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12000000034

第34章 走马兰台(9)

我们今天待看,其阐释仍有不可磨灭的科学性:运动是与世界本原直接发生关系的,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这一层“绝对性”我们都能说得清楚。但运动的相对性究竟从何说起?这就必须求助于“狭义相对论”。而狭义相对论是爱因斯坦1905年正式提出的,与《正蒙》成书已相距830年。

《正蒙》的落脚点并非止于对“气”和“太虚”,以及“运动”的探讨,它根本解决的人的问题。张子将“天性”的本质定义为“诚”,以突出“天性”的道德内容。“性与天道合一存乎诚。天所以长久不已之道,乃所谓诚,仁人孝子所以事天成身,不过不已于仁孝而已。故君子诚之为贵(《正蒙·诚明》)。”张子的这段话与《正蒙》中的别的一些篇章语气殊为不同,我们很容易理解其中的理直气壮:一方面,他以“天性”为桥梁,将儒家道德成功引向“气”的支点,把天的高度提高至不可攀附;一方面,他的理论也呼应了儒家经典《大学》里“诚意,正心”的说法,自圆其说不着痕迹。张子的对于人的问题的解决又回归到我们异常熟悉的老调子:人应遵守道德规范,顺天时,致天意,保持自己“诚”的天性。针对这一问题,很多人提出:张子对人的认识已形成对佛教基本理论的批判。

姑且不论我是否支持这一说法,儒教的确讲求“教”与“性”的合一。儒家不是宗教,不靠预设教义请君入瓮——这可以说是儒教与佛教本质上的区别。《中庸》有云:“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就是强调道德主体(人)与至善之源(天)的体用不二的关系。张子所谓:“自明诚,由穷理而尽性也;自诚明,由尽性而穷理也(《张子正蒙注》)。”即通过天与人的双重互动,使众生明白“存,吾顺事;没,吾宁也。”的大道理。在这一点上,既给人们点明了“性”的“天人一源”又无不体现着“教”的超越要求。仅就“教”与“性”的合一上讲,儒教,尤其张子所尊之儒的确要高出佛教在“天人”问题上回归客观性与合理性的认识水平。

但我们同时又不得不承认:对于佛家偏重直觉体验的理路,张子是无法批评的。以禅宗为例。六祖慧能将主体意识(自性)无限拔高到了与宇宙本体(佛)相等同的地位,其进路是凭借人自身先天具有的佛性,通过直觉顿悟的方式,实现人生意义的自我超越,并表现出非常强烈的宗教体验和审美情怀。可以说,禅宗之“人心”的本质就是佛心,惜乎众人还无法认识“我心自有佛(《坛经》)”,所以人与佛之别就在迷悟与否,一旦顿悟则“菩提果自成”。佛家旨在提高凡人个体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开悟的境界,开掘出自身的佛性——这与原始儒家提出的修心和修身,甚至宋儒所谓“格物穷理”的治学修身的方法都并不相左。而儒家本不敢与佛家论“道德”,在佛家看来,儒家的“道德”比起佛家的“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实在是上不了台面的。

但张子的《正蒙》又偏偏有其聪明独到之处。张子依托其天道本体理论巧妙地将人心划分为“大心”和“世人之心”两个方面。前者是“合内外于耳目之外”所以能“以天体身,则能体物也不疑(《张子正蒙注》)”,成为可以“合天心”之心,也就是能与天道本体相呼应,以达到“知性而知天”的认识境界;后者只是“存象之心”,是肉体对外界刺激的一般性反映。大心是人心的真实根本,人心则为大心的“启之之要”,是大心在人身的落实。因此他要求人们必须忘掉“成心(私心)”才能“大其心”,才能真正体知世间万物。

张子走了“天人兼顾”的路子:是在关照天道,即“得天”的同时“未始遗人”,并且从人道的角度思量只要“致学而可以成圣”(《张子正蒙注》)。因为“心能尽性”(《正蒙·诚明》),实现了天人之间应然与实然的统一。而佛家的弊病正在于不理解“天人合一”的涵义。张子所创的“关学”在处理天人关系时所表现出的巨大理论张力体现了儒家独有的智慧和对佛家心性论的超越。

初读《正蒙》,正如初读其他经典一样,满眼尽是书的好处,待再读而三读、四读,想能稍解其中真味。一言以蔽之:天地初成始太虚——这是我拿得出手的全部初读体验,对运动,尤其对人之天性的探讨实在不足挂齿。这点东西凑一篇不像样的述评还可以,若言心得,实不敢当。

2010年10月28日

这个世界的颜色

秋到深处,才忽然觉悟:这个世界有如此缤纷的颜色。

清早是草色的。北京的秋天来的不紧不慢,逃的却近于仓皇。结果便是:不消几夜风雨,间植在大城的绿意统统褪下来,似乎人们正行走在时光的鼻梁上——往上瞧望不见头顶,往下瞥望不到脚尖。可幸的是,草色并非轻易被抽走。犹记得,夏天的草泛着油光,绿的发黑,走进去瞧或伸手去探,仿佛可见草儿间正挤满了滑腻腻的油彩,浓到遮蔽了大地粗糙的纹理。秋天的草古人叫“衰草”,但名不副实,尤其北京的深秋,不过是化开了蒙在表面的油光,露出干爽的草色。这就好比风风火火、大手大脚的少年终于到了父辈的年纪,连喘息都浸润着隐忍。

大清早出来,先是望一眼深秋的天。那种蓝并非绝色,却干净的惹人可怜,忍不住规劝造物主收起这样奢侈的织料,生怕大地之苍茫和风物之演幻配不起此等近于喑哑的宁静。然后我会低头看地。说也奇怪,清早起来即把当日的第一缕注目投向朗朗乾坤,除去仰望便是俯察,天地之大、品类之盛,统统猛然驱赶着昨夜灯下忧劳伤神的细碎杂念,似乎是从心上直挺挺地撕下一块疤来。俯仰之间,便与天之蓝和草之青不期而遇,尤其是我愣愣地盯着脚下,更觉得深秋的草色仿佛是从幽暗的人生之初流淌而来的泠泠泉声,伴随零上一二度猎猎的秋风,猛然冲散我眼睑里赖着不走的困倦和渗透在每一寸灵魂下的僵直。是该做些什么的时候——这是深秋的小草为我敲响的晨钟。

午后是黄色的。这就要以伴随我整个生命过程的银杏树说起。小时候喜欢捡落叶烧火,以任何危险的行径彰显自己的胆色。但我总舍不得点燃小伙伴们收集来的银杏叶,而把它们精心地分为两份,一份用以奖励在游戏中表现突出的小伙伴,充当他们的金牌和勋章;一份自己留着,宁愿放在家里看它们渐渐枯萎,再依依不舍地丢掉。少年时我爱上读散文,总在梦中怀想那些随树叶飘去远方的或喜或悲的故事。银杏树结满了美丽的叶子,也结满了一树精心裁量的少年的心,那时候我开始偷偷在心底勾画梦想的素描,开始相信,开始坚持。后来走进大学,竟发现校园里植满了银杏的婀娜,那种婀娜与影现在记忆里的银杏的风姿殊为不同。我看到有人从树下漠然地溜过,有人会在雪天把脚上的泥揩在隆起的树根上,有人会捧着GMAT和之乎者也从这一棵若无其事地移向那一棵……难道这一片迷人的金黄没有醉到你们冰凉的清醒下?这一条回忆的尾巴也曾乖巧地摇摆在你们灯火阑珊的纸窗前?午后的阳光总是炫目,天上没有云,温暖漏过银杏树的枝蔓点点地晕开在我的面颊和双肩。人生是一场嘈杂的会演,总教人从无边的喜乐中打捞上几朵悲剧的浮萍。

夜晚是白色的。它真的是白色的。校园里行走,总会碰上饱食终日、又无以用心的流浪猫,它们的过剩营养本于它们过剩的自由。我虽不赞成,但乐于欣赏这种毫无章法的自由自在。猫在四四方方的校园里随意游荡,一年四季,无人、更无事叨扰。深秋的寒风偶尔会吹皱它们的潇洒,我多想为它们提供一处怀抱,又多么希望这样温暖的怀抱裹紧的不过是天底下最淡泊、最干净的因缘。有时也会看月亮,只是白月光并不像流浪猫那样可以笨笨地澄清这世上最简单的浪漫。路灯也会为黑夜之白增添一分热闹,只是北京的深秋过于苍凉,很少有人把这种夜白和猫、月亮想到一起。

这个世界从不因颜色之单调而归于寂然,也不因颜色之缤纷而增添多少累赘。我们都无差别地穿梭于时光的交织中,都在享受,也都曾承受。终于我们老了,累了,然后死了,却把人生最单纯的快乐归于我们当初的“记得”和“爱着”。人啊人,不懂人——除非我们对完整的自己保持一贯的忠诚。

2010年11月3日

做北京人的这几年

初中二年级的寒假,随爸妈举家迁到北京来。我记得很清楚,当我入住新家的第一夜我失眠了,这开了个非常糟糕的头:自那以后,入睡前的辗转反侧成了常事,而失眠也不再稀罕了。做北京人的这几年我有很多感触,一方面当然是喜,我只用不到一个月时间就爱上了这座城市;一方面也有做北京人的悲,时至今日在一些气氛特殊的场合我仍不能坦然地承认自己做北京人的事实。我在为谁躲闪?又在躲闪什么?这很容易想清楚,却实在不愿说得太明白。

刚到这里上学的时候我很紧张。我从小就是一个调皮而略有闷骚的人,对自己搞不懂的人和事可以保持24K的沉默;对自己熟识的朋友和钟爱的东西又可以和盘托出未经任何雕琢的喜欢。刚到这里的第一天就遇到了一大堆问题,眼保健操不会做——和我在郑州上学时做的不一样;广播体操也不会做,尤其做下蹲运动的时候,空旷的操场只有我一个人直挺挺、不知所措地立着,偷学了好一阵子才终于教胳膊腿照着节奏熟练地打弯。中午吃饭更是窘,我没带餐具!在郑州是读“公办民助”的初中,中午饭在食堂吃;在这里读的中学是把饭直接送到教室里,我第一天上学就不得不放弃学校里的饭而在大家疑惑的眼神里跑出校门到处找吃的……我的紧张情绪延伸了半个学期,后来还是因为结交了一批要好的同学(是我在北京的第一批朋友)才逐渐知道走路该迈哪条腿。

北京城带给我的首先是陌生。这里的同龄人和我过去接触到的很不一样,老师更不一样,校园里的松树没有家乡青的那么无邪,但天光要澄澈许多……生活在北京人堆里,在所难免成为异数;离开了熟悉的乡土,就开始我绵延无尽的归属感上的漂泊。第一次坐地铁到天安门去足足在二号线上兜了大半圈,第一次进寻常的街心花园还到处去找售票口,第一次花25块钱吃榨菜肉丝面,第一次觉得生命中原来还有如此之多的“第一次”就在下一步的位置等着我踏上去或迈过去……

北京带给我的还有刺痛和伤害。记得是初中的哪次期末考试,考试还没开始,我分在的考场有人自动铅笔坏了,随口就和身边的同学调侃道:“这一定是河南人造的笔。”那边积极支应着:“是啊,别信河南人!”当时我体内的血液“腾”地冲到了头顶,若不是顾忌真正做河南人的尊严和天底下最不值钱的做好学生的脸面,我真想上去给他们两下“谢绝还价”的大耳刮子。纵然北京看全国都是基层地区,但也实在没什么可牛气的,别的不说——河南农民稍有懈怠,全国人民都得过回新中国成立前去!等你啃树皮那天你还拿什么跟我逗闷子?北京带给我的伤害绝不是“一日丧命散”,若是拿毒药比喻,更像是“含笑半步颠”。我哭不得、笑不得,蹦蹦跳跳却佯装自己和其他人一样正常地走路——这是真悲哀。还有就是高考报名的时候,眼见身边最好的朋友因为户口问题不得不回老家去,这边和我们一道交学费、一道咿咿呀呀地念书,那边却负担着我们无法体会的落寞和颓唐。想起父亲年轻时进城亦有此等经历,就愈发为我的这些朋友鸣冤叫屈:明明做了十几年北京人,根都已经移栽到这里,却偏偏还要掘出来捣碎成飞蓬。也就在那个时候他们问我户口的事,我说我早已随父母迁过来,他们的眼神里马上替我叫出一连串的庆幸。北京的宽容绝不应体现在随意购车就给上牌照上,或是端出国家及地区政策的尚方宝剑去顺手除暴安良。尽管有一千一万个“不可以”的理由,却固执着不拿出半点像样的解决办法,你不是巴黎和罗马——因为你的菩提果还远远没有成熟。

可以说说这几年做北京人的“喜”以及为什么我如此之快就爱上这座城市。首先是我热爱北京人,我的好朋友现在已有相当比例的北京人,没办法——人实在、同时又不小气。北京人身上有太多值得外地人学习的地方,最简单的:他们发明了“骂街”这个词,却很少见有谁当街撒泼现眼的。北京人是天字一号的顺民,最守规矩,半夜两三点坐出租车,司机师傅既不抽烟,也不闯红灯,只要东西落车上,愿意找总能找着。也许有人说这毕竟是首都,北京人毕竟阔气,但我得说这是文化渊源不同。在某些方面比北京强的城市也不少,但绝对不可能出产“北京人”。三千年沧桑、汉胡混居之地,有长城、有太庙,有王府、有胡同,有关汉卿、有舒庆春,卢沟晓月、蓟门烟树——缺一则铸北京人而不成。然后我爱北京的气息。虽然是老城,但丝毫不透出腐朽之气,爱极了那些宫墙脚下玩滑板的年轻人,还有朝外、中关村的勃勃生机。搬来北京后过年回老家,已很难适应那里的生活节奏,北京给我上足了发条,我已习惯于搅拌浓稠的时间。喜爱北京还在于这里放得下我的梦想。我是地地道道的凡俗之人,至今也瞧不出有任何值得炫耀的天才之处,但这决不妨碍我做一个有梦想的人。如果我不在这里生活,很可能终日盈耳的就是另一批亲戚朋友的谆谆劝诫:劝我老老实实地过月白风清的小日子;劝我向大众学习,追求一个趋同的短期目标;劝我放下屠刀,随意立哪块地,成任何一尊佛。在这里却完全不同,当我向别人讲出我的目标,人家会问我有没有更长远的理想,当我鼓起勇气说出理想,人家接着就会催问我的梦想。没有哪种胆大包天是这里不能接受的,大家只会计较你看的太浅,不会埋怨你看得长远。这也是很多外地朋友迷恋这里的原因,这里足够大,足够我们同游于江海,相忘于江湖。

然后就是我做北京人的“悲”。不得不说,在很多场合我充满了北京人的“原罪”。我以低于家乡分数线几十分的成绩考入“211”,那些论成绩绝不比我差的乡下孩子彼时若不扛起父亲交付的锄头,就是催促母亲预备好进城打工吃的馒头。二十年后,我们的孩子之间会继续横亘着这条浅浅的天河。教育的不公平是显而易见的,而教育的市场化又是我们万难接受的。但目前的状况是:相当一部分外地孩子上不了大学,或是止步于高昂的学费,他们要么做地区差异的牺牲品,要么做市场经济的牺牲品,或者干脆同时被两只铁锹携手掩埋——中国教育在闹这世上最不好笑的笑话。北京孩子上大学在外地人眼里永远充满了侥幸的意味,而我们同时心知肚明:这顶无稽的帽子也绝不应扣在北京人脑袋上。不过不要紧,幸而这大学也没什么好上,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若不是在大学里悲催地活着就是在这里悄然地毁灭——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弥合对“侥幸”格外计较的落榜生的心里不平衡。

同类推荐
  • 两个李白

    两个李白

    此书是鲁迅文学奖得主王充闾的散文自选集,选取了王充闾历史文化散文中的代表作,主要分为文人、帝王、政要、女性四类,如《两个李白》《情在不能醒》《马嵬坡下的三场辩论》《李师师的真爱》《欲望的神话》《灵魂的拷问》等篇什,这些散文多从人物命运的角度切入,进而折射当时历史、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状况,以点带面。王充闾的历史文化散文文字流畅,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形成了朴实厚重的艺术风格,是当下散文中不可多得的文学作品。
  • 在云端·人生况味寄书衣

    在云端·人生况味寄书衣

    本书充满泥土气息的文字,弥漫着乡愁的韵味,这是文人们记忆中的故土、记忆中的乡村,乡村里的那些人和发生过的故事,都是远在海角天边的游子们无法割舍掉的情愫。去国怀乡之人,往往尺素相报。以文字形式传递心中的情怀,正是人间之美最好的表现形式。
  •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塞万提斯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塞万提斯

    这套丛书将引导青年朋友去漫游一番那绚丽多彩、浩瀚无边的文学世界——从古希腊的神话王国到中世纪的骑士、城堡;从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到五光十色的繁华都市;从奔腾喧嚣的河流、海洋到恬静幽美的峡谷、森林、农舍、田庄。它将冲破多年来极左路线对文学领域的禁锢和封锁,丰富青年朋友的精神生活,为青年朋友打开一扇又一扇世界文学之窗,让读者花费不多的时间就能够游历世界的各个角落,浏览各国人民今天、昨天、前天直至遥远的过去的丰富多采的生活图景,去体会他们的劳动、爱情、幸福、欢乐以及痛苦、忧伤、斗争、希望??它将帮助青年朋友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文学的素养。
  •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司汤达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司汤达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系列丛书包括:韩愈、司汤达、歌德、显克微支、陀思妥耶夫斯基、德莱塞、王安石、梁启超、屈原、狄更斯、萧红、泰戈尔、孔子、哈代、朱自清、茨威格、林徽因、李白、莎士比亚、李商隐、白居易、徐志摩、郁达夫、托尔斯泰、高尔基、萧伯纳等大师的名篇名句赏读。
  • 人意山光走宁海

    人意山光走宁海

    本书汇集了数十位知名作家在宁海采风时所撰写的散文随笔,包括刘慈欣的《茶山游记》、邱华栋的《许家山的石头记》、杨东标的《在归云洞里听读书声》和海飞的《李白在宁海的淡日子》等在内的三十篇文章,描绘了宁海以及国家登山步道的人文历史和自然风景,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旅游人文读物。
热门推荐
  • 长眠不醒

    长眠不醒

    从今以后,没什么事能把我击垮,没什么人能逼我停下!《漫长的告别》作者开山之作!村上春树的文学偶像、《漫长的告别》作者、美国文坛一代宗师钱德勒开山之作!村上春树曾亲自翻译《长眠不醒》,掀起阅读狂潮!村上:“钱德勒是我的崇拜对象!”《长眠不醒》是私家侦探菲利普·马洛系列的探案首秀,从《长眠不醒》开始,走入钱德勒的文学世界!一位年迈而富有的将军,一对美丽却古怪的姐妹。一件委托,一封勒索信,一个失踪的女婿。一场大雨,一具尸体,一个疯疯癫癫的裸女。一个吻,一次相遇,从此再没见过你。这座城市的黑暗里,正在发生这些故事……
  • 忽如一夜重生

    忽如一夜重生

    前世她背上弑父之名,名誉全毁,被小人陷害,最疼爱她的哥哥公司破产,这一世她重生归来,却发现能看到正常人看不到的,听得到普通人听不到的……
  • 傅爷的宝贝夫人

    傅爷的宝贝夫人

    在某个阳光明媚,万里无云的早晨,网文大神苏暮容毫无根据地穿越到自己的一部小说中。爹不疼娘不爱,男主还是个大渣男!某作者一边吐槽自己的作品一边还得智斗极品亲戚,狠击无良渣男。但是,剧情好像越来越偏,某个终极大反派死皮赖脸地求抱抱!某作者扶额,罢了罢了,颜值即正义,就收了你这个妖孽吧!腹黑傲娇军官VS狡诈毒舌名媛本文内容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桃花错

    桃花错

    这是一个大家小姐邂逅良人却又遭抛弃的故事。都说美丽的女子——多命薄都说娇艳的女子——多惹祸诉一段动人的凄美,寄一瞬间心疼的割舍,风不忍吹,雨不忍落,想像中的春花秋月,却成了他人的匆匆过客!春已去,桃花落,青山不改,情已错!错!错!
  • 末日生存守则

    末日生存守则

    病毒悄悄地来临让人们毫无准备地进入了一个暗黑的时代!这样的时代中究竟要如何生存?感染者丧尸的突然出现和人类究竟有这怎样千丝万缕的关系?这是一个暗黑的时代!这是一个疯狂的时代!这里有最真的兄弟情!有最动人心弦的爱情!还有最默契的团队!你,还在等什么?
  • 感悟命运

    感悟命运

    一个落魄的少年无意间的一个善举改变了他原有的生活。他在未知的世界展开了一次奇幻的冒险
  • 唯有你是我的挚爱

    唯有你是我的挚爱

    人世间的只有许多不同的爱情,但那些特殊职业所带给的困扰,是否能让他们终成眷属,一位空姐与一位空少的浪漫爱情故事。让我们去体验这份特殊的爱情。
  • 酒倾玄露醉瑶觞

    酒倾玄露醉瑶觞

    “有女夕颜,容貌永驻,得道成仙。后被奸人所害,虽保全性命,却银发异瞳,性情大变,背弃仙道,沦为魔尊,为祸人间……”这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可是,你又怎知,这不只是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猥琐流杀怪大师

    猥琐流杀怪大师

    【成功击杀妖魔:刺舌妖】【杀敌数+1】【当前杀敌数:9】【获得属性:力量+2,敏捷+1,气血+3】来到妖魔肆虐的浩土世界,开启杀敌天赋系统,顾白从此走向了一条另类的无敌路。———他纵火,爆破,夜袭,他精通一切遁法,他随身带着三百名傀儡保镖,他全身上下都是防具法宝。没人能抓得住他,抓得住的打不过他的保镖,打得过他的保镖的又破不了他的防。“既然没办法横推,那就斜推吧。”面对数百万妖魔大军,躲在战场角落里的顾白叹了口气,引爆了藏在敌方老巢的三万枚起爆符。一朵巨大的蘑菇云从远方升起。这是一个将猥琐流贯彻到底的故事!———本书又名:【老阴比的快乐背刺】、【能够偷家绝不正面战斗】、【撤退只是为了绕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