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054600000017

第17章 治食名人“天下第一羹”彭祖(2)

由于刘娘子的影响力,当时颇为流行女厨师。在南宋后期,某知府雇用一位来自京都临安的厨娘,其派头十足,上下班时须以“回轿接取”。这位厨娘曾为知府烹制五份“羊头签”,合用羊头十个,只剔留羊脸上肉,剩下的全部抛在地上,还振振有词地说:“这都不是贵人所吃的。”五斤葱则仅“取条心之似韭黄者,以淡酒、酰浸喷,余弃置了不惜”,然而她做出的羊头签等菜肴,确实美味,史书记载,“馨香脆美,济楚细腻,难以尽其形容,食者举箸无赢馀,相顾称好”。

董小宛:巧夺天工万种情

董小宛名白,字青莲,又名宛君,金陵(现南京)人,生于明天启四年(1624年)。崇祯十五年(1642年),这位“金陵八艳”才女委身冒辟疆为妾,栖隐如皋水绘园。

董小宛是一位技艺高超的家厨,她所烹制的菜肴不仅注重香、味等内在质量,也重视成菜的外观和颜色,一些极普通的素菜,在她的精心选料和搭配下,不论是蒲藕芦蕨,还是枸蒿蓉菊,都能“芳旨盈席”。史载董小宛自制食品“醉蛤如桃花,醉鲟骨如白玉,油鲳如鲟鱼,虾松如龙须,烘兔酥雉如饼饵”。冒辟疆在《影梅庵忆语》中也盛赞夫人的手艺:“火肉久者无油,有松柏之味;风鱼久者如火肉,有麋鹿之味。”火肉就是火腿。由于制作得法巧妙,吃起来既保健,又别有风味,时人誉为“董菜”。

在董小宛所著《奁艳》中,所记“菜谱”犹如“诗诀”。比如:“雨韭盘烹蛤,霜葵釜割鳝;生憎黄鲞贱,溺后白虾鲜。”这是说,文蛤乃天下第一鲜,但其爆炒时选用的配菜,以雨后嫩韭为最佳。李时珍称韭菜“乃菜中最有益者”。俗谚“小暑黄鳝赛人参”。但是“小暑”时节有限,为不失“赛人参”的滋味,董小宛承袭了苏州名肴“炒鳝糊”的特点,选择了经过霜打过的葵菜,并且干藏四季备用。至于白虾,虽属南黄海一鲜,但要挑清明节前所产,生炝后淋上陈元酒,方能“腥中渗香”,还略带黄鲞的酥脆感。

“鱼(余)肚(杜)白鸡”为“董菜”的又一力作。当年董小宛求教于余淡心、杜菜村、白仲三位名厨,按照他们的指点选定新生母鸡,脱骨后填入水发鱼肚,用炒锅久炖后,汤清如水,色白呈素,其口感浓郁,鸡鲜嫩,肚糯胶,颇具扬州风味。曾有谐诗云:“余子秦淮收女徒,杜生步武也效尤。白君又把尤来效,不道今日总下锅。”

跑油肉是董菜中鼎鼎大名之作。选择肥瘦均匀的带皮肋条猪肉,刮洗干净,切成长方形块子,入开水锅,加葱姜黄酒煮片刻,取出,漂洗,再入锅煮至八成熟,揩干净水分,趁热将皮抹上糖色,进八成热的花生油内煎炸,待肉皮起泡,呈红色时取出冷却,改切薄片,要求每片半厘米厚,长一寸半,宽一寸,码于大碗内,加黄酒、酱油、糖、葱、姜适量,上笼蒸得酥烂。挑出葱姜,滗出汤汁,扣于盘内。将汤汁浓缩,勾芡浇于肉面,盘周围上爆炒的豌豆苗或绿色蔬菜。其肉色泽似虎皮,质地酥烂,醇香味美,俗称虎皮肉,又称“董肉”。《淮扬拾遗》中记述抗清名将史可法这样评述“董肉”:“肥而不腻,咸中渗甜,酒味馨香,虎皮纵横。”这位水绘园的座上客品尝后赞不绝口。

董小宛天资聪颖,又好学、善学,她仔细考证食谱,偶遇名厨奇异的烹饪方法,就虚心求教,然后又以她的聪明加以精巧的变化做出来。所谓“董菜”,实质就是经过董小宛妙手改造加工过的乡土名菜。它不仅要求炒、烧、溜、炸、爆、煮、熬、焖、煨等恰到好处,还结合川菜、粤菜、淮扬菜的众长,选料配方十分考究、严格。这位一代才女,曾以“善作海疆风熏之味”而名噪一时,大文人、礼部侍郎钱谦益曾以诗赞曰:“珍肴品味千碗诀,巧夺天工万种情。”

附:

董糖是董小宛制作的零食小吃的代表作。以上等白面、纯净饴糖、去皮芝麻、花生仁、椒盐、玫瑰、桂花等制作的色白微黄的酥糖,切成长五分、宽三分、厚一分的小块,入口易化,老少咸宜,食之满口生香,食后回味久长。据说,一次史可法路过如皋造访水绘园,女主人特地拿出银锅、银铲亲自操作,精心制作出一块块独特风味的酥糖款待贵宾,并多做了两箱酥糖请客人带回去犒劳将士。这位抗清名将连连谢道:“此去扬州,如能获胜,我一定派人来学做此糖,取名董糖,遍飨全军。”“董糖”之名,盖源于此。清《崇川咫闻录》云:“其精美,首推董糖。董糖,冒巢民妾董小宛所创。”

王小余:袁枚的私家厨师

随园菜,为清末才子袁枚私家所创,因袁枚私家园林名“随园”而得名。袁枚在随园创造了中国烹饪史上的两个奇迹:一是创造了随园菜;二是写出了《随园食单》,系统论述了中餐烹饪技术要素。

袁枚在烹饪上的成就,离不开他的家厨王小余。王小余身怀绝技,烹饪出的菜肴“闻其臭香,十步以外无不颐逐逐然”。有了这两位的配合,美味佳肴自然层出不穷,加上随园“除鲜肉、豆腐须外出购买外,其他无一不备”,所以,不管是鲢鱼豆腐、家常煎鱼、芋煨白菜、煨三笋,还是素烧鹅、鳝丝羹、青盐甲鱼等,其用料之精、味道之美、技艺之高,独步南京烹坛。

王小余对烹饪技艺颇有研究,曾发表过一系列高见,这些技术上的真知灼见,对袁枚影响很大,《随园食单》有很多篇幅得力于王小余的见解。袁枚喜欢王小余,对他的要求也很严格。王小余在袁家司厨10年,选料“必亲市场”,掌火“雀立不转目”,调味“未尝见染指之试”,所以王小余去世后,袁枚思念不已,“每食必为之泣”,情之所动,写下了《厨者王小余传》,成为目前中国唯一能见到的古代厨师传记。

王小余是一位有个性的厨师。事实上,中国古代的厨子,社会地位是很低下的,但王小余不贪财,有想象力,而且有自己的独立思想。有一次,有人问王小余:“你一身好手艺,干嘛不跳槽找个有钱人家?”王小余回答:“知音难寻哪!”由此可见,王小余很重情义。相传乾隆皇帝吃过王小余做的一道豆腐,非常喜欢,就把他带去了京城。王小余做了几年御厨后,还是执意要回随园。乾隆皇帝很不舍,提出让王小余为他做最后一餐。那天晚宴的最后一刻,王小余亲手捧出了一道汤。乾隆一喝,鲜美无比,想不到世上竟然还有如此美味,于是问王小余:“此汤如此鲜美,有什么秘诀?”王小余回答:“不放盐。”乾隆不解。王小余说:“上菜先上口味重的,人越吃口味就越轻,菜就要逐渐减淡,所以到最后,这口汤就不再放盐。人生也是如此,从年轻时的壮怀激烈,中年时的沉稳老练,最后到了老年,一切都归于平淡,就像这碗不放盐的汤。”

小余借饮食喻人生,让乾隆感慨万分。

附:《厨者王小余传》作者:袁枚

小余治具,必亲市场,曰:“物各有天。其天良,我乃治。”既得,泔之,奥之,脱之,作之。客嘈嘈然,属餍而舞,欲吞其器者屡矣。然其簋不过六七,过亦不治。又其倚灶时,雀立不转目,釜中瞠也,呼张吸之,寂如无闻。眴火者曰“猛”,则炀者如赤日;曰“撤”,则传薪者以递减;曰“且然蕴”,则置之如弃;曰:“羹定”,则侍者急以器受。或稍忤及弛期,必仇怒叫噪,若稍纵即逝者。所用菫荁之滑,及盐豉、酒酱之滋,奋臂下,未尝见其染指试也。毕,乃沃手坐,涤磨其钳铦刀削笮帚之属,凡三十余种,庋而置之满箱。他人掇汁而捼莎学之,勿肖也。

或请授教,曰:“难言也。作厨如作医。吾以一心诊百物之宜,而谨审其水火之齐,则万口之甘如一口。”问其目,曰:“浓者先之,清者后之,正者主之,奇者杂之。视其舌倦,辛以震之;待其胃盈,酸以厄之。”曰:“八珍七熬,贵品也,子能之,宜矣。嗛嗛二卵之餐,子必异于族凡,何耶?”曰:“能大而不能小者,气粗也;能啬而不能华者,才弱也。且味固不在大小、华啬间也。能,则一芹一菹皆珍怪;不能,则虽黄雀鲊三楹,无益也。而好名者有必求之与灵霄之炙,红虬之脯,丹山之凤丸,醴水之朱鳖,不亦诬乎?”曰:“子之术诚工矣。然多所炮炙宰割,大残物命,毋乃为孽欤?”曰:“庖牺氏至今,所炮炙宰割者万万世矣。乌在其孽庖牺也?虽然,以味媚人者,物之性也。彼不能尽物之性以表其美于人,而徒使之狼戾枉死于鼎镬间,是则孽之尤者也。吾能尽《诗》之吉蠲、《易》之《鼎》烹、《尚书》之藁饫,以得先王所以成物之意,而又不肯戕杞柳以为巧,殄天物以斗奢,是固司勋者之所策功也。而何孽焉?”说:“以子之才,不供刀匕于朱门,而终老随园,何耶?”曰:“知己难,知味尤难。吾苦思殚力以食人,一肴上,则吾之心腹肾肠亦与俱上;而世之声流歠者,方与庮败同饫也。是难奇赏吾,而吾伎且日退矣。且所谓知己者,非徒知其长之谓,兼知其短之谓。今主人未尝不斥我、难我、掉磬我,而皆刺吾心之所隐疚,是则美誉之苦,不如严训之甘也。吾日进矣,休矣,终于此矣。”

未十年卒。余每食必为之泣,且思其言,有可治民者焉,有可治文者焉。为之传以咏其人。

萧美人:妙手纤纤和粉匀

萧美人,清朝著名女点心师,以善制馒头、糕点、饺子等点心而闻名。清代诗人吴煊曾写道:“妙手纤纤和粉匀,搓酥糁拌擅其珍;自从香到江南日,市上名传萧美人。”当年的美食品评家袁枚也对她十分推崇,曾在《随园食单》中盛赞她,“善制点心,凡馒头、糕饺之类,小巧可爱,洁白如雪。”并于一年重阳节时,特地到她家订购点心3000件8个品种,赠给好友。

据传,萧美人年轻时是一位美女,在不少诗词中就有赞她“昔年丰姿,面如夹岸芙蓉,目似澄澈秋水。”说她少年出炉时,美到了令人嫉妒的程度,即便是徐娘半老时,“芳名犹重”。她的手艺高超,“出自婵娟气巧楼,遂将食品擅千秋。”其点心之味美,使人“流舷馋煞老饕牙”。即使年过50,技艺精湛仍不减当年,其“贵比金”。像这人美艺高的女点心师,古往今来,实在少见。

黄晋林:进士出身的御厨

黄晋林出生于1873年,四川省成都市人。因其家中历来注重饮食,讲究烹饪,使他自幼受到熏陶。晚清时到北京参加殿试,考中进士后因放广东外任未成行,被留在清宫中管理筵宴的光禄寺任职,获慈禧太后赏识,授四品衔,故有“御厨”之称。返回四川后曾任射洪、巫溪等县知事。辞官后在家闲居。中华民国初年在成都市创办著名的包席馆—姑姑筵餐馆,并亲理厨政。其店中事厨者多为家中女眷,为蓉城各餐馆所罕见。1949年春赴重庆新开姑姑筵餐馆,同年病逝于重庆市。

黄晋林虽非专职厨人,但因其对饮食之道颇有研究,加之在清宫中御膳房供职多年,耳闻目睹,也掌握了精湛的烹饪技艺,对菜肴制作和筵席组合都能得心应手。他经营的姑姑筵餐馆,以宫廷风味和四川风味相结合,巧制“樟茶鸭子”、“香花鸡丝”、“坛子肉”、“烧牛头方”、“酸辣鱿鱼”等创新菜,吸引了不少食客。此店每日包席最多只承办四桌,他对于预定的筵席均亲自出菜单,亲临厨房尝味把关,亲自端菜上桌,并从烹饪文化艺术给入席者所食菜肴评加解说,故包席者多奉请柬请其入席,恭听其言。

在四川名菜中,“陈皮牛肉”深受食客的赞赏。“陈皮牛肉”是采用中药陈皮和牛肉搭配,并加以各种佐料做成的一道菜。该菜具有止咳化痰、生津开胃、顺气消食等功效,还可以治疗维生素C缺乏症。在许许多多的名菜中,用佐料最出名的也要数川菜的“陈皮牛肉”。“陈皮牛肉”最早就是由黄晋林创制的。当时朝廷派官员出差,一路上,总要带点东西佐酒、下饭,而且又要对身体有所补益。黄晋林便动脑筋用各种佐料做成了“陈皮牛肉”。此菜色质深褐,味辣,且能放一个较长时间而不变味。久而久之,此菜就成了四川人桌上的佳肴。

黄晋林既精烹饪,又工书法、诗赋,被人们称为“当代之一奇人”。曾著有《姑姑筵餐馆食谱》一书,但未刊印。其一生中所带徒弟众多,一代川菜名师罗国荣、陈海清、周海秋等人均出自他的门下,为提高和发展中国烹饪文化艺术做出较大贡献。

莫有庚:扬州风味到莫厨

莫有庚是江苏省江都市人,1921年7月21日出身于烹饪世家,14岁到青岛中国银行厨房随父学厨,后又拜吴松三为师学艺。他分别于1938年、1940年到香港中国银行、上海中国银行事厨,7年后任主厨。

1950年,莫有庚与其弟莫有财、莫有源合作创办莫有财厨房(今扬州饭店)任经理并主理厨务。1970年后任副经理兼主要厨。退休后被聘为上海黄埔区第二饮食公司技术顾问。他曾参加编写了《家常菜谱》、《家常素菜制作》、《家庭日用大全—烹饪篇》等书。1982年10月9日病逝于上海。

莫有庚擅长烹制扬州风味菜肴,并博采上海、广东、北京等地菜肴特点融会贯通。他烹制的“鸡火干丝”“肴肉”“蟹粉狮子头”‘“蜜汁火方”、“松仁鱼米”、“三色鱼丝”、“水晶虾仁”等菜肴颇有风味特色,深受宾客的好评。他在担任上海市饮食服务行业技术培训工作中,培养了一批烹饪人才,如曾获全国优秀厨师称号的李耀云等,就是他培养出的弟子。

松仁鱼米是莫有庚和弟弟莫有财于20世纪70年代创制的新名菜。20世纪60年代时,莫氏兄弟创制了“松子虾仁”,受到顾客好评。在此基础上,他们借鉴了四川名菜“小煎鸡米”的制法,用鳜鱼肉作鱼米,东北产的松子作配料,以青红辣椒配色,经油锅滑炒制成了“松仁鱼米”。“松仁鱼米”色彩多样,鱼肉鲜嫩,极受中外顾客欢迎。1979年底,美国妇女代表团在该店品尝了此菜后,特地在贵宾留言簿留言:“我们特别喜欢‘松子鱼丁’一菜,除了在美国西部山区的科罗拉多州,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形状美观、滋味鲜美的菜。”

麦炳:创制大同脆皮鸡

麦炳出生于1924年12月,广东省南海市人,广东省特一级烹调师。他从事烹饪工作40多年,于1987年从广州市大同酒家退休。

与大公餐厅和大三元酒家合称“三大”的大同酒家,前身为广州园酒家,位于繁华的长堤西濠口地带,是一间饮誉中外的老牌酒家。大同酒家技术力量雄厚,以麦炳为代表的老一辈特级厨师取诸家之长,锐意经营,创出驰名的“大同脆皮鸡”、“海南大群翅”、“金牌烧乳猪”、“红烧鲍片”等菜式。

“脆皮鸡”是广州著名粤菜馆大同酒家的看家菜,深受中外人士的欢迎。它是麦炳在继承了前人的烹调技艺,精心钻研之后创制的。此菜皮脆肉香,味道鲜美,享誉数十年,为粤菜中的珍品。

在我国,鸡为六畜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饲养历史。早在殷商的甲骨文中即有“鸡”字。到周朝时,还设有“鸡人”的官职,专司祭祀和报时。清代著名文学家、烹饪学家袁枚说:“鸡公最巨,诸菜赖之。”他在其著《随园食单》中将鸡列为羽族之首。

中国人习俗讲究口采。广东人好鸡,就像北京人好鱼那样。鱼“余”谐音,所谓年年有鱼(余)。同样,鸡与“吉”谐音,且民风中鸡与凤凰同属,因此,在广东人心目中,鸡即象征吉祥。当然,广东人好鸡,毕竟因为其味美。陆游《饭罢戏作》中,赞鸡“美不数鱼蟹”,说鸡竟使鱼蟹逊色,其鲜美之极也可一斑了。确实,粤人篱下的鸡味,或鲜爽,或甘香,或嫩滑,或酥松,风味独特。粗粗算来,便有一二百款。

“大同脆皮鸡”制法独特,皮脆、肉滑、口味鲜香,深受各界人士赞扬。公私合营后的大同酒家,经常为党和国家接待来自世界各国的贵宾。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曾在此宴请外国友人,毛泽东来广州的时候,更是抽调麦炳亲自为其烹饪。

此外,“大同脆皮鸡”还和大同酒家的部分名菜美点一起载入中国商业部饮食服务局编的《中国名菜谱》中。

附:大同脆皮鸡食谱

同类推荐
  • 肝脏病人食疗自疗与生活宜忌

    肝脏病人食疗自疗与生活宜忌

    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肝脏的结构、功能和特点,介绍了有关肝脏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知识。对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脂肪肝、药物性肝损伤、肝脏血管瘤、肝吸虫病以及肝脏疾病与其他疾病的关系及各种肝病的传统和现代治疗方法作了深入浅出的论述,对肝脏病人的饮食、休息、日常生活方式、用药注意事项等作了尽可能详细的介绍,为肝脏病人的康复,为保护你的肝脏提出了详细的计划和建议。
  • 不生病的习惯

    不生病的习惯

    健康开始于良好的习惯,结束于不良的习惯,健康的保持也有赖于良好的习惯。看看脸色、看看眼睛、闻闻气味都能看出你的健康来。矿泉水、纯净水、蒸馏水、碳酸饮料,看上去很美,但都没有白水美。5大养老穴、4种随手可得的食物让你益寿延年。很多疾病由心而生,由心而灭。传统医学把体质分为寒、热、虚、实四种,具体又分为平和体质、痰湿体质、气虚体质、血虚体质、阴虚体质、阳虚体质、湿热体质、气郁体质、特禀体质等九种。不同的体质通过人的外部特征就可以轻松地辨别出来,让你的养生不再盲目。
  • 活到天年:太阳养生祛病法

    活到天年:太阳养生祛病法

    我们都知道太阳运行的规律是东升西落,而且在天空中所处的位置时时刻刻都在变化,一天天,一年年,周而复始。同时,我们的身体随着太阳的轮回旋转,在一天的十二时辰,一季之中的二十四节气,一年之中的四季都有着不同的微妙的变化,探索研究这些变化,并跟随这些变化做相应的调整和保养,是中医养生的精妙所在。中医养生学的要点在于顺从自然,即顺从时辰转换的变化,二十四节气气象的变化,以及……
  • 月子餐280例

    月子餐280例

    本书为产后坐月子的妈妈提供了科学全面的月子食谱,按阶段划分进补程序,从初期的排除恶露、器官修复,到中期的催乳下奶,再到末期的滋补药膳,最后还为产后的新妈妈设计了恢复身材的瘦身餐。
热门推荐
  • 业平随想

    业平随想

    無所謂境界,只是一個個幻影,不用深究其作用,隨讀隨忘,了無牽掛。無所謂內涵,只是有話說話,覌者皆明其意也。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风烛印(藏龙卦系列)

    风烛印(藏龙卦系列)

    [花雨授权]他,可以负尽天下人,但,惟独她是例外的;她是他心中最柔软的圣殿,他发誓要一生一世守护她。即使她工于心计……从八年前的那场婚变中黯然离去,现在,她又突然出现,让他没有防备的心再次躁动,
  • 千亿暖婚:傲娇大叔别管我

    千亿暖婚:傲娇大叔别管我

    她,萧家二小姐,打架、逃学、逛酒吧、飙车,生活可谓滋润,可高中毕业那天一夜醉酒睡上大BOSS,并找上门求负责,从此潇洒是浮云,美神靠边站,大学毕业别人美滋滋的找工作,而她却挺着肚子满世界跑。“女人,从你睡我那天注定跑不掉。”
  • 穿梭奇幻空间的日子

    穿梭奇幻空间的日子

    新手萌新,三无作者,面临着随时放弃的兴致来写小说,作为学生党,请读者体谅
  • 盛世联姻:误惹腹黑阔少

    盛世联姻:误惹腹黑阔少

    轰动C市的商界联姻,新郎把结婚戒指套进了她好友的手上,丢下她,让她独自面对难堪。他,京城四少,红三代正苗,风云政坛的书记大人,在她深陷泥潭之际,不惜豪掷千金,只为博她一笑,从此,叶家别墅时刻上演着调戏和反调戏的故事。
  • 六神的睡前怪想故事

    六神的睡前怪想故事

    本文为若干题材故事合集,故事涉及古史轶闻,都市传说等等,综合了禁地,异术,玄学,仙侠等等元素。作为短篇合集,以七章回的独特写法,精炼了语言与篇幅,充分满足了读者的碎片化阅读时间。
  • 文心藏趣丛书·海外寻奇

    文心藏趣丛书·海外寻奇

    本书记述了作者收藏的经历,包括“贵人童先生和天球瓶”、“在纽约找个古董店”、“一个祭蓝碗引出一段收藏故事”、“走进佳士得”等文章。
  • 我和她前半生

    我和她前半生

    作者前半生的经历,主要记录了人和事。同时还有一些作者为人处世的方式。
  • 那谷山庄

    那谷山庄

    一个厌倦都市生活的发型师,一个神秘的空间,造就一个神奇的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