于衷?对爱的渴望,使她很自然地投进了西门庆这个情场老手的怀抱,使自己的渴望之情得到些许满足。

潘金莲和西门庆通奸,应当属于道德范畴,应该受到道德的谴责。但她并没有犯罪!但是,当她和西门庆、王婆合谋,下砒霜毒死武大郎,“骑在武大身上,把手紧紧地按住被角,那里肯放松宽”时,就完全质变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杀人犯,最后落了个身首异处的可悲结局。

所以说,从生命质量考虑,从人性本身着眼,潘金莲悲惨的命运的确令人同情。从今天的观点看,除了杀夫这一刑事犯罪行为,潘金莲的作为似乎无可厚非。因此,潘金莲所谓的“淫妇”形象也该一洗了之了。

阎婆惜为何敲诈宋江?

阎婆惜的父亲是个卖唱的,属于社会三教九流中最卑贱的一层。《水浒传》第二十一回“虔婆醉打唐牛儿,宋江怒杀阎婆惜”中是这样介绍的:“从东京来,不是这里人家”。“他那女儿婆惜也会唱诸般耍令。年方一十八岁,颇有些颜色”,“在东京时,只去行院人家串,那一个行院不爱他”。对阎婆惜的出身、长相、从事的职业都做了简单的介绍。

也是阎婆惜命苦,跟随父亲在山东投亲不着,“不想这里的人不喜风流宴乐,因此不能过活”。日子本来就艰难,不想阎父又染时疫而亡,得到宋江资助后,将他认作恩人,“做驴做马报答押司”。于是,经母亲撮合婆惜便做了宋江的外室。

尽管出身微贱,阎婆惜毕竟是从东京妓院出来的,是见过世面的人。她对宋江并不满意,这才有了和张文远的苟合。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其实也很简单。

第一,阎婆惜和宋江在一起,除了被宋江养活糊口外,别无所得。她根本进不了宋家,成不了宋江的妻子,甚至连妾也算不上。阎婆惜在无名无分的情况下,没必要死心塌地地守着宋江。她还得有个依靠,有个最后的归宿。

第二,宋江其貌不扬,甚至有些杀风景。“黑三郎”宋江貌不出众,有几分颜色的阎婆惜怎么可能看得上这么一个人,并与之长期厮守呢?

第三,宋江人在郓城却心系江湖,有他的奋斗目标和人生追求。也许刚开始时,宋江对阎婆惜还有激情,但时间一长,难免失去热情,甚至厌倦,于是宋江“只爱学使枪棒,于女色上不十分要紧”,“向后渐渐来得慢了”,从而冷落了阎婆惜。总之,宋江不能给阎婆惜的太多,而张文远的出现,让失落的阎婆惜有了些许安慰。也许,在阎婆惜的心里早就有了脱离宋江束缚的念头。然而,虽有此想法,却苦于现实无情,离开了宋江,阎婆惜又能去哪里呢?

然而,机会终于出现了,她无意中获得了晁盖等人写给宋江的感谢信,阎婆惜立刻看出这是摆脱宋江的束缚和安定以后生活的最好机会。于是,她鼓起勇气做出了大胆的决定:敲诈宋江。

敲诈一点金子不要紧,还扬言要立马给钱,不然拿着书信去公厅告官。从阎婆惜的话中可以看出她很有些小聪明。看惯了曲本的小女子知道“公人见钱,如蝇子见血”,没有将送来的金子退回的一般规律,也知道“歇三日却问你讨金子,正是‘棺材出了讨挽歌钱’”,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她害怕退回书信宋江再也不会承认,因为在郓城县,宋江的话更容易被人相信。或许,此时的阎婆惜正在憧憬,等拿到金子,立刻回到东京,盘个店铺,招个郎君过小日子呢!可惜,她对宋江一点也不了解,她以为宋江是什么人,和反贼相通是什么罪,其中的分量她不知道吗?以此要挟,打中的正是宋江的要害。她偏要以报官逼迫,宋江能忍受得了吗?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宋江已经到了无路可退之地,要么你死,要么我亡。实际上是她逼宋江杀了自己的。特别是她那声“黑三郎杀人也”更加不明智,正好“提起宋江这个念头来,那一肚皮气正没处出。”结果落了个“七魄悠悠,已赴森罗殿上;三魂渺渺,应归枉死城中。”

潘巧云罪该至死吗?

和潘金莲、阎婆惜一样,潘巧云也出身低微,第四十四回“锦豹子小径逢戴宗,病关索长街遇石秀”中,潘巧云之父潘公云:“老汉原是屠户出身,只因年老做不得了。只有这个女婿,他又自一身入官府差遣,因此撇下这行衣饭。”潘巧云呢?“先嫁了一个吏员,是蓟州人,唤作王押司,两年前身故了,方才晚嫁得杨雄,未及一年夫妻。”

出身低微的潘巧云个人命运更苦,初嫁丧夫,再嫁仍未享受到爱情的幸福。杨雄是“两院押狱,兼充市曹行刑刽子手”,公务繁冗,“一个月倒有二十来日当牢上宿”,尤其是杨雄其人“心思亦不在女人身上”。嫁个这样的丈夫,拥有这样的家庭,对潘巧云而言,哪有幸福可言。她心里的苦衷,不难想象。在这种情况下,潘巧云主动勾搭和尚裴如海,主动设定计策,寻找感情依托似乎也是不难理解的。

身处封建礼法的重重制约下,潘巧云不可能东走西窜,有机会结识其他异性。在她的活动范围里,所能认识的便是“结拜潘公做干爷”的花心和尚裴如海。恰好这裴如海又对她倾慕已久,诚如裴如海所言:“我把娘子十分爱幕,我为你下了两年心路。今日娘子难得到此,这个机会作成小僧则个!”一个干柴,一个烈火,相撞怎能不燃?两人私通之后。潘巧云自觉行事,安排和裴如海约会,“因此快活偷养和尚戏耍。自此往来,将近一月有余。这和尚也来了十数遍。”

石秀发现了奸情,告诉了杨雄,潘巧云为了自保,假惺惺在杨雄面前诬陷石秀。且看她是怎样对杨雄说的:“自从你认义了这个石秀家来,初时也好,身后看看放出刺来。见你不归时,时常看了我说道:‘哥哥今日又不来,嫂嫂自睡也好冷落。’我只不睬他,不是一日了。这个且休说。昨日早晨,我在厨房洗脖颈,这厮从后走出来,看见没人,从背后伸只手来摸索我胸前道:‘嫂嫂,你有孕也无?’被我打脱了手。”潘巧云这一说,杨雄能不火冒三丈吗?第二天,就把石秀赶走了。

石秀被杨雄赶走,心里的愤恨自然难消,下决心要把事情搞个水落石出,一方面洗刷自己,另一方面为了结义之情。果然,他弄清了事情真相,先杀了报讯的头陀。再杀了淫僧裴如海。裴如海作为出家之人,应绝七情,灭六欲,可他却淫心不死,以色情之事为乐,结果被发现奸情的“拼命三郎”石秀给宰了。裴如海终被石秀所杀,亦合情理。只是也搭上了那个报讯头陀的性命。

事情到此本该就了结了,可石秀却不依不饶非要设计将潘巧云哄骗到翠屏山上,让潘巧云自己说出奸情,然后怂恿杨雄杀了潘巧云。杨雄杀潘巧云的确够狠毒,够残忍,如书中所云:“杨雄指着骂道:‘你这贼贱人,我一时间误听不明,险些被你瞒过了!一者坏了我兄弟情分,二乃久后必然被你害了性命。不如我今日先下手为强。我想你这婆娘心肝五脏怎地生着,我且看一看!’”杨雄骂完,随即“一刀从心窝里直割到小肚子下,取出心肝五脏,挂在松树上。杨雄又将这妇人七事件分开了,却将头面衣服都拴在包裹里了。”

潘巧云之死,来自三方面的原因。

其一是在石秀。在石秀看来,潘巧云与裴如海私通,就已是罪不容恕,更何况还对自己诬陷,更是罪该万死。为了一泄心头之恨,他先杀了裴如海,进而唆使杨雄杀了潘巧云。

其二是在自己本身。作为有夫之妇,岂可与和尚通奸?何况自己的丈夫“十分豪杰,却又好汉”,比不得潘金莲的武大郎,没有半点男人味,所以才与人勾搭成奸。更何况她也十分清楚,自己的丈夫不是好惹的,绝不是武大这样的懦弱之辈,这无异于“大虫口里倒涎”。事情迟早是会暴露的,为了贪得一时之欢,却害了自家性命,也不值得。

其三是在杨雄。上面说了杨雄乃是一豪杰,岂可容忍自己的老婆去偷人?在江湖上混是很注重名节的,既然自己老婆的事已被人知晓,如果视而不见,岂不是成了缩头乌龟,这只会被江湖豪杰们耻笑,以后还有什么脸面在江湖上行走?只有一刀杀之,而且要杀得酣畅淋漓,手段残忍狠毒,才能挽回一点江湖豪杰的脸面,才能不失“做个好男子”。

但是,潘巧云也有可恕之处,罪不至死。

其一也是在石秀。有句话叫“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对于潘巧云为了自保而对自己的诬陷,石秀完全可以拍拍屁股走人,事实总归是事实,总有真相大白的那一天。到时候,杨雄自然会心知肚明,和自己重续兄弟之情。况且已杀裴如海,连伤两命,既洗刷了自己的清白,又对潘巧云是个警醒,事情到此也该结束了,何必要对一个妇人,穷追不舍,还要下此毒手,方泄心头之恨?既使有仇恨,也罪不至死,何况她还是自己的嫂嫂。做人总得要有点怜悯之心,观其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仗义行为,绝不是一个无情无义之人,而且起初他也只是要杨雄将潘巧云诱至翠屏山对质,“把这是非都对得明白了,许与一纸休书,弃了这妇人。”怎么后来反倒还要怂恿杨雄对一个妇人去下毒手?

其二也在潘巧云。潘巧云毕竟是一年青女子,虽然嫁得一个豪杰般的丈夫,表面光鲜,实际却少有夫妻之事,当她看到和尚时就欲火难抑,她对情欲的饥渴是可想而知的。她的本性受到了压抑,而和尚的出现为她的发泄找到了出口。但当她闻知和尚被杀,自不敢说,只是心里暗暗叫苦,是谁杀了和尚,她心里想必也是十分清楚的。此时,她应该是既后悔又害怕,既然奸夫已被杀,对潘巧云也是一个严重警告,她今后也断不敢有半点非份之想了,恪守妇道才是份内之事。如果杨雄对她一纸休书,她也不会为自己有半点辩护,毕竟问心有愧,这总比丢掉自家性命要强。

其三也在杨雄。自己不爱潘巧云,却又把她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附属品来对待,不允许任何人来侵犯。他认为这样是对自己尊严的伤害,是有损脸面的丑事。所以,当潘巧云诬陷石秀时,他一气之下赶走了石秀:当得知事情真相后,手刃并肢解了潘巧云。杨雄此举,也许解了心中的怒气,但他却忽视了一点,他忽视了潘巧云也是一个独立的、有感情的人。他不会想到自己对妻子付出了多少,更想不到妻子背叛自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潘巧云红杏出墙,自然有悖道德,但杨雄就没有责任吗?不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吗?不应该自责吗?也许是人物所处的时代不同,有其认识的局限吧。从今天的角度看,杨雄是该反思的,是该负一定责任的。

悲情娘子贾氏

卢俊义之妻贾氏是一个多情而又胆小怕事的人。

说贾氏多情,是她和管家李固的私通;说她胆小怕事,是她安于平稳的生活,怕出现意外。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希望平平安安地生活这并没有错。卢俊义准备去泰安州时,贾氏就说过这样的话:“自古道:出外一里,不如屋里。休听那算命的胡说,撇下海阔一个家业,担惊受怕,去虎穴龙潭里做买卖。你且只在家内,清心寡欲,高居静坐,自然无事。”从这番话中,不难看出她的心思。卢俊义被梁中书擒拿,受审的时候,贾氏又说:“不是我们要害你,只怕你连累我。常言道:一人造反,九族全诛!……虚事难入公门,实事难以抵对。你若做出事来,送了我的性命。自古丈夫造反,妻子不首,不奈有情皮肉,无情杖子。”这几段话,更把贾氏的这种心思坦露无遗。

同类推荐
  • 冰心散文精选(名家散文经典)

    冰心散文精选(名家散文经典)

    《冰心散文精选》精选了冰心所作的散文。主要内容有、笑、梦、闲情、好梦、往事(一)(节选)、往事(二)(节选)、寄小读者(1923-1926)、再寄小读者(1942-1944)、再寄小读者(1958)、山中杂记、南归、关于女人、像真理一样朴素的湖、小橘灯、忆意娜、一寸法师、樱花赞、一只木屐、尼罗河上的春天、腊八粥、我的故乡、我的童年、童年杂忆、我和玫瑰花等。
  • 水的事情

    水的事情

    “天星诗库”是我社重点打造的诗歌品牌,精选60年代、70年代生的诗人,首辑推出的《水的事情》是诗人潘维的自选诗集,以少女、时间里的江南和作为审美化生存的诗歌为主题,辑合了诗人创作的发表的代表作和呈现江南水乡之生命体验的精彩诗篇。
  • 林荫幽径

    林荫幽径

    《林荫幽径》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蒲宁暮年的最后一部自选集,用八年时间写成,是他一生中写得最好、最富独创性的一个集子。《林荫幽径》真切地表现了作者对于故国的怀念和对于逝去的青年时代的眷恋。作品构思玲珑剔透,非常精致,有着磁石般的强烈吸引力;文字精练,抒情性强,擅长表现人物内心的微妙情感。具有悠远的意境和发人遐思的哲理,展现了永恒的艺术魅力。
  • 青春韵语--又是一季花开时

    青春韵语--又是一季花开时

    本书为散文集。分为悠悠思乡情、青春理想梦、青春悟人生、追忆似水流年、心情文件夹、摆渡人生心境、春风拂过八部分内容。
  • 迟来的告白:我和我妈妈

    迟来的告白:我和我妈妈

    如果你喜欢《房思琪的初恋乐园》,那么这本书不容错过。2017年,台湾导演黄惠侦凭借《日常对话》获得第67届柏林电影节泰迪熊奖最佳纪录片。而这本《迟来的告白》则是对《日常对话》这部影像作品的记录和补充,书中讲述了黄惠侦早年颠沛流离的生活,以及和母亲相处的点点滴滴。因父亲家暴,她很小就跟随母亲离家出走。和母亲相依为命的日子里,黄惠侦却常常感到自己和母亲之间隔着一堵墙,无法走进彼此的内心。她的心头一直盘旋着一个巨大的疑问:妈妈爱我吗?直到四十年后,黄惠侦终于鼓起勇气走向母亲,亲口问出。不被(父母)爱,这或许是很多人都曾有过的猜想,诚如盛可以在评价这本书时所言:“总有些秘密生长在幽暗潮湿之地,自我囚禁。阳光本是平等之物,勇敢是战胜一切不平等的勋章。这本书讲述母亲,也剖析自己,朴实真诚,远比华丽虚伪的煽情深入人心。”
热门推荐
  • 三公主的校园生活

    三公主的校园生活

    她们出身在不同家庭,遭遇着非常人的经历,但是她们却做了无人能及的事,坐了最高地位,她们有梦,无力,有心,也无力,她们可以作他人都无法做到的事,但是她们却无法拥有普通人最基本的情——爱情,但是出现的三个男生却让她们无法自拔,她们相识,相知,到相爱,她们步步后退,但是他们却步步相逼。╮(╯▽╰)╭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闲人之谈

    闲人之谈

    一时所想,闲时发发,不论是嘉,或者是差。
  • 盗门百年

    盗门百年

    燕子李三:死了,盗门传承:还在。三代盗门传承人,百年变迁,坚持了该坚持的,放弃了该放弃的,守护了道义,妥协了情义。他们有怎样的经历,由江湖道走进寻常人生?他们有怎样的情怨,由同门阋墙成陌路?挣扎、妥协、顺应,军、政、商,不同时代,不同理念,不同命运。
  • 南宋词史

    南宋词史

    本书点面结合,以线贯穿,既从历时性方向揭示出了南宋词史阶段性的发展过程,也从共时性角度展示出了每一阶段词坛丰富多元的审美形态,既从深度上推进了南宋词史的研究层次,也从广度上拓展了南宋词史的研究领域。
  • 卜辰纪

    卜辰纪

    涅槃重生,忍辱负重,欺世盗名,不贪名利,不揽政权,不当族王;只求公平,惟愿安心。创世之际,五族而分;今有大敌来临,五族存亡之际;我辈当不畏生死,合力迎敌!
  • 天涯第二刀

    天涯第二刀

    少年本名叫秦狄,狡猾猥琐好装逼,天才抬脚我就踩,高手伸腿就是踢,兄弟情怀照肝胆,绝色美人怀中依,我若扬言做第二,天下谁敢称第一!
  • 末日灾窥

    末日灾窥

    地球被异世界入侵,异界生物控制地球大佬们按下核弹按钮,整个世界GG!
  • 麻衣刑警

    麻衣刑警

    神秘的失踪,蹊跷的死亡,诡秘的监狱,那使用冥币的叶渊,那悄然消失的头颅……
  • 鬼谷子绝学

    鬼谷子绝学

    一个人缺的永远不是钱,缺的是赚钱的智谋。一个人缺的永远不是团队,缺的是俘获追随者的能力。一个人缺的永远不是人们的爱戴和拥戴,缺的是领导统驭的智慧。被誉为智慧禁果的《鬼谷子》着重于辩证的实践方法,具有极完整的领导统御、策略学体系。在今天这个政治纷争风云变幻,商战竞争日益激烈的新经济战国时代,鬼谷子的思想、智慧和奇谋韬略,在经营、管理、公关等方面仍极具广泛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