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180900000012

第12章 爱情梦园(1)

§§§第一节

1

我到家时,天已黑了。

月光洒满了整个院子。

我以为母亲会迎出来。或者首先迎接我的是一只大白狗。母亲的神情,还有大白狗的神情,不管是陌生还是熟悉,都会给我带来一场欢喜。

院落中散发着泥土的芬芳,令我倍感亲切。院边的两根黑木桩像人影儿。黑木桩上拴着用来晾衣服的铁丝。中间栽着一根水泥电线杆。四条电线从电线杆上拉进了屋内。房角的一小垛麦秸已腐烂,像一堆粪土。只是不见母亲和大白狗,银白色的院落有些寂寥、落寞。

家门虚掩着。游子不就是需要家吗?家永远包容和接纳游子。游子如一只烧薯,长在故乡的土里,含在母亲的嘴里。不管走多远,牵扯着亲情的挂念。我归来的身影匆匆忙忙。上了台阶,推开门,我叫着,妈,妈。大白,大白。我回来了,回来了。

黑乎乎的屋子里,没有人应声,也没有狗叫。

我站在门口,愣住了。

月光蹿进门内。它像一只大脚。我站在月光的脚尖上,依然叫着母亲,依然唤着大白狗。

团团黑暗把屋子填得充盈起来。当我站在黑暗处,四周又显得空荡荡的。我的声音响彻在屋内。我迫切地想知道母亲和大白狗哪里去了。放下行李箱,我从东屋跑到西屋,又从西屋跑到东屋。在黑暗中奔走,几次撞着了墙壁。

找不到母亲和大白狗。我跪在了堂屋。手中的挎包重重地落在地上。

曾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又搭乘汽车。归来的一路,每到一个地方,我因离家越来越近而兴奋。火车穿过了村庄、老街、隧道。我坐在车窗前,打开车窗,观察着窗外向后移动着的树木和房屋,心中满是激动。在车上,我还向郑一凯发了几条报平安的信息。从深圳走的时候,他意在挽留我。他的目光深藏着一个迷人的故事,是我最难忘的。在我转身时,他拉了拉我的手。他的一双结实的手永远流泻着暖意。他张开嘴巴却不说话。我说我会很快回来的。他点头。

这个有魄力、魅力的男人,在这个时候我又想起了他。我的脚跪得发麻,便站起来靠在墙上。只有想他,才能驱除我一时的心慌,与疲累感。

冷静下来后,我的手在墙壁上摸索着寻找电灯开关的位置。我的努力毫无用处。我想不起来了原先的电灯开关究竟在哪里。

门边上的月光伴着我。关上了门,月光不见了。我重新背靠在墙上。

墙是泥砖墙。坚硬的,冰冰的。我用手触摸着墙壁。把脸贴着墙。头枕着墙。双手紧紧地抠着墙。终于,让我有了一份真实的感觉:这是回家了。而母亲去哪里了,在我的心中形成了一个长长的问号。

2

我站在山顶上。我的视野里便全是庄稼地与荒野。

正是麦子将要成熟的季节。一些麦穗已黄了稍儿,一些依然是青穗。黄了稍儿的,就像狗尾巴,夹在青穗中间。风吹过,绿浪在麦地里放歌。

头顶的蓝空也如绿色的麦浪,广袤无边。几朵云彩悠悠地飘浮在空中,如饭后在大广场散步的白衣孕妇。

阳光铺满了荒野与每个麦穗,像农家的某位野姑娘,热情奔放。

我暴晒在了阳光下,整个心情被质朴的景色熏染。

故乡,我亲爱的故乡!我听到了自己心底发出的一声声的呼唤。恨不得扑倒。恨不得热泪盈眶。故乡的臂膀,那便是山梁,象征着一种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村民精神气概;故乡的怀抱,那是山路和母亲的怀抱,弯曲与贫脊的路面延伸到山外,甘乳的酣甜永在心间。

望着长势饱满的麦穗,像找到了一张笑脸,一个亲切的声音。

我默默地说,为何觉得这里已经不是属于我的地方了。

那是因为你的心不在这儿了。有人接话。接话人的声音是一个男人腔,粗粗的,憨憨的。他的地地道道的乡音听起来耳熟。

于是,我一转身见到了一个汉子站在我的不远处。

他背着一把锄头就像背着一个小娃娃,被他伸上肩膀的双手紧攥着,仿佛生怕掉下来。

他的一头黑发,浓眉毛及满嘴短胡须,像烂草。

那张脸把蕃薯、阳光与泥土聚为一色,黑中泛红,红中泛黄,又不乏明朗、灿烂。

他的裤腿挽得很高,脚上的一双草鞋把脚背裹得又红又肿。

我叫着,雨生,真的是你?

是我。见笑了吧?他的粗嗓门使他的音质显得极不清晰。在我的目光接触到他那双眼睛时,他低下了头。那袒露出的羞愧与自卑的神情,把我跟他的距离一下子隔离了很远很远。

他是林叔和林婶的儿子。

我跟他同龄。他的出生月份只比我大一个月。

童年里,我跟他在一起常玩的游戏是堆泥人。

我们用小铁铲从土洞里铲出一堆黄土堆在院子里,又倒上水用手和一和,便揪一疙瘩泥巴在手里捏着。

我一直不喜欢他。只是只有他不嫌弃我没有父亲,愿意跟我玩。

我们把泥巴捏成圆的扁的方的男娃娃,女娃娃。

我们的行动往往会遭到大人们的破坏。破坏一次,我们重来一次。从他家的院子里搬到我家的院子里,又从我家的院子里朝他家的院子里搬。

有时,他还带我钻地窑。

冬天的地窑如同输送了天然的暖气,十分暖和。

一次, 他拉着我艰难地爬下了地窑,就在我的脸上亲了一口。

他的鼻涕也沾在了我的脸上。

我讨厌他的鼻涕,便边吐唾沫边用眼睛瞪他。

木讷的他只是憨笑。我不依不饶。

那个地窖太深。我们爬下去了再也无法爬上来。

那个晚上,我跟他在地窖里互相抱着哭了一夜,直到第二天早上大人们才找到我们。

在我的眼中,他是一个笨蛋。但是,在八岁那年我却突然说出了一句话:我长大了要做你的媳妇。

嫁给一个又木又笨的人,即使不喜欢他,他会一直守在你的身边。幼小的我具有那种情感意识,似乎是因为看到了母亲的孤单。

当然,他因为学习不好,只读到小学三年级就退学了。

从此,我跟他在一起呆的时间极少。偶尔,他看到我,我只是觉得他的目光奇怪,却很难理解。

八岁的那句话搁浅在脑海中,无法梳理。

我说,不,不会。

我走近了他。

§§§第二节

3

他头晚就看到我回来了。当时他从屋里出来上厕所,从背影中一眼认出了我。他说他能一眼认出我是因为在村里只有我的背影那么好看。

他想叫我,但没有。想当晚就去找我也没有。

他说,我知道你是一个拿笔写文章的,而我只是个农民。农民是挖地除草的。

在他的心里,他把写文章看得了不起,而轻视自己,令我愧之有余。

那一刻,我发现他的目光是纯净的,可爱的。

他让我到他家。我的母亲半年前就离开了村子。她为何要离开,具体到了哪里却不知晓。

提起母亲,我的内心分外紧张。

头晚自己一个人怎么度过的,有些不敢回头去想。蜷缩在黑暗的角落里,害怕声响,却又渴望声响。总是幻想着母亲突然出现在我的眼前。我叫着,妈,妈。你在吗?

明明知道母亲已不在家。我的叫喊只能使我更加沮丧。

楼内偶尔传来“扑嗵“一声,令我毛骨束然。当声响越来越大,越来越紧促的时候,我害怕得浑身不敢动弹,也再也没有力气叫喊。那像是老鼠在上蹿下跳地戏耍,又像是恶魔在激战,贼人在做一次秘密行动。

我问,我妈走时真的没对一个人说过她要去哪里?

他摇头说,不知道。走吧。

他家住在我家的斜对面。

院子下面有一条小路。

紧挨着院边栽了几株香椿树和柳树。它们就像竞赛的兄弟,一株比一株枝繁叶茂。趁着风,一股股馥郁的香气从香椿树的枝尖飘来。

中午时分,我跟着他到了他家。

他家屋檐下拴着铁链的狗一身微黄的毛,张牙咧嘴。狗挣脱着铁链,一会儿对我前扑后咬,一会儿对着他的主人摇头摆尾。

我禁不住叫了一声,大白。我家曾养的那只大白狗与它有着同样的刚烈、凶猛、服贴。我离家到深圳时,曾把大白的头拍了拍。它哼了两声,摇摇尾巴,舔了舔我的手算是作别。

可是,大白死了。他说的。他说两年前大白就死了,死于食物中毒。

他用手把黄狗指了一下,黄狗便耷拉着尾巴和脑袋挨着墙根温顺地卧下了。

他是家中的惟一的男孩。他还有三个姐姐都已出嫁。

林叔林婶都已五十多岁了。他们希望他学门手艺,早日娶亲。他们先为他找了木匠,又找了篾匠和铁匠,让他拜师学艺。可他与各门手艺无缘。只学了几天便放弃了。

他对娶亲抱着满不在乎的态度也让林叔和林婶伤心。他给林叔和林婶答复是:我的年龄还小,不想过早把亲事定下来。

他曾与别人一起到过砖厂、煤矿和建筑工地做工。但,他觉得呆在那些地方心不安宁。

他热爱土地。只有跟土地打交道,就仿佛是在跟自己的朋友交谈。他觉得他一辈子也只有种庄稼的命,希望自己可以在土地上做文章。

林叔林婶种了大半辈子的地,就是想让自己的儿子有出息。他的固执曾把他们气出了病。可他说,种地难道就没有出息吗?

他在村里承包了十几亩果林,又到外地种子公司购买新品种玉米、小麦试种。

那天中午在他家吃饭,当林叔、林婶对我讲起这些事时,充满了无奈。

我却懂了。懂了一位赤子对土地的深情,就像我对文字的态度。我说,雨生,你更了不起。你在土地上写文章,而我只是在纸上写,没你的文章耐读。真的。

4

我似乎第一次真正认识他。对他产生了一种崇敬感。他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纯粹的农民形象。他的执着,就是他自身闪烁的金星般地光华。这种光华被覆盖在内心,是沉寂的。他身上所呈现出的卑微的一面,极为粗糙。

我住在了他们的家中。他像待自己的亲妹妹一样待我。

他坐在我的跟前时,喜欢双手握在一起,左右搓着。我们交谈时,他喜欢盯着地面。他给我谈农业科技,谈他今后的打算,又寻问我的生活情况。我非常赞同他的意见。但,对于我个人的事情很少提及。

他们家有四间红砖房。我单独睡在东屋他隔壁的一间干净的房里。

我的家已没有了家的味道。屋里不仅落满了灰尘,而且被人堆了干柴。床和柜子已不见。荒屋带给我了太多的苍凉之感。他对我说不要着急。他想如果我回来不走了,愿意帮我收拾我的家。可这不可能。他又说。

他帮我把我的行李拿到了他家。

我说,我想找到我妈。

他竖了竖眉毛。母亲去向不明。我寻找的线索也将无从下手。站在门外的他用手扶了扶门,又拍了拍自己的额头。渐渐地,他的眉眼舒展。

不要着急。他又这样对我说。

晚饭后,他去厨房为我烧了热水。

木柴在灶里“哧哧”地笑着,火光耀着他的脸。

我跑出来站在堂屋。看着开着门的厨房里的他最想说的一句是:你是一个好人,土地的好儿子。他又朝灶里塞了一把柴,见到我便跑过来说,等水烧热了,你洗一洗了就早点睡觉。

这夜,我睡得特香,特沉。虽然只用了一小盆水端在我睡的房间把身子大至擦了一下,但舒舒服服地躺着做了一个好梦。

我在他家一共住了三天。第一天,一晃而过。第二天,我一个人绕着村子走了一圈。第三天,他放下了自己的农活陪我。

村里人见到了总是热情的打招呼,并夸奖我到底是到过大城市,念的书多的人,看起来就不一样了。他们为什么对我的态度就转变了呢?我想起小时候一次有一位长辈又叫我没爸的娃,我说谁说我没爸,我妈说我爸很有本事,是个大老板,他太忙,等他忙完了就回来看我们。我的这句话曾被人取笑了好一阵子。现在,我再也激不起来对他们的恨了。相反,觉得他们都是善良的。

我也只有两年多没回家,有的小孩根本不认识我了。村里死了几位老人,而另几位年轻人从外地带回来了媳妇,刚生孩子,也有年轻女子已出嫁了。村里的道路更宽了一些,坐车进城也相当方便。

这便是故乡牛井村的变化。这个四面环山的村子曾给我带来过耻辱感。然而,我又怎能舍弃它呢。

他说他要带我去他的果园看一看。

他的果园在村子的北面。

桃树、梨树、李子树、 杏树、橘子树区域性地整齐排列。每一棵树都十分肥壮。树下没有一颗杂草,树上没有一片枯叶。

他的目标是五年之内创下五十万元的记录。

和他行走到桃林的时候,他说,再过些日子桃子就熟了,希望你多呆几天尝尝。

桃子挂满了一棵棵树一个个枝头,像青灯笼。他的目光闪烁着动人的光采。

我凑近他问,雨生,你爱我吗?

他喘着气,呆呆地张着嘴巴。

桃林静籁无声,似乎所有的桃子也在等待着倾听他的回答。

我们是不同的两种人。应该有很多优秀的男人喜欢你。我更愿意你永远是我的好妹妹。他说。

§§§第三节

5

你不走行不?

我不走,你娶我?

别开这样的玩笑。水妹。

我们真的不可以在一起吗?

也许,也许等我经济好了会娶你。但现在不可以。你的心已经在别的地方,无法收回来。我说过,你是我的妹妹。我只有祝福。

雨生虽这么说,可是在第四天我要走的时候,我看到了他伤感的目光。

在我的故乡拥有一位像雨生这样的好哥哥,从心理上讲是一种满足。可我不能够等到吃上他的桃子,必须得走。我得回到我生活的城市,生活的小窝做我喜欢做的,必须做的事。而我的话是不是玩笑,我说不清楚。我想如果雨生可以娶我,也许我会留下来,但他给不了我承诺。

离开的那天早上,雨生让林婶煮了一斤鸡蛋让我带着。他送我到小站搭车。在小站里,他对我说,要么,你秋冬季节回来吃橘子吧。或者是明年夏天大约五月份回来准有鲜桃吃。欢迎你回来。

早晨的小站异常寂静。可以听到农家鸡犬的叫声,望见山路上牛羊的踪影。赶车的人只有几个人。我期待着客车的到来把我载到县城,再从县城载入市区,最后抵达我生活的城市。我说,好。这一声好,说的心情十分沉重。雨生说,一定。我的眼睛湿润了,扑上前趴在了他的肩膀上。

雨生哥,保重。

保重。

你会想我吗?

会的。

我也是。

好啊。让人家看见不好。你到了深圳,若有时间去我的表姨家玩。他们两口子都在深圳。我把他们的联系方式给你。还有,我堂妹雨茜也在深圳,找她玩。

他用手笨拙地拍了一下我的脸,就躲开了。

6

两天后,我出现在了深圳的街头。

我找到了雨茜,一起吃了顿饭,雨茜说她谈了个男朋友在威海,她打算过几个月去找他。我让她一个人路上要小心。和雨茜分手,我没有来得及回自己的租房,按照雨生给我提供的电话,直接跟他的表姨联系上了。

雨生的表姨是一家工厂的老工人。已年近四十的她为了两个孩子读书,便不得不和丈夫常年在外。她的丈夫是一名机修。两口子同在一家工厂。每月两人一共三千块的收入,他们至少要攒下二千二百块。他们住在布心街道。周围高楼密集得几乎让人透不过气来。家里除了一台小电视,几乎没有其他看得顺眼的摆设。

她叫翠花。

他叫永福。

我打电话的时候,他们刚好在家。当他们听说我也是湖北人,并且老家只和他们隔了一个村子,便立刻邀请我到家里做客。

他们的老家桂心村和牛井村相隔只几里路。小学六年级时,我就在他们村的中心学校上学。我找到了他们家后,他们让我坐床上看电视。当谈及老家的事情,越谈越亲密。

翠花姨给我倒了一杯茶。我刚喝了一口便听到有人敲门。

门开了,却没有人进来。

翠花姨站在门口与门外的人说了几句话就又关上了门。

重新坐回我旁边的她摇了摇头,说,也是一个同乡,与你是同村的,走了……

翠花姨欲言又止,她似乎还想说什么却用双手捂住了自己的嘴巴。

和我同村的?我追了出去。

同类推荐
  • 走出非洲(译文经典)

    走出非洲(译文经典)

    奥斯卡同名经典影片原著小说,一曲关于非洲生灵的旷世绝唱。本书是20世纪最伟大的英语文学作品之一,被誉为“描写非洲最好的书之一”,高超独特的叙事艺术令海明威、厄普代克等一代大作家击节叹赏,作者伊萨克·迪内森也由此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原著及同名奥斯卡奖影片影响深远(梅丽尔·斯特里普主演,5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著名译者刘国枝具有语文教科书般规范的精良译本。伊萨克·迪内森(1885—1962),本名凯伦·布里克森,丹麦著名女作家,婚后随有着贵族头衔的丈夫去往当时的英属肯尼亚开办咖啡种植农场,后经营失败,于1931年回国,开始写作。一度是诺贝尔文学奖的有力竞争者。作品以1914至1931年间,作者在肯尼亚恩贡山麓——这片毫不肥沃,也绝不富饶,却仿佛是为大自然所净化的辽阔大地——经营咖啡农场这段经历为背景,匠心独运地将众多的人、景、物融于一炉,既有忠实而富文学性的观察与描摹,也始终贯穿着对自身、对人性的思考,同时真实再现了欧洲移民在非洲这一特殊环境中的生活面貌。
  • 擦肩而过

    擦肩而过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禁忌校园

    禁忌校园

    怎么这个校园有这么多禁忌,不可以问时间,又不可以随便进厕所,连寝室也是鬼里鬼气,在这个的校园生活的学生们真是伤不起啊!
  • 金火山

    金火山

    加拿大蒙特利尔的两兄弟萨梅和拉德尔从死去的舅舅那儿得到了一份遗产——一块采金地。可正当开采卓有成效时,一场地震使他们失去了采金地和到手的黄金。在一次打猎中,萨梅救起一个采金人。在这个采金人即将死去时,他将一张地图——一座喷金的火山全图留给了兄弟俩。为了金火山那唾手可得的黄金,两兄弟历尽千难万险,几乎把命搭了进去。然而,当金火山喷发的时候,却将黄金喷向了空中,掉入了北冰洋浩瀚的海水中……本书是儒勒·凡尔纳的最后一部作品,直到1989年才找到其手稿,此时,儒勒·凡尔纳已过世八十四年。
  • 小痛爱

    小痛爱

    在高大上的“安贝利”幼儿园里,牛牛屡屡闯祸,是老师们眼中的橡皮小孩,让人束手无策。姐姐伊伊也存在类似问题。细究之下,这一切都是孩子的成长环境使然,父母给不到孩子真正需要的爱,且催人反思的是,爱的缺失竟是代代相传的——牛牛的父母早年也缺乏爱的滋养。找到症结所在之后,牛牛的父母也慢慢开始了自我调整。
热门推荐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
  • 顾倾城,凉心人

    顾倾城,凉心人

    南山南,北海北,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南山南》吧,南山南背后有一个故事,那么这里背后又有什么故事呢,顾怀南,顾小北,承亦,叶筱浅身边又会发生什么呢?
  • 倾城令

    倾城令

    人世间有百媚千红,我却独爱你这一种。短篇集,虐恋
  • 挽弓子

    挽弓子

    “你不怕吗?跟我在一起会让你的国家,你的百姓不在拥戴你,这可是逆天下一个大不为”“我从来不相信什么我命由我不由天,但是我想,有些事情总要去面对,如果一切的事情都是那么的顺利,那得来的结果,也会很快就忘记,我不在乎什么天下,更不在乎什么百姓,他们也从来不会在乎我,我的国家更不会在乎我,普天之下在乎我的人只剩下你一人,我不会再让你也不见,哪怕与全天下为敌。”
  • 宠妃夕颜

    宠妃夕颜

    她的母亲出身于百年医术世家,父亲是大齐朝的镇国大将军。然而在她三岁时父亲在战场上牺牲,母亲也被将军府的二房夫人下了奇毒身死。一下子她从倍受宠爱的凤家嫡女变成了一个孤女。原以为自己的一生只能在黑暗中度过,不料有个人愿意给她一丝光明,让她从此自立自强。凤夕颜,“若命运待我不公,我便亲手夺回我的一切。”
  • 科学成神路

    科学成神路

    人类总在幻想获得超凡之力,却不知超凡的力量就在我们身边。科学就是让不可能变为可能...可编程材料,人工智能,微型核电池,超光速,空间折叠,时空穿梭,意识永恒,制定规则,宇宙再造,无限能源等科技纷纷面世时,神也微不足道。
  • 重生宠妃:帝王情深几许

    重生宠妃:帝王情深几许

    惊才绝艳,身份尊贵,却错爱他人。被情爱迷了眼的她看不清嫡亲兄长的肺腑之心,看不见他的情深几许。一朝重生,重绽风华。欠了她的,她不想放过,她欠了的,她愿以一生偿还。前世那人死之前,含笑叫她阮阮的模样就那样深深刻在了她的心上,这一世,她只愿不负他情深。
  • 农村那些事

    农村那些事

    一个母亲收养了三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孩子,这些孩子长大后,焦元为负仇而下嫁,最终却转变为了副市长;丁家玉其貌不扬,因母亲逼迫没有退路才离开家,最终却走上了成功的道路;梅云、夏雨历经坎坷,才找到了自己的幸福。日渐没落的乡村,却不能让他们的理想生根,等到了繁荣昌盛的大都市,物欲横流的现状又再度让他们迷失……
  • 培根人生论蒙田随笔集帕斯卡思想录(超值金版)

    培根人生论蒙田随笔集帕斯卡思想录(超值金版)

    文思流畅,清明如水,与《蒙田随笔集》《培根人生论》一起,被人们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墙根人生论》一部与《论语》相媲美的欧洲近代哲理散文经典,自问世以来,历四百年而不衰,处处体现了培根对人生世态的通透理解。全书语言优美凝练,充满哲学的思辨,堪称世界散文和思想史上的传世瑰宝。《蒙田随笔集》蒙田是文艺复兴后期法国人文主义最重要的代表,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尊敬和接受。《蒙田随笔集》于1580-1588年分三卷在法国先后出版,它开创了近代法国随笔式散文之先河。全书语言平易通畅,妙趣横生,充满了作者对人类感情的冷静观察。《帕斯卡思想录)》是帕斯卡生前尚未完成的手稿,
  • 勿斋先生文集

    勿斋先生文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