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030000000005

第5章 喜欢去婆婆家

女大不中留

后来看到龙应台在《目送》一书里写道:“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世间的情爱,唯有这种父女母子之情是以别离为背景的,不过是在一天天盼着孩子长大后,又不知不觉地、心甘情愿地守望着她或他的背影而独自忧伤。

女大不中留,的确如此。

原本在父母心中是个乖乖女的我,竟然会在恋爱之后,像变了个人。执著、坚持、任性、不听任何建议,自己的事全由自己做主,似乎因为一场恋爱,这个女儿像个高烧病人,糊涂而不再可爱。

可是,恋爱中的人,哪里有什么道理可讲。似乎一直做着父母心中希望的那个女孩,而当自己恋爱时,却成了逆反期的孩子,对父母的话充耳不闻,谈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成了自己唯一不想放手的事情。

我们家是最早响应政府号召“只生一个好”的典范,我是家里唯一的女儿,没有兄弟姐妹,再加上父母的老家都不在重庆,就是过年过节,家里也只有三个人吃饭,没有多少热闹可言。

可是在东家,除了他的父母,每次我们回去,婆婆都会将姐姐一家叫回来与我们团聚,于是坐在一起也是满满的一桌人,我喜欢那饭桌上的有说有笑,我喜欢家里充满俗世的热闹,就是有时姐姐对着姐夫吵几句嘴,在我看来那才是真正的生活。有笑,有闹,有人气,那样的家庭氛围让我非常迷恋,因此,隔上一个星期我就要催东回家去看看。

可是这样一来,我那本来就冷清的家,就更加冷清了。这也意味着,我

有一半的休息时间,会在东的家里度过,而我那巴心巴肺,每周盼我回家的妈妈就更寂寞了。

有时从我家出来,跟着东回他的家,下楼走在大马路上时,我总能感觉到妈妈站在阳台上目送我们的目光是那样的可怜和忧伤。在那一刻,我从不敢回头,我想只要我一回头,看到妈妈依依不舍的目光,我就不会再跟着东回他的家了。

后来看到龙应台在《目送》一书里写道:“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世间的情爱,唯有这种父女母子之情是以别离为背景的,不过是在盼着孩子长大后,又不知不觉地、心甘情愿地守望着她或他的背影而独自忧伤。

看到这些话时,我流泪了,那时我已三十四岁,已是一个六岁孩子的母亲,我能够深深地懂得这句话对一个柔弱的母亲来说意味着什么。我也更加理解,身为独生子女的我,在妈妈心中的地位是何等的重要,而那时年轻的自己,却深陷于找到爱情的巨大的幸福旋涡之中。

虽然身为他们的女儿,可是他们对我的包容,甚至纵容,让我竟然不懂得如何对自己的妈妈如小棉袄般贴心的温暖。相反,我一味地挥霍着他们对我的爱,特别是对妈妈,尽管妈妈于我,有着与生俱来的疼痛之感,可是我却像个调皮的孩子有着故意捣乱的心理,总是有意识地做着一些与她对立的事。那时候,年轻的我在内心一再地告诫自己不要成为像妈妈那样的人。

其实,我和妈妈一直都不是亲密到什么都可以说,在我的内心有着一种孤独感。当我看到台湾美学大师蒋勋在《孤独六讲》里说:“在十二岁以前,我听他们(指父母)的语言,或是他们听我的语言,都没有问题。可是在发育之后,我会偷偷读一些书、听一些音乐、看一些电影,却不敢再跟他们说了。我好像忽然拥有了另外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私密的,我在这里可能触碰到生命的本质,但在父母的世界里,我找不到这些东西。”读到这里,我觉得写到我心里去了。

也许父母并不是最了解你的人,最能走进你的世界的人,所以那种孤独,是一种面对自己的方式和勇气。我想这并不是说我不爱我的父母,而是我需要那样的孤独,来认清自己和自己的世界。而我这个有些文艺思想的女儿,在父母巨大的绿树成荫里,更需要躲在自己的阴影下,独自去看书,独自去思考,独自去爱自己的世界。

那时,妈妈也只有四十七岁,却正经历着工厂的自动减员,于是妈妈退休了。这么年轻的年纪,却没有了自己的工作,以后的岁月就要彻底围着锅碗瓢盆转了,再加上女人更年期的到来,我参加工作离开家,交了男朋友,给她造成的失落,可以想见当年妈妈的心里是多么寂寞。而我作为女儿,竟然非常惭愧地没有和妈妈进行过一次真正的沟通和交流。

二十三岁的自己,并不是不知道对妈妈心疼,我经常对我的朋友说:“妈妈是我心底最深的痛。”女友们都奇怪我这样的想法,血脉相通的亲人,抚育我二十几年,最希望我过得好的那个人,我怎么会不懂得惺惺相惜?只是一向对情感保持着疏离,不会太过热情地对一个人,即使是对自己的妈妈,也保持着适当的距离。表面看起来都是淡淡的,可是内心我比谁都清楚,我比谁都更希望妈妈过得好,活得能更像她自己,而不是日日围着我和爸爸,或者这个家转。我也清楚妈妈有多希望我能陪伴在她身边安安静静地待上几年,虽然她知道这个女儿迟早要出嫁,可是在她的内心里,我几乎占据着她全部的位置,她没有接受过更多新潮的理论,她甚至不懂得儿孙自有儿孙福的道理。她就是一个典型的家庭主妇,为这个家无怨无悔地付出,奉献得没了自己,只有偶尔发出一两声报怨。一向觉得,妈妈爱所有的家人,唯一不知道疼爱的就是她自己。我以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有时用猛烈的语言去攻击妈妈,希望妈妈能够警醒,能够在爱己的基础上,再去爱我和爸爸。而妈妈面对我的胡言乱语,总是默默地转身,不与我计较。而她也是一如既往,一年都不会为自己添一件新衣,总是会在打折的时候,去抢那些别人手中的鞋子。

妈妈没有自己的朋友,没有自己的生活,连女儿也不站在她一边,可想而知,那些年她的孤独和落寞是多么的深。于是,阳台上那抹孤寂的身影,身后那片深情的目光,让我下楼后总是不敢转身,我怕见到妈妈的眼睛。

有时,坐在公交车上,我会没来由地哭起来,我自责地恨我自己那么狠心地把妈妈丢下,跟着东回家。我一边惦念着妈妈,一边又向往着另一个家的热闹。

特别是过年过节时,那句“妈妈,我要走了”很难开口说出来,三口之家的小家,刚刚因为我的回来而热闹一点点,之后又会因为我的离开,让那座小屋再次恢复往日的沉寂,还有妈妈的寂寞。

似乎节日总是太短,似乎我在妈妈身边的日子总是太少。妈妈盼星星盼月亮一样地数着我回家的日子,可是回家的日子还是太少,我陪伴妈妈的时间还是太少。妈妈的忧伤太长了。我很难平衡。

我遇见了一个不能对我放手的母亲,她的这种依恋让孩子飞不起来,就是在外面也会不时想到妈妈那双无奈、无助的双眼,而无法快乐起来。而爸爸,则有他自己的事业和天地,尽管老爸内心也无比希望我能整个节日都在家里陪伴他们,可是至少他没表现出来。那些年,妈妈落寞的眼神,有时真的会让我觉得不出嫁就守着妈妈算了。

可以想见,现在八零后、九零后、零零后的家庭,家里都只有一个孩子,双方父母都只有那一个心肝宝贝,面对这样的矛盾何其难堪。后来结婚了,我想了个办法,将两大家子人拉在一起过节,我的父母,东的父母,还有他的姐姐姐夫孩子都在我们家一起过年,也照顾了双方的父母,那样难过的眼神,我再也没有在妈妈眼中看到过。

磨盘芯里的米粒

婆婆五十岁生日时,对我说:“花儿啊,我很珍惜我每一年的生日,也只有自己和家人知道每一年的生日,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我不需要怎样的热闹,我的生活都是自己一步步地踏出来的,不需要做给别人看。”

相比我家的人气不足,结婚前喜欢去东家就是因为他家的热闹。每当我和东回家时,东的姐姐、姐夫、小外甥也会一起回家。一家人最常在一起做的事,便是挤在那5平方米的小厨房里,为那顿中餐而集中精力战斗。

那时的我并不会做饭,自是上不得台面。通常都是姐夫打主力,当大厨,我和姐姐就帮着打打杂,理理菜,切切肉,婆婆在一边指挥油盐酱醋放在哪里,东则安逸地躺在客厅看会儿电视,有时过来瞅一眼。小小的厨房里总是有我们的谈话声、笑声,三个女人在一起理菜、淘菜、拍姜、剥蒜,说说最近发生的事,不亦乐乎。东的爸爸则在厨房外面这里扫扫,那里抹抹,把吃饭的桌子摆好,或是去外面买点啤酒饮料之类的。

这样的热闹,在我眼里,就变成了一种情趣。尽管这样的热闹,简单得不值一提,但是一家人这样乐融融地在一起,时时让我想起如汪曾祺所说:“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可亲,正是这样的家庭聚会的全部意义。婆婆五十岁生日时,东在外地上班,没能回来。我深知这个生日对于婆婆来说意味着什么。1992 年的那场病,让婆婆差点没能过五十岁的坎。这样的经历,让我们对婆婆的每一次生日,都珍惜了又珍惜,深知她每过一年便是与疾病又战斗了一年。她又战胜了癌症一年,在不进一滴主食的情况下,单靠流汁类的食物让她的生命延续了一年又一年。我们一家人一起见证着这样的奇迹。

所以,东在外地的日子,我仍与姐姐商量,要给婆婆办一次生日,不过,婆婆也很节约,只邀请了几个舅舅和姨妈过来在家吃顿饭,不想再通知别人。她对我说:“花儿啊,我很珍惜我每一年的生日,也只有自己和家人知道每一年的生日,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我不需要那样的热闹,我的生活都是自己一步步地踏出来的,不需要做给别人看。”我们尊重婆婆的意思,就在家里举行了一个小小的家人的聚会。

那天,我带着给婆婆买的一件新衣,早早地来到东的家里。虽然那时我和东还没结婚,可是我一直都不把自己当外人,就是东没在家,我依然可以在婆婆家有如鱼得水般的快乐,婆婆的通情达理,没有妈妈的深情,反而让我在东的家里有一种轻松易得的快乐,也许正是这样的身份认同,让我和婆婆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婆婆穿上我给她买的新衣服,在镜子前照了又照,转过来转过去。我仿佛在镜中看到婆婆年轻时候的样子,梳着两条大辫子,身材苗条,脸色红润,她也曾那样健康、年轻,身形匀称而漂亮。

我悄悄地看着镜中的婆婆,笑开了花一样的脸,心里却有些发酸,是病痛将她折磨成眼前这样:才五十岁,背却微微佝偻,金属呼吸器依然高高地顶在脖子前,虽有高领遮挡着,却依然如此突兀。瘦削的身材像一根干瘪的枯木,被吸干了水分般,不见圆润的光泽,没有女人的凹凸。可是镜中的她依然在微微地笑,静静地转身,欣赏着准儿媳给她买的第一件新衣,她看起来似乎对一切都很满意。

我从来没有听过她唉声叹气地埋怨:“唉,怎么就只有我得了这种病哟?”尽管在外人看来,她已活得足够悲惨,可是她依然如此享受老天赐予她的生命,安于天命,顺应和接受现在发生的一切,懂得好好地在现实世界里享受生活。

想起看过的电影《岁月神偷》里那个坚强的母亲,当大儿子得绝症时,对小儿子说:“人生的路就是这样,好一步,坏一步,好一步,坏一步……”而在我们身边的“岁月如神偷”悄无声息地偷走婆婆的健康、美貌、青春,而她似乎根本毫无幸运,还没有走到“好一步”,就一直在“坏一步”“坏一步”的大转盘里艰难地行走着自己的人生。

婆婆就像磨盘芯中的一颗米粒,掉进一个不能停止转动的磨盘,慢慢地在无情地碾磨中,任岁月的双手将她无情地碾磨成米羮,等待倾泻而出的那一刻。似乎噩运就一直在她身旁,毫无婉转迂回的余地。

可是婆婆似乎对自己都看得到未来的命运毫不惧怕,正如我永远记得,她站在镜子前的那一刻,试穿我给她买的第一件新衣的模样,镜中的她没有丝毫的恐慌,她安静地欣赏着自己。看到她,我似乎就能看到安心,我就能安心地坐在她的身旁,什么也不用去担心,什么也不用去害怕,她就有这样的力量。

那天,我真想上去抱着她,告诉她:“妈妈,我爱你,我会和东一起好好孝顺你。”我是由衷地,由衷地想叫她一声“妈妈”,我想她等这一声改口的称呼,也已等了很久。她那病怏怏的身子,让她非常担心是否还能看到儿子娶妻生子,也正是因为要看到儿子开花结果的信念,让她一直撑着,不能生病,不能倒下。

其实在我心中,这一声“妈妈”也是久已在心的。别人说要将“阿姨”改口成为“妈妈”时,总是叫不出口,女人们与生俱来觉得与婆婆之间有着天然的隔阂,婆婆和妈妈自然有极大的差别。而在我心里,早就将她当做和母亲一样的人来对待。所以当我领了结婚证后,我顺理成章地便改口叫她“妈妈”。也许这一声,是心底蓄积已久的一声呼唤,丝毫没有不自在的感觉。与婆婆成为一家人,也是顺理成章之事,一切都是那么自然。

那个时候,家里还没有电话,那天吃完饭,我和婆婆一起到下面小卖部去给东打电话。我们和东约好了时间,他守候在电话旁边,这个离家千里的孩子给妈妈道了声:“生日快乐!”我看到婆婆眼里闪烁着泪花,东后来跟我说,他在电话里要妈妈好好保重身体,说妈妈健在,比什么都重要。我想,东的一席话让婆婆觉得这个孩子真的长大了。

打完电话,陪着婆婆一起回家,一路上我扶着她,陪她在回家那段上坡的途中歇息,和她一起说话,拉家常。我们聊东,聊这个男孩的成长,婆婆告诉我东小时候的事,告诉我,东一直带在她身边,东小时候跟着婆婆一起

上夜班,跟着她外出旅游。婆婆和儿子朝夕相处的时光,让这两母子结下了相濡以沫的深情。

婆婆也是非常喜欢这个儿子的,她告诉我,在她1992 年病危的时候,东一直陪伴在她身旁,一个只有十九岁的年轻男孩子在妈妈生病时,时刻守在她身旁,毫不向往外面的花花世界,为她送饭,为她按摩,看着她入睡,盼着她好起来。婆婆对这一切都铭记在心,因此对这个孩子也有着更多的怜爱。

也许是我们两婆媳像闺蜜一样,什么话都说才有了最初的了解和后来的体谅,很多婆媳,不能很好地、彻底地沟通,也正是婆媳关系不能融洽的根本原因。因为她们自始至终,从来没有像亲人一样相互体恤,相互喜欢,她们只是因为那个与她们都相关的男人生硬地联系在一起,而彼此在心底,并不承认另一个女人会成为自己此生非常重要的陪伴。

而我承认,婆婆的确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那个人。她是给我带来好运的那个人,婚后的事实更加证明了这点。

结婚就是成人礼

在东从外地回重庆工作的第二年,我们结婚了,当时我只有二十四岁,东二十六岁。后来我们俩再谈到结婚的年龄时,我们都惊诧于自己怎么会那么早就结了婚。也许,当时的我们也是担心婆婆身体,想着早些结婚,让她看到儿子成家立业,也能早点安心。

我仍然记得结婚的前一天,与妈妈睡在一个被窝里,娘俩悄悄地说着话。妈妈无比忧伤地说:“你结婚以后,再也不会和妈妈一起睡了。”我也无比感伤地说:“怎么会呢?我就是结了婚,也会经常回来看你的呀。”

其实,当时的我根本不能体会母亲的那种心痛、疼爱与不舍。作为母亲,她知道女儿出嫁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女儿会经历从女孩到女人的变化,意味着嫁作他人妇,就得从家里的小公主,落入琐碎的生活中。

只有妈妈这样的家庭妇女,才会知道在中国一个职业女性,同时又是一个家庭主妇,意味着会有怎样的生活。那就意味着,一个出得厅堂的女人,不仅要面对职业上和男人一样的工作压力,同时还得会厨房里的蒸煮炒煸;既要像一个男人一样在企业里干活,也得汗流浃背地在家里穿着短裤拖地;既要在人前坚强,也要懂得温柔照顾丈夫,关心公婆,将家打理得井井有条。

妈妈深深地担忧我这样的娇娇女,将如何应对生活压下来的重担,如何每天下班就跳入厨房,从他们捧在掌心中的公主,变身为田螺姑娘。当然,妈妈也担心那个即将作为女儿丈夫的人,会分去女儿对自己的爱,会让女儿更少回家。

妈妈表达出了她的忧伤,而爸爸的忧伤深不见底。后来,在一部电视剧里看到一位父亲在女儿要出嫁的前夜,竟然躲在自己屋里流泪,才让我想起也许我的爸爸在我结婚前夜,也对我这个独生女儿有着同样的担心和忧伤吧。

结婚当天,当接我的婚车来到楼下时,我急急地对妈妈说:“快,妈妈,花车来了,我们快走。”妈妈不高兴了,埋怨我说:“急什么急?”后来的很多年里,我总是想起妈妈在我即将出嫁的那一刻,对我说的那句“急什么急”。我想那其实是妈妈最想对我说的一句话。

妈妈对即将出嫁的女儿的所有不舍,都放进这句话里了。她要交代的话还没说完,她还没能接受我就要独立成家的事实,她还觉得似乎昨天牙牙学语的女儿是如此依恋她,而转眼女儿就穿上婚纱成了别人的新娘。

当时的我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喜悦中,丝毫没有观察到自家妈妈的心理变化。只是自私地认为,我结婚的大喜日子,妈妈一定会是最高兴的那一个。的确,妈妈是高兴,可是妈妈也很失落与不舍。养育了二十几年的女儿就这样嫁出去了,虽然同在一座城市,但女儿有了自己的新家,会有自己的新生活,妈妈担心,以后在女儿心中,妈妈只会占据她精彩世界的一个小小的角落。

其实,妈妈的担心是多余的,女儿就如一只风筝,不管飞多高,飞多远,那根风筝线仍然在妈妈手中,只要妈妈轻轻拉一拉,想她了,她都会随时回到妈妈身边。

结婚那天,面对众多亲朋好友,我牵着东的手,最想感激的就是生养我的父母,二十几年在父母家的生活如电影回放般在脑海里循环往复,不能停止。

依然记得,小时候每次要与我分别回重庆上班的妈妈那双流泪的眼;依然记得,爸爸为我的倔犟,责罚我靠墙而站,手中的尺子挥动在我的身旁,虚张声势,我却毫发无伤;依然记得父亲在我每一次升学的夏天,为我奔波,要为我选一所更好的学校;依然记得母亲在炎热的夏夜为我整夜摇着蒲扇,不觉辛苦。父母倾尽全力给我,他们可以给的一切。

母亲那张三十岁第一次烫发的照片,年轻而知性;父亲信心满满地站在单位的梯坎前,他是天之骄子,大好的事业铺陈在他的前面。而眼前的母亲已是白霜初染,父亲已全然秃顶戴上假发。站在他们面前的女儿已挽着丈夫的手,就要离家,成为他的新娘。

父母给我一个蜜糖一样的家,给我一个躲风避雨的家,我在难受的时候可以回家,向爸妈哭泣;我在最需要帮助时,求助父母,他们必然会伸出最温暖的臂膀。父母对于结婚前的我来说,真的是我内心深处最温柔的港湾,不管我这只小舟航行多远,他们都一如既往地在原地等待。

而东的父母同样让我敬重,父亲的严厉,母亲的慈爱,母亲的病痛,父亲与东之间融化的矛盾,都让那一刻站在台上的我感慨万千。

有时,结婚有幸福,也有感伤。这意味着新娘和新郎要脱离原生的家庭,从此真正成家立业,真正独立做人,不再依赖父母。

这一切的浮想联翩让我泪光盈盈,感恩、感激、感动是我在婚礼上最大的感触。那天当我向我们双方的父母说出那一声感谢时,父母给予我们的爱都变成了触手可及的画面:一个小孩从出生,赤裸裸地来到这个世界,被父母悉心喂养,得以成人,这个过程大抵是世界上最需要耐心的一件事。

而我们有幸在种种关爱中长大,将携着另一半过自己的新生活。这样的时刻,对于双方的父母来说,会有着怎样巨大的惊喜,和对过往细微琐事回忆的微微伤感?

中国没有什么成人礼之类的仪式,大抵在结婚的当天,两个孩子才算真正长大,他们要脱离原生的家庭,脱离原有的庇护,学会真正地担当。他们将要面对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对伴侣的责任,对双方父母的孝顺,更要融入双方的家庭,从此不再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而是个顶天立地的人了。

当我和东向他们四位老人低下头深深地鞠躬时,我的泪水早在眼眶里打转,抬起头来看着下方的亲朋好友时,有敏感的朋友说,在远远的角落里,都能看到我眼中闪动的泪花。

端着孝心茶递给妈妈、爸爸,还有东的父母时,我将内心最深的感激,都化为那杯淡淡的茶水。我不是一个会表白自己的人,可是我知道那一刻在我的内心里充满着对双方二老的感激,感谢他们赋予了我们生命。

而此时,我看到东的妈妈也是热泪盈眶地看着我,在我向她走过去递孝心茶时,我握了握婆婆的手,那轻轻的一握,我知道,我们两个人都懂。婆婆用她那布满筋络的手也微微用力地与我回握,将我的手放在她的手心里。那一刻,真的有一道暖流爬满全身,我知道我就是嫁了人,也会生活得很幸福,因为我多了一个喜欢我的妈妈。

这之后,每当参加亲朋好友的婚礼时,没有一次不让我激动得流泪,在每个这样浪漫而喜庆的日子,我总是禁不住将新娘新郎的成长史相连接。而那些温暖的记忆,总是让人忍不住泪水涟涟。

很多次,参加朋友的婚礼,我都能从新娘的双眼里读到泪水与感激。特别是有一次参加东的表妹的婚礼,这个善良的女孩子,更是在自己的婚礼上任眼泪倾泻而下,哭得个稀里哗啦,我太明白这位妹妹内心的感受了。当她从那所陪伴着她长大的小平房里光鲜地走出来,身后的父母曾经在那所爱的小屋里对这位公主一样的女孩付出过多少,她自己比谁都更清楚。

同类推荐
  • 动物感动录

    动物感动录

    全书分为生命之思、生命之恋、生命之爱、恩仇之间和灵性之美等5辑,既表现动物狂野的一面,也展示其人性化的一面。动物之间、动物与人之间体现出来的亲情、爱情和友情一点不比人间的一切情感逊色,相信你读过之后会陷入自省和沉思,从而树起一面审视心灵的镜子。生命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我们应该像尊重人的生命一样尊重所有的生命。人生活的世界不仅属于人,也是各种生物的世界,包括各种看似没有生命的物质的世界。人只有和天地万物深情相处,在多大程度上理解它们的同时,才会在多大程度上理解自我。
  • 把爱装进成长的背包

    把爱装进成长的背包

    我很开心,我没有让老妈失望。虽然知道她骗我,让我一个人累了那么久,还整天担心她,但我知道,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好,她只是希望我能够独立,能够自觉学习。在那么多孤单的日子里,我已经明白了老妈在我心中的位置——她是不可替代的。
  • 少女与永生

    少女与永生

    《少女与永生》是作家草白的随笔集,包括《写作者》《少女》《幻想家》《失踪者》《浪子》等14篇,以“我”身边亲人、朋友的命运变化为描写对象,共同组成“我”的少年记忆和家族记忆,书中有因被误解而跳井自杀的玩伴小莫,有人生轨迹不断变化的老师,有身为体力劳动者却不断想“发家致富”的小舅,有突然失踪的表叔,有命运多舛却仍努力生活的堂姐,还有出售经文的九十一岁的祖母、“浪荡子”哥哥。草白的书写真挚而动人,书中警句频出,对于成长期的女孩,进入社会不算太久的年轻女性,深具启发性。
  • 当我们变理智,如何谈爱情

    当我们变理智,如何谈爱情

    张躲躲是个随性的人,对爱情之道体味尤深。书中故事,多发生在她身边,贵在真实.世上的故事,不是每个故事都足够曲折,也不是每个故事都温暖治愈,还好,这本书做到十几个故事,上演十几场文字电影,讲述十几个人的爱情故事。时光虽不能倒流,但愿意我相信,你在故事中定能找到当初的自己和曾经的他。 听张躲躲讲故事,体味流着泪的幸福,感受当时不顾一切的自己。他的故事,你的人生。
  • 红楼梦的人生智慧

    红楼梦的人生智慧

    本书具体分析《红楼梦》中的细小的智慧,其中不少智慧具有反而的意义,也即是狡猾之徒和有些人物的阴谋诡计,这亲做的目的不是宣扬、或者教唆心肠坏的人善搞阴谋诡计。社会经验告诉我们:“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知彼知己,百战百胜。”只有了解和研究别人的阴谋,我们才能具有预防防暗的智慧,并帮助善良的读者培养和提高识破、预防和反对、击败此类阴谋诡计的智慧。
热门推荐
  • 花开半夏丶狐祭

    花开半夏丶狐祭

    我,只不过是一个平凡的女高中生而已。正值炎炎夏日,我前往远在日本的舅舅家,却被当地的土地神所托,去消除恶灵----玉藻前死后怨念化成的杀生石的碎片。但是,因一场意外,我竟成了玉藻前的“看护人”,不仅如此,我渐渐地能看见他人的前世......这究竟是好是坏?妖怪?神?这个夏天,我能否安然度过?
  • 神秘游记

    神秘游记

    我是专门寻找神秘事件的杂志社一员,探索未知是我的工作。
  • 荣耀之术士

    荣耀之术士

    什么是术士!?术士是截断命运、回溯时间的神灵……术士是手擎雷电、脚踏山岳的魔鬼……他们玩弄人心,他们俯视凡尘,他们追逐真理!这是……术士时代!!!(本书定义为东方奇幻,作者菌是个文青,不会起外国名字。本书适合养成党、剧情党、古风党,偏黑暗流。书友交流群:780142881)
  • 我与你的19740千米的距离

    我与你的19740千米的距离

    过了很多年,林小小还是能记起那年夏天的公交车里与他的第一次相遇,就算是过了很多年,每每想起她还是会觉得。。。。。。羞耻
  • 他的倾城意

    他的倾城意

    新文慕你多时,打滚求收藏~(爱与救赎,1v1双处)郑轻轻失恋的第一天,遇见了陆医生。陆医生说:“轻轻,如果你还有勇气,那就不要哭,原地站好,我来娶你。”郑轻轻失恋的第二天,嫁给了s市精神心理科特聘医生陆郗城。陆郗城永远都是温润雅致,幽幽如兰的君子。可后来,郑轻轻在无意中撞见了他的另一面,狠戾的、淡漠的。他笑对她,语调却是寒凉:“轻轻,过来。”她才知道他的背景,s市陆家家主,多少名媛趋之若鹜。她亦是笑,在众人惊诧的眼光中,笑颜平静:“陆郗城,原地站着,等我过来。”——小剧场——郑小姐无意中看见,陆先生坐在书房里,手上拿着照片,神色专注。郑小姐未曾见过那些照片照片上的人是她自己,一岁的、十岁的自己。从小到大,每一张都赫然在目。她被吓到,终究没有克制住,自喉间溢出一丝丝声音。陆先生走向她时,自嘲地笑了笑:“你现在是不是觉得,我刚刚的行为就像个变态?”可是郑小姐却对他笑,语气温柔地说:“陆郗城,你以后不要这样了,我努力喜欢你,好不好?”陆先生红着眼睛想,原来上天待他,还不至于那么的苛刻。
  • 魔魁大陆

    魔魁大陆

    在这个魔魁大陆,实力才是一切!没有实力,你就被魔魁杀,就没有亲人。实力是保护亲人的,我管你是人是魔魁,挡我者死!
  • 和你相遇有点甜

    和你相遇有点甜

    星际时空与现实社会的两次碰撞,让他们相遇、相知。唐窦应该留在星空的怀抱里,成为那个人的救赎;还是回到自己的故乡,与家人团聚?其实,很多时候,正是命运安排我们在一起。因为——生活需要一点甜!
  • 下雨的冬蔡徐坤的同人文

    下雨的冬蔡徐坤的同人文

    这是我写给闺蜜的同人文,他真的超喜欢坤坤,写的不好,请各位海涵,小生不胜感谢!
  • 黑雾将至

    黑雾将至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有人身怀异宝,练就盖世神功;有人一觉醒来,发现变身超人;可你见过有人被狗追到觉醒吗?段奇很郁闷,为什么别人觉醒异能都是各种酷炫的方式,到了自己就得被狗追着觉醒,而且还被狗给赖上了!不仅自己变身人形发电机,还要被狗混吃混喝,顺便还要拯救一下世界。对此,段奇只想问一句:“是不是我没充钱!”
  • 暖男太难了

    暖男太难了

    作为钢铁直男,阳淳告诫后人:千万别做暖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