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12000000009

第9章 人与世界(1)

人与世界的关系是微妙的。有时候我们和世界形同陌路,各自珍重自己秉持的一份高贵;有时候我们和世界又混迹一堂,难分彼此,也说不清是我们在识时务地妥协还是世界慷慨地接纳了我们。

我们迷恋世界,讨厌世界;我们崇拜世界,鄙夷世界;我们探索世界,恐惧世界;我们来自世界,去往世界……我们不能抛弃世界,世界也不能赶走我们——这是我们在心底都不愿承认却暗自庆幸的。

漫谈大学教育

“大学生”在当今时代已越来越表现为一个中性词,很多的年轻人不再迷恋成为“天之骄子”。哪怕学手艺、下工厂做一名普通的工人,早早地安身立命、养家糊口也绝不在大学校园里花着爸妈的血汗钱磨洋工;哪怕是高中毕业就跟着长辈们或只身一人出去闯天下,苦活累活干尽,酸甜苦辣尝遍,低眉顺眼过活也比在大学里抱着电脑、抄着考卷、混着文凭来的问心无愧;哪怕认准自己是个天才,然后苦钻学问,发誓要献身自己的理想,人前人后净做些正经人瞧来吃力不讨好的“蠢事”,也比在大学里上高四高五继而被无趣且无益的考试给炸成了老油条好……

以上只是我的极端假设,读起来别扭,毕竟上了十二年学,从独木桥上挤开百万大军杀出条血路才拖着半条命站在大学的校门前,怎么忽然一下子好像什么也不是了呢?话糙理不糙,当今时代,谁还敢一口咬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呢?如果偏要认死理,就当今的教育体制和教育现状而言,谁又能拍着胸膛讲大学生就真正是读书读的最好的群体呢?如果说大学生已经不再是“天之骄子”,那硕士生、博士生总该算了吧?然而事实却是——有大理想并且有大本事的人无论出身贵贱、学历高低都俨然屹立如时代的帆桅,任他狂风怒号、任他恶浪滔天也总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为自己在历史的苍茫烟海上闯出一条专属航道。

或许我这样讲不见得公允,因为无论是受教育的初衷还是人员的整体素质,大学生都绝对称得上是整个社会的佼佼者,引领着民族复兴的希望。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并不如社会所愿成为时代的架梁之椽,而偏偏沦为房上跌落的一地碎瓦。不得不让我们长叹一声,为之深深惋惜,同时由衷地质问一句:“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检验大学生是否成才的重要途径便是毕业后能否找到工作。很多人去考研,然而就社会需要和学科特点而言,并非任何学问都必须躲在书橱里厮磨或是站在实验台前较劲。众人拾柴,把考研的大火烧得如许冲天,原因是不言自明的。

这里不说考研,单提找工作。为什么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拂去这一层尘土才能透过镜片去看一看教育的症结到底出在哪里。

先说说客观原因吧,虽说所谓“摆客观”大都仍旧是失败者拿来自欺欺人的吗啡,但毕竟亮出这一针,是为了断了这一针。

首先当然是大学毕业生众多,竞争压力太过激烈。然后可以说是我国的社会发展水平有限,不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再而是中国社会正处于历史的转型期,一些大学生所受的教育已不适应社会的需求,从而导致竞争力不足,被淘汰。其他的客观原因还有很多,出一套丛书都有富余。继续罗列下去显然没有必要,在此我只拣了所有人都必须承认的这三条来谈,想必不会招致太离谱的非议。

大学毕业生多,的确是多,但个人竞争压力的形成却并不来自全国每一个有求职需求的大学生。每个人的求职目标不同,更多的来自于自己所受的教育为自己储备起的自信能量和起点高低。请允许我暂时不礼貌地把莘莘学子分分层次。一流的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其竞争对手其实只有师出名校的一小部分人(特别有本事的暂时除外),只有这一部分人和你站在同一台阶,其他的大学毕业生都对你处于绝对的仰视位置。如果你和原本不与自己“同一量级”的毕业生争到最后不分伯仲,那就证明你把自己原本很高的台阶生生搞砸了,这么多年来享受到的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统统作废。之所以你从“名校”这一江湖上被淘汰,不能像同窗一样仅用意念就可毙敌百步之外,而只能和二流拳手抡圆了胳膊锤破脑袋,没有别的原因——都怨你自己本人武行不深,该学的没学到家,那么就请不要再对客观形势有什么微词了。

同样的,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在就业目标上也不要一门心思地非要和一流名校的去拼,他们本应该赢,败下阵来的毕竟是少数。重点大学的毕业生们既不能把注意力都放在向前冲上,又要格外堤防自己不被排除出局。瞻前顾后,诚然艰辛。但话说回来,任何人都要找到自己的圈子,然后突破它,去跻身更高层次的圈子。生存法则原本如此,委实没有什么可抱怨的。

在此有一点小感想,与不满意自己目前工作的同学们共勉。时代变了,大学毕业后选择的职业绝不就是你的终生职业,所以不值得把你全部的理想都寄托在上面,它只是你的磨刀石,帮助你在事业的起步阶段检验自己刀身的硬度,同时使你学会这个社会赋予的磨刀的规则。你可以在日后的事业中不断超越自己,最终把那些名校出来的也甩在身后,但没必要刚开始就铆足了劲往前冲,否则真到引弓搭箭的时候就强弩之末,欲发不能了。

同样的,别的层次的毕业生也基本上只是需要和“自己人”竞争,就像第一名从不担心会成为倒数但却时刻关心是否会被二三名赶上一样。如果输给“自己人”那证明你还不够优秀,尚需要努力再努力,这时候不妨尝试去进修考研或用任何社会认可的方式使自己变得更强。但如果输给“自己人”以外的“其他人”,就只能说明你根本对不起自己脚下的起点。所以你必须往后站,让出前面的位置。这就不容你想方设法提高自己,因为你已经被淘汰,再站上跑道的时候就是另一番光景了。要想保住自己的起点,只有在大学里好好干。文凭是害人的东西,看似你的和我的没有什么不一样,但拿到社会上试试就会发现我的是金字招牌而你的只是废纸一张。文凭的唯一作用就是提醒暂时的失败者要知耻而后勇,不能把自己永远丢在垃圾堆里,要对得起自己这么多年来受的教育——至少我认为是这样。

就业岗位少吗?看似少,其实不少。很多岗位虚席以待,就是没人有本事坐上去。我们国家的高端产业落后于世界潮流,需要大批的本土人才来替代重金聘请的外援;而传统的低技术含量的制造业、服务业则人满为患。

我们作为大学生如果去争一个什么人都做得来的岗位那自然会碰到“岗位奇缺”的问题,别忘了,既然什么人都做得来,那名校也好、重点大学也好、再而一般大学甚至专科高职就完全没有本质上的差别,通过高考成绩苦心制定出的“分层教育”也就完全没有意义。或许现实是:真正高端的岗位普遍不信任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大学生,但“普遍”并不意味着“绝对”。这时候就需要名校毕业生和重点大学毕业生站出来走上万众瞩目的竞技舞台了,因为这本应是你们发挥所长的地方,只有你们占据了这些位置才能腾出更多的空间给其他同学。如果事实是:你们被证明并不能胜任工作,那“降格”去和别的大学生竞争一般岗位就真的不是“岗位稀缺”的错了。然而这并不能全怪大学毕业生,培养他们的母校责任同样很大。至少它没有把名校的实质注入学子的体内。并不是越少人上的学校就是名校,更不是行政级别越高的学校就是名校,名校的真正意义在于从里面走出的必须是腰板挺直、底气十足的学生,这些学生在社会分工中承担着更重要的任务,是同辈劳动者的优秀典范。可当今的名校真的是这样吗?所以也不能把责任全赖在学生身上,冷冷地看他们无奈地发出“岗位奇缺”的呐喊而招致社会各界包括母校的一片责骂,大呼“孺子不可教也”,把责任推个一干二净。

教育跟不上时代?上文已略有提及。但千万别忘了这并不是你一个人遭遇的问题,这也更不是你一个人生活的时代——和你受过同等教育的很多人都是一样的。这就需要你再做点什么,让自己比同一层次的人都强,跑得更快以至于能够紧跟上时代的步伐。

所有的客观原因其实都不能真正作为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堂皇借口,而它们却无一例外地指向了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根本原因和解决途径。

根本原因是什么?千古一律——就是没好好学习,所以没想法,没本事。无论处于哪个时代都不要指望什么也不做就能天上掉馅儿饼,即使有天上掉馅儿饼的美事也请千万相信那绝不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为什么一些大学生不好好学习?

我认为是“教”与“学”双方都出现了问题。首先说“学”。如果做一份问卷,只设一道题目——“学习的意义是什么?”然后把这张问卷投入大学校园,相信回收的大都是白卷。很明显,就目前情况看,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不明白自己学习的意义究竟是什么。问题出在哪里?出在“教”上!幼儿园时阿姨告诉我们学习的意义是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小学时老师告诉我们学习的意义是找到一个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发挥自己全部的能量,实现自己最大的价值;初中时学校告诉我们学习的意义是各项竞赛拿多多的大奖,然后考上重点高中或是名牌大学的少年班;高中时全社会告诉我们学习的意义是考个好大学,然后就鲤鱼跳龙门,前途大好了;大学呢?没有人告诉我们学习的意义,一切都需要自己去体会,自己去选择,忽然之间前方出现了好几条岔路,分别标着——就业、考研、出国、继续沉沦……究竟哪条道路能昭示出学习的意义?鬼知道,我不知道!

话啰唆到这个份上想必问题就已经浮出了水面。从小到大,没有谁真正教给中国的孩子究竟什么才是学习的意义。每个教育者都在按照特定时期以及自己所在的特定位子来不断局限自己的思维,试图直接给出“学习意义”的归结性“定义”,而完全忽略掉其实学习的意义只能通过教育者的引导而让学生们自己去在人生之路上寻寻觅觅,或许一生都找寻不到,但拥有了找寻的过程才能越发明晰人生的形状不外乎“理想”的模具及“求学”的雕刀通力奉献的作品。简而言之,学习的意义如同每个人的不同秉性是深藏在每个个体里的黑匣子,企图以命令的口吻和宣判的方式统一强加给学生们简直滑教育之大稽,是天底下一等一的蠢事。

大学生既然连“学习的意义”都仍然模糊不清,那就毫不奇怪为什么不去努力学习了。然而有些人是非常清楚这些道理的,但为什么还是被纷乱的外物勾去了魂魄,成为大学校园里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

问题仍旧出在“教”与“学”上。还是先说“学”。虽然明白了学习的意义,但并不去有意抵抗体内的惰性和邪欲,任其侵袭。总之有永远也找不完的借口今日推明日,日日何其多,那干吗还得去忍痛割爱,饱受煎熬呢?反观“教”,“教”也真的没有“教”好。在当今时代盛行中国的教育理念中,“教育”和“管制”其实就是叫法上的区别。从小到大我们从学校学来的就是这个不能干,那个也不能干,这样做不对,那样做更不对,所以不知世上竟然有“对”,因为“对”都被锁到了教育的价值观金库里,钥匙只在学校手上。除去学校,其他场所就真正是教育的“自由地”吗?显然不是。尤其在家里,很多孩子觉得自己简直实在地狱。爸妈同样这个不让干,那个也不让干,好奇心最终的年纪却整天被限制在极其狭小的空间里一如笼中的鸟雀。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上了大学的很多孩子在家看电视还都不敢把生音调的很大,一旦听见门把手旋转的声音一个箭步冲上去就关电视。没办法,

从小到大打游击把胆子都练没了。这样的学校还怎么指望毕业生会宾至如归?这样的家庭还怎么指望孩子能和家长敞开心扉?学校不是管人的地方,不能把学生当囚徒一样去虐待。家是一座爱的城堡,孩子不是里面的奴隶,而至少应是里面的臣民。

为什么很多大学生都没能抵御住诱惑的毒箭而纷纷落马?其原因就是从小到大“玩的少”,好不容易“没人管”,就真的自己管不住自己了。为什么不让孩子们在童年和少年的时候就尽享做孩子的快乐?殊不知往后的人生即便非常冗长,也再不可能找回一颗完全不被玷污的纯美的童心了。教育如果得法,完全不必害怕孩子们在小的时候玩得多会变坏。相反的,在大学阶段让这群长大了的孩子尽情地胡闹只会葬送多年来的良苦用心,把他们真正送上学坏的不归路。别忘了,万法归一,事事都要寻求平衡。人生的平衡更是这样,不要抱怨孩子们总也玩不够,因为那本来就是他们做孩子的重要标志和意义。倘若把孩子揠苗助长成了青年,那就只能看着他们日渐枯萎,丧失生机和活力。

为什么大学生不好好学习?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实在不知道自己究竟应该去学什么。理工科学生如果把大学教育理解为三四十年前的“懂一门手艺,养一家老小”那就太看轻大学教育同时太小瞧他们自己了。所谓“手艺”在当今教育如此普及的情况下已经下放到专科高职去传授了,大学的理工科教的不仅是“技能”更是一种“思维”,而且后者更为可贵,是专科高职学不来的。掌握思维就好比是掌握了“技术之门”的钥匙,尤其信息时代,强调做事的思路和效率。而无论思路还是效率,没有一套先进的科研思维,没有一套既成的办事逻辑想两方兼顾都是不可想象的。大学教育不是只教你“练手”,而更多的是“动脑”。

文科教育更是这样。高中做习题前必须得背下来课本上的知识点,只有背下来才能下手去做。大学就没有这么便宜的事情。大学文科甚至可以认为没有课本,报刊、各种典籍、还有搜索引擎都是你的课本,而作为文科生还要时刻留心去读“生活之大书”,于“无字”中体味“无价”真谛。千万不要以为大学的考试有多么了不起,那玩意儿其实更多的是老师们不得不交的差事,我敢说如果学校没有硬性规定,很少有老师愿意用考试去折磨学生。毕竟大学教育已经进入了“自助餐”阶段,吃饱吃好全凭自己。考试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发放奖学金,奖学金这个东西如果你不是离了它就揭不开锅,那就不必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上面。学自第一,知识无价。

以上是我的一通漫谈,我所指当今大学生无法真正实现自己价值的原因基本因为大学阶段没有真正学到本事。而没有真正学到本事的原因则是:一、不明白学习的意义;二、抵御不住诱惑;三、没头苍蝇似的不知学什么。

教育同吃喝一样是人生中的大事,在此诚挚希望诸位好自为之。前途命运,不看别的什么,就看诸位的了。

2008年2月10日

小议“文化流氓”

同类推荐
  • 半笺风流半笺痴:情暖三生的古典最美情诗

    半笺风流半笺痴:情暖三生的古典最美情诗

    当诗人遇到爱情,世界上就有了最美的语言,那就是情诗! 《半笺风流半笺痴——情暖三生的古典最美情诗》精选中国古代的爱情诗篇,用诗一般的语言,从相遇、相思、相守、离别、离弃、祭奠六个方面对这些情诗进行了解读。作者在品读、解析的过程中挖掘出了诗词背后诗人们的爱情故事,呈现出了诗词的写作背景。《半笺风流半笺痴——情暖三生的古典最美情诗》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半笺风流半笺痴——情暖三生的古典最美情诗》适合广大文学爱好者、历史爱好者以及对诗词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 中华谚语(第六卷)

    中华谚语(第六卷)

    该书本着科学、规范、实用的原则,从收集的数万条谚语中选取其中的精华约11500条。收录的谚语哲理丰富,涉及范围广,从婚姻家庭到社会百态,从军事历史到处世哲学,从天文地理到农、工、商、建,从养生保健到琴棋书画……大千世界,千姿百态均有涉及。本书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和掌握,在每句谚语下面标注了简单的释义
  • 朱自清散文经典

    朱自清散文经典

    朱自清的诗,影响着一代人的心灵,带给读者一种艺术上的熏陶和精神享受。不仅感染了成干上万的热心读者,还丰富了世界文学宝库。他的散文造就了优美的意境,华丽却不浮躁,为培养繁荣散文和文学青年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经验。《荷塘月色》、《背影》等都运用了诗意的心怀和丰富的想象力,在艺术和思想上呈现出一种纯正朴实的作风。散文是文学殿堂中一种首要因素,是初期新诗中难得的作品。揭露血泪的人生,充满了革命精神。他被公认为新文学运动中成绩优秀的散文作家,彰显了充实而不做作的艺术生命力,为白话美文提供了典范,受到了广大读者青睐。
  • 生活的颤音

    生活的颤音

    《浙东作家文丛(第10辑):生活的颤音》是生活给我的馈赠,也是我对生活的感恩和回报,[美是生活],我信奉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这一命题。
  • 宋文选

    宋文选

    宋代是散文创作兴盛的时期,“唐宋八大家”中有六位是北宋散文名家。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北宋如欧阳修、王安石、三苏,南宋如陆游、朱熹等,或以文学见长,或以明理见胜,都是别具一格,自称一家。本书是对宋代散文的精选之作,藉此可以鸟瞰整个宋代的文学成就。
热门推荐
  • 一劳永逸系统

    一劳永逸系统

    没有任务,没有奖励,没有惩罚,只有一个助理系统。生活已经不爽了,这里只有爽,没错!这是一般爽文!!!
  • 魔纹圣道

    魔纹圣道

    继承上古大能的力量,拔剑指天一战。平息万古之乱,独自背对苍生。这些......和曾樊都没有关系。曾樊,一个不一样的主角。
  • 烤烟房

    烤烟房

    一户烟农盖一座烤烟房相当于秦始皇修万里长城,所以大家互相帮忙。但有这么一位怪人,偏偏不用别人帮忙,老两口独自盖烤烟房,原来老人背后有一段说不出的隐痛。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武炼神通

    武炼神通

    被人吊在广场鞭打的青楼小厮有幸不死,反而成就了他的雄起之路……
  • 大神快控制住你的魔法

    大神快控制住你的魔法

    第200届所有米德大学的学生们这辈子绝对不会忘记,被恶魔支配的恐惧。你特么的魔法玩得好就算了,为啥还要抢我们战士的职业!!还让不让人留条活路了!!剧场一:甲学长:“飞行魔法学了吗?”云萌新:“学...学了,学得不怎么样。”甲学长大气地拍拍胸脯:“没事,大胆地飞,我会护着你!”落地后的学长:“呕...呕...”剧场二:某战神学院乙学长:“你一魔法学院的学生舞刀弄枪的多危险啊,来,我教你。”一分钟后...乙学长:“呜哇哇,妈妈呀,这刀枪真的是太危险了!!”看着学长们落荒而逃的身影,云清风默默收回了自己的尔康手,抬头看了看蔚蓝的天空,不禁流下了两滴鳄鱼泪,她只是想好好上个大学啊,怎么就这么难啊!!
  • 伪天地

    伪天地

    一个人,一条路,一个结局不这是俩个人的结局这是一个少年误入大千世界,他会让这个世界走向哪一条路
  • 通界侍灵

    通界侍灵

    肺炎高中生曹炎跳井自杀,却来到另一个世界,依靠着九年教育带来的强大意志力立足于异世,玩转在不同的时空,不一样的穿越,看曹炎如何赚得金钱,如何成为异世的最强者,如何打遍丑恶之人的脸!
  • 重生为尊:撩男大作战

    重生为尊:撩男大作战

    人活一世,总要有感情寄托。为了守护亲情,她可以化为一身女王范的女强人。失去亲人,她则可以化身成为复仇女神。附体重生,摇身一变,她成为女儿国的至高权力者。然而,这个权力者却面对内忧外患,长老会的压制,男儿国的虎视眈眈。看到只在童话里才能看到的身长羽翼,口吐人言的灵兽,她莫名兴奋。女尊男卑的世界,全面开启变革模式。他却说:“相信我,我永远不会成为你的负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