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名美国的精神治疗师,他为那些患有心理疾病的患者们开出一个秘方,称作“谢谢你疗法”,专门治疗忧郁、受挫、焦躁或者自我怀疑等病症。他对患者提出要求说,不管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也不管是什么人,对每一个帮助和关爱过你的人说一声"谢谢",而且强调在致谢时一定要微笑着,如此坚持6个星期。最后,大部分病人的病情在6星期里有了非常明显的好转。
美国人懂得感恩,这也让他们从小都养成了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行。有个朋友曾经去过美国,他为我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我们逗留在美国的时候,某一天驱车出去,不巧刚开上交通要道时车子熄了火,怎么都无法发动。正恼火时,有位年轻的卡车司机对我们说,"需要我来帮你们将车拉到路边去吗?"等拉走车子后,我们询问他的工作单位,他只是淡淡地说他是从外地来打工的。他没有接受我们的报酬,当我们对他说“谢谢”时,他的脸庞洋溢着感动的笑容。我的侄女去美国留学,当她看见报纸上登出了免费教授英语的广告时,就很快联系了那位退休老师。接下来,这位老教师在每周四的上午都会自己开车来到我侄女的住所,为她教解英语,有时还会自备录音带帮助她学习。有一回我侄女生病了,这位老人还为她捎去了许多药。慢慢的,二人就建立了跨越国籍、跨越年龄的友谊。"
可是,我们身边的很多人,无论是到了"知天命之年"还是"不惑之年",还是风流倜傥的时候,他们都是理所当然地接受着来自父母、老师、亲朋好友的关怀与爱护,就连伴侣的爱情也都是视而不见、天经地义的,这些人不懂得感恩,总是无视于他人的付出。甚至极端者像报纸登出来的一样:
有一位老师询问学生,你们母亲的生日是什么时候?居然没有一个孩子知道。假如问他们自己的生日,在场的每个人都记得真真切切。他们将自己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却忽略了辛苦养育他们的父母。当今社会有许多脆弱的年轻人,他们无法承受学习和生活的双重压力,面对陌生环境时不懂得如何适应,这样的人怎么可以承担起各方面的责任呢?
归根到底,一个不懂感恩的人肯定是个贪图私利的人;一个不懂感恩的社会,也肯定是个没有发展前途的社会。事实上,在生活里曾经为我们带来温暖与关怀的人,他们在做这些好事的时候并非为了得到回报,可我们怎么就不懂得对恩人说一句"谢谢"呢?假如丧失了最基本的感恩之心,那么一个人又如何与社会融合,整个社会的安定、和平与幸福就失去了基石。
现在是时候让社会成员们去学会感恩了:铭记生活里每一次真诚的帮助与爱护,感谢社会每一次无私的赐予。
笔者有一次前去探望几十年前的小学班主任,当我对她诉说着自己珍藏在心里的谢意时,她的眼中竟然闪烁着激动的泪光。我想,就算我们没有能力去回报每一个曾经有恩于我们的人,至少要在第一时间真诚地对他们说一声“谢谢你”!
有这么一段回忆性故事——
有一次从外地回来,买到的车票是6点15分,看了看手表,距离发车还有半个小时。为了打发时间,我就在候车室外面来回溜达着。
“先生,擦擦皮鞋吧!”
“先生,来擦一下皮鞋吧!”
最开始,任由他们如何招揽生意,我还是没有一丝想擦鞋的想法。继续往前走着,又听到一声:“先生,您擦擦皮鞋吧!”我循着声音看去,一个大约四十岁的中年男人正在试探地问我。我低头看了看自己的鞋子,心想反正还得等半个小时多呢,所以我就坐到了他眼前的凳子上。
“先生,您想用普通的鞋油还是上档次的呢?”
“普通的就可以了!”我答道。
“我看您的鞋子挺好的,应该用上档次的鞋油。”其实我知道自己的鞋子并没有多好,可既然他都这样说了,那就用上档次的吧!
我先伸出左脚,然后是右脚,由着他擦拭着我的鞋子。其实,我无非在打发着等车的时间。很快,他就熟练地擦好了鞋。当他整理着擦鞋工具时,我从钱包里拿出2枚1块钱硬币递给了他,而且客气地微笑着说:“谢谢你,师傅!”他听到了这声“谢谢你”后,居然忘记了接过我递给他的钱,他只是非常异样地盯着我,好像在疑问“你是对我说谢谢吗?”这时的我心里一惊,对呀,一个是擦鞋,一个是付钱,这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可能,他打心眼儿里就没指望会有人会感谢他;可以,他早就习惯了别人静静地坐在那里,擦完鞋后付钱离开,甚至很多时候还得听着顾客的埋怨(比如专门找茬儿),然后再接着招揽其他客人。
一句简单的“谢谢你!”竟然可以让一个人如此感动,我有点意外。晚上,我睡在床上,突然想起了一个这样的神话:两个人一起去找上帝,问上帝怎么才能去得了天堂?上帝看到他们二人非常饥饿,就先为他们每人提供了一份食物。其中一人拿到食物后非常感激,嘴里连声地说“谢谢!谢谢!”,另一人接过食物后却麻木不仁,似乎是理所当然的。然后,上帝只将那个说了"谢谢"的人迎到了天堂,另外一个当然是被拒之门外了。他不服气,喊道:“我只是忘了说一声‘谢谢’,有什么大不了的!”上帝说:“你并不是忘了,而是你没有一颗感恩之心,从来不懂得谢谢的价值;一个不懂感恩的人,怎么会去爱别人,也根本也不会得到他人的爱。”上帝顿了顿,又说:“通向天堂之路是由感恩之心铺就的,想要开户天堂的门唯有用感恩之心才可以打开,而下地狱就不用。”
面对恩情,你首先要想起自己的父母,真诚地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对他们说一声真挚的"我爱你",无论他们是否还有利于你的事业和生活,你都能感受到萦绕在身边的幸福;还应该铭记对你有着教育之恩的老师,怀着尊敬的心情对他们说一声"谢谢你",无论他们是否还在人世,是否听得到你遥远的问候;你应该铭记所有曾经对你有过关爱与帮助的人,铭记他们的知遇之恩,对他们说一声发自肺腑的"谢谢你",无论他们还记不记得你,总之你的心中不会留下任何遗憾。记住,任何时候都应该记得说一声"谢谢你!"。
每个人都需要学会感恩
“感恩”一词并非中国制造,这是一个舶来词。牛津字典对“感恩”的解释是:“愿意将得到益处的感谢之情表现出来,而且回馈他人,并以此为乐。”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所以一切都有恩于我们,所以才要时刻记得感恩!
“感恩”最开始来自基督教。他们认为,神圣的主为了拯救世人而作出了巨大的牺牲,被永远地钉在了十字架上,为世人承受着风吹雨打。所以,世人应该感谢主的仁慈和宽广的胸怀,感谢兄弟姐妹们的帮助和关爱等。因此,感恩可以使人们的心胸变得宽广,不再计较些许得失利益,而且也有利于化解日常交际中的摩擦和矛盾,使人和人之间不再冷漠遥远,加强人和人之间的信任感。
美国人对于感恩而带来的福祉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感恩作为社会道德的一部分,不管是净化人们的心灵,还是培养人们正确的道德观念,无疑都是良医妙药。它让人的胸怀更加宽广深沉。
虽然我国没有一个专为感恩而设立的节日,可感恩观念却是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由此可见,古人已经懂得了感恩的珍贵之处。同时,中华民族作为礼仪之邦,也在很多方面都阐述了“感恩”,比如“吃水不忘挖井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得人花果千年香,得人恩惠万年记”等。
感恩是发自肺腑的生活感悟。实际上,懂得感恩于生活的人,生活也必然不会亏待他。
令人遗憾的是,现实中好多人都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幸福日子,可他总是埋怨没有钱、孩子没有好工作……;面对父母朋友的关心,却一个劲儿地嫌他们说话太烦人;过上了平安幸福的婚姻生活,却开始厌倦失去了激情的生活;同事被提拔,又开始忿忿不平……
好像我们早已忘记了,当我们还徘徊于贫困线时,只要能吃饱穿暖就是最幸福的事,就算只有一天,我们也为此而感恩;当我们在痛苦的边缘挣扎时,是那么希望有一句真挚的鼓励与关怀,就算淡淡的一句,我们也会感激涕零;当我们摔倒后爬不起来时,是那么希望有个好心人可以来施以援手,就算只有一句关怀的问候,我们也同样感恩。
假如我们真正懂得了感恩,也就学会了宽以待人,再不发牢骚,再不斤斤计较;学会感恩,我们就可以用一种积极上进的态度面对身边的人;学会了感恩,我们心中就会常怀一颗感恩的心,为需要帮助的人们带去温暖;学会感恩,我们的心灵就能变得清静纯粹,而抛弃那些自私自利的想法……
知恩才会图报。假如我们每个人都常怀一颗感恩之心,那么我们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工作,整个社会也会因此而更加和谐。
一定要感恩,千万不要忘恩
让我们来聆听一个真实动人的故事。
有一位记者去大山里体验生活。他遇到了一个非常穷困的孩子,家徒四壁。这位善良的摄影师拿出自己的工资为他们家盖建了一座房子。当房子落成时,这位记者特意给那孩子打电话询问他搬到了新房子高不高兴。可是那孩子说的话却让这位记者非常寒心,他说:“房子还行,不过还少个电视机。”
尽管这位记者的善举多少带了点儿“施恩图报”的心理,可这个孩子也实在不应该继续无条件地榨取施恩者,把他当作摇钱树。这种冷漠和贪婪的人性,简直是在亵渎善良的关怀。
《说文》将“恩”字理解作“惠也”。所谓的恩惠,当然有施恩方与受恩方。恩,就是是用惠利把施恩方和受恩方两方面的感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许多精辟的词语,比如知恩图报、恩怨分明、恩将仇报、忘恩负义……都对施恩和受恩双方感情变化给予了赞扬或鞭笞。
人们将深圳青年演员丛飞称作“爱心大使”。他从1995年开始,这十年间通过义演捐出了300多万元,还资助178名贫困学生完成了大学学业。后来,他患了严重的疾病。做完手术后,他曾经就病情咨询过医生,可是医生与家人朋友都没有据实相告。丛飞后来也只是知道自己得了胃癌,可不知道实际早已扩散,他在手术后坚信自己的病会痊愈的,他相信美好的明天一定会到来。
而那时,丛飞妻子邢丹怀孕已经5个月了。她说,与丛飞最开始住院时比起来,现在的她已经坚强多了。她那时担心的不只是丛飞的医药费,还时刻为着急上火的丛飞而操心。因为,好多受到资助的山区学生家长经常打电话来核实学费的落实,丛心非常烦恼这件事。有的家长打电话来说:“你明明说要供我孩子念书到大学毕业,可他如今初中还没有毕业,你就不给钱了,难道你这是在骗人吗?”
“对不起。我生病住院了,已经好几个月没有参加演出,可能目前没办法寄钱了。”“那你的病什么时候能治好?”丛飞不知道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他住到医院后,医生就从未与他谈过出院事宜。邢丹说,丛飞曾经和她说,他把自己送到了天梯上,爬了上去却无法下来了。如今他已经没有能力继续攀爬,可也找不到下去的路。
可是,当这个善良的人为了资助穷苦孩子而散尽家产、身染绝症、生命就要走到终点时,曾经接受他的资助才得以大学毕业的人,尽管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已经有了经济收入,可从未有一个人前来探病。甚至,那些仍然受到资助的学生家长,还在不断地埋怨着丛飞没有按期寄钱。
丛飞说,面对这些无情的人与事,他“有一点儿伤心”。可是,这个问题不只是令人伤心那么简单,从更深层次来说,这是一种道德缺失的表现!丛飞在十年间所做过的一切好事,他肯定从未想到未来会得到受助者的回报。可对受助者来说,你在接受了别人的帮助后,最起码应当怀着感激的心情,而绝不能像现在那样发牢骚,甚至是尖锐地苛责。
尽管抱怨丛飞的也只是受助者中非常少的一部分人,可还是令我们觉得寒心。尽管施恩不可以当作回报的订单,可受恩者最起码要对施恩者怀有感恩的心,这是他们最应该得到的回报。
道德的缺失,感恩之心的缺失,不但会让人理所当然地接受别人的善举而无动于衷肠,面对善良麻木不仁,而且让人绝难感受到生命的精彩和快乐。有一则谚语如是说:幸福就是一颗感恩之心,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一份满意快乐的工作,一位彼此深爱的爱人,一帮相互信任的朋友。而感恩是幸福之首。一个常怀感恩之心的人,也更加懂得如何获得快乐和幸福。正因为这样,感恩也是道德的良性动力。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里,是绝对无法离开群体的。台湾作家刘墉曾经告诫青年人应该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心中永存恩情。唯有懂得感恩,懂得感谢生活的点滴快乐,才能更加珍惜生命,关爱他人,才会获取更大的感情回报,从而丰收幸福与圆满。
让我们都学着去感恩吧!要明白,常怀感恩之心可以帮助我们用心与对方交流,也是感恩使我们不再冷漠。所以,感恩会让我们获得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