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12000000018

第18章 人与世界(10)

朝鲜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地地道道的人间悲剧,听说偷渡过来的朝鲜人让他们抓回去枪毙,尸体直接推到鸭绿江里,江这边的中国游客伸长了脖子在看,像被扼住了喉咙的鸭子。与此等悲剧相比,加之中国人进不了世界杯的现实,惨剧其实在江的这一边,在六方会谈的上位席……

2010年6月20日

做平常人的代价

正式开始之前,先要言明:我并不准备把这篇《做平常人的代价》展开成长篇大论,像我过去动辄就把细小的事情极尽繁琐地议论来、探讨去其实已经付出了不小“做平常人的代价”,即庸人自扰的代价。真到写一写代价为何、又为何而付出代价之时,起码应当把自己筛除出感受过代价、甚至为代价所累的队伍才言之据实、为人信服。

什么样的人被我们叫做平常人?这实在是非常不好界定清楚的概念。任何不平常的人都有其极其平常、甚至未及平常的一面,上帝在为你敞开大门的同时也悄悄合上了你头顶的天窗;任何所谓凡夫俗子在慢慢人生之旅中又无一例外地欣赏过别人不曾见到的风景,亲临过别人未曾体验的热闹,当然也忍受过超出“平凡人”应然极限的落寞和悲伤。我们在面对不凡之事时选择了平常人的处置方式,在面对不凡之人时选择了平常人的仰角视态,被别人认作平常倒还其次,但不知何时自己也开始非常平常地定位自己,我们就彻底收起了追云逐日的翅膀,登上了憨头憨脑的草鞋——即便那翅膀本就是易融的蜡质,即便那草鞋可以轻松消食千里之行。

什么样的人是平常人?没有大理想,更没有大梦想;没有大本事,更没有大智慧;没有非常显赫的出身,更没有攀龙附凤的迫切欲求;没有成为一个不凡人物必要的稳、恨、忍,更没有足够的耐心和野心去韬光养晦……

按我们一般人的看法,平常人身上的“没有”永远多于“有”,而“没有”的偏又是成为不凡之人的必备,“有”的又总是较之于翻身龙门而略显多余的善良、纯朴,和位居庙堂而实然教人吹胡子瞪眼的狭隘、自卑……平常人是教不凡之人以及我们自己都非常没脾气的一群人,世界固然异彩纷呈,但挡不住我们色调均匀地安排生活;世界固然天宽地阔,但挡不住我们房前屋后地经营人生。平平常常,简简单单,看重得失而不计较得失,小心地活着但不精心地活着——大概这就是我们平常人吧。

至于平常人的代价,为什么我会突然想写这个?这就好比每天都吃馒头但今天偏要说说馒头为何这等方圆、这等软硬,属于心知肚明又没话找话的一种。

想说这个是因为我发现随着我们的不断成长,妥协越来越多,过去常常嘲笑那个、瞧不上这个,今天放在自己身上马上无话了。最近和朋友们合作做一个课题,实地调研需要当地林业部门配合,打电话过去,无论是省里的、市里的,还是县里的、乡里的,通通一碗闭门羹。原因不难想,我们无法给人家一个热情接待的理由。其实仔细想想,林业上的事情不找林业部门找谁,需要任何理由吗?关键就在于我们一行人不够重要,太平常了,因此要负担平常人的代价。不用设身处地我就非常能理解这些冷漠回应的背后同样藏着一颗平平常常的心,大家以平常对平常,代价是相互的,因此是平衡的。在我们平常人看来,平衡比什么都重要,也就是“价钱公道”,不会像不凡的人物那样为了达成重要的目标而忍受暂时被打破的平衡。人家可以不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而统观全局,我们本就是全局的一部分,实在没有自我牺牲的必要。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历史上兵变、民变的发生向来只是权势人物利益不均而顺手导致的无辜者的互搏,这不同于自下而上的起义,根本不需要平常人想清楚,只要被人家操控着当枪使就成了。为赵匡胤披上黄袍摇旗呐喊的兵丁一不小心做了后周柴家的反贼,更身不由己成了大宋王朝的实际缔造者,可历史风云如此激变对于拿几钱饷银养家糊口的众人,谁能真正注意到?谁又真正在乎?我们总感叹自己稀里糊涂地被利用,当然,这是我们维持生计的最主要办法,作为平常人,对于功利社会只有两个作用。一、按照少数人的意志生产创造,自己不需要动脑子,也不被允许动脑子;二、按照少数人的安排衬托少数人的伟岸,自己可以不平,也可以憧憬下一旦反抗成功将带来的巨大改变。

其实,这两条原因并没有字面上看起来的那么可恶。“贝叶斯纳什均衡(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均衡)”的衍生观点认为,“阻挠成本”是企业之间、人与人之间在不清楚彼此的真实情况时正确预测其他选择人的重要依据。何为阻挠成本?放在我们普通人身上非常好理解,就是你不愿意别人怎样做,而阻止他这样做所需付出的代价。当你的阻挠成本很低时,你会毫不犹豫地实施阻挠行为,反之,你会默许别人的不合意行为。我们平常人和不凡之人之间当然也存在着阻挠成本,只是我们的阻挠成本过高,高到足以威胁我们对风险的承受预期,因此不得不选择作为大局的一分子而默默地活着。“希望是个好东西,但希望有时是可怕的。”这用来注释我们抱不平的平常人的代价非常贴切,前文说过,当你已确然定义自己为一个平常人,就要习惯于简简单单、安安稳稳的生活,如果心中汹涌着各种理想,甚至梦想,就请你马上把自己解放出平常人的队伍,像个真正的大人物一样享受更激扬澎湃的人生。人们现实中的种种苦恼大多源于定位不当,心中藏有一片天,却把自己塞到地缝中;心中的斗志已渐渐漫漶,却不愿意把自己归为平常人的队伍,仍旧固执地等待蓝图的重绘。前一种人无可避免地成为白日梦者,后一种人或许会再迎来成功,但势必要以当下的全部幸福为赌注。

我们说平常人的代价,不只是上文说的做不成大人物的种种悲哀。更多的是我们不得不选择把曾经激扬文字、热血青春的自己划归到一度恐惧、唾弃、甚至鄙夷的平常人的队伍中,成为和我们的父辈、祖辈一样的人。

这种梦想摔碎到现实中的煎熬是极其痛苦的,受客观条件和自身局限的种种影响,我们不得不承受这种代价,我们由青年走向中年的路上往往身边紧随的正是这种代价——这种上天入地的苦楚感觉。我们往往容易忽视自己以及身边的人接受自己是平常人的痛苦过程,二三十年的人生统统在做加法,忽然要做除法,把之前积累的一切豪情壮志统统削减为一位数,然后带着这一位数的激励去安安稳稳地问计农桑、恬然度日,做一个简单的人,一个去符号化的人。

我们问自己的最多的问题可能就是“凭什么”,平常人的队伍并没有随着历史的前进而渐渐缩小,我们头上也并没有凭空多出一些耀眼到不太真实的光环——这可以充分说明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在千万次追问自己“凭什么”后仍旧选择了忘掉问题和答案。

我们平常人没有大智慧,但不代表我们没有智慧,甚至我们之所以显得缺乏大智慧不过是因为没有大本事作为大智慧的载体,因此难以将智慧有形化。平常人最可贵的智慧我认为应当是“原谅”——我们非常容易原谅自己和原谅别人,这可能也间接构成为什么我们不那么杰出的原因。但不可忽视的是——“原谅”确实是幸福生活的密码,是人生的甜味剂和味精。原谅的过程就是熟悉自己作为平常人的过程,是试着逼迫自己承认作为平常人的无奈。当我们把原谅作为对人对事的惯有态度,我们亦可由平凡中活出些许不凡的快意,由永无休止的自怨自艾活出主动拿自己开涮的坦荡潇洒。

我们不能保证自己在垂垂老矣时是否仍旧有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本事,但想必家和事顺、儿孙满堂是平凡人间的幸福常态。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幸福的家庭又岂止一种形态?团圆固然可贵,但即便人生的后半程没有那么多朋友亲人相伴左右,一盏清远的香茗伴随温馨的回忆仍旧可以轻易展开皱纹下慈祥的笑容,更何况屋檐下还停着专程避雨的麻雀燕子,窗棂上还悬有绣眼雕花的画眉黄雀……

我们做平常人的代价其实到头来谈不上什么代价,人生不是在做买卖,哪有实打实的盈亏之谈?我们认认真真地做一个平常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认认真真地去生活、去原谅,心有千千结——何必执着于挤眉弄眼地互相窥伺,或是自行其是地动手解开?和幸福保持尽可能近的距离,或是干脆在幸福上挖个坑自己乐呵呵地跳进去,是我们值得以任何代价去做交换的……

2010年7月29日

谁动了我的善良

8月15日是为在舟曲县泥石流灾害中遇难的同胞举国哀悼的日子,短短两年时间,这已是我们的第三次国殇。

每次全国哀悼日带给这个民族的触动都是不一样的,哀悼汶川的那次可以用“震撼”这个词,中华民族在山崩地裂中颤抖,但民族精神的光芒却从一片死寂的废墟上冉冉升起,迅速冲开绝望的暮霭——世界为中国震撼!哀悼玉树我可以用“悲恸”这个词,灾难接踵而至,简直不给人喘息的机会,我们禁不住怀疑老天是否在有意作弄中国,令这个本已饱经沧桑、伤痕累累的民族继续淬火他的坚忍和顽强。

舟曲呢?我至今想不出合适的词语标识它,一方面我深感防灾救灾工作之卓越,两万七千多待转移人口,最终罹难的“只有”一千多人,比起汶川、玉树,实在教人快慰的多。八方之关注,四海之支援,也蛮可以教我们在短短两年内第三次为中国人由衷竖起大拇指。但这个举国哀悼日却并没有像前两次那样唤醒全民的悲悯情绪,大家该做的都做了,正式寄托哀思的时候却多少教人觉得不够别开生面,生活节奏没有丝毫变化、甚至情绪波动都未为明显。

何以见得?除去网上的道听途说,我仍有两处亲历亲闻。一大早上电梯,听见两母女的谈话,母亲人到中年,女儿正值芳龄,两人明显都是读过书的,女儿很可能仍在念大学。话程近半,我都没有听到任何与当日中国之主题相关的字眼;母亲好不容易提起今天所有的娱乐都要停止,女儿的回应很不以为然,仿佛如她所说“该关注也关注了,该支援也支援了”,再设全国哀悼日不知何为。夜里上网的时候读到朋友的留言,抱怨网页因哀悼活动都成了黑白两色,正琢磨怎么动点手脚把五彩斑斓找回来。他的留言之下满是其他网友的附和,有些高手还主动支招,教他在“脚本”上下工夫,偶尔几句温和的批评听起来更像是凑热闹……如此,教我怎样寻找与汶川之“震撼”、玉树之“悲恸”相匹配的舟曲哀悼日的标识?

不能光说人家,我自己也确实没把刚刚过去的全国哀悼日太放在心上,驱车掠过一些党政机关,见门前及屋顶皆下半旗,这才断断续续地拼接起前两个哀悼日的记忆来。想起在网上留言的朋友汶川哀悼日时哭得很伤心,玉树哀悼日前后多次倾囊相济,其情慷慨;而电梯里那对母女也绝对看的出是有文化、有见地的良善之人,断无可能有意拿哀悼日这样的活动揶揄什么。反观社会大众,倘若时间倒回至零八年,这对母女敢在电梯里这样谈论哀悼日,同乘的人定不会答应,可能还会因此争执至白热化;那时候有人因哀悼日无法玩网络游戏而发表些不恭言论,立马遭到“全城搜捕”和举国声讨……

为什么中国人对舟曲哀悼日如此薄情?是我们又犯了习惯性遗忘的老毛病?还是我们真的被接踵而来的灾难折磨到麻木不仁?疑虑,当然是疑虑。我不仅会感慨,同时好奇——“谁动了我的善良”?

我们的确在陷入一种滞塞的适应状态。

大灾难是沉痛的,但密集的大灾难,尤其当打击范围越来越小,打击力也逐次减弱的时候,远离灾难中心的人们势必会走进一种“果真与我无关”的全身心脱险状态,从而放松对他人苦难的关怀,尤其从精神层面上。这并不难理解,但实然叫人难以接受。我们不得不承认人从本质上讲是私利的动物,而非公利的,所谓情感上的怜悯必定建立在一定频度和一定距离之内,所谓“智子疑邻”、“百日床前无孝子”概莫如是。

汶川地震的时候,我们猛然唤醒了自己沉睡多年的民族意识,“华夏儿女、炎黄子孙”不再是空泛的书面语,我们会突然懂得根脉相连必然预示着相同的对生命的理解。此时“博爱”的圈子非常广阔,几乎将全数中华儿女吸纳进来。玉树地震,“博爱”的圈子收紧了一点,一些在汶川地震中确然尽过责任和义务的人就会从“博爱”的大圈上剪掉属于自己的一截,或是坚持要求把名利色彩浓重的专属标记刻在自己的那一截上。无论是数量上的截取还是质量上的截取,这份大爱无疑都窄了、轻了。事情走到舟曲这一步,我们“博爱”的绳圈更会从好多人手中脱落,几多山山水水就不再交付给关爱来照看,代之以我们熟识的公私救济——钱,成了救灾的主旋律。

关爱其实是一种本能的怜悯,怜悯的基础是起码的关注,但在各行各业,尤其信息产业社会化程度如此之高的今天,公众的关注点很可能被汹涌不定的信息流裹挟而去,没入社会话题的其他边边角角,不容易在一处坚守太长时间。

灾难固然是撼人心魄的,但正如西亚、中东诸国对局部战争已不惮掩饰其惊悚,广大中非国家对深度贫穷也不吝控诉其暴虐——历经如此密集的天灾,中国也没有理由不僵持在滞塞的适应状态。前些年我们对煤矿事故痛心疾首,到了今年,“王家岭透水事故”更是把这种不满情绪推上了巅峰,一时间,对当局的严厉指责,对责任人的失口大骂蔚然成风。后来又怎么样了呢?煤矿天天在死人,我们已怠于关注。骤雨打湿黄昏时的云天,而后必是一片深静的夜阑。失望了、心寒了,任他怎么说;其实不过是——适应了、习惯了。

地震、泥石流虽然和煤矿事故有本质的区别,但我们的情感轨迹严丝合缝地镶在“博爱”的绳圈上,无论什么原因令绳圈缩小,都会将覆盖其上的情感抖落吹散。我们当然可以据此大肆指责人性,但我们也必须承认这不过是人性中的又一个“无法释怀”……只怪被频频灾难折磨着的我们实在太可怜——无暇顾忌别人,甚至无暇怜悯自己。

谁动了我的善良?

不可避免的还有真正视善良如草芥的人们。妈妈单位有一个阿姨,汶川地震时除了“特殊党费”和常规捐款,自己专门跑到北京某着名慈善机构去捐了一万块钱。这件事应该已经算是功德圆满了,可这世上偏偏有“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的奇人异事。寄过来的捐款收据上只写了“人民币拾元”,后打电话询问,对方既否认操作失误的可能,也不出所料的满口不知情。这笔账不敢算,难不成一万块钱的捐款真正到灾民手里的只有十元?缩水的十倍哪儿去了?

同类推荐
  • 君难托: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阴性书写

    君难托: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阴性书写

    讲述了综观中国古典诗词,由男性作者使用女性形象与女性语言来创作的现象就颇为普遍,《君难托: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及其阴性书写》大量援引唐宋词来说明这一现象。若就美学的观点言之,很多唐宋小词确乎体现了一种“双性人格”的特质。当然,古之作者未必有意追求这种特质。这些男性的作者,竟然在剪红刻翠、无边风月的游戏之作中,无意间展示了一种深隐于男性心灵中的女性化情思。与其他言志载道的诗文大为不同的是,这种表达更加细微幽约,更显阴性势态。
  • 成功尝试: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

    成功尝试: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

    本书用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了深圳证券交易所开业与发展的历史,内容包括各项准备、开始营业、化解风险、高速发展。
  • 水浒原来很有趣

    水浒原来很有趣

    《水浒》从来就是一本奇书,千百年来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本《水浒》,因为《水浒》中有每个人的生活,一百零八将每个人都有一张鲜活的面孔,都有一颗跳动的心。风趣中不失深度,幽默中更显深沉。《水浒》的趣味来自一字一句,人生的感悟却在字里行间。
  • 怀石逾沙

    怀石逾沙

    第二卷内容以《岛》前期散文和《最小说》前期专栏为主,那段时间里,发生了很多事情,经历很多挫折,也遇到很多变故。书名逾沙二字,取自成语逾沙轶漠,形容跋涉了很多路途,经历了很多事情。而怀石,则是指这段岁月的跋涉,尤其沉重,负担着心中的壁垒,依然艰难地前行。
  • 私奔者

    私奔者

    本书是海男文学第二卷。边陲,高原,云南丽江的所在,海男作品的一个大的地域与人文背景。由于高原,它洋溢着神秘,且注定要演绎香格里拉的传说。于是,回归现实,这里的男女就生活得异常生动。他们的行为拙朴、灵动、有些古老的色彩斑谰,又用一种全开放的姿态走向现代。这里最动人的应是海男讲述的一个个曲折动人情欲横生的男女故事。
热门推荐
  • 重生后我成了反派boss

    重生后我成了反派boss

    苏辞,整个人成大字型躺在床上,把眼睛紧紧闭上,又隔一段时间把眼睛睁开。这样反反复复不知道多少次,才终于相信自己现在的处境不是梦。
  • 桂花的吻

    桂花的吻

    桂花是怎样的味道?你是否仔细观察他每一次轻微的波动?
  • 天降萌宝,前夫请让步!

    天降萌宝,前夫请让步!

    她,从小寄人篱下,继母从未给她吃过一顿饱饭。他,穆氏家族三少,人人都以为他是养尊处优的阔少爷,可却有着一段不堪回首的童年。她嫁他,是因为继母把她卖给了他,可从此,她受到的却是所有人讽刺而嫉妒的眼光。可只有她自己心里清楚,这不过是一场公平的交易罢了,无关爱情。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雷鸣和闪电交织,他就好似地狱的撒旦,欺身而上,粗粝的大掌抚摩着她细致入微的脸颊,“阮心,我穆思辰难道还比不上那个废人安凡?!”她禁闭着双眼不愿看他,倔强的脸上写满不屑。那一夜,他不顾怀孕三个月的她,与她抵死缠绵,她却执拗到一滴眼泪都没有留下。直到医生告诉他如果再行房事胎儿会不保,怀胎十月,接下来的七个月穆思辰再也没有出现过,却总能在电视上看到他与各种女明星的绯闻。她一笑而过。***生产那天,他仍未露面,只是命人把生下的孩子抱走,她甚至连孩子的一眼都没有看到!他不顾刚生完孩子的她是否需要调理,狠心将她逐出穆宅,她发誓,此生不与“豪门”二字沾上半点关系!***一别五年已逝。阴暗的楼道间里,他薄凉的唇瓣死死地堵住了她,辗转反侧,抵死缠绵??她冷声道,“穆先生,我们是什么关系?就做这种亲密的动作?”虽时隔五年,他对她的伤害却就好像还在昨天一样。她永远都不会忘记,他抱走孩子时不带一丝感情的眼睛,深邃莫测他要的,从来都只是脐带血,至于孩子的死活,与他何干?***“阮心,你就真的一点都不在乎你的儿子了吗。”他笃定地勾起了唇。当一个女人有了孩子,这就是她一生的软肋。她瞪着双眼对上他的墨眸,“穆思辰,别忘了,他也是你的儿子!”“我要的,从来都只是你。”
  • 通天书圣

    通天书圣

    先天残缺的少年书生,命途无望的名门少爷。一本残破的疯魔古卷,一套神异的玄奇秘术。一个她。万水千山总无畏,一吻相随到天荒。且看他如何逆天夺命,走出一条完全属于自己的通天大道。
  • 神降系统

    神降系统

    天灵灵,地灵灵,齐天大圣显威灵!系统在手,天下我有。且看我江湖神打,异界纵横称雄。
  • 重生成为最强剑士

    重生成为最强剑士

    因为得罪了一位神秘的女人,墨三被迫重生到这个新的世界,手臂上的黑色符文,莫名的恐怖力量,以及残破的记忆,都在告诉他:变强,是有代价的。(这是基于一款老游戏“世界OL”的世界观和背景框架所创作的小说,简介无力,还请看内容。)
  • 哥布林勇者

    哥布林勇者

    哥布林,为兰斯大陆诸多魔物中最底层的存在,弱小到连普通的成年男性都能轻易收拾一到两只,只能靠诡计和偷袭才能对人类村庄造成一定威胁。勇者,只有力量、智慧、勇气、仁德等等被世人认可并且对人类种族有极大贡献者才能当此称号。而当一只哥布林要成为人类中的勇者……抱歉,这似乎超出了我的认知范围。
  • 天道寻源

    天道寻源

    战天战地战天尊;弑鬼弑妖弑仙神;理国治世整各界;肃道肃义肃乾坤!天道之祖为体万物生灭之奥义,入轮回,修万世!本书主人公李驭麟,为道祖最后一世轮回入世。以家仇族恨为引:闯各界,斗妖魔,匡正义,扶弱贫,肃世道,清不公,理缺陷,合纰漏。惩天帝,罚西主,弑仙灭神,整合各界……待道法自然,重塑天地,再立新法……
  • 军校里的那些花儿

    军校里的那些花儿

    当记忆打开,那些过往以最美的姿态涌上心头。并非我忘了曾经的苦涩,而是所有沉淀在年少的时光都那么清澈,无论过去多少年,我都能透过沉积的岁月看见当年透明的心。
  • 竹山路181号

    竹山路181号

    一个来自小县城的平凡少年,来到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校区,一场意外改写了他原本平凡的人生,谁也不知道前方的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